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物學問題:轉錄噪音(transcriptional niose)是指什麼呢
這里的 雜訊 noise 是和 信號 signal 對應的
傳統的確定性模型認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按照精確的數學模型來運作的,生物體的運作也被認為是一系列精確的生物化學反應方程。
事實上,宏觀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當然也包括生物化學反應方程式)只是對宏觀體系的化學反應近似是精確的!宏觀過程參與的物質的量都是以 mol、mmol、μmol 來計量。
對於微觀過程,參與反應的物質非常地少,不再以 mol 這些單位來計量,而是直接以分子數計量,這時候微觀體系不再精確地按照化學反應方程來運作了。研究這種極小體系中化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過程的學科就是 微觀及介觀化學反應動力學、熱力學。
典型的微小體系,一個是晶體生長,另一個就是細胞生物學。
=====================================================
你所說的 Transcriptional Noise,就是指在細胞內部的轉錄過程中,轉錄效率、轉錄頻率等參數不穩定,圍繞一定的值上下波動的現象。如果把「轉錄」這一過程寫成由DNA和RNAP催化的,從 NTP 到 mRNA 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話,這一宏觀方程所描述的過程就是信號 signal,而由於上述波動導致的不確定性就是雜訊 noise
你可以去參考一下 2005年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上面的一篇綜述:stochasticity in gene expression: from theories to phenotypes (基因表達過程中的隨機性:從理論到表型)
或者和我討論——我就是做分子生物學水平的隨機性這方面研究的。
⑵ 什麼是生產性噪生
環境是人類和生物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因素的總和。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環境與人相互對立又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又相互轉化。環境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條件,而人類通過調節自身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外界環境;同時也不斷地改造環境,創造有利於自身生存、發展的環境條件。人類對環境的改造能力越強,環境對人類的作用就越強。人類在改造環境的同時,也將大量的廢棄物帶給了環境,造成了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產生了不良影響甚至危及生命。
(1)自然環境
人類的自然環境又稱物質環境,可分為兩類,一類指天然形成的原生環境,如空氣、水、土壤等;另一類是由於工農業生產和人群聚居等對自然施加的額外影響,引起人類生存條件的改變,稱次生環境。它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環境因素。
(2)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又稱非物質環境,是指與社會主體發生聯系的外部世界。其主體包括個人和群體。社會環境是由政治制度、經濟文化、教育水平、人口狀況、人的行為方式等要素構成的,是人類通過長期有意識的社會勞動,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質所創造的物質生產體系、積累的物質文化等所形成的環境體系。
