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保護海洋環境的措施
法律分析:1.減少碳效應:減少您的碳排放出行以控制海洋酸化程度,從而降低對珊瑚礁和海洋生物的危害。2.了解海產食品:為保護魚類做貢獻,以支持其可持續發展。3.減少塑料垃圾: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並且關注塑料用品回收項目,堅決抵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品,例如塑料瓶、塑膠袋和塑料吸管,從而減少排放到海洋中的塑料垃圾。4.保護海灘環境:當您離開海灘時帶走您的垃圾,並且幫助收走他人遺留的廢棄物,積極參與全球性的海灘清潔、海洋無垃圾的活動。5.鼓勵企業和商家參與環保: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是每個人的職責,您可以積極鼓勵您所在的企業或商家投身環保事業中。6.選用生態環保產品:支持時尚品牌的環保行為,例如打造環保材料戶外傢具和太陽鏡,以及其他採用海洋回收塑料品製成的商品。7.在政治層面加以重視:政府若能對於海洋環境保護採取有力措施,到2030年至少可以讓30%的海域成為海洋保護區。這也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您也可以支持聯合國《巴黎協定》。8.更了解大海:參與有關講座,並訂閱相關的郵件推送,了解海洋的基本知識和最新資訊。在您的社交圈中傳播海洋環保的理念。9.做一個有責任心的海洋使用者:如果您像我一樣熱愛海上運動,並且尊敬大海,永遠不要在甲板上往海中投擲垃圾,並且關注您周圍的海洋生物,例如珊瑚礁。10.支持致力於海洋保護的組織:定期捐贈或者參與志願者活動,這是我們能為海洋保護做的最直接的貢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國務院和沿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傾倒廢棄物,進行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建設,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有關標准,防止和減少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損害。
㈡ 制定一個保護海洋和海洋生物的公約。(20字以內)🙃
藍色的海洋是地球最寶貴的資源,如果沒有海洋,地球將成為荒蕪的星球。海洋是生命的搖籃,不僅占據地球表面積的71%,而且還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生物資源、動力資源、交通資源、醫葯資源和海水資源等。海洋對人類居住的地球環境和氣候有著巨大調節作用,已成為地球生命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位宇航員登上月球後發出這樣的感慨:「當我在月球上邁出那一小步後,回眸地球,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家園的可愛,那可愛的蔚藍色是宇宙生命的顏色。大海太可愛了!」海洋構成了我們居住的星球的主體,蔚藍的顏色是人類生命演化的主旋律。當人類邁向21世紀的前夕,世界正面臨著人口、資源、環境三大問題。解決這三大問題的途徑之一,就是在保護和優化海洋環境的大前提,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海洋。海洋是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當陸地資源日益遞減、發展空間日益狹窄的時候,人類把開發的目標瞄向海洋是必然的選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詠頌大海的詩篇多如星辰,但只有曹操這樣雄才大略的詩人,才能把大海和天地萬物、日月運行聯繫到一起。可大詩人也不會想到,海洋不但是人類生命的搖籃,而且是地球留給人類最後的財富了。我國海岸線長1.8萬公里,可供養殖的淺海和潮間帶約2000萬畝,可供漁船作業的大陸架漁場約為100萬平方公里,共有六大著名的漁場。我國近海魚類約有2000種,其中有捕撈價值的有20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有近100種。由於遠洋漁業起步較晚,產量僅占海產總量的2%,所以海洋捕撈一向以近海群眾捕撈為主,但由於過度捕撈、海洋環境條件變化和水域污染等原因的影響,近海漁業資源衰退,產量逐年下降。所幸的是,我國漁民歷來就有利用淺海、港灣和灘塗等地進行海產品養殖的習俗,近年來發展較快,已有不少技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還建立了一些增殖型漁業實驗區,這些均說明我國的增殖型漁業正在起步。1990年,第4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敦促世界各國把海洋開發與保護列入國家發展戰略。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21世紀議程》,把海洋列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點領域。1994年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這標志著一套比較完整的國際海洋法律制度已經建立。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世界各沿海國家都把海洋開發與保護提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把合理資源作為求生存、求發展的基本國策,許多國家隊提出向海洋進軍。有人預言:21世紀將是海洋開發時代。因此,全社會要增強海洋意識,強化海洋觀念,讓每一位國人深切地感受到大海能為我們帶來巨大財富,如果對它不加以愛護,肆意破壞,同樣亦可以為我們帶來災難。
㈢ 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我國相繼頒布了哪些法律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被批准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最早的國家之一。
我國頒布的法律法規有:
國家林業局行政許可公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保護瀕危物種的新法規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三有名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
野生動植物資源管理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保護條例
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自然保護區類型與級別劃分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植物檢疫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農業部分)
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
農業野生植物保護辦法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葯材物種名錄
山東省實施《野生葯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
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動植物檢疫條款
森林植物檢疫對象和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進出境郵寄物檢疫管理辦法
家畜家禽防疫條例
家畜家禽防疫條例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國際捕鯨管制公約
**************************************************************
如果你對這個答案有什麼疑問,請追問,
希望回答能得到您的滿意,有什麼隨時聯系!
