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物標本怎麼做
這里向樓主推薦獸類標本製作方法
獸類標本是研究獸類學的重要資料之一,也是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它可長期保存以便為科研、教學、陳列、觀展服務。可根據需要製成假剝制標本、骨骼標本、液浸標本、附屬物等標本。現將製作各種標本所需工具及製作方法分述如下:
1.剝制工具 解剖刀、解剖剪、骨剪、長鑷子(尖形,前端內側不要帶鋸齒形的)、解剖盤或塑料布、細鉛絲或竹筷、取腦勺(取鉛絲一段,前端砸扁彎成勺狀)、針、線、棉花、竹絲、亞砷酸與明礬相混合的防腐劑。
2.標本的測量製作前,對標本有關部位的測量是獸類分類學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驟,只有獲得准確的數據方能更好地鑒別物種。測量的工具和物品包括鋼捲尺、秤、標簽、採集本。測量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項。體重:獸體的全重;體長:吻端至肛門,大型獸為吻端至尾基部;尾長:尾基部到尾端(尾端毛除外)的長度;後足長:自跗關節的最後端至足的最前端(爪除外),對有蹄類動物要測到蹄的前端;耳長:耳殼基部至頂端(簇毛除外)的長度。大型獸類還需測量肩高(肩背中線至前指尖)、胸圍(前肢後面胸部最大周長)、腰圍(後肢前面腰部最小的周長)和臀高(臀部背中線至後趾尖)。
3.獸類標本的製作
(1)小型獸類標本 可分為科研用的假剝制標本及教學、展覽用的生態標本。
① 假剝制標本(以鼠類為例)
剝皮
將鼠體仰放在解剖盤和塑料布上用解剖刀沿腹部正中肛門前部開始向胸骨後端切開皮膚,操作時用力不要太猛,以免將腹腔切破而污染皮毛,然後用刀背或小鑷子將切口與後肢相連的皮膚與肌肉分離,將後肢分別往切口處推出,剪斷膝關節並除去小腿上的肌肉,剝離背部等周圍的肌肉,再把生殖器、直腸與皮膚聯接處剪斷,清理好尾基部周圍的結締組織,用左手捏緊尾基部,右手捏住尾椎骨緩慢往上拉,直至完全抽出,繼續剝至前肢,在肘關節處剪斷,清除肌肉再剝至頭部,用解剖刀緊貼頭骨至耳部,剪或切斷耳根至眼部時,可看到一層白色網膜狀的眼瞼緣,細心切開網膜的下端後,即露出眼球了。剝離上下唇時,先在鼻尖的軟骨處剪斷,然後再用解剖刀剝離下唇,這時皮與肉體已分離,去掉皮內脂肪和貼在皮上的肌肉,均勻塗抹防腐劑,並在四肢骨骼上纏以少許棉花以代替原來的肌肉,再翻轉鼠皮,呈皮朝外直筒狀即可。
填充
削好1根比原尾椎骨稍細而又均勻光滑的竹的假尾椎骨或用鉛絲緊纏棉花製成假尾,插入鼠的尾部末端,假尾要比原尾長一些,以達到腹腔開口處的1/2 處為好,這樣一方面可固定尾巴,也可支撐整個身體。然後將蓬鬆的棉花捏成前細後粗形狀,用大鑷子夾緊棉花的前端,從開口處緊插至頭部,再在四肢和軀幹部不足處,適當填上蓬鬆的棉花。這時,削制的尾椎骨應緊貼腹部壓住棉花,使尾椎不至上翹。縫合切口時,要將標本擺正,針從里向外交叉縫制。
整形與固定
