『壹』 介紹一下生物圈2號
美國建於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沙漠中的生物圈2號是一座微型人工 生態循環系統,因把地球本身稱作生物圈1號而得此名。它由美國前橄欖球運動員 約翰·艾倫發起,並與幾家財團聯手出資,委託空間生物圈風險投資公司承建,歷時8年,耗資1 �5億美元。
1991年9月26日4男4女共8名科研人員首次進駐生物圈2號,1993年6月26日走出 ,停留共計21個月,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內均積累了豐富的科學數據和實踐經驗。來自英國、墨 西哥、尼泊爾、南斯拉夫和美國等5國的4男3女共7位實驗人員在對首批結果進行評 估並改進技術後,於1994年3月6日二次進駐,工作10個月後於1995年1月走出。他們在這期間 對大氣、水和廢物循環利用及食物生產進行了廣泛而系統的科學研究。 生物圈2號是世界上最大的閉式人工生態系統。它使人類首次能夠在整體水平上研 究生態學,從而開辟了了解目前地球生物圈全球范圍生態變化過程的新途徑。更為重要的是, 它將作為首例永久性生物再生式生保系統的地面模擬裝置而有可能應用於人類未來的地外星 球定居和宇宙載人探險
不過實踐證明,該計劃失敗了
然而事實表明,「生物圈2號」的設想是不現實的。1993年1月,8名科學家進入「生物圈2號」一年多後,由於土壤中的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又與建「生物圈2號」用的混凝土中的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導致其中氧氣含量從21%降到14%;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另一個意外是,「生物圈之號」運行3年後,其中的一氧化氮含量劇增到了79%,足以使人體合成維生素B12的能力減弱,危害大腦健康。
科學家還發現,除了藤本植物比較繁榮外,所有靠花粉傳播繁殖的植物都滅絕了,大樹也搖搖欲墜;昆蟲除了白蟻、蟑螂和蟈蟈外,幾乎都死了,人造海洋中生物生存情況略好於陸地;人造沙漠由於沒有控制好降雨,變成了草地;「生物圈2號」下層的溫度又大大低干預計的數字。1996年衛月衛日,哥倫比亞大學接管了「生物圈2號」。
科學又一次證明,地球是唯一孕育生命的星球。20多億年間,地球上生物繁衍生息,存優汰劣,留存至今的動物約有數百萬種·人類從誕生起,衣、食、住、行以及經濟活動,無一不依賴這個星球,地球上的森林、湖泊、草原、海岸等自然系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目前,人類還無法用人工方法保持地球的活力,沒有人知道怎樣建造一個脫離地球自然環境,而又能讓人類休養生息的生態系統
『貳』 生物圈2號的佔地面積及研製場地
生物圈2號是美國建於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態循環系統,佔地1.28公頃,地上部分為塗有粉劑的立體鋼架構型,配有雙層玻璃窗板。地面部分為焊接不銹鋼板,並用鋼墊密封,總體積約為18萬立方米。其內部主要由7種生態群落區和兩個大氣擴張室組成。此外,還設有能量中心和冷卻塔等設施。因把地球本身稱作生物圈1號而得此名,它由美國前橄欖球運動員約翰·艾倫發起,並與幾家財團聯手出資,委託空間生物圈風險投資公司承建,歷時8年,耗資1.5億美元。生物圈2號計劃設計在密閉狀態下進行生態與環境研究,幫助人類了解地球是如何運作,並研究在模擬地球生態環境的條件下,人類是否適合生存的問題。為了盡量貼近自然環境,該圈中的土壤、草皮、海水、淡水均取自外界的不同地理區間,通過一定的人工處理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