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嘉鈦生物多少錢一盒

嘉鈦生物多少錢一盒

發布時間:2022-05-09 05:17:13

㈠ 上宅遺址中的大量陶器說明那一時期的人過上了什麼生活

上宅遺址中的大量陶器說明那一時期的人過上了刀耕火種的生活。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志之一。

新石器時代是考古學家設定的一個時間區段,大約從一萬多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新石器時代指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使用磨製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

刀耕火種是新石器時代殘留的農業經營方式。又稱遷移農業,為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後來用鐵斧砍伐地面上的樹木等枯根朽莖,草木曬干後用火焚燒。經過火燒的土地變得松軟,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種後不再施肥,一般種一年後易地而種。

(1)嘉鈦生物多少錢一盒擴展閱讀:

上宅文化遺址位於京東平谷境內,距今約六千至八千年,應屬新石器時代早中期。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平谷區內。包括上宅遺址和北埝頭遺址。屬於北京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是北京地區迄今發現最早的原始農業萌芽狀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上宅遺址1984年發現並試掘,1985~1988年進行考古發掘。

遺址東西長100米,南北寬50米,面積約5 000平方米,文化層厚0.5~4米。總發掘面積3 500餘平方米,出土器物3 000餘件。發掘出長80餘米、寬9米的東西走向灰溝1條和陶窯1座。灰溝東淺西深,東段分岔為2條小灰溝,陶窯位於2條小灰溝之間。

上宅遺址的地層堆積可分為8層:

第1層,耕土層;

第2層,灰黃色土,質地鬆散,厚0.31~1米,出土唐遼磚瓦、陶瓷碎片,此層下有夏家店下層文化墓葬;

第3層,淺灰色細粉砂土,厚0.2~0.3米,出土細泥紅陶殘片;

第4層,灰黃色粉細砂土,厚0.3~0.5米,出土泥質紅褐陶、夾砂紅褐陶和少量泥質灰陶及石器;

第5層,暗褐色細粉砂土,厚1米,含大量炭屑、炭塊及炭化果核,出土大量細石器、石器、陶器以及陶塑和石刻;

第6層,青灰色土,乾燥後近灰黃色,土質較硬,厚0.5米,出土夾砂陶器和石器,陶器種類少於第5層;

第7層,黑灰色粉砂粘土,厚0.3米,出土的陶器、石器種類與第6層相近,數量較少;

第8層,灰黃色粉砂粘土,厚1米,出土較少網格紋厚胎夾砂紅褐陶片。

1989年建成上宅文化陳列館,是中國第一所以考古學文化命名的專題陳列館。

2019年5月16日,上宅文化遺址已正式申報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並籌建上宅文化博物館和上宅考古遺址公園。

㈡ 酸性體質喝嘉鈦有用么

偽科學!不要相信虛假廣告信息宣傳!祝身體健康!

㈢ 嘉鈦(重慶)電力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嘉鈦(重慶)電力科技有限公司是2012-07-18在重慶市九龍坡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科創路65號附2單元9-6號。

嘉鈦(重慶)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00107050370595W,企業法人劉浪,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嘉鈦(重慶)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輸變電工程專業承包叄級(按許可證核定的事項和期限從事經營),電子與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貳級(按許可證核定的事項和期限從事經營),安防工程叄級(按許可證核定的事項和期限從事經營),電力設備承裝類四級、承修類四級、承試類四級(按許可證核定的事項和期限從事經營。),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電力設備(須經審批的經營項目,取得審批後方可從事經營)、通信設備(不含衛星地面接收設備)、製冷設備的銷售、安裝、維修及技術服務,人力資源管理服務(須經審批的經營項目,取得審批後方可從事經營)。(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重慶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7134312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436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嘉鈦(重慶)電力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㈣ 304不銹鋼板2mm厚多少錢一平方

在不銹鋼銷售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很多千奇百怪的問題,比如304不銹鋼板2mm厚一張多少錢?304不銹鋼板1mm厚多少錢一平方?304不銹鋼板2mm厚一張有多重等等形形色色的問題,在這里給大家解答一下這些問題。

拓展資料:

304不銹鋼是不銹鋼中常見的一種材質,密度為7.93 (克/立方厘米),業內也叫做18/8不銹鋼。耐高溫800℃,具有加工性能好,韌性高的特點,廣泛使用於工業和傢具裝飾行業和食品醫療行業。(d音號婷說建材供應鏈)

市場上常見的標示方法中有0Cr18Ni9,SUS304,其中0Cr18Ni9一般表示國標標准生產,304一般表示ASTM標准生產,SUS 304表示日標標准生產。

304 是一種通用性的不銹鋼,它廣泛地用於製作要求良好綜合性能(耐腐蝕和成型性)的設備和機件。為了保持不銹鋼所固有的耐腐蝕性,鋼必須含有18%以上的鉻,8%以上的鎳含量。304不銹鋼是按照美國ASTM標准生產出來的不銹鋼的一個牌號。

㈤ 詔安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詔安縣,福建省漳州市轄縣,地處福建南端、閩粵交界處。南瀕東海與南海交匯處,西鄰廣東省饒平縣,北接平和縣。陸域面積1293.6平方公里,其中縣城區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7.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88公里,海域面積273平方公里。下轄16個鄉鎮(區)、7個國營農林場,1個省級工業園區和1個正建中的金都工業集中區(海洋生物產業園),231個村(社區),人口61.3萬,其中農業人口佔80%以上。
詔安縣是「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繪畫)之鄉、「中國青梅之鄉」、原中央蘇區縣、福建著名的僑鄉和重要台胞祖籍地。
歷史
詔安地處閩粵界區。晉義熙九年(413年)起,詔安屬義安郡綏安縣地,至隋開皇十二年(592年),綏安縣並入龍溪縣,詔地遂屬龍溪縣。

詔安縣(24張)

唐垂拱二年(686年),析龍溪縣南境故綏安地置漳州並立漳浦縣、懷恩縣,詔地遂屬漳州懷恩縣轄;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懷恩縣撤銷,地入漳浦縣,詔地遂屬漳州漳浦縣。
明嘉靖九年(1530年),從漳浦縣析出二都、三都、四都、五都建詔安縣,治所設在南詔(鎮),隸屬漳州府。
詔安縣在民國時期先後屬福建西路、汀漳道,又直屬省,又先後屬省第六、第五行政督察區。1949年12月詔安解放後,先後屬省第六行政督察區、龍溪區、龍溪專區、龍溪地區;1985年5月起,屬地級漳州市。[2]

