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生物計數方法有哪些
測定微生物細胞數目的方法有很多,介紹幾種
1.血細胞計數法
將稀釋的菌液樣品滴在血細胞計數板上,在顯微鏡下計算4~5個中格的細菌數,並求出每個小格所含細菌的平均數,再以此為依據,估算總菌數。
①此法的缺點是不能區分死菌和活菌。
②對壓在小方格界線上的細菌,應當取平均值計數。
③此法可用於測定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
2.稀釋塗布平板法
原理:每個活細菌在適宜的培養基和良好的生長條件下可以通過生長形成菌落。培養基表面生長的一個菌落,來源於樣品稀釋液中的一個活菌。
①這一方法常用來統計樣品中活菌的數目
②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原因是當兩個活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因此統計結果一般用菌落數而不是用活菌數來表示。
③土壤、水、牛奶、食品和其他材料中所含細菌、酵母、芽孢與孢子等的數量均可用此法測定。但不適於測定樣品中絲狀體微生物,例如放線菌或絲狀真菌或絲狀藍細菌等的營養體等。
④此法若不培養成菌落,可通過將一定量的菌液均勻地塗布在玻片上的一定面積上,經固定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計數,這樣又稱塗片計數法。染色可用台盼藍,台盼藍能使死細胞染成藍色,可分別計數死細胞和活細胞。
3.濾膜法
濾膜法是當樣品中菌數很低時,可將一定體積的湖水、海水或飲用水燈樣品通過膜過濾器。然後將濾膜乾燥、染色,並經處理使膜透明,再在顯微鏡下計算膜上(或一定面積上)的細菌數。
此法也可以通過培養觀察形成的菌落數來推算樣品中的菌數。例如測定飲用水中大腸桿菌的數目:將已知體積的水過濾後,將濾膜放在伊紅美藍培養基上培養。在該培養基上大腸桿菌的菌落呈現黑色,可根據培養基上黑色菌落的數目,計算出水樣中大腸桿菌的數目。
此法也是統計樣品中活菌的數目。
4.比濁法
原理是在一定范圍內,菌是懸液中細胞濃度與混濁度成正比,即與光密度成正比,菌越多,光密度越大。因此可藉助與分光光度計,在一定波長下,測定菌懸液的光密度,以光密度表示菌量。實驗測量時一定要控制在菌濃度與光密度成正比的線性范圍內,否則不準確。
5.顯微鏡直接計數法
在課本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P22中「除了上述活菌計數法外,顯微鏡直接計數也是測定微生物數量的常用方法。」這里說的顯微鏡直接計數,我認為應該是在稀釋塗布的基礎上不培養成菌落而通過染色的方法在顯微鏡下直接計數。再如濾膜法也一樣,可以有兩種情況。
另外,微生物計數法發展迅速,多種多樣的快速、簡易、自動化的儀器和裝置等方法可以用來統計微生物的數目。
❷ 微生物計數方法有哪些我想知道詳細的操作步驟
微生物的顯微直接計數法
一、實驗目的
了解血球計數板的構造、計數原理和計數方法,掌握顯微鏡下直接計數的技能。
二、實驗原理
測定微生物細胞數量的方法很多,通常採用的有顯微直接計數法和平板計數法。
顯微計數法適用於各種含單細胞菌體的純培養懸浮液,如有雜菌或雜質,常不易分辨。菌體較大的酵母菌或黴菌孢子可採用血球計數板,一般細菌則採用彼得羅夫·霍澤(Petrof Hausser)細菌計數板。兩種計數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細菌計數板較薄,可以使用油鏡觀察。而血球計數板較厚,不能使用油鏡,計數板下部的細菌不易看清。
血球計數板是一塊特製的厚型載玻片,載玻片上有4條槽而構成3個平台。中間的平台較寬,其中間又被一短橫槽分隔成兩半,每個半邊上面各有一個計數區(圖21-1),計數區的刻度有兩種:一種是計數區分為16個大方格(大方格用三線隔開),而每個大方格又分成25個小方格;另一種是一個計數區分成25個大方格(大方格之間用雙線分開),而每個大方格又分成16個小方格。但是不管計數區是哪一種構造,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計數區都由400個小方格組成。
計數區邊長為1mm,則計數區的面積為l mm2,每個小方格的面積為1/400mm2。蓋上蓋玻片後,計數區的高度為0.1mm,所以每個計數區的體積為0.1mm3,每個小方格的體積為1/4000mm3。
使用血球計數板計數時,先要測定每個小方格中微生物的數量,再換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樣品)中微生物細胞的數量。
已知:1mm3體積=10 mm×10 mm×10 mm= 1000mm3
所以:1mm3體積應含有小方格數為1000mm3/1/4000mm3=4×106個小方格,即系數K=4×106 。
