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如何畫好微生物

如何畫好微生物

發布時間:2022-05-02 23:19:46

⑴ 怎麼製作微生物的製片,然後用顯微鏡觀察

(1) 以油性簽字筆在載玻片之背面畫個圈 並寫上所要鑒定之細菌的名稱。

(2) 在圓圈正面滴上一滴水,水滴越小滴越好,如有需要,可將多餘的水
擦去。
(3) 用牙簽沾取一點菌落塗於載玻片正面的圓圈中(勿沾取太多的細菌)。
(4) 待塗布的菌液完全風乾後(切記不可用火燒乾,以免破壞細菌細胞壁的
結構),讓載玻片在火上來回數次,使細菌固定(每次通過火焰後均需
稍冷卻,載玻片之溫度以不燙手為原則)。

一)正置顯微鏡

1、安放

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使鏡體保持直立。桌面要清潔、平穩,要選擇臨窗或光線充足的地方。單筒的一般放在左側,距離桌邊3~4厘米處。

2、清潔

檢查顯微鏡是否有毛病,是否清潔,鏡身機械部分可用干凈軟布擦拭。透鏡要用擦鏡紙擦拭,如有膠或粘污,可用少量二甲苯清潔之。

3、對光

鏡筒升至距載物台1~2厘米處,低倍鏡對准通光孔。調節光圈和反光鏡,光線強時用平面鏡,光線弱時用凹面鏡,反光鏡要用雙手轉動。
若使用的為帶有光源的顯微鏡,可省去次步驟,但需要調節光亮度的旋鈕。

4、安裝標本

將玻片放在載物台上,注意有蓋玻片的一面一定朝上。用彈簧夾將玻片固定,轉動平台移動器的旋鈕,使要觀察的材料對准通光孔中央。

5、調焦

調焦時,先旋轉粗調焦旋鈕慢慢降低鏡筒,並從側面仔細觀察,直到物鏡貼近玻片標本,然後左眼自目鏡觀察,左手旋轉粗調焦旋鈕抬升鏡筒,直到看清標本物像時停止,再用細調焦旋鈕回調清晰。
操作注意:不應在高倍鏡下直接調焦;鏡筒下降時,應從側面觀察鏡筒和標本間的間距;要了解物距的臨界值。
若使用雙筒顯微鏡,如觀察者雙眼視度有差異,可靠視度調節圈調節。另外雙筒可相對平移以適應操作者兩眼間距。

6、觀察

若使用單筒顯微鏡,兩眼自然張開,左眼觀察標本,右眼觀察記錄及繪圖,同時左手調節焦距,使物象清晰並移動標本視野。右手記錄、繪圖。
鏡檢時應將標本按一定方向移動視野,直至整個標本觀察完畢,以便不漏檢,不重復。
光強的調節:一般情況下,染色標本光線宜強,無色或未染色標本光線宜弱;低倍鏡觀察光線宜弱,高倍鏡觀察光線宜強。除調節反光鏡或光源燈以外,虹彩光圈的調節也十分重要。

(1)低倍鏡觀察

觀察任何標本時,都必須先使用低倍鏡,因為其視野大,易發現目標和確定要觀察的部位。

(2)高倍鏡觀察

從低倍鏡轉至高倍時,只需略微調動細調焦旋鈕,即可使物像清晰。
使用高倍鏡時切勿使用粗調焦旋鈕,否則易壓碎蓋玻片並損傷鏡頭。
轉動物鏡轉換器時,不可用手指直接推轉物鏡,這樣容易使物鏡的光軸發生偏斜,轉換器螺紋受力不均勻而破壞,最後導致轉換器就會報廢。

(3)油鏡的觀察

先用低倍鏡及高倍鏡將被檢物體移至視野中央後,再換油鏡觀察。油鏡觀察前,應將顯微鏡亮度調整至最亮,光圈完全打開。
使用油鏡時,先在蓋玻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鏡油),然後降低鏡筒並從側面仔細觀察,直到油鏡浸入香柏油並貼近玻片標本,然後用目鏡觀察,並用細調焦旋鈕抬升鏡筒,直到看清標本的焦段時停止並調節清晰。
香柏油滴加要適量。油鏡使用完畢後一定要用擦鏡紙沾取二甲苯擦去香柏油,並再用乾的擦鏡紙擦去多餘二甲苯。

