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可以生活在哪裡

生物可以生活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05 05:09:02

① 生物的生活方式

海洋生物根據其居住地段和運動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圖1-13)。

圖1-13 海洋無脊椎動物生活方式

(引自Raup and Stanley,1978)

(a)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b)、(c)底棲生物,生活於硬質(右)、軟質(左)底質上,或軟質底質(c)內

底棲生物 指生活在水層底部,經常離不開基底的生物。底棲生物如果生活在基底表面以上則稱為表生生物。有些表生生物營海底爬行或跳躍生活,稱為底棲活動型生物,也有一些表生生物營海底固著生活,稱為底棲固著生物。生活在基底表面以下的生物稱為內生生物。一些內生生物在軟基底的泥沙中營潛穴生活,也有一些在岩石上或堅硬物體上營鑽孔生活。部分底棲生物如珊瑚與腕足的幼蟲階段營浮游生活,而當幼蟲固著以後,則變為底棲固著生活。

游泳生物 游泳生物具有游泳器官,能主動游泳,動物身體常呈流線型,兩側對稱,運動、捕食和感覺器官較發達,如無脊椎動物中的頭足類(包括鸚鵡螺類、菊石和烏賊等)和脊椎動物中的大多數魚類及鯨類。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沒有真正的游泳器官,常隨波逐流,被動地漂浮在水中,浮游生物的身體一般呈輻射對稱,個體微小,骨骼不發育或質輕,殼常多刺以增大表面積,便於浮游。浮游生物可分為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兩大類。前者包括硅藻、溝鞭藻和顆石藻等;後者包括原生動物的抱球蟲類及放射蟲類。許多無脊椎動物如海綿動物、腔腸動物及軟體動物等的幼蟲、大型的水母以及已絕滅的大部分筆石類均營漂浮生活。此外某些生物往往附著在水草、樹干或其他游泳生物的身體上,營被動的水中漂浮生活,稱為假浮游生物。

陸生生物的生活環境包括陸地、河流、湖泊和沼澤等。它們的生活方式與海生生物的生活方式有類似之處。有底棲固著的各類植物及菌類;有底棲活動(包括爬行、行走和蠕動)的各類四足動物及昆蟲、蚯蚓等無脊椎動物,其中有些生物可以在陸地上穴居;河湖中有游泳的魚類、蝦、浮游的藻類及小動物等;有空中飛翔的鳥類及昆蟲等。

