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研究生物農葯的研究生院和研究機構有哪些
中國研究生物農葯的研究生院和研究機構有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是專業從事農作物有害生物研究與防治的社會公益性國家級科學研究機構,創建於1957年8月,是以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植物病蟲害系和農葯系為基礎,首批成立的中國農業科學院五個直屬專業研究所之一。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主要任務是以農業有害生物和農葯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和解決農業生產中植物保護的重大基礎理論、應用基礎和應用技術問題,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開展國際植物保護科學技術的合作與交流,為農業生產、糧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環境安全提供科技支撐。
據2016年1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設有7個研究室,共有在職職工238人,在籍博士生79人,碩士生217人;擁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8個重點二級學科的碩、博士學位授權點。
B. 什麼是生物農葯生物農葯有哪些種類
一般來說,生物農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體或生物產生的活性物質作為農葯,以及人工合成的與天然化合物結構相同的農葯。生物農葯按照其防治對象可以分為殺蟲劑(含殺蟎劑)、殺菌劑、除草劑、殺線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殺鼠劑。
C. 農葯屬於化工還是葯劑
1、要想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化工和農葯的概念。
化工通常是指化學工業或化學工程,簡單地說就是運用化學方法改變物質組成或結構、或合成新物質的過程,就是化工。
農葯是指用於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解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於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
根據生產農葯原料的來源可分為無機農葯、有機農葯(化學農葯)、植物性農葯、微生物農葯。此外,還有昆蟲激素。
其中只有有機農葯(化學農葯)是通過一系列化學工藝生產出來的,所以只有有機農葯(化學農葯)符合化工的范疇,但由於農葯興起於無機農葯,興盛在化學農葯,發展方向是植物性農葯、微生物農葯,目前應用的農葯品種90%以上都是化學農葯,而且農葯化工,是化工的一個重要分支,所以一般情況下現在還是按習慣把農葯歸為化工類。
2、農葯葯劑與化工不是平行的概念。它是可應用於生產農葯的制劑的通稱,所有的農葯制劑都可以稱作葯劑。
D. 生物農葯的特點,都有哪些
生物農葯是具有殺菌或者殺蟲作用的一類農葯製品。生物農葯一般分為植物源農葯、生物化學農葯和微生物農葯。下面,就讓我們看下他們各自都有什麼特點。
一、植物源農葯
植物源農葯是從植物裡面直接提取的,它的農葯成分在自然中能夠降解,不會濃縮富集,沒有農殘,就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它是活的真菌細菌,病蟲害對它產生的抗性很難,不過微生物農葯的有效期特別短,質量的穩定性比較差,再就是它能對付的害蟲范圍很窄,一種葯對一種病蟲害。
E. 植物保護(農葯方向)專業主要是干什麼前景怎樣
本專業是培養具有化學和生物農葯研製、加工、應用及營銷,以及掌握植物病蟲、草、鼠害等有害生物鑒別及防治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專業人才。
◆學制:四年,授農學學士學位。
◆主幹學科:植物保護學、農葯學。
◆主要課程: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化工原理、生物化學、農葯合成與分析、農葯制劑加工、農葯生物測定、農業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等。
◆就業去向:畢業後可繼續攻讀相應的碩士學位,也可直接在農葯廠(公司)、農業及其它相關部門從事農葯的開發與研究、推廣應用及農葯農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時亦可繼續在本校或國內有關大學攻讀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學等碩士學位。
F. 植物保護
植物保護學
植物保護學科主要是由植物病蟲害專業發展而來的。學位制度恢復前一些農業院校的植物保護學科已包含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和植物化學保護三個專業。l983年制定的《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科、專業目錄(試行草案)》中,這三個專業分屬於農學一級學科內的植物病理學、昆蟲學和農葯及農用化學制劑三個二級學科。昆蟲學科還同時並存於生物學一級學科內。l990年修訂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昆蟲學科被合並為生物學一級學科內的一個二級學科,而農葯學科和植物病理學科仍作為農學一級學科內的兩個二級學科。根據「科學、規范和拓寬,,的原則以及本學科的發展狀況和在農業上的重要性,1997年頒布的新專業目錄將植物保護學科列為農學門類中的一個一級學科,其中含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葯學三個二級學科,從而形成了以農作物病蟲草鼠等有害生物發生發展規律和控制為主要研究內容的完整知識體系.