沒有疑問請採納,非常感謝
***************************************************************
㈣ 保護海洋和保護海洋生物的公約
我國簽署的國際環境公約: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國際捕鯨管制公約》 《關於保護臭氧層的維也納公約》 《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修訂本)》 《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生物多樣性公約》 《防治荒漠化公約》 《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 《1972年倫敦公約》
1954年,國際社會簽訂了《國際防治海洋石油污染公約》,1982年12月10日由全球共119個國家和組織簽署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於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公約》共有17個部分,320條和9個附件,是迄今為止的國際法在海洋方面的最全面也是最權威的編纂,被稱為「海洋憲章」。
㈤ 保護海洋和海洋生物的公約有木有
1990年,第4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敦促世界各國把海洋開發與保護列入國家發展戰略。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21世紀議程》,把海洋列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點領域。1994年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這標志著一套比較完整的國際海洋法律制度已經建立。
㈥ 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了哪些關於海洋的法律法規
很多,常見的有:海洋環境保護法;海島保護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漁業法;海洋法公約;大陸架法;領海及毗連區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等等
㈦ 世界都有哪些海洋環境保護法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第一篇:
人一直以為地球上的海、陸、空是無窮盡的,所以從不擔心把千萬噸廢氣送到天空去,又把數以億噸計的垃圾倒進海洋。大家都認為世界這么大,這一點廢物算什麼?我們錯了,其實地球雖大,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范圍內生活,而佔了95%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間約3公里的范圍內,人竟肆意地從三方面來弄污這有限的生活環境。
海洋污染:主要是從油船與油井漏出來的原油,農田用的殺蟲劑和化肥,工廠排出的污水,礦場流出的酸性溶液;它們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結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鳥類和人類也可能因吃了這些生物而中毒。
陸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鋁等廢物。它們成了城市衛生的第一號敵人。
空氣污染:這是最為直接與嚴重的了,主要來自工廠、汽車、發電廠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觸了這些污濁空氣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視覺器官的毛病。我們若仍然漠視專家的警告,將來一定會落到無半寸凈土可住的地步。
環境污染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凈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環境的質量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系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具體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水污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大氣污染是指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現象。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工作、學習、生活的現象。放射性污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物料、人體、場所、環境介質表面或者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者射線。例如,超過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排放污染物的標准,超種類、超量、超濃度排放污染物;未採取防止溢流和滲漏措施而裝載運輸油類或者有毒貨物致使貨物 落水造成水污染;非法向大氣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造成大氣污染事故,等等。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 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個國家的共同課題之一。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 三大危機 : 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 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但由於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 環境自凈 。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
環境污染會降低生物生產量,加劇環境破壞。
環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工廠排出的廢煙、廢氣、廢水、廢渣和噪音;
2)人們生活中排出的廢煙、廢氣、噪音、贓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車輛、輪船、飛機等)排出的廢氣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灌溉後流出的水。
5
)礦山廢水、廢渣。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體污染,水質惡化對人體健康和人類生活,生產都帶來了嚴重環保是現代生活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基礎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傳,提高人們的覺悟與認識,加強環保意識.
其次,要進行廢物回收利用,減少對森林樹木的砍伐.還要加強對白色污染的處理,少使用塑料製品.
最後,要對清潔方面作改進.使市容更整潔.
為了地球的明天,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要好好地保護環境.於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實行垃圾分類袋裝化.這樣不僅能減少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還能更好地起到廢物利用,減少污染,節約資源.