因此:每ml菌懸液中含有細胞數= 每個小格中細胞平均數(N)×系數(K)×菌液稀釋倍數(d)
三、實驗器材
1.活材料: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斜面或培養液。
2.器材:顯微鏡、血球計數板、蓋玻片(22mm×22mm)、吸水紙、計數器、滴管、擦鏡紙。
四、實驗方法
1.視待測菌懸液濃度,加無菌水適當稀釋(斜面一般稀釋到10-2),以每小格的菌數可數為度。
2.取潔凈的血球計數板一塊,在計數區上蓋上一塊蓋玻片。
3.將酵母菌懸液搖勻,用滴管吸取少許,從計數板中間平台兩側的溝槽內沿蓋玻片的下邊緣摘入一小滴(不宜過多),讓菌懸液利用液體的表面張力充滿計數區,勿使氣泡產生,並用吸水紙吸去溝槽中流出的多餘菌懸液。也可以將菌懸液直接滴加在計數區上,不要使計數區兩邊平台沾上菌懸液,以免加蓋蓋玻片後,造成計數區深度的升高。然後加蓋蓋玻片(勿使產生氣泡)。4.靜置片刻,將血球計數板置載物台上夾穩,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計數區後,再轉換高倍鏡觀察並計數。由於生活細胞的折光率和水的折光率相近,觀察時應減弱光照的強度。
5.計數時若計數區是由16個大方格組成,按對角線方位,數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個大方格(即100小格)的菌數。如果是25個大方格組成的計數區,除數上述四個大方格外,還需數中央l個大方格的菌數(即80個小格)。如菌體位於大方格的雙線上,計數時則數上線不數下線,數左線不數右線,以減少誤差。
6.對於出芽的酵母菌,芽體達到母細胞大小一半時,即可作為兩個菌體計算。每個樣品重復計數2—3次(每次數值不應相差過大,否則應重新操作),求出每一個小格中細胞平均數(N),按公式計算出每ml(g)菌懸液所含酵母菌細胞數量。
7.測數完畢,取下蓋玻片,用水將血球計數板沖洗干凈,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損壞網格刻度。洗凈後自行晾乾或用吹風機吹乾,放入盒內保存。
五、實驗作業:
將實驗結果填入下表中:
計數次數 每個大方格菌數 稀 釋
倍 數 試管斜面中的總菌數 平均值
1 2 3 4 5
第一次
第二次
❸ 細菌微生物檢測儀如何使用
細菌微生物檢測儀(風途)通過拭子來檢測發光值可以確定衛生狀況。標本應取自每次深層清潔後,肉眼看上去很乾凈的表面。重復檢測5次,統計結果。可根據環境檢測需求設定上下限值,做到數據快速評估預警,表面潔凈度快速篩查。
❹ 如何測量微生物細胞大小和質量
如何測量微生物細胞大小和質量
微生物細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態特徵之一,由於菌體很小,只能在顯微鏡下來測量。用於測量微生物細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鏡測微尺和鏡台測微尺。目鏡測微尺是一塊圓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長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 mm長度刻成100等分。測量時,將其放在接目鏡中的隔板上來測量經顯微鏡放大後的細胞物象。由於不同目鏡、物鏡組合的放大倍數不相同,目鏡測微尺每格實際表示的長度也不一樣,因此目鏡測微尺測量微生物大小時須先用置於鏡台上的鏡台測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數下,目鏡測微尺每小方格所代表的相對長度。鏡台測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確等分線的載玻片,一般將lmm等分為100格,每格長l0μm,是專門用來校正目鏡測微尺的。校正時,將鏡台測微尺放在載物台上,目鏡測微尺鏡台測微尺由於鏡台測微尺與細胞標本是處於同一位置,都要經過物鏡和目鏡的兩次放大成象進入視野,即鏡台測微尺隨著顯微鏡總放大倍數的放大而放大,因此從鏡台測微尺上得到的讀數就是細胞的真實大小,所以用鏡台測微尺的已知長度在一定放大倍數下校正目鏡測微尺,即可求出目鏡測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長度,然後移去鏡台測微尺,換上待測標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鏡測微尺在同樣放大倍數下測量微生物大小。
❺ 微生物計數方法有哪些
測定微生物計數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血細胞計數法
將稀釋的菌液樣品滴在血細胞計數板上,在顯微鏡下計算4~5個中格的細菌數,並求出每個小格所含細菌的平均數,再以此為依據,估算總菌數.