7、結束操作

觀察完畢,移去樣品,扭轉轉換器,使鏡頭V字型偏於兩旁,反光鏡要豎立,降下鏡筒,擦抹乾凈,並套上鏡套。
若使用的是帶有光源的顯微鏡,需要調節亮度旋鈕將光亮度調至最暗,再關閉電源按鈕,以防止下次開機時瞬間過強電流燒壞光源燈

⑵ 我畫微生物平板的時候為什麼後面區域的菌落長得比前面區域的還好,我...

後面劃得細,菌稀少,容易生長,
前面菌太密,互相搶奪營養,自然沒有後面長的好。

⑶ 什麼是菌種作畫

菌種作畫指的是在培養皿內從自然環境中找到合適的菌種,根據它們自身不同的顏色,利用無菌操作等方式,讓菌種長成一幅漂亮的畫。

⑷ 微生物非同步生長圖咋畫

畫一根豎線 分成兩根 四根.
依此類推就ok啦

⑸ 如何繪制細菌生長的對數曲線

這個記得不是很清楚了,大致是這樣,開始營養足夠,細菌數量呈幾何級增長,達到臨界點後平衡,是水平直線,後來營養不足,數量下降。

⑹ 微生物在如何培養基上繪畫

1、圖案的繪制:蘸取適量菌落在培養基上畫出圖案,在恆溫箱內培養一段時間就能顯現出先前繪畫的圖案。
2、顏色的選取:不同菌種長成的菌落有不同的顏色、邊緣、質地特徵

⑺ 如何進行微生物多樣性 重復樣品如何作圖

CAD的尺寸是按1:1畫的,只有單位的變化(英寸,毫米等等),要標注的話,可以把圖形放大或縮小(快捷鍵SC),要標注這個尺寸的話就要按相應比例來標注(比如:圖形放大5,標注比例位0.2.)。所以畫圖形的話,就需要按1:1畫就可以了。

⑻ 平板劃線怎麼畫

平板劃線法,平板劃線分離法是指把混雜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體中的不同細胞用接種環在平板培養基表面通過分區劃線稀釋而得到較多獨立分布的單個細胞,經培養後生長繁殖成單菌落,通常把這種單菌落當作待分離微生物的純種。有時這種單菌落並非都由單個細胞繁殖而來的,故必須反復分離多次才可得到純種。其原理是將微生物樣品在固體培養基表面多次作「由點到線」稀釋而達到分離目的的

方式
劃線的形式有多種,可將一個平板分成四個不同面積的小區進行劃線,第一區(A區)面積最小,作為待分離菌的菌源區,第二和第三區(B、C區)是逐級稀釋的過渡區,第四區(D區),則是關鍵區,使該區出現大量的單菌落以供挑選純種用。為了得到較多的典型單菌落,平板上四區面積的分配應是D>C>B>A。

步驟
用接種環在平板培養基表面通過分區劃線而達到純化分離微生物的一種方法。是將微生物樣品在固體培養基表面多次作「由點到線」稀釋而達到分離的目的。用於目的微生物的分離。

特點
快捷、方便、便於得到目的性狀的單克隆。

示例
對大腸桿菌的分離

實驗器材

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混合菌懸液

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

無菌培養皿,水浴鍋,接種環等。

實驗步驟

1.融化培養基: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放入水浴中加熱至融化。

2.倒平板:待培養基冷卻至50℃左右,按無菌操作法倒2隻平板(每皿約15m1),平置,待凝固。

倒平板的方法:右手持盛培養基的試管或三角瓶置火焰旁邊,用左手將試管塞或瓶塞輕輕地撥出,試管或瓶口保持對著火焰;然後用右手手掌邊緣或小指與無名指夾住管(瓶)塞(也可將試管塞或瓶塞放在左手邊緣或小指與無名指之間夾住。如果試管內或三角瓶內的培養基一次用完,管塞或瓶塞則不必夾在手中)。左手拿培養皿並將皿蓋在火焰附近打開一縫,迅速例入培養基約15m1,加蓋後輕輕搖動培養皿,使培養基均勻分布在培養皿底部,然後平置於桌面上,待凝後即為平板。

