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海底能吃的生物有多少

海底能吃的生物有多少

發布時間:2022-05-10 19:30:57

Ⅰ 海底生物有哪些呢

1、藍鯨是須鯨科、須鯨屬的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共有4個亞種。藍鯨被認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西洋藍鰭金槍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六鰓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鼬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虎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藍鯨

Ⅱ 海底有多少生物

我國管轄海域記錄到了20278種海洋生物。這些海洋生物隸屬於5個生物界、44個生物門。其中動物界的種類最多(12794種),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種)。我國海洋生物種類約佔世界海洋生物總種數的10%。

1、海洋哺乳動物,我國現有各種海獸39種。如:各種鯨類、海豚、海豹、海獅、儒艮等。2、海洋爬行動物,爬行動物是體被角質鱗片,在陸上繁殖的變溫動物。3、海洋鳥類,海洋鳥類的種類不多,在中國海共記錄了183種海鳥。如紅喉潛鳥、黑腳信天翁、海燕、小軍艦鳥、海雀、白鷺、海鷗等等。4、海洋魚類,魚類是脊椎動物中最低級的一個類群。在我國海域里,目前已記錄到海洋魚類3023種,其中軟骨魚類237種、硬骨魚類2786種,約占我國全部海洋生物種類的1/7。5、海洋節肢動物,目前,在中國海共記錄節肢動物4362種,約佔中國海全部海洋生物物種的1/5。如鱟、蝦類、蟹類等。6、海洋軟體動物,在中國海共記錄到各類軟體動物2557種,約佔中國海全部海洋生物種的1/8。如石鱉、貽貝、珍珠貝、扇貝、牡蠣、文蛤、烏賊、章魚等。7、海洋腔腸動物,腔腸動物因其特有刺細胞,故又被稱作為刺胞動物。目前,在中國海記錄到各種海洋腔腸動物,共計是1010種,它們分屬於腔腸動物門的三個綱。8、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以簡單分為兩大類:低等的藻類植物和高等的種子植物。

我國海域生物種具有明顯的中國海域特色,具體表現在不僅有很多世界海洋生物物種,而且還保存有許多在北半球其它海域早已滅絕的古老孑遺物種,和一些在進化上屬於原始以及孤立的類群。其中,屬於原始的物種有鸚鵡螺、中國鱟、柱頭蟲、文昌魚以及海豆芽和酸漿貝等;屬於孤立的類群也很豐富,僅魚類就有80種。

Ⅲ 東海的海洋生物有哪些

鯊魚屬於魚綱鯊目,是肉食性海洋魚類。鯊又叫鯊魚、鮫,是軟骨魚類。身體呈紡錘形,眼睛大都在頭部兩側,無鰾。生活在深海區。全世界有300多種鯊魚,性情溫和的鯊魚吃小魚蝦`和貝類;兇猛的鯊魚會吃海獸,甚至攻擊人類。多數卵生或卵胎生,少數胎生。
鯊魚的種類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鯊魚都能傷害人類,只有少部分個頭大的鯊魚能傷害人。鯊魚的嗅覺十分靈敏,主要靠嗅覺尋找食物,所以,它們能在除北冰洋以外的所有大洋里安家。鯨鯊是最大的鯊魚,但是它們不吃肉,而是吃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一般的鯊魚則吃魚類、章魚、貝類,有的鯊魚甚至會把個頭小的鯊魚當成食物。

大白鯊這是一種人類絕不會認錯的鯊魚。身體呈巨大的紡錘體,鰓裂也是巨大的,鼻子又尖又長。它們的呈鉤狀的第一背鰭非常寬大,遠遠大於第二背鰭,胸鰭較大和尾鰭一樣為新月形。背部顏色均勻為灰色或者為棕灰色,在背部與白色的腹部之間有明顯的界線,大白鯊也是游泳好手,它們每小時可前進25公里,體溫在10℃—15℃之間,它們什麼都吃包括鯨魚。這種鯊魚的危險程度就不用再說了吧!

海馬是海龍的同類。尾卷附在海藻上,過著固定性生活。游泳時直立身體,擺動背鰭和胸鰭,游泳前進。到春天,雌海馬在雄海馬的育兒囊中產卵,經過50~60天,幼魚會從育兒囊里出來。

