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科學家有沒有研究,地球上第一次出現生物是什麼時期
早期厭氧型藻類以及厭氧細菌,地球的形成約在45億年前,大約10億年後地球的環境才適宜孕育生命。從外太空中墜落的隕石為我們帶來了磷,硫等生命組成必備元素,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物質的不斷碰撞與組合形成了DNA,生命的起源正式開始。
早期的地球氧含量極低,所以最開始出現的一些生物都是厭氧型的。生物進化至寒武紀時期,生物種類如雨後春筍一般訊然增多,海洋生命形式進化歷程出於黃金時期,海洋生物的生命結構變得極為復雜,這就是地球歷史上第一次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1)生物時代是什麼擴展閱讀:
到奧陶紀末,地球上的海洋已經冷卻到百分之八十五,生命再次減速。直到泥盆紀早期,地球開始西方體育,退去土地形成,蕨類植物,光合作用產生大量的氧氣,中間開始一些土地生物,珊瑚昆蟲和兩棲類動物,在石炭系遲到,75%的物種大滅絕物種滅絕,但無可否認,泥盆紀是地球的海洋變成陸地生活的里程碑。
在二疊紀末,由於太陽的影響,地球的氣候發生了變化,陸地面積增加,但大多數動物未能適應,導致90%的海洋動物和70%的陸地動物大規模滅絕。到三疊紀末期,地球上的生命開始休息,地球上的生命變得更加多樣化。
但到那個時期結束時,由於地球地貌的急劇變化和海平面的上升,海洋生物再次遭到大量毀滅,但大多數的大滅絕是海洋生物,陸地生物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恐龍的崛起逐漸統治了地球,生物圈正式進入了叢林時代。
Ⅱ 什麼被稱為最近的生物時代
新生代(Cenozoic) 是地球歷史上目前最新的一個地質時代,它從6600萬年前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隨著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的發生,中生代結束,新生代開始。
在新生代中,哺乳動物已經是占據各個生態圈的優勢動物群。鳥類、被子植物以及魚類也有很大的發展,被子植物迅速成為優勢種,使得裸子植物等植物逐漸衰退。
Ⅲ 有人認為21世紀將是「生物時代」 為什麼
現代生物技術中包含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和酶工程。其中基因工程、細胞工程是核心技術。1997年2月22日英國羅斯林研究所正式宣布"多莉"克隆綿羊問世。這是科學家們首次將高度分化的體細胞無性繁殖應用於哺乳動物。被當成生物時代的里程碑。同年美國ABS公司宣布克隆出"基因"牛,其技術更加先進、效率更高。同年12月羅斯林研究所在"多莉"的基礎上又克隆出"波莉"綿羊,它具有人的基因,既是克隆羊、又是轉基因羊,能產生治療血友病的人體Ⅸ凝血因子。
當前生物技術尚處於研究開發的初階段,但孕育著新的生產力飛躍,預計到下世紀將會充分顯示出巨大威力。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將會使產業結構、工藝方法、產品結構發生一系列的變化。科學家斷言,21世紀將是以生物工程為代表的生命科學的世紀。
先進製造技術將是工業現代化的保障
機械製造是現代工業工藝裝備的基礎條件,它的發展和先進程度標志著一個國家或地區工業現代化的水平。先進製造技術是在傳統製造技術的基礎上,將計算機等多種現代科學技術,綜合集成地應用於製造,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清潔、文明生產。因此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先進製造技術已成為現代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任務,也是各國工業現代化追求的目標。先進製造技術將是21世紀信息、材料和生物技術等發展和產業化保障。
從信息技術發展實踐歷程實際上主要是微加工技術的進步史。因此,微加工技術的進步成為計算機、通訊和全球網路等信息產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使得信息技術滲透到工廠、商業、金融、國防、機關、學校等方面成為可能,並使信息產業將成為全球產值最高產業。當前國際上微加工技術正朝向更精層次的納米級加工技術發展,納米技術將是下世紀機械革命的基礎。計算機速度增長,將會大推動納米技術向產業化方向發展。納米技術是由納米微米微加工技術、納米微機械、量子線及量子點制備技術和單電子器件製造技術組成。21世紀初葉納米技術的產業化的實現,成套的納米加工設備將得到廣泛的應用。
專家們指出,先進材料的合成與加工也是依靠先進製造技術來保障的,而新材料的合成與加工是新材料發展的關鍵。因此,先進製造技術的發展是新材料從理論研究到工程材料的必由之路。例如,高溫超導體從發現至今已有10餘年,電纜產業化至今難以實現,原因是沒有理想的合成與加工方法,再加碳60及納米碳管是近年發現另一類有發展前景的先進材料,除拓寬用途外,必須探索一條合成與加工製造的方法,才能使產品質量穩定、擴大規模,達到廣泛應用的目的。生物技術的應用也離不開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工藝。就是傳統的工業要實現高技術改造,也離不開先進製造技術中的先進技術集成系統和現代管理技術等,因此,先進製造技術是21世紀的關鍵技術。