環境與健康
(1)大氣污染對健康的危害
① 空氣污染物在短時間內大量進入人體,會導致急性危害。產生的原因,一是污染地區的氣象條件發生了變化,大量污物積聚在低空,擴散不開;另一種是事故排放使大量有害物質短時間內進入大氣,造成嚴重污染。
② 慢性危害
長期生活在低濃度污染的空氣環境中,機體可受到慢性潛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增高。如目前吸煙引發肺癌、石棉引起石棉肺、二氧化硅致矽肺等已為人們所共知。
③ 致癌作用
空氣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現,是現代肺癌發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實驗證實,有30餘種空氣污染物具有致癌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環芳烴化合物,以3,4-苯並芘為代表。它是煤炭、石油、天然氣、木材等燃燒不完全所形成的一種高活性致癌物,在煤煙、煤焦油、汽車廢氣、飛機尾氣、柏油路灰塵中都能分離出3,4-苯並芘。某些元素如砷、鉛、鎘、鉻、鈹的致癌性已在動物實驗中被證實。
(2)水體污染對健康的危害
水是人體的基本成分,也是生命活動、工農業生產不可缺少的物質,水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水體是以陸地為相對穩定邊界的天然水域。如果外界許多物質被混入天然水源,降低了水質,通過稀釋、混合、揮發、沉澱等物理方法,氧化、還原、酸鹼中和、化合、分解等化學方法,以及水生生物對有機物的降解作用過程,使雜質下降,這就是水體的自凈能力。當排入水中的物質量超過水體的自凈能力,使水質物理與化學性質發生改變,水質變壞,降低了水的使用價值,稱之為水體污染。
(3)土壤污染對健康的危害
土壤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後,由於土壤的機械作用和物理、化學、生物化學作用,使病原體殺滅,有機物質被分解和合成,在衛生學上無害且能被植物利用的腐殖質和無機鹽,這就是土壤的自凈作用。當土壤被有機性廢棄物或毒物所污染,其含量超過土壤本身的自凈能力,就形成了土壤污染。土壤被污染後,對人體產生的影響大都是間接的。主要通過土壤——植物——人體或土壤——水——人體這兩個基本環節對人體產生影響。對健康的影響有如下幾個方面:
① 引起中毒
工業「三廢」中排出的廢水含有鉛、鎘等重金屬毒物,灌田後可以通過稻米造成慢性鎘中毒(疼痛病)和鉛中毒;含砷、汞農葯污染土壤引起慢性砷中毒和汞中毒;「三廢」和農葯污染土壤後,再經雨水沖刷而污染地面水和地下水,人們通過飲水、食物以及家畜通過飼料都可引起中毒。
② 誘發癌症
近年來的研究進一步證實,鎘、苯氧除草劑和氯酚農葯等對人有致癌作用。土壤受到放射性污染,通過對人體的外照射和內照射(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操作,除誘發癌症外,還會導致頭昏、乏力、脫發、白細胞減少或增多等病症。
③ 傳播疾病
被含有病原體的糞便、垃圾和污水污染的土壤,可成為有關疾病的傳播媒介,如傷寒、副傷寒、痢疾、結核病等。還有破傷風、氣性壞疽、肉毒桿菌等能在土壤中長期生存,成為人們感染這些疾病的重要來源。
(4)雜訊對健康的影響
凡是干擾人們正常休息、睡眠和影響人們正常工作、學習、思考和談話等不協調的聲音,均屬雜訊。我國規定每天工作8小時崗位的雜訊強度:新建企業不得超過85分貝,現有企業適當放寬至90分貝。生活生產中主要雜訊源有:
① 工業雜訊:來自工廠各種機械和高速設備的撞擊聲和馬達轟鳴聲,如織布機、風動工具、冶煉設備、球磨機、鍛壓、電鋸以及建築工地的攪拌機、打樁機等產生的雜訊。
② 交通雜訊:主要來自各種車輛、火車、飛機、輪船等在發動和運行中產生的雜訊。
③ 生活雜訊:主要來源是集貿市場的嘈雜聲,娛樂、體育場所和宣傳工具的高音雜訊,家庭的收錄機、電視機、洗衣機和縫紉機等發出的雜訊。
