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有哪些5米高的生物

有哪些5米高的生物

發布時間:2022-05-11 01:48:25

Ⅰ 5米高有多高

每層樓3米左右,您可以自己想一下5米的高度了。
如有幫助請採納。
或者是身高比較,身高1.8米大概站一下就能出來個差不多。

Ⅱ 世界上有5米高的人嗎

世界是沒有5米高的人。最高的人是美國人羅伯特·沃德洛,1940年他去世前的身高為2.72米,如果他能再多活一年,身高就會超過2.74米。世界上「真正的」(無病理原因的)巨人是安格斯·麥卡斯基爾,當他1863年在加拿大去世時,身高為2.36米。
美國目前最高的人是馬努特·博爾,身高為2.31米,他1962年生於蘇丹,現為美國公民,他曾在費城76人隊和其他籃球隊打過球。
英國目前在世的最高的人是克斯托弗·格林納,他身高為2.29米。
突尼西亞在世的最高的人是拉德胡阿尼·沙爾比,他於1999年4月22日至23日接受嚴格的測量,身高為2.359米。
最高的女性是中國湖南省的曾金蓮,她1982年去世時身高為2.48米。
桑迪·艾倫是在世的最高的婦女,身高為2.317米,她10歲時身高為1.905米,她目前的體重為209.5公斤。最高的夫妻是加拿大的安娜·哈南·斯旺和美國的馬丁·馮·布倫·貝茨,他們於1871年結婚時身高分別為2.27米和2.20米。

Ⅲ 海底4000多米的地方有什麼些生物及習性

1 角高體金眼鯛,英文名:Fangtooth(尖牙)或者Ogrefish(食人魔魚)拉丁名:Anoplogaster
大小:大約6英寸(15.2厘米)
棲息范圍:熱帶和溫帶海洋
棲息深度:深及16,000英尺(4,877米)
幼魚吃甲殼動物,而成年魚吃魚。
2 嘴鶴鰻魚像仙鶴一樣有長脖子和長嘴。在嘴裡面,有密集的細小的牙齒,它們的主要捕食對象是小蝦,長脖子和長嘴保證了捕食的靈活和准確。
3 吸血鬼烏賊(Vampire squid)大小:大約6英寸(15.2厘米)棲息范圍:熱帶和溫帶海洋
這種頭足綱、幽靈蛸目的生物就象是從午夜科幻電影中游出來的一樣,在它身體上長著兩只大鰭,看起來和兩只耳朵一樣;它的形態象膠凍樣,更象一個水母而不象魷魚或者烏賊(本來也不是);而幽靈蛸的眼睛非常大,它是個小動物,只有6英寸長(15.2厘米),球型的眼睛卻有一條大狗的眼睛那麼大。

幽靈蛸是一種發光的生物,身體上覆蓋著發光器官,這使得它們能隨心所欲地把自己點亮和熄滅,當它熄滅發光器時,它在自己所生存的黑暗環境中就完全不可見。

和多數的烏賊、魷魚、章魚不同,幽靈蛸沒有墨囊。它們的「手臂」上長著尖牙一樣的釘子,由此使它們在英文中得名「吸血鬼魷魚」。有一對「手臂」變化成可以延展的細狀體,可以拉長到這種動物身體兩倍的長度,它們就是利用這對伸縮自如的觸手同其它短些的觸手合作,一起來捕捉獵物。遇到危險的時候,幽靈蛸就把觸手全部翻起蓋在身上,形成一個帶釘子的保護網。

就膠凍狀的生物而言,幽靈蛸游泳的速度是非常地快,最快每秒可以達到兩個身長,而且可以在啟動後5秒內達到這個速度。如果危險就在眼前,它能連續來幾個急轉彎來擺脫敵人。它們的鰭可以幫助游泳,就象企鵝和海龜所做的那樣來劃水。
1000米左右的深度是它們適宜生活的地方,但到13,000英尺(4000米)深還能找到它。
其他深海生物有:各種蝦、蟹、蠕蟲、硫細菌、水母...硫細菌作為生產者,能利用化學反應自身合成所需物質提供能量。其他動物一般以上層生物遺落的屍體食物等作為食物,或捕食其他深海生物,一般身體透明,眼睛極大或退化,身體高度進化以適應高壓低溫的環境。

Ⅳ 一般什麼海洋生物在海下五米生存

小魚,小蝦,小海蟲。首先海底的生物量不是很多。有一些底棲型的深海生物。他們的生存是不需要光線的。而且在長期的無光條件下。他們進化成了沒有眼睛或者眼睛很弱勢的模樣。他們主要是吃海洋掉入海底的動物殘渣碎片。

Ⅳ 在深海100米處有哪些生物(至少15個)