② 常見生物的生活環境

1、蘑菇:需要生活在黑暗潮濕的環境中。

2、魚:需要生活在水裡。

3、螞蟻:它們喜歡在排水和通風良好的地下挖洞築巢。

4、蟬:幼蟲在地下發育,成蟬生活在夏季的樹枝上。

5、猴子:它們大多住在樹上。

6、大熊貓:是一種濕性動物,除發情外,生活在竹林中,經常過著獨居生活,日夜兼備。

7、老鼠:生活在渠道、垃圾堆等容易找到食物,以及硬物磨牙的地方里。

8、水稻:適應於炎熱的環境。所以,水稻是許多溫熱帶人民的主食。

9、蚯蚓:由於使用皮膚呼吸,所以要生活在潮濕的泥土裡。

10、螞蟻:群居生活的動物,必須生活在離地高、乾燥的環境里,如樹上、牆上。

11、小麥:小麥是北方人民的主食,北方氣候乾燥,所以小麥生活在旱地里。

12、獅子:生活在非洲的熱帶草原上,那裡有野馬、野牛等食物。

13、蟑螂:生活在廚房裡,那裡的食物、調味品都是蟑螂的食物。

14、蛔蟲:是一種寄生蟲,寄生在人的腸道里。

③ 我國的珍惜生物分別生活在哪裡世界珍稀動植物分布在什麼地方

1)大熊貓:亦稱貓熊。哺乳動物。體肥胖,形似熊,長約1.5米,肩高約66厘米。眼周、耳、前後肢和肩部黑色,其餘均為白色。生活在2000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喜食竹子,有時也吃小動物。善於爬樹,性孤獨,不群棲。僅產於我國四川、陝西、甘肅的少數地方,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2)朱䴉:鳥類。雄鳥體長近80厘米,雌鳥稍小。羽毛多是白色,有的部位粉紅色,頸部有若干延長而下垂的柳葉形羽毛,額、眼周、頭頂、嘴基部、跗跖及裸露的下脛為紅色。生活於沼澤、山區溪流附近,棲於高大喬木上,以蟹、蛙、小魚、田螺、甲蟲等為食。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3)金絲猴:亦稱仰鼻猴。哺乳動物。體長約70厘米,尾長與體長相等或更長些。背部有發亮的長毛,臉兩側、胸及後腿毛赤色。生活於2500米~3000米高山密林中,群棲,以野果、嫩芽、竹筍為食。分布於四川、甘肅和陝西南部。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4)白頭葉猴:哺乳動物。體長約50厘米,頭小,尾較體長,四肢細長。頭白,有毛冠,體背的毛較腹面長而密。生活於熱帶、亞熱帶闊葉林中,群棲樹上,很少下地,以野果、葉、花等為食。產於我國雲南、廣西南部及越南北部。我國一類保護動物。(此外還有黑葉猴,也是一類保護動物。)

