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哪些病害用生物防治措施

哪些病害用生物防治措施

發布時間:2022-04-30 18:17:09

1. 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你了解哪些方法

各位朋友大家好,作為咋跟在三農一線的大學生,祖傳從事果樹種植,我僅從果樹(秋月梨樹)方面給大家做下關於常見病蟲害的解答,覺得不錯的朋友可以關注,點贊。先附上我的新型職業農民證書。

好了,以上就是我作為一名新型職業農民的回答,還請大家多多鼓勵,你們的鼓勵就是我持續更新的動力!

2. 防治病蟲害的方法有哪些

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分為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措施

目前常規生產中多採用化學防治措施,打農葯是常用的方法.物理防治比如黃板籃板,黑光燈、糖醋液引誘等農業防治:主要輪作、有機肥料的科學使用,科學管理,適合的栽培方法等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天敵,如赤眼蜂、麗蚜小蜂、一些生物菌類的應用技術等。

3. 病害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主要包括:
(1)抗生菌的利用。即利用產抗生素的微生物來防治土傳真菌病害。隨著研究的深入,一些可以參與營養物質的爭奪、侵染點的佔領、誘導植物產生免疫力,乃至直接對病原物襲擊等微生物均作為生防資源來進行發掘。
(2)重寄生物的利用。植物病原微生物大多是寄生物,在它們生活的某些階段也經常被另一些微生物寄生,從而失去侵染致病能力甚至被置於死地。重寄生物有多種類型,主要有重寄生真菌,如腐霉等根腐病原可被一些叢梗孢目真菌所寄生,以致菌絲、孢子囊和卵孢子等器官被破壞;寄生真菌的病毒,如從患病的蘑菇上可提純到病毒。
(3)抑制性土壤的利用。抑制性土壤又稱抑病土、抑菌土等,其主要特點是,病原物引入後不能存活或繁殖;病原物可以存活並侵染,但感病寄主受害很輕微;病原物在這種土中可以引起嚴重病害,但經過幾年或幾十年發病高峰之後,病害減輕至微不足道的程度。
(4)根際微生物和菌根的作用。植物根的滲出物主要有糖類、氨基酸類、脂肪酸、生長素、核酸和霉類等,聚集在根的四周富集成豐富的營養帶,刺激了細菌等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這種效應叫根際效應。由根滲出物的影響,其中包括營養物質的礦質化,共生及非共生固氮,形成菌根,並影響病原微生物及其他微生物的活動等。

4. 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你知道哪些

種植戶在防治方面,措施也是各有方法,有些效果不錯,有的一治適得其反,有些效果不錯,治療成本太高。今日藉助這個平台,和廣大果農聊聊如何預防,果樹流膠的預防以及治療方法。在果實採摘前,在樹幹上綁草把,能引誘出果幼蟲在草把里越冬,到了冬季解下草把焚燒。也可以結合冬季修剪,刮老翹皮,消滅樹皮縫隙中越冬的幼蟲。同時做好冬季清園工作其次是李子黑斑病,李子紅點病,李子花腐病,李子褐腐病,李子袋果病,李子縮葉病,李子流膠病,李子瘡痂病,李子炭疽病,李子缺素症。

5. 生物防治的措施有哪些

生物防治,簡單說,就是以蟲治蟲,以一種生物治另一種生物。它是降低雜草和害蟲等有害生物種群密度的一種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種間的相互關系,以一種或一類生物抑制另一種或另一類生物。它的最大優點是不污污環境,是農葯等非生物防治病蟲害方法所不能比的。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很多,如:
①利用天敵防治。每種害蟲都有一種或幾種天敵。

設在馬尼拉的國際水稻研究所組織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研究了使用農葯對菲律賓水稻和水稻種植者的影響。該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是:「使用農葯弊大於利,處理農葯引起的保健問題的費用總是超過農葯為作物帶來的好處。」

這個研究小組的科學家正在試驗如何減少使用農葯,它們估計全世界生產的農葯一年耗資至少200億美元。他們提倡利用益蟲吃害蟲的以蟲治蟲和用其它天然方法消除害蟲。

例如,國際研究人員有對付小菜蛾的強大武器——比它還小的峰。小菜蛾在日本是對農作物破壞性最大的害蟲。它的幼蟲吞食莖椰菜、結球甘藍、花椰菜、小蘿卜、和抱子甘藍。小菜峨已適應化學殺蟲劑。