標本製做的好壞與整形關系很大。整形時,需將標本橫放在桌面上,頭部向左,將前肢往裡縮,掌面朝下,後肢伸直,跖面朝上與尾平放,眼部用小鑷子將棉花挑開,似微凸的眼球,毛要理齊,兩耳要豎立,頭部稍尖,臀部要拱起。標簽系於右足,將標本置於固定板上,四肢用大頭針固定,陰干後就製成了假剝制標本了。 ② 生態標本在博物館、教學等單位,常將獸類標本製成生活時的姿態,做為科普用。剝制的方法基本與假剝制標本相同。只是在填裝時還需用鉛絲(大型動物用鋼筋或鋼板)支撐其肢體。所用的鉛絲型號要根據動物本身的大小而定。在頭部、四肢、尾部各用1根鉛絲支撐。頭部的鉛絲先用棉花捲成與頸部原有肌肉粗細長短相同,一端固定在頭骨上。也可將原頭骨保留。另取鉛絲1根由足底沿肢骨後側插入肢內,外留一段做為固定用。穿入的鉛絲沿肢骨彎曲,用線縛於骨骼上,四肢處仍需補充棉花以代替原來的肌肉。尾椎骨的製作不宜用竹子,而必須以鉛絲方能捏成各種姿態。
(2)中型獸類標本製作 中型獸類一般泛指兔、旱獺、巨松鼠、鼬科各種,如黃鼬等,製作方法與小型獸類標本基本相同。這類標本由於體大,腹部開口處要稍大些,用竹絲等做填充物填充軀體時,需加一個竹棍,以便支撐身體。
(3)大型獸類標本製作大型獸類泛指虎、豹、野豬、鹿類等,其製作方法一般有兩種,即生態標本和不作假體填裝而只保留皮張、頭骨等,做為科研上分類鑒定用。以此類標本為例,製作時可從尾基部至吻端及四肢內側大開口。但在處理帶角的偶蹄類動物時,需在兩角間及頸背開一「丫」字形口,沿角基周圍切離皮膚;角形較大時還需在頸側開刀,此外,四肢的蹄、爪均需留在皮上。
(4)液浸標本製作對某些小型獸,一次性捕獲較多(如蝙蝠、鼠類等),因野外工作條件無法一次製作完畢或因分類的目的標本干後收縮無法看清、因內部器官的研究需要等目的,為防止腐爛掉毛可使用此法。方法是從腹部開口露出內臟浸泡在75%酒精溶液中,或浸制在5~10%福爾馬林溶液內。浸泡前,需將每個標本繫上已編號的竹簽,便於查閱數據。
(5)蟲蝕法骨骼標本的製作本法適於製作脊椎動物的各類骨骼標本。以獸類標本為例,過去常採取剝皮去掉內臟再用清水煮熟,用鑷子剔去附著在骨頭上的肌肉製作,但費時費力而且易損傷標本從而影響標本的分類鑒定和收藏。近年來,國內採用鞘翅目昆蟲—皮蠧幼蟲嗜食肉類的習性來清除骨骼上附著的肌肉,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① 形態與蟲源
我們採用的皮蠧身體呈橢圓形,黑色或赤褐色,或具有花紋,身體長度在2~12毫米;幼蟲身體分節,周身有長毛。皮蠧在我國南北方均有分布。它們不但喜食肉類,也咬書籍、衣服、生皮張、葯材等。進行此法時,首先要採集和培殖蟲群,採集皮蠧的時間最好是溫暖的春夏季,這時可用帶骨肉來招引,也可以到皮蠧經常活動的屠宰場、賣骨肉的攤頭、畜產公司皮毛倉庫採集。
② 培養
蟲蝕方法將採集的皮蠧放進四周光滑的容器內,如長方形鐵皮箱、大口的玻璃容器,容器的底面可以鋪上一層棉花,如果容器較大,也可以在一定距離內加上一層大眼的隔板或鐵絲網。為使容器內的空氣流通皮蠧不易爬出,頂端開一窗口,上面蓋細絲網罩即可。將野外捕獲的動物或擬蟲蝕的動物屍體剝皮去掉內臟清洗涼干,風干後放入容器內,這時容器的溫度要保持在27~29℃,濕度不超過70%,為保持一定的溫濕度,可在容器內放進一個盛水的小碟,如溫濕度適中,小型獸類的頭骨僅需十幾個小時即可清除干凈,中型以上動物有時要2~3天。實施此法時要隨時查看,以免蟲蝕過度導致筋骨脫落。完全脫水的干標本,要放人水中浸泡,待肌肉鬆軟晾乾後再進行此法。蟲蝕後的骨骼標本仍保留骨骼的原色,如不做為分類鑒定用,可用4%過氧化氫塗抹骨骼表面,即可獲得潔白的標本。
