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物種
研究地球物種數量,究竟意義何在?用海洋生物學家沃姆的話來說,「如果我們連本國的人口數量,甚至連數量級都一無所知,談什麼規劃未來?"
生物多樣性,也是一樣。人類已經開始致力於保護瀕臨滅絕的物種,可是直到現在,我們連地球上的物種數量都知之甚少。
數清新物種?難!
在安第斯山脈山腳下有一種蝙蝠,長得跟山莓一樣大;在新加坡,有一種蠕蟲,只寄居在變色蜥蜴的肺里。
這種蝙蝠和蠕蟲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最新發現的物種。它們最近得到了正式的學名:蝙蝠叫Myotis diminutus,蠕蟲叫Rhabdias singaporensis。
在這兩種生物之後,科學家們當然還會繼續發現新的生物物種,並將它們加入到資料庫。研究者們每年會發現1.5萬個新的生物物種,並且這一發現速度沒有減緩的跡象。「隨便問博物館的任何一個分類學家,他們會告訴你他們有幾百個物種等著要描述和分類。」夏威夷大學的海洋生態學家莫拉(Camilo Mora)說。
科學家們已經命名並且分類了130萬個物種,但究竟還有多少物種沒被發現呢?200多年來,這個問題就像頭頂的烏雲一樣一直困擾著分類學家們。
加拿大達爾豪斯(Dalhousie)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沃姆(Boris Worm)說:「我們連關於生命的這個最基本的問題都不知道,這是很讓人震驚的事情。」
物種數量最新預測,870萬
最近,莫拉、沃姆兩位博士及其同事在《PloS Biology》期刊發表了一篇關於地球物種數量預測的文章。根據他們採用的最新分析方法,這個星球總共擁有870萬個物種,誤差浮動為130萬。
【1-6依次為門、綱、目、科、屬、種的物種組類,基於金字塔的模型,科學家在現已發現和分類的953434個動物物種基礎上,推測出地球上約有770萬種動物。圖片來自terceracultura.cl】
基於這種方法,科學家們預測了其他物種組類的數量,得到約有770萬種動物和29.8萬種植物的結論。盡管陸地只佔地球表面29%的面積,但是科學家們推測這是地球上86%的生物的生存之所。
羅伯特認為,「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種生物,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而新方法提供了一種有趣而富有想像力的解決思路。」
但史密斯(Smithsonian)協會的昆蟲學家歐文(Terry Erwin)認為這項研究存在重大缺陷。人們沒有理由認為那些未經仔細研究的生物組類,會和那些被人類充分研究的生物組類遵循一樣的規律。他表示,「他們測量出的是人類活動可及范圍,而非真正的生物多樣性。」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波洛克(David Pollock)也同意這一說法。波洛克研究的是真菌界,是一個為人所知不多的生物組類。根據波洛克的說法,新方法的預測非常有限。已知分類的真菌有43271種,根據莫拉和他同事的方法,地球上約有66萬種真菌,但是其他真菌多樣性的研究表明這個數字可能高達510萬。
這項新研究的作者也承認他們的這個方法並不適用於細菌。科學家們剛剛開始進入細菌多樣性研究的領域,因此他們正在致力於把細菌歸為各種大組類。莫拉及其同事認為,他們給出的「1萬種」這個預測數字,也的確只是一個「最低值」。
在另一方面,微生物學家們非常確信微生物的多樣性要比動物的多樣性大得多。一勺泥土可能就包含1萬種不同的細菌,其中很多都是新物種。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微生物多樣性領域專家埃爾森(Jonathan Eisen)表達了對新研究成果失望的態度,他認為,「這就好比說『恐龍是在多於500年以前統治過地球的』,這個說法的確沒錯,可是又有什麼用呢?」
內容源自:關注微信公眾號(東籬陽光),這里有最Top的裝修設計師,最專業的團隊,海量裝修技巧、干貨,手把手教你打造一個會呼吸的房子。
本文編譯自《How Many Species? A Study Says 8.7 Million, but It』s Tricky》、《How Many Species On Earth? About 8.7 Million, New Estimate Says》
㈡ 陸地最大的哺乳動物是什麼
非洲象(10噸)
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一般的成年象體重為5噸,最大的非洲象為10噸,在陸地上,因為要行走,所以非洲象才比藍鯨小。近年來,科學研究發現,大象的智力驚人。
㈢ 有多少動物處於滅絕的危險狀態
最新的全球野生動物調查結果顯示,約有1/4的陸地哺乳生物物種有滅絕的危險,其中很大一部分甚至在未被科學家識別之前就已經瀕臨滅絕。數字顯示,在已知的5487類陸地哺乳動物中的1141種目前處於危險狀態。其中的188種已經名列「疑似滅絕」名單。另據5年期的海洋生物普查結果顯示,約有1/3的海洋哺乳動物同樣面臨威脅。
㈣ 陸地上出現過的最大哺乳動物有多大是什麼物種
科學家發現地球歷史上曾經生活過的最大陸生哺乳動物。這些曾經橫行一時的巨獸,最終為何在歷史上銷聲匿跡?
