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為什麼古生物都很大

為什麼古生物都很大

發布時間:2022-05-10 23:12:03

① 為什麼很多史前生物都比現代的要大,要強壯

因為環境的緣故,主要是當時氧氣濃度比現在大不少,這就造就了史前生物那巨大的身體,但是這樣也是有缺陷的,比如說那些大型食肉史前動物如果不能及時捕獲獵物,可能很快就會死去,畢竟它們每天攝入的食物量是很大的,因為身體消耗巨大,希望我的觀點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② 為什麼史前生物都那麼大呢現在生物為何變小了呢

大家在觀一些類似哥斯拉、金剛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史前生物基本都很龐大!現在陸地上的生物卻長不到以前那麼大高個兒了呢?

首先是溫度的差別!

就以恐龍舉例,恐龍是冷血動物,而冷血的大小跟當時的氣溫成正比,史前時期,經科學家研究發現,當時的大氣沒有現在的厚,而太陽比現在照射到地球的能量更強,氣溫比較高。當時的地球全部是熱帶雨林,食物豐富。大家根本不必為食物發愁!



近幾百年來,人類的濫捕濫殺也更多地針對身高體大的動物,多數大型動物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分布退縮和數量銳減,現在動物滅絕的速度堪比史前的5次生物大滅絕的速度!

在這個人類代替自然選擇起作用的時代,人類的濫捕濫殺也更多地針對身高體大的動物,動物會發現小型化才更有利,更容易活下來!




③ 為什麼古生物都那麼大

額。。。介個。。。古生物不一定都大,樓主可能說的是恐龍一類。古生物中也有小個子,其中不乏小型哺乳動物,當然單細胞生物也很小。至於恐龍,其實也沒多大,因為地球上出現過最大的生物其實是藍鯨!當然恐龍確實巨型,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是那時的地球比較溫暖潮濕,大陸之間相隔很近,氣候與現在的氣候有很大不同,像恐龍這類的爬行動物體型就會迅速增大。你問我為什麼原始哺乳類體型沒有增大?應該是因為溫度過高,恆溫動物的體形被嚴重限制。也因為三疊紀晚期的生物大滅絕後,始盜龍、黑瑞龍等原始恐龍的適應能力比原始哺乳類要強。然後白堊紀晚期生物大滅絕,地球溫度迅速降低,變溫動物中大體型生物很快滅絕(當然小型恆溫恐龍最終演化成了鳥),哺乳動物占上風,體積開始增大。在恐龍之前也有一些大個子,比如泥盆紀的巨型昆蟲。那是因為當時大氣含氧量極高。
望採納。

④ 為什麼古生物都非常大呢,如恐龍和一些樹木

那個……應該說是環境適宜吧,巨大蕨類遍布地球的時代,和恐龍繁盛的中生代都是溫暖濕潤的,所以動植物可以長到很大的體型。
例如體重80噸的腕龍,每天需要吃數以噸計的植物才能維持生存,如果說環境不是如此溫暖濕潤的話是很難想像的。
而到了新生代的第三紀和第四紀,地球上逐漸出現四季之分,很多地區變成山地,冬季寒冷而乾燥。因此體形巨大的爬行動物逐漸消失,代之以熱血的鳥類和哺乳類。現在生存的巨型生物,除了耐力超強,壽命超長的巨杉等植物外,就是鯨和象這一類有些特化的哺乳動物了。

⑤ 為什麼史前動物都長這么大是環境原因還是什麼原因

史前動物都長得比現代大!這其實是大家的誤解,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你見過藍鯨嗎?

