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生物實驗顯微鏡的具體使用步驟
關於光學顯微鏡的使用:
1.顯微鏡的取送:①右手握鏡臂;②左手托鏡座;③置於胸前。
2.顯微鏡的旋轉:①鏡筒朝前,鏡臂朝後;②置於觀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體左側,便於左眼向目鏡內觀察;③置於桌子內側,距桌沿5cm左右。
3.對光:①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然後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准通光孔;②用手指轉動遮光器(或片狀光圈),使最大光圈對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鏡內注視,同時轉動反光鏡,使其朝向光源,使視野內亮度均勻合適。
4.低倍物鏡的使用:①用手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下降,同時兩眼從側面注視物鏡鏡頭,當物鏡鏡頭與載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時停止。②用左眼向目鏡內注視(注意右眼應該同時睜著),並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為止。如果不清楚,可調節細准焦螺旋,至清楚為止。
5.高倍物鏡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鏡之前,必須先用低倍物鏡找到觀察的物象,並調到視野的正中央,然後轉動轉換器再換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後,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並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後調節細准焦螺旋。觀看的物體數目變少,但是體積變大。
6.反光鏡的使用:反光鏡通常與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調節視野內的亮度。反光鏡有平面和凹面。對光時,如果視野光線太強,則使用反光鏡的平面,如果光線仍舊太強,則同時使用較小的光圈;反之,如果視野內光線較弱,則使用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鏡的凹面。
7.鏡頭的擦拭:①用專門的擦鏡紙;②擦鏡頭時,先將擦鏡紙折疊幾次,然後朝一個方向擦,不可來回擦或轉動擦;③如果鏡頭被油污污染,則可在擦鏡紙上滴幾滴二甲苯,然後按上述方法擦拭。
8.顯微鏡的放大對象:是物體的長和寬,不是面積,更不是體積。
9.顯微鏡的焦距問題:物鏡離裝片的遠近,准焦螺旋的使用。
10.顯微鏡使用時物象移動方向:相反,即物象在視野何方,則裝片即向該方向移動。
11.顯微鏡使用時異物的判斷:目鏡、物鏡或裝片上,通常通過移動玻片(是否在玻片上),轉動轉換器(是否在物鏡上)來判斷,剩下在目鏡上。
12. 實驗後顯微鏡的安置:顯微鏡使用完畢後,應將玻片取嚇,將其機械部分用白紗布擦拭乾凈;轉動轉換器,讓兩個物鏡偏於兩旁;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下降至最低點,將反光鏡豎起,蒙上紅綢布,然後將顯微鏡鎖入箱內。
Ⅱ 初中生物如何使用顯微鏡
【顯微鏡的主要構造】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構造主要分為三部分:機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學部分。
1.機械部分
(1)鏡座:是顯微鏡的底座,用以支持整個鏡體。
(2)鏡柱:是鏡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連接鏡座和鏡臂。
(3)鏡臂:一端連於鏡柱,一端連於鏡筒,是取放顯微鏡時手握部位。
(4)鏡筒:連在鏡臂的前上方,鏡筒上端裝有目鏡,下端裝有物鏡轉換器。
(5)物鏡轉換器(旋轉器):接於棱鏡殼的下方,可自由轉動,盤上有3-4個圓孔,是安裝物鏡部位,轉動轉換器,可以調換不同倍數的物鏡,當聽到碰叩聲時,方可進行觀察,此時物鏡光軸恰好對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鏡台(載物台):在鏡筒下方,形狀有方、圓兩種,用以放置玻片標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們所用的顯微鏡其鏡台上裝有玻片標本推進器(推片器),推進器左側有彈簧夾,用以夾持玻片標本,鏡台下有推進器調節輪,可使玻片標本作左右、前後方向的移動。
(7)調節器:是裝在鏡柱上的大小兩種螺旋,調節時使鏡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動。
①粗調節器(粗螺旋):大螺旋稱粗調節器,移動時可使鏡台作快速和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調節物鏡和標本之間的距離使物象呈現於視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鏡時,先用粗調節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細調節器(細螺旋):小螺旋稱細調節器,移動時可使鏡台緩慢地升降,多在運用高倍鏡時使用,從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並藉以觀察標本的不同層次和不同深度的結構。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1.低倍鏡的使用方法
(1)取鏡和放置:顯微鏡平時存放在櫃或箱中,用時從櫃中取出,右手緊握鏡臂,左一手托住鏡座,將顯微鏡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實驗台上,鏡座後端距桌邊1-2寸為宜,便於坐著操作。
