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防止食品污染
家庭預防果蔬食品農葯污染殘留中毒的方法
浸泡水洗法:主要用於葉類蔬菜,如菠菜、金針菜、韭菜花、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沖洗掉表面污物,然後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於10分鍾。果蔬清洗劑可增加農葯的溶出,所以,浸泡時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劑。浸泡後要用水沖洗2-3遍。
鹼水浸泡法:有機殺蟲劑在鹼性環境中分解迅速,此法是有效去除農葯污染的措施。可用於各類蔬菜瓜果。具體做法是:先將表面污物沖洗干凈,浸泡在鹼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鹼面5-10克)510分鍾,然後再用清水沖洗3-5遍。
去皮法:可用於蘋果、梨、獼猴桃、黃瓜、胡蘿卜、冬瓜、西瓜、西葫蘆、茄子、蘿卜等。但要防止再次污染。
儲存法:農葯在空氣中隨時間能夠緩慢地分解為對人體無害的物質。所以,對易於保存的瓜果蔬菜,可通過一定時間(一般為15天)的儲存,以減少農葯的殘留量。此法適用於蘋果、獼猴桃、冬瓜等不易腐爛的果蔬。同時注意不要立即食用新採摘、未削皮的果蔬。
加熱法: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會隨著溫度升高而分解加快。所以,對一些難以用其他方法處理的,可通過加熱的方法去除部分農葯。常用於芹菜、菠菜、小白菜、圓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具體做法是:先用清水將果蔬表面上的污物洗凈,再放入沸水中2-5分鍾撈出,然後用清水沖洗3-5遍。
答案補充
還有這個
一、安全選購食品。一是要正確識別標簽,查看標簽內容是否清晰、齊全。食品標簽必須標示的內容有:食品名稱、配料清單、凈含量、瀝干物(固形物)含量、製造者的名稱和地址、生產日期(或包裝日期)、保質期、產品標准號。標簽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不得另外加貼、補貼和篡改。二是要選擇沒有污染、雜質,沒有變色、變味的食品。如:優質的香腸腸衣應乾燥完整且緊貼肉餡,肉色均勻,無黏液及霉點,用手捏時,堅實而有彈性;質量良好的臘肉,皮為金黃色並有光澤,瘦肉紅潤,肥膘淡黃色,無斑點,而有哈喇味或變色的臘肉不能食用;新鮮的帶鰭魚類有一種輕微的魚腥味,魚皮發亮有光澤,魚磷緊貼魚身,眼睛凸出清澈,魚鰓紅潤潮濕,魚肉觸摸堅挺有彈性;已死亡、殼破碎及損壞的甲殼類動物不能購買。
答案補充
二、正確加工保存食品。易腐敗的食品要隨買隨加工,加工過的食品最好馬上吃掉。當准備食用已存放了一段時間的食物時,要將食物再次加熱到100攝氏度以上;不喝生水、不食用未經加工的牛奶;剩飯的保存時間,以不隔餐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盡量縮短在5-6小時;新鮮的雞蛋產品應該儲存在5攝氏度或5攝氏度以下,冷凍雞蛋儲存在-18攝氏度或-18攝氏度以下,牛奶最理想的保存溫度是1-5攝氏度,對沒有包裹冰層的魚和貝類水產品,應在24小時內使用;低溫和空氣流通,是保持果蔬新鮮的必備條件。
三、注重清潔衛生。做飯前要把手洗干凈,中間轉而做另一種食品時最好也要洗手。菜刀、菜板用前都應清洗干凈,要先切熟食,後切生品。盡量用封閉的容器裝食物。避免生熟食品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同時,要注意及時將廚房裡的垃圾、污垢清除。
② 食品污染該如何預防措施
1、開展衛生宣傳教育。
2、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要全面貫徹執行食品衛生法律和國家衛生標准。
3、食品衛生監督機構要加強食品衛生監督,把住食品生產、出廠、出售、出口、進口等衛生質量關。
4、加強農葯管理。
5、災區要特別加強食品運輸,貯存過程中的管理,防止各種食品意外污染事故的發生。
(2)防止食品生物性污染的措施有哪些擴展閱讀
辨別變質腐敗食品:
1、色澤變化。微生物繁殖引起食品腐敗變質時,食品色澤就會發生改變。常會出現黃色、紫色、褐色、橙色、紅色和黑色的片狀斑點或全部變色。
2、氣味變化。食品腐敗變質會產生異味,如霉味臭、醋味臭、胺臭、糞臭、硫化氫臭、酯臭等。
3、口味變化。微生物造成食品腐敗變質時也常引起食品口味的變化。而口味改變中比較容易分辨的是酸味和苦味。如蕃茄製品,微生物造成酸敗時,酸味稍有增高;牛奶被假單孢菌污染後會產生苦味;蛋白質被大腸桿菌、小球菌等微生物污染變質後也會產生苦味。
③ 怎樣控制食品污染的措施
由食品污染導致的各種疾病發生率出現上升趨勢,甚至出現了一些罕見的和奇特的疾病,殘酷的事實已到了令人焦慮的程度。為了控制食品污染,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一、源頭上控制食品污染食品污染產生的一個原因就是環境污染,空氣質量下降,水污染,土壤污染,環境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越來越多,這直接導致了合乎標準的安全食品變得越來越少。另外,在食品生產的過程中,各種人為的因素是食品發生污染的另一個原因。因此,要控制食品污染,就要從源頭上進行控制。
要控制食品污染,必須要控制環境污染,這在前面的環境污染控制部分進行了介紹。至於食品生產過程中的人為污染因素,則要通過法律和相關行業標準的建立,來對食品安全提出可測量的目標,進而控制住食品污染的問題。
