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海洋中的動物有多少種
海洋動物門類繁多,各門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可以有很大差異。以攝食植物、微生物和其他動物及其碎屑有機龜質為生。估計有16~20萬種,微小的有單細胞原生動物,大的有長可超過30米、重可超過190
噸的藍鯨。全球海洋的水體及其上空,從海上至海底,從岸邊或潮間帶至最深的海溝底,都有海洋動物。
海洋動物可分為海洋無脊椎動物、海洋原索動物和海洋脊椎動物等3類:①海洋無脊椎動物。占海洋動物的絕大多數,門類最為繁多。主要的有原生動物、海綿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紐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腕足動物、毛顎動物、須腕動物、棘皮動物和半索動物等。②海洋原索動物。海洋中介乎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之間的動物。包括尾索動物和頭索動物等。③海洋脊椎動物。包括依賴海洋而生的魚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
② 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種生物
我國管轄海域記錄到了20278種海洋生物。這些海洋生物隸屬於5個生物界、44個生物門。其中動物界的種類最多(12794種),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種)。我國海洋生物種類約佔世界海洋生物總種數的10%。 1、海洋哺乳動物,我國現有各種海獸39種。如:各種鯨類、海豚、海豹、海獅、儒艮等。2、海洋爬行動物,爬行動物是體被角質鱗片,在陸上繁殖的變溫動物。3、海洋鳥類,海洋鳥類的種類不多,在中國海共記錄了183種海鳥。如紅喉潛鳥、黑腳信天翁、海燕、小軍艦鳥、海雀、白鷺、海鷗等等。4、海洋魚類,魚類是脊椎動物中最低級的一個類群。在我國海域里,目前已記錄到海洋魚類3023種,其中軟骨魚類237種、硬骨魚類2786種,約占我國全部海洋生物種類的1/7。5、海洋節肢動物,目前,在中國海共記錄節肢動物4362種,約佔中國海全部海洋生物物種的1/5。如鱟、蝦類、蟹類等。6、海洋軟體動物,在中國海共記錄到各類軟體動物2557種,約佔中國海全部海洋生物種的1/8。如石鱉、貽貝、珍珠貝、扇貝、牡蠣、文蛤、烏賊、章魚等。7、海洋腔腸動物,腔腸動物因其特有刺細胞,故又被稱作為刺胞動物。目前,在中國海記錄到各種海洋腔腸動物,共計是1010種,它們分屬於腔腸動物門的三個綱。8、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以簡單分為兩大類:低等的藻類植物和高等的種子植物。 我國海域生物種具有明顯的中國海域特色,具體表現在不僅有很多世界海洋生物物種,而且還保存有許多在北半球其它海域早已滅絕的古老孑遺物種,和一些在進化上屬於原始以及孤立的類群。其中,屬於原始的物種有鸚鵡螺、中國鱟、柱頭蟲、文昌魚以及海豆芽和酸漿貝等;屬於孤立的類群也很豐富,僅魚類就有80種。
③ 海洋中有多少生物及種類
海洋中生物的種類與數量都非常豐富。據估計全球海洋中目前生活著各種海洋生物至少有20萬種,總生物量大約342億噸。但是,要比較准確地說出海洋中究竟有多少種生物,至少在目前還無法實現。其一,至今人類對深海水域的探測范圍極其有限,估計還有一些深海生物尚未被發現;其二,由於自然雜交和遺傳變異等作用,新的物種不斷出現,而老的物種又在逐漸滅絕,物種的數量幾乎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其三,部分海洋生物中還存在著同種異名或異種同名現象。
海洋生物的數量,除了用種類來表述外,更多的還是用其數量的多少來進行表述。比較常用的數量表示方式有兩種:一是用種群的個體數量;二是用其產量或資源量。
在已知的所有海洋生物中,若以種群的個體數量表述,要數浮游生物的數量最多,僅浮游動物中的橈足類,其個體數量即可超過全部大型海洋生物的個體總數;至於浮游植物,其數量要比浮游動物多得多。浮游生物的個體數量雖多,卻因其個體一般都非常小,以至於大約需過濾1000萬升海水才能獲得1千克浮游生物(干品),其代價確實太大,因而至今尚無人嘗試去開發利用這一豐富的生物資源。但是,作為海洋中其他生物的初級餌料,浮游生物在海洋食物鏈中卻發揮著必不可缺的重要作用。若以種群的產量和資源量表述,海洋中以魚類和貝類最多。海洋中魚類的種類多達25000種,每年僅資源的增長量即高達6億噸左右,全世界每年的魚類捕撈量一般都在1億噸上下。