2區劃
詔安建縣後,沿用都、圖的區劃。時二都統2圖、三都統10圖、四都統5圖、五都統5圖。[3]
1701年縣以下重新劃定區域、編定保甲。除縣城直轄外,二都統2圖,下設金溪、四甲、南陂、九甲、官陂、秀篆等6個社、22個保;三都統10圖,下設東關、西關、南關、北關、胡厝陂、德新、含英、東沈、溪南、官牌、白石、平路、寶橋、後嶺、溪東、長田、西潭、長埔等18個約、44個保;四都統5圖,下設菜園埔、懸鍾、厚廣、大興、上湖、梅洲、梅山等7個約、20個保;五都(今屬東山縣,略)。[3]
1799年分四路劃為4個都、22個圖、109保、1個縣城、4個關、583村。清末宣統間,劃分為15個自治區,區下設保、甲。民國初年沿用舊制,歷經數次變動,至1945年,全縣撤區並為13個鄉鎮,即中山鎮、遵化鄉、梅中鄉、東湖鄉、碧湖鄉、思政鄉、白洋鄉、景溪鄉、平葛鄉、官陂鎮、秀篆鄉、奇湖鎮、梅林鄉,轄162個保,2257個甲。1949年1月,又將梅林鄉分為梅洲、竹港2個鄉,至此,全縣設11個鄉,3個鎮。[3]
詔安縣地圖[4]
1950年,詔安取消民國的鄉鎮保甲制度,全縣劃分為城關區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區,城關區設8個行政街道。其他6個區下設89個鄉。此後區劃有所變動,1959年2月,全縣有城關、四都、橋東、西潭、太平、官陂、秀篆共7個人民公社和建設、紅星、金星、西山4個農場,實行政社合一。1984年10月,縣屬下建制政社分開,設2鎮、10鄉,下轄214個行政村,8個行政街道。至1996年,全縣設南詔、四都、橋東、梅嶺、深橋、太平、霞葛、官陂、秀篆9個鎮;西潭、白洋、建設、紅星、金星5個鄉;建設、紅星、金星、西山梅洲5個農場;嶺下溪、湖內2個林場。[3]
2000年5月,從四都鎮析出梅洲、梅東、梅西、梅北、梅溪、梅山7個行政村及梅洲華僑農場,成立梅洲鄉。隨著經濟的發展,作為縣城的南詔鎮區域逐步拓寬擴建,社區相應增添,1999年5月增設文峰街居委會,光良街居委會;2000年8月增設秀峰街居委會。2002年,南詔鎮下轄的12個街道居民委員會改稱社區居民委員會。[3]
2001年起,詔安縣進行鄉(鎮)級區勘界工作,至2004年,共勘定行政區劃界線34條,總長度342.37公里。[3]
2007年,全縣建制為9個鎮(南詔鎮、深橋鎮、橋東鎮、梅嶺鎮、四都鎮、太平鎮、霞葛鎮、官陂鎮、秀篆鎮);6個鄉(西潭鄉、白洋鄉、建設鄉、紅星鄉、金星鄉、梅洲鄉);5個農場(西山、金星、紅星、建設、梅洲);2個林場(建設、嶺下溪),1個工業園區,1個邊貿旅遊區,下轄217個行政村、14個社區。[3]

3交通
公路
國家高速G15瀋海高速公路在此設有詔安南和詔安北兩個互通,省
詔安縣二通道夜景[5]
高速S35福詔高速公路縮短了詔安同漳州、福州的距離,324國道線、省道309線在境內交匯,交通便利。
鐵路
廈深鐵路過境,在此設有詔安站,辦理客運業務,每天有動車組前往珠三角、長三角、廈門、福州等地。

4地理
詔安縣,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閩粵
詔安縣縣城主幹道[6]
交界處,毗鄰廣東省饒平縣,地理坐標為北緯23°35′—24°11′,東經116°55′—117°22′。漳詔高速公路、324國道過境。[7]
詔安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西側以低山、丘陵為主,全縣最高峰龍傘崬海拔1152米,中部谷地,東南沿海系平原台地。海灣深入內陸,海岸曲折多岩岸,沿海有沙泥灘堆積。島嶼3個。[8]

5資源
主要河流有東溪(長110千米,境內93千米,流域907平方千米,境

© 2015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詔安縣
內145.3千方千米,支流有秀篆溪、金溪、長田溪、塔東溪)和西溪(境內長17.4千米,流域83.6平方千米);還有獨流入海的坑溪、烏林溪、蛤鼓腸溪、鹽倉溪、梅洲溪、石颯溪、赤五溪、田撲溪。港口人工潮系淡水湖,面積200公頃,人工湖還有亞湖水庫等。[8]
據詔安縣政府官方網站報道,[8] 境內耕地1.77萬公頃,林地7.75萬公頃。林木蓄積量37.9萬立萬米,毛竹20.1萬根。森林覆蓋率62.2%。20公頃以上連片草場1.03萬公頃,可利用9000公頃。水利資源理論蘊藏量4.57萬千瓦,可開發3.59萬千瓦。[8]
海岸線長64.9千米,詔安灣為東海、南海交界處,漁業資源豐富。[8]
詔安縣年平均氣溫21.3℃;1月平均氣溫14.9℃,7月平均氣溫28.9℃;極端最高氣溫39.2℃,極端最低氣溫-0.6℃;≥10℃積溫7628.8℃。日照時間長,氣候溫暖,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8]
年降水量1447.5毫米,集中在4-9月,尤以6-8月為甚。無霜期360天。風向以東南,西南風為主,西北風次之。7-9月為台風季節,台風暴雨為境內主要災害。[8]
境內礦產資源有鈦鋯砂、銅、鉛、鋅、銀、硫、鐵、鎢、釷、稀土、花崗岩、硅砂、石英石、水晶、高嶺土、泥炭土、建築用砂、機磚粘土、獨居石、礦泉水、溫泉、海鹽水等。[9]
截止2008年5月,生物種類繁多,其中植物190科749屬1323種60變種。[9]
詔安縣政府大樓夜景[10]
在古地理條件下,中生代為時海時陸環境,即海陸交互相。因地層發育不全,在境內出現的中生代晚期陸地大面積上升,形成岩系後,又時有海水入侵,同時地面仍不斷呈周期性升降運動。到更新世紀晚期,因地殼差異升降運動,海侵海退,形成沿海地區三級階地,即沿著海濱或河流自兩岸伸展分布的階梯狀地形。進入全新世,後海水逐漸回升,台灣海峽淹沒,繼而入侵區內。據省水文隊綜合資料,區海進始於7500年前,約6000年前後海進長達最盛階段,海水淹沒詔安盆地。[11]
縣境內受北東向斷裂帶(泉州—汕頭斷裂帶和濱海斷裂帶)控制,同時又受北西向斷裂帶(上杭—詔安斷裂帶)及其活動構造斷裂的影響,形成山區地段和沿海地段。河流大多呈格子狀水系網型式,大部分河流循北西及北東向斷裂發育。[11]
根據華東地區學術討論會研究表明,台灣海峽在第四紀期間,曾有數次上升為陸地,使大陸與台灣直接連成一片,在上升為陸地的最後一次是1.1萬年前,海水急劇退卻,低於海平面50米以下,使台灣海峽形成廣闊的海濱沖積平原。新中國成立後,詔安、東山及廣東南澳等5個縣漁民在兄弟嶼、南澎列島、七星礁附近海域中(距海岸十至幾十公里,水深30~50米),打撈到大量房屋牆體的灰段、地板塊、磚塊、瓦片及生活用品,還有鹿、熊骨骼。鄰區深滬灣海底,1986年發現有8000年前的陸生古森林(包括古油杉)。台灣屏東縣萬山與東山縣均發現與8000年前製作方法及風格相似的古岩畫,證明粵東、閩南沿海人類史上曾是一塊沉沒的大陸。[11]

