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圈在地球哪裡

生物圈在地球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03 19:50:48

① 生物圈包括了哪一些范圍

生物圈范圍(只說地球):
(1)大氣圈的下層;(2)整個水圈;(3)岩石圈上層.
[大氣圈的范圍為海平面上約11000和海平面上約10000之間
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現並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是地表有機體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環境的總稱,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層。它也是人類誕生和生存的空間。生物圈的范圍是:大氣層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表面。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奧地利地質學家休斯(E.Suess)在13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動的領域及其居住環境的整體。它包括海平面以上約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1000米處,其中包括大氣圈的下層,岩石圈的上層,整個土壤圈和水圈。但絕大多數生物通常生存於地球陸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各約100
m厚的范圍內。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質、生物生成性物質和生物惰性物質三部分組成。生命物質又稱活質,是生物有機體的總和;生物生成性物質是由生命物質所組成的有機礦物質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質等;生物惰性物質是指大氣低層的氣體、沉積岩、粘土礦物和水

② 地球的生物圈包括哪些地方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它包括(大氣圈)的下部,整個(岩石圈
),(水圈
)的上部.

③ 關於生物圈有哪些介紹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其中包括人類和其他動植物,都生活在地球表面,這里充滿著空氣、水、土壤和岩石等物質。如果把地球比作蘋果,人類和其他動物所生存的這個領域,只不過是像蘋果皮那樣薄的一層。這個地球的表層,稱為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在地球上,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屬於生物圈的范圍,它包括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對流層。水圈中幾乎到處都有生物,但主要集中於表層和淺水的表層。大氣圈中的生物主要集中於中下層,但細菌和真菌則在2萬米高的平流層中還能發現。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記錄是生存於地下3000米處的石油細菌。農業環境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物圈的主要部分。

起初,生命世界還只能存在於海洋之中。大約到距今4.2億年時,由於原始藻類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氣,使大氣中的含氧量進一步增加。當大氣中含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在地表以上20至25公里高空處的氧在雷電和太陽紫外線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個濃度較高的臭氧層。這時,天空中就好像出現了一把可以防止生物紫外線殺傷的保護傘。所有這些,都為生物離開水層,登上陸地提供了可能,陸上生命世界開始繁榮起來。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生物之間、生物與其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逐步進化,發展到今天這樣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例如裸類植物首先登上陸地,為陸生動物准備了食物條件,某些昆蟲和其他節肢動物就接踵產生。草食性動物的發展促進了各種肉食性動物的繁榮。同時,動、植物的發展演化同氣候、土壤等無機環境條件的變化也是分不開的,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生存著各種不同的動、植物。例如,分別適應熱帶、亞熱帶、溫帶以及草原、荒漠等不同環境條件的植物種類多達30多萬種;分別生活在河流、海洋、陸地、土壤中的動物多達200多萬種,形成了生態系統的多樣化。

地球上的生物圈是在太陽能作用下,生物和環境長期互相作用的結果。今天絢麗多彩的生物世界就是幾十億年來各種生物與復雜多變的地球環境相互作用、相互適應的產物,是來之不易的。為了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世界的持續繁榮昌盛,人類應當把維護好這個生物圈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④ 地球上的生物圈是指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現並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是地表有機體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環境的總稱,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層。它也是人類誕生和生存的空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⑤ 什麼是地球的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圍是:大氣層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表面。
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奧地利地質學家休斯(E.Suess)在13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動的領域及其居住環境的整體。它包括海平面以上約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1000米處,其中包括大氣圈的下層,岩石圈的上層,整個土壤圈和水圈。但絕大多數生物通常生存於地球陸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各約100
m厚的范圍內。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質、生物生成性物質和生物惰性物質三部分組成。生命物質又稱活質,是生物有機體的總和;生物生成性物質是由生命物質所組成的有機礦物質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質等;生物惰性物質是指大氣低層的氣體、沉積岩、粘土礦物和水。
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上約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1000米處,包括大氣圈的下層,岩石圈的上層,整個土壤圈和水圈。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層的交界處,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你也就是在這里啦

⑥ 生物圈是什麼

地球上自有生物出現以來,他的發展便進入了新的更高級階段,這是因為生物在地球的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的過程中起了特殊的重要作用。

生物圈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奧地利地質學家休斯在1875年首次提出的,直到1962年蘇聯的地球化學家維爾納茨基所做的「生物圈」報告之後,才引起人們的注意。現代對生物圈的理解仍是當時維爾納茨基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動的領域及其居住環境的整體。

生物圈由大氣圈下層、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活動於其中的生物組成,其范圍包括從地球表面向上23千米的高空至向下12千米的深處(太平洋中最深的海槽)。在地表上下100米左右的范圍內是生物最集中、最活躍的地方。

生物圈的形成是生物界和水圈、大氣圈及土壤岩石圈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作為地球一個外套的生物圈,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具備了下列3個條件:1.可以獲得來自於太陽的充足光能。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這些能量的基本來源是光能,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而進入生物循環;2.有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態水。幾乎所有的生物體都含有大量的水分,沒有水就沒有生命;3.生物圈內有適宜生命活動的溫度條件,在此溫度變化范圍內的物質存在著氣態、固態、液態三種物態變化,這也是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生物圈內提供了生命物質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包括氧氣、二氧化碳以及氮、碳、鉀、鈣、鐵、硫等礦物質營養元素,它們是生命物質的組成成分,並參加到各種生理過程中去。以上都是生物圈內存在的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環境條件。此外,還有許多環境條件(例如風、水的含鹽濃度等),雖然不一定是各種生物生存的必要條件,但也對生物產生影響,所有這些環境條件可總稱為生態條件。

