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如何講解生物資源

如何講解生物資源

發布時間:2022-05-06 13:59:25

A. 根據馬世駿教授的定義,生物資源包括哪幾類各有何特點

我不認識什麼瑪氏菌教授。但是我知道, 生物資源包括動物資源、植物資源和微生物資源三大類, 微生物生物資源的基本特(1)生物資源的再生性 再生性:在自然和人為條件下,生物所具有的不斷自然更新和人為繁殖的能力。再生性是生物資源的基本屬性。為人類提供無窮無盡的各種產品。 (2)生物資源的可解體性 可解體性:生物資源受自然災害和人為的破壞而導致某些生物種類減少以至滅絕的特性。每種生物
微生物
都有自身獨特的遺傳基因,並且存在於該種生物的種群之中,任何其他的生物個體都不能代表其種的基因庫。生物資源破壞後難以自然恢復,從這個意義上看,生物資源是有限的。 (3)生物資源用途的多樣性 生物資源種類的多樣性和功能的多樣性,決定了其用途的多樣性。 (4)生物資源分布的區域性 生物總是生長在與其生態相應的環境中,而非一切地方都能生存。生物資源分布的區域性是人類進行開發利用生物資源的重要依據。 (5)生物資源的未知性 表現在:很多生物還不知或不完全知道其價值;即使現在已經認識、開發的生物資源,也不是完全清楚其所有的價值,如銀杏。 (6)生物資源獲取的時間性圖 不同生物種類,獲取有用物質的時間不一樣。「三月茵陳四月篙,五月六月當柴燒」 生物資源(7)生物資源的可引種馴化性 野生生物資源可以通過人為的引種馴化而成為家養生物。生物的引種馴化,不僅可以解決野生生物資源獲取的困難,而且可以拯救、保護瀕危物種,擴大分布區,提高產量。 (8)生物資源的不可逆性 生物資源屬可更新自然資源,在天然或人工維護下可不斷更新、繁衍和增殖;反之在環境條件惡化或人為破壞及不合理利用下,會退化、解體、耗竭和衰亡,有時這一過程具有不可逆性。 (9)生物資源的穩定性和變動性 生物資源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變動性。相對穩定的生物資源系統能較長時間保持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平衡,並對來自內外部干擾具有反饋機制,使之不破壞系統的穩定性。但當干擾超過其所能忍受的極限時,資源系統即會崩潰。不同的資源系統的穩定性不同。通常,資源系統的組成種類和結構越復雜,抗干擾能力越強,穩定性也越大。反之亦然。

B. 生物資源包括什麼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生物資源 定義1:生物圈中植物、動物與微生物組成的各種有生命現象的資源總稱。 定義2:對人類具有實際的或潛在的價值與用途的遺傳資源、生物體、種群或生態系統及其中的任何組分的總稱。

生物資源生物資源是生物圈中一切動、植物和微生物組成的生物群落的總和。 生物資源包括動物資源、植物資源和微生物資源三大類,其中: 動物資源包括陸棲野生動物資源、內陸漁業資源、海洋動物資源。 植物資源包括森林資源、草地資源、野生植物資源和海洋植物資源, 微生物資源包括細菌資源、真菌資源等。 從研究和利用角度,通常分為森林資源、草場資源、栽培作物資源、水產資源、馴化動物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遺傳基因(種質)資源等。

C. 什麼是生物資源

生物資源是自然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除提供人類生活和生產建設必需的物質外,在保證生存環境穩定、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樣性是指一個地區內遺傳、物種和生態多樣性的總稱。遺傳多樣性導致了物種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和多型性的生境構成了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D. 地球上的生物資源

