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些動植物 是微生物形成
生物進化
一切生命形態發生、發展的演變過程。「進化」一詞來源於拉丁文evolutio,原義為「展開」,一般用以指事物的逐漸變化、發展,由一種狀態過渡到另一種狀態。1762年,瑞士學者邦尼特最先將此詞應用於生物學中。
進化思想的發展 古代人們在栽培植物和馴養動物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關於生物的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的知識,注意到生物機體的變化以及生物與環境的關系,逐步形成了樸素的生物進化思想。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通過對他那個時代有關動物的知識的系統整理,把540種動物按性狀的異同分為有血的和無血的兩大群,每群之下又分為若干類。他進一步提出生物等級即生物階梯的觀念,認為自然界所有生物形成一個連續的系列,即從植物一直到人逐漸變得完善起來的直線系列。中國戰國時期匯集的《爾雅》一書記載了生物類型的變化;漢初的《淮南子》一書,不僅對動植物作了初步分類,而且提出各類生物是由其原始類型發展而來的。
近代科學誕生以前,進化思想發展緩慢,當時廣為流行的是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這種觀點直到18世紀仍在生物學中占統治地位,其代表人物是瑞典植物學家C.von 林耐(1707~1778)。他所提出的分類系統雖然有助於揭示生物物種之間的歷史聯系,但他卻把物種看作是上帝創造的不可改變的產物。隨著生產和科學的發展,積累了許多新的與物種不變相矛盾的事實。在大量事實的影響下,甚至象林耐這樣堅定的神創論者,在晚年也不得不承認由於雜交的結果能產生新種。和林耐的觀點相反,法國學者G.L.L.布豐(1707~1788)相信物種是變化的,現代的動物是少數原始類型的後代。他把有機體與居住環境聯系起來,認為氣候、食物和人的馴養等因素可引起動物性狀的變異。1809年,另一位法國學者J.-B.de拉馬克(1744~1829)在其《動物學哲學》中,用環境作用的影響、器官的用進廢退和獲得性的遺傳等原理解釋生物進化過程,創立了第一個比較嚴整的進化理論。1859年C.R.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一書,論證了地球上現存的生物都由共同祖先發展而來,它們之間有親緣關系,並提出自然選擇學說以說明進化的原因,從而創立了科學的進化理論,揭示了生物發展的歷史規律。
19世紀80年代以來,以A.魏斯曼(1834~1914)為代表的新達爾文主義,把種質論和自然選擇學說相結合,豐富了達爾文的進化理論。20世紀30年代以來,以T.杜布尚斯基(1906~1975)等人為代表的綜合進化論綜合了細胞遺傳學、群體遺傳學以及古生物學等學科的成就,進一步發展了以自然選擇為核心的進化理論。60年代末,日本學者木村資生等人提出中性學說,又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進化的某些特徵,補充、豐富了進化論。
進化的進步性 地球上的生命,從最原始的無細胞結構生物進化為有細胞結構的原核生物,從原核生物進化為真核單細胞生物,然後按照不同方向發展,出現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植物界從藻類到裸蕨植物再到蕨類植物、裸子植物,最後出現了被子植物。動物界從原始鞭毛蟲到多細胞動物,從原始多細胞動物到出現脊索動物,進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動物——脊椎動物。脊椎動物中的魚類又演化到兩棲類再到爬行類,從中分化出哺乳類和鳥類,哺乳類中的一支進一步發展為高等智慧生物,這就是人。
生物界的歷史發展表明,生物進化是從水生到陸生、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的過程,從中呈現出一種進步性發展的趨勢。一般說來,進化過程的進步具有如下特徵:
①在生物界的前進運動中,可以看到不同層次的形態結構的逐步復雜化和完善化;與此相應,生理功能也愈益專門化,效能亦逐步增高。
②從總體上看,遺傳信息量隨著生物的進化而逐步增加。
③內環境調控的不斷完善及對環境分析能力和反應方式的發展,加強了機體對外界環境的自主性,擴大了活動范圍。
生物進化的道路是曲折的,表現出種種特殊的復雜情況。除進步性發展外,生物界中還存在特化和退化現象。特化不同於全面的生物學的完善化,它是生物對某種環境條件的特異適應。這種進化方向有利於一個方面的發展卻減少了其他方面的適應性,如馬由多趾演變為適於奔跑的單蹄。當環境條件變化時,高度特化的生物類型往往由於不能適應而滅絕,如愛爾蘭鹿,由於過分發達的角對生存弊多利少,以至終於滅絕。對寄生或固著生活方式的適應,也可使機體某些器官和生理功能趨向退化。如有一種深海寄生魚,雄體寄生在雌體上,雄體消化器官退化,唯有精巢特別膨大,以保證種族繁衍。