買菜時,少用塑料袋,盡量用竹籃子.
用筆盡量用可換芯的,減少圓珠筆外殼的浪費與垃圾量.
外出吃飯盡量不用一次性飯盒.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學
從喝純水想起
時下,飲用水正成為一種潮流.盡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紹過飲用水的種種弊端,但飲用水族仍然日益擴大.
飲用水不單單指純水,還包括礦泉水,蒸餾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們喝著長大的自來水則成了相對的非飲用水. 我們並不排除目前飲用水風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當前水體污染的嚴重已經到了難以下口的程度.
第二篇:
每當我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漫步在水清鏡明的湖畔旁,飛馳在綠草如蔭的足球場時,我都會感到一種愜意。
但一個潛伏在我們身邊很久的危機正在慢慢爆發,也許有一天這美麗的景物會離我們遠去。這一切都是人類一手造成的。天堂大門的鑰匙和地獄大門的鑰匙都捏在人類自己手中。我們中學生應該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責任,提高環保意識,增強法制觀念,落實環保行動。做「文明小衛士」。
我們的地球是一個美麗無比的星球。但水土流失、沙漠化仍不斷困擾著人類。正瘋狂地侵吞著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據有關資料統計,地球上的沙漠、荒地正以每年2700萬公傾的速度擴展,我國沙化的土地也正以每年1560平方公里的面積延伸。目前,我國已有12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沙化,而潛在沙化的土地差不多也有15萬平方公里。荒漠化已成為危害全球環境最嚴重的問題。
我曾看到一個寓意很深的漫畫,畫面上兩輛汽車一前一後行駛著,前面一輛車上的人敲鑼打鼓,還用紅紙寫道:報喜,化工廠增產,產值3萬元。後一輛車上的人愁眉苦臉,一張紙上寫著:報憂,因化工廠污染,糧食減產30萬斤,附近居民身體嚴重受損,周邊幾條河流無法使用,法院判其限期整改並處罰金。孰喜孰憂,顯而易見。所有這些,都是大自然向我們發出的警告,它在提醒我們不要忘了大自然的嚴厲懲罰和那些慘痛的教訓。這也就提示我們以後一定要保護環境。
環境污染會給我們的身心帶來損害。為了保護我們的健康,就需要我們的社會提高和加強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地球是我們的母親啊,我們不該將大量的污水排到它的血管里,將大量的垃圾埋在它的肉體中。地球不是垃圾場,我們不能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丟紙屑、煙頭等雜物,不注意環保。讓口香糖使它長滿了黑斑,亂扔塑料袋,造成「白色污染」,還使它寸草不生、齷齪不堪,到處都是渾濁的世界。這些行為完全與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和社會公德相悖。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解鈴還需系鈴人。如果人類能及時彌補,能保護樹木;節約用水;減少廢水廢氣排放對環境的污染。我們中學生應積極參加公益勞動,讓我們共同保護生活的環境,首先使自己的校園變的清潔,然後為城市的清潔出力。朋友們,獻一份愛心和努力吧!必須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通過自己的行動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不能再犯破壞生態環境的錯誤了。
我們是祖國的公民,是21世紀的主人,所以我們對自己的祖國和人類負有責任,社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社會成員的素質直接反映著整個社會的風氣,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作為一個禮儀之邦,講公德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作為每個社會成員,都有責任將這種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要加強社會公德,社會需要公德。我們不能做不拘小節的人,講公德、守秩序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美德出良才」良好的文明習慣來自於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培養,只有從小事事處處「想到別人」,講文明,守秩序,養成良好的習慣,長大後才可能具有文明禮貌的自覺行動。
「亡羊補牢未為晚矣」。我們要向所有的人們敲響警鍾,我們大聲疾呼,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呀!我們一定要保護我們的家園,從現在起,我們應該刻不容緩地行動起來,治理污染,綠化環境,不讓污染的悲劇重演。爭做「文明小衛士」。
第三篇:
我熱愛地球,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愛她的青山綠水,愛她的碧草藍天……
在四野飄香的花叢中,我和蝶兒一起嬉戲、歡笑;在鬱郁蔥蔥的森林裡,我與小鳥一起追逐、歌唱;清晨,我邁著輕盈的步履去原野上踏青,霧靄繚繞著、白紗般的柔柔地漂浮在空中。吮吸著花草的芳香, 欣享著陽光的沐浴,我被陶醉在這如痴如醉的夢幻里;夜晚,我坐在稻穀飄香的農家小院里,仰望著璀璨的星空,聆聽著蟬鳴嘹響,蛙聲如潮,彷彿置身於一個童話般的王國。春天,我坐在牛背上,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聽那牧歌婉轉,牧笛悠揚。 夏天,我坐在小船上,任雙槳拍打著那碧綠的湖水, 看海鷗輕盈地掠過遼闊的湖面;秋天,我站在樹下,凝神矚望著那金黃的葉子一片片地落下;冬天,我站在窗前,欣賞著如絮的雪花在空中翩翩飛舞。在這如詩如畫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
曾幾何時,人們亂砍亂伐,使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沙丘吞噬了萬頃良田,洪水沖毀了可愛的家園,大自然的報復讓人類尷尬啞然。梅水溪曾經說過,沒有自然,便沒有人 類,這是世界一大樸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奪自然,征服自然,只會破壞生態系統,咎由自取,使人類瀕於困境。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錯,人不給自然留面子,自然當然也不會給人留後路,98洪水、2000年的沙塵暴,其實,這就是大自然向人類發出的警示。
