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魚缸怎麼培養細菌群
(1)首先要有過濾器設備,濾材要有過濾棉和微孔濾材兩種,常用的有陶瓷環、細菌屋、生物環、珊瑚石之類的。
(2)濾材放在過濾棉之下,即過濾的水流一定要是先經過過濾棉後經過濾材;
(3)濾材需避光,濾材放在避光盒內(不必十分嚴格,稍透一點光影響不大),否則細菌難以繁殖;
(4)水中溶氧要充足;
(5)水中無殺菌的葯劑,且濾材不被殺菌燈照射。另外,自來水余氯高也不行;
(6)控制水溫在24-26度,有些熱帶魚需要28到30的溫度,注意不要超過30度;
(7)缸里要有魚蝦等生物,硝化細菌也要有食物來源。
此外,硝化細菌可買可不買,空氣中、水中都有,不添加成品的硝化細菌形成飽和穩定的菌落需要較長時間,最長1-2個月。
⑵ 普通魚缸怎麼培養硝化細菌
恩,你直接把硝化細菌放裡面就行了。然後你每次換水或者添水後,記得補充硝化細菌。你清洗過濾器裡面的生化棉時,不要揉搓,用水沖洗一下就行了,這樣可以避免硝化細菌流失。你也可以在過濾器生化棉中間掏空,直徑剛好可以放一個磁環那麼大,你把中間一條掏空,放幾個磁環進去,可以供硝化細菌生活。慮棉不要經常換洗,等到臟的差不多了再換
⑶ 魚缸里的有益微生物如何培植
要看你的過濾和濾材的多少品種,在買一瓶硝化細菌
⑷ 如何自製硝化菌凈化魚缸
近年來,硝化細菌已逐漸成為水產養殖界的熱門話題,它在水產養殖中的重要性開始引起廣泛的注意。可以說,迄今為止,在大規模、集約化的水產養殖模式中,如果沒有硝化細菌參與其中的凈水作用,想獲得成功的養殖,是相當困難的。 魚、蝦等水產動物吃、喝、排泄、生活、休息都是在水體中進行的,那麼,如何管理水體的水質以便適合它的生長、生存、健壯就成了重要的問題。尤其是現代集約化養殖長期累積了大量養殖生物排泄物,所有有機物的排泄物,甚至其屍體,在異養性細菌的作用下,其中的蛋白質及核酸會慢慢分解,產生大量氨等含氮有害物質。氨在亞硝化菌或光合細菌作用下轉化成亞硝酸,亞硝酸與一些金屬離子結合以後可以形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又可以和胺類物質結合,形成具有強烈致癌作用的亞硝胺。因此,亞硝酸鹽常與惡名昭彰的氨相提並論,由於亞硝酸鹽長期蓄積中毒,會使魚、蝦等抗病力降低,易招致各種病原菌的侵襲,故常被視為是魚、蝦的致病根源。然而,當亞硝酸在硝化菌的硝化作用下轉變成硝酸後,很容易形成硝酸鹽,從而成為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所以說,硝化細菌與養殖環境的關系十分密切。 目前市面上宣稱具有硝化作用的一些異養菌及真菌,雖然也能將氨氧化成硝酸鹽,但通常只能利用有機碳源獲取能量,不能利用無機碳源,其對氨的氧化作用十分微弱,反應速率遠比自養性硝化細菌慢,不能被視為真正的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必須依賴於自養性硝化細菌來完成。養殖池中有豐富的氮源,原本很適於硝化細菌生長,不過由於養殖池中存在大量的異養菌,受到異養性細菌的排斥作用,適合硝化細菌棲息的地方,相對自然環境顯然少得多,因此無足夠數量的自養性硝化細菌來消費過量的亞硝酸氮,這就是問題所在。 一、硝化細菌基本概念 硝化細菌系指利用氨或亞硝酸鹽作為主要生存能源,以及能利用二氧化碳作為主要碳源的一類細菌。