有些研究者對進化的進步性表示懷疑,認為進步性不是進化的基本特徵,也不是進化的本質。科學研究證明,進化不全都引起進步,進化過程中也有退化,但從有機界總的進化過程看,進步性發展是進化的主流和本質。
進化的方式 生物界各個物種和類群的進化,是通過不同方式進行的。物種形成(小進化)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漸進式形成,即由一個種逐漸演變為另一個或多個新種;另一種是爆發式形成,即多倍化種形成,這種方式在有性生殖的動物中很少發生,但在植物的進化中卻相當普遍,世界上約有一半左右的植物種是通過染色體數目的突然改變而產生的多倍體。物類形成(大進化)常常表現為爆發式的進化過程,從而使舊的類型和類群被迅速發展起來的新生的類型和類群所替代。
漸進進化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一個基本概念。達爾文認為,在生存斗爭中,由適應的變異逐漸積累就會發展為顯著的變異而導致新種的形成。因為「自然選擇只能通過累積輕微的、連續的、有益的變異而發生作用,所以不能產生巨大的或突然的變化,它只能通過短且慢的步驟發生作用」。與達爾文的主張相反,早期遺傳學家如荷蘭的H.de弗里斯等相信,新種可由大的不連續變異即突變直接產生,並把這種方式看作是進化變化的主要源泉,認為自然選擇對生物的進化不起積極作用。現代進化論堅持達爾文的漸變論思想和自然選擇的創造性作用,強調進化是群體在長時期的遺傳上的變化,認為通過突變(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或遺傳重組、選擇、漂變、遷移和隔離等因素的作用,整個群體的基因組成就會發生變化,造成生殖隔離,演變為不同物種。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古生物學者根據化石記錄中顯示出的進化間隙,提出間斷平衡學說,代替傳統的漸進觀點。他們認為物種長期處於變化很小的靜態平衡狀態,由於某種原因,這種平衡會突然被打斷,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成為新種。
生物的進化既包含有緩慢的漸進,也包含有急劇的躍進;既是連續的,又是間斷的。整個進化過程表現為漸進與躍進、連續與間斷的辯證統一。
❷ 微生物有哪些不同與動植物的特點
微生物都是單細胞生物就是原生生物。細菌有細胞壁,只有核糖體這一種細胞器。微生物都進行無性生殖(出芽、孢子、二分裂)。而動植物進行有性生殖(絕大多數)。體積小。繁殖快。
❸ 微生物有哪些不同與動植物的
首先, 結構上:植物有細胞壁, 微生物沒有, 植物有葉綠體, 微生物沒有, 微生物是單層被膜, 植物細胞是有細胞壁和細胞質膜,
微生物有纖毛,植物沒有. 其次, 能量攝取, 微生物是胞吞作用, 葉綠體是通過細胞質吸收 再次能量代謝, 植物細胞是二次能量傳導,
微生物是直接能量代謝最後是定義上的不同, 微生物是界,即一種獨立的生物, 而植物細胞是生物體的組成部分。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❹ 大量研究事實說明動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由什麼組成的
水蛋白質等化合物 對對錯
❺ 微生物的種類有哪些
微生物是指那些個體體積直徑一般小於1mm的生物群體,它們結構簡單,大多是單細胞,還有些甚至連細胞結構也沒有。人們通常會藉助顯微鏡或者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它們的形態和結構。需要說明的是微生物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界線有時會非常模糊。如單細胞藻類和一些原生動物也應算是微生物,但通常它們並不放在微生物中進行研究。
按我國學者提出的分類法將生物分成六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不難看出微生物在六界中佔了四界,因此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是顯而易見的,其研究的對象也是十分廣泛而豐富的。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的一群肉眼看不見,必須藉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放大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萬倍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具有體形微小、結構簡單、繁殖迅速、容易變異及適應環境能力強等優點。
微生物種類繁多,至少有十萬種以上。按其結構、化學組成及生活習性等差異可分成三大類。