生物資源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資源。當前,地球上的生物資源正以驚人的速度在衰退甚至滅絕。2000年來,全世界大約有110多種獸類和130多種鳥類從地球上消失。
地球上有多少生物品種,卻知之不清。據估計在500萬至5000萬之間或更多,其中僅有140萬被定名和描述。
動物:首先應該是分為兩個大類;即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有;鳥,蜥蜴,壁虎,蟾蜍,青蛙,老虎,貓.魚.
無脊椎動物有;蜜蜂,蜘蛛,蚯蚓.
鳥類;鳥. 節肢動物;蜜蜂,蜘蛛.
爬行動物;蜥蜴,壁虎. 兩棲動物;蟾蜍,青蛙.
哺乳動物;老虎.貓. 環節動物;蚯蚓.
魚類;魚.
這些動物由低等到高等依次是;按從低等到高等的順序是這樣:
腔腸動物
環節動物
節肢動物
軟體動物
脊索動物
這五個都是「門」級的分類
甲殼動物是節肢動物門里的一個綱
脊椎動物是脊索動物門里的一個亞門
哺乳動物和兩棲動物分別是脊椎動物亞門里的量個綱
從腔腸動物到軟體動物(包括脊索動物門里除了脊椎動物亞門以外的其他種屬)統稱為無脊椎動物
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和鳥綱是恆溫動物
除哺乳動物和鳥類以外的其他一切動物種屬統稱為變溫動物
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又合稱為種子植物
藻類:常見的海苔紫菜都是
蕨類:種子蕨等(看名字就知道它已經接近種子植物了,屬於高級蕨類)
裸子:松樹,衫樹等
被子:很多了,白菜啊,水果樹什麼的都是

還有把植物分為木本與草本的,不過進化學上獎草本比木本高級
藻類:常見的海苔紫菜都是
苔蘚:葫蘆蘚等...
蕨類:種子蕨,腎蕨等
裸子植物:種子裸露,無種皮包裹的植物(松樹,柏樹,衫樹等)
被子植物:種子有果皮包裹的植物
微生物:微生物種類繁多,至少有十萬種以上。按其結構、化學組成及生活習性等差異可分成三大類。

一、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核的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胞質內有完整的細胞器(如內質網、核糖體及線粒體等)。真菌屬於此類型微生物。

二、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核分化程度低,僅有原始核質,沒有核膜與核仁;細胞器不很完善。這類微生物種類眾多,有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和放線菌。

三、非細胞型微生物 沒有典型的細胞結構,亦無產生能量的酶系統,只能在活細胞內生長繁殖。病毒屬於此類型微生物。

E. 生物資源有什麼特點

你說的不清楚啊,生物資源太廣.給一個方面,不知是不是你想要的.