3.作分區標記在皿底將整個平板劃分成A、B、C、D四個面積不等的區域。各區之間的交角應為120℃左右(平板轉動一定角度約60℃),以便充分利用整個平板的面積,而且採用這種分區法可使D區與A區劃出的線條相平行,並可避免此兩區線條相接觸。

4.劃線操作

(1)挑取他含菌樣品:選用平整、圓滑的接種環,按無菌操作法挑取少量菌種。

(2)劃A區:將平板倒置於煤氣(酒精)燈旁,左手拿出皿底並盡量使平板垂直於桌面,有培養基一面向著煤氣燈(這時皿蓋朝上,仍留在煤氣燈旁),右手拿接種環先在A區劃3—4條連續的平行線(線條多少應依挑菌量的多少面定)。劃完A區後應立即燒掉環上的殘菌,以免因菌過多而影響後面各區的分離效果。在燒接種環時,左手持皿底並將其覆蓋在皿蓋上方(不要放入皿蓋內),以防止雜菌的污染。

(3)劃其他區:將燒去殘菌後的接種環在平板培養基邊緣冷卻一下,並使B區轉到上方,接種環通過A區(菌源區)將菌帶到B區,隨即劃數條緻密的平行線。再從B區作C區的劃線。最後經C區作D區的劃線,D區的線條應與A區平行,但劃D區時切勿重新接觸A、B區,以免極該兩區中濃密的菌液帶到D區,影響單菌落的形成。隨即將皿底放入皿蓋中。燒去接種環上的殘菌。

5.恆溫培養:將劃線平板倒置,於37℃(或28℃)培養,24hr後觀察。

⑼ 用細菌畫畫

好漂亮的說,很喜歡真的很漂亮,但是非專業人士還是要注意不要輕易嘗試,在條件達不到的實驗室還是有傳染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危險

⑽ 環境微生物群落heatmap圖怎麼畫

1. 稀釋性曲線(Rarefaction Curve)
採用對測序序列進行隨機抽樣的方法,以抽到的序列數與它們所能代表OTU的數目構建曲線,即稀釋性曲線。
當曲線趨於平坦時,說明測序數據量合理,更多的數據量對發現新OTU的邊際貢獻很小;反之則表明繼續測序還可能產生較多新的OTU。

橫軸:從某個樣品中隨機抽取的測序條數;"Label 0.03" 表示該分析是基於OTU 序列差異水平在0.03,即相似度為97% 的水平上進行運算的,客戶可以選取其他不同的相似度水平。
縱軸:基於該測序條數能構建的OTU數量。
曲線解讀:
Ø 圖1中每條曲線代表一個樣品,用不同顏色標記;
Ø 隨測序深度增加,被發現OTU 的數量增加。當曲線趨於平緩時表示此時的測序數據量較為合理。
2. Shannon-Wiener 曲線
反映樣品中微生物多樣性的指數,利用各樣品的測序量在不同測序深度時的微生物多樣性指數構建曲線,以此反映各樣本在不同測序數量時的微生物多樣性。
當曲線趨向平坦時,說明測序數據量足夠大,可以反映樣品中絕大多數的微生物物種信息。

橫軸:從某個樣品中隨機抽取的測序條數。
縱軸:Shannon-Wiener 指數,用來估算群落多樣性的高低。
Shannon 指數計算公式:
其中,
Sobs= 實際測量出的OTU數目;
ni= 含有i 條序列的OTU數目;
N = 所有的序列數。
曲線解讀:
Ø 圖2每條曲線代表一個樣品,用不同顏色標記,末端數字為實際測序條數;
Ø 起初曲線直線上升,是由於測序條數遠不足覆蓋樣品導致;
Ø 數值升高直至平滑說明測序條數足以覆蓋樣品中的大部分微生物。
3.Rank-Abundance 曲線
用於同時解釋樣品多樣性的兩個方面,即樣品所含物種的豐富程度和均勻程度。
物種的豐富程度由曲線在橫軸上的長度來反映,曲線越寬,表示物種的組成越豐富;
物種組成的均勻程度由曲線的形狀來反映,曲線越平坦,表示物種組成的均勻程度越高。

