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物可分為哪幾類
根據生物分類學,生物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是一些由無細胞核的細胞組成的單細胞或多細胞的低等生物。主要
包括細菌、支原體和植物中的藍藻門。一般沒有細胞內膜,沒有染色體和細胞核膜。一般以為地
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原核生物,和現存的古細菌相似。原核生物化石已經在很老的岩石里發現了。
也曾有人說在一個火星來的隕石里也發現了原核生物的化石,但是不很可信。原核細胞基本上沒
有膜包細胞器。
二·真核生物。真核生物是所有單細胞或多細胞的、其細胞具有細胞核的生物的總稱,它包
括所有動、植物、真菌和被規入原生生物的單細胞生物。這些生物的共同點是它們的細胞內含有
細胞核以及其它細胞器。此外它們的細胞具有細胞骨架來維持其形狀和大小。所有的真核生物都
是從一個類似於細胞核的細胞(胚胎、胞子等)發育出來的。其它細胞中沒有細胞核的生物被通
稱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另一個特點是它們的細胞在製造蛋白質時可以用同一段染色體製造不
同的蛋白質。
三·動物。動物是相對於植物的生物。動物不能以光合作用來生存,只能靠吃植物或其他動
物。一般口語中指的動物是所有不是人的動物,其實人類也是動物界的一種種類。一般以為最早
的動物是在4.5億-5億年前出現的。海綿動物門出現比較早,和別種大不一樣。海綿有不同種類
的細胞,但是細胞不分組為不同功能。
四·植物界植物比我們看上去要更難下一個准確的定義。雖然植物學家表述了一個植物界,
但是定義植物界的界限要比通常的"植物"的定義要困難的多。我們試圖把植物理解成一種多細胞
的、真核的有機物,沒有感覺器官以及自主運動並由根、莖和葉組成(如果完整的話)。但是,
從生物學上,只有導管植物有"根、莖和葉"。但是公平一點說,導管植物也是我們每天都接觸到
的。
五·真菌界粘菌門 真菌界粘菌綱 集孢粘菌綱 根腫菌綱 真菌門 藻狀菌綱 子囊菌綱 擔子菌
綱 半知菌綱。
⑵ 某種生物分類的所屬類別,是依據什麼特徵確定的
首先把生物分為5個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然後每個界按照不同的規則進行門、綱、目、科、屬、種進行區分,主要依據遺傳特徵、進化特徵、生理特徵、形態特徵等進行區分確定。
⑶ 請問,按照「界門綱目科屬種」的詳細分類,人、黑猩猩和猴子各屬於什麼詳細類別
人:動物界、脊椎動物門、哺乳動物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除智人種外,其他種現已滅絕。
黑猩猩:動物界、脊椎動物亞門、真獸亞綱、簡鼻亞目(類人猿亞目) 、黑猩猩族。
猴子:動物界、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靈長目、原猴亞目和猿猴亞目。
⑷ 生物分類學中,『界、門、剛、類、科、屬、種』各自的分類標準是什麼
以生物性狀差異的程度和親緣關系的遠近為依據,將不同的生物加以分門別類的。生物學家將地球上現存的生物依次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7個等級。其中,種是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 例如: 界:所有的動物都屬於動物界,動物界中包含許多門。 門:具有一些共同特徵來自不同綱的動物,歸入同一個門。 分類學綱:具有一些共同特徵的來自不同目的動物,歸入同一個綱。 