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息肉是什麼
息肉,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多餘腫物,現代醫學通常把生長在人體粘膜表面上的贅生物統稱為息肉。息是多出、盈餘之意,《說文解字》記載「息,寄肉也。」《黃帝內經·玉篇》說「瘤,息肉也。」息肉屬於良性腫瘤的一種。不過那些生長在皮下的囊腫、脂肪中的脂肪瘤、肌肉內的肌瘤等,也可引起體表的隆起,但不屬息肉范疇。醫學上一般按出現的部位給它命名。如長在聲帶上的稱"聲帶息肉",出現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以此類推。若某一部位有兩個以上的息肉,又稱"多發性息肉"。
非腫瘤性病變其中以膽固醇息肉最為多見。國外1995年報告,膽固醇息肉占膽囊息肉樣病變的65%,國內報告的288例患者中膽固醇息肉佔62.5%。其次為炎症性息肉、腺瘤樣增生及腺肌瘤等。
(1)膽固醇息肉:膽固醇沉著是膽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膽固醇沉著於膽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細胞內,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羅-阿竇增多及肌層增厚而形成息肉。膽固醇息肉的病理特點為多發性小息肉,曾有膽固醇息肉74例病例報告顯示:直徑小於10mm者佔97%,50%為多發性,平均3.09±3.31個(腫瘤性息肉多為單個病變,有臨床鑒別意義)。膽固醇息肉質脆帶細,易與黏膜分離,不伴有腸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質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輕微,到目前為止未見有癌變報道。
(2)炎症性息肉: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種肉芽腫,直徑約5mm,單發或多發的廣基性結節。其組成成分有毛細血管、成纖維細胞及慢性炎症細胞,息肉周圍的膽囊壁有明顯炎症,至今尚無癌變報道。
(3)腺瘤樣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腫瘤的增生性病變,為黃色質軟的疣狀物,直徑約5mm,單發或多發。其組成成分為豐富的結締組織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狀細胞,其表面有上皮增生並伴有腸化生。腺樣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層形成的羅-阿竇明顯增多,竇口上常有狹窄,致竇內常有膽汁淤積、炎症或膽石嵌入,有癌變可能。
(4)腺肌瘤:存在黏膜上皮局部變化、肌纖維增生與局限性腺肌增生,故醫學上又稱為腺肌增生症,有彌漫型、節段型與局限性三種。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腫瘤的增生性病變,也可能癌變。
腫瘤性病變此類病變中以良性的腺瘤為主,惡性主要為膽囊癌。
(1)腺瘤:多為單發的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頭狀或非乳頭狀,惡變率約30%,癌變機會與腺瘤大小呈正相關。1998年國外學者觀察良性膽囊息肉樣病變時發現,其中94%直徑<10mm,66%的患者年齡<60歲;而惡性膽囊息肉樣病變88%直徑>10mm,75%的患者年齡>60歲。研究認為,膽囊腺瘤的發病率很低,在10年內施行的12153例膽囊切除中,僅81例為膽囊息肉樣病變,只佔0.7%,而其中是腺瘤的僅為9.6%;而同期人群中發現膽囊癌225例,佔1.85%,可見本病有癌變的可能性。
(2)腺癌:分為乳頭型、結節型及浸潤型。前兩者為隆起性病變,直徑約<20mm;而浸潤型不屬於膽囊息肉樣病變,絕大多數直徑>20mm。因此表現為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膽囊癌往往為早期,其中乳頭型癌絕大多數限於黏膜和肌肉內,預後良好。
息肉的原因可能與炎症內分泌紊亂特別是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比如長期炎症會容易導致宮頸息肉。
現代醫學對其真正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慢性刺激遺傳因素
息肉惡變判斷判斷息肉是否會發生惡變主要看以下幾個方面:
一、息肉的長相:那種體積較小由帶蒂的非腫瘤性息肉,多數與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發生惡變;如果體積較大、寬基廣蒂的息肉,則極有惡變為癌的可能。
二、息肉的數量:單純一個息肉癌變率低;而多發性息肉的癌變幾率增加。
三、是看息肉的組織屬性:單純炎症性息肉惡變者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別是絨毛狀腺瘤最容易惡變為結腸癌。
四、息肉的生長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長十分緩慢,若是在短期內迅速長大,直徑大於2厘米以上時,應警惕癌變。如結腸腺瘤性息肉是因結腸黏膜細胞增生過旺,癌變率可達42%-77%。
五、是看家族遺傳史:有一種稱為「家族性多發性大腸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輩中可有好幾個人患有結腸息肉,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是細胞內第5號染色體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這種有遺傳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親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後代中50%的息肉會有惡變的風險性;若父母雙方均有息肉病,後代患的息肉癌變風險可上升到75%。
⑵ 贅生物常見於那些
你好,你好!消糜栓要塞到陰道的最裡面,你摸到的考慮是宮頸口,放到哪裡就可以了. 另外你這還要注意衛生,每日清洗外陰,勤換內褲.內褲,毛巾用後煮沸消毒,勤曬被褥,避免性交 忌辛辣食物,常見的辣椒,胡椒,咖喱等辛辣食物.