6經濟
綜合
2006年~2011年共引辦外資企業82家,總投資3.7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驗資)9395萬美元;引進投資300萬元以上民營企業164家,總投資36.48億元;新增儲備項目168個;建設重點項目241個。總投資59.3億元的華潤新能源等6個央企和大型國企項目先後引辦投建,海洋生物、新能源、船舶修造、港口物流等臨港重點產業和鐵路支線、沿海大通道等一批骨乾性、支撐性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納入省、市規劃布局,並陸續開工建設,累計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6.9億元,年均增長28.9%。[12]
2009年,詔安在金都工業集中區內開始建設總面積18平方公里的金都海洋生物產業園。該產業園已被確定為「海洋生物產業技術轉移示範基地」,列入福建省重點發展的海洋生物醫葯產業基地,成為福建省「十二五」期間50個重大項目中唯一一個海洋生物醫葯基地,並通過「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範基地」預審,爭創「國家級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13]
201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6.8億元(比2006年增加76.8億元,年均增長14%(下同))。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5.3億元、48.3億元和43.2億元,年均分別增長5.2%、23.6%和12.9%;工業總產值完成153.7億元,年均增長26.9%;農業總產值完成61.1億元,年均增長5.2%;財政總收入完成5.2億元,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完成3.95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5.1%和26.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1.1億元,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3.5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8.9%和32.1%;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3.9億元,年均增長15.3%;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4686元和8219元,年均分別增長13.8%和11.7%。三次產業結構從2006年的39.3︰28.4︰32.3調整為2011年的27.9︰38.1︰34.0,實現了從「一三二」到「二三一」的轉變,工業主導型經濟發展格局基本形成。[12]
2011年全縣工業園區總面積達到47.4平方公里。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電子信息和生物科技等重要產業發展壯大,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0家,五年凈增69家;全部工業稅收完成1.5億元,增長172.5%,新增納稅上千萬元企業2家;新增上市後備企業10家、QS認證企業54家。培育了29家農業龍頭企業、2個省級名牌農產品、5個市級名牌農產品、4個有機食品、11個綠色食品,建設了2個省級新農村聯系點、6個市級新農村示範村、22個市級和59個縣級村容整潔示範村。商貿物流、交通運輸、旅遊服務、房地產等第三產業穩步發展,中共閩粵邊特委機關舊址(烏山)旅遊項目進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二期)名錄,九侯山至烏山旅遊公路列入國家旅遊「十二五」規劃項目盤子,「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深入推進。[12]
2012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32.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2.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08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54.88億元,增長19.6%;第三產業增加值43.22億元,增長10.2%。三次產業的比重為:25.8:41.5:32.7。
農業
詔安縣境內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1.3℃,居全省之最,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農業自然資源豐富,生產具有多宜性。
詔安農業生產歷史悠久,封建時期為自給、半自給狀態的小農經濟,耕作技術落後,農作物產量低,生產發展緩慢。由於人口增長,人均耕地佔有量逐漸減少,農民生活貧困。
新中國成立後,進行土地改革,實現耕者有其田,使生產力得到解放。1960年開始推廣農業機械化。1966~1976年,農業生產受「文化大革命」影響。1982年後,全縣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雙層經營體制,農業生產迅速恢復與發展,農民實現自主經營,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農村產業結構和農業內部結構得到調整,逐步趨向合理化。推廣農業新技術,改良和引進新品種,擴大雜優栽培面積,採用配方施肥、化學除草、植物保護、擴大灌溉和機耕面積,發展果牧業生產,重視以蘑菇為主的食用菌和冬季蔬菜栽培。通過各種措施投入,農村逐漸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集約化、規模化生產的方向發展。剩餘的農村勞動力逐步向第二、三產業轉移。1996年,全縣農業增加值57705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49年和1978年分別增加14.8倍和3.4倍。[14]
工業
唐末宋初,境內已有陶瓷、原鹽、茶油等作坊。明、清時期,造船、建材、製糖、釀酒、涼果業相繼發展。進入民國時期,家庭手工業作坊散布城鄉集鎮。民國28年(1939年),日軍入侵後,各業蕭條。至1949年,縣內僅有一家小型印刷廠及一些手工業作坊。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著手恢復發展工業生產。1950年,全縣工業總產值44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下同),創稅利7.04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293元。至1957年,先後興辦印刷廠、電廠、糖廠、油廠、碾米廠等26家國營工業企業;全縣93%的城鄉手工業者加入56家生產合作社、組。是年,全民、集體工業產值佔全縣工業總產值1188萬元的98.6%,確立了公有制工業的主體地位。
1958年,大搞「全民辦工業」,「小土群」工廠一哄而上,加上1959年起連續3年自然災害,工業生產倒退,效益明顯下降。1963年起,工業經過調整後,得到恢復和發展。到1965年,全縣工業企業55家,工業總產值1637萬元,創稅利261.9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5645元。食品工業產值佔全部工業產值的63.3%,佔主導地位。蜜餞、蠟燭、神香、茶葉、香茅油、抽紗開始成為外貿出口產品。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工業又遭挫折。1970年,工業總產值比1966年下降14%。1971年後,開展工業學大慶,投資興建日榨500噸詔安糖廠等,全縣工業又有所發展。197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2952萬元。
1981年,興建日榨2000噸花墩糖廠。1985年後,通過整頓和技術改造,擴建、新建橡膠製品廠、蜜餞廠、罐頭廠、農械廠、印刷廠、第一食品廠等國營骨幹企業。實行改革開放後,全民、集體、個體和「三資」等各種所有制工業蓬勃興起,化塑、建材、紡織、機械、飼料等行業快速增長,改變長期食品工業為主的工業行業結構,形成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1986年,全縣工業企業157家,工業總產值1.08億元,首次突破億元關,創稅利193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5018元。1990年,全縣工業企業3047家,工業總產值2.97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40.5%,創稅利389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7612元。
1996年,全縣工業企業6008家,工業總產值27.33億元(其中,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232家,工業總產值6.28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4.6%,創稅利1911.6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32963元。[15]