③ 注意事項
皮蠧是一類重要害蟲,飼養時要嚴防跑出來造成危害,蟲數量過多或停止飼養時可用沸騰的開水澆燙或用火焚燒
(6)蝙蝠標本的製作 根據用途製作的方法一般有兩種。
① 液浸標本
蝙蝠為群棲動物,有時一次性捕獲較多,除部分製成標本外,其餘的可存放在70%酒精溶液中。方法是在蝙蝠腹部剪一個缺口,其大小以使溶液浸入內臟為准。如搞科研,在液浸前還需將各種測量數據記錄下來,再用繪圖墨水或鉛筆將標本編號寫在竹桿上拴在左足(線要短,以免互相纏繞)放入容器。野外工作結束後,要盡快鑒定,以「種」為單位放人盛有70%酒精溶液的廣口瓶內,瓶外尚需註明學名、產地和採集時間。
② 假剝制標本
利用此法可製成科研用標本。
剝皮分為背剝與腹剝兩種。由於背毛絨厚不易損傷標本分類,特徵明顯,故以背剝為好。具體操作方法如下。自背部距尾未端1~2厘米處入剪,沿背線剪至腰部,用刀柄輕輕將皮肉分離,至後肢用手捏住,在股骨和身體的連接處剪斷,肌肉除盡,另一後肢也同樣處理。陰莖骨可從基部割下,當切斷生殖器和直腸後,用鑷子夾住尾基部,左手將尾椎拉出,然後將皮翻轉,從胸部剝離皮肉,在上膊骨和肩胛骨處剪斷,拉出並剃去筋肉;處理頭部時,應用刀緊貼頭骨依次切斷耳根、眼緣、上下唇。最後為避免蟲蛀在皮內各處均勻塗以砒霜。
填裝
將毛朝外翻轉,把上膊骨、前臂橈骨及後肢拉回原處,以剝好的竹棍或細鉛絲代替尾椎。取一團比原體積大1倍的棉花,一端折迭成頭骨狀,用鑷子夾住自背開口處向上推至吻端,再用余棉補於不足之處,此時假尾椎要放在棉花的上部。填滿後縫合,吻部不用縫,只需將上唇拉下,遮住下唇即可。將毛理順,腹部朝上進行初步整形。整形時胸部要比原形稍許豐滿,腹部自然低平,其它部位按原形整理。
固定
蝙蝠標本的翼膜陰干後較脆易折,因此,須縫制在硬皮紙上,這樣不僅不易變形,長期使用也不至損壞。方法是先取一張大於單邊展翼標本的硬紙(馬糞紙即可),將已整形的標本腹部朝上平放在紙上縫制。習慣上將右翼折迭,舒展左翼,一個定點一針。蝙蝠外部形態特徵大都集中於頭部,因此在縫制完畢後,需將耳部(包括耳屏)、鼻葉整理好,在陰干過程中,應小心地加以整形,使其在陰干後仍能保持原來形狀。蝙蝠頭骨也是分類鑒定必不可少的,可隨同標本縫在紙上。
❷ 簡單的生物標本怎麼做
昆蟲標本較為簡單,因為昆蟲很多是外骨骼生物,低溫烘乾即可,乾燥後會保持外形不變。
❸ 海洋生物標本怎麼做
我們去浮潛時,偶爾可以撿到一、二隻比較漂亮的海星。
製作標本時先將海星以濃度為每升海水八十克的氯化鎂(MgCl2)麻醉3小時,手臂拉直,調整成我們需要的姿勢。乾制標本可將其轉移到10%的福馬林(formalin)中浸泡24小時,而後自然乾燥,寫上採集標簽,即可保存。浸液標本則將其在10%的福馬林中泡24小時後,轉至70%的酒精中保存即可。不論是乾標 本或浸泡標本,海星的原色都會起變化,特別是浸泡標本,大多變成灰白色。
❹ 製作生物標本時要什麼材料和工具