海馬和海龍同屬海龍科(Syngnathidae)魚類,對飼養生存的水質要求並不苛刻。在國內水族市場比較多見的是黑海馬(Hippocampus Histrix)、灰海馬(Hippocampus Erectus)和斑節海龍(Dunkerocampus Dactyliophorus),比較名貴的紅海馬(Hippocampus Coronatus)、黃金海馬(Hippocampus Kuda)和產於澳洲的槳鰭龍王(Pyhllopteryx Taeniolatus)並不多見。 Oj
在自然海域中,海馬通常喜歡生活在珊瑚礁的緩流中,因為它們不善於游水,故而經常用它那適宜抓握的尾部緊緊勾勒住珊瑚的枝節、海藻的葉片上,將身體固定,以使不被激流沖走。而大多數種類的海龍生長在河口與海的交界處,因而,它們能適應不同濃度的海水區域,甚至在淡水中也能存活。
海馬和海龍的嘴很小,並且只宜覓食活餌,而不善於游水的它們又不能迅捷地捕食。盡管它們深受海水水族愛好者的寵愛,但是,這種獨特的習性,使得它們在水族箱里的飼養存活頗具難度。雖然,豐年蝦、輪蟲、仔魚苗,都是適合它們的餌料,但是如何才能使它們能夠充分的覓食,這一點是海馬和海龍飼養存活的關鍵所在,餵食過程中需要關閉過濾系統造就一個平靜的無流環境,以便它們能夠慢絲條理的覓食,還有一點就是它們的生活夥伴--如果,將海馬、海龍和較為活潑的魚類飼養在一起,那麼在餵食過程中,絕大多數的活餌將是被那些魚類所搶先吞噬……因此,要成功地飼養海馬和海龍,根據我的經驗,最好還是將它們單獨飼養在水流平緩、環境安靜的海藻造景缸中,同時,選擇蝦魚科(Centriscidae)的刀片魚(Aeoliscus Strigatus)、松球魚科(Monocentridae)的鳳梨魚(Monocentris Japonica)等等這些生活習性差不多的小巧魚類共同飼養,它們將是海馬和海龍良好的生活夥伴。
海馬和海龍的雌雄鑒別很簡單,就是雄魚有腹囊(俗稱:育兒袋),而雌魚沒有腹囊。
雄海馬腹部有一個小袋,可用來裝小海馬.每次可裝2000隻小海馬。海馬孕期從10到25天不等。每當交配季節來臨,「對上象」的雄海馬與雌海馬的尾部就會交織在一起,纏綿動人,很有詩意。更重要的是這種交配動作使雌海馬卵子巧妙地放到雄海馬的育兒袋裡,而雄海馬也能夠准確地接住卵子。海馬的「愛情」之舞大約持續8個小時。交配前,雄海馬下腹部的腹袋就會脹大,准備接受雌海馬的卵。雌海馬長著長長的產卵管,可將卵子排入雄海馬的腹袋裡。這些卵在爸爸的腹袋裡經過數周後,便會孵化成小海馬,准備誕生。這時雄海馬就會用尾巴勾住一根結實的海草莖,不斷地來回彎曲或伸展身體,尤如人類女性生育時陣痛時的痙攣。同時它們腹袋的口微微張開並逐漸擴大。隨後,一隻小海馬從開口處噴了出來,雄海馬不斷痙攣,小海馬也不斷蹦出腹袋。小海馬出生後馬上升到水面吸氣,讓體內的魚鰾充滿空氣。每隻小海馬約有1厘米長,出生後不久就開始自行攝食水中的小生物,雄海馬此時也巳精疲力竭。

鯨類的拉丁學名是由希臘語中的「海怪」一詞衍生的,由此可見古人對這類棲息在海洋中的龐然大物所具有的敬畏之情。其實,鯨類動物的體形差異很大,小型的體長只有1米左右,最大的則可達30米以上。它們中的大部分種類生活在海洋中,僅有少數種類棲息在淡水環境中,體形同魚類十分相似,體形均呈流線型,適於游泳,所以俗稱為鯨魚,但這種相似只不過是生物演化上的一種趨同現象。因為鯨類動物具有胎生、哺乳、恆溫和用肺呼吸等特點,與魚類完全相同,因此屬於哺乳動物。

鯨類動物的共同特點是體溫恆定,大約為35.5℃左右。皮膚裸出,沒有體毛,僅吻部具有少許剛毛,沒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體溫並且減輕身體在水中的比重。頭骨發達,但腦顱部小,顏面部大,前額骨和上頜骨顯著延長,形成很長的吻部。頸部不明顯,頸椎有癒合現象,頭與軀干直接連接。前肢呈鰭狀,趾不分開,沒有爪,肘和腕的關節不能靈活運動,適於在水中游泳。後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殘跡,呈殘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鰭,末端的皮膚左右向水平方向擴展,形成一對大的尾葉,但並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狹長的尾幹部逐漸變細,最後在進入尾鰭之前消失。尾鰭和魚類不同,可作上下擺動,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種類還具有背鰭,用來平衡身體。它們的骨骼具有海棉狀組織,體腔內有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體的體積,減輕身體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們的眼睛都很小,沒有淚腺和瞬膜,視力較差。沒有外耳殼,外耳道也很細,但聽覺卻十分靈敏,而且能感受超聲波,靠回聲定位來尋找食物、聯系同伴或逃避敵害。外鼻孔有1—2個,位於頭頂,俗稱噴氣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後者進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葉肺,其中有許多毛細血管,富有彈性,能有助於氧的流通,適應在水面上進行的氣體交換,每隔一段時間需要浮出水面來進行換氣,也能潛水較長時間。肋骨有10一20對。胃分為4個室。腎臟大多為瘤狀。雄獸的睾丸位於腹腔內。雌獸在水中產仔和哺乳,子宮為雙角形,有一對乳房,位於生殖裂兩側的乳溝內,有細長的乳頭,乳汁中含有豐富的鈣、磷和大量的脂肪。幼仔在胚胎期間都具有牙齒,但須鯨類的牙齒到出生的時候則被須所取代,齒鯨類的牙齒則終生保留。

鯨類動物的祖先原來也是在陸上用四肢行走的動物,可能是主要生活在海濱一帶的食蟲類或食肉類,後來由於被水中的魚類等食物所吸引,經過漫長的歲月,又從陸地回到了海洋,並逐漸了適應海洋生活。最早的鯨是出現在大約5500萬?/FONT>3600萬年前的始新世中期的始鯨、始齒鯨和始新世後期的原鯨等,它們和現存的鯨比較,頭骨比較小,鼻孔位於頭部的前方,尚未移至頭的上方,牙齒和古代的食蟲類、肉齒類的牙齒差不多,都是44枚或不足44枚,齒形、頭骨也很相像等,僅有少數不同點,但它們已經具有適應在海水中生活的、與魚類相似的體形。