我國有多少海洋生物我國是世界上12個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國家之一,僅海洋生物的種類就有2萬種之多,佔世界海洋生物物種總數的25%以上。其中,有捕撈價值的魚類約2500種,蝦蟹類約800種,此外還有貝類、海藻類、海參、海膽、魷魚、海蜇、海豚等。僅可以入葯的海洋生物就多達700餘種。我國的海洋生物種類雖然豐富,但漁業資源量卻不豐富,我國漁業資源的最大年可捕量只有730萬噸左右,在世界上僅處於中下等的水平。
海洋生物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為便於記憶和統計,人們常按其特徵與屬性將之分為若干個類別。海洋生物的分類方法有多種,最常見的是生物系統分類法。該方法將海洋生物先分為海洋動物、海洋植物、海洋菌類三大類,每個類別再依次按門、綱、目、科、屬、種的順序將海洋生物細分至種。全球目前已發現的海洋動物大約有18萬種,海洋植物約2.5萬種。
海洋植物海洋植物一般都稱其為藻類,在植物系統分類學中,藻類又被分為綠藻、褐藻、紅藻、硅藻、金藻、黃藻、甲藻、藍藻等八大門類,每個門再依次按綱、目、科、屬、種的順序進行細分。有時,人們還按藻類的個體大小和生活方式,將其分為浮游藻類和大型固生藻類兩大類,其中以浮游藻類的數量最多,大約可占藻類總數的90%以上。在浮游藻類中,數量最多的是硅藻,其最大分布密度是每升海水中可達100個以上。浮游藻類的個體一般都非常小,人們用肉眼很難分得清,大多需要藉助顯微鏡才能看到。大型固生海藻類雖然數量不算多,但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卻更為直接。海帶、裙帶菜、紫菜、龍須菜(學名江蘺)、海青菜(學名石蒓)等不僅是人們喜歡食用的海藻類,有些還可以作為海洋化工等產業的重要原材料。其中,海帶和裙帶菜屬於褐藻,藻體色澤多呈褐色,幼嫩時呈綠褐色;紫菜和龍須菜屬紅藻,呈紅褐色;海青菜屬綠藻,呈綠色。螺旋藻也是人們比較常見的藻類,屬藍藻,呈藍紫色,其個體大小猶如一小段捲曲的頭發絲,是人們在最近十幾年才開發的一種營養豐富的藻類,被認為是人類最優質的蛋白源之一。
海洋動物海洋動物按動物系統分類學可分為原生動物、多孔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軟體動物、棘皮動物、脊索動物等十幾個大門類,每個門類再按綱、目、科、屬、種的順序依次細分。海洋生物中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首推海洋動物,魚、貝、蝦、蟹都是人們經常食用的水產品,也是人類從海洋獲取蛋白質的重要蛋白源。
海洋細菌海洋細菌的種類和數量也非常多,有些種類可以使海洋生物致病,如某些海洋弧菌類;有些種類則可以作為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如海洋酵母類、海洋硫化菌類等。雖然它們與人類的關系遠不如海洋動物和海洋植物那樣密切,但是在維持海洋生態平衡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除上述分類外,在漁業資源領域,人們還常按各種生物在海洋中的空間分布及其生活方式等特徵,將之分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棲生物三大類群。
浮游生物浮游生物通常是指游泳能力一般不太強,僅能長年漂浮在海水中生活的海洋生物。浮游生物又分為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兩大類群。其中,浮游植物可以利用海水中的無機物,通過光合作用自身合成有機物,是海洋中有機物的生產者,也是浮游動物、某些濾食性貝類和濾食性魚類的食物的供應者;浮游動物主要依靠攝食浮游植物、有時也可攝食海水中的有機物碎屑和其他有機質微粒生活,同時它們又是小魚小蝦的食物。
浮游生物的個體一般都比較小,有些種類只有一個細胞,被稱為單細胞生物,如硅藻、小球藻、金藻等;有些種類雖然是由幾個細胞組成的,但細胞之間沒有器官分化,細胞脫離群體後仍可以獨立生活,被稱為群體生物,如螺旋藻、角毛藻等;有些種類也是由多細胞組成,但細胞間開始有器官與功能的分化,被稱為多細胞生物,如輪蟲、糠蝦等。浮游生物中也有少數個體較大的種類,如水母類中有些種類最大的直徑可達2米、須腕長超過5米。一般地講,浮游植物以單細胞種類佔多數,浮游動物一般都是多細胞生物。