植物標本:材料——完整植株(或部分器官)工具——壓板和宣紙
動物標本:材料——動物屍體(或部分器官)工具——解剖刀、防腐劑、填充物,福爾馬林溶液、相應的保存器皿
❺ 我是怎樣製作生物標本的
方法步驟
1.外部形態的觀察 由於爬行動物在福爾馬林或酒精等固定液中保存一個短時期以後,就會很快褪色,因此,從野外採集到的標本帶回實驗室後,應該及時進行觀察和記錄。要將它身體各部分的顏色准確地記錄下來,最好拍下彩色照片。
2.麻醉致死 先將爬行動物麻醉殺死,以免動物體變得僵硬。殺死的方法,是用一小塊脫脂棉花浸透乙醚連同動物一起,放入密封的瓶內,幾分鍾後動物即可麻醉致死。將已死的動物取出,用清水洗去它身體上的黏液和污物。
3.標本測量 動物麻醉致死以後,應該對每個動物標本編號、測量和記錄。
4.固定、保存 將洗去污物的標本放在解剖盤上,從腹部後側向體腔內注入適量的體積分數為10%福爾馬林溶液,注射量不宜過多,以免動物體變形失去原狀。注射後,將標本放入盛有福爾馬林固定液的另一個解剖盤內固定。把標本背部朝上,四肢的姿勢可以根據需要,做成生活時的匍匐狀態。同時要注意指、趾有無捲曲,對捲曲的指、趾要用大頭針固定位置,使其伸展。對種名已經確定的標本,選擇大小合適的容器,將標本放在固定液中保存。在保存標本的容器外面,貼上標簽。
❻ 怎樣製作生物標本
干制標本
植物臘葉標本 植物臘葉標本要保管在密封乾燥的臘葉標本櫥內
新制標本 因為常有害蟲和蟲卵寄生,入櫥最好用 葯消毒。就是用二硫化碳約0。5KG盛在容器內,放入殺蟲箱(1。7平方米)中,兩日後開箱,使毒氣散盡,拿出標本。二硫化碳氣體比空氧重。葯品應放在標本上面。或者把未上台紙的標本放入0。5%升汞酒精(工業用75%)溶液中浸一次,制好後入櫥。升汞)有毒,並不能與金屬起化學作用,切忌使用金屬器械。用時要帶橡皮手套,事後用肥皂北朝洗手,標本用什麼葯品殺蟲,應在台紙上註明,以防中毒。
臘葉標本櫥內要放樟腦精以防蟲害。
分類 入櫥標本要進行分類才便於利用。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的干制標本,可按課本上的次序排列。分類標本在按照分類系統,分科排列。目前標本室常用的分類系統有恩格斯(AENGLER)、克朗奎(A。CRONGUIST)等分類系統。櫥門上應有分科目錄表,櫥內要有分科標簽,便於查找。
維修 如果標本中的葉片脫落,可用毛筆刷膠水(植物膠)在葉背面,按照自然姿態貼好,陰干。枝莖斷裂的要用醋酸乙烯膠粘貼,再貼上膠水紙。發霉和蟲蛀的標本,用毛筆蘸95%酒精或10%福爾馬林液洗刷,干後用毛筆刷除霉斑。台紙和蓋紙破損的要調換新的。
移動標本,手腳要輕,不要翻轉顛倒。入櫥標本,不要太擠。標本外借,要多用填紙包裝,注意防潮。
植物種子標本 要選擇典型無病蟲害的新種子,清除雜質後曬干,裝入種子瓶中,並貼上標簽,經常檢查,以防發霉蟲蛀。
昆蟲標本和植物病蟲害等盒裝標本 大型昆蟲的腹部和柔軟部分以及烘乾的幼蟲,都容易發霉。盒裝的昆蟲生活史、病蟲害等標本里的安瓿容易破碎和標簽脫落,可將損壞部分掉換℃℃。植物損壞部分可按照維修臘葉標本方法維修。盒裝標本內應放入樟腦、硅膠等防蟲防潮葯品。