現代植物保護學科發展的總趨勢是朝著微觀、宏觀兩個方向發展,同時在宏觀指導下進行微觀研究,並將並將微觀資料進行宏觀分析和處理,不斷發展病蟲治理新理論和新技術在宏觀方面,應用生態學和系統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建立農業生態系統中病蟲害監控決策體系;在微觀方面,以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的理論和技術為基礎對病蟲災變機理進行分析,並為決策提供依據。21世紀植物保護學科的發展必將為建立有利於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控制環境污染和節約能源的植物保護技術握供理論知識和技能。並通過對農業生態系統的有效調控,提高農作物生物災害控制工作的系統性、綜合性、科學性和可持續性,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保障。
植物保護學科作為農學門類中四個與種植業有關的一級學科之一,具有明顯的跨學科特色。它與農學門類中的作物學、園藝學和農業資源利用等一級學科有密切的聯系。它與生物領域中的大多數二級學科,如動物學、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生態學、細胞生物學、主物化學、分子生物學以及工學中的化學工程與技術等學科也有著密切的關系。植物保護學科屬於生命科學范疇,它與其他學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關系。它的發展既積極、合理利用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同時又不斷豐富和發展生命科學的內容。植物保護學科中植物病理和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兩個二級學科分別在群體、細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病蟲等有害生物與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蟲害發生發展的規律,探討病、蟲致害機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機理,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論和技術基礎。當前有害生物與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已成為植物保護學科中的新興領域,形成了以識別、信號傳遞和防衛基因表達三個環節為主的理論體系。而農葯學二級學科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有力的武器,它以傳統化工產品為基礎,在新產品研製和農葯的使用方面更加重視吸收有害生物與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進一步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新產品,對有害生物治理和綠色農業的發展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植物保護學科將以嶄新的面貌邁向2l世紀,並以學科建設為重點,以國際先進水平為目標,對農作物重要有害生物的災變規律、成災機理、預測預警的理論和技術以及有害生物控制的理論和技術等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重視現代高新技術在基礎研究中的應用以滿足農作物有害生物持續控制關鍵技術開發對基礎研究的要求。同時不斷改革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提高研究生培養的質量,為我國農業再上新台階,實現有害生物可持續控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以及培養高學歷、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做出新的貢獻。
001植物病理學
一、學科概況
植物病理學科是植物保護學科下的二級學科之一。本學科主要研究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病原與寄生的相互關系、病害發生發展和流行規律以病害控制的理論和技術。植物病理學科的研究成果有助於提高農作物的產品質,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發揮重大作用。盡管有關植物病害的記載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但植物病理學真正發展成為一門學科是l9世紀中葉後,在確立了植物病害是由原微生物引起後才誕生的。l50多年來,由於研究技術和手段的更新以及相關學科交叉滲透,植物病理學不斷發展,目前己從傳統的植物病理學發展到現代植物病理學,先後產生了植物病原學、植物病害流行學、植物病理生理學、分子植物病理學以及病害防治學等分支學科。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植物病理學與相鄰學科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這些學科包括:植物學、微生物學、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作栽栽培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學、農葯學、農業氣象學、高等數學等,植物病理學在借鑒上述學科的研究原理、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同時,也豐富和發展了這些學科的研究內容。
二、培養內容
1�博士學位 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作風;知識面廣,知識結構合理。具有堅實寬廣的植物病理學基礎理論和系統深人的專業知識,熟悉學科發展的動態和國內外有關研究現狀和歷史,全面掌握現代植物病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技術;能在群體、個體、細胞和分子水平上探討和掌喔寄主檀物與病原物的相互關系,病害發生發展和流行的規律以及病害控制的理論和技術;能熟練應用計算機及其它先進的儀器設備;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能組織承擔和憲成重大科研項目;能勝任植物病理學的教學、科研和技術管理工作。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取得創造性的戚果.
2�碩士學位 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作風;具有較扎實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的技能,了解植物病理學的研究進展和發展方向;應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掌握主要農作物病害的病因、症狀識別、發生發展和流行規律以及病害控制策略和措施;能應用計算機及其它先進的儀器沒備研究和解決本學科有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能從事本學科教學,技術管理和開發工作。完成碩士學位論文,取得有一定創造性的成績。
三、業務范圍
1�學科研究范圍 真菌學及植物真菌病害,植物病原細菌學及細菌病害,植物病毒學及病毒病害,植物病原線蟲學及線蟲病害,生態植物病理學和植物病害流行學,分子植物病理學與植物病生理學,殺菌劑毒理與應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植物抗、感病原理與植物免疫學,植物檢疫學,抗病育種與植物病害綜合治理。
2�課程設置
博士學位 由導師指定有關專著和文獻自學,並寫出有關課程論文或綜述.