橫軸:OTU 相對豐度含量等級降序排列。
縱軸:相對豐度比例。
曲線解讀:
Ø 圖3與圖4中每條曲線對應一個樣本(參考右上角圖標);
Ø 圖3與圖4中橫坐標表示的是OTU(物種)豐度排列順序,縱坐標對應的是OTU(物種)所佔相對豐度比例(圖3為相對百分比例,圖4為換算後Log值),曲線趨於水平則表示樣品中各物種所佔比例相似;曲線整體斜率越大則表示樣品中各物種所佔比例差異較大。
4. 樣本群落組成分析:多樣本柱狀圖/ 單樣本餅狀圖
根據分類學分析結果,可以得知一個或多個樣品在各分類水平上的物種組成比例情況,反映樣品在不同分類學水平上的群落結構。

柱狀圖(圖5)
橫軸:各樣品的編號。
縱軸:相對豐度比例。
圖標解讀:
Ø 顏色對應此分類學水平下各物種名稱,不同色塊寬度表示不同物種相對豐度比例;
Ø 可以在不同分類學水平下作圖分析。
餅狀圖(圖6)
在某一分類學水平上,不同菌群所佔的相對豐度比例。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物種。
5. 樣品OTU 分布Venn 圖
用於統計多個樣品中共有或獨有的OTU數目,可以比較直觀地表現各環境樣品之間的OTU 組成相似程度。
不同樣品用不同顏色標記,各個數字代表了某個樣品獨有或幾種樣品共有的OTU 數量,對應的OTU編號會以EXCEL 表的形式在結題報告中呈現。

分析要求
單張分析圖,樣本分組至少兩個,最多5 個。
Ø 默認設置為97% 相似度水平下以OTU 為單位進行分析作圖。
6. Heatmap 圖
用顏色變化來反映二維矩陣或表格中的數據信息,它可以直觀地將數據值的大小以定義的顏色深淺表示出來。將高豐度和低豐度的物種分塊聚集,通過顏色梯度及相似程度來反映多個樣品在各分類水平上群落組成的相似性和差異性。

相對豐度比例:
熱圖(圖8)中每小格代表其所在樣品中某個OTU 的相對豐度。以圖8為例,紅框高亮的小格所對應的信息為:樣本(R11-1Z)中OTU(OTU128)的相對豐度比例大概為0.2%。
豐度比例計算公式(Bray Curtis 演算法):

其中,
SA,i = 表示A樣品中第i個OTU所含的序列數
SB,i = 表示B樣品中第i個OTU所含的序列數
樣品間聚類關系樹:
進化樹表示在選用成圖數據中,樣本與樣本間序列的進化關系(差異關系)。處於同一分支內的樣品序列進化關系相近。
物種/OTU 豐度相似性樹:
豐度相似性樹表示選用成圖的數據中樣品與樣品中的OTU 或序列在豐度上的相似程度。豐度最相近的會分配到同一分支上。
客戶自定義分組:根據研究需求對菌群物種/OTU 研究樣本進行二級分組
Ø 二級物種/OTU 分組:將下級分類學水平物種或OTU 分配到對應的上級分類學水平,以不同顏色區分;
Ø 二級樣品分組:根據研究需要,對樣品進行人為的分組,以不同顏色區分。
7. 主成分分析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在多元統計分析中,主成分分析是一種簡化數據集的技術。主成分分析經常用於減少數據集的維數,同時保持數據集中對方差貢獻最大的特徵,從而有效地找出數據中最「主要」的元素和結構,去除噪音和冗餘,將原有的復雜數據降維,揭示隱藏在復雜數據背後的簡單結構。
通過分析不同樣品的OTU 組成可以反映樣品間的差異和距離,PCA 運用方差分解,將多組數據的差異反映在二維坐標圖上,坐標軸為能夠最大程度反映方差的兩個特徵值。如樣品組成越相似,反映在PCA圖中的距離越近。