其它 化石標本要防止震動和碰撞,損壞時用石膏填補和聚醋酸乙烯膠(乳白膠水)粘接。鳥卵標本卵殼損壞,可分塊取下粘貼。循環系統干制標本是用賽璐珞作填充物的,脆性大,要防震,如果損壞,可以用毛筆蘸丙酮液粘接。
浸制標本和材料
浸制標本和實驗材料都應有標簽,標簽要貼實,外面塗蠟,按編號平穩地放入生物櫥中保存。標本瓶不能震動,以免打碎,並且不宜放在有陽光直接照射、高溫或0℃以下的地放,以防封蠟熔化和玻璃瓶凍裂。植物實驗材料也可以不用葯液浸制,標本瓶底放些浸有20%福爾馬林的葯棉,上蓋白紙,再封口材料多時可以在塑料袋裡放少量20%福爾馬林液體,再放入實驗材料,扎緊袋口。也能長期保存。要用登記簿按記號記下每瓶標本的製作日期和葯液配方,便於日後檢查處理。原色標本要放在有板門的生物櫥內,防止因陽光照射而退色。溶液發黃渾濁和標本露出液面,要及時更換和補充新液(加10%福爾馬林等)。
如果保存的實驗材料將要變質,可增加保存液濃度。浸制透明標本會產生許多氣泡,可用注射器抽出。標本上貼字型大小等如果落下,可用葯棉吸干脫落部位,用明膠液(明膠克,浸在50毫升水中泡一天後,再隔水加熱到溶化)粘貼。如果固定標本的玻璃板打碎,用鑽石刀劃好玻璃,用砂輪獎四邊磨平,重新固定放入。
加換溶液和封瓶宜在夏季進行,因為夏季瓶蓋容易開啟,轉動蓋上的玻璃球,然後撥出瓶蓋。也可用刀尖除去封蠟後開瓶。
剝制標本
剝制標本應按號放在生物櫥中,過大的要自製玻璃櫥箱存放,要防潮、防腐、防塵、防蟲、防鼠。櫥內用硅膠或生石灰(用兩層紗布包好)作乾燥劑,用樟腦制劑驅蟲防霉(用紗布包好)。剝制標本不能長期裸露放在櫥頂上積塵。新剝制的未乾標本不要放入生物櫥。
可以用煙熏劑消滅害蟲,在春季,把標本放在消毒箱里,箱里放碟子,上面放碗,碗里放硫磺,碗上放鐵片條,點著硫磺,密封箱蓋。兩日後打開箱蓋,拿出標本放入生物櫥中保存。
脊椎動物標本如果損壞,要選用種類、性別、大小相似的動物,切下損壞的相應部分,用大頭針固定,塗上40%福爾馬林液防腐,干後作修補用材料。修補後再整形塗色。如魚的鰭條、爬行動物的趾骨等斷裂,可切成兩個斜面,用聚醋酸乙烯膠帖。大型哺乳動物缺損可用油灰填補,再拔下腋窩、腹部等處毛,用聚醋酸乙烯膠帖在油灰上。
骨骼標本
骨骼標本要防止震動和撞散,用後蓋好。受潮脫膠,關節容易掉落。陽光久射要發黃變色。骨骼斷裂或脫落時,可用聚醋酸乙烯膠帖(用線固定)。
切片標本
切片標本要編號放在特別分格切片的木盒內,盒內兩側刻很多凹溝,載波片的兩側沿凹溝插入,使載玻片直立在盒中。每盒可裝50~100片。盒子要直放,使標本保持平放位置。盒內應有每片標本的編號和名稱目錄,以方便查找使用。木盒應放在乾燥地方,避免日光照射。切片也可用玻片標本夾(格隔)保存。
❼ 生物標本怎麼做
製作昆蟲標本的方法主要有兩類:即針插和液浸。
對於昆蟲來說,一般多採用針插法製作標本。
用針插法製作標本都需經過下列8個步驟:
1.殺死 要想製作形體完整、色彩和形態都栩栩如生的標本,常常需要用剛剛捕捉到的新鮮活蟲,讓其在短時間內迅速死亡,可用毒性大,擊倒力強的殺蟲劑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炭等葯劑來自製毒瓶或毒管。