硝化細菌是古老的細菌之一,其廣泛分布於土壤、淡水、海水及污水處理系統中,卻在自然界鮮少大量出現,原因在於硝化細菌的分布會受到許多環境因素的影響,如氮源、溫度、氧氣濃度、滲透壓、酸鹼度和鹽度等等。 硝化細菌分為亞硝化菌與硝化菌,亞硝化菌的主要功能是將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硝化菌的主要功能是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氨氮和亞硝酸鹽都是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有毒物質且亞硝酸鹽還是強烈的治癌物質,因此如何降解這兩種物質,是科學工作者近年來的工作重點,由於亞硝化菌的生長速度比較快且光合細菌也具有降解氨氮的作用,因此現代養殖已能成功地將氨氮控制在較低的水平上。而對於亞硝酸鹽,由於自然界中的硝化菌生長極慢且還沒有發現有其它的任何微生物可代替硝化菌的功能,所以養殖過程中產生的亞硝酸鹽就成為阻礙養殖發展的關鍵因素。科研人員經過多年努力,通過大量的實驗篩選,最終研製成功一種新型拇炕 躉 萍痢跋躉 Α保 苡行У亟 竅跛嵫謂抵涼娑ǖ吶ǘ取?br /> 二、硝化菌制劑的生物學特性 生物為了生長和繁殖,除了需要可用於構建細胞成分的基本物質外,也須獲得能量。硝化菌是一種化能自養菌,是利用無機物質獲得能量的,硝化菌利用亞硝態氮獲得合成反應所需的化學能,在體內製造糖類,而製造糖類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不像其它異養性細菌可從有機物中直接分解及攝取所需要的糖類,因此硝化菌生長和繁殖速率遠比一般異養性細菌來得慢,自然條件下,硝化和脫氮效果不能滿足正常養殖的需要。溫度、酸鹼度和水中的溶解氧濃度對硝化細菌的生長均具有重要影響。 硝化菌是生物脫氮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水中硝化菌的數量直接影響硝化效果和生物脫氮效率,硝化菌制劑的濃度與硝化效率成正比。 水族箱中如果沒有硝化細菌的存在,必然會面臨氨含量的激增的危險,不論您採用何種方法或任何水族用品用品都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當水中的氨濃度達到水族生物致命濃度時,對於任何一種水族生物而言,結果可能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死亡,這時您一定會心疚不已。但如果水中含有足夠數量的硝化細菌為您不斷地解除水中的氨,則整個水族生態平衡系統的穩定性將獲得確保,並使水族生物安全地生活於水族箱中。 硝化細菌是一種好氧細菌,能在有氧氣的水中或砂礫中生長,並在氮循環水質凈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包括形態互異類型的一種桿菌、球菌以及螺旋型細菌,屬於絕對自營性微生物的一類,包括兩個完全不同代謝群: 1.亞硝酸菌屬(Nitrosomonas):在水中生態系統中將氨消除(經氧化作用)並生成亞硝酸的細菌類;亞硝酸菌屬細菌,一般被稱為「氨的氧化者」,因其所維生的食物來源是氨,氨和氧化合所生成的化學能足以使其生存。 2.硝酸菌屬(Nitrobacter):可將亞硝酸分子氧化再轉化為硝酸分子的細菌類。硝酸菌屬細菌,一般被稱為「亞硝酸的氧化者」,因其所維生的食物來源是亞硝酸(但也不一定是亞硝酸,其他有機物亦有可能),它和氧化合可產生硝酸,所生成的化學能足以使其生存。 