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的生存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生物的生存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2-04-28 14:21:53

㈠ 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什麼

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做生態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影響某一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各種生物。
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點,還指存在於它周圍的影響它生活的各種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形態、生理、分布的因素稱為生態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兩類。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非生物因素包括:陽光、空氣、水分、上壤、溫度、濕度等多種因素,它們對生物的形態、生理和分布產生著影響。
①陽光。有在光照條件下,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並日儲存能量。光對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些植物只有在強光下才能生長得好,如小麥、玉米等。有些植物只有在密林下層較陰暗處才能生長得好,如人參、三七等。光對動物的影響也很明顯.如蛾類多在夜間涌動,絕大多數動物在白天活動。鼠婦(潮蟲)總是存陰暗的地方出現。
②溫度。溫度影響生物的生長和發育。生物的生長和發育只能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進行,環境溫度高於或低於一定的限度時,生物就可能受到傷害,甚至死亡。
溫度也影響生物的分布。如蘋果、梨不宜在熱帶地區栽種,香蕉、菠蘿不宜在寒冷地區栽種。
③水分。切生物的生活都離不開水。水常常決定生物的分布。如在干早的荒漠地區,只有少數耐乾旱的動植物能生存;而在雨量充沛的地區,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
④空氣。空氣影響動植物的生活。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動物的呼吸需要氧氣等。
生物圈雖然能為各種生物提供陽光、空氣、水和一定的溫度等,但不同的生物對各種非生物因素的要求不同,從而影響了它們在生物圈中的分布。
二、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生物,都受到周圍其他生物的影響,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競爭、合作等關系。
①捕食關系: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作為食物的現象。如七星瓢蟲與蚜蟲。
②寄生關系:一種生物生活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並且從這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攝取營養物質維持生存的現象。如水蛭寄生在牛等牲畜體內、菟絲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
③共生關系:兩種生物生活存一起,相互有利,離開後一方或雙方都難以生存的現象。如清潔蝦在魚類的體表.以吞食細菌為生,兼為有類「治病」。
④競爭關系: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爭奪資源、空間等的現象。如雜草和農作物爭奪養料和生存空間。
⑤合作關系: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存一起,彼此互為有利的生活關系.兩者彼此分開後仍能獨立生活。如寄居蟹和海葵。
 

㈡ 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受到棲息地破壞、全球變暖、亂砍濫伐、白色污染、過度利用這些因素的影響。此外,非法盜獵、黑色交易和外來物種入侵等,也是另一種殘酷的威脅

1、棲息地破壞

報告顯示,到2050年,由於人類為滿足未來的食物需求而開墾土地,全世界近90%的陸生脊椎動物物種都可能會失去部分棲息地。

2、全球變暖

近期發表的一篇報告稱,隨著全球變暖加劇,北極海冰的覆蓋面積正在迅速萎縮,大部分北極熊亞群或會在2100年遭遇生存威脅。還有研究表明,全球氣候變暖使許多植物的萌發和開花時間提前,許多鳥類、蝴蝶和兩棲動物的繁殖期提前,物種分布的范圍正向兩極和高海拔地區擴張。

3、亂砍濫伐

數據顯示,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巴西亞馬孫雨林遭砍伐面積達到11088平方公里,同比增加9.5%,幾乎是巴西最大城市聖保羅面積的7倍。

4、白色污染

報告顯示,科學家通過分析從馬里亞納海溝和另外5個深度超過6000米的海溝捕捉的海洋動物標本,發現這6個海溝中80%的生物體內含有塑料微粒,而從馬里亞納海溝提取的所有海洋動物樣本體內都含有塑料微粒。

5、過度利用

據統計,大約有11%的植物受到了日益嚴重的威脅。對植物資源葯用價值的過度開發和利用,是導致許多野生植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威脅之一。

(2)生物的生存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擴展閱讀

捕食陸生野生動物將受刑罰:

在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中,第三百四十一條中增加了一款作為第三款:

