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的生物入侵現狀
我國生物入侵的現狀 我國從南到北5500公里。東到西5200公里。跨越50個維度、5個氣候帶:寒溫帶、溫暖、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多樣性的生態系統是中國容易遭受入侵物種的侵害。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數物種都可能在我國找到合適的棲息地。目前,我國34個省市自治區中,無一沒有外來物種。甚至在自然保護區中,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外來雜草。從森林、農田、水域、濕地、草地、城市居民區等都可見到生物入侵。其中以水生生態系統的情況最為嚴重。據統計,中國已有外來入侵生物283種,其中植物188種,占入侵生物總數的66.4%;動物76種,佔26.9%;微生物19種,佔6.7%。在這283種中,屬於有意引進造成的佔39.6%;屬於無意引進造成的佔49.3%;經過自然擴散而進入我國境內的9種,佔3.1%。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生物中,中國有50餘種。 在我國,外來入侵的物種從脊椎動物(哺乳類、鳥類、兩棲爬行類、魚類),到無脊椎動物(昆蟲、甲克類、軟體動物);從高等植物到低等植物;從病毒、細菌到大型真菌。一些著名的入侵物種有癩狸、爪哇禾雀、麥穗魚、食紋魚、食人鯧、克氏鰲蝦、福壽螺、非洲大蝸牛、白蟻、美國白娥、、美洲斑潛蠅、松材線蟲、菌、豚草、紫莖澤蘭、大米草、水葫蘆等。這些外來物種影響到我國國民經濟的很多重要部門,如農業部門,受到美國白娥、美洲斑潛蠅、甘薯長喙殼菌和豚草的威脅;畜牧方面,紫莖澤蘭在南方一些地區已經泛濫成災;林業方面,美國白娥,松材線蟲成為滅不掉的外來害蟲;園林方面,蔗扁娥等悄然進入城市。 經歷了幾十年的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雖然森林覆蓋率和積蓄量提高了。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主要的起因是所使用的物種單一:在北方基本一楊樹為主,南方則以杉木為主.現在在北方部分農村,原來老百姓最喜歡的榆樹,國槐,梧桐,楓樹,柳樹,柏樹,松樹等幾乎被清一色的楊樹所取代,大半個天下的樹木幾乎姓了「楊」。而南方各地,近來又被來自澳大利亞的桉樹「佔山為王」的趨勢。號稱植物王國的雲南省正在實施一種2641萬畝桉樹工程。到桉樹成林的時候,將看不出植物王國的痕跡,即使有森林,多種了桉樹,桉樹郁閉後,本地樹種很快喪失地盤。桉樹是一種入侵能力很強的樹種,對它的危害,我們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㈡ 在生物入侵中,動物入侵和植物入侵的特點是什麼他們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中國目前入侵物種的特點: 1.容易形成入侵:中國從北到南5,500公里,東到西5,200公里,跨越50個緯度,5個氣候帶:寒溫帶、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多樣的生態系統使中國容易遭受入侵物種的侵害。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數外來種都可能在中國找到合適的棲息地。 2.涉及面積廣: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無一沒有外來種。除極少數位於青藏高原的保護區外,幾乎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外來雜草。 3.已被入侵的生態系統多: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從森林、農業區、水域、濕地、草地、城市居民區等都可見到。其中以水生生態系統的情況最為嚴重。 4.入侵物種類型多:從脊椎動物(哺乳類、鳥類、兩棲爬行類、魚類都有),無脊椎動物(昆蟲、甲殼類、軟體動物),高、低等植物,小到細菌、微生物、病毒都能夠找到例證。 5.無意引入多:由於交通越來越發達,流動人員和物資,以及壓艙水無意帶入的物種很多,例如蔗扁蛾、褐家鼠、豚草、北美一枝黃、紫莖澤蘭、刺花蓮子草、莧屬、松材線蟲和美國白蛾等。 6.有目的的引入多:中國引種歷史悠久,中國從外地或國外引入優良品種更有悠久的歷史。早期的引入常通過民族的牽移和地區之間的貿易實現。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幾乎與養殖、飼養、種植有關的單位都存在大量的外地或外國物種的引進項目。這些單位有農業、林業、園林、水產、畜牧、特種養殖業、各種飼養繁殖基地,其中大部分引種以提高經濟收益、觀賞、環保等為主要目的。 動物:脊椎動物:獺狸、褐家鼠、爪哇禾雀、四大家魚、小型魚類鰕虎魚和麥穗魚、食蚊魚和胎鱂,克氏螯蝦、福壽螺、非洲大蝸牛、白蟻、美國白蛾、蔗扁蛾、美洲斑潛蠅、松材線蟲 植物:豚草、紫莖澤蘭、大米草、水葫蘆 中國南方水鄉水葫蘆覆水接天,北方呢,「消滅豚草,保衛家園」 我覺得植物的危害更快速更直接,因為相比動物,植物能更快在新環境中生存並大量繁殖。但是時間長了,外來動物物種適應下來,危害也許更大。
㈢ 生物入侵有哪些危害,入侵的方式是什麼我國生物入侵的現狀如何
第一,外來物種入侵會嚴重破壞生物的多樣性,並加速物種的滅絕。
第二,外來物種入侵會嚴重破壞生態平衡。
第三,外來物種入侵會因其可能攜帶的病原微生物而對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對人類健康構成直接威脅。
第四,外來物種入還會給受害各國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方式:無意引進,有意引進。
我國生物入侵的現狀
近幾年來, 我國遭受生物入侵這一現象在各地時有發生, 水葫蘆、大米草、食人鯧等入侵物種的泛濫已是不爭的事實。本課題將在探討生物入侵的現狀、原因、方式、影響的基礎上提出對生物入侵的對策。
我國一直是深受外來有害生物危害的國家之一,遼闊的地域和多種氣候
類型容易遭受入侵物種的侵害。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數入侵物種都可能找到合適的棲息地。目前我國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如森林、農田、水域、濕地、草地、城市居民區等,都可以看到入侵物種。2003年國家環境保護局和中國科學院公布的《中國第一批外來物種名單》中有紫莖澤蘭、微甘菊、空心蓮、子草、豚草、毒麥、護花米草、飛機草、鳳眼蓮(水葫蘆)、假高粱、蔗扁蛾、濕地松粉蚧、強大小蠧、美國白蛾、非洲大蝸牛、福壽螺、牛蛙共16種。實際上現已入侵的物種有數百種,有些在適宜的生態和氣候條件下,瘋狂生長,引起生態災害頻繁爆發。目前對我國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造成巨大破壞,帶來嚴重損失的物種較多,如棉花枯黃萎化病從美國入侵以來,現已發生270×104hm2,每年至少損失皮棉10×104t;美洲斑潛蠅1994年入侵海南、廣東,現已蔓延到全國,發生面積已超過100×104 hm2,,每年防治費就超過415億元;加拿大一枝花自2003年首次在浙江出現以來,現已蔓延到11個市;松樹線蟲已逼近黃山、西湖;松突園蚧、濕地松粉蚧的危害仍在擴大;園林害蟲蔗扁蛾的危害逐年加重,並有向全國蔓延的趨勢;微甘菊在局部地區已暴發成災;水葫蘆在雲南滇池、浙江、福建等地的危害仍十分嚴重;大米草在東南沿海局部地區對當地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尚未有效治理。此外,我國還從國外引進里大量的農作物和畜禽水產品種,這些外來物種在促進我國農業發展的同時,也使某些本地物種面臨著逐漸被外來物種所取代。甚至處於頻危與滅絕狀態。當前我國約10%的地方畜牧品種處於瀕臨狀態,已滅絕的占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