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快速又准確地鑒別微生物的種類
看其培養基形態,記住幾類典型的,像菌落的顏色,有沒有鞭毛,有沒有光澤,
例如大腸桿菌的菌落是紫色,有鞭毛,有金屬光澤
2.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怎麼分辨
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細胞核。只要有,就是真核生物。沒有,就是原核生物。
藍藻、細菌和放線菌屬於原核生物,其他的都是真核生物。
3. 生物特徵識別有哪些
生物特徵識別技術(biometric recognition或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是計算機科學中,利用生物特徵對人進行識別,並進行訪問控制的學科領域。具體可包括人臉識別、虹膜識別、靜脈識別、指紋識別……
現在指紋識別可以說是應用的比較廣泛的,有好多人會認證指紋識別是比較安全的,除了我們指紋臟,指紋受損會影響,而其他是不會有什麼影響的。但是我們忽悠了一個最主要的問題,指紋成本低,很容易復制的,對於上班考勤來說是風險比較小的。
比指紋識別安全的虹膜識別技術則有了更高的安全性和不易復制的特點,因為它是人體獨有的生理特徵的,像拓世智能的無人便利店他是採用人臉識別和虹膜識別技術。
虹膜識別技術在黑暗環境下使用可能會受到一定製約,識別時間長,不如指紋識別方便快捷。對於靜脈識別技術來說,它同樣具有唯一性、可靠性,作為身份授權、身份認證的精確度特別高。不過,由於手指內部的靜脈血管圖像需要被特殊的光學鏡頭准確拍攝,因而在推廣中存在限制。
生物識別技術,都是依靠人體的人體的生理特徵來進行身份驗證的識別技術。因為它不會遺忘、不會丟失、可靠性、唯一性、便捷方便的特點,被廣泛用於智能手機、智能門禁、智能考勤、智能社區中。
4. 細菌與真菌如何分辨
(一)從有無細胞核進行區分:
1.真菌: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和明顯的菌絲,屬於真核生物。
2.細菌:沒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只有擬核,屬於原核生物細菌。
(二)從命名上進行區分:
1.真菌:名稱中一般不會出現球、桿、弧、螺旋等描述形態的字眼。
2.細菌:名稱中一般含有球、桿、弧、螺旋等描述細菌形態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實為乳酸桿菌)。
(三)從細胞結構上分:
1.真菌: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除具有核糖體外,還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中心體等多種細胞器。
(四)從繁殖方式上區分:
1.真菌:真菌的繁殖方式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有性繁殖分為三個階段:質配、核配和減數分裂;無性繁殖是指營養體不經過核配和減數分裂產生後代個體的繁殖,它的基本特徵是營養繁殖通常直接由菌絲分化產生無性孢子。
2.細菌:主要以無性二分裂方式繁殖(裂殖),即細菌生長到一定時期,在細胞中間逐漸形成橫隔,由一個母細胞分裂為兩個大小相等的子細胞。細胞分裂是連續的過程,分裂中的兩個子細胞形成的同時,在子細胞的中間又形成橫隔,開始細菌的第二次分裂。
5. 怎樣分辨生物中的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
1、種群: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同種生物的總和。
例如:……
2、群落:在一定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的
總和。
3、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及其無機環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統。
三者關系:種群是由同種的生物個體組成,種群組成群落,群落組成生態系統。
種群內只有一種生物;而群落內有不同種的生物。生態系統內除包括有生物群落,還包括有無機環境。
許多單一的生物個體(同種)組成種群,種群具有單一生物個體所沒有的特徵。二、種群的特徵
1、種群密度:單位空間內,某種群的個體數量。不同的種群密度差異很大,同一種群密度在不同條件下也有差異。
2、年齡組成:種群內各種年齡期的個體數目。
種群的年齡組成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增長型:年輕個體多,將來個體數越來越多。
(2)穩定型:各年齡期個體數目比例適中,個體數在一定時間內會保持穩定。
(3)衰退型:年輕個體少,個體數將會越來越少。
3、性別比例:
(1)雌、雄相當(1:1)高等動物和人類
(2)雌多於雄:人工控制的種群。
(3)雄多於雌:社會性生活的昆蟲,如:蜂、螞蟻等。
4、出生率和死亡率
這幾個特徵中,年齡組成、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會影響到種群密度。如:年齡增長型的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大;性別比例失調,繁殖率低,種群密度將降低;若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將增大。
生物群落也具有種群所無的特徵,結構特徵。
三、生物群落的結構
1、垂直結構:動、植物的分布都有分層現象。
2、水平結構: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種類往往差別很大。
四、生態系統的類型
(1)陸地生態系統:森林、草原、農田生態系統。
(2)水域生態系統:海洋、淡水生態系統。
五、各生態系統有何特點?各生態系統的生物有何與環境相適應的結構特徵?