7社會
截至2011年底,共有23所中學,其中7所完全中學,15所初級中學,1所一貫制學校。詔安一中於2006年被福建省教育廳評為福建省普通中學一級達標學校。[16]
截至2011年底,共有190所小學,其中175所小學,14個小學教學點,1所一貫制學校。詔安縣實驗小學於1980年被省教育廳確認為省重點小學。[17]
截至2011年底,共有176所幼兒園。[18]
另有一所特殊學校:詔安縣啟智學校。[19]
截至2011年底,有詔安縣醫院、詔安中醫院、詔安縣第二醫院、縣婦幼保健院、橋東皮膚科醫院等多所醫院。[20]
建有中山公園、良峰公園等,是群眾晨練、休閑的悠雅場所。[21]
詔安縣圖書館,前身為民國縣立民眾教育館,建國後
詔安一中[22]
改稱文化館。1989年掛牌成立縣圖書館,與縣文化館合署辦公,館址設在文昌宮。1997年搬到舊政府辦公大樓。2004年2月縣長辦公會決定,由縣財政撥款30萬元,將原政府辦公樓改建為縣圖書館大樓,三層建築,面積為2335平方米。工作人員5人。中級1人,初級1人,3人工勤。內設報紙閱覽室、書刊閱覽室、電子及政府信息公開查閱室、采編室、地方文獻室、古籍室、外借部、讀者工作部、書庫等。2003年實現自動化管理, 2005年軟體升級,有四個終端,2010年完成了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基礎設施建設。讀者實行一卡通,可借閱圖書、雜志及上網查閱資料,圖書全部實行開架借閱。[23]
2008年,詔安縣加大支農力度,全年財政投入支農資金1993萬元,增長23%;加強農民就業和培訓工作,全年共培訓農村勞動力5689人次,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37萬人。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六千」水利工程建設完成投資985.3萬元,全年修復各類水毀工程102處,恢復灌溉面積2480公頃,新增灌溉面積566.67公頃,東溪水壩和亞湖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第四標段)相繼完工投入使用;完成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低產田改造486.67公頃、節水示範片建設666.67公頃,治理水土流失2086.67公頃。[24]
新農村建設,深入開展「家園清潔行動」,投入7500萬元完成16個村700戶「一池三改」,拆除旱廁群216座和違章搭蓋256處,疏通排水溝45千米,清理路面障礙632處,種植綠化苗木24.97萬株,四都鎮林頭村、梅嶺鎮下河村分別通過省級、市級示範村驗收。完善交通路網建設,共投入7500萬元完成42千米農村等級水泥路建設和4座危橋改造。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投入3559萬元完成村級供水工程23處,整治清淤河道10.3千米,治理水土流失21.34平方千米,除險加固小型水庫8座,改善灌溉面積0.22萬公頃,新增灌溉面積0.18萬公頃。重視就業工作,完成轉業轉崗和職業技能培訓5377人次,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256人,累計勞務派遣9701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24萬人。[24]
2008年,詔安縣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規劃,修編完善了縣城總體規劃和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區規劃面積從原來的33平方千米擴大到100平方千米,基本形成「一城四區」發展格局。[25]
2008年,詔安縣科技工作順利通過「全國科技進步考核」,申報實施省級、市級科技項目10個,新增省高新技術企業1家。全縣共申請專利12個,獲批省級科技項目2個、市級項目3個,「詔安縣烏龍茶品質改良技術集成及產業化」成為漳州市唯一獲省科技廳支持的「一縣一業」重大科技項目。[24-25]
2008年清償化解「普九」債務3898萬元,投入校舍維修資金879萬元。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支持資金2400萬元。高考上線萬人比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教育工作順利通過省、市教育督導評估驗收。[24-25]
2008年改善農民就醫條件,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率達到76.4%,全年兌現醫療費補助742萬元。理順村建站、環衛、水利管理等事業單位體制改革,計生協會「三級聯創」和醫院「葯房託管」的典型經驗在全省得到推廣。截止2008年累計發放各類基本社會保障金1.24億元,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率達76.4%,群眾獲得補助1759萬元。[24-25]
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和「創建綠色家園」活動順利通過省級驗收,4個重點治理鎮和40個整治村的衛生環境明顯改觀。在全國率先成功掛牌出讓海域使用權。完成垃圾處理場建設,著手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編制出台《詔安縣海洋環境保護規劃》,亞湖水庫主要飲用水源水質達到國家優質飲用水標准。[24-25]
平安建設通過省級「平安縣」驗收,被授予「省級平安縣」稱號,群眾來信來訪辦結率達96.03%,是2008年漳州市沒有進京上訪的縣(區)之一。制訂完成各種應急預案80個,組織開展地震應急、消防安全等6次專項應急演練。[24-25]

8旅遊
城區內的懷恩古井系唐代開鑿,清泉不竭;九侯山譽稱「南閩第一峰」,有九侯禪寺(九侯岩)、望海樓、福勝岩、陳吊洞和歷代名人題刻;閩粵通衢分水關有「閩粵之交」、「
福建烏山國家森林公園[26]
漳南第一關」石坊,鄭成功曾屯兵於此;梅嶺是俞大猷、戚繼光抗倭紀念地;烏山有中共閩南地委機關舊址;秀篆鎮有總長約3.5公里的龍鳳谷;太平鎮白葉村為元初畲漢農民軍陳吊眼出生地和首義地點;詔安灣北岸港口人工湖游覽區內接田園庄舍,外連汪洋人海,城州島綠草如茵。其他的名勝古跡還有:城區澹園院,南門關帝廟、梅嶺懸鍾城、望洋台,祥麟塔,七賢庵,西潭斗頭岩,深橋南山寺,橋東甲洲臨江亭、洋尾橋。[27-30] [31-34]
烏山位於詔安縣東北部,距紅星鄉政府北部9公里處,因山外表呈烏黑色,故名烏山。四周陡峭險要,地勢呈南北走向,南北長45公里、東西寬20公里,面積900平方公里。地質為燕山期間露出地表的晶潤崗岩、流紋岩構成。主植被為松和雜木,覆蓋率55%。主峰海拔1117米。叢崖、奇石、深洞、巨壑、雨林構成烏山獨特的自然景觀,分為早春探梅、鄉野覓趣、九侯懷古、金溪漂流、西山探險、烏山覽勝、紅土尋根、亞湖泛舟等8大景點。[27]
九侯禪寺[26]
九侯山,福建省重點旅遊風景名勝區,它位於詔安縣城東北方向約11.5公里處。有九大山峰,有「閩南第一峰」之譽,最高為天柱峰。屬花崗岩地貌,奇岩、怪石鱗峋,有天開石、棋盤石、天橋石、鯉魚石、花瓶石等。方圓十餘里,層巒疊嶂,煙嵐起伏。唐朝已成為人們賞玩和進香禮佛的勝地,至宋朝聲名大噪。[28]
山上有天開門、九侯禪寺、五儒書室、棋盤石、香爐石、風動石、雲根石、天然橋、牛眠石、鯉魚石、觀音石、三寶石、飛來佛、羅漢洞、松澗泉、瀑布泉、花瓶石、福勝岩等二十四個景點。[29]
祥麟塔在梅嶺鄉
臘洲山又名麒麟山,海拔92.5米,原是詔安宮口港東南海上小島,名臘洲嶼,後因河海沖積和築堤圍墾,遂與陸地連成一片。塔立於臘洲山東峰頂,故又稱臘洲塔。[30]
點燈山位於太平鎮大布村,距縣城25公里。海拔894米,總面積9.12平方公里。點燈山自然景觀雄奇靈秀,人文
祥麟塔[35]
景觀豐厚多彩,民間流傳諸多故事佳話,蘊含寶貴的文化內涵。遊客絡繹不絕,逐成觀光朝聖、登山探險、避暑休閑的好去處。[34]
點燈山景點有點燈林海、石腳桶、觀音送子峰、姑娘洞、金燈寺、明燈寺、英姿亭、眾仙姑宮、天獅人面峰、青蛙石、八戒峰、神龜石,山山有物、石石有景,若隱若現,似人似物,成了許許多多的神話和故事。[34]
分別有位於南詔鎮的城隍廟、武廟、觀音庵、功臣廟、朝天宮、東岳廟等。[31]
從城關的縣前街到東門中街,連綿700多米的古建築民居群中,坐落著7座恢宏華麗、氣宇軒昂的古牌坊,按照建造時間順序排列,依次是奪錦坊、卿典坊、百歲坊、天寵重褒坊、父子進士坊、誥敕申貤坊、關帝坊。[32]
這些技藝高超、精美細膩的歷史遺產,融匯了建築、雕刻、書法、詩詞等多種藝術技巧,文化內涵極為豐富。在封建社會,為了表彰在「忠孝節義」等各方面功勛顯赫、貢獻傑出者,當朝皇帝常常批准在這些人的故里村頭,修建功德牌坊,藉以號召人們以此為榜樣報效朝廷。詔安明代牌坊群也不例外。2000年7月,詔安縣人民政府已將其申報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另外還有一座功覃閩粵坊,位於閩粵交界分水關上。[32]
在田樓[36]
主要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紅星等鄉鎮。土樓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有圓的、有方的、有八角的,還有大樓套小樓的。其中較大的較出名的有官陂大邊村的在田樓、新坎村的溪口樓、秀篆陳龍村的龍潭樓、寨坪村的大坪半月樓等。[33]
在田樓為八角帶圓,直徑99.8米,5層,氣勢宏偉,基本保留完好,規模居全省土樓之首。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超級土樓」、「中國仍住居民的最大直徑的生土樓」。[37]

