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上生物科學的九大實驗室是哪些
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CERN)
卡文迪什實驗室
德國的帝國技術物理研究所(簡稱PTR)
IBM研究實驗室
貝爾實驗室
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簡稱NPL)
荷蘭的萊頓低溫實驗室
勞倫斯伯克利輻射實驗室
介紹 http://phys.cersp.com/SYTJ/sGz/WLSY/200701/2152.html
目前中國已經建成的國家實驗室共有4個,它們分別是:
1 同步輻射國家實驗室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合肥)
2 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 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
3 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 近代物理研究所(蘭州)
4 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 金屬研究所(沈陽)
一、荷蘭的萊頓低溫實驗室
二十世紀初,這個實驗室在昂納斯(K.Onnes)領導下,在低溫領域獨占鰲頭,最先實現了氦的液化,發現了超導電性,並一直在低溫和超導領域居領先地位。特別是它以大規模工業技術發展實驗室,開創了大科學的新紀元。荷蘭是一個工業小國,荷蘭萊頓低溫實驗室的經驗特別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勞倫斯輻射實驗室
它是電子直線加速器的發源地,創建於30年代,當時正值經濟蕭條時期,創建人勞倫斯以其特有的組織才能,充分發掘美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建起了第一批加速器。在他的領導組織下,實驗室成員開展了廣泛的科學研究,發現了一系列超重元素,開辟了放射性同位素、重離子科學等研究方向。它是美國一系列著名實驗室:Livermore,Los Alamos,Brookhaven等實驗室的先驅,也是世界上成百所加速器實驗室的楷模。
第二類實驗室屬於國家機構,有的甚至是國際機構,由好幾個國家聯合承辦。它們大多從事於基本計量,高精尖項目,超大型的研究課題,和國防軍事任務。例如:
三、德國的帝國技術物理研究所(簡稱PTR)
帝國技術物理研究所建於1884年,相當於德國的國家計量局,以精密測量熱輻射著稱。十九世紀末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致力於黑體輻射的研究,導致了普朗克發現作用量子。可以說這個實驗室是量子論的發源地。
四、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簡稱NPL)
英國的國家物理實驗室,是英國歷史悠久的計量基準研究中心,創建於1900年。
1981年分6個部:即電氣科學、材料應用、力學與光學計量、數值分析與計算機科學、量子計量、輻射科學與聲學。
作為高度工業化國家的計量中心,與全國工業、政府各部門、商業機構有著廣泛的日常聯系,對外則作為國家代表機構,與各國際組織、各國計量中心聯系。它還對環境保護,例如雜訊、電磁輻射、大氣污染等方面向政府提供建議。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共有科技人員約1000人,1969年最高達1800人。
五、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簡稱CERN)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創立於1954年,是規模最大的一個國際性的實驗組織。它的創建、方針、組織、選題、經費和研究計劃的執行,都很有特點。1983年在這里發現W±和Z0粒子,次年該中心兩位物理學家魯比亞和范德梅爾獲諾貝爾物理獎。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倡導下,由歐洲11個國家從1951年開始籌劃,現已有13個成員國。經費由各成員國分攤,所長由理事會任命,任期5年。下設管理委員會、研究委員會和實驗委員會,組織精幹,管理完善。人員共達6000人,多為招聘制。三十餘年來,先後建成質子同步迴旋加速器、質子同步加速器、交叉儲存環(ISR)、超質子同步加速器(SPS)、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LEP)、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氫氣泡室(BEBL)。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作為國際性實驗機構,擁有雄厚的財力、物力和技術力量。由於工作涉及許多國家和組織,在建設和研究中難免會出現種種矛盾和磨擦,但經過協商和合作,工作進行順利,龐大計劃都能按時兌現,接連不斷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參見:高能物理,1985年第3期,第26頁)。
第三類實驗室直接歸屬於工業企業部門,為工業技術的開發與研究服務。其中最著名的有貝爾實驗室和IBM研究實驗室。
六、貝爾實驗室
