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設計實驗確定某種微生物是嗜熱微生物還是嗜冷微生物
可以這樣做試試看。
取微生物菌種適量,進行擴大培養,先用斜面培養,然後用液體培養基培養,如果是好氧菌,還需要搖床培養,取適量的發酵液,發酵液此時的微生物數量很少,放入不同的試管中,每相隔五攝氏度作為一組,進行培養,從0到50攝氏度,每一組做三個試管,進行培養,一段時間後,觀察微生物的生長狀況。
嗜熱微生物
是指最適宜生長溫度在45℃以上的微生物。嗜熱微生物不僅能耐受高溫,而且能在高溫下生長繁殖,其生存環境需要較高的溫度。這與普通芽孢細菌的耐熱性不同,普通芽孢細菌在高溫下形成芽孢抵抗逆境,待環境條件恢復,芽孢萌發成營養體,而芽孢不具有繁殖能力,只是抗逆性休眠體。
嗜冷微生物
是一種最低生長溫度0 ℃以下,最適生長溫度 ≦15 ℃,最高生長溫度20℃左右的細菌,一般生長在地球兩極,海洋深處。還有種兼性嗜冷菌,能在0 ℃生長,但最適生長溫度 20℃~40 ℃,常見於冷水,土壤,冰箱變質腐敗的食物中,是影響冰箱中食物變質的的主要微生物類群。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嗜冷微生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嗜熱微生物
2. 如何區分嗜冷微生物和耐冷微生物
嗜冷微生物包括耐冷菌和嗜冷菌。
冷適應微生物可根據其生長溫度特性分為兩類:一類是必須生活在低溫條件下且最高生長溫度不超過20℃,最適生長溫度在15℃,在0℃可生長繁殖的微生物稱之為嗜冷菌。另一類其最高生長溫度高於20℃,最適溫度高於15℃,在0~5℃可生長繁殖的微生物稱之為耐冷菌。這兩類微生物的生態分布和適應低溫的分子機制存在一定差異。在豐富底物存在條件下,嗜冷菌在0℃的生長要超過耐冷菌。嗜冷菌只能在較窄的溫度范圍內生長,而耐冷菌則能在較寬的溫度范圍內生長。
冷環境
嗜冷菌分布於極地、冰窖、高山、深海、冷凍土壤等區域。從這些環境中分離的主要嗜冷微生物有針絲藻和微單胞菌等。
耐冷菌比嗜冷菌分布更加廣泛。可從儲存在冰箱中的肉、奶、蘋果汁、蔬菜和水果中分離它們,耐冷菌的存在往往是造成低溫保藏食品腐敗的主要根源。食品低溫保藏一般在7℃以下,通常是0~7℃之間,在此溫度生長並污染食品的主要是革蘭氏陰性菌如單核李斯特菌、沙門氏菌、微單胞菌和弧菌等,在低於-18℃的凍藏溫度下,酵母和黴菌比細菌更有可能生長。在食品中微生物生長的最低溫度記錄是-34℃,它是一種紅色酵母。
應用前景
盡管嗜冷微生物有時會引起低溫保藏食品腐敗,甚至產生細菌毒素。但它們能在低溫條件下即可對污染物進行降解和轉化,使其在工業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許多潛在的應用價值。如:低溫發酵可產生出許多風味食品,且可節約能源及減少嗜溫菌的污染;分離自嗜冷菌的脂酶、蛋白酶及β-半乳糖苷酶在食品工業和洗滌劑中具有很大潛力;從海洋嗜冷菌分離的生物活性物質可用於醫葯和食品等。此外,生命起源於海洋,因此,研究海洋嗜冷菌有可能為生命起源和進化提供有意義的證據。
3. 海洋生物除了「嗜冷性」還有哪些
海洋微生物為了生存,不得不適應復雜多變的海洋環境,因而它具備一些獨特的特性。1.嗜鹽性 2.嗜冷性 3.嗜壓性 4.低營養性 5.趨化性 6.多形性 7.發光性
4. 嗜冷微生物的介紹
嗜冷微生物(psychrophile)是一種最低生長溫度0 ℃以下,最適生長溫度 ≦15 ℃,最高生長溫度20℃左右的細菌,一般生長在地球兩極,海洋深處。還有種兼性嗜冷菌,能在0 ℃生長,但最適生長溫度 20℃~40 ℃。常見於冷水,土壤,冰箱變質腐敗的食物中,是影響冰箱中食物變質的的主要微生物類群。
5. 嗜冷菌是什麼