(2)對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動旋轉器(切忌手持物鏡移動),使低倍鏡對准鏡台的通光孔(當轉動聽到碰叩聲時,說明物鏡光軸已對准鏡筒中心)。打開光圈,上升集光器,並將反光鏡轉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鏡上觀察(右眼睜開),同時調節反光鏡方向,直到視野內的光線均勻明亮為止。
(3)放置玻片標本:取一玻片標本放在鏡台上,一定使有蓋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彈簧夾夾住,然後旋轉推片器螺旋,將所要觀察的部位調到通光孔的正中。
(4)調節焦距:以左手按逆時針方向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緩慢地上升至物鏡距標本片約5毫米處,應注意在上升鏡台時,切勿在目鏡上觀察。一定要從右側看著鏡台上升,以免上升過多,造成鏡頭或標本片的損壞。然後,兩眼同時睜開,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左手順時針方向緩慢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緩慢下降,直到視野中出現清晰的物象為止。
如果物象不在視野中心,可調節推片器將其調到中心(注意移動玻片的方向與視野物象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視野內的亮度不合適,可通過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開閉光圈的大小來調節,如果在調節焦距時,鏡台下降已超過工作距離(>5.40mm)而未見到物象,說明此次操作失敗,則應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鏡台。
2.高倍鏡的使用方法
(1)選好目標:一定要先在低倍鏡下把需進一步觀察的部位調到中心,同時把物象調節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進行高倍鏡的觀察。
(2)轉動轉換器,調換上高倍鏡頭,轉換高倍鏡時轉動速度要慢,並從側面進行觀察(防止高倍鏡頭碰撞玻片),如高倍鏡頭碰到玻片,說明低倍鏡的焦距沒有調好,應重新操作。
(3)調節焦距:轉換好高倍鏡後,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此時一般能見到一個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將細調節器的螺旋逆時針移動約0.5-1圈,即可獲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調節器!)
如果視野的亮度不合適,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調節,如果需要更換玻片標本時,必須順時針(切勿轉錯方向)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標本。
【顯微鏡使用的注意事項】
1.持鏡時必須是右手握臂、左手托座的姿勢,不可單手提取,以免零件脫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
2.輕拿輕放,不可把顯微鏡放置在實驗台的邊緣,以免碰翻落地。
3.保持顯微鏡的清潔,光學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鏡紙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機械部分用布擦拭。
4.水滴、酒精或其它葯品切勿接觸鏡頭和鏡台,如果沾污應立即擦凈。
5.放置玻片標本時要對准通光孔中央,且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壓壞玻片或碰壞物鏡。
6.要養成兩眼同時睜開的習慣,以左眼觀察視野,右眼用以繪圖。
7.不要隨意取下目鏡,以防止塵土落入物鏡,也不要任意拆卸各種零件,以防損壞。
8.使用完畢後,必須復原才能放回鏡箱內,其步驟是:取下標本片,轉動旋轉器使鏡頭離開通光孔,下降鏡台,平放反光鏡,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觸反光鏡)、關閉光圈,推片器回位,蓋上綢布和外罩,放回實驗台櫃內。最後填寫使用登記表。(註:反光鏡通常應垂直放,但有時因集光器沒提至應有高度,鏡台下降時會碰壞光圈,所以這里改為平放)
一般分為:安放 對光 放片 調焦 觀察
Ⅲ 生物實驗顯微鏡:為什麼我左右都睜眼開幾乎看不見像看人血永久塗片時看到一條條模糊地東西,不是一個個紅點
關於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字數少了可是不明不了什麼問題的!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一)顯微鏡的主要構造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構造主要分為三部分:機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學部分。
1.機械部分
(1)鏡座:是顯微鏡的底座,用以支持整個鏡體。
(2)鏡柱:是鏡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連接鏡座和鏡臂。
(3)鏡臂:一端連於鏡柱,一端連於鏡筒,是取放顯微鏡時手握部位。
(4)鏡筒:連在鏡臂的前上方,鏡筒上端裝有目鏡,下端裝有物鏡轉換器。
(5)物鏡轉換器(旋轉器):接於棱鏡殼的下方,可自由轉動,盤上有3-4個圓孔,是安裝物鏡部位,轉動轉換器,可以調換不同倍數的物鏡,當聽到碰叩聲時,方可進行觀察,此時物鏡光軸恰好對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鏡台(載物台):在鏡筒下方,形狀有方、圓兩種,用以放置玻片標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們所用的顯微鏡其鏡台上裝有玻片標本推進器(推片器),推進器左側有彈簧夾,用以夾持玻片標本,鏡台下有推進器調節輪,可使玻片標本作左右、前後方向的移動。
(7)調節器:是裝在鏡柱上的大小兩種螺旋,調節時使鏡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動。