貝爾實驗室原名貝爾電話實驗室,成立於1925年,是一所最有影響的由工業企業經營的研究實驗室。主要宗旨是進行通訊科學的研究,有研究人員20000人,下屬6個研究部,共14個分部,56個實驗室,每年經費達22億美元,其中10%用於基礎研究。除了無線電電子學以外,在固體物理學(其中包括磁學、半導體、表面物理學)、天體物理學、量子物理學和核物理學等方面都有很高水平。在這個研究機構中擁有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員,幾十年來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先後有:發明電子衍射的戴維森,發明晶體管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坦,發明激光器的湯斯和肖洛,理論物理學家安德遜,射電天文學家彭齊亞斯和威爾遜。
貝爾實驗室的經驗很值得注意。工業企業對科學研究,特別是對基礎研究的重視;開發和研究二位一體;領導有遠見有魄力,善於抓住有生命力的新課題,這些都是有益的經驗。
七、IBM研究實驗室
IBM是International Bi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簡稱,現已發展成為跨國公司,在計算機生產與革新中居世界領先地位。它創建於1911年,原名Computing-Tabulating-Recording Co.(C.T.R.),是由三家生產統計機械、時間記錄器的公司組成。這些公司分別創建於1889、1890、1891年。1984年底,IBM公司的雇員超過39000人,業務遍及130個國家。
IBM研究實驗室也叫IBM研究部,共有研究人員3500人,(還吸收許多博士後和訪問學者參加工作),專門從事基礎科學研究,並探索與產品有關的技術,其特點是將這兩者結合在一起。科學家在這里工作,一方面推進基礎科學,一方面提出對實際應用有益的科學新思想。研究部下屬四個研究中心:
(1)在美國紐約的Thomas J.Watson研究中心。從事計算機科學、輸入/輸出技術、生產性研究數學、物理學、記憶和邏輯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物理學包括:凝聚態物理、超微結構、材料科學、顯微技術、表面物理、激光物理以至天文學和基本粒子。
(2)在美國加州的Almaden研究中心。除了計算機科學以外,還進行高溫超導、等離子體、掃描隧道顯微鏡和同步輻射等研究。
(3)瑞士Zurich研究中心。重點是激光科學與技術,特別是半導體激光器、光學儲存、光電材料、分子束外延、高溫超導、超顯微技術等方面,還進行信息處理等計算機科學研究。
(4)日本東京研究中心。內分計算機科學研究所、新技術研究所和東京科學中心,主要是結合計算機的生產和革新進行研究。
㈡ 殺手6第三章的病毒實驗室怎麼走
你說的這個問題我也遇到過,你可以去這個網址看看,太長了我就不貼出來了,裡面有很詳細的答案,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㈢ 世界上最好的十大生物研究所是那十個
Max Planck, Germany研究所,Scripps, USA研究所,Francis Crick, UK研究所,Salk institute USA研究所。
Cold Spring Harbor, USA研究所,中國科學院,China,Fred Hutchinson, USA研究所,Jackson, USA研究所等。
北京生物研究所小網路:
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北京所)是中國最早從事微生物學、免疫學研究和防疫製品生產的單位,職工1473人,各類科學技術人員612人,占職工總數的42%。其中高級技術人員88人,中級技術人員170人。
2021年4月1日,匈牙利國家葯品審批監管機構向國葯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正式頒發新冠滅活疫苗歐盟GMP證書。這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在歐盟獲批使用和GMP認證的疫苗產品,邁出了中國新冠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新的一步。
5月7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由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正式通過世衛組織緊急使用認證。11月8日,英國政府宣布從11月22日起批准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新冠疫苗緊急使用清單,其中包括國葯集團研發的北京生物疫苗。
該所不僅是開拓重要研究項目及首先開發成功並推廣使用重要防疫製品的單位,而且是中國早期研究抗菌素的單位。
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衛生防疫和血清疫苗研究與生產的專門機構。在此後的三十年中,北京所幾經遷徙,歷盡艱辛,先後研製生產了中國最早的牛痘、霍亂、傷寒、狂犬病疫苗及白喉抗毒素等15種製品。
㈣ 美在全球設有超200個生物實驗室,大多分布在哪裡
眾所周知,美國在全世界有著超過200個生物實驗室,這些生物實驗室大部分都分布在俄羅斯還有中國的周圍,目前已經有30多個生物實驗室被曝光,令人覺得不寒而慄的是還有大量的實驗室不為人知,它們或許就隱藏在我們的身邊,是隱藏的“炸彈”。為什麼美國需要滿世界建這么多實驗室呢? 我們也是很不解,究竟人家的用心是什麼呢?