目:具有一些共同特徵的來自不同科的動物,歸入同一個目。 科:具有一些共同特徵的來自不同屬的動物,歸入同一個科。 屬:一些不同種類的動物,例如狗與狼的特徵很相似,它們歸入同一個屬。 種:每隻狗是一個動物體,所有的狗屬於同一個物種。 分類系統是階元系統,通常包括7個主要級別:種、屬、科、目、綱、門、界。種(物種)是基本單元,近緣的種歸合為屬,近緣的屬歸合為科,科隸於目,目隸於綱,綱隸於門,門隸於界。隨著研究的進展,分類層次不斷增加,單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單元,如總綱(超綱)、亞綱、次綱、總目(超目)、亞目、次目、總科(超科)、亞科等等。此外,還可增設新的單元,如股、群、族、組等等,其中最常設的是族,介於亞科和屬之間。林奈晚年承認種內有變種。通常種下分類,動物只設亞種單元;植物設亞種、變種、變型等單元;細菌設品系、菌株等單元。 列入階元系統中的各級單元都有一個科學名稱,表1是兩個簡化的例子。命名的單元──表上從家蠶到動物界,從馬尾松到植物界,不再是抽象的單元,而是含有實際種類的物類單元taxa。分類工作的基本程序就是把研究對象歸入一定的系統和級別,成為物類單元。所以分類和命名是分不開的。 分類學種和屬的學名後常附命名人姓氏,以標明來源,便於查找文獻。表上家蠶,蠶蛾屬學名後的L.,是命名人林奈Linnaeus的縮寫,馬尾松學名後的Lamb.,是命名人蘭伯特Lambert的縮寫,通常除林奈等少數之外,一般命名者姓名引用時不應縮寫。亞種命名採取3名制,即在屬名、種名後再加亞種名。例如華南虎和東北虎都是虎的亞種,前者的學名是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Hilzheimer,後者是Panthera tigris altaica Temminck。變種學名亦採取 3名制,只是在種名與變種之間加上拉丁文變種varietas的縮寫var.,例如中華按蚊原先鑒定為赫坎按蚊的變種(現已分出為獨立的種)學名曾是 Anopheleshyrcanes var.sinensis Wedemann。 分類名稱要求穩定,一個屬或種(包括種下單元)只能有一個學名,如果有兩個或多個時,便是「同物異名」,必須於其中核定最早提出的學名,摒棄較後的異名。一個學名只能用於一個對象(屬或種),如果有兩個或多個對象者,便是「異物同名」,必須於其中核定最早的命名對象,而其他的同名對象則另取新名。這叫做「優先律」,動物和植物分類學界各自製訂了《命名法規》,所以在動物界和植物界間不存在異物同名問題,如Cystiphyllum既是褐藻又是古生代珊瑚的屬名。「優先律」是穩定學名的重要措施。優先律的起始日期,動物是1758年,植物是1820年,細菌則起始於1980年1月1日。 法規的另一重要規定是模本方法。凡發表新種(包括新屬和新亞種),必須指定一個標本作為命名的模式標本,叫做「正模」,簡稱模本。「副模」是原描述所根據的其他標本,特別是和正模同時同地採得的標本;「配模」是副模中選取的與正模異性的標本。在模本遺失或未定的情況下,可以選取合適標本作為「新模」,以代替正模,一般要從原產地和原層位採集。與模本產地相同而在以後採得的標本可立為「地模」。模式標本是鑒定的對照標本。 鑒定學名是取得物種有關資料的手段,即使是前所未知的新種類,只要鑒定出其分類隸屬,亦可預見其一定特徵。分類系統是檢索系統,也是信息存取系統。許多分類著作,如基於區系調查的動植物志,記述某一國家或地區的動植物種類情況,作為基本資料,都是為鑒定、查考服務的。 物種概念與物種標准 物種指一個動物或植物群,其所有成員在形態上極為相似,以至可以認為他們是一些變異很小的相同的有機體,它們中的各個成員間可以正常交配並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後代,物種是生物分類的基本單元,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元。