⑥ 為什麼遠古時期的動物長得那麼大

遠古時代,地球大氣層中氧含量遠遠超出了今天的標准,而古生物學家通過化石標本得知遠古時代的昆蟲體積普遍大於現代。科學家猜測這有可能與當時的大氣含氧量有關,昆蟲是通過它們身體上的氣孔系統來「呼吸」的。氣孔連著氣管,而且由上往下又附著更多層的越來越小的氣孔,由此把氧氣送到全身。

許多節肢動物是通過遍布它們肌體中的微型氣管直接吸收氧氣,而不是通過血液間接吸收氧氣,所以高氧氣含量能促使昆蟲向大個頭方向進化。

石炭紀地球大氣層中氧氣濃度高達35%,美國耶魯大學生物學家羅伯特·貝爾納等人發表的一項古氣候研究肯定了這個猜測。研究者在報告中指出,石炭紀時地球大氣層中氧氣的濃度高達35%,比現今的21%要高很多。

高濃度氧氣環境中,大個頭的昆蟲就有進化上的優勢,它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氧氣。對海洋中的無脊椎動物的研究也發現,在更冷和氧氣含量更高的水體中,那裡的生物體積也更大。通過對果蠅的研究發現,有的果蠅在高氧環境中體型增大,有的並沒有。但在氧氣含量高、氣壓也高的環境下,接受試驗的果蠅生活到第五代,身體尺寸增長了20%。這是因為較高的大氣壓會使氧氣更多地進入昆蟲體內。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海洋學與工程學院的大衛-比爾頓博士參與了這項研究,他說:「史前時期,更高水平的氧氣通過對它們的幼蟲產生影響,可能助長了巨型昆蟲的進化,很多已經滅絕的龐然大物都要經歷水棲幼蟲階段,這可能並非偶然。」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上,比爾頓及其聯合論文作者威爾克-威爾伯克在文章中指出,水棲昆蟲幼蟲對氧氣水平的起伏波動,比在空中呼吸的陸棲成蟲更敏感。

該研究主要於石蠅,它稱,蜻蜓、石蠅和蜉蝣等水棲幼蟲直接從水裡獲得氧氣,而水體里的氧氣遠比空氣里的少。而且幼蟲從水裡獲取氧氣的效率也遠比在空中呼吸的成蟲更低。科學家稱,因此它們可能對可用氧氣的變化更敏感,氧氣塑造昆蟲體型大小的作用,或許對水棲幼蟲尤為重要,它決定了昆蟲身體生長的上限。

⑦ 為什麼史前動物身體這么大拜託各位大神

史前巨型生物所處的環境,氧氣濃度很高,而生物的基因和當時的條件都有利於史前生物變大,而現在動物普遍變小就是氧氣含量較低,無法供應大型史前生物的生存。

大家在觀看史前生物時會發現他們都很大,就以恐龍舉例,恐龍是冷血動物,而冷血的大小跟當時的氣溫成正比。

史前時期,經科學家研究發現,當時的大氣沒有現在的厚,而太陽比現在照射到地球的能量更強,氣溫比較高同時氧氣含量也高,都利於大型生物的生長需要,而如果把恐龍拉到今天這個環境,估計會因為含氧量較低而窒息而死。

而史前生物恐龍其基因並不如現在完全,恐龍時代的動物們身體里缺少抑制細胞生長的繁殖基因,就像現在的鱷魚和恐龍同屬一個時代,鱷魚只要不死,身體細胞一直在生長,但因為氣溫,氧氣含量等各方面因素,鱷魚長不到史前那麼大了。

(7)為什麼古生物都很大擴展閱讀

恐龍是史前時期出現的大型生物。

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恐龍」一詞在西方指恐蜥(恐怖的蜥蜴),日本的古生物學家譯為「恐竜」,後來流行於中國。古希臘語蜥蜴(Saurosc),特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類似蜥蜴的爬蟲。

東方譯名這種語境里的「龍」特指該希臘語蜥蜴家族,如主龍、暴龍、異齒龍、梁龍、霸王龍、翼龍、三角龍等。就像「壁虎」的虎字是轉用性質。

雖然恐龍化石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千萬年,但直到19世紀,人們才知道地球上曾經有這么奇特的動物存在過。第一個發現恐龍化石的是一位名叫吉迪昂·曼特爾的英國醫師,而創立「恐龍』』的這一名詞的是英國古生物學家查德歐文。