9

1

㈥ 上海的生物等自然資源是怎樣的

上海市境內天然植被殘剩不多,絕大部分是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天然的木本植物群落,僅分布於大金山島和佘山等局部地區,天然草本植物群落分布在沙洲、灘地和港汊。栽培的農作物共有100多個種類,近萬個品種。蔬菜多達400多種,居全國之冠,瓜果和觀賞花卉品種也很多。

上海境內江、河、湖、塘相間,水網交織,主要水域和河道有長江口,黃浦江及其支流吳淞江(蘇州河)、薀藻浜、川楊河、淀浦河、大治河、斜塘、圓泄涇、大泖港、太浦河、攔路港,以及金匯港、油墩港等。其中黃浦江幹流全長80餘公里,河寬大都在300米~700米之間,其上游在松江區米市渡處承接太湖、陽澄淀泖地區和杭嘉湖平原來水,貫穿上海至吳淞口匯入長江口。吳淞江發源於太湖瓜涇口,在市區外白渡橋附近匯入黃浦江,全長約125公里,其中上海境內約54公里,俗稱蘇州河,為黃浦江主要支流。上海的湖泊集中在與蘇、浙交界的西部窪地,最大的湖泊為澱山湖,面積為60餘平方公里。

㈦ 六年級語文第一課語文練習冊中的題目

地理方面

長城
宇航員登臨月球時,可望見地球上最壯觀的人造工程就是萬里長城。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全長12700餘里,是我國古代最雄偉的防禦工程,被譽為古代的世界奇跡之一。現已成為中外旅遊者的必到之處。「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長城等於沒有到中國。
資料來源:《中國旅遊之最》和《祖國之最》

萬里長城綜述

長城,是中國偉大的軍事建築,它規模浩大、工程艱巨,被譽為古代人類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跡。

長城始建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逐匈奴後,把原來分段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並且繼續修建。其後歷代不斷維修擴建,到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明代未年,前後修築了二千多年。

八達嶺

位於延慶縣,是明代長城保存得較完整的一段,其關城建於一五○五年(明弘治十八年),東窄西寬,呈梯形,有東西二門,東名居庸外鎮,西名北門鎖鑰,都是磚石結構,券洞上為平台,南北兩面各開一豁口,接連關城城牆,台上四周有磚砌垛口。這一段的城牆,依山勢修築,牆身高大堅固,下部為條石台基,上部採用大型城磚砌築,內填泥土和石塊。頂部地面鋪縵方磚,嵌縫密實。內側為宇牆,外側為垛牆,垛牆上方有垛口,下方有射洞。山勢陡峭處,砌成梯道,山脊高地、城牆轉角或險要處,則築有堡壘式城台、敵台或牆台。城牆高低寬窄不一,平均高七公尺余,有些地段高達十四公尺。牆基平均寬六公尺半,頂寬五公尺余,可容五馬並馳或十人並進。

居庸關

位於昌平縣,是長城的一個主要關益。砌旁局山聳立,翠嶂重疊,中有長達二卜公里的溪行,俗稱關溝。這里地勢險要,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居庸關的名字,是取「徙居庸徒」的意思。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把強征來的民夫士卒徙居於此。漢代沿稱,三國時代名西關,北齊時改納款關,唐代有居庸關、薊門關、軍都關等名稱。此後各代仍稱居庸關口這里山巒間花木郁茂蔥籠,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疊翠」之稱,為「燕京八景」之一。

金山嶺

在熱河灤平縣巴克什營花樓溝一帶,因修築於燕山第一峰霧靈峰與古北口卧虎嶺之間的大、小金山之上,故有此名。此段長城建於一五七○年(明隆慶四年),相傳是抗倭名將戚繼光和譚綸修建的,約長三十公里,依山勢蜿蜒曲折,高低隱現,氣勢磅礴。由於這里地勢低緩,易攻難守,城牆修築得十分厚實堅固,烽火台巍峨高大,城關要塞星羅棋布,樓台密集,共有一百五十八座之多。這些樓台形式各有不同,樓墩有方形、扁形、圓形等,樓頂有船篷、穹窿、四角和八角鑽天等形狀,此外還不多孔眼的瞭望台,以及長城沿線少見的庫房樓等。

黃崖關

長城在薊縣北三十公里的崇山峻嶺之中,始建於公元五五六年,明代名將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曾重新設計,包磚大修。這一段長城建築特點是,台牆有磚有石,敵樓有方有圓,砌壘磚有空心有實心。關城塞堡、敵台水關,應有盡有,接山跨河,布局巧妙,集雄險奇秀於一身。

山海關

坐落河北省秦皇島東北,是中國華北與東北交通必經的關隘。一三八一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將徐達在此修築長城,建關城設衛。關城北倚峰巒疊翠的燕山山脈,南臨波濤洶涌的渤海灣,因此得名。關城平面呈方形,周長四公里,高十四公尺,厚七公尺。有城門四座,東門最為壯觀,名鎮東,內懸「天下第一關」匾額,西門名迎恩,南門名望佯,北門名威遠,各門上都築城樓,城中心建鍾鼓樓,城外有護城河。

嘉峪關

位於甘肅省戈壁灘上嘉峪關鎮西南隅,坐落在祁連山脈文殊山與合黎山脈黑山間的峽谷地帶嘉峪塬上,是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建於一三七二年(明洪武五年),但是早在漢隋兩代已建有墩台,由於地勢險要,建築雄偉,自古以來稱為「天下雄關」,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絲路必經之地。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他兼有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衡山之煙雲,廬山之飛瀑,雁盪之怪石和峨嵋之清秀,是中國特點最多的名山。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被稱為黃山四絕。黃山松針葉短粗,頂平如削,形態奇特。黃山的奇峰怪石是大自然雕刻家留下的傑作,有的似人,有的似物,似禽,似獸,惟妙惟肖。黃山的雲海,黃山一年之中有雲霧的天氣達200多天,而且雲來霧去,變化莫測,時而是風平浪靜的一片汪洋,時面波濤洶涌,白浪排空。黃山溫泉也有特點,溫泉的水溫為攝氏42度,久旱不涸,流量穩定,水質透明,無色無嗅,其味甘美,可飲可浴。
黃山之美絕非文字所能表達,他的美只有在見到他時才能感受到。

