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生物生態功能分類
土壤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環境生物學,水微生物,宇宙微生物等,一般上是根據微生物的進化水平和各種性狀上的明顯差別,可把它分為原核生物(包括真細菌和古生菌)、真核微生物、和非細胞微生物三大類群。
B. 何謂微生物,分幾大類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個體微小,結構簡單,通常要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統稱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黴菌、酵母菌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等。)
分類
原核類:三菌,三體。 三菌:細菌、藍細菌、放線菌,三體: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真核類: 真菌,原生動物,顯微藻類。
非細胞類: 病毒,亞病毒( 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
C. 有益的微生物有哪些
有益的微生物用途包括生物葯品、生物農葯;生物肥料;毒素;及凈化環境的微生物制劑等。
用於人體及動物的叫益生菌,是指能夠在人或動物體內存活,對宿主的生命健康有益的一類微生物,它是人或動物胃腸道共生微生物。主要有蠟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乳酸桿菌、乳酸球菌、糞鏈球菌、雙歧桿菌等。
用於水質處理的有益微生物有:
1.硝化作用的微生物:亞硝酸細菌:亞硝酸單胞菌、亞硝酸球菌、亞硝酸螺旋菌、亞硝酸葉狀菌、亞硝酸弧菌。硝酸細菌:硝酸桿菌、硝酸針狀菌、硝酸球菌。
1.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假單胞菌、產鹼桿菌、芽孢桿菌、硫桿菌屬、脫氮硫桿菌、紅假單胞菌、副球菌屬、布蘭漢氏菌屬,奈氏球菌屬。
3.硫化作用的微生物:硫化細菌、絲狀硫細菌和光能自養硫細菌。
4.反硫化作用的微生物:脫硫弧菌。
用於生物肥料有益微生物有:根瘤菌、圓褐固氮菌、巨大芽胞桿菌、膠質芽胞桿菌(硅酸鹽細菌)。
用於生物農葯的有益微生物產生抗菌物質,抑制或殺死病原菌,這稱為抗菌作用。例如,綠色木霉產生膠黴毒素和綠色菌素兩種抗菌素,拮抗立枯絲核菌等多種病原菌。哈茨木霉和鉤木霉可以寄生立枯絲核菌和齊整小核菌菌絲,豌豆和蘿卜種於用木霉拌種可防治苗期立枯病與猝倒病。
D. 微生物有哪些種類
微生物有各種形狀、大小和顏色,它們有的像圓球,有的像圓柱,還有些是螺旋形的。其中有5類最常見的微生物
細菌(如球菌、桿菌、螺旋菌、弧菌);真菌(如接合菌、囊子菌);藻類(如硅藻、腰鞭毛蟲);病毒(如腺病毒、噬菌體)和原生動物(如阿米巴原蟲、草履蟲)。這只是微生物中的幾個常見種類,每個種類里,又有許多不同的微生物,有些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另外一些是由多個細胞構成的,但它們也很小,必須用顯微鏡才能看見。
查看更多《神奇校車·走近微生物》
E. 有哪些對人體有利的微生物
種類很多。
這類微生物也稱「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體腸胃生長的、對人體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細菌或真菌。它們大多存在於人的腸道里。
人的腸胃中多達500多種細菌,總體分為3類:
1、有益菌,對身體健康有益處的細菌,如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
2、條件性有害菌,在正常情況下,對人體稍微有點好處,如大腸桿菌;
3、致病菌,對人產生危害的細菌,如產氣莢膜桿菌、綠膿桿菌等。
具體說,有益菌對人體健康有以下一些好處:
1、降低膽固醇和血脂有益菌能降低抑制膽固醇的合成,阻止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利用等。
2、合成維生素我們從膳食中攝入的維生素量遠遠不能滿足人體所需,因此,部分維生素是由有益菌群在腸道中合成的,尤其是維生素K,在食物中含量非常少,有益菌群的減少,將會導致維生素K缺乏症,產生腹瀉和凝血障礙性疾病等。
3、促進鈣、鐵、維生素D的吸收乳酸桿菌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酸,酸會提高鈣的可溶性,並直接刺激胃腸道最大限度地吸收鈣、鐵、鋅等。實驗結果顯示,在普通情況下,我們僅能吸收消化鈣的1/3,通過攝入mamiai活性益生菌,鈣的吸收能提高到攝入量的2/3。因此,有益菌的繁殖有利於減緩老年人骨質疏鬆的過程,促進嬰兒的發育。