一、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核的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胞質內有完整的細胞器(如內質網、核糖體及線粒體等)。真菌屬於此類型微生物。
二、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核分化程度低,僅有原始核質,沒有核膜與核仁;細胞器不很完善。這類微生物種類眾多,有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和放線菌。
三、非細胞型微生物 沒有典型的細胞結構,亦無產生能量的酶系統,只能在活細胞內生長繁殖。病毒屬於此類型微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極為廣泛,空氣、土壤、江河、湖泊、海洋等都有數量不等、種類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在人類、動物和植物的體表及其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多種微生物存在。
絕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存是有益而必需的。自然界中氮、碳、硫等多種元素循環靠微生物的代謝活動來進行。例如空氣中的大量氮氣只有依靠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將動、植物蛋白質轉化為無機含氮化合物,以供植物生長的需要,而植物又為人類和動物所利用。因此,沒有微生物,植物就不能新陳代謝,而人類和動物也將無法生存。
在農業方面,人類廣泛利用一些微生物的特性,開辟了以菌造肥、以菌催長、以菌防病、以菌治病等農業增產新途徑。在工業方面,微生物在食品、製革、紡織、石油、化工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醫葯工業方面,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另外還可利用微生物來製造一些維生素、輔酶等葯物。
即使是許多寄生在人類和動物腔道中的微生物,在正常情況下也是無害的,而且有的還具有拮抗外來菌的侵襲和定居,以及提供人類必需的營養物質(如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等)的作用。
有一小部分微生物能引起人類或動、植物的病害,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稱為病原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況下不致病,而在特定條件下可引起疾病,稱為條件性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學(Microbiology)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進化、分類,在一定條件下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規律及其與人類、運動、植物、自然界相互關系等問題的科學。隨著研究范圍的日益擴大和深入,微生物學又逐漸形成了許多分支學科,著重研究微生物學基本問題的有普通微生物學、微生物分類學、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生態學、微生物遺傳學、分子微生物學等。按研究對象可分為細菌學、真菌學、病毒學等。按研究和應用領域可分為農業微生物學、工業微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獸醫微生物學、食品微生物學、海洋微生物學、土壤微生物學等。
❻ 遺傳學實驗用的動物,植物,微生物有哪些並寫出拉丁文名
模式動植物
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秀麗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
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
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常見的模式生物有:
[海膽]seaurchin
是最早被使用的模式生物,主要用於早期發育生物學(受精,早期胚胎發育).
1891年,HansDriesh在顯微鏡下把剛剛完成第一次卵裂的海膽胚胎一分為二,發現分開後的兩個細胞各自形成了一個完整幼蟲,證明了胚胎具有調整發育的能力.為現代發育生物學奠定了第一塊觀念里程碑.
[黑腹果蠅]fruitfly,Drosophilamelanogaster
主要用於遺傳和發育研究
其特點為:繁殖迅速,染色體巨大,易於進行基因定位.
由14個體節構成的軀幹完全對稱,一套基因控制了這些體節從上到下的發生過程,這套基因普遍存在於從昆蟲到人的基因組中,是決定機體左右對稱布局形成的最基本因素.
