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放射性物質會出現在生物體的哪裡

放射性物質會出現在生物體的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10 15:22:20

『壹』 自然有沒放射性物質

我們身邊的萬事萬物都有輻射發生,只是強弱程度有所不同罷了。自然界中如果沒有輻射,我們人類就沒法生存了。有些時候,低低弱劑量的輻射是必需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現代人都知道泡溫泉有諸多好處,其實好處之一就是接受低劑量氡氣的輻射,對於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的輔助療效。我們平時所說的輻射危害,是大劑量輻射。超出了人體正常接受的水平,這才會有害處。

天然放射性物質,或者說對人體有害的、大劑量的放射性物質,一般都存在於岩石或者其他礦藏的深處,很少有暴露於自然界中的強輻射物質。像核電站這類具有強輻射劑量的設施,其中的放射性物質都是人工合成的,其實核電就是利用原子核的裂變和聚變產生的巨大能量來發電。而產生裂變和聚變的反應結果,就是產生了放射性同位素。

鈾通常被人們認為是一種稀有金屬,盡管鈾在地殼中的含量很高,比汞、鉍、銀要多得多,但由於提取鈾的難度較大,所以它註定了要比汞這些元素發現的晚得多。盡管鈾在地殼中分布廣泛,但是只有瀝青鈾礦和鉀釩鈾礦兩種常見的礦床。

『貳』 在哪些地方容易出現放射源平常人該如何避免接觸放射源

放射源存在於很多地方,盡管100多年前人們才發現放射性,但放射性一直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放射性可以說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我們吃的食物、喝的水、住的房屋、用的物品、周圍的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體本身都含有一定的放射性。

所以接觸放射源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般有害的放射源國家都會規定做出安全表示,如果遇到了,一定要遠離,不要靠近。

『叄』 食物中含有放射性物質嗎

我們吃的各類食品中含有極微量的放射性物質。主要是一些天然放射性核素,這些微量的放射性物質不會影響我們的身體,日常生活中人們早已習慣,所以我們不必輻射擔憂。即使某人一次就誤食了超過規定值100倍的放射性物質,身體上也不會表現出受了影響,所以就不要過分擔心。其中,我國部分省區市一些地區菠菜、薺菜、萵苣葉等一些蔬菜在檢測當中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質碘-131,不過含量很少,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肆』 放射性物質在哪裡可以找到為什麼在自然界中我們很少被輻射到呢

放射性物質在我們周圍很常見,甚至我們吃的食鹽,吸得香煙都有,只不過輻射劑量很小,對我們的影響很小,但在我們生活中房屋裝修時可能會產生較大劑量的輻射,例如氡氣,大理石等,但氡氣的半衰期比較短,所以裝修後最好放一段時間,這樣殘留的就會少一些。至於大理石最好用人造大理石,輻射能少很多

『伍』 什麼是放射性物質

放射性物質是:

某些物質的原子核能發生衰變,放出肉眼看不見也感覺不到,只能用專門的儀器才能探測到的射線,物質的這種性質叫作放射性。

放射性物質是那些能自然的向外輻射能量,發出射線的物質。一般都是原子質量很高的金屬,像鈈,鈾,等。放射性物質放出的射線主要有α射線、β射線、γ射線、正電子、質子、中子、中微子等其他粒子。

放射性物質的危害:

放射性物質不僅在其所在的局部起作用,而且對整個機體也有影響。放射性物質可以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內分泌系統及血液系統的破壞。可使血管通透性改變,導致出血以及並發感染。上述現象嚴重的破壞了機體的生活功能而使生命活動停止。

大劑量的放射性物質發揮作用時可迅速地引起病理變化;但在小劑量的作用下,這些變化就顯得緩慢,並伴有長短不一的潛伏期。如在400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

若照射650rad,則人100%死亡。照射劑量在150rad以下,死亡率為零,但並非無損害作用,往往需經20年以後,一些症狀才會表現出來。放射性也能損傷遺傳物質,主要在於引起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使一代甚至幾代受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放射性物質