須鯨類動物的體形巨大,最小的種類體長也大於6米。口中沒有牙齒,只有在胚胎發育時可以看到退化的牙齒,但上頜左右兩側的齶部至咽部各生有150—400枚呈梳齒狀排列的角質須。須的顏色、形狀和數目因種類的不同而有差異,是進行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外鼻孔有2個,位於頭頂,呼吸換氣時可以噴出兩股水柱。頭骨極大,有的種類可達體長的1/3,左右對稱。頸椎癒合或者分離。胸骨較小,僅有1—2對肋骨與胸骨相連接,胸廓不完全。沒有鎖骨。鰭肢一般具4指。消化道中具有盲腸。主要以磷蝦等小型甲殼類動物為食,有的種類也吃小型群游性魚類,以及底棲的魚類和貝類。須鯨類在全世界有露脊鯨科、灰鯨科和長須鯨科等3個科,共約6屬、11種。

齒鯨類的體形變異比較大,最小的種類體長僅有1米左右,最大也在20米以上。口中具有圓錐狀的牙齒,但不同種類牙齒的形狀、數目相差也很大,最少的僅具1枚獨齒,最多的則有數十枚,有的還隱藏在齒齦中不外露,所以也是進行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外鼻孔只有1個,因此呼吸換氣時只能噴出一股水柱。頭骨左右不對稱。鰭肢上具有5指。胸骨較大。沒有鎖骨。沒有盲腸。主要以烏賊、魚類等為食,有的還能捕食海鳥、海豹以及其他鯨類等大型動物。齒鯨類在全世界共有河豚科、抹香鯨科、劍吻鯨科、一角鯨科、尖嘴海豚科、鼠海豚科、海豚科和領航鯨科等8個科,大約34屬、72種。

金槍魚類屬鱸形目鯖科又叫鮪魚,是大洋暖水性洄遊魚類,主要分布於低中緯度海區,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都有廣泛的分布。同金槍魚最相似的是鰹屬魚類,最簡單的區分方法是鰹屬腹部有4—6條黑色縱帶,其它相近魚種如舵鰹、狐鰹等有暗色縱帶等。而金槍魚類,魚體無任何黑斑,或深色縱紋。

金槍魚體呈紡錘形,具有魚雷體形,強勁的肌肉及新月形尾鰭,鱗以退化為小圓鱗,適於快速游泳,最高游速達每秒20米。魚體肥滿,其橫斷面略呈圓形。金槍魚活動旺盛,生命力很強金槍魚的主要品種有:黃鰭金槍魚、大眼金槍魚、長鰭金槍魚和鰹魚,其中前三種為延繩釣的主捕對象,後一種為桿釣的主要對象。它的產卵期很長,產卵海域甚廣,使得全年都有金槍魚在各海域中產卵,加上旺盛的繁殖力,全世界的食家才得以享受它得鮮美滋味。

由於金槍魚必須時常保持快速游動,才能維持身體的供給,加上只在海域深處活動,因此肉質柔嫩鮮美,且不受環境污染,是現代人不可多得的健康美食。味美新鮮的金槍魚向來是日本、台灣人最愛的海鮮料理之一,尤其是金槍魚生魚片堪稱生魚片之中的極品,不但老食客深得其中滋味,即連少吃生魚片得人也會選擇金槍魚生魚片大塊地品嘗一番。

金槍魚的肉質非常特別,生食是極品,熟食也香濃美味,製成罐頭的油浸金槍魚非常可口,俗稱海底雞,不但深受東南亞一帶人民喜愛,連歐美人士也喜歡用來配製三明治。

金槍魚是魚類中營養價值較高的種類、,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市場及其廣闊,日本、西歐和美國是金槍魚產品的三大市場。日本對金槍魚的需求量很大,一般年消費80—90萬噸,約佔世界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尤其是鮮金槍魚更受喜歡,消費量是需求量的60%,每年進口額約10億美元。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國人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會吃、也越來越注重飲食保健,對高檔的海鮮如龍蝦、象拔蚌、三文魚等海鮮,已失去了新鮮感。因此我現正開拓國內市場,將一部分運往日本市場銷售的金槍魚直接運回國內銷售,以期國人可以隨時享用這個美味而營養的海中珍寶。

金槍魚種類

1、黃鰭金槍魚(Yellowfin Tuna):魚體呈紡錘型,稍側扁,頭小,尾部長而細,肉粉紅色。體背呈藍青色,體側淺灰色,帶點黃色,有點狀橫帶,成魚的的二背鰭和臀鰭及其後面的小鰭,均呈鮮黃色。第一背鰭和腹鰭均帶有黃色。體長1—3米,因不同海區而異,體重一般為40—60公斤。

黃鰭金槍魚食性很廣,以魷魚、表層魚和大型甲殼類為主。作長距離洄遊,其洄遊與海流的季節變化有關,在熱帶雨季,它遠離較淡的沿岸水域,游向高鹽度的海區。

黃鰭金槍魚廣泛分布斗爭三大洋的赤道海域,是熱帶海區的代表種。 黃鰭金槍魚常見水深達160米,水溫達20—28℃,最大游泳速度為90公里/小時。

黃鰭金槍魚佔全球金槍魚產量的35%。大部分用來制罐頭,生鮮和冷凍產品也持續增長。黃鰭金槍魚現在以處於合理開發狀態。

2、藍鰭金槍魚(Bluefin Tuna)是金槍魚類中最大型的魚種。身體短而結實、錐狀細長的身軀,尾鰭成交叉狀;身軀底部至側邊的色彩明亮,上身軀則是深藍色,鰭是深暗色,小鰭則是呈現微黃色,尾柄隆起嵴呈黑色。全身被鱗,口相當大,眼不大,胸鰭短,末端不到第一背鰭的中央,這是本種的最大特點。體長一般1—3米,大者長達3米多,體重700多公斤。

