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球的生命進化都有哪些時期或階段
寒武紀(5億7千萬年前到5億1千萬年前 三葉蟲時代
奧陶紀(5億1千萬年前到4億3千8百萬年前
原始的脊椎動物出現
志留紀(4.38億年前到4.1億年前) 筆石的時代,陸生植物和有頜類出現
泥盆紀(4.1億年前到3.6億年前) 魚類的時代
石炭紀 兩棲動物的時代
二疊紀 重要的成煤期
三疊紀 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的崛起
朱羅紀 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的時代
白堊紀 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由極盛走向衰滅
第三紀 被子植物的時代
第四紀(Quaternary period)是地球歷史的最新階段
2. 地球上34億年前最快出來的生物是什麼
西澳大利亞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日前在《自然.地球科學》雜志上報告稱,他們在距今34億年前的化石中發現了一種以硫為食的微生物,這有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大約在 36 億年前,第一個有生命的細胞產生。
因為8億年前地球上就出現了真核生物,那時候是震旦紀。而只有地球上有了充足的氧氣之後,真核細胞才可能出現.
3. 地球上的生物進化分為那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分別進行多長時間
生物進化分為五個階段,即:藻類和無脊椎動物時代、裸蕨植物和魚類時代、蕨類植物和兩棲類動物時代、裸子植物和爬行動物時代、被子植物和哺乳動物時代
4. 地球各紀年的生物進化
地球紀年表
太古宙(
Archean
)是最古老的地史時期。從生物界看,這是原
始生命出現及生物演化的初級階段,當時只有數量不多的原核生物,
他們只留下了極少的化石記錄。
從非生物界看,
太古宙是一個地殼薄、
地熱梯度陡、
火山—岩漿活動強烈而頻繁、
岩層普遍遭受變形與變質、
大氣圈與水圈都缺少自由氧、
形成一系列特殊沉積物的時期;
也是一
個硅鋁質地殼形成並不斷增長的時期,又是一個重要的成礦時期。
元古宙(
Proterozoic
)初期地表已出現了一些范圍較廣、厚度較大、
相對穩定的大陸板塊。
因此,
在岩石圈構造方面元古代比太古代顯示
了較為穩定的特點。
早元古代晚期的大氣圈已含有自由氧,
而且隨著
植物的日益繁盛與光合作用的不斷加強,大氣圈的含氧量繼續增加。
元古代的中晚期藻類植物已十分繁盛,明顯區別於太古代。
震旦紀(
Sinian period
)是元古代最後期一個獨特的地史階段。從
生物的進化看,
震旦系因含有無硬殼的後生動物化石,
而與不含可靠
動物化石的元古界有了重要的區別;
但與富含具有殼體的動物化石的
寒武紀相比,
震旦系所含的化石不僅種類單調、
數量很少而且分布十
分有限。
因此,
還不能利用其中的動物化石進行有效的生物地層工作。
震旦紀生物界最突出的特徵是後期出現了種類較多的無硬殼後生動
物,末期又出現少量小型具有殼體的動物。高級藻類進一步繁盛,微
體古植物出現了一些新類型,
疊層石在震旦紀早期趨於繁盛,
後期數
量和種類都突然下降。
再從岩石圈的構造狀況來看,
震旦紀時地表上
已經出現幾個大型的、
相對穩定的大陸板塊,
之上已經是典型的蓋層
5. 生物進化過程中進化速度最快的動物是什麼
在幾千年的進化過程中,紐西蘭大蜥蜴的外觀並沒有發生顯著的改變。然而在DNA的分子序列方面,它們的進化速度卻遠遠的高於其他任何動物。這一重大發現令科學家們大為吃驚。有科學家還認為,這個驚人的發現對於將來的紐西蘭大蜥蜴研究與保護工作都會有著極大的裨益。
科學家們通過多年研究得出結論:目前為止在所有已測量實驗的生物中,與恐龍同時期的紐西蘭大蜥蜴的DNA分子進化速度是最快的。
研究人員所研究的這種紐西蘭大蜥蜴,目前也僅僅生存在紐西蘭。早在上三疊紀時期,它曾經與早期恐龍同時生存在地球上,可以說紐西蘭大蜥蜴是地球上的活化石。
在一份對紐西蘭大蜥蜴的研究報告中,艾倫·威爾遜分子生態與進化研究中心的進化學專家大衛·蘭伯特與他的團隊對有著8000年歷史的古代紐西蘭大蜥蜴骨骼進行了研究,他們將骨骼中的DNA序列復原。之後他們驚訝地發現,雖然在幾千年的進化過程中,紐西蘭大蜥蜴的外觀並沒有發生顯著的改變,然而在DNA的分子序列方面,它們的進化速度卻遠遠的高於其他任何動物。蘭伯特教授表示,「在所有已測量過的動物DNA分子進化速度裡面,我們發現紐西蘭大蜥蜴的進化速度是最快的。」在此之前,蘭伯特教授與他的團隊對企鵝家族中的一種企鵝進行過數年的研究,當時科學家認為這種企鵝的DNA進化速度是最快的。然而之後他們經過測量發現,紐西蘭大蜥蜴進化速度要更快一些,並且要遠遠地快過熊、獅子、牛和馬的進化速度。
