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生物資源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微生物生長周期短 代謝快 研究方便
B. 微生物通常有哪些
1、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類能利用可發酵碳水化合物產生大量乳酸的細菌的統稱。這類細菌在自然界分布極為廣泛,具有豐富的物種多樣性,至少包含18個屬,共200多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酵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噬糖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乳酸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鏈球菌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丁酸梭菌
C. 微生物學,從哪些方面進行操作,可獲得新的有用的種質資源或基因資源
微生物在農業、工業和醫葯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應用。自然環境中有非常豐富的微生物資源還未被開發利用,做微生物菌株篩選前首先要明確篩選的目的,即要篩選什麼樣的菌株作為種質資源。這方面你可以上網查找相關文獻,微生物篩選猶如大海撈針,最好是選擇高通量的篩選方法。
其次是對篩選到的菌株做基因重組改造,使其成為高產高效的工程菌株,或者克隆目的基因到其他生物載體進行表達。
D. 微生物資源的分類
中國醫學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分支機構有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病毒及真菌保藏分中心,還有25個醫學實驗室承擔著醫學菌種的保藏工作。2000年保藏38個屬、200個種、4000株醫學微生物菌種。主要有用於疾病預防、治療、診斷的生物製品的生產用菌。
1983-1985年醫學菌種中心與WHO協作組織了肺炎鏈球菌收集、鑒定和分型研究,有11個省、直轄市共29個醫院參加了協作。3年中從病人的腦脊液、血液、胸水和中耳液分離了1000多株菌種。經系統鑒定確定712株為肺炎鏈球菌,分出了40個血清型,其中兩個血清型為中國特有。這套血清型菌種是我國最全的一套分型用菌種,已用於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生產用菌種。
1975-1980年腦膜炎專業實驗室在全國15個省、直轄市進行奈瑟氏菌種的收集和鑒定。5年共收集2500株,分出了12個血清型,其中H、I、K三個血清型屬中國最早發現,已被國際認可和使用。
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展鉤端螺旋體的收集,共收集了3000多株,分出了67個血清型,其中有1個血清型屬中國特有。有7個血清型的菌種作為鉤端螺旋體疫苗生產用菌種。鉤端螺旋體專業實驗室於1986年被WHO確定為國際專業實驗室。
另外,在沙門氏菌屬、摩拉氏菌屬等也進行了全國性收集和調查,收集到一些非常有價值的菌種,廣泛用於預防、治療和診斷用菌種。
獸醫微生物 設在中國獸醫葯品監察所的中國獸醫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同時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蘭州獸醫研究所和上海家畜寄生蟲病研究所設立了菌種保藏分中心,承擔全國獸醫生物製品生產檢驗及科研、教學實驗用菌的供應任務。現保藏菌種50屬230種3741株。主要是冷凍乾燥保藏。這些菌種生產的獸葯生物制口在我國豬瘟、馬傳貧、新城疫、牛疫、仔豬副傷寒等重大病防治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其中的豬瘟兔化弱毒、馬傳貧弱毒、布氏桿菌豬2號弱毒和仔豬副傷寒弱毒株獲得國家高度重視。豬瘟弱毒株和牛瘟弱毒株在控制豬瘟和消滅牛瘟中起決定性作用。1992年出版《中國獸醫菌種目錄》 (中英文合訂本)第一版。
林業微生物 2000年保藏林業微生物菌科200屬400種730株。包括林業用蘇雲金桿菌、林木病原菌、林木昆蟲病毒、大型真菌和木腐菌等。對外供應菌種78株。
保藏的林木菌根真菌及蘇雲金桿菌產業化產品和蘇雲金桿菌的殺蟲蛋白基因已應用於林木遺傳育種。
葯用微生物 設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研究所的中國抗菌素菌種保藏管理中心(分支機構有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及華北制葯廠抗菌素研究所的菌種保藏分中心)。2000年保藏菌種36屬290個種3000株。還為中國抗菌素研究和生產提供菌種。庫藏菌種中有許多菌株有重要的經濟價值,例如:康樂黴素、博安黴素、博寧黴素、戒台黴素、力達黴素、雲南黴素和山東黴素等產生菌。
E. 關於海洋的微生物資源有哪些介紹
海洋微生物是所有以海洋水體為正常棲居環境的微生物的總稱。海洋環境中蘊藏著豐富的微生物資源。很久以前人們就知道海洋中有細菌存在,海洋生物學家對海洋微生物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尤其是對其代謝作用的研究,進一步揭示了微生物王國的奧秘,讓人們對它產生了更多的了解。
海洋微生物主要包括三大類,即原核微生物(如細菌)、真核微生物(如真菌、藻類和原蟲)和無細胞生物(如病毒),它們在自然界分布廣,種類多。憑借其代謝途徑的多樣性和遺傳適應性,它們能夠在許多極端環境中得以生存,並發揮重要的生態作用,不得不令人類對它們刮目相看。下面對海洋微生物中的幾種作以介紹。
F. 生物資源包括什麼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生物資源 定義1:生物圈中植物、動物與微生物組成的各種有生命現象的資源總稱。 定義2:對人類具有實際的或潛在的價值與用途的遺傳資源、生物體、種群或生態系統及其中的任何組分的總稱。
生物資源生物資源是生物圈中一切動、植物和微生物組成的生物群落的總和。 生物資源包括動物資源、植物資源和微生物資源三大類,其中: 動物資源包括陸棲野生動物資源、內陸漁業資源、海洋動物資源。 植物資源包括森林資源、草地資源、野生植物資源和海洋植物資源, 微生物資源包括細菌資源、真菌資源等。 從研究和利用角度,通常分為森林資源、草場資源、栽培作物資源、水產資源、馴化動物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遺傳基因(種質)資源等。