[秀麗隱桿線蟲]nematode,Caenorhaditiselegans
特點:1)通身透明,長不過1mm
2)身體中所有細胞能被逐個盤點並各歸其類
幼蟲:556個體細胞,2個原始生殖細胞
成蟲:雌雄同體成蟲:959個體細胞,2000個生殖細胞
雄性成蟲(偶見):1031個體細胞,1000個生殖細胞
3)生命周期短,從生到死僅為三天半,使得不間斷地觀察並追蹤每個細胞的演變成為可能
4)把線蟲浸泡到含有核酸的溶液中可實現基因導入
[酵母]
特點:1)是單細胞生物,可在基本培養基上生長,可通過改變物理或化學環境完全控制其生長
2)在單倍體和二倍體的狀態下均可生長,並可在實驗條件下控制單倍體和二倍體之間的相互轉換,這對其基因功能的研究十分有利
3)有將近31%編碼蛋白質的基因或ORF與哺乳動物編碼蛋白質的基因有高度的同源性
[斑馬魚]zebrafish和[非洲爪蟾]southAfricanclawedtoad
是目前最常用的兩種模式低等脊椎動物
斑馬魚特點:1)產卵多,繁殖迅速
2)胚胎通體透明,是進行胚胎發育機理和基因組研究的好材料
非洲爪蟾特點:1)卵母細胞體積大,數量多,易於顯微操作,還可製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無細胞體系,易於生化分析,在卵母細胞減數分裂機理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小鼠]mouse
17世紀開始用於解剖學和動物實驗,經長期人工飼養選擇培育,已育成千餘個獨立的遠交群和近交系,是生物醫學研究中廣泛使用的模式生物,是當今世界上研究最詳盡的哺乳類實驗動物.1999年,美英幾家大型科研機構成立了老鼠基因組測序的合作團體,2002年8月公布了老鼠基因組物理圖譜的框架,完整的老鼠基因組圖譜預計於2005年完成.
❼ 動植物的體外表中有什麼微生物
動物表皮一般都攜帶有細菌真菌和病毒,其中細菌和病毒容易感染給別的動物或者人類。
❽ 生活中的微生物有哪些
01
什麼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眾多肉眼不可見,個體微小的低等生物的總稱。
02
微生物的種類
生物鍾包括細胞型微生物和非細胞型微生物兩大類;在細胞型微生物中又包括有原生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兩類。常見的原核微生物有細菌、放線菌、藍細菌、光合細菌、古細菌等;真核微生物有黴菌、酵母菌、微小藻類和原生動物等;非細胞型微生物常見有病毒、噬菌體等
03
無處不在的微生物
微生物主要的活動場所——土壤
11.
微生物活動的重要場所——動植物體表和體內
12.
13.
人類及其他生物很難存活的環境——岩石、荒漠、地層深處、海洋深處……
14.
酵母菌
能將糖發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是一種天然發酵劑,分布於整個自然界,它有自己的生命現象,在有氧氣和沒有氧氣存在的條件下都能夠存活。酵母菌的功效之一發酵,發酵是酵母菌最主要的功用。人類很早就開始將酵母菌應用於食品生產中,例如酒精飲料、醬油、食醋、饅頭和麵包的發酵等等。
像酵母菌這類在食物里有重要作用的微生物還有:乳酸菌、紅麴黴、米麴黴等等。
15.
食用菌類有:香菇
16.
木耳
❾ 生物中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的具體的舉例分類
什麼叫舉例分類、、簡單的說吧,冷門的門類我就略過了.
動物:
無脊椎動物:原生動物門:草履蟲
多孔動物門:海綿
腔腸動物門:海月水母
扁形動物門:渦蟲
假體腔動物門:蛔蟲
環節動物門:蚯蚓
軟體動物門:烏賊
節肢動物門:蝗蟲
棘皮動物門:海星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
魚綱:鯉魚 爬行綱:蛇 兩棲綱:青蛙 鳥綱:麻雀 哺乳動物綱:馬
植物:藻類植物,例:海帶
苔蘚植物,例:葫蘆蘚
蕨類植物,例:卷柏
裸子植物,例:油松
被子植物:單子葉植物,例:百合.雙子葉植物,例:大豆
微生物:細菌:例:大腸桿菌
真菌:例:蘑菇
病毒:例:流感病毒
❿ 生物除了動植物外還有什麼微生物
除了高等動植物外還有: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古生菌,病毒,朊病毒,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