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除草劑有什麼特點我國有哪些生物除草劑
生物除草劑是指能夠有效地防治特定雜草的活生物產品,在人為控制的條件下,選用能殺滅雜草的天敵,進行人工培養後獲得的大劑量生物制劑。生物除草劑有三個顯著的特點:一是經過人工大批量生產而獲得大量生物接種體;二是淹沒式應用,以達到迅速感染,並在較短時間內殺滅雜草;三是對非靶標生物及哺乳動物安全,環境相容性好,較少或不存在三致問題。目前在我國登記的生物除草劑只有雙丙氨膦。
2. 農達除草劑對土地和植物有多大影響
農達除草劑即農達草甘膦是一種有機磷除草劑。它是一種非選擇性內吸傳導型莖葉處理除草劑,通常使用時一般將其製成異丙胺鹽或鈉鹽。主要通過抑制植物體內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從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轉化,使蛋白質的合成受到干擾導致植物死亡。草甘膦以內吸傳導性強而著稱,它不僅能通過莖葉傳導到地下部分,而且在同一植株的不同分櫱間也能進行傳導,對多年生深根雜草的地下組織破壞力很強,能達到一般農業機械無法達到的深度。草甘膦殺草譜很廣,對40多科的植物有防除作用,包括單子葉和雙子葉。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植物。豆科和百合科一些植物對草甘磷的抗性較強。草甘磷入土後很快與鐵、鋁等金屬離子結合而失去活性,對土壤中潛藏的種子和土壤微生物無不良影響。
農達作為一種滅生性、內吸傳導型的莖葉處理除草劑,可以在農作物播種或移栽之前,直接噴霧於確定的作物區、非作物區和水域除草,也可以利用作物和雜草之間的高度差異、出土展葉期差異以及某些生物形態結構的差異,有選擇地從作物中除去不同的雜草。
土壤有機質與黏粒對除草劑吸附強烈使其難以被雜草吸收,從而降低葯效,土壤含水量的增多有利於雜草對葯劑的吸收,從而提高葯效。用量應首先考慮滿足土壤緩沖容量所需除草劑數量。土壤條件不同,會造成雜草生育狀況的差異,在水分與養分充足條件下,雜草生育旺盛,組織柔嫩,對除草劑敏感性強,葯效提高;反之在乾旱瘠薄條件下,植物本身通過自我調節作用,抗逆性增強,葉表面角質層增厚,氣孔開張程度小,不利於除草劑吸收,使葯效下降。本劑沒有土壤殘效作用,對未出土的雜草無效。
基於草甘膦的除草劑都利用了同樣的生物化學原理--它們可以抑制植物生長所需要的一種特定的酶。這種特定的酶是EPSP(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沒有這種酶,植物就無法產生對其生長十分重要的其他蛋白質,隨後它們就會變黃,並在數天或數周的時間里死亡。大多數植物都要使用這種酶,因此幾乎所有植物都可以被農達殺死。施葯時應防止葯霧飄移到附近作物上,以免造成葯害。
3. 滅生性除草劑是怎麼樣的
對植物缺乏選擇性或選擇性小的除草劑。又稱非選擇性除草劑(non-selective herbicide)。它對雜草和作物均有傷害作用,如百草枯、草甘磷等。此類除草劑主要用於非耕地、鐵路、公路、倉庫、森林防火道等地除草。如使用技術得當,也可用於農田除草。而選擇性除草劑有時也可作為滅生性除草劑應用。草甘膦,該葯除草速度相對較慢,但其內吸傳導性非常強,能通過莖葉傳導到地下部分,在同一植株的不同分櫱間也能進行傳導,能將雜草連根殺死,對多年生深根雜草的地下組織破壞力很強,能達到一般農業機械無法達到的深度。草甘膦入土後很快與土壤中的鐵、鋁等金屬離子結合而失去活性。百草枯,百草枯是速效觸殺型滅生性除草劑,對植物綠色組織有很強的破壞作用,雜草葉片著葯後2~3小時即開始受害變色。該葯無內吸傳導作用,只能使著葯部位受害,不能損壞植物根部和土壤內潛藏的種子,因而施葯後雜草有再生現象。不能穿透栓質化後的樹皮。一經與土壤接觸,即被吸附鈍化。百草枯因具有見效快、耐雨水沖刷、性價比高等優勢,深受青睞,但其毒性強,對人、畜危害非常大,一旦中毒,沒有特效解毒劑。在我國,百草枯水劑自2014年7月1日起停止生產,2016年7月1日以後禁止使用。國內只有兩個百草枯新劑型產品獲得登記,分別是山東綠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50%可溶粒劑(2014年11月8日獲得臨時登記,有效期1年)和江蘇省南京紅太陽生物化學有限責任公司的20%可溶膠劑(2013年9月25日獲得正式登記,有效期5年)。
4. 生物除草劑的技術原理
生物除草劑的除草效果及殺草機理
生防雜草有機體篩選,從理論上說主要依據兩條標准:有效性(葯效)和專一性(安全性)。而對於生物除草劑的發展,有效性則是最關鍵的因素。生物除草劑的葯效包括控制雜草的水平、速度以及具體操作的難易程度等。除草機理涉及到它對防治對象的侵染能力、侵染速度以及對雜草的損害性等。侵染能力可以從侵染途徑、侵染部位、侵染後在組織中的感染能力等反映,如某些菌可以侵染但不能在組織中感染發病。對雜草的損害常表現為引起雜草嚴重的病症如炭疽病、枯萎、萎蔫葉斑等,這些症狀的發生,有時與真菌的特異植物毒素的產生有關。