毒瓶和毒管可採用廣口的玻璃瓶來製作,瓶口的大小可根據蟲體的大小而定,瓶塞宜用軟木塞,不能用易被腐蝕的橡皮塞。先在瓶底放些木屑,然後將葯液倒入,以達到剛好飽和,葯液不外流為度,再用厚長紙或軟木片將葯層蓋住。紙片或木片上要有幾個透氣孔,使毒氣能夠透出。
2.去除內臟 在製作標本前,必須先將昆蟲的內臟取出,便於針插後能迅速乾燥。但像蜻蜓中的豆娘那樣身體極細的昆蟲,則可不必去除內臟。
解剖時,可用鑷子直接從蟲的頸部和前胸背連接膜處插入,取出各個臟器。或在腹部側面沿背板和腹板的連接膜處剪開一個口子,然後用鑷子取出臟器。
接著用脫脂棉捏成一長條狀的棉花栓,用鑷子將其慢慢的塞人已掏空的昆蟲腹腔內,保持蟲體原來的體形。
3.臨時保存 昆蟲被毒氣殺死後,應盡早將其從毒瓶中取出,除去內臟後,放在預先制備好的棉花紙包內,以避免攜帶時使蟲子遭到擠壓而變形受損。
棉花紙包的紙,宜選用吸水性好的,將其剪成方塊,大小根據蟲體的大小而定,以恰好能包住蟲體為度。脫脂棉可扯取一塊約0.5厘米厚、比紙稍小一點的小塊,壓平後放在紙片中間。
最好再備一小張白紙附置在脫脂棉上,作為臨時棉簽,以記載採集的時間和地點等。
准備就緒後,就可以在將蟲子取去內臟之後,將其臨時包裹在裡面,防止其受到損壞變形。
保存期不宜過長,應在1~2天內,注意及時將包打開,讓其通氣乾燥,不使變質。
4.還軟 乾燥變硬後的蟲殼一般都會發脆,若不採取措施使其軟化,很可能一碰就會碎成小片,所以在插針之前必須使其還軟。
還軟的方式是:用玻璃換軟缸或別的器皿,底部加進蒸餾水,加入幾滴石炭酸,在架空的架子上面放置蟲子,加蓋密閉2~3天後就可換軟。
沒有換軟缸設備的,也可直接將蟲浸於溫水中,用熱氣也能使其還軟。
5.針插 固定昆蟲標本用的昆蟲針,系用不銹鋼製成,由細至粗,共有00號、0號、1號、2號、3號、4號、5號等7個級別。
從0至5號,6個級別的針都帶有針帽。只有00號不帶針帽,其長度僅為其他各號針長的一半,是作為雙重針插標本用的。
對於死後還未乾燥變硬的或是還軟後的昆蟲,就是用上述的針將其固定起來的。使用哪號針,應根據蟲體的大小來定。
插針開始時,先將要製作的蟲體放在刺蟲台或桌縫上,再根據蟲的大小,選用合適的號針,昆蟲針插前翅基部背中線稍右部位,半翅目昆蟲插前胸中央或小盾板中線偏右方,其他昆蟲插中胸中央。
6.整姿 完成針插後的昆蟲,還須根據該種昆蟲最正確的姿勢,對針插後的昆蟲作局部調整,如翅膀的位置、蟲足的彎曲度、觸角的伸長方向等逐項加以調整,使其完全與活昆蟲具有相同的姿態。
有些昆蟲愛好者喜歡按他所喜歡的姿態來固定昆蟲,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適當調整昆蟲身軀、翅、腿或觸角的姿勢和位置。
7.乾燥 當插針和整姿之後,下一步就可將昆蟲放置到安全通風出去乾燥一段時間,這個階段一般需時1~2周,就可以完全乾透。
8.防腐和保存 最後一道程序就是在製成的昆蟲標本上加放適量的防蛀防霉葯劑,然後插上標簽。若標本的數量較多,則需分門別類將標本置入標本盒內,將其置於避光的乾燥處保存。
若需要製成昆蟲生態景箱,還可將昆蟲標本與經過乾燥處理的植物、花草配置在同一個玻璃罩內,也可配置在其他藝術鏡框中.
植物標本製作需要標本夾,粗燥吸水紙.