深海生物按其生活方式可分為浮游、游泳和底棲三大類。 浮游生物 由細菌、原生動物、腔腸動物、甲殼動物、毛顎動物等的一些種類組成,種類和生物數量均較少。生物數量通常隨水深增加而明顯降低。太平洋千島-堪察加水域的中型浮游生物量,在200~400米水深處每立方米平均超過100毫克,但3000米以下卻不到1毫克。同一種浮游動物,個體小時多生活在淺處,個體較大時生活在深處。如橈足類的海羽水蚤屬和光水蚤屬的一些種類,生活在2000米水深處個體最大可達17毫米,而隨著水深變淺,個體大小也隨之變小。深海浮游動物多為雜食或肉食性。浮游動物的垂直移動對營養物質的垂直轉送起著積極的作用。浮游動物主要種類有:①甲殼動物,最主要的是橈足綱如哲水蚤、真哲水蚤、海羽水蚤、光水蚤等屬的一些種類(最大個體可達17毫米)。其次還有糠蝦、磷蝦、端足和十足等目,以及介形綱的動物。②腔腸動物,有缽水母和管水母等。它們生活史中沒有水螅型階段,個體一般較大,直徑可達25厘米,大多呈栗色和紫色,且能發光。③橄欖綠細胞,長度為10~15微米的細胞。有的學者認為屬於鞭毛蟲。在3000~4000米水深處,此類細胞的密度仍可達 25000~50000個/升。在有些浮游甲殼動物的腸道中也常可撿出,它們的來源尚不清楚。 游泳生物 主要是魚類,其次為烏賊、章魚和蝦等(圖1)。在1000多種大洋魚類中,生活在深水的約有150種。其中隸屬於角��亞目的種類最多,約有80種。深海��魚頭的背側有一柄狀的突起,頂部可發光,作誘餌和照明用。嘴大。雌魚體重可達6~8千克,雄魚僅重幾克(圖2)。雄魚頭部鑽入雌魚的表皮吸取營養,並形成一個小裂,雌魚產卵期,雄魚產精子於袋中,以備授精。��魚不成群,個體之間大約保持30米的距離。 在深海也有不少鰻魚,如哈氏囊咽魚和寬咽魚等。魚體細長,嘴特別大(圖3)。有些鰻魚幼體上游到較淺的水層,成體時才回到深水。 在深海魚類中,圓罩魚屬的個體數量最多,魚的個體小,長僅5~6厘米,頭大,暗褐色,其鰓可濾食浮游動物。不成群,個體之間約保持3米的距離。 在深海近底層魚的種數比較多,個體也較大,如睡鯊體長可達7米,以掠食為生。有些深海魚常能吞食比自身大的食物(圖4)。深海頭足類種類較少,有的章魚適應於深海生活,沒有眼睛。 底棲生物 深海底棲生物的生物量隨水深而降低(見表)。在水深 2000~3000米處底棲生物種類多。隨水深的增加,其組成也發生變化,淺水種逐漸被深水種取代,通常200、3000和6000米處是轉折點。在萬米以上的深淵,仍有底棲生物,已發現的種類有:有孔蟲、海葵、多毛類、等足類、端足類、瓣鰓類和海參類等。①微型底棲生物,個體大小在2~40微米之間,主要生活在海底沉積物的表層。包括真菌、易變菌、類酵母細胞、肉足綱、吸管綱、纖毛蟲綱、有孔蟲等。據對北太平洋中部水深5498米處調查,在沉積物表層的個體數量約為每平方厘米24000個,而在0.5厘米沉積樣中僅為每平方厘米1150個。②小型底棲生物,個體大小在42~1000微米之間,生活在同一水域,個體數約比微型底棲生物少 3個數量級。小型底棲生物主要包括有孔蟲、海螅、渦蟲綱、線蟲動物門、腹毛動物門、動吻動物門、緩步動物門、寡毛綱、原環蟲、海蟎、介形類和猛水蚤目的一些種類。其中,線蟲是主要的種類,其個體數量多,約占動物總數的二分之一。③大型底棲生物,個體大小在1000微米以上,包括無脊椎動物的大多數門類,如海綿、腔腸動物、星蟲、曳鰓蟲、腸鰓動物、螠蟲、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和須腕動物,以及少量脊索動物(如海鞘)和底棲魚類。 深海海綿體大(可達1米),且多具一插入底泥中的長柄。海葵能生活在水深達萬米的深淵,有的附生在其他動物身上,或築管棲息。 多毛類既是淺水,也是深水的重要底棲生物。在中太平洋西部深海採得的大型底棲生物共有8種,其中多毛類4種,即吻沙蠶、海蛹,以及小頭蟲科和縮頭蟲科各一種;其餘4種為美麗冠葉珊瑚、骨緣胡桃蛤、扇貝和一種鉤蝦亞目的動物。 棘皮動物門的各綱均有深海種類,多數是底棲取食者,有的海星是肉食者,捕食有孔蟲、多毛類和軟體動物。在有機物較豐富的地方,海參往往是優勢種,且個體也大(有的可達0.5米)。生活在深海的海參,有的具葉狀的「足」,或具一排側乳頭,適於在軟泥上爬行。 深海的海鞘也營固著生活,有很長的柄,濾食,不形成群體。有的底棲魚,腹鰭和尾鰭長成棒狀,能在軟泥上支撐著身體或緩慢地移動,如一種深海狗母魚。 深海熱泉生物群落 1977年,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學實驗室的「阿爾文」潛水球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島東北300公里水深 2550米處的斷裂帶發現了深海熱泉生物群落(圖5)。這一帶海底水溫約20℃。生物很繁盛,有環節、甲殼、軟體、須腕動物和魚類等。其中大型的管棲蠕蟲狀須腕動物,管長可達5米,直徑4厘米,常成簇,密度可達每平方米15千克;大的蛤貝殼長達25厘米;還有腔腸動物、甲殼動物和魚類。1984年又在大西洋3200米的海底發現了類似的生物群落。這些群落的生物生長快。例如,蛤類的代謝速度比一般深海的蛤約快500倍,生長為成體所需的時間要快幾十倍。從海底噴出的熱水含有大量的啹S(HS-濃度超過 1毫摩爾/升)。這些動物不僅本身有同化啹S的能力,它們還能依靠共生的硫磺細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將啹S轉化為有機物: O2+4啹S+CO2→【C啹O】+4S+3啹O沒有口、消化道和肛門的須腕動物,是靠體內共生細菌來提供營養物質的。 對環境的適應 一般深海生物的食物來源是:從上層沉降的生物死體、碎屑,微生物化能合成產生的有機物和其他深海生物等。由於食物少、溫度低,所以包括細菌在內的深海生物代謝速率(氧耗)低,生長也很慢。深海生物視覺大多不發達,但嗅覺卻很靈敏,曾將一些死魚投放到菲律賓海溝水深9605米處6小時40分鍾後,已引來一群端足類,有的魚已被吃的僅剩下魚骨。許多深海魚類口大,能吞食比自己還大的食物。還有許多深海生物(包括許多種魚,以及海星、海參、海筆、海葵等)能發光。這不但有作為誘餌和驚嚇敵人的作用,還能作為同類互相辨識的標記。 大多數深海動物沒有生殖季節,性成熟遲,一般產卵少,但卵黃多,幼體孵出後即能獨立生活。有的��魚幼體上浮到較淺的水層覓食,長大後才回到深水。