①粗調節器(粗螺旋):大螺旋稱粗調節器,移動時可使鏡台作快速和較大輻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調節物鏡和標本之間的距離使物象呈現於視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鏡時,先用粗調節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細調節器(細螺旋):小螺旋稱細調節器,移動時可使鏡台緩慢地升降,多在運用高倍鏡時使用,從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並藉以觀察標本的不同層次和不同深度的結構。
2.照明部分
裝在鏡台下方,包括反光鏡,集光器。
(1)反光鏡:裝在鏡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轉動,它有平、凹兩面,其作用是將光源光線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經通光孔照明標本,凹面鏡聚光作用強,適於光線較弱的時候使用,平面鏡聚光作用弱,適於光線較強時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於鏡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鏡和光圈組成,其作用是把光線集中到所要觀察的標本上。
①聚光鏡:由一片或數片透鏡組成,起匯聚光線的作用,加強對標本的照明,並使光線射入物鏡內,鏡柱旁有一調節螺旋,轉動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調節視野中光亮度的強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鏡下方,由十幾張金屬薄片組成,其外側伸出一柄,推動它可調節其開孔的大小,以調節光量。
3.光學部分
(1)目鏡:裝在鏡筒的上端,通常備有2-3個,上面刻有5×、10×或15×符號以表示其放大倍數,一般裝的是10×的目鏡。
(2)物鏡:裝在鏡筒下端的旋轉器上,一般有3-4個物鏡,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號的為低倍鏡,較長的刻有「40×」符號的為高倍鏡,最長的刻有「100×」符號的為油鏡,此外,在高倍鏡和油鏡上還常加有一圈不同顏色的線,以示區別。
在物鏡上,還有鏡口率(N.A.)的標志,它反應該鏡頭分辨力的大小,其數字越大,表示解析度越高,各物鏡的鏡口率如下表:
物鏡 鏡口率(N.A.) 工作距離(mm)
10× 0.25 5.40
40× 0.65 0.39
100× 1.30 0.11
表中的工作距離是指顯微鏡處於工作狀態(物象調節清楚)時物鏡的下表面與蓋玻片(蓋玻片的厚度一般為0.17mm)上表面之間的距離,物鏡的放大倍數愈大,它的工作距離愈小。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的放大倍數與目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如物鏡為10×,目鏡為10×,其放大倍數就為10×10=100。
(二)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1.低倍鏡的使用方法
(1)取鏡和放置:顯微鏡平時存放在櫃或箱中,用時從櫃中取出,右手緊握鏡臂,左一手托住鏡座,將顯微鏡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實驗台上,鏡座後端距桌邊1-2寸為宜,便於坐著操作。
(2)對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動旋轉器(切忌手持物鏡移動),使低倍鏡對准鏡台的通光孔(當轉動聽到碰叩聲時,說明物鏡光軸已對准鏡筒中心)。打開光圈,上升集光器,並將反光鏡轉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鏡上觀察(右眼睜開),同時調節反光鏡方向,直到視野內的光線均勻明亮為止。
(3)放置玻片標本:取一玻片標本放在鏡台上,一定使有蓋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彈簧夾夾住,然後旋轉推片器螺旋,將所要觀察的部位調到通光孔的正中。
(4)調節焦距:以左手按逆時針方向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緩慢地上升至物鏡距標本片約5毫米處,應注意在上升鏡台時,切勿在目鏡上觀察。一定要從右側看著鏡台上升,以免上升過多,造成鏡頭或標本片的損壞。然後,兩眼同時睜開,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左手順時針方向緩慢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緩慢下降,直到視野中出現清晰的物象為止。
如果物象不在視野中心,可調節推片器將其調到中心(注意移動玻片的方向與視野物象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視野內的亮度不合適,可通過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開閉光圈的大小來調節,如果在調節焦距時,鏡台下降已超過工作距離(>5.40mm)而未見到物象,說明此次操作失敗,則應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鏡台。
2.高倍鏡的使用方法
(1)選好目標:一定要先在低倍鏡下把需進一步觀察的部位調到中心,同時把物象調節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進行高倍鏡的觀察。
(2)轉動轉換器,調換上高倍鏡頭,轉換高倍鏡時轉動速度要慢,並從側面進行觀察(防止高倍鏡頭碰撞玻片),如高倍鏡頭碰到玻片,說明低倍鏡的焦距沒有調好,應重新操作。
(3)調節焦距:轉換好高倍鏡後,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此時一般能見到一個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將細調節器的螺旋逆時針移動約0.5-1圈,即可獲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調節器!)