曾幾何時,人們亂捕亂殺,使人類的朋友慘遭塗炭。"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就是對捕殺動物後果的最真實的寫照。從大學生的傷熊事件到愚人們的瘋狂捕獵,人類是否也將要把槍口對准自己?切記,保護動物就等於保護我們自己。
曾幾何時,戰爭的爆發,使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滿目瘡痍。炮火對植被的破壞,核輻射對生命的摧殘,盡管廣島、長崎上空的蘑菇雲已經散去了半個多世紀,可那裡依然還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見,和平是全人類綠色環保的重要前提。
真不敢想像,我們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這個世界將會是一幅怎樣的慘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塵沙彌漫,人類將在魔鬼般的尖叫聲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時我們只能說,人類曾經屬於過地球,但地球將永遠不會再屬於人類了。
顧炎武曾經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保護環境與維護生態平衡的歷史重任要落到我們跨世紀一代的肩上。讓我們都來關愛自然,熱愛地球吧,手挽手、肩並肩、心連心地鑄起一道綠色環保的大堤,捍衛資源、捍衛環境、捍衛地球、捍衛我們美好的家園吧!
㈧ 中國海洋環境保護法有哪些
《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管理暫行規定〉
第一條 為加強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海域內進行海洋工程建設活動的,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海洋工程的建設單位(以下簡稱建設單位)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根據《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報有核准權的海洋主管部門(以下簡稱核准部門)核准。
第四條 國家海洋主管部門負責核准下列海洋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書」):
(一)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批准立項的海洋工程;
(二)涉及國家海洋權益、國防安全、核設施等特殊性質的海洋工程;
(三)海洋油氣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海洋固體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工程;
(四)50公頃以上的填海工程,100公頃以上的圍海工程;
(五)海洋能源開發利用的海洋工程;
(六)因需要經批准調整海洋功能區劃的海洋工程;
(七)其他需由國家海洋主管部門核準的海洋工程。
前款規定以外的海洋工程報告書(表)由省級以下海洋主管部門核准。
海洋工程可能造成跨區域環境影響的,或者有關海洋主管部門對環境影響評價結論有爭議的,其報告書(表)由共同的上一級海洋主管部門核准。
海洋主管部門在核准報告書(表)之前,必須徵求同級海事、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的意見,必要時應組織現場踏勘。
海洋主管部門應當將核准後的報告書(表)報同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五條 從事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的單位,必須取得國家頒發的環評資質證書,並對環評結論負責。
用於環境影響評價的歷史、現狀等調查監測數據資料,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監測機構提供。
第六條 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項目,核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文件、環境影響報告表及其他相關材料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予以核準的決定。
第七條 應當編制報告書的項目,首先應當編寫環境影響評價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報有核准權的海洋主管部門審查。
第八條 海洋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審查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邀請有關專家對大綱進行審查,並徵求同級漁業、海事主管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的意見。
審查可以採取審查會、函審或者其他形式。採取審查會的形式進行審查的,應當由包括海洋化學、海洋水文、海洋生物、海洋地質等專業的不少於五人的單數專家組成專家評審組,出具專家評審意見,簽署審查會專家評審意見簽名表,並對評審意見負責。
第九條 建設單位應當將修改後的大綱報批稿一式2份連同文件一並報送核准部門備案,並附具對專家和部門意見採納或者不採納的說明,同時抄報漁業、海事主管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
核准部門對大綱內容有異議的,應當自收到備案文件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提出處理意見並書面通知建設單位。逾期未提出處理意見的,視為同意,建設單位可以按照上報備案的大綱開展報告書的編制工作。
需要補充有關材料的,應當立即通知建設單位,備案時間從收到補充材料之日起重新計算。
第十條 上報報告書時,建設單位應當將報告書送審稿一式4份連同申請文件一並報送核准部門。有行業主管部門的,應當同時抄報其行業主管部門。