科學技術的進步是現代化立國的基礎,是推動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人類正生活在一個高度科學技術化了的新時代。正在進行著一場以信息科學領先,生物科學、材料科學、能源科學等為主要內容的科學技術革命,並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力度,呈現出一派加速發展的趨勢。科學家們估算:人類在最近30年來所獲得的知識等於過去2000年中所創造的總和。按科學技術的發展預測,下個世紀的前15年中科學技術將在許多領域,特別是在信息、先進製造、先進材料、生物、能源技術等高新技術領域將會出現爆炸性的突破和擴展。
今天,人們談論國家的科學技術進步,已不再是就科學技術論科學技術,而是從國家綜合國力、經濟社會發展、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安全的深度層次上來考慮科學技術發展戰略。因此,即將跨入21世紀之際,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無疑是世界各國最為關注的問題。
信息技術將成為世界競爭的關鍵
目前人類已進入信息化社會,人們已開始認識到信息是比物質和能源更為重要的可以再生的資源。信息既可壓縮、擴散,也可以光速傳播,並滲透到各個方面。它在時間和空間上,使世界變小、科學變大,為人類共享精神財富創造了客觀條件。信息技術把傳統產業從擴大外延推 向增加內涵的發展道路。由於數字化革命已使信息技術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它必將成為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同時,以數字革命為先導,以信息高速公路為主要內容的信息技術將引發一場世界性的經濟大戰。因此,信息技術將成為各國競爭的關鍵領域。 據美國官方估計,21世紀初葉,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實現,美國工業部門每年可多創造3000億美元的銷售額,生產效率將提高20-40%。銀行的收入4/5來自於信息,只有1/5來自存貸利差。科學家們可在網路上如居一室地合作研究開發,創造出更加豐碩的成果。學生們可以學習分布在各地的最好教師的課程,並可節省40%的時間和30%的費用。病人可通過遠程的名醫會診和遙控治療。得到最好的醫療,信息技術將為人們提供一個方便、多樣、舒適協調的生存環境。
先進材料技術成為科學技術發展的突破口
人類歷史發展證明, 先進材料是人類文明的階梯,時代的發展需要新材料。而新材料又推動著時代的進一步發展。因此,人們把材料視為時代文明的支柱之一,先進材料技術已成為世界各國科技競爭的焦點。
新材料中最具活力的是信息功能材料、高溫、高比強度、高比剛度的結構材料、超導材料、納米材料、能源材料和生物材料等。信息功能材料是指用於信息的獲取、傳輸、存儲、顯示及處理有關的材料,品種多、涉及面廣。其中由於單晶矽片直徑愈來愈大(目前直徑300mm,2010年將達到450mm)、線寬度小、得率高、性能好、價格低,成為發展最快的先進信息材料。目前占硅集成電路中的95%,下一世紀上半葉仍將佔主導地位。專家測算汽車每減輕100公斤則每升要多行0.5公里。美國計劃2003年將每升靠新型結構材料來實現。新型結構材料對航空航天事業有著更重要的意義。從1986年高溫超導體被發現以來,就引起人們超常重視,專家們估算,高溫超導電纜2010年內將會達到工業化水平,2020年世界產值可達12220億美元。納米材料具有很多異乎尋常特點,納米技術已成為先進材料的前沿技術。例如近年發現的乙烯球,不僅就材料本身,也為新材料合成開辟一條新途徑。納米碳管的強度比鋼高100倍,密度僅為鈉的1/10,可作強劑。其中電性超過銅,有可能成為下世紀納米級電子線路的主要材料。用於診斷、治療、修復人體器官或組織更換的生物材料和稱為綠色材料的環保材料等,都將成為有發展前景的新材料。
現代生物技術將成為革命性技術
現代生物技術又稱生物工程,它是利用生物有機體或其組織部分發展的新產品或新工藝的一系列技術群。它將同信息技術、先進材料技術並列,成為決定未來的三大最重要高技術。現代生物技術所以成為起主導作用的高技術,不僅在於依據其建立起的涉及工程、農業、醫葯、食品、能源和環保等諸多方面的產業群,到下世紀將創造出數千億乃至上萬億美元的巨大產值,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更重要的還在於當今人類面臨的許多難題的解決途徑非現代生物技術莫屬,使人類生命和生活將發生一場革命性變化。
Ⅳ 原始生物時代叫做什麼
原始生物的時代叫作:元古代 元古代(ProterozoicEra,Proterozoic)緊接在太古代之後的一個地質年代。一般指距今25億年前到5.7億年前這一段地質時期。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叫元古界,代表符號為「Pt」。
Ⅳ 生物時代合法嗎
確切地講,對於生物相關領域的能人,21世紀確實是的生物/生命科學的世紀!他們投身其中,努力塑造這個世紀並取得成功!