4、提高免疫力腸道裡面存在有益菌和有害菌,如果有益菌占據了腸道的表面,有害菌就沒有了生存的位置,這叫「站位性保護」,位置就那麼多,有益菌佔得多了,有害菌在營養競爭上就處於失敗狀態,生長發育受到抑制。因此,當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有益菌在腸道內生長、繁殖,將阻止外面的病原體入侵腸道,構築成一個生物屏障。而且腸道是人體最大的一個免疫器官,有益菌可以分泌一些抗原物質,激活並強化腸道的免疫系統。
5、抗癌益生菌能降解亞硝胺,消除亞硝胺的致癌性,而且促進腸道蠕動,像老年人經常便秘,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就滯留在腸道並威脅腸道表面,誘發腸道腫瘤,引起癌變。蠕動加快後,這些有害菌就隨著糞便排出人體。
F. 十種常見的微生物有哪些
在我國教科書中,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1、細菌是指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接觸、消化道、呼吸道、昆蟲叮咬等在正常人體間傳播疾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對社會危害極大。
另一方面,人類也時常利用細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釀的製作、部分抗生素的製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在生物科技領域中,細菌也有著廣泛的運用。
螺旋體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常見於水、土壤及腐敗的有機物上,亦有的存在人體口腔或動物體內。
對人致病的主要有3個屬:
1、鉤端螺旋體屬:對人致病的主要是鉤端螺旋體;
2、密螺旋體屬:對人致病的主要有梅毒螺旋體等;
3、疏螺旋體屬:對人致病的主要有回歸熱螺旋體等。其中鉤端螺旋體和梅毒螺旋體在臨床上的影響較大。
G. 微生物有哪些功能
二氧化硫是一種有毒的氣體,它能引起人的哮喘病、肺水腫,當濃度高時人會窒息而死。一些工廠排出的廢煙中常含有它,它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物質,在美國、英國、日本發生的幾次嚴重的大氣污染事件無不與二氧化硫有關。准確報告空氣中的二氧化硫的濃度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真菌和藻類的共生體地衣對少量的二氧化硫十分敏感,通過人工培養地衣的生長情況,就能很方便地判斷空氣污染的情況。利用海洋中的發光細菌也能探測大氣中的毒氣存在。判斷水的污染程度對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都是非常必要的。有一種兩端都長有鞭毛的糹於回螺菌,它在污水中便失去了運動性,培養它們來檢驗污水是很靈敏的。噬細菌、蛭弧菌、乳節水霉都能作為污水的示菌。有種短柄毒霉對有毒的砷化合物高度敏感,物料中含百分之幾的三氧化二砷它也能夠測出來。
石油是重要的燃料,在國民經濟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石油都埋在地下很深的地方,為了開采它,人們還得先進行勘探,看它藏在哪塊地的下邊。勘探時需要打井鑽眼,把地下的土樣拿來化驗。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隨著人們對微生物的了解,利用很簡單的培養微生物的方法也能找出石油的藏身之地。原來油田雖然在地下,但油層中有許多烴類物質由於擴散作用能滲透到地殼表面,這就露出了油田的蛛絲馬跡。這些烴類是一些微生物的好食品,烴類越多它們繁殖越快。這時只要從地面找出這些微生物,經過人工培養並測定它們的數量就可以得知這塊地下有無油田。1957年國際上用微生物法勘探了16個地區,就有10個地區有油田礦藏。
H. 微生物有哪些
微生物的定義
一切肉眼看不見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
1
特點:
個體微小,一般<0.1mm。
構造簡單,有單細胞的,簡單多細胞的,非細胞的
進化地位低。
2
分類
原核類:
三菌,三體
。
真核類:
真菌,原生動物,顯微藻類。
非細胞類:
病毒,亞病毒
(
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
3
五大共性:
體積小,面積大
吸收多,轉化快
生長旺,繁殖快
適應強,易變異
分布廣,種類多
二、微生物的類群
1
細菌:
(1)定義:一類細胞細短,結構簡單,胞壁堅韌,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強的原核生物
(2)分布:溫暖,潮濕和富含有機質的地方
(3)結構:主要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有球形,桿形,螺旋形
基本結構:細胞膜
細胞壁
細胞質
擬核
菌毛(幫助附著在物體表面)鞭毛(運動功能)
特殊結構:莢膜
(4)繁殖:
主要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
(5)菌落:
單個細菌用肉眼是看不見的,當單個或少數細菌在固體培養基啊行大量繁殖時,便會形成一個肉眼可見的,具有一定形態結構的子細胞群落.