小菜娥的天敵蜂很小很小,不用放大鏡是難以看見它的。它在產卵時,會把卵下在小菜蛾的幼蟲體內。當蜂卵孵化成幼蜂時,幼蜂便會吃掉小菜蛾的幼蟲,如果把一種常用的不污染環境的天然殺蟲劑與這種以蟲治蟲的方法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②利用作物對病蟲害的抗性防治。即選育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種防治病蟲害,如選育抗馬鈴薯晚疫病的馬鈴薯品種、抗麥桿蠅的小麥品種等。

6. 怎樣進行病蟲害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有哪些重要措施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或生物制劑來防治害蟲。比如利用鳥防止森林害蟲,利用赤眼蜂來防止棉鈴蟲。採用生物防治要比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更優越。因為防治效果好,且不污染環境,因此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生物防治中有可能加以利用的有拮抗作用和交叉保護作用等。
(1)拮抗作用及其利用
一種生物的存在和發展,限制了另一種生物的存在和發展的現象,稱為拮抗作用。這種作用在微生物之間廣泛存在,在高等生物間、高等生物和微生物間也廣泛存在。拮抗作用的機制比較復雜,主要有抗生作用、寄生作用和競爭作用等。一種生物的代謝產物能夠殺死或抑制其他生物的現象,稱為抗生現象。具有抗生作用的微生物稱為抗生菌,這些抗生菌主要來源於放線菌、真菌和細菌。對植物病原物有寄生作用的微生物很多,如噬菌體對細菌的寄生,病毒、細菌對真菌的寄生等,寄生作用在生物防治中的應用正日益廣泛。在枝、干、根、葉、果、花的表面及周圍的微生物區系中,除直接作用於病原物並具有抗生作用或寄生作品的微生物之外,還有一些同病原物進行陣地競爭或營養競爭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往往可以防止或減輕病害的發生。利用這些微生物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兩類:①直接使用。把人工培養的拮抗微生物直接施入土壤或噴灑在織物表面,可以改變根圍、葉圍或其他部位的微生物組成,建立拮抗微生物的優勢,從而達到控制病原物的目的。②促進繁殖。在植物的各個部位幾乎都有拮抗微生物的存在,創造一些對其有利的環境條件,可以促使其大量繁殖,形成優勢種群,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例如多施有機肥,會促進鱷梨根腐病菌的多種抗生菌的增殖,大大減輕該病的危害。在土壤中施入二氧化硫、甲基溴化物等化學物質可以刺激木霉的增殖,殺死或抑制根朽病菌。此外,把拮抗微生物與其適宜的基物混合在一起施入土壤中,可以幫助拮抗微生物建立優勢,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
(2)交叉保護現象及其利用
在寄主植物上接種低致病力的病原物或無致病力的微生物後,誘導寄主增強其抗病力,甚至可保護寄主不受侵染,這種現象稱為交叉保護。例如在番茄花葉病的防治上,即在番茄播種20~30天,或在番茄有3~4片真葉時,接種無致病力的弱病毒株系,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是病害防治中的一個新領域,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除上述使用途徑外,新近的研究還發現了一些新的途徑,如某些生防因子與某些化學葯劑混合使用可發生協同作用。如果把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對病害進行綜合防治,可以大大提高防治效果。

7.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通過直接的或間接的一種乃至多種生物因素,以削弱或減少病原物的接種體數量與活動,或者促進植物生長發育,從而達到減輕病害並提高產品數量和質量的目的。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主要包括:(1)抗生菌的利用。即利用產抗生素的微生物來防治土傳真菌病害。隨著研究的深入,一些可以參與營養物質的爭奪、侵染點的佔領、誘導植物產生免疫力,乃至直接對病原物襲擊等微生物均作為生防資源來進行發掘。(2)重寄生物的利用。植物病原微生物大多是寄生物,在它們生活的某些階段也經常被另一些微生物寄生,從而失去侵染致病能力甚至被置於死地。重寄生物有多種類型,主要有重寄生真菌,如腐霉等根腐病原可被一些叢梗孢目真菌所寄生,以致菌絲、孢子囊和卵孢子等器官被破壞;寄生真菌的病毒,如從患病的蘑菇上可提純到病毒。(3)抑制性土壤的利用。抑制性土壤又稱抑病土、抑菌土等,其主要特點是,病原物引入後不能存活或繁殖;病原物可以存活並侵染,但感病寄主受害很輕微;病原物在這種土中可以引起嚴重病害,但經過幾年或幾十年發病高峰之後,病害減輕至微不足道的程度。(4)根際微生物和菌根的作用。植物根的滲出物主要有糖類、氨基酸類、脂肪酸、生長素、核酸和霉類等,聚集在根的四周富集成豐富的營養帶,刺激了細菌等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這種效應叫根際效應。由根滲出物的影響,其中包括營養物質的礦質化,共生及非共生固氮,形成菌根,並影響病原微生物及其他微生物的活動等。