資料來源:黃山旅遊風光網

位於黃山市北約60公里黃山,面積大約1200平方公里,山脈延綿150公里,重巒疊嶂,峰峰相連,有名可指的就有72峰(36大峰、36小峰)。黃山有崢嶸林立的石峰,以奇、險、深、幽而著稱,眾多的山岩,形態不一。黃山尤以雲海、怪石、奇峰、溫泉為其四絕。
北海位於廣西南端的北部灣畔,總面積3337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957平方公里,總人口139萬,其中市區人口50萬。北海距廣西首府南寧208公里,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與海南省和越南隔海相望。

北海銀灘公園坐落在北海銀灘中部,陸地建設面積8.8萬平方米,沙灘面積約8萬平方米,海水浴場面積約16萬平方米,可容納一萬人同時入水游泳。

在銀灘長達七八個月的誘人泳季,在藍天白雲下沐浴著燦爛的陽光,在潔白的沙灘上遊玩嬉戲,在輕柔的波浪中盡情暢游,在微腥陣陣的海風中冥想;乘海上降落傘翱翔藍天,駕驚險刺激的摩托艇乘風破浪……還有悠閑輕松的沙灘運動,愉情悅性的鳥類表演,賞心悅目的異國風情歌舞……極目天涯,海天相連,漁帆點點。在這里,您可以盡享南國海濱的浪漫與美景。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這是大詩人李白贊美峨眉山的詩句,至今仍然膾炙人口。百里秀色峨眉,短短詩行怎能道其萬一?欲識峨眉真面目,那就請你自己去峨眉自己看看羅。

峨眉山千姿百態,東部低山,勢若錦屏;中部群峰聳峙,如筍如蓮;西部山勢巍峨,雄偉壯觀。所以人人都說峨眉一山而具五美:形態美、動態美、色彩美、聽覺美、意境美。美的事物和美的自然,帶來美的感染、美的熏陶和美的感受。

峨眉山還是中國一個佛教聖地。主要有報國寺、伏虎寺、仙峰寺、洪椿寺等古剎。報國寺建築宏偉、氣勢軒昂;萬年寺里的普賢菩薩騎六牙白象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伏虎寺周楠木參天,濃蔭蔽日……

諸多名山,唯有峨眉山的猴子自成一景。它們會向遊人索要食物,乞討之相令人可憐、可愛。不過你要小心,當你路過遇仙寺和九老洞時,要注意你的包,可愛的猴子們也許會向你強行索食,讓你又惱又怒又無奈。
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

三峽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跨奉節、巫山、巴東、秭歸、宜昌五縣市,全長約二百公里。

中國第一大河——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源頭叫沱沱河,東流向四川宜賓稱金沙江,過四川,重慶,湖北宜昌,在上海接納黃埔江後直奔浩瀚的大海。它全長6300公里,為世界第三長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這話在中國幾乎是無人不知。凡是到過桂林的人, 幾乎都認為這句話並不誇大。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游覽了桂林以後說: 「我周遊了80多個國家的100多個名城,沒有一個比得上桂林美麗,沒有 一個名城的山水比得上陽朔山水。」桂林位於廣西東部灕江兩岸。早在 南北朝時,就出現了贊美桂林山水的文字。到了唐代,贊美桂林詩文就 很多了。可見,1000多年前桂林就是一個旅遊勝地了。桂林山水美在山、 洞、水,稱為「桂林三絕」。

林山峰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形態萬千。在灕江邊上有一座象鼻 山,整座山就像一隻大象站在灕江邊伸長鼻子吸飲江水。在市中心有一 座獨秀峰,平地之中,一峰突起,氣勢雄偉。雖然高僅60米,但是它陡 峭是。孤峰如塔,遠看十分秀麗,來到跟前則感到它十分雄偉,因此又 有「南天一柱」之稱。山的西麓,有一條蜿曲上山的石磴道,共306級。 峰頂遠望,山光水色,盡收眼底。有人說,這個獨秀峰如放在別的城市 里,都會成為一大勝景,而在桂林,因為奇峰太多,它就不顯得那麼起 眼了。 在市區北面,屹立於灕江邊的疊彩山,是市內一個風景薈萃之地。 主峰明月峰海拔223米,雖然不算高,但在桂林中卻是比較峻拔的了。 它的峰上建一大亭,取名「拿雲亭」。在這里可以一賞飄帶似地縈繞群 山的灕江。疊彩山是因這座山石層層橫斷,好像一匹匹錦緞堆疊起來, 才得此名。山上林木茂盛,在綠樹掩映之下,有疊彩亭、疊彩門、仰止 堂、迎風樓、望江亭等建築。桂林奇特而美麗的山還有伏波山、月牙山、 南溪山、隱山和西山等。桂林奇異的山洞和它形狀特殊的山一樣 。在 桂林,大大小小岩洞數也數不清,幾乎是有山就有洞,其中最著名的兩 個叫七星岩和蘆笛岩。

但是,到桂林游覽,最精彩的節目卻是游灕江。因為這條從桂林城 邊悄然流過的汨汨碧水,穿行在峭拔的群山之間,人坐在緩緩行駛的船 上,兩岸的景色就像一幅幅圖畫那樣在眼前展現,只有在游灕江的過程 中,才能盡情地欣賞桂林奇特美麗的群山,真正領略桂林山水之妙。游 灕江一般是從桂林乘遊艇順水而下到陽朔,水程共83公里。船行不久, 即過象鼻山,在晨曦中看象鼻山,形象更美。遠看穿山,那山南北穿透 的岩洞,如一輪明月高掛天際。在83公里長的遊程中,兩岸除了山光水 影外,還不時有田野和農戶出現,這時,一簇簇鳳尾竹點綴其間,是很 迷人的。桂林的麻摩崖石刻很有名,留存至今的有2000餘件,石刻最集 中的地方的龍隱岩和龍隱洞。龍隱岩早就是著名的桂海碑林。

海南島

人口:1998年統計共733萬(台灣2千萬,香港700萬,澳門45萬),其中漢族--居沿海平原,約612萬人口;黎族--居山區,約114萬人口,苗族--居深山密林,約6萬人口,回族--主要居三亞羊蘭鎮,約1萬人口。

中國三大華僑之鄉之一(海南、廣東、福建):旅居海外的瓊籍華僑、外籍華人和港澳台同胞近300多萬人,分布於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省內歸僑、僑眷有100多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14%。

海南島海岸線長達1617.8千米,沿岸84個港灣可開發成港口,已開發18個。海南島四周多為優質沙灘,可開發成海濱旅遊勝地。近海水深200米以內的大陸架漁場6.65萬平方千米,水溫適中,海洋生物豐富,有魚類1000多種,藻類200多種。海中五光十色、千姿百態的熱帶珊瑚礁魚和各種珊瑚、海葵等海洋生物,是潛水旅遊的觀光美景。