如果視野的亮度不合適,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調節,如果需要更換玻片標本時,必須順時針(切勿轉錯方向)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標本。
3.油鏡的使用方法
(1)在使用油鏡之前,必須先經低、高倍鏡觀察,然後將需進一步放大的部分移到視野的中心。
(2)將集光器上升到最高位置,光圈開到最大。
(3)轉動轉換器,使高倍鏡頭離開通光孔,在需觀察部位的玻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然後慢慢轉動油鏡,在轉換油鏡時,從側面水平注視鏡頭與玻片的距離,使鏡頭浸入油中而又不以壓破載玻片為宜。
(4)用左眼觀察目鏡,並慢慢轉動細調節器至物象清晰為止。
如果不出現物象或者目標不理想要重找,在加油區之外重找時應按:低倍→高倍→油鏡程序。在加油區內重找應按:低倍→油鏡程序,不得經高倍鏡,以免油沾污鏡頭。
(5)油鏡使用完畢,先用擦鏡紙沾少許二甲苯將鏡頭上和標本上的香柏油擦去,然後再用乾擦鏡紙擦乾凈。
(三)顯微鏡使用的注意事項
1.持鏡時必須是右手握臂、左手托座的姿勢,不可單手提取,以免零件脫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
2.輕拿輕放,不可把顯微鏡放置在實驗台的邊緣,以免碰翻落地。
3.保持顯微鏡的清潔,光學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鏡紙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機械部分用布擦拭。
4.水滴、酒精或其它葯品切勿接觸鏡頭和鏡台,如果沾污應立即擦凈。
5.放置玻片標本時要對准通光孔中央,且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壓壞玻片或碰壞物鏡。
6.要養成兩眼同時睜開的習慣,以左眼觀察視野,右眼用以繪圖。
7.不要隨意取下目鏡,以防止塵土落入物鏡,也不要任意拆卸各種零件,以防損壞。
8.使用完畢後,必須復原才能放回鏡箱內,其步驟是:取下標本片,轉動旋轉器使鏡頭離開通光孔,下降鏡台,平放反光鏡,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觸反光鏡)、關閉光圈,推片器回位,蓋上綢布和外罩,放回實驗台櫃內。最後填寫使用登記表。(註:反光鏡通常應垂直放,但有時因集光器沒提至應有高度,鏡台下降時會碰壞光圈,所以這里改為平放)
一、正確安裝的問題
使用顯微鏡前,首先要把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安裝上去。目鏡的安裝較為簡單,主要的問題在於物鏡的安裝,由於物鏡鏡頭較貴重,萬一安裝時螺紋沒合好,易摔到地上,造成鏡頭損壞,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強調操作者在安裝物鏡時要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托住物鏡,然後用右手將物鏡裝上去,這樣即使沒安裝好,也不會摔到地上。
二、正確對光的問題
對光是使用顯微鏡時很重要的一步,有些操作者在對光時,隨便轉一個物鏡對著通光孔,而不是按要求一定用低倍鏡對光。轉動反光鏡時喜歡用一隻手,往往將反光鏡扳了下來。所一定要強調用低倍鏡對光,當光線較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而光線較弱時則用大光圈、凹面鏡,反光鏡要用雙手轉動,當看到均勻光亮的圓形視野為止。光對好後不要再隨便移動顯微鏡,以免光線不能准確地通過反光鏡進入通光孔。
三、正確使用准焦螺旋的問題
使用准焦螺旋調節焦距,找到物象可以說是顯微鏡使用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操作者感覺最為困難的一步。操作者在操作過程中極易出現以下錯誤:一是在高倍鏡下直接調焦;二是不管鏡筒上升或下降,眼睛始終在往目鏡中看視野;三是不了解物距的臨界值,物距調到2~3厘米時還在往上調,而且轉動准焦螺旋的速度很快。前兩種錯誤結果往往造成物鏡鏡頭抵觸到裝片,損傷裝片或鏡頭,而第三種錯誤則是操作者使用顯微鏡時最常見的一種現象。針對以上錯誤,操作者要注意,調節焦距一定要在低倍鏡下調,先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物鏡靠近載玻片,但注意不要讓物鏡碰到載玻片,在這個過程中眼睛要從側面看物鏡,然後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並慢慢反向調節粗准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直當看到物像為止。一般顯微鏡的物距在1厘米左右,所以如果物距已遠超過1厘米,但仍未看到物像,那可能是標本未在視野內或轉動粗准焦螺旋速度過快,此時應調整裝片位置,然後再重復上述步驟,當視野中出現模糊的物像時,就要換用細准焦螺旋調節,只有這樣,才能縮小尋找范圍,提高找到物像的速度。
