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教版高中生物自製教具有有哪些怎麼做簡單
生物比較抽象,讓學生感興趣,從最基本的細胞器的結構,DNA的結構等做磨具,可以考慮用塑料泡沫做,比較好成型,但不能久用,可以考慮購買商品的
B. 高中生物課如何制備細胞膜的模型教具
用泡沫板加鐵絲(銅絲鋁絲皆可)做。
將泡沫板削成圓的,一般大小,作為磷脂分子。再將部分泡沫削得大一些做蛋白質。要做糖被的話可以用硬紙板做。鐵絲用來固定和做磷脂分子的「腳」。
C. 自製初中生物教具圖片及做法
用那種透明的塑料紙,就是玩具車上附帶的能透視的那種,放在要描繪的地方,用碳素筆描繪就可以的,教學時放在投影儀上,還可以用中性的彩色筆往上塗顏色,在上面寫好問題或者問題記在心。
D. 初中生物教具的製作方法
初中生物教具的製作方法有:
一名稱
DNA
雙螺旋結構模型
學科高生物
簡單、形象直觀。有利於學生對
DNA
結構的認識和理解。
即時貼、細鐵絲、硬紙片、細線繩、訂書丁
方法
1
、剪取球形硬紙片代表磷酸、長方形即時貼四鍾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鹼基、五邊形硬紙片
上代表脫氧核糖。
2
、將一個剪好的球形硬紙片和一個長方形即時貼分別訂書釘連接在一個剪好的五邊形硬紙
片上製成一個個含不同鹼基的脫氧核苷酸模型。
3
、將若干個製成的脫氧核苷酸模型依次穿在一條長的細線繩上按照同樣的製作好旋轉一下
即可得到一個
DNA
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4
、在所制模型的背側三根較粗的鐵絲加固雙手分別提起細線繩的兩端拉直雙鏈旋轉一下即
可得到一個
DNA
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E. 手工可以製作些什麼生物教具
1、首先如下圖所示准備一個大於礦泉水瓶的長方形容器裝三分之二是清水。
F. 求簡易生物學教具的製作
材料:果凍粉或泡泡糖,橡膠軟糖或硬糖,塑料食品袋,線,清水等。
方法:1.將果凍粉倒入碗中加上水,將一半果凍水倒入另一個模具或碗中,等它冷卻,將橡膠軟糖或硬糖放進去,再倒入另一半果凍水,等它完全冷卻成果凍,將它放入塑料食品袋,在用線扎緊口就可以了。
2.可將果凍粉換成泡泡糖。
提示:最好用果凍粉,因為泡泡糖不透明。
小技巧:如果你的細胞模型用完了,去掉細胞壁(塑料食品袋),你就可以吃掉你做的細胞了。
答案:細胞核(橡膠軟糖或硬糖);
細胞質(果凍或泡泡糖);
細胞壁(塑料食品袋)。
把煮雞蛋切開就是了
G. 需要做一個初中生物教具,要有詳細的製作步驟和使用方法,謝謝
在初中生物自製教具最簡單的是「探究肺呼吸運動模型」,
製作材料:塑料飲料瓶 Y形管 橡膠管 氣球 細線
製作方法 :飲料瓶去掉瓶底,用細線把氣球分別綁在Y形管的兩個分支上,Y形管另一端插入橡膠管,固定到瓶蓋的小洞內(注意密封),瓶底用氣球的一部分薄膜封住。
使用方法:向下拉氣球薄膜(膈肌),與Y形管相連的氣球(肺)會變大,說明肺吸氣;向上推氣球薄膜(膈肌),與Y形管相連的氣球(肺)會變小,說明肺呼氣。
H. 生物教具有哪些
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實物是最好的直觀教具,但仍有許多問題不能單憑實物講清楚,例如,細胞都是微小的,要讓學生了解它的結構,就要依靠顯微鏡,然而,藉助顯微鏡所觀察到的細胞缺乏立體感,微細結構不清晰。如果配合細胞模型進行教學,就能使學生得到更大的啟發。根據生物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按照生物形態結構和生理機能的特徵,可以自己動手靈活機動地製作其整體或局部的模型;把復雜的構造,突出重點地製成簡化的模型;把難點集中的物體,製成分散的模型,從而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幫助學生盡快地消除模糊印象,建立起正確的概念。所以應用模型也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此外,模型在製作標本時也時常被利用。例如製作剝制標本時,其頭骨就可用模型來取代。