雜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可體現在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消化系統幾方面,但對神經系統的作用最直接。長期接觸雜訊對人體神經系統產生不良影響,主要表現為聽力下降;雜訊還可引起頭痛、頭暈、耳鳴、心悸及睡眠障礙等神經衰弱綜合症;對心血管系統損害主要表現出心率加快或減緩、血壓不穩;對消化系統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食慾減退、消瘦、胃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慢等。
(5)社會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社會環境對人們健康的影響、制約作用是巨大的,作為社會人口中正經歷著生長發育和社會化過程的高中學生這一群體來說,也毫不例外地深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和制約。我國現有80多萬所中小學校和1 00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學生2億多人,約占我國人口的1/5以上。他們不僅在社會人口比例中數量大,更重要的是代表著人類的未來,是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希望所在。因此,研究影響他們健康成長的各種社會因素,特別是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同輩群體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的影響,為其在走上社會以前打下良好的身心健康素質基礎,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參考資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⑶ 海底聲學特性、海洋環境雜訊
海底聲學特性
海底對從海水入射的聲波的反射和散射,以及聲波在海底沉積物中的傳播速度和衰減等特性。海底對聲波在海水中傳播,特別在淺海中傳播影響很大。海底的聲反射系數和海底底質的聲吸收系數是表徵海底聲學特性的重要物理量。海底沉積物中的聲衰減,主要由沉積物的粘滯性和摩擦產生,與沉積物粒徑和孔隙率也有關。海底對聲波的反射損失主要與海底物質的密度、聲速和聲波的入射角有關。在聲吶使用中,常利用海底反射特性來提高聲吶作用距離。
海洋環境雜訊
海水運動、風對海面作用、厚冰層移動或融化、海底地質構造變化、海中生物體等發出的聲響。屬海洋本身的雜訊。海洋環境雜訊源主要有:海水分子熱運動產生的海水熱雜訊,海浪、海流、拍岸浪、風、雨滴等產生的水動力雜訊,海冰移動和振動、冰塊破裂、浮冰群積成等產生的冰下雜訊,海中能發聲的生物(如甲殼類、魚類、哺乳類等)發出的生物雜訊,遠處航船動力裝置傳來的水下雜訊,地震、海底火山爆發、大尺度湍流和遙遠的風暴等產生的極低頻雜訊。海洋環境雜訊是聲吶接收機的重要背景雜訊,會干擾聲吶系統的正常工作,限制聲信號在海洋中的傳播距離。
⑷ 海洋噪音的形成原理
海洋動力雜訊和生物雜訊又被稱為海洋環境雜訊。通常講,海洋動力噪音是由海浪、洋流和風產生的,生物雜訊是由各種海洋生物,如魚、蝦、哺乳動物等所產生的。技術雜訊是由艦船的機械和港口的技術裝備引起的。研究海洋雜訊對於水聲設備的設計和使用,以及水雷、魚雷等水中兵器的改進和減小艦艇的雜訊都是必不可少的。相反海洋雜訊對艦艇的作戰行動也有著非常大的關系。
風成雜訊和船舶雜訊是海洋背景雜訊的主體,這兩種雜訊源都是面分布源,給定了面源的特性,結合傳播效應,在理論上可給出海洋環境雜訊場的各種特性:譜級、指向性、時空相關函數或互功率譜。近年來,在理論上已能解釋深海及淺海雜訊場的指向性。並預見到低雜訊信道的存在。但對風成雜訊的機理還不十分清楚。
海洋中存在著大量散射體以及起伏不平的界面。當聲源發射聲波以後,碰到這些散射體,就會引起聲能在各個方向上重新分配,即產生散射波。其中返回到接收點的散射波的總和稱為混響。混響是主動式聲吶的主要干擾。 由產生混響的散射體不同性質,可分為體積混響、海面混響和海底混響。