世界上第一個對浮游生物進行採集研究的人是德國科學家J.繆勒(1801~1858),他從1846年開始進行環球考察,用特製的浮游生物網採集了大量浮游生物標本。
游泳生物游泳生物是指那些游泳能力較強、可以在海水中自由游動、體型相對較大的海洋生物。絕大多數魚類、蝦類,以及魷魚、海豚、鯨、海豹等都屬於游泳生物。
底棲生物底棲生物這一術語是由德國自然科學家N·海克爾(1834~1919)提出的,是指那些大多數時間都在海底匍匐生活或固著生活,或者潛藏於海底泥沙層中過著埋棲型生活的生物,蟹類、龍蝦、海參、海膽、海帶以及大多數貝類(如扇貝、蛤蜊、牡蠣等)都屬於底棲生物。有些魚類,如比目魚、鰩、魟等,雖然也具備一定的游泳能力,但因其大多數時間都生活在海底,因此也被劃歸為底棲生物。
游泳生物和底棲生物是構成海洋水產品的最主要生物,而浮游生物則是它們的重要食物來源。
④ 世界上有多少種海洋動物
我國管轄海域記錄到了20278種海洋生物。這些海洋生物隸屬於5個生物界、44個生物門。其中動物界的種類最多(12794種),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種)。我國海洋生物種類約佔世界海洋生物總種數的10%。
1、海洋哺乳動物,我國現有各種海獸39種。如:各種鯨類、海豚、海豹、海獅、儒艮等。2、海洋爬行動物,爬行動物是體被角質鱗片,在陸上繁殖的變溫動物。3、海洋鳥類,海洋鳥類的種類不多,在中國海共記錄了183種海鳥。如紅喉潛鳥、黑腳信天翁、海燕、小軍艦鳥、海雀、白鷺、海鷗等等。4、海洋魚類,魚類是脊椎動物中最低級的一個類群。在我國海域里,目前已記錄到海洋魚類3023種,其中軟骨魚類237種、硬骨魚類2786種,約占我國全部海洋生物種類的1/7。5、海洋節肢動物,目前,在中國海共記錄節肢動物4362種,約佔中國海全部海洋生物物種的1/5。如鱟、蝦類、蟹類等。6、海洋軟體動物,在中國海共記錄到各類軟體動物2557種,約佔中國海全部海洋生物種的1/8。如石鱉、貽貝、珍珠貝、扇貝、牡蠣、文蛤、烏賊、章魚等。7、海洋腔腸動物,腔腸動物因其特有刺細胞,故又被稱作為刺胞動物。目前,在中國海記錄到各種海洋腔腸動物,共計是1010種,它們分屬於腔腸動物門的三個綱。8、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以簡單分為兩大類:低等的藻類植物和高等的種子植物。
我國海域生物種具有明顯的中國海域特色,具體表現在不僅有很多世界海洋生物物種,而且還保存有許多在北半球其它海域早已滅絕的古老孑遺物種,和一些在進化上屬於原始以及孤立的類群。其中,屬於原始的物種有鸚鵡螺、中國鱟、柱頭蟲、文昌魚以及海豆芽和酸漿貝等;屬於孤立的類群也很豐富,僅魚類就有80種。
⑤ 海洋里的生物分為哪幾類它們的種類一共是多少種
一、海洋生物種類
我國管轄海域已記錄到了20278 種海洋生物。這些海洋生物隸屬於5個生物界、44個生物門。其中動物界的種類最多(12794種),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種)。
全球海域數據的調查報告中提出,已經登錄的海洋魚類有15304種,最終預計海洋魚類大約有2萬種。而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萬種,預計實際的數量則在這個數字的10倍以上,即210萬種。
二、海洋生物包括海洋動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動物包括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
1、海洋動物
海洋動物是海洋中異養型生物的總稱。海洋是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統,海洋動物是生物界重要的組成部分。門類繁多,各門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可以有很大差異。微小的有單細胞原生動物,大的有長可超過30米、重可超過190 噸的鯨類。從海面上至海底,從岸邊或潮間帶至最深的海溝底,都有海洋動物。
2、海洋植物
海洋植物是海洋中利用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以生產有機物的自養型生物。海洋植物屬於初級生產者。海洋植物門類甚多,從低等的無真細胞核藻類(即原核細胞的藍藻門和原綠藻門),到具有真細胞核(即真核細胞)的紅藻門、褐藻門和綠藻門,及至高等的種子植物等13個門,共 1萬多種。