『陸』 放射性物質存在哪裡

不用擔心,掛件里不會有放射性物質。
放射性物質國家管得相當嚴,儲存和運輸都用專門的器具.
在自然界和人工生產的元素中,有一些能自動發生衰變,並放射出肉眼看不見的射線。這些元素統稱為放射性元素或放射性物質。在自然狀態下,來自宇宙的射線和地球環境本身的放射性元素一般不會給生物帶來危害。50年代以來,人的活動使得人工輻射源和人工放射性物質大大增加,環境中的射線強度隨之增強,危及生物的生存,從而產生了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很難消除,射線強度只能隨時間的推移而衰減。
放射性對人體的危害:大劑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對人體和動物存在著某種損害作用。如在400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若照射650rad,則人100%死亡。照射劑量在150rad以下,死亡率為零,但並非無損害作用,住往需經20年以後,一些症狀才會表現出來。放射性也能損傷遺傳物質,主要在於引起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使一代甚至幾代受害.

放射性物質
1、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某些物質的原子核能發生衰變,放出我們肉眼看不見也感覺不到,只能用專門的儀器才能探測到的射線。物質的這種性質叫放射性。

2、放射性污染來源及分類

1)、核武器試驗的沉降物(在大氣層進行核試驗的情況下,核彈爆炸的瞬間,由熾熱蒸汽和氣體形成大球(即蘑菇雲)攜帶著彈殼、碎片、地面物和放射性煙雲上升,隨著與空氣的混合,輻射熱逐漸損失,溫度漸趨降低,於是氣態物凝聚成微粒或附著在其它的塵粒上,最後沉降到地面。

2)、核燃料循環的「三廢」排放原子能工業的中心問題是核燃料的產生、使用與回收、核燃料循環的各個階段均會產生「三廢」,能對周圍環境帶來一定程度的污染。

3)、醫療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 目前,由於輻射在醫學上的廣泛應用,已使醫用射線源成為主要的環境人工污染源。

4)、其它各方面來源的放射性污染 其它輻射污染來源可歸納為兩類:一 工業、醫療、軍隊、核艦艇,或研究用的放射源,因運輸事故、遺失、偷竊、誤用,以及廢物處理等失去控制而對居民造成大劑量照射或污染環境;二是一般居民消費用品,包括含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產品,如放射性發光表盤、夜光錶以及彩色電視機產生的照射,雖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很低,但也有研究的必要。

3、放射性對人體的危害

在大劑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對人體和動物存在著某種損害作用。如在400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若照射650rad,則人100%死亡。照射劑量在150rad以下,死亡率為零,但並非無損害作用,住往需經20年以後,一些症狀才會表現出來。放射性也能損傷遺傳物質,主要在於引起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使一代甚至幾代受害。

4、放射性「三廢」處理

放射性廢物中的放射性物質,採用一般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的方法都不能將其消滅或破壞,只有通過放射性核素的自身衰變才能使放射性衰減到一定的水平。而許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十分長,並且衰變的產物又是新的放射性元素,所以放射性廢物與其它廢物相比在處理和處置上有許多不同之處。

1).放射性廢水的處理

放射性廢水的處理方法主要有稀釋排放法、放置衰變法、混凝沉降法、離子變換法、蒸發法、瀝青固化法、水泥固化法、塑料固化法以及玻璃固化法等。

2).放射性廢氣的處理

(1)鈾礦開采過程中所產生廢氣、粉塵,一般可通過改善操作條件和通風系統得到解決。

(2)實驗室廢氣,通常是進行預過濾,然後通過高效過濾後再排出。

(3)燃料後處理過程的廢氣,大部分是放射性碘和一些惰性氣體。

3)、放射性固體廢物的處理和處置

放射性固體廢物主要是被放射性物質污染而不能再用的各種物體

(1)焚燒 (2)壓縮 (3)去污 (4)包裝

『柒』 放射性污染的來源與危害

一、來源

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的途徑主要有三種:呼吸道進入、消化道食入、皮膚或粘膜侵入。

1、呼吸道吸入

從呼吸道吸入的放射性物質的吸收程度與其氣態物質的性質和狀態有關。難溶性氣溶膠吸收較慢,可溶性較快;氣溶膠粒徑越大,在肺部的沉積越少。氣溶膠被肺泡膜吸收後,可直接進入血液流向全身。