第十一條 核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組織召開評審會,聽取有關專家和同級漁業、海事主管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的意見,並邀請有關省市海洋主管部門的代表參加。
第十二條 漁業、海事主管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應當填寫《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部門徵求意見表》,並加蓋單位公章, 自評審會或預審會結束後5個工作日內反饋核准部門。逾期未反饋意見的,視為無意見。
第十三條 建設單位應當將修改後的報告書一式3份連同報批文件一並報送核准部門並附具對專家和部門意見採納或者不採納的說明,同時抄送漁業、海事主管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
漁業、海事主管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應當自收到報告書報批稿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將對報告書的意見反饋核准部門,逾期視為無意見。
第十四條 建設單位將報告書報批稿報送核准部門時,應當同時抄送核准部門的下一級海洋主管部門。
下一級海洋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建設單位報告書報批稿及報批文件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提出初審意見報核准部門。
第十五條 核准部門應當自收到報告書之日起6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予以核準的決定並書面通知建設單位。
第十六條 海洋工程項目自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核准之日起超過5年尚未開工建設的,建設單位應當在開工建設前將原經批準的報告書(表)重新報原核准部門核准。
原核准部門應當自收到要求重新審核的申請及報告書(表)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將審核意見書面通知建設單位,逾期未通知的視為審核同意。
第十七條 海洋工程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經核准後,工程的性質、規模、地點、生產工藝或者擬採取的環境保護措施等發生重大改變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報原核准機關核准。
第十八條 海洋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核准工作實行定期備案制度,每半年備案一次。
地方各級海洋主管部門應當分別於每年的7月中旬和1月中旬前將環境影響報告書 (表)的核准情況,包括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專家評審意見、核准意見等報上一級海洋主管部門備案。
省級海洋主管部門應當於每年的7月底和1月底前將其下級海洋主管部門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核准情況匯總後報國家海洋局。
第十九條 海岸工程建設項目報告書(表)的審核, 由審批該項目報告書的環保主管部門的同級海洋主管部門負責。
海洋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20日內提出審核意見並書面通知建設單位。具體程序可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十條 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按《海洋石油開發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程序》執行。
第二十一條 本規定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㈨ 中國有《海洋法》嗎
截至2019年12月,中國沒有《海洋法》,但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是為了保護和改善海洋環境,保護海洋資源,防治污染損害,維護生態平衡,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制定。
1982年8月23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修訂。
根據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等七部法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17年11月4日主席令第81號《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等十一部法律的決定》第三次修正,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
(9)保護海洋和海洋生物的法律有哪些擴展閱讀
國際海洋法的修訂沿革:
國際海洋法又稱「海洋法」,國際海洋法是國際法的一部分,為各國所遵行,受國際法基本原則的支配。在人類歷史上,曾出現「海洋自由論」、「閉海論」、「三海里界限」等一系列有關海洋的主張。20世紀以前,領海和公海制度已經形成。
1930年海牙國際法編纂會議確定領海為國家領土一部分的法律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海洋科學技術和海洋開發利用的空前發展,出現了大陸架、專屬經濟區、國際海底區域等新的海洋法律制度,已有的領海和公海制度等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1958年第一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上制定了《領海及毗連區公約》、《公海公約》、《捕魚與養護公海生物資源公約》和《大陸架公約》。經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長期協商討論,1982年簽訂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成為國際海洋法中最重要的國際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