四、物鏡轉換的問題
使用低倍鏡後換用高倍鏡,操作者往往喜歡用手指直接推轉物鏡,認為這樣比較省力,但這樣容易使物鏡的光軸發生偏斜,原因是轉換器的材料質地較軟,精度較高,螺紋受力不均勻很容易松脫。一旦螺紋破壞,整個轉換器就會報廢。操作者應手握轉換器的下層轉動板轉換物鏡。
五、正確用眼的問題
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應雙眼同時睜開,左眼往目鏡內注視。但有不少操作者往往做不到這一點,喜歡用手捂住右眼或乾脆閉上右眼,這是不符合實驗的觀察要求的,這種不良習慣會造成左眼疲勞,同時也不能做到邊觀察邊畫圖。應該注意,左眼要盡量貼近目鏡,右眼試圖向視野內注視,如此反復訓練,就會達到雙目同時睜開觀察的要求。或者也可以通過做以下練習:睜開雙眼,用一張紙或手掌豎立在兩眼之間,鼻子跟前,使左右眼不能互看對側一邊,然後有意識地先看左邊,再看右邊,如此3~5次,每天早晚各做一遍,不到一星期便可學會。
Ⅳ 初中生物實驗怎樣操作顯微鏡
1.低倍鏡的使用方法
(1)取鏡和放置:顯微鏡平時存放在櫃或箱中,用時從櫃中取出,右手緊握鏡臂,左一手托住鏡座,將顯微鏡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實驗台上,鏡座後端距桌邊1-2寸為宜,便於坐著操作。
(2)對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動旋轉器(切忌手持物鏡移動),使低倍鏡對准鏡台的通光孔(當轉動聽到碰叩聲時,說明物鏡光軸已對准鏡筒中心)。打開光圈,上升集光器,並將反光鏡轉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鏡上觀察(右眼睜開),同時調節反光鏡方向,直到視野內的光線均勻明亮為止。
(3)放置玻片標本:取一玻片標本放在鏡台上,一定使有蓋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彈簧夾夾住,然後旋轉推片器螺旋,將所要觀察的部位調到通光孔的正中。
(4)調節焦距:以左手按逆時針方向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緩慢地上升至物鏡距標本片約5毫米處,應注意在上升鏡台時,切勿在目鏡上觀察。一定要從右側看著鏡台上升,以免上升過多,造成鏡頭或標本片的損壞。然後,兩眼同時睜開,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左手順時針方向緩慢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緩慢下降,直到視野中出現清晰的物象為止。
如果物象不在視野中心,可調節推片器將其調到中心(注意移動玻片的方向與視野物象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視野內的亮度不合適,可通過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開閉光圈的大小來調節,如果在調節焦距時,鏡台下降已超過工作距離(>5.40mm)而未見到物象,說明此次操作失敗,則應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鏡台。
2.高倍鏡的使用方法
(1)選好目標:一定要先在低倍鏡下把需進一步觀察的部位調到中心,同時把物象調節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進行高倍鏡的觀察。
(2)轉動轉換器,調換上高倍鏡頭,轉換高倍鏡時轉動速度要慢,並從側面進行觀察(防止高倍鏡頭碰撞玻片),如高倍鏡頭碰到玻片,說明低倍鏡的焦距沒有調好,應重新操作。
(3)調節焦距:轉換好高倍鏡後,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此時一般能見到一個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將細調節器的螺旋逆時針移動約0.5-1圈,即可獲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調節器!)