橫軸和縱軸:以百分數的形式體現主成分主要影響程度。以圖9為例,主成分1(PC1)和主成分2(PC2)是造成四組樣品(紅色,藍色,黃色和綠色)的兩個最大差異特徵,貢獻率分別為41.1% 和27.1%。
十字交叉線:在圖9中作為0 點基線存在,起到輔助分析的作用,本身沒有意義。
圖例解讀:
Ø PCA 分析圖是基於每個樣品中所含有的全部OTU 完成的;
Ø 圖9中每個點代表了一個樣本;顏色則代表不同的樣品分組;
Ø 兩點之間在橫、縱坐標上的距離,代表了樣品受主成分(PC1 或 PC2)影響下的相似性距離;
Ø 樣本數量越多,該分析意義越大;反之樣本數量過少,會產生個體差異,導致PCA分析成圖後形成較大距離的分開,建議多組樣品時,每組不少於5個,不分組時樣品不少於10個;
Ø 圖10中的圓圈為聚類分析結果,圓圈內的樣品,其相似距離比較接近。
8. RDA/ CCA 分析圖
基於對應分析發展的一種排序方法,將對應分析與多元回歸分析相結合,每一步計算均與環境因子進行回歸,又稱多元直接梯度分析。主要用來反映菌群與環境因子之間的關系。RDA 是基於線性模型,CCA是基於單峰模型。分析可以檢測環境因子、樣品、菌群三者之間的關系或者兩兩之間的關系。

橫軸和縱軸:RDA 和CCA 分析,模型不同,橫縱坐標上的刻度為每個樣品或者物種在與環境因子進行回歸分析計算時產生的值,可以繪制於二維圖形中。
圖例解讀:
Ø 冗餘分析可以基於所有樣品的OTU作圖,也可以基於樣品中優勢物種作圖;
Ø 箭頭射線:圖11中的箭頭分別代表不同的環境因子(即圖中的碳酸氫根離子HCO3-,醋酸根離子AC-等,圖中的其它環境因子因研究不同代表的意義不同,因此不再贅述);
Ø 夾角:環境因子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時表示兩個環境因子之間呈正相關關系,鈍角時呈負相關關系。環境因子的射線越長,說明該影響因子的影響程度越大;
Ø 圖11中不同顏色的點表示不同組別的樣品或者同一組別不同時期的樣品,圖中的拉丁文代表物種名稱,可以將關注的優勢物種也納入圖中;
Ø 環境因子數量要少於樣本數量,同時在分析時,需要提供環境因子的數據,比如 pH值,測定的溫度值等。
9. 單樣品/ 多樣品分類學系統組成樹
根據NCBI 提供的已有微生物物種的分類學信息資料庫,將測序得到的物種豐度信息回歸至資料庫的分類學系統關系樹中,從整個分類系統上全面了解樣品中所有微生物的進化關系和豐度差異。

單樣品圖(圖12):可以了解單樣品中的序列在各個分類學水平上的分布情況。

圖例解讀:
Ø 圖12中不同的層次反映不同的分類學水平;
Ø 分支處的圓面積說明了分布在該分類學水平,且無法繼續往下級水平比對的序列數量,面積越大,說明此類序列越多;
Ø 每個分支上的名詞後面的兩組數字分別表示比對到該分支上的序列數和駐留在該節點上的序列數;
Ø 圖13中為某單一水平物種分布情況,並非是序列分布。

多樣品圖(圖14):比對多個樣品在不同分類學分支上序列數量差異。
圖例解讀:
Ø 比對不同樣品在某分支上的序列數量差異,通過帶顏色的餅狀圖呈現,餅狀圖的面積越大,說明在分支處的序列數量越多,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樣品。
Ø 某顏色的扇形面積越大,說明在該分支上,其對應樣品的序列數比其他樣品多。
Ø 多樣品在做該分析時,建議樣品數量控制在10個以內,或者將重復樣本數據合並成一個樣本後,總樣品數在10個以內。
10.系統發生進化樹
在分子進化研究中,基於系統發生的推斷來揭示某一分類水平上序列間鹼基的差異,進而構建進化樹。

閱讀全文

與如何畫好微生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