中國的氣候、土地、水和生物資源分別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① 光、熱條件優越,但干濕狀況的地區差異大。
中國南北相距5500多公里,跨近50個緯度,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20°~50°之間的中緯度地帶。全年太陽輻射總量一般西部大於東部,高原大於平原。以西藏為最高,西北地區和黃河流域的太陽輻射條件優於世界上不少平均溫度相似的地方,長江流域優於日本和西歐。農作物生長期間的熱量條件,除分別占國土面積1.2%和26.7%的寒溫帶以及青藏高原多屬高寒氣候外,其餘72.1%的地區處於溫帶(占國土25.9%)、暖溫帶(佔18.5%)、亞熱帶(佔26.1%),以至熱帶和赤道帶(占 1.6%),全年 0℃以上積溫均在2500℃以上。其中以海南為最高,達8500~9000℃,無霜期 100天至全年無霜。因而如僅就熱量條件而言,夏季都可種植多種喜溫作物,大部地區並可復種,一年種二熟或三熟。全國各地的干濕狀況大體可以 400毫米等雨量線為界,即從大興安嶺起,經通遼、張北、榆林、蘭州、玉樹至拉薩附近,沿東北斜向西南一線,分為東南和西北兩大部分。東南部為濕潤、半濕潤區,西北部為半乾旱和乾旱區,約各占國土的一半。東南部受太平洋季風環流影響,雨水較充沛,年降雨量隨緯度高低和距海遠近變化於400~2400毫米之間,乾燥度一般低於1.5。且雨、熱基本同期,80%以上的雨水集中在作物活躍生長期內,這是90%以上的農區和林區都分布在東半部的重要原因。
夏半年南北之間的溫度差異較小。北方夏季氣溫比世界同緯度地方高,可使一年生喜溫作物的北界大大向北推移。冬季氣溫則比世界同緯度地方低,又使冬小麥等越冬作物的北界南移。季風氣候的不利方面主要是它的不穩定性,即夏季風各年的進退時間、影響范圍和強度都不相同,因而降水年內分布不勻,年際變化也大,洪澇、乾旱、低溫、霜凍、台風等農業氣象災害的頻率較高。
西北部半乾旱、乾旱區的年降水量一般在 400毫米以下,有些地方僅數十毫米甚至數毫米,乾燥度在1.5以上,有的甚至達20以上。因而限制了農業和林業的發展,只在較高的山嶺有少量森林資源。但這些地區有遼闊的草原,形成了中國的牧區。
② 土地資源的絕對量大,按人平均佔有的相對量少。根據統計資料,全國土地總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土地總面積的7.3%,僅次於蘇聯和加拿大而居
世界第 3位。耕地面積按沿用習慣畝統計數字為14.9億畝(註:較實際面積可能偏低),約為世界耕地總面積的7%,次於蘇聯、美國、印度而居第4位。林地面積17.3億畝,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3%,次於蘇聯、巴西、加拿大、美國而居第5位。草原面積47.9億畝,其中可利用的面積約33.7億畝,僅次於澳大利亞、蘇聯而居第3位,另有草山草坡約7.2億畝。淡水水面2.5億畝,其中可供養殖面積約7500萬畝;海塗面積約2997萬畝,水深200米以內的大陸架約23億畝,為發展淡水及海洋漁業提供了較好的資源條件。
中國按人平均佔有的各類土地資源數量顯著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山地多、平地少,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和高原占國土的25%。此外還有約19%難於利用的土地和 3.5%為城市、工礦、交通用地。人均耕地面積僅約1.5 畝,為世界平均數4.5畝的1/3,是人均佔有耕地最少的國家之一。人均林地面積約 1.8畝,森林覆蓋率為12.7%,而世界平均分別為13.6畝和31.3%。人均草地面積5畝多,也只及世界平均數10.4畝的一半。
③ 河川徑流總量大,但水土配合不協調。中國年平均降水總量約6萬億立方米(摺合平均降水深628毫米)中,約有56%的水量為植物蒸騰、土壤和地表水體蒸發
所消耗,44%形成徑流。全國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27115 億立方米,在世界上僅次於巴西、蘇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而居第 6位。但如摺合為年平均徑流深,則僅為284毫米,較許多國家為低。人均佔有年徑流量僅為2558立方米,只相當於世界平均數10800立方米的 1/4,美國的1/5,蘇聯和印度尼西亞的1/7,加拿大的1/50。
按耕地每畝平均佔有徑流量也只有1819立方米,只相當於世界平均數2400立方米的2/3略多。此外,地下水資源中參加短期水量循環(一年或幾年)的淺層水概算每年平均綜合補給量(天然資源)約為7718億立方米。扣除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間的重復計算部分,全國水資源平均年總量約為27362億立方米,比河川徑流量約增加3%。

水資源的地區分布很不均勻。長江流域及長江以南耕地只佔全國總耕地的37.8%,擁有的徑流量卻佔全國的82.5%;黃淮海三大流域徑流量只佔全國的6.6%,而耕地卻佔全國的38.4%。長江流域每畝耕地平均佔有水量達2800萬立方米左右,黃河流域為260萬立方米,海河流域僅為 160萬立方米。水量在時程分配上也極不平衡,年際間變幅很大。如海河流域1963年徑流量達 533億立方米,1972年僅只99億立方米,相差5.4倍。全國有相當大的地區,易受洪、澇、旱、漬等自然災害的侵擾。