藍鰭金槍魚常以50—60尾成群,也有1000尾以上的魚群。棲息水層從表層至50米深層,最適宜水溫10—20℃,餌料以鯡魚、沙丁魚、鮐魚、魷魚和甲殼類為主。

平均大小:200 ~400公斤

3、大眼金槍魚(Bigeye Tuna)又稱肥壯金槍魚和副金槍魚,體長約1.5—2.0米,體重大的在100公斤以上,一般為16—35公斤。體背藍青色,側面及腹面銀白色。肉粉紅色,略柔軟。胸鰭長,其末端甚突,達第二背鰭下方,第二背鰭也較窄,與第一背鰭高度相近。魚體呈灰色,肥滿、尾短、頭和眼明顯較大。

大眼金槍魚棲息水深較深,可達200—300米,性為成熟的個體棲息於表層。主要以深海性魚類為食,小魚、魷魚和大型甲殼類為主。最大游速可達100公里/小時。

目前大眼金槍魚漁獲產量較低,但價格較高,很有發展潛力。

4、長鰭金槍魚(Longfin Tuna)體背呈深藍色,側面及腹側為銀白色,體色均勻。體長 1—1.5米,體重15公斤左右。大的個體可達45公斤。肉粉紅色,胸鰭呈刀狀、極長,長度大於頭部是本種最顯著的特點。

長鰭金槍魚白天主要分布在90—150米水層,有時較深達150—200米深層,傍晚分布在近表層。長鰭金槍魚適溫范圍為14—20℃。餌料以沙丁魚以及甲殼類為主。

長鰭金槍魚的產量約占金槍魚總產量的7%,大部分用於制罐。

Ⅳ 海洋中有多少生物及種類

海洋中生物的種類與數量都非常豐富。據估計全球海洋中目前生活著各種海洋生物至少有20萬種,總生物量大約342億噸。但是,要比較准確地說出海洋中究竟有多少種生物,至少在目前還無法實現。其一,至今人類對深海水域的探測范圍極其有限,估計還有一些深海生物尚未被發現;其二,由於自然雜交和遺傳變異等作用,新的物種不斷出現,而老的物種又在逐漸滅絕,物種的數量幾乎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其三,部分海洋生物中還存在著同種異名或異種同名現象。

海洋生物的數量,除了用種類來表述外,更多的還是用其數量的多少來進行表述。比較常用的數量表示方式有兩種:一是用種群的個體數量;二是用其產量或資源量。

在已知的所有海洋生物中,若以種群的個體數量表述,要數浮游生物的數量最多,僅浮游動物中的橈足類,其個體數量即可超過全部大型海洋生物的個體總數;至於浮游植物,其數量要比浮游動物多得多。浮游生物的個體數量雖多,卻因其個體一般都非常小,以至於大約需過濾1000萬升海水才能獲得1千克浮游生物(干品),其代價確實太大,因而至今尚無人嘗試去開發利用這一豐富的生物資源。但是,作為海洋中其他生物的初級餌料,浮游生物在海洋食物鏈中卻發揮著必不可缺的重要作用。若以種群的產量和資源量表述,海洋中以魚類和貝類最多。海洋中魚類的種類多達25000種,每年僅資源的增長量即高達6億噸左右,全世界每年的魚類捕撈量一般都在1億噸上下。

我國有多少海洋生物我國是世界上12個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國家之一,僅海洋生物的種類就有2萬種之多,佔世界海洋生物物種總數的25%以上。其中,有捕撈價值的魚類約2500種,蝦蟹類約800種,此外還有貝類、海藻類、海參、海膽、魷魚、海蜇、海豚等。僅可以入葯的海洋生物就多達700餘種。我國的海洋生物種類雖然豐富,但漁業資源量卻不豐富,我國漁業資源的最大年可捕量只有730萬噸左右,在世界上僅處於中下等的水平。

海洋生物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為便於記憶和統計,人們常按其特徵與屬性將之分為若干個類別。海洋生物的分類方法有多種,最常見的是生物系統分類法。該方法將海洋生物先分為海洋動物、海洋植物、海洋菌類三大類,每個類別再依次按門、綱、目、科、屬、種的順序將海洋生物細分至種。全球目前已發現的海洋動物大約有18萬種,海洋植物約2.5萬種。

海洋植物海洋植物一般都稱其為藻類,在植物系統分類學中,藻類又被分為綠藻、褐藻、紅藻、硅藻、金藻、黃藻、甲藻、藍藻等八大門類,每個門再依次按綱、目、科、屬、種的順序進行細分。有時,人們還按藻類的個體大小和生活方式,將其分為浮游藻類和大型固生藻類兩大類,其中以浮游藻類的數量最多,大約可占藻類總數的90%以上。在浮游藻類中,數量最多的是硅藻,其最大分布密度是每升海水中可達100個以上。浮游藻類的個體一般都非常小,人們用肉眼很難分得清,大多需要藉助顯微鏡才能看到。大型固生海藻類雖然數量不算多,但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卻更為直接。海帶、裙帶菜、紫菜、龍須菜(學名江蘺)、海青菜(學名石蒓)等不僅是人們喜歡食用的海藻類,有些還可以作為海洋化工等產業的重要原材料。其中,海帶和裙帶菜屬於褐藻,藻體色澤多呈褐色,幼嫩時呈綠褐色;紫菜和龍須菜屬紅藻,呈紅褐色;海青菜屬綠藻,呈綠色。螺旋藻也是人們比較常見的藻類,屬藍藻,呈藍紫色,其個體大小猶如一小段捲曲的頭發絲,是人們在最近十幾年才開發的一種營養豐富的藻類,被認為是人類最優質的蛋白源之一。