8. 病蟲害防治措施及常用的措施有哪些方法

全面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以防為主,精心管養,使植物增強抗病蟲能力,經常檢查,早發現早處理,採取綜合防治、化學防治、物理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止病蟲害蔓延和影響植物生長。

要掌握園林植物病蟲害發生規律,在預測、 預報的指導下對可能發生的病蟲害做好預防。已經發生的病蟲害要及時處理、防止蔓延成災。病蟲害發生率控制在10%以下。

病蟲害防治注意事項

抓住有利於施葯的氣象條件,就溫度而言,大多數農葯適宜的溫度是20~30℃。溫度過低不利於農葯的充分發揮;溫度過高葯液蒸發分解快,縮短了葯效時間,降低了農葯的使用效果。對於揮發性強的農葯,如敵敵畏、溴氰菊脂等,在高溫下分解速度快易使植物發生葯害。

降雨(特別是大雨、暴雨)可沖掉葉面上的葯液或沖淡農葯,所以在降雨一般不要噴葯。所以夏季室外的噴葯時間最好選擇晴天上午 10點鍾以前或下午4點鍾以後,大多數農葯需在無風或微風條件下噴葯效果好。

9. 什麼是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是指利用一種生物對付另外一種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為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三大類。

它是降低雜草和害蟲等有害生物種群密度的一種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種間的相互關系,以一種或一類生物抑制另一種或另一類生物。它的最大優點是不污染環境,是農葯等非生物防治病蟲害方法所不能比的。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很多 。

由於化學農葯的長期使用,一些害蟲已經產生很強的抗葯性,許多害蟲的天敵又大量被殺滅,致使一些害蟲十分猖獗。許多種化學農葯嚴重污染水體、大氣和土壤,並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危害人群健康。

利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生態學現象和某些生物學特性,以防治危害農業、倉儲、建築物和人群健康的生物的措施。

利用生物防治害蟲,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公元304年左右晉代嵇含著《南方草木狀》和公元 877年唐代劉恂著《嶺表錄異》都記載了利用一種蚊防治柑桔害蟲的事例。19世紀以來,生物防治在世界許多國家有了迅速發展。

利用生物防治病蟲害,就能有效地避免上述缺點,因而具有廣闊的發展前途。

生物害蟲防治的類型

存在三種基本的生物害蟲防治策略:輸入(經典生物防治)、增殖和保護。

1、進口

輸入或經典生物控制涉及將害蟲的天敵引入它們不會自然發生的新地點。早期的例子通常是非官方的,不是基於研究的,一些引進的物種本身就成了嚴重的害蟲。

為了最有效地控制害蟲,生物控制劑需要具有殖民能力,使其能夠跟上棲息地的空間和時間變化。如果該代理具有時間持久性,以便即使在目標物種暫時不存在的情況下也能維持其種群,並且如果它是機會主義的覓食者,使其能夠快速利用害蟲種群,則控制是最好的。

2、增強

增強涉及補充釋放發生在特定區域的天敵,從而增加那裡的自然種群。在接種釋放中,每隔一段時間釋放少量的控制劑,使其繁殖,以期建立長期控制,從而將害蟲控制在低水平,構成預防而不是治療。相比之下,在淹沒釋放中,大量釋放是為了迅速減少有害害蟲種群,糾正已經出現的問題。

增強可能是有效的,但不能保證有效,並且取決於每種害蟲和控制劑之間相互作用的精確細節。

接種釋放的一個例子發生在溫室中幾種作物的園藝生產中。的parasitoidal黃蜂,定期釋放麗蚜小蜂,用於控制溫室白粉虱,而捕食蟎Phytoseiulus蟎用於二斑葉蟎的控制。

3、保護

保護環境中現有的天敵是生物害蟲防治的第三種方法。 天敵已經適應了棲息地和目標害蟲,它們的保護既簡單又具有成本效益,就像在稻田邊緣種植生產花蜜的作物一樣。

這些提供花蜜來支持寄生蜂和飛虱害蟲的捕食者,並且已被證明非常有效(將害蟲密度降低 10 倍甚至 100 倍),以至於農民噴灑的殺蟲劑減少了 70%,產量提高了 5%。

類似地,在英格蘭的田地邊界樹籬的草叢中也發現了蚜蟲的捕食者,但它們傳播速度太慢,無法到達田地中心。通過在田間中心種植一米寬的草叢來改善控制,使蚜蟲捕食者能夠在那裡越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生物防治

閱讀全文

與哪些病害用生物防治措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