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藤野先生物有哪些事件

藤野先生物有哪些事件

發布時間:2022-05-05 05:41:51

㈠ 《藤野先生》四件事概括內容是什麼

對藤野先生寫了六個典型事例:

1、藤野先生的第一節課——表現先生中規中矩,學究氣,略有些古板;

2、上講堂忘記帶領結——對外表不拘小節;

3、添改「我」抄的講義——表現先生對學生關心,認真負責;

4、先生糾正「我」繪的解剖圖——表現他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循循善誘;

5、先生關心「我」的解剖實習——表現他對不同文化的尊重,關心學生思想意識的進步;

6、先生想了解中國女人裹腳情況 ——表現他嚴謹求實精神,對骨學的濃厚興趣 。

《藤野先生》是魯迅的一篇回憶散文,作者從東京到仙台學醫的幾個生活片斷,其中有東京「清國留學生」的生活情況,有東京到仙台的旅途回憶,有在仙台的食住情況,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狹隘民族觀念的學生的排斥,還有一次看電影受到的刺激,而重點卻是記敘藤野先生的可貴品質。

本文內容豐實,筆意縱橫,形散神凝,錯落有致,一條鮮明的愛國主義思想線索貫串了全文,使每個看來似乎是平淡無奇的生活片斷閃耀著奪目的光華,從而給讀者以深刻的啟迪。

㈡ 《藤野先生》的主要內容(概括主要的幾件事)

1)中國留學生會管的清國留學生

2)「我」在仙台受到優待

3)初遇藤野嚴九郎

4)藤野先生訂正「我」的講義

5)藤野先生糾正我的血管解剖圖

6)學年試驗我的成績在中游,將將及格。

7)藤野先生擔心我不肯解剖,與我談話。

8)藤野先生使我為難的詢問我中國女人的裹腳

9)學生會幹事認為我考試及格是因為得到了藤野先生的幫助,並給我奇匿名信

10)我把受到猜疑的事情告訴藤野先生,也有同學為我抱不平,但」我」最後只是把信退還了回去。

11)我從電影上看到日本人槍斃國人,其他同學高呼萬歲。

12)由此自己的初衷發生改變,決定棄醫從文。

13)與藤野先生告別,我安慰,幾天後他給過我一張相片。

14)許多年後,自己常常記起藤野先生,感到懷念。丟掉了當做紀念的藤野先生改過的,講義但是看到照片,仍然覺得奮起,充滿鬥力。(階級斗爭…………)

(2)藤野先生物有哪些事件擴展閱讀:

《藤野先生》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6年在廈門大學時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作者通過對留學日本生活時的回憶,以深切懷念之情,熱烈贊頌藤野先生辛勤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及其嚴謹踏實的作風,特別是他對中國人民的誠摯的友誼;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同帝國主義勢力斗爭的戰斗精神。

作者通過懷念藤野先生,贊揚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偉大性格和正直、熱忱、高尚的品質,回顧了自己在日本求學時期探索救國道路和思想轉變的過程:為了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毅然地放棄了跟隨生平最敬愛的老師一一藤野先生學習醫學,擯棄了科學救國的改良主義道路,改為從事文藝運動以喚醒人民群眾起來革命;從而激勵自己要永遠不忘革命的初衷,決心同封建及帝國主義勢力斗爭到底。

文章一開頭就寫目擊東京「清國留學生」的醉生夢死,激起自己想「到別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接著寫去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這是此文的主體,著重寫藤野先生對自己的關懷、教育的深厚情誼,以及放棄學醫的思想變化原因。這部分在寫藤野先生之前,敘述了從東京去仙台的途中所見以及在仙台醫專所受的優待。

最後「從離開仙台之後」到結尾,寫出了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深深懷念以及藤野先生給魯迅的激勵和鞭策。魯迅回國以後,之所以沒有和藤野先生通信和寄照片,這是「因為狀況也無聊,說起來也無非使他失望,便連信也怕敢寫了。」

這里透露了作者對辛亥革命後中國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現狀的失望和不滿,從而也覺得無法報答藤野先生對自己對中國人民的關心和期望,含蓄的筆調更加強了文章思想的深度。接著寫對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懷念:我「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在對藤野先生的評價後,魯迅先生更進一步揭示藤野先生的思想境界:「他的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是為中國」,「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是為學術」,「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正因為藤野先生對魯迅的關心乃是對中國人民的關心,所以魯迅懷著深深的敬意贊頌「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㈢ 藤野先生中有哪14件事

( 一 )

從此就看見許多陌生的先生,聽到許多新鮮的講義。解剖學是兩個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學。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台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
(二)

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
(三 )