①此法的缺點是不能區分死菌和活菌.
②對壓在小方格界線上的細菌,應當取平均值計數.
③此法可用於測定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
2.稀釋塗布平板法
原理:每個活細菌在適宜的培養基和良好的生長條件下可以通過生長形成菌落.培養基表面生長的一個菌落,來源於樣品稀釋液中的一個活菌.
①這一方法常用來統計樣品中活菌的數目
②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原因是當兩個活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因此統計結果一般用菌落數而不是用活菌數來表示.
③土壤、水、牛奶、食品和其他材料中所含細菌、酵母、芽孢與孢子等的數量均可用此法測定.但不適於測定樣品中絲狀體微生物,例如放線菌或絲狀真菌或絲狀藍細菌等的營養體等.
④此法若不培養成菌落,可通過將一定量的菌液均勻地塗布在玻片上的一定面積上,經固定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計數,這樣又稱塗片計數法.染色可用台盼藍,台盼藍能使死細胞染成藍色,可分別計數死細胞和活細胞.
3.濾膜法
濾膜法是當樣品中菌數很低時,可將一定體積的湖水、海水或飲用水燈樣品通過膜過濾器.然後將濾膜乾燥、染色,並經處理使膜透明,再在顯微鏡下計算膜上(或一定面積上)的細菌數.
此法也可以通過培養觀察形成的菌落數來推算樣品中的菌數.例如測定飲用水中大腸桿菌的數目:將已知體積的水過濾後,將濾膜放在伊紅美藍培養基上培養.在該培養基上大腸桿菌的菌落呈現黑色,可根據培養基上黑色菌落的數目,計算出水樣中大腸桿菌的數目.
此法也是統計樣品中活菌的數目.
4.比濁法
原理是在一定范圍內,菌是懸液中細胞濃度與混濁度成正比,即與光密度成正比,菌越多,光密度越大.因此可藉助與分光光度計,在一定波長下,測定菌懸液的光密度,以光密度表示菌量.實驗測量時一定要控制在菌濃度與光密度成正比的線性范圍內,否則不準確.
5.顯微鏡直接計數法
在課本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P22中「除了上述活菌計數法外,顯微鏡直接計數也是測定微生物數量的常用方法.」這里說的顯微鏡直接計數,我認為應該是在稀釋塗布的基礎上不培養成菌落而通過染色的方法在顯微鏡下直接計數.再如濾膜法也一樣,可以有兩種情況.
另外,微生物計數法發展迅速,多種多樣的快速、簡易、自動化的儀器和裝置等方法可以用來統計微生物的數目.