碩士學位 真菌學,植物病原學(包括真菌生物學、植物病原細菌學、植物病毒學和植物線蟲學,按研究方向選一門),植物病理學(包括生理植物病理學、分子植物病理學、植物病害流行學、生態植物病理學、植物分子病毒學、植物免疫學,按研究方向選一門),遺傳學或生物化學(包括微生物遺傳學、作物遺傳學、分子遺傳學、群體遺傳學、高級生物化學及研究技術、分子生物學及研究投術等,按研究方向選一門),高級植物病理學(或植物病理學研究新進展)。
真茵學主要講授真菌的生物學、生理、遺傳、系統分類的理論和技術;植物病原學主要講授病原物的形態和結構、分類和鑒定、致病性和寄主抗病性,各類病害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技術;植物病理學主要從群體、個體、細胞和分子水平上講授寄主植物和病原物的相互作用、病原物的致病機理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機理以及病害發生和流行的規律和機理;遺傳學或生物化學主要講授與植物病理學有關的現代遺傳學和生物化學的理論和方法;高級植物病理學為專題報告,主要介紹當前國際上植物病理學研究的現狀和進展。
此外,在導師指導下,碩士研究生還應學習以深化研究方向知識深度、拓展知識面、提高實際應用能力為目的的相關課程。
四、主要相關學科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葯學,植物學,微生物學,植物生理學,作物遺傳育種,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等。
002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一、 學科概況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學科是植物保護學科內的二級學科之一。本學科主要研究農業昆蟲和其它有害動物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控制理論和技術,為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以及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保障。農業害蟲研究和防治實踐具有悠久的歷史,隨著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和學科間的相互滲透促進了本學科向微觀和宏觀兩個方向發展。在微觀上,利用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和技術探討農業害蟲的致害機理、災變規律和植物的抗蟲機制;在宏觀上,利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建立農業生態系統中害蟲的監控體系。農業害蟲及其它有害動物的種類多、分布廣,而害蟲、植物及其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又極其復雜,因此本學科除了以昆蟲學的一些學科如昆蟲形態學、分類學、生物學、生理學、生態學、毒理學等作為理論基礎外,還需要植物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作物栽培學、生態學、植物病理學、農葯學、農業氣象學、高等數學、市場營銷學等一系列的基礎理論和知識。
二、培養目標
1、博士學位 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作風,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熟悉本學科的發展現狀、趨勢和國內外學術研究的前沿;掌握主要農業昆蟲的識別、分布、發生發展規律、害蟲預測預報的理淪和技術以及有效的控制技術和措施;能熟練應用計算機及其它先進的儀器設備,創造性地研究和解決本學科有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掌握兩門外語,其中一門具有較好的讀、聽、說、寫的能力;能勝任高等農業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教學、科研工作,或農業行攻部門的技術管理工作;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取得創造性的成果。
2、碩士學位 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作風;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了解本學科的發展現狀、趨勢和國內外研究動態;掌握主要農作物害蟲的發展規律和有效的控制技術和措施;能應用計算機及其它先進的儀器設備研究和解決本學科有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掌握一門外語;具有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或獨立擔負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完成碩士學位論文,取得具有一定創造性的成績。
三、業務范圍
1、學科研究范圍 昆蟲生理學及生物化學,昆蟲生態學,昆蟲(蟎)分類學,昆蟲病理學和生物防治,昆蟲行為及化學生態學,昆蟲遺傳學與分子生物學,昆蟲葯理學,城市與儲藏昆蟲學,資源昆蟲學,農業昆蟲(蛹)與有害生物綜合治理,作物抗蟲性原理及應用,植物檢疫。
2、課程設置
博士學位 在導師指導下,指定有關專著和文獻資料,並寫出有關課程論文或綜述。
碩士學位 昆蟲生態學.昆蟲生理學,昆蟲分類學,遺傳學或生物化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研究新進展
昆蟲生態學主要講授群體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昆蟲生理學主要講授昆蟲的生理功能、機制及生理化實驗技術;昆蟲分類學主要講授昆蟲分類的原理和方法,重要目及主要科的識別特徵以及工具書、文獻資料的檢索和應用;遺傳學或生物化學(包括動物遺傳學、細胞遺傳學、分子遺傳學、群體遺傳學、高級生物化學及研究技術、分子生物學及研究技術等,按研究方向任選一門)主要講授現代遺傳學和生物化學的理論和方法;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研究新進展為專題報告,主要介紹國內外有關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此外,在導師指導下,碩士研究生還應學習以深化研究方向知識深度、拓展知識面、提高實際應用能力為目標的相關課程。