海洋動物海洋動物按動物系統分類學可分為原生動物、多孔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軟體動物、棘皮動物、脊索動物等十幾個大門類,每個門類再按綱、目、科、屬、種的順序依次細分。海洋生物中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首推海洋動物,魚、貝、蝦、蟹都是人們經常食用的水產品,也是人類從海洋獲取蛋白質的重要蛋白源。

海洋細菌海洋細菌的種類和數量也非常多,有些種類可以使海洋生物致病,如某些海洋弧菌類;有些種類則可以作為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如海洋酵母類、海洋硫化菌類等。雖然它們與人類的關系遠不如海洋動物和海洋植物那樣密切,但是在維持海洋生態平衡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除上述分類外,在漁業資源領域,人們還常按各種生物在海洋中的空間分布及其生活方式等特徵,將之分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棲生物三大類群。

浮游生物浮游生物通常是指游泳能力一般不太強,僅能長年漂浮在海水中生活的海洋生物。浮游生物又分為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兩大類群。其中,浮游植物可以利用海水中的無機物,通過光合作用自身合成有機物,是海洋中有機物的生產者,也是浮游動物、某些濾食性貝類和濾食性魚類的食物的供應者;浮游動物主要依靠攝食浮游植物、有時也可攝食海水中的有機物碎屑和其他有機質微粒生活,同時它們又是小魚小蝦的食物。

浮游生物的個體一般都比較小,有些種類只有一個細胞,被稱為單細胞生物,如硅藻、小球藻、金藻等;有些種類雖然是由幾個細胞組成的,但細胞之間沒有器官分化,細胞脫離群體後仍可以獨立生活,被稱為群體生物,如螺旋藻、角毛藻等;有些種類也是由多細胞組成,但細胞間開始有器官與功能的分化,被稱為多細胞生物,如輪蟲、糠蝦等。浮游生物中也有少數個體較大的種類,如水母類中有些種類最大的直徑可達2米、須腕長超過5米。一般地講,浮游植物以單細胞種類佔多數,浮游動物一般都是多細胞生物。

世界上第一個對浮游生物進行採集研究的人是德國科學家J.繆勒(1801~1858),他從1846年開始進行環球考察,用特製的浮游生物網採集了大量浮游生物標本。

游泳生物游泳生物是指那些游泳能力較強、可以在海水中自由游動、體型相對較大的海洋生物。絕大多數魚類、蝦類,以及魷魚、海豚、鯨、海豹等都屬於游泳生物。

底棲生物底棲生物這一術語是由德國自然科學家N·海克爾(1834~1919)提出的,是指那些大多數時間都在海底匍匐生活或固著生活,或者潛藏於海底泥沙層中過著埋棲型生活的生物,蟹類、龍蝦、海參、海膽、海帶以及大多數貝類(如扇貝、蛤蜊、牡蠣等)都屬於底棲生物。有些魚類,如比目魚、鰩、魟等,雖然也具備一定的游泳能力,但因其大多數時間都生活在海底,因此也被劃歸為底棲生物。

游泳生物和底棲生物是構成海洋水產品的最主要生物,而浮游生物則是它們的重要食物來源。

Ⅳ 海洋生物大多是食肉動物,為什麼很少有海洋食草動物

海洋食草動物也有,但是不多,比方說儒艮,海牛這些就是以吃水草為生的,而其他大部分都屬於吃葷的,因為海裡面的植物相對比較少,因此物種進化的時候,就註定海裡面不可能擁有太多的素食動物,因此絕大部分海洋生物,比方說魚類要麼就是吃蝦,或者是浮游生物,個子大一點的也會吃其他的魚,要是像鯊魚,虎鯨,哪怕是陸地動物掉下去,它們也是來者不拒的。

一般來說大多數小魚,小蝦都是以浮游生物為主,而大一點的魚,自然就是吃小魚和蝦了,就如同我們玩的游戲大魚吃小魚一樣,也是一種弱肉強食的食物鏈,當然更大的大白鯊,虎鯨則是什麼都吃,哪怕是海豹,海獅也是可以吃下去的,不過最大的海洋動物藍鯨,反而不會獵殺別的動物,依然還是以小型的磷蝦以及浮游生物為主。