後面有幾個人笑起來了。他接著便講述解剖學在日本發達的歷史,那些大大小小的書,便是從最初到現今關於這一門學問的著作。起初有幾本是線裝的;還有翻刻中國譯本的,他們的翻譯和研究新的醫學,並不比中國早。
(四)

那坐在後面發笑的是上學年不及格的留級學生,在校已經一年,掌故頗為熟悉的了。他們便給新生講演每個教授的歷史。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車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五)

他們的話大概是真的,我就親見他有一次上講堂沒有帶領結。
(六)

過了一星期,大約是星期六,他使助手來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見他坐在人骨和許多單獨的頭骨中間,——他其時正在研究頭骨,後來有一篇論文在本校的雜志上發表出來。
(七)

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么?」他問。
(八)

可以抄一點。」
(九)

「拿來我看!」
(十)

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並且說,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但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十一)

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著,向我和藹的說道:
(十二)

「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麼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

(十三)

但是我還不服氣,口頭答應著,心裡卻想道
(十四)

「圖還是我畫的不錯;至於實在的情形,我心裡自然記得的。

㈣ 藤野先生一文敘述了哪些事這些事是在哪裡發生的

藤野先生一文敘述了五件事。

1、我在仙台的生活情況。

2、我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藤野先生檢查並修改「我」抄的講義;藤野先生指出「我」繪的解剖圖中的錯誤;藤野先生為「我」不信鬼神,敢於解剖屍體而感到高興和放心;先生向「我」詢問,了解中國女人裹腳的情形。

3、匿名信事件。

4、看電影事件。

5、我與藤野先生告別。

這些事都是作者在日本求學期間發生的。

(4)藤野先生物有哪些事件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篇散文寫於1926年10月12日,當時作者魯迅正遭受北洋軍閥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從北京南下,來到廈門大學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懷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發表於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後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1902年4月,魯迅22歲,他懷著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學,在東京的弘文學院補習日文。1904年9月,轉赴仙台,進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畢業於愛知縣立醫學校(現名古屋大學)的藤野先生,在魯迅入學的兩個月前,升格為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的解剖學教授。

魯迅在此認識了這位日本學者,並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師生友誼。在日本軍國主義影響下,當時的日本人對中國人民抱有狹隘的民族偏見。但藤野先生並不如此,他對來自弱國的魯迅毫不歧視,倍加愛護,並以自己的高尚品質給魯迅以極大的影響。

㈤ 藤野先生典型事件和人物形象是什麼

野先生的人物形象:藤野先生是一位辛勤治學、具有誨人不倦的精神的老師,及其嚴謹踏實的作風顯示出他是真正的君子。

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戰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

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典型事件

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4月,魯迅從弘文學院正式結業,當年9月,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研習生物和解剖學。

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6月,魯迅被家人騙回國,跟朱安結婚。當年7月,魯迅從仙台回到東京,正式肄業。直到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魯迅回國擔任教員。

魯迅在日本求學這段時間,也是他一生中最為迷茫,懷才不遇的節點。1936年10月19日,55歲的魯迅病逝於上海寓所。臨終之前,魯迅和友人多次念叨,十分想念那位藤野先生。

㈥ 藤野先生文中共寫了哪四個重要事件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你好!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著重選寫了他的四個典型事例。一是藤野先生檢查並從頭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講義;二是指出「我」繪的解剖圖中的錯誤;三是為「我」不信鬼神,敢於解剖屍體而感到高興和放心;四是向「我」詢問,了解中國女人裹腳的情形。祝你生活愉快!

㈦ 藤野先生(魯迅)的主要事件列表!