巨大的阿根廷龍,是目前比較確認的最大陸生動物。|來自網路
盡管阿根廷龍的體型已經讓我們嘆為觀止,但它卻不是生命演化史中出現過的最大的動物。摘下這項桂冠的動物就生活在現在的海洋中!
它的名字叫藍鯨。藍鯨體長雖然只有約30米,體重卻超過了170噸,是阿根廷龍的兩倍還多。
之所以能夠長到如此巨大體型,是因為海水提供了浮力,可以幫助藍鯨克服一部分重力的影響。而且海洋中物種比陸地上更繁盛,光是藍鯨的主食——磷蝦年產量就高達50多萬噸,足以保證它們的生存所需。
㈤ 目前世界上有多少哺乳動物面臨滅絕
你好!國家林業局政府網6月11日訊 據美聯社2008年10月6日報道,世界上從蟾蜍到老虎等許多動物都面臨著滅絕的危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已將其列為極瀕危等級。 IUCN的年度報告稱,在世界上5487種哺乳動物中,至少有1/4陸地種和1/3海洋種在可以預知的未來面臨滅絕的危險...。這是由世界最大的環境機構——IUCN組織160個國家的1.1萬名科學家進行研究後得出的結果。IUCN較早的研究表明,世界上1/8鳥類、1/3兩棲動物和1/3珊瑚礁種處於瀕危狀態。 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main/s/241/content-416194.html IUCN生物學家邁克爾·霍夫曼(Michael Hoffmann)說,物種消失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但是我們面臨著物種滅絕速度非常快的局面,現在物種加速滅絕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陸地哺乳動物面臨著最大的滅絕風險,79%的猴子和猿處於瀕危狀態。森林採伐和農田的擴展正在破壞物種的棲息地,如沼澤地受到破壞而使食魚貓從印度至印尼爪哇的棲息地受到威脅。 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和東南亞地區的海洋哺乳動物處於嚴重威脅之中,受工廠和農業排污的影響,海豚正受到被捕獲和污染的威脅。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老虎保護專家塞比爾·克倫澤多夫(Sybille Klenzendorf)說,大約有30%的動物種面臨減少的局面。海洋哺乳動物的種群數量急劇減少,如加利福尼亞海灣海豚10年前種群數量就開始減少。而陸地哺乳動物數量,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也呈逐漸減少的趨勢。霍夫曼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動物種都面臨著滅絕和減少,一些種如非洲象和北美洲黑足雪貂已呈現出增加的趨勢。隨著棲息地的保護、馴養保護和立法防止獵殺,許多動物種得到了保護。但IUCN的報告強調,目前還缺少世界上836種哺乳動物的數據,這些動物有可能已經滅絕。
㈥ 在陸地上的哺乳動物有些啥啊
人當然算是最高等的,其他的一些代表: 虎 狼 鼠 鹿 貂 猴 貘 樹懶 斑馬 狗 狐 熊 象 豹子 麝牛 獅子 小熊貓 疣豬 羚羊 馴鹿 考拉 犀牛 猞猁 穿山甲 長頸鹿 熊貓 食蟻獸 猩猩 海牛 水獺 靈貓 海豚 海象 鴨嘴獸 刺蝟 北極狐 無尾熊 北極熊 袋鼠 犰狳 河馬 海豹 鯨魚 鼬 其中鴨嘴獸,針鼴(或稱短吻針鼴),原鼴(或稱長吻針鼴),是特別的哺乳動物,它們不是胎生,而是卵生,但仍劃為哺乳動物。 它們都生活在澳大利亞.