海南島中部是山地、丘陵和台地,沿海是堆積平原。東北部由於沿海強風作用,沙地最寬達20-30公里,有些地方幾條沙堤並列,形成特殊的沙堤一瀉湖平原。沿海岸生長的珊瑚和紅樹林是熱帶海岸的標志,具有重要的科研意義和旅遊價值。熱帶氣候影響和構造條件的作用,使海南發育了良好的熱帶地貌。海南島西南部沿海海灘平坦,陽光充足,蒸發量大,是發展鹽業的好地方,目前已建有鶯歌海、東方和榆林等大型鹽場。

海南礦產豐富,約有90種。全國標明有工業儲量的148種礦產,海南有67種,其中43種列入全國礦產儲量。石碌鐵礦儲量佔全國富鐵礦儲量的71%,平均品位51.5%,最高達68%,為全國第一。鈦、鋯、石英、藍寶石、化肥灰岩儲量居全國之首,天然氣、油頁岩儲量居全國前列。

西沙群島的鳥糞資源豐富,尤其在東島白鰹鳥自然保護區,樹上是成千上萬的白腹鰹鳥,樹下是厚厚的鳥糞和鳥糞化石,鳥糞有機肥含量非常高,是天然磷肥的原料。

沿海平原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和糖蔗,還有熱帶水果四季飄香。海南素有"天然溫室、熱帶果園"美稱。全省熱帶作物和熱帶水果栽培面積大,種類繁多。1996年熱帶水果種植面積8.99萬公頃,收獲面積為3.66萬公頃,產量36.16萬噸。檳榔、益智、砂仁、巴戟是四大南葯,產量佔全國產量的99.9%,熱帶作物總面積42.9萬公頃,其中1997年胡椒、咖啡、腰果的種植面積分別在全國佔77%、63%和90%。海南盛產橡膠、甘蔗、椰子、咖啡、胡椒、檳榔等熱帶作物,水果有椰子、菠蘿蜜、菠蘿、荔枝、芒果、香蕉、紅毛丹、雞蛋果、人心果、水蒲桃等,更有從國外引進的上千種珍奇的熱帶植物,如榴槤、鐵力木、金雞納、香茅草等。

海南中部為山嶺地帶,是熱帶雨林、季雨林組的成原始森林區。海南的五大熱帶森林區分別是五指山林區、壩王嶺林區、尖峰嶺林區、吊羅山林區和黎母山林區。海南熱帶天然林面積廣大,據1994年的調查達58.73萬公頃,佔全省面積的17.3%,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因地理條件而垂直分布,至上而下有山頂矮林、熱帶山地雨林、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熱帶針葉林、紅樹林等。熱帶天然林的主要特徵是林木高大,茂密常綠,物種繁多,樹齡差異大,林分結構復雜,常在3-5層以上,板根現象普遍,樹上附生植物豐富,木質藤本植物發達,有大樹老莖生花現象。海南熱帶生物資源最為豐富,已發現各類木本植物259科、1347屬、4200種,約佔全國的七分之一。其中630多種為海南獨有,20多種為珍稀樹木。世界熱帶顯花植物屬種最多的第一類17科中的植物,海南島全有。全島資源植物

2900多種,葯用植物佔2500多種,入葯典500多種,其中抗癌植物13種。海南素有"天然葯庫"之稱。海南的森林覆蓋率51.5%,被國務院授予"實現造林綠化規劃省"的榮譽稱號。熱帶森林不僅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也成為開展森林旅遊和生態旅遊的好去處。全省已確定各類自然保護區73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19處。現有陸棲脊椎動物561種,其中兩棲動物102各,其中一類有15種,二類87種。沿海平原和中部山地之間的台地,多開辟為熱帶經濟作物區。

【 椰 島 】

海南島別稱椰島。在整個海南,處處可見到高大挺拔、四季結果的椰樹。它們在不同的時刻、不同的地點,呈現不同的韻味。 椰樹獨鍾情於海南,是海南四大熱帶作物(椰子、橡膠、胡椒、腰果)之一。我國其它熱帶地區也有椰樹,但很少結果。海南的椰子產量佔全國總量的99%以上。只有海南椰樹果實累累,並且果汁果肉特別清甜。

椰樹在海南歷史久遠,關於椰樹的傳說眾多。一種說法是:椰樹是一黎族先民首領越所變,椰子便是"越王頭";神話的傳說反映了黎族先民開發海南的獻身精神。另一傳說是一位年輕的女子海邊引頸翹望丈夫的歸帆,化為椰樹,椰樹美麗的葉羽是她頭上的草帽;美麗的傳說了海南人們美好的愛情。還有更多的傳說,使椰樹的蘊涵格外豐富。椰樹的起源,較為科學的解釋是:使椰樹原產馬來群島,在古代,不需土不需水到時間自會發芽的椰果落在海中,漂到海南,紮根寶島,終成奇觀。

椰樹渾身是寶。椰子可以加工成多種多樣的食品和飲品,成為海南打向世界的拳頭的產品。椰子汁、肉、根、殼均可入葯,椰油可製成高級化妝品。海南的椰雕工藝源遠流長,精湛奇巧,在古代被為面天貢品。

千百年中,海南人民形成了不少與椰樹有關的習俗,椰樹是海南鄉親的吉祥物。在文昌一帶,人們訂婚、結婚、生兒以及其它喜慶大事,總要栽椰樹作為紀念。海南鄉親認為,椰子吸納太陽的精華,所以晴天里上午10至12點新摘的鮮椰汁水最甘美。

在海南,椰子不僅進入人們的物質生活領域,同樣進入人們精神生活領域。有關椰子的民歌數不勝數。"鵲鳥愛穿椰子林,椰子能甜鵲鳥心。妹作椰子葉下掛,單等情哥來穿?quot;。如此純情的妹子以椰自喻,你能不捧椰痛飲嗎?椰子裝扮了海南,也塑造了海南人,形成了最具海南特色的地方文化--學者們稱之為"椰文化",並指出:椰樹是海南的象徵,椰樹的品格是海南人民的象徵,這是海南椰文化最深層的內涵。

從1992年4月起,每年海南都舉行國際椰子節。椰子,在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扮演了新的重要角色,成為"讓海南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海南"的媒介和橋梁。

【 長 壽 島 】

海南還是沒有污染的長壽島。全國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結果表明:海南人均壽命居全國之冠。1996年,海南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是73.13歲,高於全國人口平均壽命3.13歲,是全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最高的省份之一。專家們認為,海南人長壽的奧秘在於海南島有一個美麗純凈的生態環境。

據國家環境狀況資料表明,海南全省水環境質量保持良好狀態,地下水呈一級良好狀態,大部分地面水質符合國家二、三類標准,近海海域水質符合國家一類海水標准;大氣環境優於國家一類標准。盡管海口市是海南人口最集中的城市,仍在全國37個重點城市評比中獲環境質量第一名。

蜀中名山青城山位於都江堰西南20公里處。連峰起伏,蔚然深秀。全山以幽潔取勝,與劍門之險,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其著名景區天師一帶,周圍青山四合,儼然如城,故名青城。