二、程序上控制食品污染要在程序上控制食品污染,就要從原材料的選擇、食品的保存、細菌的殺滅三個方面入手。
1?原材料的選擇食品的原材料大多帶有一定的細菌,不同生產狀況下細菌的種類和數量均不盡相同,很多情況下,原材料在采購後可能會存放一段時間,細菌可能會增長繁殖,經過一定的存放時間、存放溫度,其最終細菌的數量往往決定於食品的初始菌數,因此在購買原材料時,就應該控制食品的細菌污染。
在無法判斷哪些食品清潔狀況好的情況下,盡量選擇新鮮的原材料,因為新鮮食品存放時間短,細菌繁殖的代數少,無論如何其細菌數量也比不新鮮食物少。
2?食品的保存微生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條件,當條件不利時,微生物可停止生長甚至死亡,因此通過控制食品的儲藏條件可達到延緩細菌增殖的目的。
控制食品的含水量:降低食品的水分含量可使微生物的生長受到抑制,該法適宜於水分含量低的食品如糧食、餅乾等,如糧食中的水分含量在13%以下時,可阻止微生物的生長。為控制含水量,購買這類食品後應儲存於通風乾燥處,塑膜包裝食品在開袋後不可存放過久,同時避免一次購買過多。
提高食品的滲透壓:提高食品的滲透壓可使細菌脫水而受到抑制,提高滲透壓可通過鹽腌與糖漬的方法。一般食品中食鹽含量達到8%—10%可以抑制大部分微生物繁殖,鹽腌食品常見的有咸魚、鹹肉、鹹蛋、鹹菜等。糖漬食品是利用高濃度(60%—65%以上)糖液,作為高滲溶液來抑制微生物繁殖,但此類食品還應該密封和在防濕條件下保存,否則容易吸水,降低防腐作用。常見的糖漬食品有糖煉乳、果脯、蜜餞和果醬等。
降低食品的儲存溫度:低溫環境中大多數微生物的生長受到抑制,而且食品中的酶活性也受到抑制,從而延緩食品的腐敗變質。根據儲藏的溫度可以分為冷藏和冷凍兩種方式。冷藏是指在高於食品的冰點溫度下儲藏的方法,主要用於新鮮水果蔬菜的保藏,對食品的風味及營養成分破壞不大,可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新鮮度。冷凍是將食物中所含大部分水分凍結成冰,即將食品溫度降低到低於食品汁液的凍結點,由於缺水和低溫,大大限制了食物中微生物的生存,同時殺死部分微生物。
使用抑制微生物的化學物質:某些化學物質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在食品中添加這類物質能控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主要有添加防腐劑、熏制和酸防腐幾種方式。
防腐劑是指能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防止食品腐敗變質的物質。常用的防腐劑有苯甲酸及其鈉鹽、山梨酸及其鹽類、丙酸及其鹽類、對羥基苯甲酸酯類及乳酸鏈球菌素等。
3?細菌的滅殺食品在加工、儲藏、運輸、銷售過程中完全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幾乎是不可能的,食品的原材料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微生物,清除與殺滅微生物的目的在於去除致病菌與腐敗菌,以減少微生物造成的人體傷害。
去除微生物的方法有很多種,洗滌是應用最廣泛、也最有效的除菌方法。實驗證明,用干凈的水沖洗蘋果,可除去蘋果表面95%以上的微生物。有些食品如液體食品不能採用洗滌的方法,可採用過濾的方法去除微生物。
某些食品不適宜採用去除微生物的方法,或除菌效果不理想,食品中仍存在微生物時,可採取微生物殺滅的措施,在食品加工中常利用除菌與殺菌相結合,以達到安全食用的目的。殺滅食品中的微生物的處理方法,主要有熱處理和輻射殺菌兩種方式。熱處理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殺滅食品中的微生物的處理方法,熱處理使細菌菌體蛋白變性凝固,細菌因細胞內的代謝停止而死亡。由於熱殺菌對食品的性狀、營養等破壞較大,近年來輻射殺菌的應用越來越多,輻射殺菌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發生分子躍變時釋放的射線來進行細菌殺滅。
三、加強食品污染監管除了要對食品衛生加強控制,減小食品污染發生的機會,對食品污染加強監管是有效降低食品污染對人類健康危害的途徑。食品發生污染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對食品污染的漠視。對於全社會成員而言,尤其是對於食品管理部門的人員來說,是否擁有食品衛生安全的意識尤為重要。然而現實中,管理人員卻存在著食品安全意識嚴重滯後和管理混亂的情況,特別是由於監管不力,執法不嚴,致使一些不法商販在食品的生產、加工、銷售過程中違規添加各種有毒有害物質,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
因此,要注意加強法治監管和打擊力度,以保證食品的安全。2009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新法規的一些亮點引人關注,比如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建立食品召回制度、統一食品國家安全標准、取消食品「免檢制度」、確立民事賠償優先原則、權益受損消費者可要求十倍賠償、民事賠償優先、「問題食品」代言者承擔連帶責任、保健食品宣傳不得涉及治療功能、規范食品添加劑使用等。這部法律的出台和實施將為系統有序地解決當前食品安全問題提供法律制度保障,為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開啟了一個新階段。