Ⅵ 海底裡面的動物有哪些

海洋生物是指海洋里的各種生物,包括海洋動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動物包括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包括各種螺類和貝類。有脊椎動物包括各種魚類和大型海洋動物,如鯨魚,鯊魚等。海洋生物富含易於消化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食物蛋白的營養價值主要取決於氨基酸的組成,海洋中魚、貝、蝦、蟹等生物蛋白質含量豐富,富含人體所必需的9種氨基酸,尤其是賴氨酸含量更比植物性食物高出許多,且易於被人體吸收。
經過幾十年來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調查研究,已在我國管轄海域記錄到了20278
種海洋生物。這些海洋生物隸屬於5個生物界、44個生物門。其中動物界的種類最多(12794種),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種)。我國的海洋生物種類約佔全世界海洋生物總種數的10%。我國海域的海洋生物,按照分布情況大致可以分為水域海洋生物和灘塗海洋生物兩大類。在水域海洋生物中,魚類、頭足類(例如我們常吃的烏賊,也叫墨魚)和蝦、蟹類是最主要的海洋生物。其中以魚類的品種最多,數量最大,構成了水域海洋生物的主體。水域海洋生物種數的分布趨勢是南多北少,即南海的種類較海洋生物欣賞(19張)多,而黃海、渤海的種類較少。物種約佔世界物種總數的10%,數量佔50%
根據最新的調查資料,分布在我國灘塗上的海洋生物種類共有1580多種。其中以軟體動物(也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貝類)最多,有513種,其次是海藻358種,甲殼類(主要是平常我們所說的蝦、蟹)308種,其他類群種類很少。我國沿海灘塗生物的種數與海域生物一樣,也是自北向南逐漸增多。
全世界的科學家目前正在進行一項空前的合作計劃,為所有的海洋生物進行鑒定和編寫名錄。海洋里到底有多少種生物?一項綜合全球海域數據的調查報告出爐了。目前已經登錄的海洋魚類有15304種,最終預計海洋魚類大約有2萬種。而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萬種,預計實際的數量則在這個數字的10倍以上,即210萬種。

Ⅶ 海底的生物有哪些

我國管轄海域記錄到了20278種海洋生物。這些海洋生物隸屬於5個生物界、44個生物門。其中動物界的種類最多(12794種),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種)。我國海洋生物種類約佔世界海洋生物總種數的10%。

1、海洋哺乳動物,我國現有各種海獸39種。如:各種鯨類、海豚、海豹、海獅、儒艮等。2、海洋爬行動物,爬行動物是體被角質鱗片,在陸上繁殖的變溫動物。3、海洋鳥類,海洋鳥類的種類不多,在中國海共記錄了183種海鳥。如紅喉潛鳥、黑腳信天翁、海燕、小軍艦鳥、海雀、白鷺、海鷗等等。4、海洋魚類,魚類是脊椎動物中最低級的一個類群。在我國海域里,目前已記錄到海洋魚類3023種,其中軟骨魚類237種、硬骨魚類2786種,約占我國全部海洋生物種類的1/7。5、海洋節肢動物,目前,在中國海共記錄節肢動物4362種,約佔中國海全部海洋生物物種的1/5。如鱟、蝦類、蟹類等。6、海洋軟體動物,在中國海共記錄到各類軟體動物2557種,約佔中國海全部海洋生物種的1/8。如石鱉、貽貝、珍珠貝、扇貝、牡蠣、文蛤、烏賊、章魚等。7、海洋腔腸動物,腔腸動物因其特有刺細胞,故又被稱作為刺胞動物。目前,在中國海記錄到各種海洋腔腸動物,共計是1010種,它們分屬於腔腸動物門的三個綱。8、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以簡單分為兩大類:低等的藻類植物和高等的種子植物。

我國海域生物種具有明顯的中國海域特色,具體表現在不僅有很多世界海洋生物物種,而且還保存有許多在北半球其它海域早已滅絕的古老孑遺物種,和一些在進化上屬於原始以及孤立的類群。其中,屬於原始的物種有鸚鵡螺、中國鱟、柱頭蟲、文昌魚以及海豆芽和酸漿貝等;屬於孤立的類群也很豐富,僅魚類就有80種。

Ⅷ 海洋食腐動物有哪些

在自然界中,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動物屍體,有些是動物自然死亡或者疾病形成的,有些是食肉動物吃完後剩下的殘骸,總之,這些屍體的量是非常大的。

眾所周知,動物屍體在腐爛時,會產生大量的細菌,這些細菌會污染土壤、水源,也會導致一些疾病的擴散。此時,一些動物站了出來,它們無視已經臭氣熏天的腐肉,大快朵頤,消化著這些動物屍體,它們就是自然界中的「清道夫」。

在陸地的生態系統中,「清道夫」的影子隨處可見,像上圖中的禿鷲就是歐、亞、非洲最常見的清道夫,除了禿鷲外,大到鬣狗、金豺,小到屎殼郎都在自然界中扮演著「清道夫」的角色。雖然它們食腐的名聲不太好聽,但是在自然界中如果少了它們,那麼生態系統就會一團糟。

既然陸地的生態系統中有許多的清道夫,那麼在海洋系統中,有沒有清道夫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01 海洋上層的清道夫

鯨在死後,許多海洋生物都會來分杯羹,畢竟唾手可得的食物沒有多少動物可以拒絕,但是此時進食的鯨還算比較新鮮,一旦開始腐敗下沉,就會勸退大多數的海洋生物。從海洋的上層看,最常見的清道夫就是犁頭鯊了。

從名字上看,許多小夥伴會認為它是鯊魚的一種,但其實它只是魚鰭的形狀和身形有些像鯊魚而已,並非真正的鯊魚。犁頭鯊的學名是犁頭鰩,它是鰩形目犁頭鰩科下的魚類,因為其有著像爬犁一樣的頭部,因此得名,它們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溫暖海域,在我國東海、南海都有分布。

02 海洋中層的清道夫

在海洋中層,最常見的清道夫就是鯊魚了。從目前科學的觀察和研究看,幾乎所有掠食性的鯊魚都有食腐的習性,只不過,它們通常看不上小魚小蝦的屍體,要吃就吃一些大型海洋生物的屍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魚界的長壽冠軍,可以活400歲的格陵蘭睡鯊。