對於其他人而言,不能投身其中,但是至少可以享受生命科學帶來的成果,比如更安全、更有效、更經濟的先進生物靶向葯!
生物技術孕育著新的產業革命,人類60%以上的生物技術成果都應用於制葯工業。生物制葯是以微生物、寄生蟲、動物黴素、生物組織起始材料,採用生物學工藝及分離純化技術製造出新的生物葯品。用生物技術開發特色葯或對傳統醫葯進行改良,引發了現代制葯工業的重大變革。全球所有頂級化工企業都在投資於生物技術研究。
今後生物技術將進入廣泛的大規模的產業階段,生產用途也將從治病為主轉向延長人類生命周期、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生物技術研究所取得的重大進展及其引發的對生物科技類股票的良好市場預期,無不預示著生物經濟時代為時不遠。
Ⅵ 考古生物的年代,以及發展順序
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根據地層自然形成的先後順序,將地層分為5代12紀。地質時間表述單位:宙、代、紀、世、期、階
太古代: 太古代一般指的是地球形成及化學進化這個時期,可以是從46億年前到38億年前或34億年前,這個數字之所以有數以億計的年數之差是因為我們目前所能掌握的最古老的生命或生命痕跡還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 有始太古代, 古太古代( 生命現象出現), 中太古代, 新太古代(原核生物出現)
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國含有1個震旦紀)還有比如長城紀,然後是蘄縣紀、青白口紀、震旦紀( 不具硬殼動物出現), 元古代緊接在太古代之後,其下限一般定在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前,這個時期目前在5.7億到6億年前
古生代: 自寒武紀後到2.3億年前這段時間為古生代. 古生代分為寒武紀(硬殼動物出現), 、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共6個紀
中生代: 從2.3億年前到0.65億年前為中生代. 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鳥類哺乳類出現)和白堊紀(被子植物出現),共3個紀. 中生代時,爬行動物(恐龍類、色龍類、翼龍類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動物時代之稱,或稱恐龍時代。中生代時出現鳥類和哺乳類動物. 中生代末發生了白堊紀滅絕事件,50%的生物滅絕,包括所有的恐龍。大多學者認為有一顆彗星撞擊地球,引起特大氣候變化,很多動物,尤其是冷血動物,無法適應低溫而滅絕。可是為何當時鱷魚一類的冷血動物卻存活,還是無可解答
新生代: 0.65億年後到現在為新生代. 只有第三紀、第四紀2個紀. 第三紀末,第四紀初地球上古人類出現. 新生代一般被分為七個世: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 其中前5個世屬於第三紀, 後2個世屬於第四紀. 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地層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動、植物的標准化石。各類動、植物化石出現的早晚是有一定順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現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現得越晚。絕對年齡是根據測出岩石中某種放射性元素及其蛻變產物的含量而計算出岩石的生成後距今的實際年數。越是老的岩石,地層距今的年數越長。每個地質年代單位應為開始於距今多少年前,結束於距今多少年前,這樣便可計算出共延續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於距今2.3億年前,止於6700萬年前,延續1.2億年. 新生代開始時,中生代占統治地位的爬行動物大部分絕滅,繁盛的裸子植物迅速衰退,為哺乳動物大發展和被子植物的極度繁盛所取代。因此,新生代稱為哺乳動物時代或被子植物時代。哺乳動物的進一步演化,適應於各種生態環境,分化為許多門類。到第三紀後期出現了最高等動物——原始人類。原始人類起源於亞洲或非洲
羅列一下地球最近的演變順序