違反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法規,以食用為目的非法獵捕、收購、運輸、出售第一款規定以外的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此外,違反國家規定,非法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入侵物種,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㈢ 影響生物生存的因素主要有

影響生物生存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就是它周圍環境中的同種的和不同種的生物,非生物因素是指陽光、溫度、空氣、水等

㈣ 生態因素有哪些

生態因素,指環境中影響生物的形態、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

生態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一、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水,濕度和溫度等。

1、光決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響動物的繁殖和活動時間等。

2、溫度影響生物的分布、生長和發育。

3、水分影響生物的生長和發育,並決定陸生生物的分布。

二、生物因素:

1、種內關系(種內互助、種內斗爭)均有利於種族的生存和繁衍。

2、種間關系:種間互助:互利共生(如地衣)以及種間斗爭:寄生(如人與蛔蟲)競爭(如大小草履蟲)捕食(狼與兔)對立(蟲子與小苗)。

生態因素的綜合作用:

1、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對生物體市同時共同其作用的,而不是單獨孤立。

2、分析某種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時,既要分析各種生態因素的綜合作用,又要注意找出其中的關鍵因素。

3、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種生態因素的影響,他們共同溝沉了生物的生存環境。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

㈤ 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有兩大類:一類是 因素,另一類是...

【答案】生物;非生物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稱為生態因素,可以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有兩大類:一類是生物因素,另一類是非生物因素,如陽光、空氣、溫度、水.故答案為:生物;非生物.
考點: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㈥ 簡述影響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環境因素:食物充足度,環境好壞,地域的面積等

㈦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生物的生存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影響生物生存的因素分兩大類:
1、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分、溫度、濕度、空氣。
2、生物因素,生物之間的關系有:合作關系、競爭關系、捕食關系。

㈧ 環境中有哪些因素直接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主要是非生物因素,如陽光,水,空氣.
當然對於不同的生物也會受到不同的生物因素的影響

㈨ 影響生物生存環境的主要因素

各種水生生物,包括底棲生物、游泳生物及浮游生物,它們的生存、繁殖和分布均與溫度、深度、光照、含鹽度、底質以及其他生物因素密切相關。對於陸生及水生生物來說,除溫度、光照及生物因素外,海拔、濕度、水陸分布及空氣條件等對它們的生活也起著很大的影響。下面將一些重要的環境因素及其對生物的影響概述如下。

溫度 溫度是決定水域中生物的生存、繁殖和分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溫度主要來自陽光的照射,一方面它隨著緯度及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另一方面又隨水體深度的不同而改變,一般來說表層水體的溫度變化較大,底層水體的溫度較穩定。海水中僅在250~300m以上的水層才有季節性溫度的變化,其下水層溫度終年無大變化。另外,局部地區由於有大洋暖流通過,或因海底火山噴發或熔岩作用影響,可造成局部增溫,有利於某些生物的生長和繁殖。陸地的溫度除了受緯度的控制外,還受海拔高度的影響,一般溫度隨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另外,溫度也控制著生物的分異度和分區,分異度是指在一定環境中生物種類的多少。一般來說,溫度高的地區生物的種類也就越多,分異度也就越高;溫度低的地區生物種類就少,生物的分異度也就越低。如極地的生物種類比熱帶生物種類明顯減少。分異度最高的地方往往是生物礁,生物礁發育在溫暖、清澈、鹽度正常的熱帶、亞熱帶淺海環境里。現代生物礁的分布嚴格受緯度的控制,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8°之間的熱帶淺海。因此通過對地層中生物礁地理分布的研究,可指示地史時期熱帶的位置。溫度控制生物群分區的現象十分明顯,不同溫度氣候帶中生物群的面貌是不同的。另外,由於生物所產的卵的孵化需要有一定的溫度條件,因此溫度又控制和影響著生物的繁殖。