G. 舉例說明微生物資源開發包括哪幾方面
醫葯:研發可以大量合成抗生素的細菌
環保:可以分解石油的超級細菌
食品:用來改善牛奶口味的新發酵菌種
農業:抗蟲
……
H. 生物資源包括哪些內容
生物資源是在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人類可以利用與可能利用的生物,包括動植物資源和微生物資源等。有的學者把生物群落與其周圍環境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生態系統稱為生物資源。在整個生物進化過程中,生物賴於生存的地理環境曾發生過多次重大變化,生物在自然選擇和本身的遺傳與變異共同控制下,也不斷地發生分異與發展,舊種逐漸滅亡,新種相繼產生,不斷演化和發展而形成地球繁榮的生物界──豐富的生物資源。
生物資源是自然資源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對人類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動物、植物、微生物有機體以及由它們所組成的生物群落。生物資源包括基因、物種以及生態系統三個層次,對人類具有一定的現實和潛在價值,它們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物質體現。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結構千差萬別,分布極其廣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如平原、丘陵、高山、高原、草原、荒漠、淡水、海洋等都有生物的分布。已經鑒定的生物物種約有200萬種,據估計,在自然界中生活著的生物約有2000~5000萬種。它們在人類的生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類的一切需要如衣、食、住、行、衛生保健等都離不開生物資源。此外,它們還能提供工業原料以及維持自然生態系統穩定。
I. 微生物有哪些突出的特點哪些是可利用的微生物資源
五大共性:
體積小,面積大;
吸收多,轉化快;
生長旺,繁殖快;
適應強,易變異;
分布廣,種類多
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據第一位。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並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葯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葯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圍內猖獗起來。
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乳酪,麵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須通過顯微鏡放大約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細菌,1000個疊加在一起只有句號那麼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敗的牛奶中約有5千萬個細菌,或者講每誇脫牛奶中細菌總數約為50億。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能含有50 億個細菌。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黴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黴素,這對醫葯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後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並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鹼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於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佔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秘。例如健康人腸道中即有大量細菌存在,稱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細菌種類高達上百種。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質甚至葯物的分解與吸收,菌群在這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還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調,就會引起腹瀉。
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徵,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因此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將大大有助於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體的變異規律、毒力和致病性,對於傳統微生物學來說是一場革命。
以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代表的生物體基因組研究成為整個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權威性雜志《科學》曾將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評為世界重大科學進展之一。通過基因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遺傳機制,發現重要的功能基因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疫苗,開發新型抗病毒、抗細菌、真菌葯物,將對有效地控制新老傳染病的流行,促進醫療健康事業的迅速發展和壯大!