⑸ 表觀遺傳雜訊是什麼意思呀
表型(phenotype),又稱性狀,是指一個生物體(或細胞)可以觀察到的性狀或特徵,是特定的基因型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包括個體形態、功能等各方面的表現,如身高、膚色、血型、酶活力、葯物耐受力乃至性格等。經典遺傳學(genetics)是指由於基因序列改變(如基因突變等)所引起的基因功能的變化,從而導致表型發生可遺傳的改變;而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則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沒有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功能發生了可遺傳的變化,並最終導致了表型的變化。
⑹ 噪音對人和生物會產生哪些危害控制噪音的方法有哪些
一、雜訊污染對人、動物、儀器儀表以及建築物均構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決於雜訊的頻率、強度及暴露時間。雜訊危害主要包括:
1、雜訊對聽力的損傷
雜訊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是聽力損傷。人們在進入強雜訊環境時,暴露一段時間,會感到雙耳難受,甚至會出現頭痛等感覺。離開雜訊環境到安靜的場所休息一段時間,聽力就會逐漸恢復正常。這種現象叫做暫時性聽閾偏移,又稱聽覺疲勞。但是,如果人們長期在強雜訊環境下工作,聽覺疲勞不能得到及時恢復,且內耳器官會發生器質性病變,即形成永久性聽閾偏移,又稱雜訊性耳聾。若人突然暴露於極其強烈的雜訊環境中,聽覺器官會發生急劇外傷,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從基底膜急性剝離,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聽力,即出現暴震性耳聾。
2、雜訊能誘發多種疾病
因為雜訊通過聽覺器官作用於大腦中樞神經系統,以致影響到全身各個器官,故雜訊除對人的聽力造成損傷外,還會給人體其它系統帶來危害。由於雜訊的作用,會產生頭痛、腦脹、耳鳴、失眠、全身疲乏無力以及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症狀。長期在高雜訊環境下工作的人與低雜訊環境下的情況相比,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病率要高2~3倍。可見雜訊會導致心血管系統疾病。雜訊也可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不振、惡心嘔吐,使腸胃病和潰瘍病發病率升高。此外,雜訊對視覺器官、內分泌機能及胎兒的正常發育等方面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在高雜訊中工作和生活的人們,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對疾病的抵抗力減弱,誘發一些疾病,但也和個人的體質因素有關,不可一概而論。
3、雜訊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擾
雜訊對人的睡眠影響極大,人即使在睡眠中,聽覺也要承受雜訊的刺激。雜訊會導致多夢、易驚醒、睡眠質量下降等,突然的雜訊對睡眠的影響更為突出。雜訊會干擾人的談話、工作和學習。實驗表明,當人受到突然而至的雜訊一次干擾,就要喪失4秒鍾的思想集中。據統計,雜訊會使勞動生產率降低10~50%,隨著雜訊的增加,差錯率上升。由此可見,雜訊會分散人的注意力,導致反應遲鈍,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下降,差錯率上升。雜訊還會掩蔽安全信號,如報警信號和車輛行駛信號等,以致造成事故。
4、雜訊對動物的影響