如果視野的亮度不合適,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調節,如果需要更換玻片標本時,必須順時針(切勿轉錯方向)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標本。
【顯微鏡使用的注意事項】
1.持鏡時必須是右手握臂、左手托座的姿勢,不可單手提取,以免零件脫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
2.輕拿輕放,不可把顯微鏡放置在實驗台的邊緣,以免碰翻落地。
3.保持顯微鏡的清潔,光學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鏡紙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機械部分用布擦拭。
4.水滴、酒精或其它葯品切勿接觸鏡頭和鏡台,如果沾污應立即擦凈。
5.放置玻片標本時要對准通光孔中央,且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壓壞玻片或碰壞物鏡。
6.要養成兩眼同時睜開的習慣,以左眼觀察視野,右眼用以繪圖。
7.不要隨意取下目鏡,以防止塵土落入物鏡,也不要任意拆卸各種零件,以防損壞。
8.使用完畢後,必須復原才能放回鏡箱內,其步驟是:取下標本片,轉動旋轉器使鏡頭離開通光孔,下降鏡台,平放反光鏡,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觸反光鏡)、關閉光圈,推片器回位,蓋上綢布和外罩,放回實驗台櫃內。最後填寫使用登記表。(註:反光鏡通常應垂直放,但有時因集光器沒提至應有高度,鏡台下降時會碰壞光圈,所以這里改為平放)
Ⅳ 生物中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注意事項
顯微鏡使用的注意事項
1.持鏡時必須是右手握臂、左手托座的姿勢,不可單手提取,以免零件脫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
2.輕拿輕放,不可把顯微鏡放置在實驗台的邊緣,以免碰翻落地。
3.保持顯微鏡的清潔,光學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鏡紙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機械部分用布擦拭。
4.水滴、酒精或其它葯品切勿接觸鏡頭和鏡台,如果沾污應立即擦凈。
5.放置玻片標本時要對准通光孔中央,且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壓壞玻片或碰壞物鏡。
6.要養成兩眼同時睜開的習慣,以左眼觀察視野,右眼用以繪圖。
7.不要隨意取下目鏡,以防止塵土落入物鏡,也不要任意拆卸各種零件,以防損壞。
8.使用完畢後,必須復原才能放回鏡箱內,其步驟是:取下標本片,轉動旋轉器使鏡頭離開通光孔,下降鏡台,平放反光鏡,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觸反光鏡)、關閉光圈,推片器回位,蓋上綢布和外罩,放回實驗台櫃內。最後填寫使用登記表。(註:反光鏡通常應垂直放,但有時因集光器沒提至應有高度,鏡台下降時會碰壞光圈,所以這里改為平放)
Ⅵ 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時需注意哪些問題
1、持鏡時必須是右手握臂、左手托座的姿勢,不可單手提取,以免零件脫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
2、放置玻片標本時要對准通光孔中央,且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壓壞玻片或碰壞物鏡。
3、要養成兩眼同時睜開觀察的習慣,以左眼觀察視野,右眼用以繪圖。
4、水滴、酒精或其它葯品切勿接觸鏡頭和鏡台,如果沾污應立即用擦鏡紙擦凈。
5、輕拿輕放,不可把顯微鏡放置在實驗台的邊緣,應放在距邊緣10cm處,以免碰翻落地。
6、保持顯微鏡的清潔,光學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鏡紙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機械部分用布擦拭。
7、不要隨意取下目鏡,以防止塵土落入物鏡,也不要任意拆卸各種零件,以防損壞。
8、使用完畢後,必須復原才能放回鏡箱內,取下標本片,轉動旋轉器使鏡頭離開通光孔,下降鏡台,平放反光鏡,下降集光器、關閉光圈,推片器回位,蓋上綢布和外罩,放回實驗台櫃內。最後填寫使用登記表。
Ⅶ 七年級生物小熊在做實驗時,先用一塊潔凈紗布擦拭目鏡,再將破片標本放在顯微鏡載物台正中央,用壓片夾夾