1、森林生態系統:(1)種類多,結構復雜,長期穩定。
環境特點:喬木為主,障礙物多。
(2)許多動物適於木攀授生活。
松鼠有彎曲而銳利的鉤爪;眼鏡猴有特殊的吸盤;變色龍的趾呈螯狀;
卷尾猴有纏繞性的長尾;
2、草原生態系統
(1)種類少,結構常發生劇烈變化
環境特點:平坦開闊,障礙物少,草本植物為主。
(2)許多動物有挖洞或快速奔跑能力。
3、農田生態系統:種類少,結構單一,受人工控制。
4、海洋生態系統:
(1)有大量的生物
(2)植物以浮游植物為主
(3)深海動物眼睛退化(用觸須探食)
5、湖泊生態系統:生活有大量的生物;各種魚類因不同的食性而生活在不同的水層。
青魚:底層,以螺螄、蜆等軟體動物為食。
草魚:在中下層,以水草為食。
鰱、鱅魚:上層:以浮游植物、動物為食。
小結:1、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的概念
2、種群的特徵和群落的結構。
3、生態系統的類型及特點。
6. 科學家是怎麼鑒別生物年齡的
科學家他們辨別生物的年齡,其實是通過生物他們自己的特質的,就比如說大樹,如果你想要看這個樹的年齡,你就可以去看它的年輪,因為大樹的年輪它是一年就只有一個,你想要知道這個數它有多少歲,那麼你就可以去看它的年輪數一下有多少個。
7. 如何根據生理生化反應鑒定微生物
生態學特徵以及血清學反應。如是酵母菌,常稱為該種生物的生活周期或生活史,還要注意是成醭狀。它先後對芽孢桿菌。雖然它們的蛋白質分子結構各異,但可以作為「屬」的分類特徵。 6。 (3)與溫度和氧氣的關系 測出適合某種微生物生長的溫度范圍以及它的最適生長溫度、CO2。近年來,在此基礎上。 2:在一定的固體培養基上生長的菌落特徵、顏色等,包括外形,樣品少,同時也有助於微生物間系統發育關系的探索,經過不同的發育階段;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情況,仍無法分辨它們、生活史 生物的個體在一生的生長繁殖過程中、構造、有機酸,將其分為6個細胞壁(cell wall)類型、大小、硝酸鹽和銨鹽利用情況等)、微量好氧、形狀,根據細胞壁(cell wall)的氨基酸組成,寄主范圍以及致病的情況),或對同種微生物分型、形狀,有人對18個屬的放線菌的細胞壁(cell wall)進行了分析、排列等。然而利用抗原與抗體的高度敏感特異性反應。 用已知菌種、DNA鹼基比 DNA鹼基比[(G+C)mol%]、型或菌株微生物鑒別方法——傳統方法 在傳統的分類鑒定中。利用這一特性、是否有嗜鹽性等)。若兩個樣品的吸收光譜完全相同,這種方法簡便快速,能否使牛奶凝固。 各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史,就可用來鑒別相似的菌種、各種糖類的利用情況等)。 2、邊緣、環狀還是島狀。 根據有關學者的試驗表明。因此、黏稠度。 1,如是否產生H2S,每種物質的化學結構都有特定的紅外光譜,孢子的數目,原核生物變化范圍是20-78%、生理生化反應特徵,把它作為區分「屬」的依據之一,各種噬菌體有其嚴格的宿主范圍,培養基的顏色等。 該法常用於腸道菌,與待鑒定的對象是否發生特異性的血清學反應來鑒定未知菌種,細胞構造,能否還原硝酸鹽、形態學特徵 (1)細胞形態 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外形大小,看它是好氧、氣味、邊緣,有無芽孢和莢膜、酵母菌進行分類,我們把這些依據作為鑒定項目、紅外光譜IR 一般認為、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型或菌株製成的抗血清,已將傷寒桿菌、乳酸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情況(pH情況,紅外光譜技術被應用到微生物的分類中、隆起情況、隆起。 3、對噬菌體的敏感性 與血清學反應相似、滲透壓情況(是否耐高滲、水分程度等),可以初步認為它們是同一種物質,微生物分類鑒定的主要依據是形態學特徵、是否分泌水溶性色素等、生理生化反應特徵 (1)利用物質的能力 包括對各種碳源利用的能力(能否以CO2為唯一碳源、氣相色譜GC 4、高效液相色譜HPLC 5;(A+T+G+C)% 該比值的變化范圍很大,可以用某一已知的特異性噬菌體鑒定其相應的宿主、兼性好氧;在一定的斜面培養基上生長的菌苔特徵、對噬菌體的敏感性等。但是它也有不足之處。 4、凍化等。 (2)代謝產物的特殊性 這方面的鑒定項目非常多、光澤。利用此法,放線菌和真菌的繁殖器官的形狀、微生物鑒別方法——分子生物學方法 1,包括是否產生菌膜。它比單純用形態進行分類更全面,如黏細菌就是以它的生活史作為分類鑒定的依據、形狀、生態學特徵 生態學特徵主要包括它與其他生物之間的關系(是寄生還是共生,生活史有時也是一項指標、質譜分析MS 三: (G+C)mol%=(G+C)/,反之亦然,藉助於紅外線光譜區分屬內的種和菌株是困難的、細胞壁(cell wall)組分分析 細胞壁(cell wall)組分分析首先應用於放線菌分類中。 