④ 生物種屬繁多,群落類型豐富多樣。造成這種多樣性的原因是由於中國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十分復雜,另外也與引起北半球溫帶許多第三紀動植物種系滅絕的
第四紀冰川的影響較小有關。就全國范圍看,北半球所有的自然植被類型,從熱帶雨林和季雨林到寒溫帶針葉林幾乎都可見到,植物區系的豐富程度僅次於馬來西亞和巴西,居世界第3位。動、植物資源也很豐富,有「活化石」之稱的大熊貓、水杉和銀杉等,更是世界稀有的珍貴動植物種類。如此多樣的生物資源不但是農業多種經營的重要物質基礎,而且為農、林、牧、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十分豐富的基因庫。利用和保護 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一切自然資源,包括農業自然資源對人類生存需要的負荷能力是有限的。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人口數量與自然資源不足的矛盾已成為世界性問題。因此,在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同時,農業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愈來愈受重視。
根據不同國家、地區的具體條件和資源的不同特點,制訂符合國民經濟全局利益和各種資源宏觀經濟效益的資源開發利用戰略,是合理利用和保護農業自然資源的首要前提。不同的國家,由於人均佔有可耕地面積和土地後備資源多少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農業集約化程度和集約經營方式;由於自然資源的性質和組合特點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農業生產結構和農業生產布局。
其次,為了有利於資源的不斷更新和永續利用,需要在採取各項開發、利用措施的同時,充分考慮到對資源系統所起的長遠影響和整體影響,包括農業自然資源各構成因素之間、農業自然資源與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之間以及局部地區與全國以至世界范圍的資源利用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只顧眼前利益的掠奪性經營,諸如種植業中的盲目開荒、林業中的過度採伐、草原牧業中的超載放牧、漁業中的過度捕撈等,對於農業生產力以及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嚴重惡果已為歷史事實所證明。為此需要通過各種經濟、技術手段和法律手段,包括制訂和實施保護農業自然資源的法規,如土地法、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和水資源法等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對於有大量動植物種質資源集中蘊藏的地區,則要建立自然保護區加以保護。
再是,目前世界上一方面存在著人口不斷增長與資源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又有相當多的一部分自然資源由於各種原因而未被開發利用或處於開發利用上的落後狀態。因此,人類在繼續利用已被利用的資源的同時,需要依靠現代科學技術,採取各種綜合措施,不斷增強改造自然的能力,以便挖掘迄未很好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的生產潛力。據測算,如現在栽培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全世界平均不到0.1%,而最高產的地塊接近5%,在實驗室中可達10~12%。此外,遺傳工程、生物固氮等現代生物學研究的進展,電子技術、核技術等在農業上的廣泛應用等,也已為農業自然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帶來新的前景。
參考書目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中國農業自然條件和農業自然資源》,農業出版社,北京,1983。

F. 生物資源多樣性的價值和意義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和價值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是巨大的.人類從生物多樣性中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許多葯物和工業原料.例如,物種為人類提供了食物的來源,作為人類基本食物的農作物、家禽和家畜等均源自野生型.野生物種是培育新品種不可缺少的原材料,特別是隨著近代遺傳工程的興起和發展,物種的保存有著更深遠的意義.物種是多種葯物的來源,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物種被發現可作葯用.另外,自然界的物種資源也為人類提供大量的工業原料如皮毛、皮革、纖維、油料、香料、膠脂等. 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價值也是巨大的,它在維系自然界能量流動、物質循環、改良土壤、涵養水源及調節小氣候等諸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樣性也是維持生態系統平衡的必要條件,某(些)物種的消亡可能引起整個系統的失衡,甚至崩潰.而且,豐富多彩的生物和它們所賴以生存的無機環境共同構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生物支撐系統. 同樣,千姿百態的生物也給人以美的享受,是藝術創造和科學發明的源泉.物種多樣性對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如仿生學的發展離不開豐富而奇異的生物世界.甚至,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起源於生物及其環境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是巨大的.人類從生物多樣性中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許多葯物和工業原料.例如,物種為人類提供了食物的來源,作為人類基本食物的農作物、家禽和家畜等均源自野生型.野生物種是培育新品種不可缺少的原材料,特別是隨著近代遺傳工程的興起和發展,物種的保存有著更深遠的意義.物種是多種葯物的來源,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物種被發現可作葯用.另外,自然界的物種資源也為人類提供大量的工業原料如皮毛、皮革、纖維、油料、香料、膠脂等. 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價值也是巨大的,它在維系自然界能量流動、物質循環、改良土壤、涵養水源及調節小氣候等諸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樣性也是維持生態系統平衡的必要條件,某(些)物種的消亡可能引起整個系統的失衡,甚至崩潰.而且,豐富多彩的生物和它們所賴以生存的無機環境共同構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生物支撐系統. 同樣,千姿百態的生物也給人以美的享受,是藝術創造和科學發明的源泉.物種多樣性對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如仿生學的發展離不開豐富而奇異的生物世界.甚至,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起源於生物及其環境的多樣性.