❻ 測微目鏡如何讀數
首先要知道目鏡和物鏡的放大倍數以及測微目鏡的刻度長度。
比如測微目鏡上一格的長度為0.5mm,在顯微鏡上觀察是細胞的長度剛好是一格,那細胞的真實長度=0.5mm/(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
測微尺與測微目鏡均是顯微鏡的配件,常用於對微小物體進行形態度量分析,如測定微生物的大小,測定動、植物細胞中微小結構的大小等。
(6)微生物檢測如何讀數擴展閱讀:
結構
JCW一測微目鏡由橫尺及其手輪、目鏡、主件三部份組成,橫尺上的刻度為0~10mm,即測微目鏡的有效測量范圍為0~10mm,橫尺上的手輪有0~99個刻度,旋轉手輪一圈即為1毫米,手輪上的一個刻度為10微米。目鏡有25X和15X兩種,可選用任一種使用。主件內有一標有「十」字的圓形玻片,它通過手輪上的螺釘隨手輪轉動而左右移動。
使用
用測微目鏡置換顯微鏡目鏡,選定物鏡,移動標本,用測微目鏡調焦,使物象清晰後就可進行測定。
現以測定枯草桿菌的大小為例說明,把枯草桿菌標本置於載物台上,用測微目鏡調焦,使菌體清晰,移動標本玻片和轉動測微目鏡,使測微目鏡內的「+」字標線的縱標線與被測菌體邊緣線重合,記下測微目鏡橫尺與手輪上的刻度數值,轉動手輪,使縱標線與菌體對應邊緣線重合,記下刻度數值,兩刻度數值之差,再除以物鏡放大倍數,就可得出結果。
注意事項
1、在測定時,要一手把著測微目鏡的手輪,另一手把著測微目鏡主件,以防測微目鏡晃動,影響測定的精確度。
2、旋轉手輪時動手要輕、慢,否則控制手輪轉動的螺旋易損壞。
3、在旋轉手輪時,最好是同一方向旋轉,以減少間隙誤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測微目鏡
❼ 高中測定微生物數量的方法
1、計數器測定法:
即用血細胞計數器進行計數。取一定體積的樣品細胞懸液置於血細胞計數器的計數室內,用顯微鏡觀察計數。由於計數室的容積是一定的(O.1mm3),因而根據計數器刻度內的細菌數,可計算樣品中的含菌數。本法簡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結果。
本法不僅適於細菌計數,也適用於酵母菌及黴菌孢子計數。
2、電子計數器計數法:
電子計數器的工作原理是測定小孔中液體的電阻變化,小孔僅能通過一個細胞,當一個細胞通過這個小孔時,電阻明顯增加,形成一個脈沖,自動記錄在電子記錄裝置上。
該法測定結果較准確,但它只識別顆粒大小,而不能區分是否為細菌。因此,要求菌懸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3、活細胞計數法
常用的有平板菌落計數法,是根據每個活的細菌能長出一個菌落的原理設計的。取一定容量的菌懸液,作一系列的倍比稀釋,然後將定量的稀釋液進行平板培養,根據培養出的菌落數,可算出培養物中的活菌數。此法靈敏度高,是一種檢測污染活菌數的方法,也是目前國際上許多國家所採用的方法。使用該法應注意:①一般選取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平板進行計數,過多或過少均不準確;②為了防止菌落蔓延,影響計數,可在培養基中加入O.001%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③本法限用於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廣泛應用於水、牛奶、食物、葯品等各種材料的細菌檢驗,是最常用的活菌計數法。
4、比濁法
比濁法是根據菌懸液的透光量間接地測定細菌的數量。細菌懸浮液的濃度在一定范圍內與透光度成反比,與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光電比色計測定菌液,用光密度(OD值)表示樣品菌液濃度。
此法簡便快捷,但只能檢測含有大量細菌的懸浮液,得出相對的細菌數目,對顏色太深的樣品,不能用此法測定。
5、測定細胞重量法
此法分為濕重法和乾重法。濕重法系單位體積培養物經離心後將濕菌體進行稱重;乾重法系單位體積培養物經離心後,以清水洗凈放人乾燥器加熱烘乾,使之失去水分然後稱重。
此法適於菌體濃度較高的樣品,是測定絲狀真菌生長量的一種常用方法。
6、測定細胞總氮量或總碳量
氮、碳是細胞的主要成分,含量較穩定,測定氮、碳的含量可以推知細胞的質量。此法適於細胞濃度較高的樣品。
7、顏色改變單位法(colour change unit,簡稱CCU)
這種方法通常用於很小,用一般的比濁法無法計數的微生物,比如支原體等,因為支原體的液體培養物是完全透明的,呈現為清亮透明紅色,因此無法用比濁法來計數,由於支原體固體培養很困難,用cfu法也不容易計數,因此需要用特殊的計數方法,即CCU法。它是以微生物在培養基中的代謝活力為指標,來計數微生物的相對含量的,下面以解脲脲原體為例,簡單介紹其操作:
(1).取12隻無菌試管,每一管裝1.8ml解脲脲原體培養基。
(2).在第一管加入0.2ml待測解脲脲原體菌液,充分混勻,從中吸取0.2ml加入第二管,依次類推,10倍梯度稀釋,一直到最末一管
(3).於37度培養,以培養基顏色改變的最末一管作為待測菌液的CCU,也就是支原體的最大代謝活力,比如第六管出現顏色改變,他的相對濃度就是10的6次方CCU/ml.