3、海洋微生物及病毒
海洋微生物來自(或分離自)海洋環境,其正常生長需要海水,並可在寡營養、低溫條件(或高壓、高溫、高鹽等極端環境)下長期存活並能持續繁殖子代的微生物均可稱為海洋微生物。海洋微生物主要包括真核微生物(真菌、藻類和原蟲)、原核微生物(海洋細菌、海洋放線菌和海洋藍細菌等)和無細胞生物 (病毒)。
(5)大海里多少種生物擴展閱讀
常見的海洋動物有:虎鯨、抹香鯨、海豹、海豚、海獅;
爬行動物:海蛇、海龜;
海魚:鯊魚、珊瑚魚、章魚、電鰩、蝴蝶魚等;
軟體動物:海兔、海星、石鱉;
腸腔動物:水母、海葵、珊瑚等。
⑥ 大海里有哪些動物
大海里有的動物主要有以下:
主要是海洋無脊椎動物、海洋原索動物和海洋脊椎動物等三大類。
1.海洋無脊椎動物,占海洋動物的絕大多數,門類最為繁多,主要的有原生動物、海綿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紐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腕足動物、毛顎動物、須腕動物、棘皮動物和半索動物等。
2.海洋原索動物,海洋中介乎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之間的動物,包括尾索動物和頭索動物等。
3.海洋脊椎動物,包括依賴海洋而生的魚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
海洋動物是海洋中異養型生物的總稱。門類繁多,各門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可以有很大差異。微小的有單細胞原生動物,大的有長可超過30米、重可超過190 噸的鯨類。從海面上至海底,從岸邊或潮間帶至最深的海溝底,都有海洋動物。
海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二三千米。海臨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的影響,海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有明顯的變化。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大洋的總面積,約占海洋面積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處可達1萬多米。大洋離陸地遙遠,不受陸地的影響。它的水份和鹽度的變化不大,每個大洋都有自己獨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統。大洋的水色蔚藍,透明度很大,水中的雜質很少。
⑦ 海洋里有多少種生物
全世界目前已經登錄的海洋魚類有15304種,最終預計海洋魚類大約有2萬種.而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萬種,預計實際的數量則在這個數字的10倍以上,即210萬種.
我國經過幾十年來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調查研究,已在我國管轄海域記錄到了20278
種海洋生物[1].這些海洋生物隸屬於5個生物界、44個生物門.其中動物界的種類最多(12794種),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種).我國的海洋生物種類約佔全世界海洋生物總種數的10%,數量佔50%.
⑧ 目前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有多少種其中海洋植物有多少種海洋動物有多少種
海洋是生命的搖藍。從第一個有生命力細胞誕生至今,仍有20多萬種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其中海洋植物約10萬種,海洋動物約16萬種。從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植食動物到肉食動物,加上海洋微生物,構成了一個特殊的海洋生態系統,蘊藏著巨大的生物資源。據估計,全球海洋浮游生物的年生產量(鮮重)為5000億噸,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情況下,每年可向人類提供300億人食用的水產品,這是一座極其誘人的人類未來食品庫!