小蜥蜴
進化生物學專家艾倫·威爾遜是分子進化論方面的先驅,他曾經早在四十多年之前提出過假想,認為「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分子進化與形態進化是相分離的。」多年來,這個假想在學術界一直存在著來自各方研究學者們的爭議。然而,這個最新的對紐西蘭大蜥蜴進化速度的研究結論卻顯然支持著威爾遜教授的觀點。對於今後的工作,蘭伯特教授認為,這個驚人的發現對於將來的紐西蘭大蜥蜴研究與保護工作都會有著極大裨益。而他們團隊則希望把今後的進化研究領域拓展到其他多個方面,對更多的生物物種進行觀察研究。他表示,「我們希望能夠繼續研究下去,對人類的分子進化速度也進行測量。不僅如此,恐鳥、南極洲魚類也將會是我們的研究課題,看看在它們的進化過程中,分子與外形進化是不是也相分離。」
企鵝
6. 自地球誕生以來,地球上的生物經歷過哪幾個時期
埃迪卡拉紀
前寒武紀
寒武紀
奧陶紀
志留紀
泥盆紀
石炭紀
二疊紀(至此為古生代)
三疊紀
侏羅紀
白堊紀(至此為中生代)
第三紀
第四紀(至今為新生代)
地球是人類的發源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行星。詩人們常常親切地把大地比作自己的母親。的確,地球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關系太密切了。地球不僅以它那無盡的寶藏養育著我們,為我們提供生殖繁衍的環境,而且可以說連人類本身也是地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正因為如此,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在辛勤探索著地球的奧秘。
地球史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重復的,有著自己的演化史,正像世間一切事物一樣,地球也有自己的孕育時期、童年時期、現階段的青壯年時期,未來的地球也必將走向其衰老和死亡。
地球總的歷史已有46億年,但人類產生才300萬年左右,人類文明史卻只有6000年左右,只是歷史長河中短暫的一瞬。人類對漫長早期史的了解是不能直接觀測到的,但是,地球史有其本身的發展規律及其周期系統,因而地球史呈現明顯的階段性,根據各種類型的岩石、化石、岩層變形的跡象、岩層或岩體之間關系等地質紀錄,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測定法、氨基酸消旋測定法、古地磁法等現代科技手段的探測研究,可把地球演變發展史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一、地球的誕生和它的童年
地球是太陽系的一個成員,它跟太陽系的起源有密切的關系。這樣,要認識地球形成和早期的演變歷史,當然離不開探索整個太陽系的起源,而太陽系是眾多恆星中的一員,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恆星演變的一般規律推測太陽系以至地球的起源了。
一顆恆星的演化可以大體上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引力收縮階段,即彌漫星雲間的相互引力而集中成一團團星雲;第二階段為核反應階段,原始星雲間相互碰撞發熱,內部進行劇烈核反應;第三階段是衰老階段,即作為核聚變燃料氫和氮等逐步耗盡。
根據恆星演化一般規律,可推測大約在距今50~60億年以前,一團星雲開始集中,在引力收縮的過程中,這團星雲的大部分物質進入中心,形成原始太陽,開始有了形體,並開始發光。之後,由內部核反應產生的巨大能量,使它每時每刻都在放射光和熱。