G. 雲南的生物資源有哪些特點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是:

提取碼:csj8csj8

作為山地佔國土面積約95%的省,雲南氣候多樣性造就了生物多樣性,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H. 高中地理哪些屬於生物資源

(如何做好生物課程的初高中銜接,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學素養?)7月18日下午,由本報教育工作室攜手溫州市教研院、溫州書城和市社區教育辦公室聯合主辦的「新高中新方法」講座第三場——「如何學好高中生物」在溫州書城開講,省特級教師、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溫州二中趙沛榮老師作了精彩講解。
學習要變

被動為主動

「高中生物快節奏、大容量的學習,對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弱、學習進度慢的學生來說是一大挑戰。」趙老師說。

他建議學生可以從四個方面解決課程銜接問題:一、做好相關知識與技能的銜接,如細胞的結構;動物的重要系統;植物的根尖、葉、花、果實等器官結構等;技能方面,如顯微鏡使用、實驗技能和分析等。二、適應從慢節奏向快節奏過渡。高中生教學進度、難度、深度、密度都較大,要依靠自己解決較多的疑難問題。三、解決「作業難」問題。高中生的作業,往往要在理解基礎上,用邏輯思維分析、綜合多個知識點,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需要較強的圖文信息轉換能力、實驗探究能力、推理應用及綜合能力,較好的思維深度、靈活度和廣度。四、做好學習方法的銜接。初中生學習方法較多的是記憶、重現、簡單模仿。高中生要對學習內容作深入的理解和獨立思考,學習方式要由「經驗記憶型」被動接受向「探究理解型」主動學習轉變,學會對知識進行分類歸納、養成快速記筆記、邊觀察邊思考等習慣,改變「平時不重視,考前背提綱」的學習習慣,培養自學能力,利用概念圖和知識結構圖來構建知識網路體系。

學會利用零散時間

趙沛榮老師將愛因斯坦的成功公式:W=X+Y+Z(成功=刻苦學習+正確方法+少說廢話),詮釋為「成功=先天素質+努力學習+學習方法+良好機遇」。他說,成績好壞的關鍵是會不會學習。

經過對該校2008屆高一新生展開的一項學習現狀調查,趙沛榮老師發現,高一新生多數存在學習計劃執行性不強;學習習慣不好、方法不正確、動力不足;學習交流不夠;教與學目標達成錯位較多;課堂有效性學習表現不足,效率不高,練習與鞏固不到位等問題。

同樣是學習,「尖子生」為什麼能夠冒尖,趙老師總結了幾點「尖子」秘訣:1、以學為先,把學習擺在第一位,生病也不忘學習;2、隨處學習,充分利用零星時間(如刷牙上廁、攜帶便條);3、學慣用具和資料的擺放有條理;4、書寫整潔,答題規范;5、堅持完成當天的作業,有遠、近不同的目標;6、學會閱讀,自學能力強;7、善於做筆記與歸納;8、及時提問,善於思考;9、學習互助與合作;10、自我檢測和督促;11、空閑時間經常反思;12、家庭和學校有良好的學習環境。他說,這些方法簡單、有效,只有學會學習的人,才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只有在快樂中學習才能學得有效。