雜訊能對動物的聽覺器官、視覺器官、內臟器官及中樞神經系統造成病理性變化。雜訊對動物的行為有一定的影響,可使動物失去行為控制能力,出現煩躁不安、失去常態等現象,強雜訊會引起動物死亡。鳥類在雜訊中會出現羽毛脫落,影響產卵率等。
5、特強雜訊對儀器設備和建築結構的危害
實驗研究表明,特強雜訊會損傷儀器設備,甚至使儀器設備失效。雜訊對儀器設備的影響與雜訊強度、頻率以及儀器設備本身的結構與安裝方式等因素有關。當雜訊級超過150dB時,會嚴重損壞電阻、電容、晶體管等元件。當特強雜訊作用於火箭、宇航器等機械結構時,由於受聲頻交變負載的反復作用,會使材料產生疲勞現象而斷裂,這種現象叫做聲疲勞。
一般的雜訊對建築物幾乎沒有什麼影響,但是雜訊級超過140dB時,對輕型建築開始有破壞作用。例如,當超聲速飛機在低空掠過時,在飛機頭部和尾部會產生壓力和密度突變,經地面反射後形成N形沖擊波,傳到地面時聽起來像爆炸聲,這種特殊的雜訊叫做轟聲。在轟聲的作用下,建築物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出現門窗損傷、玻璃破碎、牆壁開裂、抹灰震落、煙囪倒塌等現象。由於轟聲衰減較慢,因此傳播較遠,影響范圍較廣。此外,在建築物附近使用空氣錘、打樁或爆破,也會導致建築物的損傷。
雜訊是一類引起人煩躁、或音量過強而危害人體健康的聲音。雜訊污染主要來源於交通運輸、車輛鳴笛、工業雜訊、建築施工、社會噪音如音樂廳、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聲說話等。
二、噪音的控制:
1、降低雜訊源:
因為聲在傳播中的能量是隨著距離的增加而衰減的,因此使雜訊源遠離需要安靜的地方,可以達到降噪的目的。例如:工業、交通運輸業選用低噪音的生產設備和改進生產工藝,或者改變雜訊源的運動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體發聲體的振動)。
2、在傳音途徑上降低雜訊:
改變聲源已經發出的雜訊傳播途徑,因為聲的輻射一般有指向性,處在與聲源距離相同而方向不同的地方,接收到的聲強度也就不同。不過多數聲源以低頻輻射雜訊時,指向性很差;隨著頻率的增加,指向性就增強。因此,控制雜訊的傳播方向(包括改變聲源的發射方向)是降低雜訊尤其是高頻雜訊的有效措施。可採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規劃城市和建築布局等措施。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雜訊防護:
當聲源和傳播途徑上無法採取措施,或採取的聲學措施仍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就需要對受音者採取防護措施,如長期職業性雜訊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頭盔等護耳器。
⑺ 什麼是噪音污染
雜訊污染
(一)雜訊
雜訊是聲音的一種。從物理角度看,雜訊是由聲源作無規則和非周期性振動產生的聲音。從環境保護角度看,雜訊是指那些人們不需要的、令人厭惡的或對人類生活和工作有防礙的聲音。雜訊不僅有其客觀的物理特性,還依賴主觀感覺的評定。如在聽音樂時,悅耳的歌聲不是雜訊,而在老師講課的課堂上,高音播放的音樂只能算是
雜訊。
(二)雜訊的特點
我們生活的空間,充滿各類聲音,有些聲音弱如蟲鳴;有些則強如炮轟;有些聲音尖如汽笛;有些又沉如悶雷;有些聲音悅耳動聽;有些卻吵鬧難忍。聲音的性質是如何確定的呢?原來聲音的大或小,與「聲壓」有關;聲音的尖或沉,與「音頻」高低有關;聲音是悅耳還是吵雜,與「音調」是否和諧有關。
(1)音頻 音頻就是聲音的頻率。一個振動盪物體,每秒鍾振動的次數為該物體的振動頻率,頻率的單位為赫茲。一般地說,振動頻率在20赫茲到20000赫茲之間的的波動人類是可以聽到的,因此稱為聲波,聲波的振源叫作聲源。20赫茲以下和20000赫茲以上分別屬於次聲和超聲的范圍,人耳不能聽到。在聲波范圍內,隨著頻率的增加音調由低變高,但是在不同頻段,人耳的感受力並不一致。一般情況下,音頻在1000赫茲以下,隨頻率降低,聽覺會逐漸遲鈍,因此,人耳對低頻雜訊較容易忍受,而對高頻雜訊則感覺較敏銳,耐受力差。若長期生活在偏高頻率的巨響環境中,會引起耳朵部分或嚴重失聰。