⑶ 請問女人宮頸裡面有贅生物是什麼意思
就是宮頸多餘長出來的、與宮頸局部組織有區別的,不參與宮頸功能活動的、病理檢查屬非宮頸組織物的,依賴於宮頸組織而生長」的東西。
臨床多見的宮頸贅生物有:宮頸息肉、宮頸疣體、腫瘤。
⑷ 扁平疣、息肉、皮贅有什麼區別危害
扁平疣一般為針頭至米粒大或稍大的扁平丘疹,呈圓形或不規則形,略高於皮膚表面.息肉是指粘膜面突出的一種贅生物,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錯構瘤、腺瘤及其他腫瘤等.息肉臨床表現多見腺瘤性息肉和某些胃腸道息肉綜合征,這些病變雖屬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惡變傾向。
皮贅一般不會惡變。小者可用水晶膏、祛疣糊腐蝕,大者可用電凝固破壞其基底部即可,液態酚或三氯醋酸點灼亦可。
⑸ 皮膚上長了三個贅生物不知是什麼有圖
疣子,是一種病毒導致的皮膚贅生物,可以行激光、微波、離子刀等手術治療,也可以進行普通手術治療,但是其他地方再發的可能性很大,因為這種病毒在體內還可能存在,遇到皮膚破損薄弱處就會生長出疣子。長了問題也不大,手術治療就可以了。
⑹ 贅生物是什麼
1、聽你的敘述可能是尋常疣或者軟纖維瘤一類的東西
2、治療比較簡單,去大點的醫院皮膚科做電燒或者激光治療,一分鍾就治完,過程中有少許的疼痛,不過可以打麻葯(可能要多交一點點麻醉費),治療完也不需要特殊處理。
3、總之這個病很簡單,對身體健康沒什麼影響,不用擔心。
⑺ 陰道口有贅生物是什麼
假性尖銳濕疣,既是假性濕疣,診斷時宜慎重。此病為一良性乳頭瘤病,不屬於性傳播疾病,無傳染性,在20~30 歲婦女的小陰唇內側見多數1-2 mm光滑丘疹,群集但不互相融合,似魚子狀或小息肉狀,有時癢,可能由於生理變異或陰道白色念珠菌致使白帶增多刺激所致。本病不須治療。
簡而言之你需要~~~~~~~多鍛煉,講衛生~~~~
⑻ 贅生物常見哪些病
膽囊息肉的簡介、類型、形成、處理及變化
1、什麼是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是指生長在膽囊內壁上,並向膽囊內突出的異常贅生物又稱膽囊息肉樣病變(英文名
poly
poidlesiom
of
gallbladder)。根據其生長部位但為同可分為膽囊頸部息肉,膽囊體部息肉、膽囊底部息肉,按其病理成份分型可分為:①膽固醇性
②炎性息肉
③血瘀內阻型
④肝腎陰虛型
⑤混合性
,按中醫辨證分型可分為:①肝膽濕熱型
②肝膽氣滯型
③肝胃陰虛型
④瘀血內阻滯型。
2、如何分辨膽囊息肉的類型?
一般腺瘤樣息肉在臨床上比較少見,且絕大多數是單個存在的,很少出現兩個或者幾個並存的現象。而膽固醇性息肉則在臨床上十分常見,且絕大多數為多發,很少為單發。b超檢查時常常將這種多發的膽固醇結晶籠統地診斷為多發性膽囊息肉。其實,這類所謂多發性膽囊息肉的病人,手術摘除膽囊後,剖開膽囊檢查,裡面往往沒有真正的息肉,有的只是一些沉積在膽囊粘膜上的非常松軟的膽固醇結晶體。
3、膽固醇性息肉是如何形成的?
膽固醇性息肉是膽囊粘膜膽固醇結晶沉積,常常是體內膽固醇代謝紊亂的局部表現,可能與喜歡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工作緊張、飲食不規律等因素有關。
4、被診斷膽囊息肉應該怎麼辦?
被b超診斷為膽囊息肉的病人,不用緊張,請盡快找肝膽外科專科醫生進行檢查,確定息肉的類型,制定出治療方案。
5、膽囊息肉會惡變嗎?
膽囊息肉會不會惡變,這是每一個患膽囊息肉的病人都關心的問題。一般來說,膽固醇性息肉無腫瘤傾向,也不可能惡變,但是有可能發展成為膽囊結石或並發慢性膽囊炎。而膽囊腺瘤樣息肉則有一定的惡變可能,往往這種息肉均較大,直徑可能超過1厘米。因此,膽囊息肉的直徑接近或超過1厘米,醫師會建議您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以除後患。
6、膽囊息肉可能出現哪些症狀?
膽囊息肉可以沒有臨床症狀,但也可以有上腹區或右上腹區悶脹不適、隱痛、消化不良等表現。少數病人還可能合並急性膽囊炎,出現膽絞痛。
7、直徑較小的或多發性的膽囊息肉應該如何處理?
如果病人沒有什麼不舒服,一般無需特別處理,只需調節飲食生活規律,每半年b超復查一次即可,也可以嘗試使用民間流傳的玉米須煲水飲用;如有輕微的症狀可以服用一些利膽中成葯,例如膽樂膠囊等等,服用時間最好半年以上;如果臨床症狀較明顯,b超復查這種隆起性病變較前有明顯增大(特別是超過了1厘米),或者同時合並有膽囊結石,則應考慮接受微創的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
⑼ 贅生物是什麼病
腸管贅生物是腸管息肉。腸管息肉:是指各種腸管粘膜良性隆起的簡稱。大多數腸管息肉的症狀與慢性腸管炎相似. 飲食注意事項 1、宜多食各種新鮮水果、蔬菜,進低脂肪、低膽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帶、藕、魚肉、兔肉、雞肉、鮮豆類等。 2、宜多食干豆類及其製品。 3、宜選用植物油,不用動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宜用煮、蒸、燴、炒、拌、氽、燉的烹調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調方法。 6、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決明子15克,煎湯代茶飲或飲用綠茶。 7、平時喝水時,捏少許山楂、沙棘、銀杏、絞股藍草放入水杯中當茶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