⑧ 在人類的觀念里,為什麼史前生物比現代生物大且強

人們的觀念認為史前動物的體型一般都比現在的動物大而且特別強,這種觀念有對的地方也有不對的地方,不是所有的史前生物體積都特別大,只是普遍意義上來講,它確實比現在的動物體型要大得多,而且力量上更加強大。

他們的強大是針對於現在來說的,但是並不能算是一種真正的強大因為去比較是必須放在一個相同的前提之下,比較才有意義,縱向的比較,只是跟你自身比較才有意義,縱向的協查的比較是沒有意義的,現在的人類跟3億年前的另外的一種生物去比誰強大,那顯然沒有意義,因為人類能夠利用各種各樣的工具,如果允許眼淚把各種各樣的武器搬運到3億年前,那人類仍然是最強大的。

⑨ 史前生物為什麼體型那麼大

為什麼遠古的生物那麼龐大,現在的物種都那麼小下面是我自己思考的一點點結論,希望對你有幫助。第一,體型大往往意味著耗能大,這樣對食物的需求也大,一旦鬧飢荒,先餓死的肯定是個頭大的,個頭小的吃一點就可以了,而個頭大的總是不夠吃。第二,生態學上有所謂「伯格曼法則」,簡單說就是溫度越低,生物生長就越慢,成熟期就越遲,壽命越長,個頭越大(僅在同種或相近種類中比較才成立)。所以冰河時代的猛獁象個頭比現在的非洲象亞洲象都要大很多。當然恐龍時代的氣溫還是很高的,這個另外解釋。第三,恐龍體型大,在最開始是它們稱霸地球的原因之一。恐龍的稱霸,一方面是因為它們是當時地球上最高等的動物——爬行動物(比它們高等的鳥類、哺乳類尚未出現),在結構和功能上比其他種類的生物更勝一籌,另一方面,它們巨大無比的體型使它們在地球上幾乎沒有天敵。當時是一個靠蠻力取勝的時代,誰的力氣大,誰的拳頭硬(比喻說法,恐龍的那個不能算是拳頭),誰就能取勝。但後來由於尚不十分清楚的原因導致恐龍滅絕,鳥類和哺乳類迅速進化,進入了一個由神經系統取勝的時代。我們的神經系統最發達,所以我們人類現在最厲害。第四,為什麼現在的昆蟲也沒有遠古那麼大呢?因為昆蟲的循環系統是開管式的,就是說昆蟲的血液不是在血管里流動的。最早的循環系統是開管式的,因為血管還沒有進化出來,後來到環節動物(以蚯蚓為代表動物)時出現了閉管式循環,也就是出現了血管。本來昆蟲比環節動物高等,也應該用閉管式循環的,但是閉管式循環給昆蟲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災難,就是一旦昆蟲的胳膊腿什麼的斷了,就會導致大出血,然後死亡(想想我們人類就是用的閉管式循環,一旦有人把你的胳膊或腿給鋸了,你就會失血過多,然後拜拜)。之所以會失血過多,是因為閉管式循環的血壓比較高(這個跟流體力學有關,不解釋)。所以後來昆蟲就逐漸又進化成了開管式循環。開管式循環的血壓低,所以要是把蚊子螞蟻的腿扯下來,它們一般不會死掉的。但是開管式循環的弊病是循環效率低,要是還像原來那樣的大個頭,那氧氣是絕對不夠用的,所以昆蟲就變小了。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人為什麼不像昆蟲那樣也進化成個頭小、開管式循環的呢?因為我們有很好的內骨骼,胳膊腿不是那麼容易斷,沒有必要。當然,遠古也有很小的動物。實際上,在恐龍稱霸的後期,小型的鳥類和哺乳類已經開始慢慢萌芽了,但是由於恐龍的稱霸佔據了大部分的生態位(生態位簡單說就是各種資源),它們一直沒能迅速發展起來。後來恐龍突然滅絕,騰出了大量的生態位,給鳥類和哺乳類的發展創造了空間,所以鳥類和哺乳類就迅速發展起來了。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古生物都很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