震旦紀: 從距今18億年-距今6億年) ,震旦紀可以被認為是元古代與古生代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 從距今34-18億年前這漫長的16億年中(而從地球上有了第一個動物到現在可能不超過10億年),我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原始無真核細胞在不斷地進化。從距今18億年前開始,地球進入震旦紀,大約又經過了12億年到6億年前,有細胞核、細胞器分化的真核生物出現了,從此地球進入了一個生命大發展的階段。這時期的海洋生物主要是藍藻、紅藻和綠藻,原生動物大概也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到距今6億年前時,已經有浮游動物、杯海綿和腔腸動物了。震旦紀時生物界的演化較前迅速,形成一些有特色的生物群。微古植物群在早震旦世以球藻群為主,並出現了巨囊藻、捷菲鮑里藻等屬;宏觀藻類以丘阿爾藻、壽縣藻和塔烏藻等屬為主。至晚震旦世時,微古植物群中的分子形態多樣,屬種繁多,以刺球藻群中個體較大或一些膜殼具有明顯刺狀構造的類型最重要。晚震旦世的最大特徵是後生動物大量出現和門類多樣化。伊迪卡拉動物群即出現於這一時期。該動物群是一個以軟軀體後生動物為主體的動物群。中國震旦紀地層中發現的主要為蠕形動物和腔腸動物,尤以蠕形動物分布最廣. 在震旦紀時,不僅中國許多地方發現有冰川沉積,而且在澳大利亞、非洲、南美、北美、亞歐等大陸上普遍出現冰川,這是已知的具有世界意義的最古老的一次冰期——震旦紀大冰期。這次大冰期至少可能包括兩期:一是7.4—7億年,冰磧層分布最廣;一是6.5億年。在前一冰期之後,許多地方形成膏鹽和白雲岩沉積,說明氣候轉為乾燥炎熱。在後一冰期之後,世界許多地方發現了以伊迪卡拉動物群為代表的軟體裸露動物群,這也說明氣候狀況有很大變化。
(冰期)寒武紀:寒武紀是地質年代劃分中屬顯生宙古生代的第一個紀,距今約5.4億至5.1億年,寒武紀是現代生物的開始階段. 是地球上現代生命開始出現、發展的時期。寒武紀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遙遠而陌生的,這個時期的地球大陸特徵完全不同於今天
奧陶紀: (距今5.1-4.38億年)——海洋無脊物動物全盛時期, 當時氣候溫和,淺海廣布,世界許多地方(包括我國大部分地方)都被淺海海水掩蓋。海生生物空前發展. 奧陶紀的生物界較寒武紀更為繁盛,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發展,其中以筆石、三葉蟲、鸚鵡螺類和腕足類最為重要,腔腸動物中的珊瑚、層孔蟲,棘皮動物中的海林檎、海百合,節肢動物中的介形蟲,苔蘚動物等也開始大量出現
志留紀(Silurianperiod 始於距今4.35億年,延續了2500萬年)(筆石的時代,陸生植物和有頜類出現)是早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古生代第三個紀。由於志留系在波羅的海 哥德蘭島上發育較好,因此曾一度被稱為哥德蘭系。志留紀可分早、中、晚三個世. 志留系三分性質比較顯著。一般說來,早志留世到處形成海侵,中志留世海侵達到頂峰,晚志留世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海退和陸地上升,表現了一個巨大的海侵旋迴。志留紀晚期,地殼運動強烈,古大西洋閉合,一些板塊間發生碰撞,導致一些地槽褶皺升起,古地理面貌巨變,大陸面積顯著擴大,生物界也發生了巨大的演變,這一切都標志著地殼歷史發展到了轉折時期. 志留紀的生物面貌與奧陶紀相比,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和變化。海生無脊椎動物在志留紀時仍占重要地位. 脊椎動物中,無頜類進一步發展,有頜的盾皮魚類和棘魚類出現,這在脊椎動物的演化上是一重大事件,魚類開始征服水域,為泥盆紀魚類大發展創造了條件
泥盆紀 (Devonian 距今4.06億年-3.6億年):也就是古生代中葉的這段期間. 泥盆紀古地理面貌較早古生代有了巨大的改變。表現為陸地面積的擴大,陸相地層的發育,生物界的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陸生植物、魚形動物空前發展,兩棲動物開始出現,無脊柱動物的成分也顯著改變。早期裸蕨繁茂,中期以後,蕨類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現。無脊椎動物除珊瑚、腕足類和層孔蟲(Stromatoporoidea,腔腸動物門,水螅蟲綱的一個目)等繼續繁盛外,還出現了原始的菊石(mmonites,屬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的一個亞綱)和昆蟲。脊椎動物中魚類(包括甲胄魚、盾皮魚、總鰭魚等)空前發展,故泥盆紀又有「魚類時代」之稱。晚期甲胄魚趨於絕滅,原始兩棲類(迷齒類(Labyrinthodontia)(亦稱堅頭類)開始出現
石炭紀:石炭紀(Carboniferous period開始於距今約3.55億年至2.95億年)是古生代的第5個紀,延續了6000萬年
(冰期)二疊紀:二疊紀(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疊紀分為早二疊世, 中二疊世和晚二疊世。二疊紀開始於距今約2.95億年,延至2.5億年,共經歷了4500萬年.