從分子水平上對微生物進行基因組研究為探索微生物個體以及群體間作用的奧秘提供了新的線索和思路。為了充分開發微生物(特別是細菌)資源,1994年美國發起了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MGP)。通過研究完整的基因組信息開發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僅能夠加深對微生物的致病機制、重要代謝和調控機制的認識,更能在此基礎上發展一系列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基因工程產品,包括:接種用的疫苗、治療用的新葯、診斷試劑和應用於工農業生產的各種酶制劑等等。通過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進新型菌株的構建和傳統菌株的改造,全面促進微生物工業時代的來臨。
工業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葯、冶金、采礦、石油、皮革、輕化工等多種行業。通過微生物發酵途徑生產抗生素、丁醇、維生素C以及一些風味食品的制備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參與皮革脫毛、冶金、採油采礦等生產過程,甚至直接作為洗衣粉等的添加劑;另外還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可以作為天然的微生物殺蟲劑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通過對枯草芽孢桿菌的基因組研究,發現了一系列與抗生素及重要工業用酶的產生相關的基因。乳酸桿菌作為一種重要的微生態調節劑參與食品發酵過程,對其進行的基因組學研究將有利於找到關鍵的功能基因,然後對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適於工業化的生產過程。國內維生素C兩步發酵法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桿菌的基因組研究,將在基因組測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與維生素C生產相關的重要代謝功能基因,經基因工程改造,實現新的工程菌株的構建,簡化生產步驟,降低生產成本,繼而實現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對工業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不斷發現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謝過程和代謝產物生成相關的功能基因,並將其應用於生產以及傳統工業、工藝的改造,同時推動現代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
據資料統計,全球每年因病害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可高達20%,其中植物的細菌性病害最為嚴重。除了培植在遺傳上對病害有抗性的品種以及加強園藝管理外,似乎沒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積極開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組研究,認清其致病機制並由此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顯得十分緊迫。
經濟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國際上第一個發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還有一些在分類學、生理學和經濟價值上非常重要的農業微生物,例如:胡蘿卜歐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單胞菌以及中國正在開展的黃單胞菌的研究等正在進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剛剛測定完成。借鑒已經較為成熟的從人類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組學信息篩選治療性葯物的方案,可以嘗試性地應用到植物病原體上。特別像柑橘的致病菌這種需要昆蟲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種類,除了殺蟲劑能阻斷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過遺傳學研究找到毒力相關因子,尋找抗性靶位以發展更有效的控制對策。固氮菌全部遺傳信息的解析對於開發利用其固氮關鍵基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全面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濫用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也日益嚴重。面對全球環境的一再惡化,提倡環保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聲。而生物除污在環境污染治理中潛力巨大,微生物參與治理則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機物;還能處理工業廢水中的磷酸鹽、含硫廢氣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夠分解纖維素等物質,並促進資源的再生利用。對這些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謝過程的遺傳背景的前提下,有選擇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關鍵基因,將其在某一菌株中組合,構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時降解不同的環境污染物質,極大發揮其改善環境、排除污染的潛力。美國基因組研究所結合生物晶元方法對微生物進行了特殊條件下的表達譜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機物的關鍵基因,為開發及利用確定目標。
在極端環境下能夠生長的微生物稱為極端微生物,又稱嗜極菌。嗜極菌對極端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極端微生物基因組的研究有助於從分子水平研究極限條件下微生物的適應性,加深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有一種嗜極菌,它能夠暴露於數千倍強度的輻射下仍能存活,而人類一個劑量強度就會死亡。該細菌的染色體在接受幾百萬拉德a射線後粉碎為數百個片段,但能在一天內將其恢復。研究其DNA修復機制對於發展在輻射污染區進行環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義。開發利用嗜極菌的極限特性可以突破當前生物技術領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術手段,使環境、能源、農業、健康、輕化工等領域的生物技術能力發生革命。來自極端微生物的極端酶,可在極端環境下行使功能,將極大地拓展酶的應用空間,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術加工過程的基礎,例如PCR技術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滌劑中的鹼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義。極端微生物的研究與應用將是取得現代生物技術優勢的重要途徑,其在新酶、新葯開發及環境整治方面應用潛力極大。
J. 常見微生物有哪些
常見微生物有:細菌、放線菌、藍細菌。
1、細菌:
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接觸、消化道、呼吸道、昆蟲叮咬等在正常人體間傳播疾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對社會危害極大。
2、放線菌:
放線菌(Actinomycetes)是原核生物中一類能形成分枝菌絲和分生孢子的特殊類群,呈菌絲狀生長,主要以孢子繁殖,因菌落呈放射狀而得名。
3、藍細菌:
藍細菌是一類進化歷史悠久、革蘭氏染色陰性、無鞭毛、含葉綠素a,但不含葉綠體(區別於真核生物的藻類)、能進行產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單細胞原核生物。
(10)微生物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微生物為生物中一群重要的分解代謝類群,缺少了它們,生物圈的物質能量循環將中斷,地球上的生命將難以繁衍生息。微生物為地球上最為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其的種類僅次於昆蟲,是生命世界裡的第二大類群。
微生物與人類生活密切不可分。病原微生物是導致人類諸多疾病的罪魁禍首。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即傳染病種類繁多,如2003年爆發的SARS和近兩年的禽流感,以及每年成倍增長的艾滋病病例。盡可能地減小病原微生物所帶來的危害已經成為微生物研究工作者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