㈦ 陸地上哺乳動物有哪些科分別代表哪些動物
靈長目中的大猩猩
食肉目中的棕熊、北極熊、西伯利亞虎
長鼻目中的非洲象、非洲圓耳象(亦稱非洲森林象)、亞洲象
奇蹄目中的犀牛
偶蹄目中的河馬、長頸鹿
史前還有巨犀(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已經滅絕)
㈧ 你知道地球上已經發現的生物有多少種嗎
地球上已被發現的生物總數大約為120萬種。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的報告稱,估算地球上約有870萬種生物,其中包括650萬種陸地生物和220萬種海洋生物。其中已知陸生生物大約100萬種;已知海洋生物更少,約20萬種。
在估算出的870萬種生物中,可分為650萬種陸生生物和220萬種海洋生物,又可分780萬種動物、30萬種植物和60萬種真菌。此前的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是在300萬到1000萬之間,而聯合國環境署的最新研究則縮小了這個范圍,是迄今最精確的估算結果。他們提出的870萬也是一個估算值,誤差在130萬左右,也就是說,地球生物的種類數可能是在740萬到1000萬之間。
(8)陸地哺乳生物有多少擴展閱讀:
隨著環境的污染與破壞,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壞、濫捕亂獵等,世界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每天幾十種的速度消失。這是地球資源的巨大損失,因為物種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種不僅會使人類失去一種自然資源,還會通過食物鏈引起其他物種的消失。
2008年10月,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公布了哺乳類動物種群的全球調查結果:在不久的將來,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哺乳類動物會走向滅絕。多項調查數據表明,地球上的動植物每天都在消失。所以要愛惜生物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
㈨ 陸地動物有哪些
陸地動物有:大象、獅子、棕熊、虎、犀牛
1、大象
大象是目前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屬於長鼻目,只有一科兩屬三種,即象科(學名:Elephantidae),非洲象屬和亞洲象屬。廣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亞及東南亞以至中國南部邊境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大象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棲息群居性哺乳動物,通常以家族為單位活動。大象的皮層很厚,但皮層褶皺間的皮膚很薄,因此常用泥土浴的方式防止蚊蟲叮咬。象牙是防禦敵人的重要武器。
2、獅子
獅子(學名:Panthera leo;英文名:Lion):簡稱獅,中國古稱狻猊。是一種生存在非洲與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是現存平均體重最大的貓科動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
生活在熱帶稀樹草原和草地,也出現於灌木和旱林。肉食,常以伏擊方式捕殺其他溫血動物。分布於非洲草原、亞洲印度。
3、棕熊
棕熊(學名:Ursus arctos):亦稱灰熊。是陸地上食肉目體形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體長1.5-2.8米,肩高0.9-1.5米,雄性體量135-545千克,雌性體重80-250千克。頭大而圓,體形健碩,肩背隆起。
被毛粗密,冬季可達10厘米;顏色各異,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前臂十分有力,前爪的爪尖最長能到15厘米。由於爪尖不能象貓科動物那樣收回到爪鞘里,這些爪尖相對比較粗鈍。前臂在揮擊的時候力量強大,「粗鈍」的爪子可以造成極大破壞。
4、虎
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英文名:Tiger): 大型貓科動物;毛色淺黃或棕黃色,滿有黑色橫紋;頭圓、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顯著;四肢健壯有力;尾粗長,具黑色環紋,尾端黑色。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
虎常單獨活動,只有在繁殖季節雌雄才在一起生活。無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間游盪尋食。能游泳,不會爬樹。由於林區開發、人口激增,過去偏遠地區都已發展為村鎮,虎亦常到林區居民點附近覓食。虎多黃昏活動,白天多潛伏休息,沒有驚動則很少出來。虎的活動范圍較大,在北方日尋食活動范圍可達數十公里;在南方西雙版納因食物較多則活動距離較短。
5、犀牛
犀牛(學名:Dicerorhinus)是哺乳類犀科的總稱, 有4屬5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犀類動物腿短、體肥笨拙,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000-5000千克。
前後肢均三趾;皮厚粗糙,並於肩腰等處成褶皺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無毛;耳呈卵圓形,頭大而長,頸短粗,長唇延長伸出;頭部有實心的獨角或雙角(有的雌性無角),起源於真皮,角脫落仍能復生;無犬齒;尾細短,身體呈黃褐、褐、黑或灰色。
棲息於低地或海拔2000多米的高地。夜間活動,獨居或結成小群。生活區域從不脫離水源。食性因種類而異,以草類為主,或以樹葉、嫩枝、野果、地衣等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