在地球的南北極地區、冰窖、終年積雪的高山、深海和凍土地區,生活著一些嗜冷微生物。嗜冷菌適應在低於20℃以下的環境中生活,在溫度超過22℃時,其蛋白質的合成就會停止。嗜冷菌的細胞膜內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而且會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從而保證了膜在低溫下的流動性,這樣,細胞就能在低溫下不斷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另一種嗜冷菌能生長在溫度達到30℃的環境中。嗜冷微生物是導致低溫保藏食品腐敗的根源。
6. 嗜極菌的主要包括
1.嗜熱微生物(主要指嗜熱細菌)它們廣泛分布在草堆、廄肥、堆煤、溫泉、火山地、地熱區土壤以及海底火山口附近。
2.嗜冷微生物(嗜冷菌) 它們主要分布在極地、深海、高山、冰窖和冷藏庫等處。
3.嗜酸微生物(嗜酸菌) 只能生活在低PH(<4)條件下少數可生活在PH<2的環境中。
4.嗜鹼微生物(嗜鹼菌) 專性生活在PH10~11的鹼性條件下,它們一般存在於鹼性鹽湖和碳酸鹽含量高的土
壤中。
5.嗜鹽微生物(嗜鹽菌) 必須在高鹽濃度下才能正常生長的微生物,包括許多細菌和少數藻類。
6.嗜壓微生物(嗜壓菌) 必須生活在高靜水壓環境中,它們普遍生活在深海區,少數生活在油井深處。
7.抗輻射微生物 有些必須用含鈾岩石產生的放射能作為能量, 也有些可以在高輻射的環境中正常生長,也能在低輻射或無輻射環境中生長。
7. 關於海洋微生物嗜冷性有哪些介紹
海洋中大多數領域的溫度都在5℃以下,絕大多數海洋微生物都在低溫中生長,如果溫度超過37℃,就會停止生長或死亡。生活在低溫環境下且最高生長溫度不超過20℃,最適宜溫度在15℃,在0℃可生長繁殖的微生物,就稱為嗜冷微生物。嗜冷菌在極地、深海或高緯度的海域中較常見。其細胞膜構造具有適應低溫的特點。那種嚴格依賴低溫才能生存的嗜冷菌對熱反應極為敏感,即使處於中溫也會阻礙它的生長與代謝。
8. 食品原料中的嗜熱菌,嗜冷菌,嗜溫菌是怎樣劃分的
人類已經發現的細菌按生長適宜溫度可以大致分為嗜熱菌、嗜溫菌、嗜冷菌三種.一般認為,可在40℃—70℃中生長的細菌為嗜熱菌﹔可在10℃—45℃環境中生長的是嗜溫菌﹔可在0℃—20℃中生長的就是嗜冷菌.
(二)微生物的生長溫度
不同微生物的最適生長溫度不同,當溫度高於微生物的最適生長溫度時,微生物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而當溫度高到足以使微生物體內的蛋白質發生變性時,微生物即會出現死亡現象.
最低生長溫度 最適生長溫度 最高生長溫度
嗜熱菌 30~45 50~70 70~90
嗜溫菌 15 30~45 45~55
低溫菌 -5~5 25~30 30~55
嗜冷菌 -10~-5 12~15 15~25
微生物的最適生長溫度與熱致死溫度(℃)
9. 嗜冷微生物的特點
嗜冷微生物的酶在低溫下能有效起催化作用,其酶的二級結構含有較多的α螺旋,能使酶蛋白在寒冷環境中有較強的彈性。
嗜冷微生物的酶有較強的極性,含有較少的親水性氨基酸,有助於在低溫下保持蛋白質的彈性及酶的活性。
嗜冷微生物細胞膜的脂類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較高,在低溫下膜也能保持半流動 。
10. 耐冷型微生物和嗜冷型微生物的區別
嗜冷微生物
:在地球的南北極地區、
冰窖
、終年積雪的高山、深海和凍土地區,生活著一些嗜冷微生物。專性嗜冷菌適應在低於20℃以下的環境中生活,高於20℃即死亡。有一種專性嗜冷菌,在溫度超過22℃時,其
蛋白質的合成
就會停止。專性嗜冷菌的細胞膜內含有大量的
不飽和脂肪酸
,而且會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從而保證了膜在低溫下的流動性,這樣,細胞就能在低溫下不斷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兼性嗜冷菌生長的溫度范圍較寬,最高溫度達到30℃時還能生活。嗜冷微生物是導致低溫保藏食品腐敗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