物種概念反映時代思潮。在林奈時代,人們相信物種是不變的,同種個體符合於同一「模式」。模式概念(不同於模式標本),淵源於古希臘哲學的古老的概念,應用到整個分類系統,概念假定所有階元系統中的各級物類單元,都各自符合於一個模式。對神創論者來講,由各級模式所組成的物類階元,正好說明了「造物主」的智慧設計。模式概念亦是形態學概念,所謂模式是指形態模式──物種是由形態相似的個體所組成的,同種個體符合於同一形態模式。這是物種的形態學定義,也是形態學標准。另一物種標準是雜交不育。早在林奈以前,J.雷就明確指出,物種是繁殖單元,同種個體可以交配繁殖,異種之間則雜交不育,形成生殖隔離。生殖隔離和模式概念一樣,符合於物種不變的觀點,因為它突出了種間間斷,無視歷史連續。 林奈時代的物種概念,包含兩個基本內容:①不變,②客觀存在。由於不變,而且是「上帝」所創造,物種當然是客觀存在。種內形態同一,種間生殖隔離則是物種不變的兩個標准。達爾文的物種概念與此相反,它的基本內容是:①變,②人為單元。進化論說明了物種是變的,變化中的物種否定了自身的存在。達爾文在《物種起源》內說:「可見『物種』這名詞,我認為是為了方 分類學 便起見,任意地用來表示一群很相似的個體的,它在本質上和『變種』沒有區別」。達爾文不考慮物種定義,因為物種既是人為單元,便不可能有客觀標准,更不需要定義。他的進化論證明了種間的歷史連續,卻忽視了種間的間斷意義。 物種之變與不變曾經是進化論和特創論的斗爭焦點,是勢不兩立的觀點。但是,分類學的事實說明,每一物種各有自己的特徵,沒有兩個物種完全相同;而每個物種又保持一系列祖傳的特徵,據之可以決定其界、門、綱、目、科、屬的分類地位,並反映其進化歷史。整個階元系統內各級物類之間的特徵關系,表現為祖征與新征的對立統一。界的特徵,如細胞壁、葉綠體和光合作用之作為植物特徵,對界下單元(門、綱、目、科、屬、種)來講,是祖征;而在界間對比,如植物界與動物界或真菌界對比,則又表現為各界的新征。界下的各級單元,從門到種,亦都如此。
⑸ 生物的門類
動物界下42個門 1 原生動物門 全都是單細胞動物,是最原始的動物,其中我們熟悉的有眼蟲、草履蟲; 2 菱形蟲門 結構簡單的內寄生動物,有記錄的種類不多; 3 直泳蟲門 與菱形蟲類似的動物; 4 多孔動物門 又稱海綿動物門。海綿是原始的多細胞動物; 5 扁盤動物門 到目前為止,此門被絲盤蟲一種動物獨占~~~厲害,不得不服~~; 6 古杯動物門 顧名思義,「古」意思是此類動物已滅絕了,「杯」就是說它們長得像杯子; 7 腔腸動物門 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很熟悉吧,不多說了; 8 櫛水母動物門 也有人把這個門歸入腔腸動物門,作為櫛水母綱; 9 扁形動物門 有渦蟲、吸蟲、絛蟲等我們常聽說的寄生蟲; 10 螠蟲動物門 海洋底棲動物,身體呈柱形或長囊形; 11 舌形動物門 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蟲,分類地位尚難確定; 12 微顎動物門 在1994年新發現的一類動物,人類對它們所知甚少; 13 紐形動物門 比扁形動物略高等的類似動物; 14 顎胃動物門 體形很小,生活在淺海的細沙中,人們了解得不多; 15 線蟲動物門 一個龐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長過的——蛔蟲; 16 腹毛動物門 身體腹面長有纖毛的一類動物; 17 輪蟲動物門 很小,與原生動物類似; 18 線形動物門 與線蟲動物類似的一類動物; 19 鰓曳動物門 生活在靠近兩極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棲動物,有記載的種類極少; 