真菌的侵害一開始和雜草生長處於相互拮抗和斗爭狀態。雜草的防禦機制和生長會修復侵染物導致的損害、只有侵害速度高於雜草生長速度才能控制住雜草,雖然飛機草尾孢的侵染力強和專一性高。但侵染速度遠滯後於紫莖澤蘭的快速生長,而不具備發展尾生物除草劑的的良好前景。
5. 滅生性除草劑有很多,哪些效果最好呢
使用除草劑時,不會污染作物。研究發現,除草劑與乙醚的混合效果較好,可以提高草甘膦的合成速度。同時,它還可以彌補草甘膦的一些不足,特別是肉類和農達的腱草:它是一種預先播種的除草劑,具有破壞性。裡面含有草甘膦,效果持久,通常在20天左右。在葯效期盡量避免再次播種。或在播種前噴灑一定量的解毒劑,以確保安畢節作物的安全,防止殘留物造成的損害。
在葯效期盡量避免再次播種。或在播種前噴灑一定量的解毒劑,以確保安畢節作物的安全,防止殘留物造成的損害。草甘膦防治效果不好,混合使用是一種互補優勢,葯物殘留期很長,用葯後最好一個月後種植收獲,適用於屋前屋後的排放地或暫時沒有接觸除草劑的情況,不在植物內進行,僅限於接觸部位的損壞。這種局部接觸效應足以導致雜草枯萎和枯萎,但必須加以控制。
6. 種地到底究竟是人工除草好還是滅草劑除草好啊
種地是人工除草好還是滅草劑好,不考慮經濟效益等問題,我覺得人工除草更好。滅草劑是化學葯物,會對土地和環境造成污染。我不懂得葯理,拿不出有說服力的科學依據。但樸素的常識告訴我,是葯三分毒。在我們當地,有老農就這樣講:地都不長草,那還叫地嗎?我想,農民的話不無道理。
現代農業講究高產高效,機械化程度高。大田機播作業時,機械噴灑殺滅草劑等農葯同撒種同時完成,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也節省了人工費用。
但是,也有拒絕使用殺草劑的案例。我們當地的農業採摘園和綠化苗圃就有堅持不使用滅草劑除草的,而是使用人工除草作業。我想,作為私營企業老闆,他不會不考慮人工成本問題,他們一定有獨特的見解和理念,心中也一定有一本社會效益的大賬。所以,個人覺得人工除草更好。下面我把人工除草和滅草劑的優缺點一一列舉出來
人工除草的優缺點
(1)有利雜草再次萌發。因傳統除草勢必松動土層,使尚未萌發的雜草種子被移動到淺層土中,或透見光線,直接加速雜草種子的萌發。
(2)促進雜草的生長。因為傳統除草,斬草難除根,而促使雜草更大的分櫱和分枝,並加速其生長。常常出現雜草越除越多,越除越旺的現象。
(3)損傷草坪。由於傳統除草方式,重復除草、多人除草,作業過程中長時間踩踏草坪,直接影響草坪草的生長。尤其是禾本科草坪草與禾本科雜草不易區分,在除草過程中常帶除草坪草,減少草坪草的密度。深根性的雜草,在挖除、拔除時更易松動土層,帶出草坪草,使原地裸露,嚴重損傷留地草坪草。總之,傳統除草不當,也常常致使草坪衰退,縮短壽命。
(4)投入勞力多。勞動強度大,除草次數多,費用高。
(5)不能及時湊效。雨季或雜草生長高峰期,由於管理草坪面積大,投入勞力不足,濕地操作困難,常常出現前面除草後面長的被動局面,出現不同程度的草荒現象。
圖片來自網路
7. 除草劑會對農作物產生危害嗎
除草劑有一定的副作用,在使用過程中會造成很大的危害。一般來說,除草劑對植物、病原體、土壤微生物和環境都有一定的影響。而且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還會間接對人體造成危害。接下來讓我詳細為大家講解一下農作物具體有哪些危害。
一,除草劑對土壤的危害
:除草劑噴灑到農田後,未被雜草吸收的除草劑成分會自由存在於土壤中。目前使用的化學除草劑大多為長殘留型,在土壤中的殘留期一般可達36個月以上。據調查,生產中常用的除草劑有20% ~ 70%會長期留在土壤中,污染土壤、地下水和食物。土壤質量下降,土地的「癌變」就是人們所說的「癌症場」。在中國東北、黑龍江、吉林等地,由於長期過度使用除草劑,出現了大面積的「癌症場」。
8. 那種除草劑最厲害能殺死草草的根,根部蔓延的植物
一、百草枯,對綠色植物有效,可以殺滅根部蔓延的植物。效果突出但是毒性大果園禁用。
百草枯、化學名稱是1-1-二甲基-4-4-聯吡啶陽離子鹽,是一種快速滅生性除草劑,具有觸殺作用和一定內吸作用。能迅速被植物綠色組織吸收,使其枯死。對非綠色組織沒有作用。
二、草甘膦,可清除多年生惡性雜草,可以殺滅根部蔓延的植物。
草甘膦,是一種非選擇性、無殘留滅生性除草劑,對多年生根雜草非常有效,廣泛用於橡膠、桑、茶、果園及甘蔗地。草甘膦入土後很快與鐵、鋁等金屬離子結合而失去活性,對土壤中潛藏的種子和土壤微生物無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