(2)聲壓 聲音在空氣中能夠傳播出去,是由於振動物體通過振動造成周圍空氣的局部壓強變化,這個壓強變化使周圍空氣產生局部的密度變化,局部密度變化又造成較遠部分空氣壓強的變化,如此下去,就把這個壓強變化向更遠的部分傳遞出去,這樣就造成了聲音的傳播。在聲音傳播過程中,空氣壓強相對於大氣壓強的壓強變化,稱為聲壓,其單位為帕(Pa)。人類的聽覺領域相當廣闊,平均大約是從2×10-5-20帕左右。也就是說,我們能聽到一個最強盛源的音量,有可能是一個最弱聲源的20萬倍。為了方便表達起見,科學工作者一般以聲壓倒對數式作為表達單位,即用聲壓級來表達聲量的大小。聲壓級的單位為分貝。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聽到底聲音,其聲壓級在0-140分貝左右。雜訊的強度也是用聲壓級來表示的。正常人的聽覺所能感到的最小聲級為1分貝。輕聲耳語約為30分貝。相距1米左右的會話語言約為60分貝。公共汽車中約為80分貝。重型載重車、織布車間、地鐵內雜訊約為100分貝。使人耳痛的聲壓級界限叫人耳閥,數值為120分貝。大炮轟鳴、噴氣機起飛約為130分貝。
各種雜訊分貝值表
聲音 雜訊級(A) 對人的影響
火箭導彈發射 150-160
噴氣飛機噴口 130-140 無法忍受
螺旋槳飛機、高射機槍 120-130 痛
柴油機、球磨機 110-120
織布機、電鋸 100-110
載重汽車、喧囂馬路 90-100 很吵
大聲說話、較吵的附近 70-80 較吵
一般說話 60-70
普通房間 50-60 較靜
靜 夜 30-40
輕聲耳語 20-30 安靜
消聲(室內 10-20 極靜
聽覺下限) 0-10 聽 (0)
雜訊的來源
雜訊的來源主要有三種,它們是交通雜訊、工業雜訊和生活雜訊。
交通雜訊
交通雜訊主要是由交通工具在運行時發出來的。如汽車、飛機、火車等都是交通雜訊源。調查表明,機動車輛雜訊占城市交通雜訊的855。車輛雜訊的傳播與道路的多少及交通量度大小有密切關系。在通路狹窄、兩旁高層建築物櫛比的城市中,雜訊來回反射,顯得更加吵鬧。同樣的雜訊源在街道上較空曠地上,聽起來要大5-10分貝。在機動車輛中,載重汽車、公共汽車等重型車輛的雜訊在89-92分貝,而轎車、吉普車等輕型車輛雜訊約有82-85分貝,以上聲級均為距車7.5米處測量。汽車速度與雜訊大小也有較大關系,車速越快,雜訊越大,車速提高1倍,雜訊增加6-10分貝。表2-2說明各類機動車雜訊大小與行駛速度的關系。
汽車雜訊主要來自汽車排氣雜訊。若不加消聲器,雜訊可達100分貝以上。其次為引擎雜訊和輪胎雜訊,引擎雜訊在汽車正常運轉時,可達90分貝以上,而輪胎雜訊在車速為90公里/時以上時,可達95分貝左右。因此,在排氣系統中加上消聲器,可使汽車排氣雜訊降低20-30分貝。在引擎方面,以汽油引擎代替柴油引擎,可以降低引擎雜訊6-8分貝。
此外,接近城市中心的鐵路客貨運站,由於來往列車都要在市區內穿行,因而影響較大,尤其是在客流量大時,其影響是不容忽視。地下鐵路的雜訊來源與火車相似。因車輛在地道內行駛,雜訊不易散失,對車廂內的人干擾較大。據英國實
測,車廂內開窗時雜訊高達102分貝。
飛機運輸雜訊
水陸交通運輸雜訊,雖然影響面廣,但從直接造成顯著的危害來說,還是空運的雜訊。飛機處在內燃機時期,空運雜訊並不突出。但在噴氣機出現後,空運雜訊才漸漸地產生較大的影響。這一方面是噴氣機雜訊聲級較大,另一方面也是空運日趨繁忙的結果。事實上,機場不僅是飛機升降時產生雜訊,而且機場地勤保養和飛機試運轉時也會產生強烈的雜訊,對附近居民的影響非常大。當大型噴氣客機起飛時,跑道兩側1千米內語言通訊都受到干擾,4千米范圍內人民不能休息和睡眠。
工業雜訊
工業雜訊主要來自生產和各種工作過程中機械振動、摩擦、撞擊以及氣流擾動而產生的聲音。城市中各種工廠的生產運轉以及市政和建築施工所造成的雜訊振動,其影響雖然不及交通運輸廣,但局部地區的污染卻比交通運輸嚴重得多。因此,這些雜訊振動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應予重視。
生活雜訊