(5)羚牛:亦稱扭角羚。哺乳動物。長1.7米~2.2米,肩高1米~1.3米,重可達350公斤。尾較短,雌雄均有短角。全身棕黃色或深棕色,眼周黑色。一般棲於3000米~4000米高地,夜出覓食,吃青草、樹枝、竹筍等。分布於我國四川、雲南、陝西、甘肅等地。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6)白鰭豚:又稱白暨豚。哺乳動物。體長1.5米~2.5米,頭圓,嘴長,約30厘米。體背面淡藍灰色,腹面白色,鰭白色。生活在我國長江中下游、洞庭湖、錢塘江中。我國特產動物,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7)黑頸鶴:鳥類。大型涉禽,體長約1.4米。頭、頸及飛羽均黑色,尾羽亦黑色,體羽灰白色,外觀黑白分明,易於識別。主要棲息在生長較高水草的沼澤地,以魚、蛙、螺、蝦等為食,在青海、四川西部3500米~5000米的高山沼澤繁殖,遷徒四川、貴州、雲南等地越冬。鶴類中唯一的高山種,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8)揚子鱷:爬行動物。長2米余,背面角質鱗有六橫列。背部暗褐色,有黃斑和黃條;腹麵灰色,有黃色小斑和橫條;尾部有灰黑相間的環紋。前肢五指,無蹼;後肢四指,有蹼。穴居池塘、沼澤底部,以魚、蛙、小鳥及鼠類為食,冬季蟄居穴中。分布於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我國特有,一類保護動物。
水生珍稀野生動物
揚子鱷:又稱鼉<tuó>爬行綱,我國特產珍稀動物,棲息於池沼底部,以魚、蛙、小鳥為食。7月繁殖,產卵,以日光和雜草腐熟孵化。雌鱷護巢性強。 大鯢:娃娃魚,兩棲綱,世界最大的兩棲類,我國特有,棲息於山地溪流,晝伏夜出,捕食魚蝦昆蟲,體外受精,廣布我國,以華中和華南多;叫聲類嬰兒。
鳥類
卷羽鵜鶘——別名塘鵝、鵜鶘,屬於鵜鶘科,學名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長約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長捲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紅色。嘴寬大,直長而尖,嘴的下面有一個與嘴等長且能伸縮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黃色,腳肉色。棲息於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會潛水。以魚為主食。成年鵜鶘一般配對生活,在地面營巢產卵。每窩產卵1~3枚。兩性孵卵並喂雛。剛出蛋殼的小鵜鶘體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淺淺的白絨毛。親鳥以半消化的魚肉喂雛鳥,等雛鳥長大後,把頭伸進親鳥張開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帶回的小魚。
產於新疆、青海及山東以南沿海等地。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紅腳鰹鳥——別名鰹鳥,屬於鰹鳥科,學名為 Sula sula。 游禽。全長75厘米左右。通體大部呈白色。雄鳥兩翅黑褐色。雌鳥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臉側裸皮黃色。嘴灰藍,基部轉為粉紅或僅稍綴以紅色。腳紅色。營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長,善飛行。繁殖期從3月至初秋。營巢於石灘或島嶼上的矮灌木和喬木上,偶亦在地面築巢。每窩產卵1~2枚,橢圓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雛期間,親鳥反芻胃內食物哺喂雛鳥。產於西沙群島。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鰹鳥,屬於鰹鳥科,學名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長約70厘米。上體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軸色更濃,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頸和胸部與上體色同,下體余部純白色。嘴及圍眼裸皮黃綠色。腳淡黃。冬候鳥,營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魚為食。繁殖習性似紅腳鰹鳥。產於西沙群島。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東方白鸛——別名老鸛,屬於鸛科,學名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長約120厘米。體羽白色。眼周紅色,前頸下部有飾物。肩羽、翅覆羽、飛羽黑色,具光澤。嘴長而粗壯,黑色。腿、腳紅色。在沼澤、濕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吃魚。蛙、昆蟲等。性寧靜而機警,飛行或步行時舉止緩慢,休息時常單足站立。3月份開始繁殖,築巢於高大喬木或建築物上,每窩產卵3~5枚,白色。,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約30天。我國東方白鸛約有2500~3000隻。在東北中、北部繁殖;越冬於長江下游及以南地區。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黑鸛——別名烏鸛,屬於鸛科,學名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長約110厘米。嘴長而粗壯。上體、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綠色光澤。眼周裸皮紅色。胸以下的下體白色。嘴和腳紅色。棲息於河流沿岸、沼澤山區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魚、蛙、蛇和甲殼動物。4月份開始繁殖,在岩崖縫隙中或大樹上築巢,每窩產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淺橙黃色隱斑塊。孵卵期31~34天。65~70日齡的幼鳥有飛翔能力。在東北、河北、新疆及甘肅北部繁殖;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越冬。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朱䴉——別名朱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Nipponia nippon。 全長79厘米左右,體重約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體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紅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初級飛羽基部粉紅色較濃。嘴細長而未端下彎,長約18厘米,黑褐色具紅端。腿長約9厘米,朱紅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圍游盪。4~5月份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細斑。由雙親孵化及育雛,雛鳥約在30天後破殼,經哺育約40天後離巢。產於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朱䴉是稀世珍禽,過去在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曾有較廣泛的分布,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本世紀70年代野外已無蹤影。我國鳥類學家經多年考察,於1981年5月在陝西省洋縣重新發現朱䴉種群,也是世界上僅存的種群。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白䴉——屬於䴉科,學名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長約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頭與上頸皮膚裸露,呈黑色。背及頸的下部有灰色飾羽(冬季無)。嘴長而下彎,黑色。腳黑色。棲息於河、湖岸邊及沼澤濕地。涉水啄食小魚等水生動物。繁殖期兩性共同在近水岸邊大樹上築巢,每窩產卵2~4枚,淡藍色,有少許斑點或無斑點。在東北北部繁殖;廣東、福建越冬。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琵鷺——別名篦鷺、琵琶嘴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長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頦、上喉裸皮黃色。嘴長直、扁闊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頭部冠羽黃色(冬羽純白)。頸、腿均長,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棲息於沼澤地、河灘、葦塘等處。涉水啄食小型動物,有時也食水生植物。築巢於近水高樹上或蘆葦叢中,每窩產卵3~4枚,白色無斑或鈍端有稀疏斑點。雌雄輪流孵卵約25天,雛鳥留巢期約40天。在東北、華北、西北一帶繁殖;長江下游和華南一帶越冬。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黑臉琵鷺——別名黑面琵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長約80厘米,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羽簇構成的羽冠;額至面部皮膚裸露,黑色。嘴黑色,長約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狀。腿長約12厘米,腿與腳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與夏羽有別:冬羽純白,羽冠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黃色。棲息於湖泊、沼澤及沿海灘塗等處。涉水覓食小魚、蝦、蟹及螺類等動物。產於東北至華南沿海、長江流域、海南島、台灣、香港。黑臉琵鷺現存約400隻,主要分布於我國、俄羅斯、朝鮮及日本。在我國東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無確證。我國發現的大部為遷徙及越冬種群,台灣台南縣曾文溪口海岸灘塗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種群棲息地,多時可達200隻;海南東寨港自然保護區、廣東福田自然保護區及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也曾記錄有數十隻的越冬小群。

④ 生物可以生活在生物圈中的任何地方這句話正確嗎 如果錯,錯在那裡呢

錯誤的
生物圈包括大氣圈下層、岩石圈上層和全部水圈,而生物與環境是適應於改造的關系,例如一些嗜極菌則要生活在一些極端條件下才可存活
當然如果從進化的角度幾百萬甚至上億年的話,任何生物都有可能去適應其他的環境了

微生物生活在什麼地方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 首先你要知道,微生物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體內的有益菌,體外的各種細菌,都是微生物,就連你吃的蘑菇也屬於微生物···生活中離不開微生物,醬油,味精,啤酒..