水深 海洋中海水深度的變化影響到其他一系列的環境因素,深度與壓力呈正比,與光線透射度呈反比。在一定范圍內海水的深度又與溫度的變化有關。由於深度會影響光線的透射度,所以水深控制著各類生物特別是綠色植物的垂直分布。如藻類的分布下限是水深200m,在15~50m左右藻類最為豐富。另外,由於光線中不同波長的光其穿透海水的能力不同,造成不同類型的藻類在分布深度上的差異。如淺海近岸處生長藍綠藻,在其下20~30m以褐藻最多,而紅藻可分布在水深30~200m左右。水深控制著植物的垂直分布,因此勢必影響其他以植物為食的草食性動物的分布,並最終影響到肉食性動物的分布。深度對海洋生物分布的控制可通過和深度有關的透光度、壓力、鹽分、溫度、溶解氧及食物供應等對物種的分布施加影響。圖1-14表示的是各種底棲生物在不同海水深度中的分布情況。

光線 光線與水深及水體的清澈度有關。與光照條件直接相關的是水底植物和浮游植物,根據水體中光照強度的強弱可分三帶:①強光帶,自水面至水深80m左右,本帶內光線充足,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浮游植物及浮游動物都很豐富;②弱光帶,自80m以下至200m左右,此帶內浮游植物已大量減少(但紅藻和硅藻較發育);③無光帶,在200m以下,此帶為黑暗區,植物絕跡,動物較稀少而特殊。因此地層中海生藻類化石的存在是淺海環境的重要標志。對於陸生生物來說,有的動植物喜歡陰濕的環境,而有的則喜愛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生活。

圖1-14 各種底棲生物與深度的關系

(轉引自楊式溥,1993)

鹽度 正常海水的含鹽度為35‰,乾旱地區海水的鹽度高於此值,如紅海北部可達40‰。在河流入海口,由於淡水的注入,有的地區海水的鹽度可降到16‰,如黑海。正常鹽度海水中生物種類多樣,但當海水的鹽度升高或降低時,便出現海水的咸化或淡化,這都會引起生物在種類和數量上的變更,常表現為生物種類貧乏。只能適應正常鹽度海水生活的生物稱為窄鹽性生物,如大多數的造礁珊瑚、具鉸綱的腕足類動物、頭足類動物及棘皮動物等。能夠適應鹽度變化范圍較寬的生物稱為廣鹽性生物,如雙殼類。各種無脊椎動物和藻類植物與海水含鹽量的關系如圖1-15所示。

底質 水中底棲生物居住所依附的環境物質稱為底質。底質一般分為硬底質和軟底質。硬底質如岩石、各種貝殼和其他堅硬的物體;軟底質為含有各種砂礫、細砂和淤泥的沉積物。不同的底質有不同的動植物群,如沿岸岩石及貝殼上附著有許多藻類及各種具有固著能力的無脊椎動物,在潮間帶各種硬底質中還可見鑽孔生物;在砂質軟底中則以潛穴為主;泥質軟底中常有豐富的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的甲殼類。

氣體 海水中主要氣體有氧、氮、二氧化碳,此外還有硫化氫、甲烷及氨等。後三種氣體對大多數生物是有害的,在滯流的深水及閉塞的海灣中,由於死亡生物大量聚集,在腐爛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對底棲生物的生長極為不利,只在上部水層中可有浮游或游泳生物生活。現代海洋中缺氧海區的典型例子是黑海。在地史時期的海相沉積中,也出現過缺氧的還原環境,如華南志留紀早期形成的黑色筆石頁岩,岩石中有機質含量高,而且常見還原礦物黃鐵礦,生物化石主要為浮游型的筆石類。對於陸生生物來說,大氣中各種有害氣體(如SO2)也會危及它們的生存。

圖1-15 主要無脊椎動物和藻類化石分布與含鹽度的關系

(轉引自全秋琦、王治平,1993)