四、主要相關學科
植物病理學,農葯學,動物學,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理學,作物遺傳育種,生態學,分子生物學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等。
003 農葯學
(註:可授予農學、理學學位)
一、學科概況
農葯學是植物保護學科下的二級學科之一。本學科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殺蟲劑、殺菌劑、殺線蟲劑、除草劑、殺鼠劑及植物生長調節劑等的創制和應用技術,以及與之相關的農葯作用機理、農葯殘留與環境毒理等理論與技術。農葯學為農葯的研製、生產和應用提供科學的基礎,在新產品的創制和農葯的使用技術方面更加重視吸收有害生物與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下,農葯學的研究正朝著控制有害生物與環境保護並重的方向發展。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農葯己成為農業生產和環境工程的重要生產資科,在社會生活和人民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農葯學與許多相鄰學科關系密切,需要其它學科如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植物學、微生物學、動物學、生物化學、有機化學、分子生、作物栽培學、生態學、農業氣象學、市場營銷學以及儀器分析、化學工程與技術等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
二、培養目標
1.博士學位 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作風,具有本學科堅實而系統的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寬廣的與本學科有關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基礎;熟悉本學科的發展現狀、方向以及國際學術研究前沿;掌握農葯的作用機理,農葯新品種研製、合成的原理和方法,農葯使用技術,農葯殘留測定方法以及抗葯性監測和治理技術;掌握兩種外語,其中一門具有較好的讀、聽、說、寫的能力;熟練運用電子計算機及先進儀器設備;具有獨立人事科學研究的能力,能組織承擔和完戚有重大意義的科研項目;能勝任本學科教學、科研和學術管理工作;完成博士論文,取得創造性的成果。
2、碩士學位 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作風.具有比較扎實的農葯學及相關學科的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和技能;了解本學科的研究現狀和發展方向,熟悉農葯的作用機理,良葯化學合成和新產品研製的理論和技術,掌握農葯殘留測定和抗葯性監測與治理技術;掌握一門外語,較熟練運用電子汁算機及有關先進儀器設備;具有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或獨立擔負農葯學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完成碩士學位論丈,取得具有一定創造性的成績。
三、業務范圍
1、學科研究范圍 農葯合成與分析,農葯殘留與環境毒理,農葯葯理學,農葯加工與使用技術;生物農葯與仿生農葯。
2、課程設置
博士學位 可在導師指導下,指定有關專著和文獻資料,並寫出有關課程論文或綜述。
碩士學位 農葯學、波譜學(包括色譜學和光譜學)、農葯葯理學等。
農葯學主要講授農葯的基礎知識、農葯合成、農葯加工劑型和應用技術;色譜學講授氣相色高效液相色譜的工作原理、儀器結構和操作技能;光譜學主要講授紫外、紅外、核磁和質諧等四大光譜的原理,識譜用譜技術和有機化合物結構鑒定技術;農葯葯理學從生物化學角度探討農葯的作用機制、抗葯性原理以及在生物體內的代謝方式。
在導師指導下,碩士研究生還應學習以深化研究方向知識深度、拓展知識面、提高實際應用能力為目的的相關課程。
四、主要相關學科
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理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工,生態學,農業環境保護,計算機應用技術等。
G. 請問什麼是生物農葯
生物農葯是指利用生物活體(真菌,細菌,昆蟲病毒,轉基因生物,天敵等)或其代謝產物(信息素,生長素,萘乙酸鈉,2,4-D等)針對農業有害生物進行殺滅或抑制的制劑。又稱天然農葯,系指非化學合成,來自天然的化學物質或生命體,而具有殺菌農葯和殺蟲農葯的作用。生物農葯包括蟲生病原性線蟲、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植物衍生物和昆蟲費洛蒙等。
生物農葯大致可以分為七類:
一是植物源農葯,主要原料直接來源於植物體。如苦參鹼、印楝素。
二是微生物源農葯,主要原料為活的細菌、真菌、病毒等。如白僵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
三是礦物源農葯,主要原料為自然界的礦物質。如礦物油、硫磺。
四是天敵生物農葯,主要為自然界本身存在、同時對病蟲害有防治效果的人工繁殖動物。如松毛蟲赤眼蜂、平腹小蜂。
五是生物化學農葯,主要原料在生物體中已經存在,對病蟲害沒有直接毒性,通過調節、干擾作物或病蟲害的生長發育起作用。如芸苔素內酯、赤霉酸、誘蟲烯。
六是蛋白或寡糖素類農葯,使用後能誘導植物對病害產生抗性。如氨基寡糖素、幾丁聚糖、香菇多糖等。
七是農用抗生素類農葯,主要原料是由微生物發酵產生的。如春雷黴素、寧南黴素、阿維菌素。
以上供參考~
H. 植物保護專業屬於什麼學科,報考事業單位時可以報哪些崗位
同學,你好,我是植物保護專業的學生
我們植物保護專業培養從事植物保護與生物技術的研究與設計、推廣與開發、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畢業生除相當部分進入研究生學習外,主要在各級行政管理部門和技術推廣部門從事信息咨詢和管理及技術推廣工作、在教學科研等單位從事生物技術研究與開發、到農葯化工企事業單位從事生物農葯研究開發工作、相關此外還可以到動植物檢疫部門、環境保護部門和園林建設部門從事相關工作。就業面廣,社會需求穩定增長。
主要專業課程:植物病原學、基礎昆蟲學、植物病理學、應用昆蟲學、農葯及應用、植物保護研究技術、有害生物治理、植物檢疫學、植物保護信息技術、植物保護進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