一般來說,比濁法和菌落計數法就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細菌的計數,但是對支原體這樣比較特殊的微生物,用CCU法比較合適。
測定微生物生長的方法很多,各種方法均有其優缺點,也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在微生物學工作中一般常用的是平皿菌落計數法、計數器法和比濁法。至於哪種方法比較適合你,得根據你的具體條件而定。
❽ 微生物水檢測我們是<10cfu/10ml,那我取500毫升,咋計數
電導率越低,水越純。電導率很低是不是說明水中的微生物也不存在了呢?微生物檢測等很長時間才出結果,要是能夠通過這樣的方法檢測純凈水的話,那就可以省了很多微生物檢測步驟.
在現代食品安全速測技術中確實有利用電導變化原理來測量微生物含量的方法,叫做:Bactometer系統,是一種用於估計微生物數量的新方法
比較快速的方法是有的,設備也比較先進,可能用的並不多
例如:直接外熒光濾過技術(DEFT)
即用膠系統(SimPlate)
Bactometer系統
Malthus微生物快速測試儀
ATP生物發光技術(BL)
微量量熱法
接觸酶測定儀
放射測量法
奧地利Sy-Lab公司的BacTrac4300和BioTrac4200自動微生物快速檢測系統可以根據微生物在生長過程中利用低電導率的大分子物質(如蛋白質,多肽及碳水化合物等)進行新陳代謝,生成低分子帶電荷的分解物,使電導率發生變化,電信號經放大後顯示並記錄,檢測系統每10分鍾檢測一次電導率的變化,由計算機實時監控並自動給出結果。因此,只要先用標准方法對比做出標准曲線,就可以達到快速定量檢測菌數的目的。對於致病菌或某些特殊應用場合,則不需要做標准曲線,如有電導率顯著突變,則可以判斷為初篩陽性,用標准方法進一步確認。
其特點是:
1。採用獨創的測量培養基電導(M值)和電極電導(E值)結合的方法,測量相對電導率變化,使靈敏度大大提高,E值測量法尤其適用於一些高鹽分(高電導率)的選擇性增菌培養基,使電導率法用於致病菌快速初篩成為可能。
2。對於難以測量電導變化的微生物,如酵母和黴菌,直接電導測量經常會出現假陰性。Sylab公司採用測間接電導率的方法,通過測量KOH吸收微生物代謝產生CO2後電導率的變化反映微生物的生長情況,檢測靈敏度大大提高,杜絕假陰性可能。
3。靈敏度高。最低可檢測出0.2-1個/mL(克)樣品。
4。可檢測樣品種類廣。可檢測常見的各種食品、化妝品、葯品、環境拭子等,還可用於微生物代謝、防腐及消毒效果研究等。
5。檢測的微生物項目多。可檢測常規微生物項目(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酵母和黴菌總數)及致病微生物(沙門氏菌、李斯特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6。檢測速度快。樣品含菌量越高,出結果越快,只需4-24小時即給出結果。大腸菌群最長12小時出結果。
❾ 測定微生物的生物量有哪些主要方法
測定微生物的生物量有哪些主要方法
測定的方法主要有四種:
1.直接計數測定:根據微生物種類,有血球計數板和細菌計數板;
2.比濁法:根據菌懸液的濃度在一定范圍內與光密度成正比,可以用分光光度計測OD值,用OD值表示樣品菌液濃度;
3.核酸計數法:熒光定量PCR技術;
4.活菌計數法:MPN和平板計數法由於測定方法的限制。新鮮土樣經氯仿熏蒸後(24h),土壤微生物死亡細胞發生裂解,釋放出微生物生物量碳,用一定體積的LK2SO4溶液提取土壤,借用有機碳自動分析儀測定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根據熏蒸土壤與未熏蒸土壤測定有機碳的差值及轉換系數(KEC),從而計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