因這些硝化細菌能將水中的有毒的化學物質(氨和亞硝酸)加以分解去除,故有凈化水質的功能。不過需要注意:硝化細菌在水質pH中性、弱鹼性的環境下發揮效果最佳,在酸性水質中發揮效果最差。 在這里教大家一個自製硝化細菌的辦法,一盆凈水,一條2兩的鯽魚,最好是活的弄死,免得有病。 把魚弄死放在盆內,打氧,等魚腐敗,這時會發出臭味,水會渾濁,繼續打氧,直到有一天,這盆水突然特別清澈了,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成功培養出一盆正宗的硝化細菌,而不是培養液,把它倒入缸中就可以了。
⑸ 怎麼魚缸里建立一套完整的生物鏈
首先根據你魚缸的規格估計你的魚缸容積大≈是15L,水凈重≈15kg,缸自重3kg,總重≈19kg。 每升水養一條魚(過濾常開情況下,反之減半2L/條),<5cm可以養3條,以此類推但根據缸的尺寸最大不宜超過5cm。 要養魚先養缸,過程最短一個星期,最好一個月。先買一條隨便什麼破魚死了也無所謂的,放魚缸里養著,等水有點混了的時候把魚處理掉,之後放水草,多放點,怎麼說也得裝滿缸的十分之一吧,放光線溫度適宜的地方,讓水草把水裡的養分吸收、凈化。等水再次清澈的時候就可以把想養的魚放進去了。 要注意的是,以後養魚的時候過濾泵最好一直開著,過濾棉臟了也不要搓洗,只要稍微把上面的大粒贓物沖掉就行了,過濾棉不宜常換,千萬不要抱著干凈的心理。過濾棉在用一段時間後棉花的大孔會被水中的雜質堵住,剩下小孔過濾會更干凈。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過濾棉在用一段時間後裡面會產生硝化菌,這種菌對魚有好處,可以凈化水中的有毒物質,起很重要的過濾重要,所以過濾不是光靠棉花的。如果清洗了會把這種微生物清洗掉,之後水會變渾濁發白,再次讓硝化菌生長起來需要周許。
⑹ 魚缸裡面的硝化細菌有什麼作用如何快速培養硝化細菌
從操作上來說,這是可行的。 我們只要適應硝化細菌的習性就行了。 具體而言,需要做以下六件事。 可以迅速構建硝化系統。快速培養觀賞魚硝化細菌的第一步——除氯、遮光、增加氧氣。 這三個步驟是培養硝化細菌的基礎,如果這三個步驟也做不到,就幾乎與養魚無關。
開槽比較快縮短開槽時間的方法是用舊水開槽,利用舊水中原有的微生物和細菌菌落,在新水中迅速形成微生物群落。 關於比例,舊水比較好。 新水是2:1,但沒有那麼舊的水。 一半也可以,再不行的話,也需要1:2。
這三個時間也不是簡單的線性反比,如果是2:1的比例,可以將開槽時間縮短70%。 也就是說,如果原來需要開槽養水7天的話,縮短後,大約2天就可以完成新槽的養水。 另外,用一半的1:1開筒時,可以縮短30%的開筒時間。 也就是說,以7天為基準,可以縮短到5天。 但是,1:2的情況下,實際上並不是特別有用,最多縮短一天,開缸還需要六天。
⑺ 怎麼建立硝化細菌群在魚缸里(水草+熱帶魚)
硝化作用從5度~35度都可以進行,在25度是最適宜的,所以不要認為冬天硝化菌就不工作了,只是活性降低而已。硝化菌不喜光,如果有條件最好製造全黑的環境,這不是必需條件,有最好,實在沒有也行。
硝化菌會形成菌膜,會吸附在固體表面進行繁衍,所以在魚缸里需要為硝化菌提供足夠的棲息場所。場所就是魚缸里的固體表面,魚缸的玻璃內壁可以算是,但是這么點面積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人為增加一些固體表面,比較廉價的方式是底砂。
(7)魚缸如何製造微生物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硝化細菌不能當做殺菌葯物使用,硝化細菌只是可以抑制其他細菌滋生。