1.應該先用一塊清潔紗布擦拭物鏡。
2.放玻璃標本前應該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准通光孔(物鏡的前端與載物台要保持2厘
米的距離)。
3、小熊用左眼朝目鏡里觀察,同時轉動 粗 准焦扭,緩緩上升鏡筒。
Ⅷ 做生物實驗時。應該怎樣規范使用顯微鏡l
1.取送方法要正確。因為反光鏡是通過鏡柄插放在鏡臂下面的,目鏡是插放在鏡筒上端的,所以,它們很容易滑落而損壞。取送顯微鏡時一定要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準用一隻手提著顯微鏡。另外,也不準許學生取下反光鏡和目鏡亂照亂摸。
2.鏡頭的保護。目鏡和物鏡平時放在顯微鏡箱內的專用的盒內。上實驗課期間,為了防止落上灰塵,要製作專用的塑料袋或布袋,課間時要隨時罩好。鏡頭臟了,只能用專用的擦鏡紙擦拭,擦時要順著一個方向擦。如果擦拭不凈,最好蘸一點二甲苯繼續擦。注意,決不能把鏡頭放到二甲苯中浸泡,這樣會使鏡頭開膠,鏡片脫落。
3.粗、細准焦螺旋的使用和防止鏡筒下滑。一般地說,粗、細准焦螺旋各轉動一周,可以使鏡筒分別移動10 mm和0.1 mm。要使鏡筒下降時,一定要用眼睛直接看著物鏡,使鏡筒緩緩下降。否則,很容易砸壞物鏡和玻片標本。
顯微鏡使用時間過長,鏡筒容易出現下滑現象。如果情況不太嚴重,教師可以進行如下簡易維修:老式顯微鏡鏡臂的上端有兩個控制鏡筒松緊的螺絲,只要順時針擰動螺絲,鏡筒就擰緊了;對於國產的新式顯微鏡,鏡筒的松緊是通過兩個粗准焦螺旋來調節的。左手握緊左側粗准焦螺旋,右手順時針方向擰緊粗准焦螺旋,鏡筒就擰緊了。如果情況嚴重,要及時送到修理部門維修。
4.轉換器的使用。轉動轉換器時,不要用手指扳著物鏡。這樣時間長了,容易使物鏡鏡頭松動,改變焦距,影響觀察的清晰度。正確的方法是手指握准轉換器的邊緣進行轉動。
5.製作目鏡上的指示針。在演示或考察學生觀察效果時,最好用帶有指示針的目鏡。簡易的做法是:輕輕拆開目鏡,將一根短頭發的一端用膠水粘在目鏡內里的邊緣,另一端指向目鏡圓心的附近。觀察時,輕輕地轉動目鏡,指示針就能夠指出視野內的不同部位。
Ⅸ 緊急求助:關於高中的生物課程:顯微鏡的使用的注意事項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和注意事項以及維護保養內容如下:
一、 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一)正置顯微鏡
1、安放
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使鏡體保持直立。桌面要清潔、平穩,要選擇臨窗或光線充足的地方。單筒的一般放在左側,距離桌邊3~4厘米處。
2、清潔
檢查顯微鏡是否有毛病,是否清潔,鏡身機械部分可用干凈軟布擦拭。透鏡要用擦鏡紙擦拭,如有膠或粘污,可用少量二甲苯清潔之。
3、對光
鏡筒升至距載物台1~2厘米處,低倍鏡對准通光孔。調節光圈和反光鏡,光線強時用平面鏡,光線弱時用凹面鏡,反光鏡要用雙手轉動。
若使用的為帶有光源的顯微鏡,可省去次步驟,但需要調節光亮度的旋鈕。
4、安裝標本
將玻片放在載物台上,注意有蓋玻片的一面一定朝上。用彈簧夾將玻片固定,轉動平台移動器的旋鈕,使要觀察的材料對准通光孔中央。
5、調焦
調焦時,先旋轉粗調焦旋鈕慢慢降低鏡筒,並從側面仔細觀察,直到物鏡貼近玻片標本,然後左眼自目鏡觀察,左手旋轉粗調焦旋鈕抬升鏡筒,直到看清標本物像時停止,再用細調焦旋鈕回調清晰。
操作注意:不應在高倍鏡下直接調焦;鏡筒下降時,應從側面觀察鏡筒和標本間的間距;要了解物距的臨界值。
若使用雙筒顯微鏡,如觀察者雙眼視度有差異,可靠視度調節圈調節。另外雙筒可相對平移以適應操作者兩眼間距。
6、觀察
若使用單筒顯微鏡,兩眼自然張開,左眼觀察標本,右眼觀察記錄及繪圖,同時左手調節焦距,使物象清晰並移動標本視野。右手記錄、繪圖。
鏡檢時應將標本按一定方向移動視野,直至整個標本觀察完畢,以便不漏檢,不重復。
光強的調節:一般情況下,染色標本光線宜強,無色或未染色標本光線宜弱;低倍鏡觀察光線宜弱,高倍鏡觀察光線宜強。除調節反光鏡或光源燈以外,虹彩光圈的調節也十分重要。
(1)低倍鏡觀察
觀察任何標本時,都必須先使用低倍鏡,因為其視野大,易發現目標和確定要觀察的部位。
(2)高倍鏡觀察
從低倍鏡轉至高倍時,只需略微調動細調焦旋鈕,即可使物像清晰。
使用高倍鏡時切勿使用粗調焦旋鈕,否則易壓碎蓋玻片並損傷鏡頭。
轉動物鏡轉換器時,不可用手指直接推轉物鏡,這樣容易使物鏡的光軸發生偏斜,轉換器螺紋受力不均勻而破壞,最後導致轉換器就會報廢。
(3)油鏡的觀察
先用低倍鏡及高倍鏡將被檢物體移至視野中央後,再換油鏡觀察。油鏡觀察前,應將顯微鏡亮度調整至最亮,光圈完全打開。