2、消化道食入

消化道食入是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的重要途徑。放射性物質既能被人體直接攝入,也能通過生物體,經食物鏈途徑進入體內。

3、皮膚或粘膜侵入

皮膚對放射性物質的吸收能力波動范圍較大,一般在 1%~1.2%左右,經由皮膚侵入的放射性污染物, 能隨血液直接輸送到全身。由傷口進入的放射性物質吸收率較高。

二、危害

對人體的危害主要包括三方面:

1、直接損傷

放射性物質直接使機體物質的原子或分子電離,破壞機體內某些大分子如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質分子及一些重要的酶。

2、間接損傷

各種放射線首先將體內廣泛存在的水分子電離,生成活性很強的 H+、OH-和分子產物等,繼而通過它們與機體的有機成份作用,產生與直接損傷作用相同的結果。

3、遠期效應

主要包括輻射致癌、白血病、白內障、壽命縮短等方面的損害以及遺傳效應等。根據有關資料介紹,青年婦女在懷孕前受到診斷性照射後其小孩發生 Downs 綜合症的幾率增加 9 倍。

(7)放射性物質會出現在生物體的哪裡擴展閱讀:

污染源

1、原子能工業排放的廢物

原子能工業中核燃料的提煉、精製和核燃料元件的製造,都會有放射性廢棄物產生和廢水、廢氣的排放。這些放射性「三廢」都有可能造成污染,由於原子能工業生產過程的操作運行都採取了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

2、核武器試驗的沉降物

在進行大氣層、地面或地下核試驗時,排入大氣中的放射性物質與大氣中的飄塵相結合,由於重力作用或雨雪的沖刷而沉降於地球表面,這些物質稱為放射性沉降物或放射性粉塵。

放射性沉降物播散的范圍很大,往往可以沉降到整個地球表面,而且沉降很慢,一般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落到大氣對流層或地面,衰變則需上百年甚至上萬年。

3、醫療放射性

醫療檢查和診斷過程中,患者身體都要受到一定劑量的放射性照射,例如,進行一次肺部x光透視,約接受(4—20)×0.0001Sv的劑量(1sv相當於每克物質吸收0.001J的能量),進行一次胃部透視,約接受0.015-0.03SV的劑量。

『捌』 什麼是放射性物質(元素) 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某些物質的原子核能發生衰變,放出我們肉眼看不見也感覺不到,只能用專門的儀器才能探測到的射線,物質的這種性質叫作放射性。

放射性物質不僅在其所在的局部起作用,而且對整個機體也有影響。放射性物質可以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內分泌系統及血液系統的破壞;可使血管通透性改變,導致出血以及並發感染。

大劑量的放射性物質發揮作用時可迅速地引起病理變化;但在小劑量的作用下,這些變化就顯得緩慢,並伴有長短不一的潛伏期。如在400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若照射650rad,則人100%死亡。

(8)放射性物質會出現在生物體的哪裡擴展閱讀

物質的放射性來源於其包含的放射性同位素,因此與放射性同位素的分類相對應,放射性物質可分為天然放射性物質和人工放射性物質。

經科學家們的研究,我們已經知道地球上所有現存的天然放射性重元素都是由三種最原始的元素原子蛻變而形成的,每一種最原始的原子在它衰變後形成另一種原子,而這一生成的原子繼續衰變又可產生其他原子,直到最後產生穩定的原子為止。

人工放射性物質通常是利用核反應法製造的,包括核反應堆和加速器兩種方法。

『玖』 海洋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有哪些

海洋放射性污染是指人類活動產生的放射性物質進入海洋而造成的污染。

海洋的放射性污染主要來自:

1.核武器在大氣層和水下爆炸使大量放射性核素進入海洋。核爆炸所產生的裂變核素和誘生核素共有200多種。

2.核工廠向海洋排放低水平放射性廢物。建在海邊或河邊的原子能工廠,包括核燃料後處理廠、核電站和軍用核工廠在生產過程中,將低水平放射性廢液直接或間接排入海中。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漢福特工廠和日本東京福島核電站。前者1960年排入太平洋的放射性廢物達36萬居里,後者自在2011年在福島核電站事故中,向海洋傾倒了大約10000噸左右的含有低濃度放射性物質的廢水。