2、硝化細菌並無凈水的功效。只是可以分解氨氮和亞硝酸鹽等對魚有毒害作用的物質,抑制藍藻、裸藻等有害藻類,但是並不能分解大顆粒的雜質和藻類。正確的處理水質混濁、懸浮物多的辦法是用一些EM菌(乳酸菌、酵母菌等)來分解和絮凝,搭配過濾系統將雜質過濾出去。
3、新水族箱應採取一定措施後再投放硝化細菌。很多人在新購水族箱中加滿自來水後,立即倒入大量硝化細菌。
⑻ 怎樣增加魚缸中觀賞魚可吃的微生物
你可以用豐年蝦卵自行孵化,自己做一個自動孵化器很簡單也便宜,還不污染水質多好呀。
⑼ 魚缸如何培養硝化菌。
硝化細菌培養好一般得有個兩星期左右,如果想加速消化細菌的養成,可以放一些死去的魚只,這些物質會加快硝化細菌的養成,也可以在養水幾天後放入一些闖缸魚,這樣也可以使得硝化細菌建立。
硝化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中。其存活需要水分及氧氣,只有同時滿足水分與氧氣的供應才能存活。在泥土、沙粒、生化棉、生化球、玻璃環、陶瓷環等各種有微孔的濾材中更宜於大量繁殖。硝化細菌最適宜在弱鹼性的水中生活,在溫度達到25度左右時生長繁殖最快。
魚缸中魚的排泄物和食物殘渣會產生氨,而氨是有毒的,硝化細菌可以把氨轉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減少毒性,從而確保魚兒的安全。
為硝化細菌創造生活環境。只有為硝化細菌提供更多的生活環境才能得到更多的硝化細菌。生化棉和細菌屋等生化濾材是專門用於培養硝化細菌的,具有很大的表面積,可以硝化細菌的附著量。
定期清洗生化濾材。生化濾材中有許多的孔隙用於 增加其表面積,使用時間長了會被水中的許多雜質堵塞住,減少其表面積,定期把其表面的贓物清洗干凈有利於消化細菌的附著。洗的時候要分批洗,不要一次都洗了。
⑽ 熱帶魚缸中的硝化菌是如何培養的
由於硝化菌繁殖的慢,常常被有害菌打的沒有還手之力,因此我們給它找了兩個幫手來搶地盤,一個是繁殖速度非常快的、好氧的酵母菌,負責搶地盤給硝化菌居住;另外一個是厭氧的乳酸菌,繁殖速度也非常快,負責消滅低氧區對硝化菌有害的菌種。這三個菌並肩子上,幾乎無堅不摧,成功率非常高。大夥可以參考
細菌要有家才能大規模繁殖,過濾器是它們最主要的家,房子越多越好,性價比最好的房子是玻璃環和沙子。
假如養魚的水總共有100升的話,那麼你需要有10升以上的直徑3毫米的沙子作濾材或至少1升的玻璃環。多點更好,雖然浪費了,但是有個儲備能夠應急。房子要提早建好,等待細菌們的入住。 ***呼吸的氧氣:
這些喜歡氧氣的細菌對氧氣的消耗量是巨大的,甚至比缸里的魚還厲害,因此,一個有效的充氧手段是不可以少的,可以用氣泵、水流濺落等多種方法解決。假如有了大量住房後水仍然很混,那麼是增加氧氣的時候了。
***足夠的食物:
只要缸里有魚,細菌們就會有食物,增加食物就能夠促進細菌們的繁殖,但是太少了細菌們吃不飽,太多了又會撐壞了,所以增加的速度很關鍵,這個我們後面講。另外我們要用一塊過濾棉來把大塊的食物打碎以便細菌們開吃。濾綿在過濾槽前面,占據濾槽10%的空間就夠了。
***一定的水流:
水流給定居的細菌們帶來氧氣和食物,水流大了就把細菌們的家沖走了,水流小了,帶來的氧氣和食物又不夠。對於100升水的缸,你應該有600升/小時以上流量的泵,以及一套水循環管道,並且製造良好的水流以便把糞便和食物殘渣帶給細菌們。 ***合適的溫度:魚和細菌們在24-28度之間是可以很好的生長和繁殖的。如果水比較冷,一個加熱棒就可以解決了。一般100升的缸有個100瓦到150瓦的加熱棒就很合適了。