抵制生物威脅,我們一起守護生命安全,希望美國方面盡快說明這些生物實驗室的所在地區還有相關事宜。
㈤ 求逃脫生物實驗室攻略
總與過去啦 下面是全過程
1首先睜開眼 先拿手術台傍邊檯子上的手術刀 把旁邊檯子上的插頭的線切斷 拿起來斷的線 旁邊垃圾桶內有個紙團 上面畫著一些符號 牆上的葯櫃里有一包子彈 和一個ID卡
2 出來 在另外三個病房裡拿到一包子彈 和一個手電筒(在一間屋的電話旁邊)
3 往前走會有個電梯 但是現在進不去 再往前走進去門會有一個旁邊有小電腦 的黑門 進去發生劇情 得到一把手槍 路中經過一個廁所 進男的洗手間打開手電筒(鍵盤CTRL) 會再一個馬桶上看到88的數字
4 劇情後出來把ID卡插到電腦上 根據紙團上的提示 用148X(忘了)*88+ID卡上的數字=密碼 34913587
5 輸入後電梯就能進了 嘻嘻 先去3樓 會有個怪物 立刻用手槍打 (鍵盤SHIFT)打死地上有個閃光的鑰匙 然後轉身 會看到牆上貼有很多紙其中 叫ROSE JNNIFN INN(我記不清了 以上面為准 區分大小寫和空格)的後面有竄數字 記下 然後旁邊還有個紙上提示了個密碼 3417(好像是)
6 然後進旁邊小屋 桌子上書里有個光碟 和一個保險櫃 用剛才的四位數的密碼輸入打開得到一個寶石
7 去1樓 大廳有個汽車 左邊有牆上下來的磚 移開會得個寶石 然後用鑰匙打開上鎖的門裡面有合子彈 櫃子上的瓶子可以移動 在左面的瓶子後又有個石頭
8 進去咖啡色的門 中間桌子上書中有第四個石頭 然後調查櫃子 最下面的抽屜 發現一封信 從信得下面知道這是ROSE的房間
9 然後、來到電腦旁 再電腦的最右邊點一下會出來差入CD的地方 把光碟放進去 再ID上輸入 Rose Jnnifer inn(全名 主義大小寫和空格) 密碼輸入3樓紙上他的名字後面的數 19910919 現在 第4樓就可以去了
10 用電梯來到4樓 進去中間的門 有個檯子 放進去4個石頭 BOSS出現 手槍是打不死的 用手槍立刻打右邊躺著的罐子 爆炸啦 嘎嘎~
11 用電梯到14樓 結束 記得加點分 不容易啊!!