實驗探究是重點

「在初中的時候,實驗探究是難點;到了高中,它仍然是高中學習的難點和重點。」趙老師說,他曾負責《溫州二中生物校本課程》、《溫州二中環境教育校本課程》、《溫州二中花卉培育校本課程》等校本課程的編寫。他指出,新課程高中教材的編寫特點之一就是有些問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要自己去探究,有些問題要自己去搜集信息,特別是聯系當地和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探究活動重在方法引導,課題、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驟不作具體規定,難度較大的提供參考案例。

趙老師提醒同學們要明確,一般研究性實驗的步驟需要:提出探究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探究方案——實驗結果預測——實施實驗探究方案和收集數據——分析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在高考中,生物學科涉及的實驗考題主要是設計實驗方案、完成實驗步驟及預測實驗結果等,同學們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加強練習。他強調,同學間的互相交流十分重要,通過交流,同學們可以獲得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

I. 那些是生物資源

生物資源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資源。當前,地球上的生物資源正以驚人的速度在衰退甚至滅絕。2000年來,全世界大約有110多種獸類和130多種鳥類從地球上消失。
地球上有多少生物品種,卻知之不清。據估計在500萬至5000萬之間或更多,其中僅有140萬被定名和描述。
動物:首先應該是分為兩個大類;即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有;鳥,蜥蜴,壁虎,蟾蜍,青蛙,老虎,貓.魚.
無脊椎動物有;蜜蜂,蜘蛛,蚯蚓.
鳥類;鳥. 節肢動物;蜜蜂,蜘蛛.
爬行動物;蜥蜴,壁虎. 兩棲動物;蟾蜍,青蛙.
哺乳動物;老虎.貓. 環節動物;蚯蚓.
魚類;魚.
這些動物由低等到高等依次是;按從低等到高等的順序是這樣:
腔腸動物
環節動物
節肢動物
軟體動物
脊索動物
這五個都是「門」級的分類
甲殼動物是節肢動物門里的一個綱
脊椎動物是脊索動物門里的一個亞門
哺乳動物和兩棲動物分別是脊椎動物亞門里的量個綱
從腔腸動物到軟體動物(包括脊索動物門里除了脊椎動物亞門以外的其他種屬)統稱為無脊椎動物
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和鳥綱是恆溫動物
除哺乳動物和鳥類以外的其他一切動物種屬統稱為變溫動物
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又合稱為種子植物
藻類:常見的海苔紫菜都是
蕨類:種子蕨等(看名字就知道它已經接近種子植物了,屬於高級蕨類)
裸子:松樹,衫樹等
被子:很多了,白菜啊,水果樹什麼的都是

還有把植物分為木本與草本的,不過進化學上獎草本比木本高級
藻類:常見的海苔紫菜都是
苔蘚:葫蘆蘚等...
蕨類:種子蕨,腎蕨等
裸子植物:種子裸露,無種皮包裹的植物(松樹,柏樹,衫樹等)
被子植物:種子有果皮包裹的植物
微生物:微生物種類繁多,至少有十萬種以上。按其結構、化學組成及生活習性等差異可分成三大類。

一、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核的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胞質內有完整的細胞器(如內質網、核糖體及線粒體等)。真菌屬於此類型微生物。

二、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核分化程度低,僅有原始核質,沒有核膜與核仁;細胞器不很完善。這類微生物種類眾多,有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和放線菌。

三、非細胞型微生物 沒有典型的細胞結構,亦無產生能量的酶系統,只能在活細胞內生長繁殖。病毒屬於此類型微生物

閱讀全文

與如何講解生物資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