03 海洋底層的清道夫

在海洋中,清道夫通常都集中在海底,這是因為海底的資源本身就相對的匱乏,所以一旦有動物屍體落入海底,必然會遭到瘋搶,而此時落到海底的屍體早已經高度的腐爛了,因此,海洋底層生物大都是清道夫。

在這些清道夫中,灰六鰓鯊是大型生物的代表,這是一種生活在海洋底層的鯊魚,它的游動也很緩慢,雖然它可以加速捕獵,但是適應了長期的緩慢生活,這種耗費體力還不一定能夠獲得回報的事它很少做,因此,它將目標定在了一些小型海洋生物和腐肉上。

由於我們人類主要生活在陸地上,所以對陸地上的生態系統相對比較了解,也知道許多的清道夫存在,但其實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積遠大於陸地,海洋的生態系統比陸地更加的健全,同時海洋中由於生物量太大,所以清道夫從海洋上層一直到底層都是存在的,比如上層的犁頭鰩、中層的睡鯊、底層的灰六鰓鯊、吃骨蟲以及海鰻等等。

Ⅸ 海底動物的營養價值

海洋生物富含易於消化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食物蛋白的營養價值主要取決於氨基酸的組成,海洋中魚、蝦、貝、蟹等生物蛋白質含量豐富,人體所必需的9種氨基酸含量充足,尤其是賴氨酸含量更比植物性食物高出許多,且易於被人體吸收。日本等國研製的濃縮魚蛋白、功能魚蛋白、海洋牛肉等,均以魚類為主要原料製成。

海洋生物含有獨特的脂肪酸。海洋生物中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含有一定量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為禽畜肉和植物性食物所不含,這種脂肪酸有助於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以魚油為原料製成的葯品和保健食品對心血管疾病有特殊療效。

海洋生物是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的寶庫。海蝦、海魚中鈣的含量是禽畜肉的幾倍至幾十倍;海帶中富含碘元素;魚肉中的鐵最易被人體吸收;用魚骨等加工製成的"海洋鈣素""生物活性鈣"對防治缺鈣有獨特療效。
回答者: 繽紛★晴天 - 魔法學徒 一級 10-14 21:29

(1)帶魚魚鱗中提取製成的物質6-硫代鳥嘌呤(6-TG),對急性白血病及其他腫瘤有明顯的抗癌作用。據報道,用6-硫代鳥嘌呤治療69例急性白血病,有效率70%,也可與其他抗癌葯配合,治療胃癌、淋巴肉瘤、絨毛上皮癌等;同時帶魚含豐富的維生素A,是一種人體重要的防癌因子,所以經常食用帶魚,有防癌抗癌作用。

(2)鯡魚子提取物可用於治療白血病和艾滋病。治療艾滋病的疊氮胸苷(AZT),就是從鯡魚卵中提煉出來的一種殺血癌細胞的有效成分。

(3)鮑魚肉和其粘液中能分離出不被蛋白酶分解的3種粘蛋白:鮑靈素Ⅰ、鮑靈素Ⅱ、鮑靈素Ⅲ,葯理研究證實,對癌細胞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對鏈球菌、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皰疹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均有抑製作用。經常燉食鮑魚或與黑白木耳、黃花菜煮食,可以增強體質,預防腫瘤的發生。但是鮑魚的內臟不能輕易食用,因內臟含光感色素,食用後會增強機體對陽光的敏感性,曬太陽後可出現皮膚瘙癢和針刺感,還可發生水腫及皮膚潰瘍等症狀。

(4)對蝦是富含微量元素硒的海洋動物,而硒是一種人體必需的抗癌、防癌的微量元素。它對黃麴黴素B1等致癌物具有破壞作用,對鉛、錫等對人體有害的金屬毒性物質具有拮抗作用。硒能抑制體內主要致癌和衰老的重要因素——自由基的生成,並能提高全身免疫功能。流行病學調查證實,當體內缺硒時,癌症的發病幾率增高,因此保證人體經常性硒元素的攝入,是預防癌症的關鍵措施之一。

(5)海龜膽汁對肉瘤及艾氏實體瘤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用龜肉燉食或炒菜,龜膽汁沖酒,少量服用能扶正祛邪,有利於防癌、抗癌。不過,在食用動物膽汁時,最好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以免發生中毒。

6)黃花魚鰾用香油炸酥後,壓碎吞服治療食道癌、胃癌有效。經常食用黃花魚,用其魚鰾煮湯喝,配合中西醫治療,對鼻咽癌和消化道腫瘤均有使其緩解症狀的功效。

(7)將海帶熱水提取液冷凍乾燥物,喂飼移植肉瘤的小鼠,抑制率為76.3-83.6%,用狹葉海帶透析內液,對先移植後給葯的小鼠的抑癌率為92%,對體外腫瘤細胞的抑制率達80.4-90%。用海帶炒、燉、燒湯長期食用,可作為預防乳腺癌、甲狀腺腫瘤、肺癌、食道癌、胃癌的防癌葯膳和輔助治療食品。

(8)文蛤又稱海蛤、白利蛤,它含有一種稱為蛤素的糖蛋白,能刺激機體對腫瘤產生免疫功能。文蛤的提取液,對染有Moloney白血病毒的動物有延長生存期的作用。雜色蛤的提取液對肉瘤的抑制率高達30%。取文蛤的組織提取液對肝癌腹水型及肝癌實體瘤的抑制率可達40-50%,目前有的國家已利用文蛤製成抗癌葯,用於肝癌、甲狀腺癌的臨床治療。(據《飲食科學》/張家勇)