⑨ 大海中有多少種生物
海葵的外表很像植物,其實卻是動物。海葵共有1000多種,棲息於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從極地到熱帶、從潮間帶到超過10000米的海底深處都有分布,而數量最多的還是在熱帶海域。在岩岸貯水的石縫中,常見體表具乳突的綠側花海葵。在我國東海,太平洋側花海葵數量之多每平方米可達數百至近萬個。在幾平方厘米的貝殼、石塊上,也會有紫褐色帶桔黃色縱帶的縱條肌海葵,當其收縮時酷似西瓜又名西瓜海葵。此外,還有觸手眾多的細指海葵等。海葵的單體呈圓柱狀,柱體開口端為口盤、封閉端為基盤。口盤中央為口,口部周圍有充分伸展的軟而美麗的花瓣狀觸手,猶如生機勃勃的向日葵,因而得名。觸手的數目因種而異,但內環者大於外環,數目均為6的倍數,具有攝食、保衛和運動的功能。附著端的基盤,可分泌腺體吸附於石塊、貝殼、海藻或木樁等硬物上。口盤的直徑大多為幾厘米,但棲息於北太平洋沿岸和澳大利亞大堡礁的巨型海葵口盤直徑可達1.5米之巨。海葵有著各種各樣的顏色,綠的、紅的、白的、桔黃的、具斑點或具條紋的或多色的,這些色彩來自何處呢,一是本身組織中的色素,另外來自與其共生的共生藻。共生藻不僅使海葵大為增色,而且也為海葵提供了營養。生活在熱帶珊瑚礁中的幾種海葵,白天伸展著有色彩的部分使共生藻充分進行光合作用,到了晚上觸手再伸出來以捕食。海葵沒有骨骼,在分類學上隸屬於腔腸動物,代表了從簡單有機體向復雜有機體進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一種原始而又簡單的動物,只能對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產生反應。海葵環繞在一個共同的消化系統周圍的每一隻觸手能決定它所接觸到的食物適宜與否,卻沒有向其它觸手傳遞信息的功能。海葵的神經系統無法辨別周圍環境的變化,只有通過實際的接觸,受到刺激才會發生反應。當海葵被觸動時,許多觸手都會發生一陣反射性痙攣,這說明有一些基本信號傳遞到了海葵的全身,但是只有直接參與和食物接觸的觸手才有抓取食物的反應。這些信號是非常簡單的,因為每次接觸所產生的反應都相同。只有當食物最終進入和消化系統接觸的狀態時,其它觸手才會開始活躍起來,紛紛把自己折皺起來,這種反應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攝取食物,將食物包圍起來,送到嘴上進食。海葵原始的感覺器官是否具有進一步的辨別能力呢?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當觸手接觸到人工放置的塑料蝦時,海葵就把它抓住,停留片刻後把它放了。因此,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海葵的神經細胞已精細到能告訴它自己塑料是不能吃的。這樣就節省了把塑料蝦送到消化系統在那裡加以辨別而需要消耗的能量,同時也說明信息並沒有傳遍海葵的全身,因為塑料蝦每次接觸不同的觸手,捕捉的過程都會周而復始地進行。海葵環繞在一個共同的消化系統周圍的每一隻觸手都能夠決定它所接觸到的食物適宜與否,但卻沒有向其它觸手傳遞信息的功能。海葵沒有主動出擊的能力。但事實上,海葵並不都是永久附於一處,有的在緩緩滑行,有的靠觸手做翻轉運動,還有的能在水中做短距離的游泳。極個別的海葵還會靠基盤分泌的氣囊倒掛在水層中浮游。海葵看上去好似一朵無害的柔弱的鮮花,但實際上卻是一種靠攝取水中的動物為生的食肉動物。它的呈放射狀的兩排細長的觸手伸張開來,在消化腔上方擺動不止就像一朵朵盛開的花,非常的美麗,向那些好奇心盛的游魚頻頻招手。雖然不能主動出擊獲取獵物,但是當它的觸手一旦受到刺激,那怕是輕輕的一掠,它都能毫不留情地捉住到手的犧牲品。海葵的觸手長滿了倒刺,這種倒刺能夠刺穿獵物的肉體。它的體壁與觸手均具有刺絲胞,那是一種特殊的有毒器官,會分泌一種毒液,用來麻痹其他動物以自衛或攝食。