㈥ 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位於哪裡
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位於馬里蘭州弗雷德里克,從華盛頓的美國陸軍醫療司令部出發需要一個小時路程。迪特里克堡主要研究可能威脅美國軍隊或公共健康的細菌和毒素,並調查疾病的暴發。
20世紀90年代初,迪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就曾發生炭疽等致命菌株、毒株丟失事件。2019年7月,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突然關閉迪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稱實驗室沒有「完善的系統」來凈化廢水。
但是,疾控中心以「國家安全原因」為由,拒絕公布有關其決定的信息。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美多地暴發的同時,美國馬里蘭州迪特里克堡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所全面恢復了運行。
2021年5月,媒體報道,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在1989年11月曾險些發生埃博拉病毒泄露事故。6月,中國外交部在例行記者會上點名了三份關於侵華日軍731部隊的報告。
機構設置:
德特里克堡的1200畝校園,支持多政府的社區,依然在致力於開展生物醫學研究和開發、醫療物資管理、全球醫療通訊和外國植物病原菌的研究。
德特里克堡有4個內閣級的機構,其中包括:國防部,司法部,農業部和人類服務部。 德特里克堡的國防部的支持還包括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美國空軍和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元素。 除此之外,德特里克堡支持聯盟和陸軍主要命令:
統一美國陸軍部隊司令部,美軍航天司令部,美國陸軍信息系統司令部,美國軍隊衛生服務命令。 位於德特里克堡的主要租戶是美國陸軍醫學研究與發展司令部,信號營第1110,美國陸軍醫療物資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德特里克堡
㈦ 精準醫療時代,世界頂級的生物實驗室分別在哪裡
因為小編的專業是生物科學,所以對世界頂級的生物實驗室稍有了解,小編就來帶領大家學習一下吧。
首先是冷泉港實驗室(CSHL)它是一家私人非營利機構,研究計劃重點是癌症,神經科學,植物遺傳學,基因組學和定量生物學。它是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的癌症中心計劃支持的68個機構之一,自1987年以來一直是NCI指定的癌症中心。實驗室在全球的分子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幾個實驗室之一。 CSHL在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的基礎研究中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實驗室現在由生物化學家和癌症研究員Bruce Stillman領導。
小編了解到的實驗室就是那麼多。歡迎大家前來補充。小編是不說廢話的口水君,記得關注我或者點贊哦,小編需要你們的支持呢!
㈧ 伊波拉病毒真的存在嗎
伊波拉病毒真的存在。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舊稱扎伊爾)的埃博拉河地區發現它的存在後,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
(8)殺手生物實驗室在哪裡擴展閱讀:
「埃博拉」是剛果(金)(舊稱扎伊爾)北部的一條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種不知名的病毒光顧這里,瘋狂地虐殺「埃博拉」河沿岸55個村莊的百姓,致使數百生靈塗炭,有的家庭甚至無一倖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
事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蘇丹,一時屍橫遍野。經過兩次「暴行」後,「埃博拉」病毒隨之神秘地銷聲匿跡15年,變得無影無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埃博拉病毒
㈨ 世界主要的生物病毒實驗室
以下是世界上比較出名的主要病毒研究中心,來自網路全書。(?你要知道的實驗室是什麼級別的?都是P4級別的嗎)
Australia
Australia operates three BSL-4 labs. These are
* The Australian Animal Health Laboratory in Geelong (VIC).
* The Virology Laboratory of the Queensland Department of Health at Coopers Plains (QLD).
* The National High Security Laboratory, operating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Victoria Infectious Diseases Reference Laboratory, in North Melbourne (VIC).
Brazil
Sever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such as University of São Paulo, Instituto Butantan and Instituto Adolf Lutz have BSL-3 laboratories to study infectious diseases or develop vaccines against Tuberculosis. It is not clear that Fundação Oswaldo Cruz actually operates a BSL-4 laboratoy in Rio de Janeiro. Original citation in this page: "The Fundação Oswaldo Cruz, a bio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Brazilian government, operates a BSL-4 in Rio de Janeiro".
Canada
Canada has one BSL4 facility, located at the Nation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in Winnipeg. In the 1990s, a BSL-4 was constructed in Toronto, however, it never opened e to community opposition.
Czech Republic
Czech Republic has BSL4 lab at Centrum biologické ochrany Těchonín (Center of Biological Protection).[4]
France
France maintains a P4 (for "pathogen" or "protection" level 4) laboratory, Laboratoire P4 Jean Mérieux in Lyon.
Gabon
The Centre International de Recherches Médicales de Franceville (CIRMF), a research organization supported by the French government, operates West Africa's only BSL-4 lab.
Germany
Germany currently has two L4 facilities: one located at the Philipps University of Marburg, Institute of Virology and the Bernhard Nocht Institute for Tropical Medicine in Hamburg. A new P4 lab is currently being built in Marburg and will take over the functions of the old L4 facility there. Also, another P4 lab is planned to be built at the Robert Koch Institute in Berlin.
Japan
Japan has a BSL4 lab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Department of Virology I, Tokyo; however, currently work in this lab is only performed with BSL3 agents. Japan has also a non-operating BSL4 lab at the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 in Tsukuba. Both labs face community opposition.