3.向海底投放放射性廢物。美國、英國、日本、荷蘭以及西歐其他一些國家從1946年起先後向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底投放不銹鋼桶包裝的固化放射性廢物,到1980年底為止,共投放約100萬居里。據調查,少數容器已出現滲漏現象,成為海洋的潛在放射性污染源。

4.核動力艦艇在海上航行也有少量放射性廢物泄入海中。

例如俄羅斯對北冰洋核污染是一個世界性的棘手難題,俄羅斯大量陳舊的核潛艇退役,缺乏缺乏燃料裝填和存儲設備以及維修不善是「禍因」,一般而言,對待核殘余,根本的方式是深埋5千米的地下,等待核物質不斷衰變最終對環境無害。但俄羅斯以經濟不振為由,若外界不給國際援助,那麼就將宣布直接排海,非常輕率地將人跡罕至的北冰洋作為「核垃圾場」。在上個世紀90年代,俄羅斯科拉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墳場,而俄羅斯不斷將大量的核廢料傾倒入北冰洋的巴倫支海和喀拉海。

在福島核電站泄漏之前,海洋核污染主要來自於核潛艇相撞、沉沒或者善後,相反,核電站引發的海洋核污染總量因為相較下很輕微,並沒有引發過多的關注。但是福島超嚴重核泄之後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命題:過去的核軍武造成的海洋污染主要是在無人海,但核電站大多靠近人稠區,它不僅影響本國的民眾,同時也能影響鄰國的稠密人口區。

其次,海洋核污染復雜性太高,以至於現在都沒有確定的結論來測量核污染損失。因為海水核污染之後,受到無數個變數的影響,比如深層和淺層海水的交換強度,如果夠強,那麼放射性物質就會在海水淺層被嚴重稀釋,對魚類的影響就有限,反之則是影響強度大。另外,海岸線地質結構、潮汐因素、風、溫度都會不斷改變著「污染路徑」。

核污染產生的放射性核素可以對周圍產生較強輻射,並且輻射時間相當長,可以達到幾千年甚至上萬年。它分別通過呼吸道、皮膚傷口即消化道進入人體,嚴重危害人體健康,難以治癒。一定量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後,既具有生物化學毒性又能以它的輻射作用造成人體損傷,超劑量物質長期作用人體會患發腫瘤、白血病及遺傳障礙。同時這些污染物質會嚴重危及水生生物生存。

海洋核污染對「海洋食物鏈」的影響更是詭異,難以捉摸。一般而言,陸地食物鏈較為簡單,通常只有兩個或三個獨立的步驟,可以得到控制和預測,但在水環境下,推導核污染通過復雜的食物網和捕食層次來影響人類生活幾乎是不可能任務。既有「生物放大」特性,即放射性物質集中積累於某類生物體,從而導致食物鏈的激進變化,也有「生物收斂」作用,即放射性物質會被大量種類的生物體逐步吸收,從而快速「消解」。最詭異的是,竟然還有所謂的「核污染後生態繁榮」景象,例如切爾諾貝利事故後的今天,當地野生動物非常繁盛,其原因在於大量動物和生物的核抵抗能力被低估了,相反核危機造成了人類大規模遷走,使得生態系統在「去人化」之後反而恢復生機。

雖然目前已經禁止向海洋傾倒高放射性廢棄物,但低放射性和廢棄物的傾倒仍然沒有得到控制。放射性廢棄物進入海洋後,大都沉入海底,由於放射性物質的半衰期相當長,再加上人類缺乏對深海環境的足夠認識,放射性物質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有可能是災難性的。

對當前形勢,各國均加大力度對放射性監測與防護的研究,分別通過海洋輻射探測器、建立海洋放射性預警系統、海洋放射性監測體系及海洋放射性核素快速富集技術研究等,加強對放射性污染的監測。

我們可以了解到,當前海洋環境問題尤為突出,海洋放射性污染問題給海洋、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是巨大。面對海洋放射性污染的防護及治理,我們目前的研究水平仍舊無法從根本上去解決它。因此對海洋放射性污染的調查研究仍待我們去探索,而如何更好的開發海洋,保護海洋,也是我們需要研究的重點。

閱讀全文

與放射性物質會出現在生物體的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