三疊紀(Triassic period 距今2.5億年至2.03億年)是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種子植物中較低級的一類。具有頸卵器,既屬頸卵器植物,又是能產生種子的種子植物。它們的胚珠外面沒有子房壁包被,不形成果皮,種子是裸露的,故稱裸子植物)的崛起)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延續了約5000萬年。海西運動以後,許多地槽轉化為山系,陸地面積擴大,地台區產生了一些內陸盆地。這種新的古地理條件導致沉積相及生物界的變化。從三疊紀起,陸相沉積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國及亞洲其它地區都有大量分布。古氣候方面,三疊紀初期繼承了二疊紀末期乾旱的特點;到中、晚期之後,氣候向濕熱過渡,由此出現了紅色岩層含煤沉積、旱生性植物向濕熱性植物發展的現象。植物地理區也同時發生了分異。
侏羅紀: 侏羅紀屬於中生代中期。距今約2.08億年~距今1.44億年, 中生代第二個紀。(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的時代)侏羅紀屬於中生代中期。中生代第二個紀。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侏羅系,位於二疊系之上、白堊系之下。超級陸塊盤古大陸此時真正開始分裂。大陸地殼上的縫生成了大西洋。非洲開始從南美洲裂開,而印度則准備移向亞洲
白堊紀(Cretaceous Period,Cretaceous距今1.37億年~距今6700萬年) 中生代最後的一個紀。白堊紀是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始於距今1.37億年,結束於距今6500萬年,其間經歷了7000萬年。無論是無機界還是有機界在白堊紀都經歷了重要變革。位於侏羅紀之後、新生界之前。白堊紀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沒程度最大的時期,在此期間北半球廣泛沉積了白堊層,1822年比利時學者J.B.J.奧馬利達魯瓦將其命名為白堊系。白堊層是一種極細而純的粉狀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積,主要由一種叫做顆石藻的鈣質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蟲化石構成
第三紀: Tertiary Period (距今6500萬年~距今180萬年,被子植物的時代)地質年代名稱,新生代的最老的一個紀,始於距今6500 萬年前,大約延續6300 萬年。延至距今180萬年。第三紀的重要生物類別是被子植物、哺乳動物、鳥類、真骨魚類、雙殼類、腹足類、有孔蟲等,這與中生代的生物界面貌迥異,標志著「現代生物時代」的來臨
第四紀: (Quaternary period)是地球歷史的最新階段,始於距今175萬年。第四紀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兩個階段,二者的分界以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結束、氣候轉暖為標志,大約在距今1萬年前後。 黃土堆積、第四紀冰期、古人類出現被稱為第四紀以來三件重大地質事件
一般所說的冰河時代,主要是指第四紀的大冰川的時代。因為它離我們最近,在地貌及沉積物等方面遺留下許多痕跡,使我們對它了解的比較詳細。實際上在整個地球發展史中發生過好幾次這樣的大冰期,有時冰川的范圍擴大到目前在赤道附近的南非、印度和澳洲. 第四紀時生物界的面貌已很接近於現代。哺乳動物的進化在此階段最為明顯,而人類的出現與進化則更是第四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不知道行不行。
Ⅶ 生物時代第三個台階是什麼
第一階段是描述生物學階段,以達爾文的進化論為代表
第二階段是試驗生物學階段,以孟德爾的三大遺傳定律為代表
第三階段是分子生物學階段,以沃森克里克提出DNA雙螺旋結構為代表
Ⅷ 1.9億年前是什麼生物時代
看下面的表。
1.9億年前是中生代三疊紀晚期,是大型爬行動物稱霸世界的時代。是爬行動物的時代,代表物種是大型恐龍。
Ⅸ 學霸請:什麼是「生物時代」
生物科技占據科技發展主流,人類涉及上帝領域。這是生物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