生活雜訊主要指街道和建築物內部各種生活設施、人群活動等產生的聲音。如在居室中,兒童哭鬧,大聲播放收音機、電視和音響設備;戶外或街道人聲喧嘩,宣傳或做廣告用高音喇叭等。這些雜訊又可以分為居室雜訊和公共場所雜訊兩類,它們一般在80分貝以下,對人沒有直接生理危害,但都能幹擾人們交談、工作、學習和休息。
雜訊的危害與防治
(一)雜訊的危害
科學家們已經全面研究了雜訊對生物和人類的影響。如小白鼠在160分貝的環境中,幾分鍾就會死亡。人在噴氣發動機5米處,幾分鍾就變成聾子。一般認為40分貝是正常的環境聲音,在此以上就是有害的雜訊。
雜訊的危害/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雜訊對睡眠的干擾 人類有近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人類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維持健康的一個重要條件。但環境雜訊會使人不能安眠或被驚醒,在這方面,老人和病人對雜訊干擾更為敏感。當睡眠被干擾後,工作效率和健康都會受到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連續雜訊可以加快熟睡到輕睡的回轉,使人多夢,並使熟睡的時間縮短;突然的雜訊可以使人驚醒。一般來說,40分貝大連續雜訊可使10%的人受到影響;70分貝可影響50%;而突發動雜訊在40分貝時,可使10%的人驚醒,到60分貝時,可使70的人驚醒。長期干擾睡眠會造成失眠、疲勞無力、記憶力衰退,以至產生神經衰弱癥候群等。在高雜訊環境里,這種病的發病率可達50^-60%以上。
(2)雜訊對語言交流的干擾 雜訊對語言交流的影響,來自雜訊對聽力的影響。這種影響,輕則降低交流效率,重則損傷人們的語言聽力。研究表明,30分貝以下屬於非常安靜的環境,如播音室、醫院等應該滿足這個條件。40分貝是正常的環境,如一般辦公室應保持這種水平。50-60分貝則屬於較吵的環境,此時腦力勞動受到影響,談話也受到干擾。當打電話時,周圍雜訊達65分貝則對話有困難;在80分貝時,則聽不清除。在雜訊達80-90分貝時,距離約0.15米也得提高嗓門才能進行對話。如果雜訊分貝數再高,實際上不可能進行對話。
(3)雜訊損傷聽覺 人短期處於雜訊環境時,即使離開雜訊環境,耳朵也會造成短期的聽力下降,但當回到安靜環境時,經過較短的時間即可以恢復。這種現象叫聽覺適應。如果長年無防護地在較強的雜訊環境中工作,在離開雜訊環境後聽覺敏感性的恢復就會延長,經數小時或十幾小時,聽力可以恢復。這種可以恢復聽力的損失稱為聽覺疲勞。隨著聽覺疲勞的加重會造成聽覺機能恢復不全。因此,預防雜訊性耳聾首先要防止疲勞的發生。一般情況下,85分貝以下的雜訊不至於危害聽覺,而85分貝以上則可能發生危險。統計表明,長期工作在90分貝以上的雜訊環境中,耳聾發病率明顯增加。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於1971年曾公布0-45年等速連續雜訊A聲級與雜訊性耳聾病率的關系。
0-45年等效連續雜訊A聲級與雜訊性耳聾發病率的關系(%)
等效連續A聲級(dB) 年數(=年齡-18)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80 發病率 0 0 0 0 0 0 0 0 0 0
聽力損傷者 1 2 3 5 7 10 14 21 33 50
85 發病率 0 1 3 5 6 7 8 9 10 7
聽力損傷者 1 2 6 10 13 17 22 30 43 57
90 發病率 0 4 10 14 16 16 18 20 21 15
聽力損傷者 1 6 13 19 23 26 32 41 54 65
95 發病率 0 7 17 24 28 29 31 32 29 23
聽力損傷者 1 9 20 29 35 39 45 53 62 37
100 發病率 0 12 29 37 42 45 44 44 41 33
聽力損傷者 1 14 21 42 49 53 58 65 74 83
105 發 病 率 0 18 42 53 58 60 62 61 54 41
聽力損傷者 1 20 45 58 65 70 76 82 87 91