一、 魯迅 對藤野 的 思念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庫中要出《 魯迅 選集》 的 時候,曾經來問 魯迅 先生自己,選些什麼文章好。 魯迅 先生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 藤野先生 》選錄進去」,目 的 是在藉此探聽 藤野先生 的 一點消息。當這選集出版 的 第二年,譯者增田涉到上海來訪問 魯迅 先生, 魯迅 先生打聽 藤野先生 的 情況,增田涉說沒有下落時, 魯迅 先生慨嘆地說,「 藤野先生 大概已經不在世了吧?」(摘自許欽文《語文課中 魯迅 作品 的 教學》) 二、 藤野先生 對 魯迅 的 回憶 周君來 的 時候是中日戰爭之後,又過了相當 的 年數,很可悲 的 是,當時日本人還罵中國人做豬頭三。在有這惡罵風氣 的 時候,所以同級生之中也有這樣 的 一群,動不動就對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 的 時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 的 姓野坂 的 先生教過漢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國 的 先賢,同時總存著應該看重中國人 的 心情,這在周君就以為是特別親切和難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說里和友人之間把我當作恩師談著,我要是早讀到該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還想知道我 的 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該多麼喜歡啊! (摘自藤野嚴九郎《謹憶周樹人君》) ( 藤野先生 的 侄子藤野恆三郎說)40年前,也就是 魯迅 逝世 的 那一年,有一位記者拿來了一張 魯迅 逝世時 的 照片給我叔父嚴九郎看。這時,我叔父才知道 魯迅 逝世 的 消息,當時,嚴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張照片舉過頭頂,然後提筆寫了「謹憶周樹人君」,由此可見,藤野嚴九郎對 魯迅 的 敬慕之情多麼深切! (摘自《心隨東棹憶華年》,1976年11月7日《人民日報》) 三、 魯迅 留學日本期間 的 經歷 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積極參加反清愛國活動,在《自題小像》詩中發出「我以我血薦軒轅」 的 誓言。 1904年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兩年後棄醫從文,想從改變國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東京開始文學活動。翻譯、介紹俄國、東歐和其他一些被壓迫民族 的 文學作品,並寫《人 的 歷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論文。 1908年從章太炎學《說文解字》,並加入光復會。 1909年8月,由日本回國…… (摘自《中國現代文學手冊》) 四、主題思想及其表現方法(顏雄) 關於《 藤野先生 》 的 主題思想,近年來在教學和研究中論爭頗為熱烈。有說 主要 是以作者思想感情 的 演變為線索,愛國主義好比一條紅線貫穿全篇,主題不在寫 藤野先生 ;有說主題思想即是 藤野先生 的 優秀品質,表現作者 的 愛國主義精神是次要 的 ;有 的 將此二者等同一律,認為主題思想既是歌頌藤野,又是記敘自己 的 愛國主義思想歷程 的 。 任何作品 的 主題,都是和題材緊密聯系在一起,並且寓於一定 的 題材之中 的 。《 藤野先生 》 的 題材,總起來說,就是作者留學仙台期間 的 生活片斷,包括:初到仙台 的 生活狀況;與 藤野先生 相識和先生幫助自己修改講義 的 情形;學習期間兩件難忘 的 事:試卷風波和「電影」 事件 ,還有「惜別」等等。結論得從對作品 的 具體分析中引出來。且讓我們沿著作者 的 思路,看看文章寫了什麼和怎樣寫 的 吧。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櫻花爛熳 的 上野公園里,看到 的 是一群胸無救國之志、反以標志著民族壓迫和封建統治 的 「辮子」為榮、渾渾噩噩 的 「大清」牌紈絝子弟 的 丑惡表演,留學生會館 的 門房,本來值得去買幾本書 的 ,卻也被他們弄得一團糟! 魯迅 抱著「我以我血薦軒轅」 的 志向渡海而來,沒料到東京竟也像南京那樣烏煙瘴氣。失望、痛苦、厭惡、忿懟和急切地要求學到本領以報效祖國 的 強烈願望,種種萃於一身 的 復雜心緒,都包容在這感觸良多 的 一句話裡面了。遠大 的 抱負與灰色 的 環境之間形成了尖銳 的 矛盾,不得不離此他去了。所以,「待到在東京 的 預備學校畢業,我已經決意要學醫了」。跟令人生厭 的 東京告別,一到仙台,頗受了「優待」:不但學校不收學費,還有教職員為食宿操心;當然,更使他高興 的 ,是從此「聽到許多新鮮 的 講義」了。就在這時, 魯迅 認識了解剖學教授藤野嚴九郎先生。 以上,寫 的 是與藤野相識之前,自己 的 生活環境與思想狀況。接著,便轉入記敘 的 重點:直接寫藤野了。 作者通過初見時藤野 的 相貌、穿著、聲調,尤其是為「我」添改筆記、修正血管畫圖和鼓勵「我」大膽解剖屍體等真切感人 的 細節描寫,正面贊頌了 藤野先生 朴實厚道、待人以誠、忠於學術、潛心研究等優秀品質和個性特徵。藤野對「我」 的 關懷,表現出一位治學嚴謹 的 學者和循循善誘 的 教師 的 特點,與前面所寫 的 以「物以希為貴」為出發點 的 職員們,形成一種對照。這之後,具體地敘寫了仙台經歷中兩件終生難忘 的 事件 :試卷 的 風波和電影 的 教訓。這兩件事可以說是「穿插」 的 ;但絕非與寫藤野「無關」。