菌落是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不同種類的細菌菌落的大小,形狀光澤度顏色硬度透明毒都不同.
2
放線菌
(1)定義:一類主要成菌絲狀生長和以孢子繁殖的陸生性較強的原核生物
(2)分布:含水量較低,有機物較豐富的,呈微鹼性的土壤中
(3)形態構造:主要由菌絲組成,包括基內菌絲和氣生菌絲(部分氣生菌絲可以成熟分化為孢子絲,產生孢子)
(4)繁殖:通過形成無性孢子的形式進行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
有性繁殖
(5)菌落:在固體培養基上:乾燥,不透明,表面呈緻密的絲絨狀,彩色乾粉
3
病毒
(1)
定義: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
(2)結構:[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monospace;
font-size:
13px;
line-height:
normal;
white-space:
pre-wrap;
"]蛋白質衣殼以及核酸(核酸為DNA或RNA)[/font]
(3)大小:一般直徑在100nm左右,最大的病毒直徑為200nm的牛痘病毒,最小的病毒直徑為28nm的脊髓灰質炎病毒
(4)增殖:病毒的生命活動中一個顯著的特點為寄生性。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種特定的活細胞內才能生活。並利用會宿主細胞內的環境及原料快速復制增值。在非寄生狀態時呈結晶狀,不能進行獨立的代謝活動。以
噬菌體為例:
吸附→DNA注入→復制、合成→組裝→釋放
I. 常見微生物有哪些
常見微生物有:細菌、放線菌、藍細菌。
1、細菌:
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接觸、消化道、呼吸道、昆蟲叮咬等在正常人體間傳播疾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對社會危害極大。
2、放線菌:
放線菌(Actinomycetes)是原核生物中一類能形成分枝菌絲和分生孢子的特殊類群,呈菌絲狀生長,主要以孢子繁殖,因菌落呈放射狀而得名。
3、藍細菌:
藍細菌是一類進化歷史悠久、革蘭氏染色陰性、無鞭毛、含葉綠素a,但不含葉綠體(區別於真核生物的藻類)、能進行產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單細胞原核生物。
(9)功能性微生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微生物為生物中一群重要的分解代謝類群,缺少了它們,生物圈的物質能量循環將中斷,地球上的生命將難以繁衍生息。微生物為地球上最為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其的種類僅次於昆蟲,是生命世界裡的第二大類群。
微生物與人類生活密切不可分。病原微生物是導致人類諸多疾病的罪魁禍首。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即傳染病種類繁多,如2003年爆發的SARS和近兩年的禽流感,以及每年成倍增長的艾滋病病例。盡可能地減小病原微生物所帶來的危害已經成為微生物研究工作者的首要任務。
J. 什麼是微生物都包括那些菌體他們都有什麼作用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簡稱microbe)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醫葯、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原核:細菌、放線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
真核:真菌、藻類、原生動物。
非細胞類:病毒和亞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