India
India's BSL4 lab is High Security Animal Disease Laboratory (HSADL) located in Bhopal, India. It deals with all kinds of zoonotic organisms and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threats.
Italy
Italy's BSL4 lab are at: - Istituto Nazionale Malattie Infettive, Ospedale Lazzaro Spallanzani, Rome.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Lazzaro Spallanzani Hospital.) - Azienda Ospedaliera Ospedale Luigi Sacco - Polo Universitario - (Milano). In that hospital there are also two special vehicles in BSL4 for transportation of infectious persons
Netherlands
The RIVM (National Institute for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located in Bilthoven, is constructing a BSL3-4 laboratory at the moment. The construction should finish end of 2009.
Russia
VEKTOR State Research Center of Virology and Biotechnology, Koltsovo, Novosibirsk region. Other BSL4 facilities available ring the Soviet era have been dismantled.
Singapore
The Defence Science Organization(DSO) National Laboratories operates a BSL-4 facility. With the announced[5] goal of concting autopsies ring a potential deadly epidemic outbreak, Singapore also has a mobile BSL-4 autopsy facility, perhaps the only one of its kind in the world.
South Africa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municable Diseases, Special Pathogens Unit in Johannesburg, South Africa is one of two BSL4 labs in Africa.
Sweden
The Swedish Institute for Infectious Disease Control runs Scandinavia's only P4 laboratory in Solna.
Switzerland
The Institute of Virology and Immunoprophylaxis (IVI) in Mittelhäusern is the only publicly known laboratory in Switzerland to be classed as having biosafety level (BSL) 4. This laboratory only deals with animal disease which do not transmit to humans, and is the only P4 facility where complete isolation suits are not used.
A P4 laboratory was inaugurated on February 01, 2007 in the Teaching Hospital of Geneva.
Since November 12, 2007 the new High Containment Laboratory DDPS (SiLab) in Spiez is under construction and will start operations in 2010. This laboratory will comply with biosafety level (BSL) 4.
Taiwan
In Taiwan, two laboratories have BSL4. One is Preventive Medical Institute of ROC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another is Kwen-yang Laboratory (昆陽實驗室)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Department of Health ROC.
United Kingdom
The United Kingdom currently has three BSL-4 laboratories, with another under construction. One is under construction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in London, and the other has been built by the Ministry of Defence at Porton Down and is called th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Defence Establishment. There is also a BSL-4 Laboratory in the Viral Zoonosis unit at the Health Protection Agency's Centre for Infections in Colindal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U.S. maintains at least eight Biosafety Level 4 facilities, and is currently planning at least seven more:
Operational Facilities:
* USAMRIID in Fort Detrick, MD ("old building")
* CDC in Atlanta, GA (two buildings operational)
* NIH's BSL-4 lab on the NIH Campus in Bethesda, MD (sometimes operates at BSL-3), never operated as a "hot" BSL4
* NIH's BSL-4 lab at the Twinbrook III building, Rockville, MD (sometimes operates at BSL-3)
* Southwest Foundation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in San Antonio, TX
* UTMB's Shope Laboratory in Galveston, TX
*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in Atlanta, GA (smaller "glovebox" facility)
* The Division of Consolidated Laboratory Services lab (part of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ervices of the Commonwealth of Virginia) in Richmond, VA (so-called "surge" BSL-4 capacity)
Facilities Under Construction and Planned:
* USAMRIID in Fort Detrick, MD ("new building", in design)
* Boston University's National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Laboratory (NEIDL) in Boston, MA (under construction)
* UTMB's National Biocontainment Facility in Galveston, TX (under construction)
* DHS's National Biodefens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Center (NBACC) in Fort Detrick, MD (under construction)
* DHS's National Bio and Agro-Defense Facility (NBAF), shortlisted July 2007; final site selection mid to late 2008
* NIAID's Integrated Research Facility in Fort Detrick, MD (in construction- earliest operational date 2009)
* NIAID's Rocky Mountain Laboratories in Hamilton, MT (in construction - earliest operational date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