這里用受了狹隘民族主義、軍國主義毒害和嫉妒心很重 的 部分日本青年,來反襯 藤野先生 的 正直無私、心胸廣闊 的 品德,通過對比,藤野 的 形象顯得更高大了。時事影片 事件 的 侮辱和刺激,從此「我 的 意見卻變化了」:毅然決然棄醫從文,這樣自然只好與 藤野先生 「惜別」了。「惜別」這個細節,寫得格外婉切動人,學生 的 「慰安他 的 謊話」和先生 的 凄然 的 嘆息,以及接受邀約,贈送相片與臨別叮囑等等,有限 的 文辭之中蘊含著無限 的 深情!離開仙台之後,仍然沒有離開寫 藤野先生 ,不過改變了角度:寫先生對「我」 的 影響,寫「我」對先生 的 眷念,寫「我」從先生身上得到 的 啟示和汲取 的 「勇氣」和力量。——總之,寫了埋藏在「我」心中 的 「永久 的 紀念」。 可見,全文實如標題所示,自始至終是寫 藤野先生 的 。歌頌和懷念 藤野先生 的 優秀品質是全篇 的 中心內容。全文依照與藤野相交 的 經過記敘,自然地形成三大部分:結識藤野之前 的 情況,結識藤野之後 的 種種,與藤野惜別以後 的 懷念。文章是順著到仙台之前、到仙台之後、離別仙台之後 的 時間次序記敘 的 。 然而,這篇作品在思想 的 容量上,比上面說 的 要豐富得多,它 的 主題思想也不止於對藤野個人 的 贊頌和懷念。如果我們進一步思索一下: 藤野先生 為什麼能如此關懷愛護一個中國學生?是什麼力量決定了 魯迅 與藤野之間如此深厚 的 情誼?形成這種情誼 的 根基是什麼?為什麼 魯迅 對 藤野先生 特別感激在心?我以為這是作品所告訴我們 的 更為深刻 的 內容,是作品 的 主題開掘得更深之所在,自然也就成為我們理解作品 的 主題思想更需探究 的 地方。 作者在嚴謹 的 結構和精練 的 文字里,偶或直接點明,更多是委婉透露:藤野對 魯迅 這個異域學生 的 特殊關懷和精心培育,是基於對他 的 愛國主義精神 的 同情和尊重,或者不妨說,是 魯迅 的 救國救民 的 抱負吸引了、感動了 藤野先生 。這在文章直接記敘藤野 的 那些細節里雖未大事鋪陳,可是,這個唯一 的 中國留學生發憤圖強 的 精神,表現在學習上 的 不用說了,就是生活上,比如睡覺不畏蚊蟲叮咬、吃飯能喝下難以下咽 的 芋梗湯 的 艱苦生活,作為老師 的 藤野,即便未曾目睹,也不會從不耳聞。事實上, 魯迅 逝世之後,藤野回憶起當年 的 學生時,就有這樣 的 印象:盡管他身在異鄉,卻不以為苦。可見他是看到了這個青年為了使國家復興,不惜艱苦奮斗 的 志氣 的 。透過一些細節 的 含蓄 的 描寫,我們不是可以窺見藤野 的 思想了么?文章在記敘了與藤野 的 交往以後,更有一段明白地寫出了 藤野先生 的 思想動機 的 話,便是:「他 的 對於我 的 熱心 的 希望,不倦 的 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 的 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 的 醫學傳到中國去。」這段精彩 的 議論是全篇 的 畫龍點睛之筆。作品 的 主題思想當然是通過全篇 的 敘述、描寫和議論各個方面表現出來 的 ,並不僅僅表現在這段議論里;但是這里 的 議論卻是主題 的 升華,它將前面對於 藤野先生 品德 的 贊頌,作了更深入 的 開掘。作為學者 的 藤野,他 的 目光望著世界范圍內 的 醫學,自己希望能為新醫學 的 發展貢獻力量(故說「大而言之」)。「為學術」是他 的 全部思想行為 的 准則。他是從「為學術」 的 總目標出發來「為中國」 的 ——「希望中國有新 的 醫學」。在他身上,「為中國」與「為學術」是一致 的 。這正是一個對來自「弱國」 的 學生抱著同情與尊重而又矢志於醫學事業 的 正直學者 的 偉大「性格」 的 最集中 的 表現。而 魯迅 去仙台學醫,想用醫學來「為中國」圖富強,所以,「為中國」與「為學術」也是一致 的 。總之,「為中國」與「為學術」,既是藤野愛護 魯迅 的 出發點,也是他們師生之間產生友誼 的 基礎。這六個字實在把藤野 的 思想品德和性格特點上升到更高 的 境界了。 藤野先生 「最使我感激」 的 ,說到底,正是感激他 的 「為中國」「為學術」 的 崇高思想和品德。盡管先生善良 的 願望只是出於科學救國論,而 魯迅 所持有 的 這種救國論在仙台已經被無情 的 現實所擊碎,因而棄醫從文,他 的 愛國主義和革命民主主義思想有了新 的 發展;盡管藤野對於 魯迅 中途輟學改變志願並不很理解,但是,對於一位善良正直 的 日本學者來說,能如此同情和尊重一個「弱國」學生 的 抱負,並且持著同情 的 態度,實在是非常可貴 的 了。 如上所述,一面是愛國主義 的 抱負和志向,一面是對於這種愛國主義 的 同情與尊重。愛中國、「為中國」是溝通兩顆心 的 渠道,是維系兩人友情 的 紐帶,是作品 的 內在線索(或者說主心骨)。全篇 的 基本內容是記敘作者與藤野 的 師生情誼,贊頌藤野 的 崇高品德,作為貫穿全篇 的 內在線索則是愛國主義——說完整些,是作者 的 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和藤野對它 的 尊重。二者是明與暗,外在與內在 的 關系,如此看來,寫愛國主義精神與寫藤野 的 品質,非但不相對立,而且是相得益彰 的 了。這正是理解主題思想 的 關鍵。 總之, 魯迅 這篇關於留日生活 的 「回憶 的 記事」,以記敘 藤野先生 為中心內容,以作者 的 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為內在線索,通過直接描寫和間接表現、正面記敘與反面襯托,深情地贊頌了 藤野先生 正直高尚 的 思想品德、嚴肅認真 的 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苟 的 工作作風,特別是「為學術」「為中國」 的 偉大精神,以及他對作者自己 的 深刻影響。這篇文章,從內容到形式,都是朴實無華 的 ,它不依靠驚人 的 題材、離奇 的 故事和俏麗 的 語言,卻開掘了如此深刻 的 主題。古人論文有言:「惟造平淡難。」《 藤野先生 》可謂範例。