地球最早可能是由大大小小的星雲團集聚而成的,一般認為在距今47億年前它已經增長到現代地球質量相近了。這時候的地球還只是許多微星的集合體,叫原地球,原地球在引力收縮和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熱的作用下,不斷受熱,當原地球內部溫度達到足以使鐵、鎳等元素熔融時,鐵、鎳等元素迅速向地心集中,在46億年前左右形成地核和地幔,地殼初步分異作用。原始地殼比較薄弱,而地球內部溫度又很高,因此,火山頻繁活動,從火山噴出的許多氣體,構成原始大氣,如CH4、NH3、H2、H2O(水蒸氣)、H2S、HCH等,但無游離的氧(現在大氣中的氧是光合生物藍藻和綠色植物出現後長期積累起來的)。這種還原性大氣在閃電、紫外線、沖擊波、射線等能源下,形成一系列有機小分子化合物,有氨基酸、核苷酸等(這已被美國科學家米勒設計的模擬雷鳴閃電的火花放電裝置使無機物合成有機物這個實驗得到證實)。這些有機小分子化合物或直接落入原始海洋,或經由湖泊、河流匯集到原始海洋,在海洋中層長期積累、相互作用,在適當條件下,進一步縮合成結構原始、功能不專一的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這些生物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積累,濃度不斷增加,凝聚成小滴狀,形成多分子體系。在一定的進化概率和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再經過長期不斷進化,大約在35億年前終於形成了具有新陳代謝和自我繁殖能力的原始生命體。此為生命演化的第一階段,即非細胞生命階段,實現了從非生命到生命轉變的過程。
地球的童年,從距今46億年形成時期起,大約延續到距今30億年左右,一共15.16億年。當然,對於地球的童年,現在知道的還不多,仍然是一個有待進一步探索的課題。
7. 地球的進化史
1、第一階段為地球圈層形成時期,其時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地球在46億年前誕生時,與21世紀大不相同。據科學家稱,地球是由熱的液態物質(主要是岩漿)組成的發光球體。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表溫度不斷降低,固體核逐漸形成。
密度大的物質向地心移動,密度小的物質(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這就形成了一個表面主要由岩石組成的地球。
2、第二階段為太古宙、元古宙時期,其時限距今4200-543Ma。地球不間斷地釋放能量,由高溫岩漿釋放的水蒸氣、二氧化碳和其它氣體構成了非常薄的早期大氣—原始大氣。隨著原始大氣中水蒸氣含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然後匯聚成雨水並落到表面。原始海洋就形成了。
3、第三階段為為顯生宙時期,其時限由543Ma至今。顯生宙持續時間相對較短,但在這一時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質演化十分迅速,地質過程豐富多彩,加上世界各地的地質體,保存廣泛,可作為觀測和研究的主要研究對象。地質科學,奠定了地質學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
(7)地球上哪個階段生物進化最快擴展閱讀:
地球的起源:
對地球起源和演化的問題進行系統的科學研究始於十八世紀中葉,至今已經提出過多種學說。一般認為地球作為一個行星,起源於46億年以前的原始太陽星雲。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樣,經歷了吸積、碰撞這樣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過程。
形成原始地球的物質主要是星雲盤的原始物質,其組成主要是氫和氦,它們約占總質量的98%。
此外,在太陽收縮和演化的早期階段有固體塵埃和物質噴出。在地球形成的過程中,由於物質的分化,輕物質不斷地從氫和氦的揮發性物質中分離出來,並被太陽光的壓力和太陽拋出的物質帶到太陽系的外部。因此,只有重物質或土壤物質逐漸濃縮,形成原始地球,演化成今天的地球。
8. 生命大爆發的寒武紀,當時生物進化的速度有多快
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說,生物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漸漸地進化的,可是他說錯了。地球上大多數的生物都不是漸漸地進化的,而是在某個時期爆發式地完成了進化。
寒武紀是各種生物爆發般出現的時代,也是生物間弱肉強食的關系形成的時代。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居然成了生物色彩進化的動力。帕克博士發現的那些擁有光柵結構的彩色生物,就是在這樣的險惡環境中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