看來,海葵鮮艷動人的觸手對小魚來說,其實是一種可怕的美麗陷阱。海葵所分泌的毒液,對人類傷害不大,如果我們不小心摸到它們的觸手,就會受到拍擊而有刺痛或搔癢的感覺。假如把它們採回去煮熟吃下,會產生嘔吐、發燒、腹痛等中毒現象。因此,海葵既摸不得也吃不得。海葵是一種構造非常簡單的動物,沒有中樞信息處理機構,因此,它連最低級的大腦基礎也不具備。簡單動物一般都把所有的精力集中於向中央消化系統輸送食物,以充分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海葵簡單的神經系統能力極為有限。海葵有根強的伸縮能力,口盤基部有發達的括約肌,體壁也有發達的縮肌和伸肌供柱體縮小或伸展。遇到危險時,會將身體收縮,排空觸手內的水,把口盤和觸手全部縮入體內。海葵在完成收縮的全部過程之前,觸手是不能向外伸展的,由於完成這一過程需要兩個半小時,因此海葵這兩個半小時之內恢復不了原狀。這樣,進攻者常常在海葵的觸手重新露出來之前便喪失了耐心,放棄了侵擾。海葵除了依附岩礁之外,還會依附在寄居蟹的螺殼上。當寄居蟹長大要遷入另一個較大的新螺殼時,海葵也會主動地移到新殼上。這樣海葵和寄居蟹雙方都得到好處。由於寄居蟹喜好在海中四處游盪,使得原本不移動的海葵隨著寄居蟹的走動,擴大了覓食的領域。對寄居蟹來說,一則可用海葵來偽裝,二則由於海葵能分泌毒液,可殺死寄居蟹的天敵,因此保障了寄居蟹的安全。海葵除了與寄居蟹互利共生之外,還與一種小丑魚共同生活。小丑魚的體表能分泌粘液,以防止海葵刺細胞的蜇刺,如果人為地除去粘液,它們也會被海葵蜇得落荒而逃。當海葵依附在岩礁上動彈不得時,這種紅身白紋的小丑魚會在漂亮的觸手處游動,以引誘其他的小魚上鉤。海葵在捕捉到獵物,飽餐之後,小丑魚就可以撿食一些殘渣。此外,小丑魚遇到敵人攻擊時,就趕緊逃到海葵的觸手間躲避。總之,小丑魚以海葵為避難所,而海葵藉著小丑魚以獲得
⑩ 海洋的生物分別有哪些
經過幾年來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調查研究,已在我國管轄海域記錄到了20278種海洋生物。這些海洋生物隸屬於5個生物界、44個生物門。其中動物界的種類最多(12794種),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種)。我國海洋生物種類約佔世界海洋生物總種數的10%。 1、海洋哺乳動物,我國現有各種海獸39種。如:各種鯨類、海豚、海豹、海獅、儒艮等。2、海洋爬行動物,爬行動物是體被角質鱗片,在陸上繁殖的變溫動物。3、海洋鳥類,海洋鳥類的種類不多,在中國海共記錄了183種海鳥。如紅喉潛鳥、黑腳信天翁、海燕、小軍艦鳥、海雀、白鷺、海鷗等等。4、海洋魚類,魚類是脊椎動物中最低級的一個類群。在我國海域里,目前已記錄到海洋魚類3023種,其中軟骨魚類237種、硬骨魚類2786種,約占我國全部海洋生物種類的1/7。5、海洋節肢動物,目前,在中國海共記錄節肢動物4362種,約佔中國海全部海洋生物物種的1/5。如鱟、蝦類、蟹類等。6、海洋軟體動物,在中國海共記錄到各類軟體動物2557種,約佔中國海全部海洋生物種的1/8。如石鱉、貽貝、珍珠貝、扇貝、牡蠣、文蛤、烏賊、章魚等。7、海洋腔腸動物,腔腸動物因其特有刺細胞,故又被稱作為刺胞動物。目前,在中國海記錄到各種海洋腔腸動物,共計是1010種,它們分屬於腔腸動物門的三個綱。8、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以簡單分為兩大類:低等的藻類植物和高等的種子植物。 我國海域生物種具有明顯的中國海域特色,具體表現在不僅有很多世界海洋生物物種,而且還保存有許多在北半球其它海域早已滅絕的古老孑遺物種,和一些在進化上屬於原始以及孤立的類群。其中,屬於原始的物種有鸚鵡螺、中國鱟、柱頭蟲、文昌魚以及海豆芽和酸漿貝等;屬於孤立的類群也很豐富,僅魚類就有8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