青城山是我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

它的主要風景名勝有:建福宮,始建於唐代,規模頗大。它建在丈人峰下,宮前有一條清溪,四周古木蔥蘢,環境幽美。天然圖畫,是清光緒年間建造的一座閣。這是蒼岩壁立,綠樹交映,遊人至此,如置身畫中,故將此建築名為「天然圖畫」。天師洞,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現存殿宇建於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並有不少珍貴文物和古樹。附近有三島石、洗心池、上天梯、一線天等名勝。
日月潭

日月潭是台灣著名的風景區,是台灣八景中的絕勝,也是台灣島上唯一的天然湖泊,其天然風姿可於杭州西湖媲美。湖面海拔740米,面積7.73平方公里,湖周長35公里,平均水深40米。潭中有一小島名珠仔嶼,亦名珠仔山,海拔745米。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狀如圓日,南半湖形狀如一彎新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日月潭本來是兩個單獨的湖泊,後來因為發電需要,在下游築壩,水位上升,兩湖就連為一體了。潭中有一個小島,遠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顆珠子,故名珠仔島,現在叫光華島。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如日輪,南半狀似上弦之月,因名日月潭。舊台灣八景之一的「雙潭秋月」就是由此而來。

日月潭之美在於環湖重巒疊峰,湖面遼闊,潭水澄澈;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七月平均氣溫不高於攝氏二十二度,一月不低於攝氏十五度,夏季清爽宜人,為避暑勝地。

潭東水社大山高逾二千公尺,朝霞暮靄,山峰倒影,風光旖旎。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廟,自廟前遠眺,潭內景色,盡收眼底。南面青龍山,地勢險峻,山麓中有幾座寺廟,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靈骨。西畔有一座孔雀園,養有數十對孔雀,能表演開屏、跳舞,使人倍添游興。東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專供旅客觀賞的民族歌舞表演。

泛舟游湖,在輕紗般的薄霧中飄來盪去,優雅寧靜,別具一番情趣。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holiday.com

阿里山

在嘉義縣東北,是大武戀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總稱,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東面靠近台灣最高峰玉山。

阿里山空間距離僅十五公里,但由山下一層一層盤旋繞上山頂的鐵路,竟長達七十二公里,連通各森林區的支線,總長度有一千多公里。沿途有八十二條隧道,最長的達一千三百公尺。火車穿過熱、亞熱、溫、寒四帶迥異的森林區。

阿里山的森林、雲海和日出,譽稱三大奇觀。這里所產的是世界罕見的高級建築木材,如台灣杉、鐵杉、紅繪、扁柏和小姬松,稱為阿里山特產「五木」。到了陽春三月,阿里山又成為一個緋艷絢麗的櫻林。這里的櫻花馳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為花季,登山賞櫻花的遊人絡繹不絕。山上有高山博物館,陳列各種奇木異樹,高山植物園內種有熱帶、溫帶、寒帶數百種植物,遊人既可飽覽林海在微風中泛起層層波瀾的勝景,還可增加見識。

在晴天的破曉時分,登阿里山的塔山觀賞雲海,確是賞心樂事。遊人但見雲海茫茫,瞬息萬變,時而像連綿起伏的冰峰從山谷中冒出,時而像波濤洶涌的大海,從天外滾滾而來。難怪阿里山的雲海是台灣八景之一。

觀日出的地點則以祝山為妙。祝山海拔僅次於塔山,為二千四百八十公尺。黑夜退去,天空呈魚肚白,祝山後先現出一絲紅霞,慢慢變成弧形、半圓、大半圓,越來越紅,越來越亮。一輪紅日先從雲海邊上升,再從山頂冒出,光芒四射,煞是一番景象。

阿里山列為台灣風景區之一,美景紛陳早為人所稱道,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偉大」的說法。由於山區氣候溫和,盛夏時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蔥翠,是全台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holiday.com

阿里山

一般人熟悉的阿里山,多半指阿里山森林游樂區,相傳於 250年以前有一位名為阿巴里的鄒族酋長曾隻身來此打獵,滿載而歸後,常帶族人來此,族人為了感念他,便以其名為此命名。

其實阿里山共由十八座高山組成,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隔同富溪與玉山主峰相望,現在新中橫公路已將阿里山與玉山風景區串連起來。 日出、雲海、晚霞、森林與高山鐵路,合稱阿里山五奇,而鄒族原住民人文資源更增其觀光魅力。

資料來源:http://taiwan.wcn.com.tw

日月潭,中國十大名勝之一。

日月潭昔稱水沙連,因潭景霧薄如沙,水波漣漣而得名,後因湖為光華島所隔,南形如月弧,北形如日輪,乃改名日月潭。日月潭位於台灣中央屬南投縣魚池鄉的水社村,四周群巒疊翠,海拔高748米,面積116平方公里,潭面景像萬千,是台灣省出色的天然大湖。

日月潭之美在於環湖重巒疊峰,湖面遼闊,潭水澄澈;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七月平均氣溫不高於攝氏二十二度,一月不低於攝氏十五度,夏季清爽宜人,為避暑勝地。

光華島-位於日月潭中心,為日月潭分界,其上供奉玄奘舍利子,另島上有座月下老人亭,為旅客必游之地。

資料來源:台灣休閑旅遊網

美麗富饒的寶島台灣,象一顆綠色的翡翠,鑲嵌在我國東南海域與福建隔海相望。

台灣島南北長,東西狹,呈紡錘形。島上山高,林密,瀑多,岸奇。最著名的是阿里山,為台灣秀麗俊美風光的象徵。

台灣島長夏無冬,因而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號稱「森林之海」。北部海岸被台風、海浪沖蝕,構成一幅幅天然奇境,具有「海上龍宮」的雅號。

資料來源:《中國民俗,旅遊叢書》
蘇州是舉世矚目的歷史文化名城,沉澱了二千五百餘年吳文化底韻。約在公元前十一世紀,當地部族自號「勾吳」 , 蘇州稱「 吳」 ,由此而來 。

公元前514 年吳王闔閭建都於此,其規模位置迄今基本未變,為世界少有。 蘇州位於長江下游,太湖之濱 ,魚米之鄉,面積8488平方公里。下轄張家港、常熟、太倉、崑山、吳縣、吳江六縣市,人口575萬。 蘇州以園林見長,讓人流連忘返,讓人感嘆園林藝術的巧奪天工 。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為代表的蘇州古典園林於1997年12月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蘇州的水色山光 ,景色怡人,自然環境悅目賞心 ;蘇州的街巷臨河 ,「人家盡枕河」,水鄉澤國,被譽為東方威尼斯。 蘇州的特產繁富 ,蘇式糕點菜餚名揚天下。

西藏,是一個對許多人充滿誘惑的地方。壯美的雪域風光,危聳的皚皚雪峰,恢弘的自然造化,曠寥的高原牧場,迷人的名山名湖名水,眾多的民族風情,多彩的民族文化,引普天下各方人事心儀思往,令海內外眾多遊客留戀忘返。

詩詞歌賦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不到長城心不死;
跳進黃河洗不清;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峨眉天下秀,三峽天下雄;
華山天下險;
泰山天下雄;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等等

閱讀全文

與嘉鈦生物多少錢一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