(9)魷魚,也稱「柔魚」,可供鮮食或干制。魷魚營養價值很高,是海洋賜予人類的天然水產蛋白質。魷魚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且必需氨基酸組成接近全蛋白,是一種營養保健型且風味很好的水產品,其營養價值毫不遜色於牛肉和金槍魚,每百克干品含有蛋白質66.7克、脂肪7.4克,並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鈣、磷、磺等無機鹽。鮮活魷魚中蛋白質含量也高達16%~20%,脂肪含量極低,只有不到1%,因此熱量亦低,對怕胖的人來說,吃魷魚是一種好的選擇。而魷魚的脂肪里含有大量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如EPA、DHA,加上肉中所含的高量牛磺酸,都可有效減少血管壁內所累積的膽固醇,對於預防血管硬化、膽結石的形成都頗具效力。同時能補充腦力、預防老年痴呆症等。因此對容易罹患心血管方面疾病的中、老年人來說,魷魚更是有益健康的食物。
現代醫學通過研究發現,魷魚中雖然膽固醇含量較高,但魷魚中同時含有一種物質——牛磺酸,而牛璜酸有抑制膽固醇在血液中蓄積的作用。只要攝入的食物中牛磺酸與膽固醇的比值在2以上,血液中的膽固醇就不會升高。而魷魚中牛磺酸含量較高,其比值為2.2。因此,食用魷魚時,膽固醇只是正常地被人體所利用,而不會在血液中積蓄。
牛磺酸有以下作用:1.調節血糖,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保肝利膽,防治膽結石;2.可抑制血小板聚脂集,降血壓效果較好,可用於預防和治療高血壓;3.保護視力,促進幼兒大腦發育;4.調節內分泌系統,增強免疫力,還可抗心律失常,起保護心肌的作用。

(10)黃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對人體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對體質虛弱和中老年人來說,食用黃魚會收到很好的食療效果。黃魚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體代謝產生自由基,能延緩衰老,並對各種癌症有防治功效。中醫認為,黃魚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氣填精之功效的,對貧血、失眠、頭暈、食慾不振及婦女產後體虛有良好療效。

(11)帶魚肉費刺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100克帶魚含蛋白質184克,脂肪46克,還含有磷、鐵、鈣、鋅、鎂以及維生素A、B1、B2等多種營養成分。帶魚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而且脂肪酸碳鏈又較長,具有降低膽固醇作用。為老人、兒童、孕產婦的理想滋補食品。帶魚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我國古今醫學及水產葯用書籍記載,帶魚有養肝、祛風、止血等功能,對治療出血、瘡,臃腫等疾病有良效。帶魚鱗是製造解熱息痛片和抗腫瘤的葯物原料。鱗中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有顯著的降低膽固醇作用。適宜久病體虛,血虛頭暈,氣短乏力,食少贏瘦,營養不良之人食用。中醫認為它能和中開胃、暖胃補虛,還有潤澤肌膚、美容的功效,不過患有瘡、疥的人還是少食為宜。帶魚全身的鱗和銀白色油脂層中還含有一種抗癌成分——6硫代鳥嘌呤,對輔助治療白血病、胃癌、淋巴腫瘤等有益。經常食用帶魚,具有補益五臟的功效。帶魚含有豐富的鎂元素,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12)對蝦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對蝦肉中含有水分77克、蛋白質20.6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0.2克、鈣35毫克、磷150毫克、鐵0.1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黃素0.11毫克、尼克酸1.7毫克,蘊含熱量90千卡。對蝦還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能補氣健胃,壯陽補精,具強身延壽之功能,主治神經衰弱、腎虛陽痿、脾胃虛弱、瘡口不愈等症。

Ⅹ 海洋生物的名稱有哪些

海洋生物的名稱有:

1、藍鯨:是人類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全身呈藍灰色。藍鯨是地球上首屈一指的巨獸,論個頭堪稱獸中之「王」。藍鯨還是絕無僅有的大力士。一頭大型藍鯨所具有的功率可達1700馬力,可以與一輛火車頭的力量相匹敵。

2、海豚:也是一種小型齒鯨動物。過去人們常說,在動物界中猴子是最聰明的動物。但事實證明,海豚比猴子還要聰明。有些技藝,猴子要經過幾百次訓練才能學會,而海豚只需二十幾次就能學會。

3、紅海星:紅色里伸出手來,一隻海星,紅海星是Galapagos海島海洋生物中最漂亮的一種。蛇星科Fromia品系有許多顏色和形狀。體表具有明顯突瘤或突棘,體盤背部表面具有許多小孔。

4、海龜:海龜是現今海洋世界中軀體最大的爬行動物。其中個體最大的要算是棱皮龜了。它最大體長可達2.5米,體重約1000公斤,堪稱海龜之王。

5、蝴蝶魚:蝴蝶魚谷稱熱帶魚,是近海暖水性小型珊瑚礁魚類,最大的可超過30厘米,如細紋蝴蝶魚。蝴蝶魚身體側扁適宜在珊瑚叢中來回穿梭,它們能迅速而敏捷地消逝在珊瑚枝或岩石縫隙里。蝴蝶魚吻長口小,適宜伸進珊瑚洞穴去捕捉無脊椎動物。

閱讀全文

與海底能吃的生物有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