綠色植物標本的製作方法:(此法可以使植物保持綠色)
是用醋酸銅粉末,徐徐加入50%的醋酸液中,用玻璃棒攪拌,使其達到飽和狀態時為止,作為原液。用時加水稀釋,其比例為1:4。製作時將稀釋液及植物標本同時放人大型燒杯中加熱至沸時,植物即褪去綠色變黃,再繼續加熱,則醋酸銅的綠色便浸人到植物組織中去,又變為綠色,直加熱到與原來顏色相同時,即停止加熱,加熱時間要看植物葉片的厚薄、軟硬而定。
將標本取出,放人清水中漂洗,直到水中不顯綠色時用鑷子夾起,滴盡葉面上的水,放在植物標本夾中,使其乾燥後備用。
如需浸漬保存的植物標本,只要在漂洗干凈後,浸泡在50%的福爾馬林液中即可長久保存。
如果是其他顏色的植物標本,采來後夾在植物標本夾的粗糙吸水紙中(要經常翻動透風,防止發霉),干後粘貼在圖畫紙上,進行消毒處理,再用油色按原來顏色著色,既真實又鮮艷。
如果做簡易的植物標本,標本體積較小,也可以直接押在較粗燥的厚書中.采新鮮的植物來押,押前擦乾水,押好後書上面壓一定的重量,保持一周不要動,自然乾燥即可.此法適用於很薄的植物.如葉片,可以很久不褪綠,而且十分平整,美觀.
❽ 怎樣製作海洋生物標本
海洋生物標本畫製作方法分三步。
第一步標本製作將捕撈上來的海洋生物製成標本。
第二步框室製作將木料、型材及玻璃進行切割,組裝製成框室。
第三步制畫在框室上裝飾彩色硬紙及色彩背景圖案紙,用固膠法、金屬針固定法、魚線吊固法將海洋生物標本裝在不同的框室中,封閉,包裝。
海洋生物魚標本製作方法及步驟第一步選料、剝離將捕撈上來的魚,洗清,選擇可制的魚種分類。用解剖刀由軀干腹部向後直線剖開,繞過肛門直至尾柄基部,剝離皮肉,割下肌肉,保留魚皮。
第二步防腐處理將剝離的皮膚浸於75%~80%的酒精中,隔30分鍾翻動一次,使酒精浸透魚皮各個部位,浸泡24~48小時,取出浸泡後的魚皮,在其內側用三氧化二砷製成防腐粉塗擦。
第三步標本裝填、整形用鉛絲或木板製成類似魚體中央縱剖面形態的骨架,支撐魚皮,用木屑、脫脂棉由尾部開始充填,根據創意,邊充填邊整形,使魚鰭舒展,口部稍微張開,牙齒顯現,眼明,置於通風處晾乾。
第四步著色噴漆用油彩摻漆和松香水進行著色,由淺至深逐漸上色,最後在外部噴上輕漆。
❾ 如何製作生物標本
製作昆蟲標本的方法主要有兩類:即針插和液浸。
對於昆蟲來說,一般多採用針插法製作標本。
用針插法製作標本都需經過下列8個步驟:
1.殺死
要想製作形體完整、色彩和形態都栩栩如生的標本,常常需要用剛剛捕捉到的新鮮活蟲,讓其在短時間內迅速死亡,可用毒性大,擊倒力強的殺蟲劑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炭等葯劑來自製毒瓶或毒管。
毒瓶和毒管可採用廣口的玻璃瓶來製作,瓶口的大小可根據蟲體的大小而定,瓶塞宜用軟木塞,不能用易被腐蝕的橡皮塞。先在瓶底放些木屑,然後將葯液倒入,以達到剛好飽和,葯液不外流為度,再用厚長紙或軟木片將葯層蓋住。紙片或木片上要有幾個透氣孔,使毒氣能夠透出。
2.去除內臟
在製作標本前,必須先將昆蟲的內臟取出,便於針插後能迅速乾燥。但像蜻蜓中的豆娘那樣身體極細的昆蟲,則可不必去除內臟。
解剖時,可用鑷子直接從蟲的頸部和前胸背連接膜處插入,取出各個臟器。或在腹部側面沿背板和腹板的連接膜處剪開一個口子,然後用鑷子取出臟器。
接著用脫脂棉捏成一長條狀的棉花栓,用鑷子將其慢慢的塞人已掏空的昆蟲腹腔內,保持蟲體原來的體形。
3.臨時保存
昆蟲被毒氣殺死後,應盡早將其從毒瓶中取出,除去內臟後,放在預先制備好的棉花紙包內,以避免攜帶時使蟲子遭到擠壓而變形受損。