***穩定的水質: 由於細菌們基本上住在水裡,他們喜歡比較穩定的水質,一旦水質劇烈變化,它們就要搬家了。在水流經的濾槽里放置少量的活性炭或者麥飯石,大概占據濾槽的10%的空間就足夠了。
***培養的方法:
首先,咱們要准備好各種器材和菌種。器材按照上面的要求在魚店購買。菌種就要多跑幾個地方了,其中:
硝化菌要在魚店裡買質量可*的乾粉狀的,實在買不到就算了,我們可以慢慢的培養;
酵母菌去商場里買那些發面用的純酵母粉;
乳酸菌就用活性酸奶來替代,記得買那些號稱有多少多少億個有益菌的、沒有經過滅菌處理的名牌酸奶哦;
枯草菌就要使用從葯店裡買來的一種小兒消化葯——「媽咪愛」。
然後,就應該給咱們的裝了100升已經曬好的水的魚缸來個大掃除,把過濾器、過濾棉、玻璃環、活性炭(或麥飯石)、水、泵、加熱棒沙子、石頭、草等等東西通通按照設計放到缸里或濾槽里合適的位置用高錳酸鉀消毒,給0.4克高錳酸鉀就可以了,這時的濃度是十萬分之四左右;浸泡半個小時後就全部乾乾凈凈啦(也可以用這個濃度的高錳酸鉀液擦洗魚缸並浸泡其他器材)。然後,把魚缸和所有器材沖洗干凈。
接著在魚缸里灌入曬好的水(推薦方法),或者用自來水灌滿並等待一天。也可以直接使用被高猛酸鉀徹底消毒的水,但是要多等幾個小時,待水的顏色從紫色逐漸淡化到桃紅色或更淡時,即表明高錳酸鉀已經失效,此時可以開始下面的步驟了。這時,就可以請細菌們入住了。把從魚店裡買來的乾粉硝化菌(推薦)15克或液體硝化菌15毫升倒進缸里;
然後,再把純酵母粉一湯匙、活性酸奶一湯匙以及「媽咪愛」一小袋(1克)用缸里的溫水盡量完全化開,把比較清澈的部分倒回缸里,把剩下的殘渣扔掉或倒入過濾槽這些不明顯的地方都行.
這樣,咱們就完成了「播種」的過程;這個時候的魚缸通常是一片霧蒙蒙的,這是菌種在飄盪,沒關系,幾天內就會清澈的;下面,當然是給細菌們找食物啦。既然咱們的缸里有100升的水,那麼就放養4條3-4厘米長的小魚吧!它們是先鋒,所以必須是身強力壯、不怕死的小傢伙,進入魚缸之前要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分鍾消毒,避免帶著病菌進入魚缸;高猛酸鉀溶液的濃度可以按照能見度來衡量,對魚類和水草等生物消毒時,採用的能見度以不低於60厘米為好,消毒時間大概在10——15分鍾即可。正常的飼養它們幾個,每天喂兩次,每次的食物必須在1到2分鍾內吃完。然後咱們就等待吧。假如水質在第二天渾濁了,就適當換點水,然後適當減少餵食。就這樣等待3天;
第4天,假如水質變的清澈無比(有時侯第2天就水清了,但還是要等待到第4天再操作),那麼水就快養好啦!這時要繼續測試一下微生物過濾系統的應變能力。只要把餵食量增加一倍就可以了。一直等待3天;期間稍有渾濁要仔細觀察,只要沒有腥臭味散發出來就不必換水;
第7天,假如水質仍然清澈無比,這時我們可以把比較嬌貴的魚請進魚缸了。先換點水,然後少放幾條,少量餵食(1分鍾內吃完),觀察3、4天,再繼續放另外一批,食物也逐漸增加點;就這樣我們以後每個星期給魚缸換1/5到1/4的水,配合每天定時、定量、定點的餵食,就可以獲得長期穩定的「好」水了!到這里我們就完成了「硝化系統」的建設,依*每周換水的維護,就可以長期穩定
如果你是想自己養魚的話,現在有賣瓶裝硝化菌的,倒在缸里加上溫,放里幾條小飼料魚,死活都別撈他,等缸里的水過濾干凈後,硝化菌就肯定培養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