在最適宜的條件下,生物的生命活動促進了物質的循環和能量的流通,並引起生物的生命活動發生種種變化。同時,生物要從環境中取得必要的能量和物質,就得適應環境;環境因生物的活動發生了變化,又反過來推動生物的適應性。生物與生態條件這種交互作用促進了整個生物界持續不斷的變化。

綜上所述,在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均屬生物圈。構成生物圈的生物,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他們不斷地與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相比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歷史來說,人類的生命史是比較短暫的,在人類出現農業生產以前,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自從有了工農業生產以後,人類開始利用大自然,並對自然環境不斷產生影響。因此,人類與生物圈的相互關系問題的研究,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⑦ 生物圈的范圍是多少

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地表上下25~34千米內的區域。

生物圈的范圍是:大氣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現並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是地表有機體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環境的總稱,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層。它也是人類誕生和生存的空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自然災害主要發生地,它衍生出環境生態災害。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現並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是地表有機體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環境的總稱,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層。

簡介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鏈的一個統稱,它包含了生物鏈和所有細微的生物和生態環境,生態系統等。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統。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態系統的統合整體,是地球的一個外層圈,其范圍大約為海平面上下垂直約10公里。

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過程變化和轉變的空氣、陸地、岩石圈和水。從地質學的廣義角度上來看生物圈是結合所有生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的全球性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與岩石圈、水圈和空氣的相互作用。

⑧ 什麼是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存在著生命活動的區域,它通常分為三層:上層是「大氣圈」的一部分,中層是「水圈」,下層是「岩石圈」的一部分。這三層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提供了能夠維持其生命活動的空氣、水、岩石、土壤,構成了地球上生命活動的主要舞台。所以世界上有生命的東西幾乎都包括在這個范圍內。地球上的生物小到細菌、真菌,大到鯨魚、大象,林林總總有數千萬種,它們共同組成了生物圈這個大家庭。

在生物圈裡,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群落與陽光、土壤、水分、空氣、溫度等環境因素互相聯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約,共同構成了地球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有生產者(如綠色植物和光合細菌)、消費者(如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分解者(如微生物)和無生命物質(如空氣、水、土壤、陽光),其中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變為化學能,這種化學能以食物的形式沿著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依次傳遞給生產者和消費者,最後通過分解者再歸還給自然界。

在一個湖泊里,小魚吃浮游生物,大魚吃小魚,大魚死後的屍體又被微生物分解成無機物,重新供浮游生物利用,這就是水生生態系統的一個實例。

在自然界里,任何一個生態系統都在不斷進行著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因為生物的新陳代謝、生長和繁殖都需要能量。所謂生態平衡,就是在一定時期內,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保持平衡狀態。當生態系統處於平衡狀態時,是最有利於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因此,這個時候系統中的物種最多,生物總量也最大。

生態系統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經過了很長時間才建立起來的。一旦受到破壞,有些平衡就無法重建了,帶來的惡果可能是靠人的努力而無法彌補的。因此人類要尊重生態平衡,維護生態平衡,而絕不要輕易去破壞它。

關於生物圈的研究已廣泛開展,最著名的是人與生物圈計劃。這項計劃始於1971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一項國際科學研究計劃。人與生物圈計劃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重視,已有一百多個國家參加,我國也於1972年參加了這一計劃並當選為理事國。通過對生物圈的研究,我們不僅能更詳細地了解地球上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而且能讓它們生活得更好;生物圈,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生態系統,也將成為我們生物大家庭的樂園。

⑨ 地球上的生物圈有哪些部分

在地球上大氣和海陸相互接觸的地帶,遍布著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這就是地球上生命物質和生命活動的圈層,我們稱它為生物圈。生物圈的厚度約20公里。在太陽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圈,其他行星上沒有動物,沒有植物,或者說根本沒有生命的存在。

⑩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圍

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奧地利地質學家休斯(e.suess)在13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動的領域及其居住環境的整體。它在地面以上達到大致23
km的高度,在地面以下延伸至10
km的深處,其中包括流層的下層、整個對流層以及沉積岩圈和水圈。但絕大多數生物通常生存於地球陸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各約100
m厚的范圍內。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質、生物生成性物質和生物惰性物質三部分組成。生命物質又稱活質,是生物有機體的總和;生物生成性物質是由生命物質所組成的有機礦物質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質等;生物惰性物質是指大氣低層的氣體、沉積岩、粘土礦物和水。
由此可見,生物圈是一個復雜的、全球性的開放系統,是一個生命物質與非生命物質的自我調節系統。它的形成是生物界與水圈、大氣圈及岩石圈(土圈)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條件是:
第一,可以獲得來自太陽的充足光能。因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而其基本來源是太陽能,綠色植物吸收太陽能合成有機物而進入生物循環。
第二,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態水。幾乎所有的生物全都含有大量水分,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第三,生物圈內要有適宜生命活動的溫度條件,在此溫度變化范圍內的物質存在氣態、液態和固態三種變化。
第四,提供生命物質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包括o2、co2、n、c、k、ca、
fe、s等,它們是生命物質的組成或中介。
總之,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均屬生物圈。生物的生命活動促進了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並引起生物的生命活動發生變化。生物要從環境中取得必需的能量和物質,就得適應環境,環境發生了變化,又反過來推動生物的適應性,這種反作用促進了整個生物界持續不斷的變化。

閱讀全文

與生物圈在地球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