棉花紙包的紙,宜選用吸水性好的,將其剪成方塊,大小根據蟲體的大小而定,以恰好能包住蟲體為度。脫脂棉可扯取一塊約0.5厘米厚、比紙稍小一點的小塊,壓平後放在紙片中間。
最好再備一小張白紙附置在脫脂棉上,作為臨時棉簽,以記載採集的時間和地點等。
准備就緒後,就可以在將蟲子取去內臟之後,將其臨時包裹在裡面,防止其受到損壞變形。
保存期不宜過長,應在1~2天內,注意及時將包打開,讓其通氣乾燥,不使變質。
4.還軟
乾燥變硬後的蟲殼一般都會發脆,若不採取措施使其軟化,很可能一碰就會碎成小片,所以在插針之前必須使其還軟。
還軟的方式是:用玻璃換軟缸或別的器皿,底部加進蒸餾水,加入幾滴石炭酸,在架空的架子上面放置蟲子,加蓋密閉2~3天後就可換軟。
沒有換軟缸設備的,也可直接將蟲浸於溫水中,用熱氣也能使其還軟。
5.針插
固定昆蟲標本用的昆蟲針,系用不銹鋼製成,由細至粗,共有00號、0號、1號、2號、3號、4號、5號等7個級別。
從0至5號,6個級別的針都帶有針帽。只有00號不帶針帽,其長度僅為其他各號針長的一半,是作為雙重針插標本用的。
對於死後還未乾燥變硬的或是還軟後的昆蟲,就是用上述的針將其固定起來的。使用哪號針,應根據蟲體的大小來定。
插針開始時,先將要製作的蟲體放在刺蟲台或桌縫上,再根據蟲的大小,選用合適的號針,昆蟲針插前翅基部背中線稍右部位,半翅目昆蟲插前胸中央或小盾板中線偏右方,其他昆蟲插中胸中央。
6.整姿
完成針插後的昆蟲,還須根據該種昆蟲最正確的姿勢,對針插後的昆蟲作局部調整,如翅膀的位置、蟲足的彎曲度、觸角的伸長方向等逐項加以調整,使其完全與活昆蟲具有相同的姿態。
有些昆蟲愛好者喜歡按他所喜歡的姿態來固定昆蟲,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適當調整昆蟲身軀、翅、腿或觸角的姿勢和位置。
7.乾燥
當插針和整姿之後,下一步就可將昆蟲放置到安全通風出去乾燥一段時間,這個階段一般需時1~2周,就可以完全乾透。
8.防腐和保存
最後一道程序就是在製成的昆蟲標本上加放適量的防蛀防霉葯劑,然後插上標簽。若標本的數量較多,則需分門別類將標本置入標本盒內,將其置於避光的乾燥處保存。
若需要製成昆蟲生態景箱,還可將昆蟲標本與經過乾燥處理的植物、花草配置在同一個玻璃罩內,也可配置在其他藝術鏡框中.
植物標本製作需要標本夾,粗燥吸水紙.
綠色植物標本的製作方法:(此法可以使植物保持綠色)
是用醋酸銅粉末,徐徐加入50%的醋酸液中,用玻璃棒攪拌,使其達到飽和狀態時為止,作為原液。用時加水稀釋,其比例為1:4。製作時將稀釋液及植物標本同時放人大型燒杯中加熱至沸時,植物即褪去綠色變黃,再繼續加熱,則醋酸銅的綠色便浸人到植物組織中去,又變為綠色,直加熱到與原來顏色相同時,即停止加熱,加熱時間要看植物葉片的厚薄、軟硬而定。
將標本取出,放人清水中漂洗,直到水中不顯綠色時用鑷子夾起,滴盡葉面上的水,放在植物標本夾中,使其乾燥後備用。
如需浸漬保存的植物標本,只要在漂洗干凈後,浸泡在50%的福爾馬林液中即可長久保存。
如果是其他顏色的植物標本,采來後夾在植物標本夾的粗糙吸水紙中(要經常翻動透風,防止發霉),干後粘貼在圖畫紙上,進行消毒處理,再用油色按原來顏色著色,既真實又鮮艷。
如果做簡易的植物標本,標本體積較小,也可以直接押在較粗燥的厚書中.采新鮮的植物來押,押前擦乾水,押好後書上面壓一定的重量,保持一周不要動,自然乾燥即可.此法適用於很薄的植物.如葉片,可以很久不褪綠,而且十分平整,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