④ 防控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的措施主要為
防控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的措施主要為:
1、保持加工場所清潔衛生,防止滋生蚊蠅,蟑螂,老鼠等有害生物;
2、嚴格清洗和消毒餐飲具,加工工用具及容器;
3、嚴格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患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嚴格執行加工人員個人衛生制度。
食品安全標准如下:
1、食品相關產品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2、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
3、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
4、對於營養有關的標簽,標識,說明書的要求;
6、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
7、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8、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劑必須詳細列出;
9、食品中禁止使用的非法添加的化學物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一)通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或者接到舉報發現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
(二)為制定或者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提供科學依據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
(三)為確定監督管理的重點領域、重點品種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
(四)發現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因素的;
(五)需要判斷某一因素是否構成食品安全隱患的;
(六)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為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其他情形。第二十六條 食品安全標准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二)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
(三)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
(四)對與衛生、營養等食品安全要求有關的標簽、標志、說明書的要求;
(五)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
(六)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
(七)與食品安全有關的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⑤ 利用滲透壓來預防生物性污染的常用措施是什麼
腌漬。
食品用腌漬的方法進行保藏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可能時間更加久遠)。
加食鹽的食品的腌漬保藏包括干腌和濕腌,其基本原理都是利用食鹽的高滲透作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蛋白質的分解作用以及其他一系列的生物化學作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動,還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產品的色香味。
⑥ 哪些措施能降低食物污染
(1)挑選
在糧食發霉不太嚴重的情況下,可以挑出霉粒,減少污染。此法對於黃麴黴污染的花生、玉米去毒效果較好。
近年人工栽培的銀耳日益增加,有些地區發生採食新鮮銀耳引起中毒的現象,其原因是新鮮銀耳很容易受到黴菌污染而變質。
因此,對於變質銀耳應堅決剔除,為慎重起見最好不吃新鮮銀耳。
(2)清洗
浸泡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污物、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對去除殘留農葯也有一定效果。做法是先清洗後浸泡。
浸泡時間不少於10分鍾,然後再用清水沖洗1次。對於韭菜、捲心菜等可疑農葯殘留的蔬菜。可以考慮用小蘇打水清洗。
(3)消毒
是減少食物表面微生物污染的有效辦法,特別適用於生吃的水果和蔬菜。方法是先清洗食物,再在消毒劑中浸泡10分鍾~15分鍾,然後再用消水沖洗幾遍。
⑦ 從宏觀角度考慮預防和防治食品污染必須要做到哪些工作
一般預防原則
加強食品衛生宣傳教育工作,從思想上重視該項工作。
嚴格執行國家和部隊食品衛生標准、法規和制度。
加強廚房和食堂衛生管理工作。