110 發 病 率 0 26 55 47 78 78 77 72 62 45
聽力損傷者 1 28 58 76 85 88 91 93 95 95
115 發 病 率 0 36 71 83 87 84 81 75 64 47
聽力損傷者 1 38 74 88 94 94 95 96 97 97
(4)雜訊可引起多種疾病 雜訊除了損傷聽力以外,還會引起其他人身損害。雜訊可以引起心緒不寧、心情緊張、心跳加快和血壓增高。雜訊還會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減少,胃酸降低,從而易患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一些工業雜訊調查結果指出,勞動在高雜訊條件下的鋼鐵個人和機械車間個人比安靜條件下的個人循環系統發病率高。在強聲下,高血壓的人也多。不少人認為,20世紀生活中的雜訊是造成心臟病的原因之一。長期在雜訊環境下工作,對神經功能也會造成障礙。實驗室條件下人體實驗證明,在雜訊影響下,人腦電波可發生變化。雜訊可引起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的平衡,從而導致條件下反射的異常。有的患者會引起頑固性頭痛、神經衰弱和腦神經機能不全等。症狀表現與接觸的雜訊強度有很大關系。例如,當雜訊在80-85分貝時,往往很易激動、感覺疲勞,頭痛多在顳額區;95-120分貝時,作業個人常前頭部鈍性痛,並伴有易激動、睡眠失調、頭暈、記憶力減退;雜訊強到140-150分貝時不但引起耳病,而且發生恐懼和全身神經系統緊張性增高。
雜訊防治及管理措施
對雜訊污染的防治,一方面依靠雜訊控制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還有賴於立法管理和政府的行政措施。特別是環境雜訊源的管理,對防治雜訊污染至關重要。
⑻ 雜訊污染的來源是什麼
在飛機場的附近,母雞不會下蛋;樂隊演奏的樂曲極度刺耳,可以使觀眾突然昏倒。這些都是雜訊造成的。從生物學的觀點看,凡是人們不需要的、令人煩燥的聲音,統稱為雜訊;從物理學的觀點看,雜訊是指聲強和頻率雜亂無章、沒有規律的聲音。
環境雜訊主要來源於交通運輸、工業生產、建築施工及社會生活。在城市裡,交通雜訊對居民影響最大。
雜訊是一種嚴重污染,屬於感覺公害。它與工業「三廢」一樣,都影響、危害人體健康。雜訊的影響和危害主要有:一是影響聽力。聽力損傷的程度與雜訊強度和在雜訊環境中暴露的時間有關,在85分貝以上的雜訊環境中,雜訊性耳聾發病率可達到50%。二是影響學習、工作,干擾睡眠。醫生為病人聽診時,在50分貝的雜訊環境中,聽診的准確率僅80%。如雜訊達到100-120分貝時,幾乎每個人都會從睡眠狀態中醒過來。三是影響心血管功能和內分泌系統。這主要表現在心動過速,心律不齊,血管痙攣,血壓升高,孕婦流產率高,女性月經失調等。四是危害中樞神經系統。在強雜訊環境下,會出現頭痛、耳鳴、多夢、失眠、記憶減退、全身無力等症狀。五是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有人作過調查,在雜訊環境下,兒童的智力發育比在安靜環境中低20%。
雜訊的影響及危害十分復雜。這與雜訊的性質有關,也與人的生理、心理等因素有關。在日常生活中,當某些人在欣賞悅耳動聽的樂曲,感到是一種精神享受時,另外一些人卻可能認為是不愉快的聲音。如你正聚精會神地做作業時,附近的吵鬧聲就會影響你的正常思維。
世界上有一半人生活在雜訊環境中。在世界環境案件中,雜訊占第一位。素稱日本雜訊之王的東京,1984年,警視廳就收到了6萬起有關雜訊的報案。我國有4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超過雜訊標準的環境中。有人認為,雜訊已間接或直接地起到了犯罪作用。所以,雜訊污染被稱為「大都市罪犯」。
⑼ 雜訊污染屬於什麼污染
屬於物理污染。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
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