使用油鏡時,先在蓋玻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鏡油),然後降低鏡筒並從側面仔細觀察,直到油鏡浸入香柏油並貼近玻片標本,然後用目鏡觀察,並用細調焦旋鈕抬升鏡筒,直到看清標本的焦段時停止並調節清晰。
香柏油滴加要適量。油鏡使用完畢後一定要用擦鏡紙沾取二甲苯擦去香柏油,並再用乾的擦鏡紙擦去多餘二甲苯。
7、結束操作
觀察完畢,移去樣品,扭轉轉換器,使鏡頭V字型偏於兩旁,反光鏡要豎立,降下鏡筒,擦抹乾凈,並套上鏡套。
若使用的是帶有光源的顯微鏡,需要調節亮度旋鈕將光亮度調至最暗,再關閉電源按鈕,以防止下次開機時瞬間過強電流燒壞光源燈。
(二)倒置顯微鏡
倒置顯微鏡與正置顯微鏡的主要區別在於物鏡位於載物台下方,這樣有利於觀察時在上方對樣品進行一些實時操作。
倒置顯微鏡操作過程基本與雙筒的正置顯微鏡相似,需注意以下幾點:
觀察時可調節鉸鏈式雙目目鏡至舒適的位置。
組織培養液或水濺到載物台上、物鏡上或顯微鏡鏡架上可能會損傷設備。如果濺上後,應該立即從牆上插座拔下電源線,擦去濺出液或水。
一定要輕柔轉動光強調節鈕,不要試圖將旋鈕轉過終點位置。使用後一定要先將燈的強度調至最小再關電源。
使用後要旋轉三孔轉換器,使物鏡鏡片置於載物台下側,防止灰塵的沉降。
(三)實體顯微鏡
又稱體視顯微鏡或解剖顯微鏡。操作步驟基本和雙筒正置顯微鏡類似:
取用解剖鏡時,移動需用雙手,保持穩重。若需連鏡箱搬動,應將鏡箱鎖好,同時鏡箱的鑰匙必須拔除。
鏡管上若有防塵罩,應取下並換上目鏡及眼罩。
將樣品置於玻片上或蠟盤中再放到載物盤上待觀察。擰開鎖緊螺絲,把鏡體先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後鎖緊鏡體。
觀察前可先轉動目鏡管以適合眼間距。雙眼視度差異可用視覺圈調節。
對焦時,轉動升降螺絲不能太快或強行扭轉,謹防損壞齒輪。
如需放大觀察,再轉動倍率盤直到所需放大倍率。物像越大,光線越暗,必須調好光源選擇好背景物。
用畢後,先將載物盤上的東西拿走,松開鎖緊螺絲將鏡體放下並鎖緊。取出目鏡並換上防塵罩。將元件全部放回,注意不要與其它鏡互換。用布把鏡身擦乾凈,放入鏡箱內,鎖緊鏡箱。
二、維護及保養工作
1、日常維護保養
(1)防潮
光學鏡片就容易生霉、生霧。 機械零件受潮後,容易生銹。
顯微鏡箱內應放置1~2袋硅膠作乾燥劑。
(2)防塵
光學元件表面落入灰塵,不僅影響光線通過,而且經光學系統放大後,會生成很大的污斑,影響觀察。灰塵、砂粒落入機械部分,還會增加磨損,引起運動受阻,危害同樣很大。
注意保持顯微鏡的清潔。
(3)防腐蝕
顯微鏡不能和具有腐蝕性的化學試劑放在一起。如硫酸、鹽酸、強鹼等。
(4)防熱
避免熱脹冷縮引起鏡片的開膠與脫落。
因此,生物顯微鏡要放置在乾燥陰涼、無塵、無腐蝕的地方。使用後,要立即擦拭乾凈,用防塵透氣罩罩好或放在箱子內。當顯微鏡閑置時,用塑料罩蓋好,並儲放在乾燥的地方防塵防霉。將物鏡和目鏡保存在乾燥器之類的容器中,並防些乾燥劑。
2、機械繫統的維護保養
滑動部位:定期塗些中性潤滑脂
油漆和塑料表面的清潔:頑固的污跡可以使用軟性的清潔劑來清洗,建議使用硅布。
塑料部分:用軟布蘸水就可以清洗了。
注意:不要使用有機溶劑(如酒精,乙醚,稀釋劑等)。因為會腐蝕機械和油漆,造成損壞。
3、光學系統的維護保養
透鏡的清潔
使用後用干凈柔軟的綢布輕輕擦拭目鏡和物鏡鏡片。聚光鏡和反光鏡只要擦乾凈就可以了。
有較頑固的污跡,可用長纖維脫脂棉或干凈的細棉布蘸少些二甲笨或鏡頭清洗液(3份酒精∶1份乙醚)擦拭,然後用干凈細軟的綢布擦乾或用吹風球吹乾。
注意:清洗液千萬不能滲入到物鏡鏡片內部,否則會損壞物鏡鏡片。純酒精和二甲苯容易燃燒,在將電源開關打開或關閉時要特別當心不要引燃這些液體。
物鏡和目鏡的生霉生霧的處理辦法
准備30%無水乙醇+70%乙醚,將不同鏡頭單獨分開放置乾燥劑器皿中,最好用棉花棒,紗布,柔軟的刷子等比較柔軟的東西來擦拭油鏡當時就要清洗。
特別是100X的油鏡,處理不當的話,前片容易浸油或開膠。
目鏡可以自己拆下來清洗,16X目鏡注意別裝反了,前片凹面在上。
物鏡不要隨便拆下。
注意:擦洗鏡頭時,不能過用力,以防止損傷鍍膜層。一般2個月最好能集中保養一次。顯微鏡多時,各個鏡頭要標號以免弄錯了搭配。
4、定期檢查
為了保持性能的穩定,建議做定期的檢查,保養。
綜上所述,對於生物顯微鏡的維護保養,主要做到防塵、防潮、防熱、防腐蝕。用後及時清洗擦拭乾凈,並定期在有關部位加註中性潤滑油脂。對於一些結構復雜,裝配精密的零部件,如果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一定的技能和專用工具,就不能擅自拆裝,以免損壞零部件。
Ⅹ 中招生物實驗擦鏡紙幹嘛的
擦鏡紙是用來擦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的。
答題不易,盡請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