20 動吻動物門 和鰓曳動物類似; 21 棘頭蟲動物門 身體前端有吻的一類動物; 22 鎧甲動物門 1983年才發現的一個新門,目前沒有準確分類; 23 內肛動物門 苔蘚狀的小動物; 24 環節動物門 蚯蚓、螞蟥、沙蠶……都是身體呈環節狀,這還用說? 25 環口動物門 最近新發現的一類動物; 26 星蟲動物門 與前面說的螠蟲動物相似; 27 軟體動物門 包含有大量常見動物,我將在後面詳細解說 ; 28 軟舌螺動物門 已滅絕; 29 葉足動物門 寒武紀的奇蝦等; 30 緩步動物門 很強的一類動物,能忍受高溫、絕對零度、高輻射真空和高壓; 31 有爪動物門 身體呈蠕蟲狀,足呈圓柱形,末端有爪,近乎滅絕; 32 節肢動物門 動物界中種類佔三分之二以上的動物,留到下面介紹這個龐大的家族; 兩棲動物
33 腕足動物門 有時你會在街頭地攤上看見一些像貝殼的化石就是這類動物留下的; 34 外肛動物門 曾經與內肛動物為同一門合稱苔蘚動物,現已分開; 35 帚蟲動物門 又一個很小的門,又是只有10幾種動物,又都是海洋底棲動物; 36 古蟲動物門 在5.3億年前的生命大爆發中早就滅絕了,在近幾年才發現; 37 棘皮動物門 一個我們熟悉的門,有海星、海膽、海參和海百合; 38 須腕動物門 沒有嘴和消化管的非寄生動物,生活在深海中,分類地位有爭議; 39 異渦動物門 僅2種,在波羅的海附近分布 曾先後被認為扁形動物和軟體動物; 40 毛顎動物門 只有50種左右,還是海洋動物; 41 半索動物門 身體呈蠕蟲形,有人將它們歸入脊索動物門; 42 脊索動物門 所有的脊椎動物。
⑹ 誰能按界門綱目科屬列一下門類,一定要詳細。比如節肢動物門有昆蟲綱,甲殼綱,蛛型綱等。
由瑞典植物學家林奈於1735年在《自然系統》一書中建立了以綱目屬種為框架的生物分類系統!提出了生物命名的二名法。後人在此基礎上擴展為界門綱目科屬種7級!
界,是生物科學分類法中最高的類別。一開始人只將生物分為動物和植物兩界,微生物被發現後,也長時期被分入動物或植物界:好動的微生物被分入動物界,有色素(藻類)的或細菌被分為植物,有些甚至被同時放入兩界。後來,沒有細胞核的細菌被獨立為一界,再後來真菌被分出植物界,也成為獨立的一界,最後自立為界的是古細菌。
最新的基因研究發現這種分類法並不十分正確,因此引入了域作為生物最高的類別。現有的生物被分入非細胞生物域、真核生物域或原核生物域,沒有細胞核的生物(細菌和古細菌)被分入原核生物。只有在真核生物中還有界的分法。真核生物中分四個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總共九個界:
類病毒界、病毒界、古細菌界、細菌界、藍藻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
門,為界之下的一級。動物界按胚層發生情況和體制來區分;植物界按有無細胞核、有無葉綠素及體制等來區分。《命名法規》中規定,在植物界中用來表示門這一類群的,其拉丁文詞尾為-phyta,表示亞門的詞尾為-phytina。但在動物中對沒有規定的特徵,在表示上於詞干之後接-a(為中性復數)。
綱,生物分類中的一個大類,位於目之上,在現代分類中位於門或部之下,而在林奈分類法中為最高種類 [class]。如:魚綱;鳥綱;哺乳綱
目,生物分類學中的一個名詞,即界、門、綱、目、科、屬、種、中的目。其用途是將該綱內的生物再詳細分類,例如鳥綱中有雁形目、雞形目等。
科,動植物的分類單位:獅子屬於貓~。槐樹是豆~
屬,生物分類系統上所用的等級之一 [genus]。動植物分類以種為單位,相近的種合為屬,相近的屬合為科
種,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群體,只同種之中繁殖可育後代。是否發生生殖隔離是判斷種群的一種方法!