㈧ <藤野先生>主要的4個事件

《藤野先生》主要講了以下四件事:

1、藤野先生檢查並從頭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講義。表現了先生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

2、藤野先生指出「我」繪的解剖圖中的錯誤。表現了先生熱情關心,嚴格要求的工作作風。

3、藤野先生為「我」不信鬼神,敢於解剖屍體而感到高興和放心。表現了先生的正直無私,直摯誠懇的工作精神。

4、先生向「我」詢問,了解中國女人裹腳的情形。表現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實事求是的精神。

《藤野先生》的主題思想

作者通過懷念藤野先生,贊揚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偉大性格和正直、熱忱、高尚的品質,回顧了自己在日本求學時期探索救國道路和思想轉變的過程:

為了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毅然地放棄了跟隨生平最敬愛的老師一一藤野先生學習醫學,擯棄了科學救國的改良主義道路,改為從事文藝運動以喚醒人民群眾起來革命;從而激勵自己要永遠不忘革命的初衷,決心同封建及帝國主義勢力斗爭到底。

㈨ 關於藤野先生的主要事件

關於《藤野先生》的主要事件:
1、藤野先生檢查並從頭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講義。表現了先生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
2、藤野先生指出「我」繪的解剖圖中的錯誤。表現了先生熱情關心,嚴格要求的工作作風。
3、藤野先生為「我」不信鬼神,敢於解剖屍體而感到高興和放心。表現了先生的正直無私,直摯誠懇的工作精神。
4、先生向「我」詢問,了解中國女人裹腳的情形。表現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實事求是的精神。
《藤野先生》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6年在廈門大學時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憶了在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今日本東北大學)的留學生活,表達了深切的懷念之情。另外,文中熱烈贊頌藤野嚴九郎先生辛勤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及其嚴謹踏實的作風,特別是他對人民的誠摯友誼。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同帝國主義勢力斗爭的戰斗精神。

㈩ 藤野先生 講了哪7件事具體內容是什麼

七件事:清國留學生的東京生活、「我」在仙台的生活、「我」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我」與藤野先生的道別、「我」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內容:記錄了作者在日本留學期間的學習生活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著重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情、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

(10)藤野先生物有哪些事件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02年4月,魯迅22歲,他懷著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學,在東京的弘文學院補習日文。1904年9月,轉赴仙台,進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藤野先生這時正在該校任解剖學教授。魯迅在此認識了這位日本學者,並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師生友誼。

在日本軍國主義影響下,當時的日本人對中國人民抱有狹隘的民族偏見。但藤野先生並不如此,他對來自弱國的魯迅毫不歧視,倍加愛護,並以自己的高尚品質給魯迅以極大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藤野先生物有哪些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