加強食品衛生檢驗和監督工作。
1.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
①微生物(細菌與細菌毒素、黴菌與黴菌毒素等)
②寄生蟲(包括蟲卵,指病人或病畜的糞便間接或直接污染食品)
③昆蟲(甲蟲、蟎類、蛾、蠅、蛆等)
④病毒(肝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等)
微生物污染及其預防
基本概念
1.菌落總數:是指在被檢樣品的單位重量(g)、容積(ml)、或表面積(cm2)內,所含能在嚴格規定的條件下(樣品處理、培養基及其pH、培養溫度及時間、計數方法等)培養所形成的細菌菌落總數。以菌落形成單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表示
2.大腸菌群最近似數:食品中大腸菌群的數量一般相當於100g或100ml食品中的可能數來表示,簡稱大腸菌群最近似數。
3.食品的腐敗變:是指食品在一定環境的影響下,在微生物為主的各種因素作用下,所發生的食品成分與感官性狀的各種變化。
4.脂肪酸敗:是指油脂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發生脂肪酸的自身氧化和水解,從而使食用價值降低的過程。
5.黴菌毒素:為黴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所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
細菌僅由一個細胞組成,它大約有0.0005㎜大,因此,人們不用顯微鏡無法看見它,細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最常見的病因,食物中的細菌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致病菌是那些能引起人體食物中毒或其它傳染性食源性疾病的細菌。這些細菌包括常見的沙門氏細菌、致病性大腸桿菌、臘樣芽孢桿菌、肉毒桿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⑧ 食品污染該怎麼防護
食品加工、貯存、運輸、銷售、烹調到食用整個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有可能遭受各種有害物質和病原菌的侵襲污染,不僅使食物的營養價值和衛生質量降低,而且會引起各種食源性疾病和傳染病。
污染食物的有害物質,依其性質主要有3類:生物性污染、化學有害物污染、放射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包括微生物、寄生蟲及蟲卵、昆蟲等對食物的污染。微生物污染的菌源主要包括細菌及細菌毒素、黴菌及黴菌毒素等。這些微生物污染食物後,在適宜的條件下大量生長繁殖,可使食物的感官性質惡化,營養價值降低,甚至引起嚴重的腐敗、霉爛和變質,產生各種危害人體健康的毒素,以致引起各種疾病和食物中毒。
黃麴黴毒素污染食物,是黃麴黴菌產生的一種代謝產物。黃麴黴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中,其中大約有30%~60%的菌株能產生黃麴黴毒素(以黃麴黴毒素B1為代表)。受污染的食物主要有糧食、花生、豆類、食用油、發酵食品等,其中玉米、花生和花生油易霉變而產生黃麴黴毒素。黃麴黴毒素耐高溫(50℃高溫數小時也不被破壞),一般加熱烹調破壞不了它的毒性。黃麴黴毒素為致癌物質,食用後可發生肝癌等病。
對於家庭來說,防止食品黃麴黴毒素污染,要搞好食品儲存中的防霉工作,經常檢查儲存糧油,做到保持乾燥、防止霉變;發現霉變食品,要及時進行除霉去毒處理。對花生油的去毒可採用白陶土吸附法、日光照射法等。烹調時,待鍋內油加熱冒煙後,加入少量食鹽,亦可除去部分毒素。
寄生蟲和蟲卵污染食物,污染源主要為病人、病畜及水生物。污染方式多由於病人、病畜的糞便污染水源或土壤,從而使家畜、魚類及蔬菜受到感染或污染。危害人類健康的寄生蟲主要有蛔蟲、絛蟲、蟯蟲、肺吸蟲、肝吸蟲、旋毛蟲等。
昆蟲污染食物是通過昆蟲卵污染的,在溫度、濕度適宜時,各種害蟲可迅速繁殖,如糧食中的甲蟲類、蛾類、蟎蟲類等,魚、肉、醬、腌菜中的蠅蛆,腌魚中的乾酪蠅幼蟲等。乾果、棗、栗及含糖多的食品也易受侵害。
對於生物性污染,家庭廚房一定要做到干凈衛生,定期清潔打掃一下。操廚者要保證無傳染性疾病,且要講究衛生。
化學有害物污染
化學有害物質對食品的污染,主要的有:農葯中有機氯、有機磷、有機汞等制劑的污染;各種有害金屬、非金屬以及有機、無機化合物,如工業三廢(廢氣、廢水、廢渣)中的汞、鎘、鉛、砷、氟、氰化物、有機磷、有機氯、亞硝酸鹽等污染,這種污染有的可直接污染食物,有的經水、土再污染食品,如污染了水,水產品即可被污染;食品工業中不按規定的使用范圍和使用標准應用化學添加劑,如防腐劑、著色劑、漂白劑、發色劑、抗氧化劑、酸味劑以及糖精、香精等,如發色劑亞硝酸鹽在體內可形成硝酸銨,有致癌作用;含有有毒物質的食品包裝材料可造成食品污染,如有的塑料製品易溶出增塑劑、穩定劑等而污染食品。
防止食品受化學有害物質污染的家庭防護措施主要有:不要買未經檢驗的食品;要嚴格控制使用色素、添加劑;不要用有毒的包裝材料包裝和保存食品;如發現有特殊外觀、氣味和顏色的食品,一定不要食用,以防中毒。
放射性污染
通常情況下,食品放射性污染來源,一是來自宇宙線和地殼中的放射性物質;一是來自於原子能和平利用所產生的放射性物質。防止這類食品污染的主要防護措施在於國家和地方各級衛生部門的監督,家庭要做到不賣不吃未經檢驗的食品,對懷疑遭受放射污染的食品要堅決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