海拔高度 同一緯度地帶由於海拔的高低也會造成生物(特別是植物)的分布和分帶現象。高原地區由於寒冷、缺氧、植被稀少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動植物種類的減少。隨著海拔的逐漸降低,氣候由乾冷轉向溫濕,植物由針葉、細葉類向闊葉類轉化,同時植物種類也逐漸增多。如現代青藏高原地區主要為一些草本植物和細葉的紅柳灌木叢,缺乏高大的喬木。

生物因素 主要表現在各類生物獲取食物的相互關繫上,這些關系包括獲取食物的機制、捕食與被捕食的關系及共生關系等。有人將相互有利的生物之間的關系稱為共生(mutualism);只對其中一方有利的稱為共棲(commensalism);對一方有利,而對另一方有害的稱為寄生。在所有這些關系中,食物鏈的關系最為重要。如草原上有羊的地方常招來狼群,羊吃草、狼吃羊,由此構成一種食物鏈的關系。在這種食物鏈的關系中只要其中一個環節發生變化,就會影響到一系列與之有關的生物。如狼的存在,一方面威脅到羊的生存;但如果沒有狼,羊就會肆意繁殖,毀壞草地,最終危及自身生存。故從某種程度上說「狼吃羊又有利於羊群的繁衍」。在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中,同一岩層中的各種化石,在未弄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之前,可統稱為伴生生物。圖1-16表示的是一個簡化了的食物網關系。

圖1-16 一個簡化的食物網

(轉引自武漢大學等,1978)

1—檜樹;2—草本植物;3—節肢動物;4—兔;5—嚙齒動物;6—食肉獸類

㈩ 有什麼因素影響生物在自然界生存

有什麼因素影響生物在自然界生存
生物生活的環境是非常復雜的,時刻受到各種生態因素的影響.根據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也就是說,自然界中的每種生物對環境都有一定的適應性,否則早就被環境淘汰了,即能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都是普遍適應環境的.
投影:沙漠(灘)上的仙人掌
學生閱讀教材,這是仙人掌對沙漠缺水環境的適應.
仙人掌生活在嚴酷的沙漠里.它有發達的根系,很強的吸水力.莖粗大,外有角質層,裡面肉質化,能儲存水分.葉退化成刺,減少了蒸騰作用.莖內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仙人掌的這些特徵適合在乾旱缺水的沙漠環境里生活.
投影:淡水中生活的菱.學生觀察後理解其葉的特點是與水中光照相對不足的環境相適應的.
有學生曾看到老鷹抓小雞的情景並能表述:老鷹先在空中時高時低盤旋,看準目標後,一個俯沖用銳利的爪把小雞抓住飛走;小雞聽到老鷹的叫聲或看到其影子就會躲到母雞翼下,母雞發現老鷹也會通知小雞躲起來.
投影猛虎襲擊鹿群的情形,學生觀察、歸納猛禽、猛獸的特點:都具有銳利的牙齒(或喙)和尖銳的爪.
引導學生思考、總結:猛禽、猛獸相對來說體型較大、食量大,只有能有效捕捉食物者才能生存,上述特點正是適於捕捉食物的.
投影:鹿、兔、刺蝟(豪豬)、黃鼬、蛔蟲.
學生觀察後,教師引導學生歸納:鹿、兔奔跑速度快,能逃避猛獸追捉;刺蝟(豪豬)身上長尖刺,使猛獸無從下口;黃鼬更妙,遇敵時突放臭氣,擾亂猛獸神志,影響其情緒,在其遲疑間跑掉.蛔蟲體表光滑,運動、消化器官退化,但生殖能力強.這些動物的特徵都是與其生環境相適應的.
教師與學生一道共同列舉一些動物冬眠(夏眠),鳥類遷徙,魚類洄遊的例子,說明動物的生活習性與環境也是相適應的.
2.理解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的概念,提高觀察、分析能力,感受生物與環境的協調美、和諧美,學習掌握新概念的方法.

閱讀全文

與生物的生存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