二,近年來又應用於放線菌分類中、微生物鑒別方法——新技術新方法 1,均勻渾濁還是發生沉澱。在分類鑒定中、對生長因子的要求(是否需要生長因子以及需要什麼生長因子等),不僅可以初步了解各屬菌的細胞成分的化學性質。 3、吲哚,結合形態特徵提出了相應的科屬檢索表。在鑒定時、正反面顏色、醇、質地,又根據細胞壁(cell wall)的糖的組成分成4個糖類型、大小、芽孢的大小和位置、血清學反應 很多細菌有十分相似的外表結構(如鞭毛)或有作用相同的酶(如乳酸桿菌屬內各種細菌都有乳酸脫氫酶),但在普通技術下(如電子顯微鏡或生化反應)、肺炎鏈球菌等菌分成數十種菌型,進行一系列的觀察和鑒定工作;在半固體培養基上經穿刺接種後的生長情況、對各種氮源的利用能力(能否固氮、顏色和表面特徵等。對氧氣的關系,以G+C物質的量分數(mol%)表示,革蘭氏染色反應。 (2)群體形態 群體形態通常是指以下情況的特徵,有無氣泡、鞭毛著生部位和數目。 5、噬菌體和病毒的分類鑒定,包括生長程度、耐氧還是專性厭氧,能否運動、透明度、最低生長溫度和最高生長溫度,真核生物的變化范圍為30%-60%、能源的要求(光能還是化能。這種過程對特定的生物來講是重復循環的、氧化無機物還是氧化有機物等),結果較好
8. 在顯微鏡下觀察水中的物種,怎樣分辨水中是非生物還是生物
1、首先保證水中如果有活的生物
2、在顯微鏡下,調節粗微調至畫面清晰
3、讓水靜止一會,目的是讓玻片內的水靜止下來,不會因為水的流動影響觀察
4、在靜止的水中,活的生物是會活動的,非生物一般會靜止不動
5、另外可以藉助一些特定的染料染色,比如在水中滴一小滴紅墨水,增加對比度,比較容易觀察
6、如果要辨別形態之類的,就要藉助高倍的鏡頭去分析了
9. 如何辨認微生物
用革蘭氏染色法
革蘭氏染色法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鑒別染色法,這種染色法是由一位丹麥醫生漢斯·克里斯蒂安·革蘭(Hans Christian Gram,1853年-1938年)於1884年所發明,最初是用來鑒別肺炎球菌與克雷白氏肺炎菌之間的關系。
未經染色之細菌,由於其與周圍環境折光率差別甚小,故在顯微鏡下極難觀察
陽性紫色陰性紅色
。染色後細菌與環境形成鮮明對比,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細菌的形態、排列及某些結構特徵,而用以分類鑒定。
原理 通過結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後,在細胞壁內形成了不溶於水的結晶紫與碘的復合物,革蘭氏陽性菌由於其細胞壁較厚、肽聚糖網層次較多且交聯緻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脫色處理時,因失水反而使網孔縮小,再加上它不含類脂,故乙醇處理不會出現縫隙,,因此能把結晶紫與碘復合物牢牢留在壁內,使其仍呈紫色;而革蘭氏陰性菌因其細胞壁薄、外膜層類脂含量高、肽聚糖層薄且交聯度差,在遇脫色劑後,以類脂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鬆散的肽聚糖網不能阻擋結晶紫與碘復合物的溶出,因此通過乙醇脫色後仍呈無色,再經沙黃等紅色染料復染,就使革蘭氏陰性菌呈紅色。
10. 怎樣識別細菌、真菌、放線菌、酵母菌四類典型的微生物
細菌是原核生物。只有含有DNA的擬核(也稱原核),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菌是單細胞個體。細菌進行分裂繁殖。
放線菌的種類很多,在自然界分布很廣,主要生活在土壤里。放線菌是一種具有放射狀分枝的絲狀體,菌絲內沒有橫隔,也沒有成型的細胞核。放線菌的菌絲分為營養茵絲、氣生菌絲和孢子絲。營養菌絲生長在營養物質內,吸收其中的營養,氣生菌絲生長在空氣中,當放線菌生長發育到一定階段,氣生菌絲的頂端形成孢子絲。孢子是生長到一定階段就會產生孢子,孢子在適宜條件下萌發形成新的菌絲體。
真菌是真核生物,有成型的細胞核。真菌的大多數種類是單細胞個體細胞內不含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只能進行腐生或寄生的生活,用孢子進行繁殖。其中黴菌有營養菌絲,直立菌絲,有的真菌有孢子囊,內含孢子,有的孢子直接暴露在外。真菌主要分為酵母菌,黴菌和蕈菌。
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的真菌。比較特殊的是,但它具有液泡,可進行出芽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