種也叫物種,是分類系統中最基本的單位。物種之間有明確的界限,即生殖隔離,互不交配,各自產生自己的後代,即使交配了,其後代也是不可育的。對於物種的認識,是隨著科學的發展,隨著人們對自然界認識的不斷深入而加深的。在林奈時代,種的概念遠比現在簡單。十八世紀時人們認為物種是固定不變的。當進化的思想被廣泛接受以後,人們認識到地球上生存的物種,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的結果。
物種的定義可以表達如下:物種是生物界發展的連續性與間斷性統一的基本間斷形式;對有性生物,物種呈現為統一的繁殖群體,由佔有一定空間,具有實際或潛在繁殖能力的種群所組成,而且與其他這樣的群體在生殖上是隔離的。
從現代遺傳學的觀點來考慮,可以給物種一個比較簡單的定義:物種是一個具有共同基因庫的、與其他類群有生殖隔離的類群。這個定義把有無基因交流作為劃分物種的主要依據。家畜、家禽及栽培植物中的許多品種,雖然形態上不同,但可以雜交,因此只是一個物種的不同品種。
域的定義是後來產生的!為生物分類法中最高的類別。所有生物原分為兩域:沒有核膜的生物(細菌和古細菌)被分入原核生物域,其他為真核生物域。
⑺ 如何判斷微生物的類別(如黃麴黴毒素),還有黃麴黴毒素屬於什麼因素,化學還是病毒,生物
黃麴黴屬於真菌,應該是生物。而黃麴黴毒素是它的代謝產物,應該是化學。
⑻ 有哪位知道生物技術屬於什麼一級學科急急急……
B07 理學
B0704 生物科學類
B070401 生物科學
B070402 生物技術
B070403 生物信息學
B070404 生物信息技術
B070405 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
B070406 動植物檢疫
B070407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B070408 醫學信息學
B070409 植物生物技術
B070410 動物生物技術
B070411 生物資源科學
B070412 生物安全
據此可以判斷,生物技術是三級學科,二級學科是生物科學類,一級學科應該是學科門類理學了。
⑼ 生物分類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 最具體是什麼
1、界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界(Kingdom)是生物科學分類法中最高的類別。一開始人只將生物分為動物和植物兩界。
微生物被發現後,也長時期被分入動物或植物界:好動的微生物被分入動物界,有色素(藻類)的或細菌被分為植物,有些甚至被同時放入兩界。
後來,沒有細胞核的細菌被獨立為一界,再後來真菌被分出植物界,也成為獨立的一界,最後自立為界的是古細菌。
按照原本公認的分類-六界法將生物分為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以及動物界。
最新的基因研究發現這種分類法並不十分正確,因此引入了域作為生物最高的類別。現有的生物被分入非細胞生物域、真核生物域或原核生物域,沒有細胞核的生物(細菌和古細菌)被分入原核生物。
只有在真核生物中還有界的分法。真核生物中分四個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總共九個界:
類病毒界、病毒界、古細菌界、細菌界、藍藻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
2、門
生物學中把具有最基本最顯著的共同特徵的生物分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門,如原生動物門、裸子植物門等。門以下為綱。
3、綱
綱在門之下、目之上。有時還上有總綱、下有亞綱。例如哺乳綱(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下有食肉目、奇蹄目、偶蹄目等),單子葉植物綱(屬於植物界、種子植物門、被子植物亞門,下有鴨拓草亞綱、禾本科等)。
4、目
目上有綱或亞綱,下有科。也可能有總目、亞目存在。例如食肉目(屬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下有貓科、熊科、犬科、熊貓科等),莎草目(屬植物界、種子植物門、被子植物亞門、單子葉植物綱、鴨拓草亞綱,下有禾本科、莎草科等)。
5、科
科位於目和屬之間。有人科、十字花科、猴科。
6、屬
屬隸於科,其用途是將該「目」內的生物再詳細分類。例如:獼猴屬、芸苔屬、人。
7、種
又稱物種,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位於生物分類法中最後一級,在屬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與其它這樣的群體形態不同,並能夠交配繁殖且子代可育的相關的生物群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物分類
⑽ 生物科學屬於什麼專業類別
生物科學一般來說屬於理科類的自然科學然後屬於師范專業,也就是說這一門專業以後畢業以後針對的是當老師師范類的生物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