模型按其原料分,有石膏模型、蠟質模型、紙漿模型、紙漿和石膏混制模型以及塑料模型等。這些模型的製作,都需要相應形態的模子,這里介紹模子的簡易製作方法。
1.模本的選定或塑制
模本就是製作模型的樣子。它必須具有所制生物或器官等物體應有的特徵。有了模本才可以製作模子,再從模子中翻出和模本一模一樣的模型。
(1)模本的選定:如果翻制蘋果的模型,就必須選擇一個完整的、有代表性的蘋果作模本。如果在春、夏季,缺乏蘋果模本,可以用蘋果模型作模本。
(2)模本的塑制:自然界雖有很多實物可以選作模本,但還有一些實物不能作模本,如原生動物、單細胞植物等生物體太小;水母含水分太多;恐龍太大並已滅絕等。為此,須用人工方法按實物塑制模本。模本的塑制是雕塑的一種類型。具體做法如下:
①材料及其調合:塑制模本的材料一般採用油泥或石膏,質量好的黃泥也可以代用。用石膏塑制模本或直接製作模型有許多優點,因其質地較軟,容易雕刻,雕刻時若發生破損也容易修補。用石膏塑制時,先將石膏粉倒入盆中,再加水(石膏500g,加水300~400g)攪拌均勻。不能有小塊塊出現,調和石膏的動作要敏捷靈活(慢了石膏要凝固),但又不能過分迅速,以免產生氣泡。塑制石膏模本時,要將調和好的石膏倒入事先准備好的馬糞紙做的紙盒中,一般倒入紙盒內的石膏稀一點為好。如果要倒入比較大的紙盒,就分兩三次倒,調和的石膏要一次比一次略干一點。
②模本塑制:根據模型的要求先做一個立體的模本雛形。雛形做成後,可以按照圖樣或實物進行雕塑。在雕塑過程中,哪一部分大、哪一部分小,哪一部分高、哪一部分低,都必須與實際相符。假如雛形該凸起的地方還凸得不夠,可調一些石膏堆上去,而後再行修刻,直至成功。
模本塑制完後,待有七八成干時就可用來做模子。
2.模子的製作
當模本選定或塑制後,就可用來作模子。模子的製作是製作模型的第二個重要步驟,它直接關繫到模型的好壞。
(1)材料:學校制模子要求操作簡便、節省時間,又堅固耐用。因此不論做什麼模型,都選用石膏作為模子的材料。
(2)用具:細砂子,馬糞紙,分離劑(濃肥皂水或植物油),線繩,石膏盆,砂箱,軟毛刷及塑料布等。
(3)模子的類型:模子的形狀,可分為平面的、凹形的和凸形的三種。有的模本只需要澆一塊模子,有的需兩塊模子,多的需五六塊。模子塊數的多少完全決定於模本。因為自然界的實物,或塑制的模本,總是高低深淺不一的,在這些凹凸不平的模本上如果只做一兩塊模子,模子澆好後就不可能把裡面結構不平的模本取出來。所以只能採用澆多塊模子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4)模子的製作步驟:現以兩塊模子的模型為例來說明模子的製作步驟。
①模本的處理:乾燥的模本應先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如果有些模本不宜在水中浸泡,也應塗上一些植物油(不可太多)。浸泡與塗油的目的是防止模本在澆制時吸水膨脹。再在模本的最大處用鉛筆劃一條線作記號,作為兩塊模子的分界線。
②第一塊模子的製作:在桌上放一塊塑料布,倒上一些細砂,數量應根據模本大小而定。把砂堆起來,把模本的一半埋入砂中,埋到原先做的記號為止,並按這個分界線把砂子弄平。然後在模本四周圍上一個馬糞紙圈,該圍應略高於模本。再在模本上塗一層分離劑(如已塗過植物油的應在埋砂子前擦去,這時再塗一次)。凡士林也可作分離劑。接著調和石膏,將其傾倒在馬糞紙圈中。如果發現有氣泡附在模本上,可用吹氣法除去。當石膏糊漫過模本頂部後,靜置一段時間。等石膏凝固變硬後除去外圍的馬糞紙圈,待充分乾燥後,取出澆好的模子,並清除上面的砂子和削去不平整的地方。同時,用小刀在模子的分界線面上,挖幾個三角小孔,作為後一半模子的連結榫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