⑥ 微生物能在什麼特殊的環境下生存

一般微生物很難在高壓下生存。但喜壓微生物在1個大氣壓下不能生存,只在高壓下才能生存。這種微生物可在3800米以下的深海中生活,這一環境處於高水壓和低溫狀態。由於技術上存在一些問題,目前人類尚無法分離喜壓微生物。但研究人員認為,未來深海微生物和宇宙微生物將會成為喜壓微生物的來源。

一般微生物受到10萬拉德—15萬拉德放射線的照射,就會死亡。但是,有一種微生物即使在100萬拉德—200萬拉德放射線照射下,也能生存。這種抗放射線照射的微生物已引起研究人員的關注。目前,許多國家都在研製用於食品和醫療器械等方面的放射線殺菌。在迄今已發現的微生物中,最高的可耐500萬拉德放射線照射。

一般說來,微生物總是在有機物比較豐富的地方繁殖。但有一類微生物卻可在營養貧乏的環境中生存。這類微生物可在一般微生物無法繁殖的,高倍率稀釋的培養基中,即有機碳濃度為10的-4次方%的環境中繁殖。大多數低營養微生物屬於假單胞菌,可有效地利用空氣中揮發的有機物。日本的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低營養微生物在除去有機物的再蒸餾水中,可穩定地繁殖,而且可以傳宗接代。

⑦ 微生物在哪裡存活 微生物除了在水中生活還能在哪裡生活答案越多越好,本人做科學作業

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肯定有微生物!有寄生在動植物體內的,有與動植物共生的,還有更多的微生物生活在各種環境中,包括土壤、水、空氣,以及在一些高溫、高鹽、強酸鹼的環境中!其中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最多的,是微生物的大本營!

⑧ 活了數億年的生物,你知道它們生活在哪裡嗎

在數十億年前,地球出現了第一批生物,經過數十億年時間,很多生物都從地球上消失了。當然,隨著一些生物的消失,也有一些新的生物出現。由於每一種生物的情況不同,所以它們在地球上的時間也不同。如我們人類在地球上已經有數百萬年,而有一些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可能長達數億年。

不過,後來隨著這一座島礁再次從海水中出現,這些不會飛的白喉秧雞又出現了。這些已經消失13萬年的白喉秧雞“復活”了嗎?經過研究,這些新出現的白喉秧雞和已經滅絕13.6萬年的白喉秧雞化石是相同的。對於這個不可思議的現象,研究人員指出,在其它地區的白喉秧雞還保持飛行能力,隨著這座島礁再次出現,其它地區的白喉秧雞又飛到這座島礁。由於島礁的食物豐富,所以這些新飛來的白喉秧雞的飛行能力又快速退化,再次變成不會飛的白喉秧雞。這一種現象被稱為“重復進化”。也就是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某些物種能夠從基幹線系再重新演化出來。如再次出現在亞達伯拉島礁的“白喉秧雞”,在類似的環境條件下,再次演化成為不會飛的白喉秧雞。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

⑨ 生物生活在什麼環境

好強的問題。生物有其特有的生理特徵,生理結構及生物分子學特徵,這些特徵決定了他們的生活環境如變色龍依靠其出色的變色性能而在樹葉中謀生,烏賊依靠其體表豐富的感光神經和色素細胞而在海底復雜的色彩環境中生活。
花園里的生物也多了(但以昆蟲居多):從小到大你可以發現:枯枝敗葉上生長的真菌及黴菌、附著在植物幼芽上的蚜蟲(胎生,綠色,每個生長階段都要蛻皮、以吸食幼莖汁液為生)、吃蚜蟲屎(含糖高)的螞蟻、破壞木質的白蟻、瓢蟲、蚱蜢、螳螂、金龜子等甲蟲。如果有充足的水分,還會有一些青蛙、蛤蟆等兩棲動物,及魚類。偶爾會有一些鳥兒光顧你的花園除非有樹木,否則他們不會常住。
你的問題范圍太寬泛,來點兒具體的我會回答得好一些。

⑩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夠生活的地方嗎

可以這么理解,但定義不是十分准確。
生物圈的定義是:地表生物有機體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包括海平面以下深度約11千米、海平面以上10千米的范圍。
生物圈由三層構成,上層是大氣圈的一部分,中層是水圈,下層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閱讀全文

與生物可以生活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