Ⅵ 深海100000米以下生物有哪些

深海龍魚棲息深度:深及5,000英尺(1,524米),和深海鮟鱇一樣,它有一個大頭,並以大量又長又尖的獠牙武裝,和深海鮟鱇同樣相似的是它也有一個發光器釣餌,區別只是它的發光器不是長在頭背,而是長在下頜。


注意:

現在人類能到達的最深海域深度是10916米,所以深海100000米以下生物有多恐怖大家也都還不知道。但就現在而言,已經比較深的海域的生物,外形都非常奇怪恐怖。所以深海100000米處到底生活著怎樣奇異的生物,現在我們也還暫時不得而知。

或許等到以後科技更發達了,我們能探入更深的海底了,或許總有一天會揭開深海那神秘的面紗。據說,窺探深海的難度,比進入太空還要大。因為每多探一米的海底,那壓力都是成倍的增長的,深海100000米的壓力,根本就不是大家能想像到的。

特別是關於神秘海底人的猜測,一直以來都沒有少過。據說在深海生活著一些奇特而又神秘的海底人,他們的科技水平遠超我們,神秘的「幽靈潛艇」就是他們的產物。關於海底人的說法很多,雖然從來沒有人見到過,但一點都不妨礙大家對他們的想像。

Ⅶ 世界上深海5000米以下存活什麼生物

洋生物非常豐富,約有20萬種之多,魚類是海洋中最活潑的生物,有2萬多種。大部分的魚生活在海水的中上層,因為那裡有溫暖的陽光,豐富的食物。海星、海參可以生活在5000米以下,萬米以下的海底也發現有生命存在。
太平洋的生物最為豐富多彩,其生物量佔世界大洋的一半以上。藻類就有5000多種,最大的海藻稱為巨藻。巨藻是海底植物巨人,一般有70~80米長,最長的可達到500米。巨藻的生長速度快得驚人,只要水溫適宜,它每天可以生長2米左右,每隔16~20天體積就增大一倍。科學家發現,巨藻還可以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從巨藻提煉的藻膠,製造五光十色的塑料;巨藻含有豐富的甲烷,還可以從中提煉出優質的燃油,並且可以替代石油。如果是這樣的話,世界再也不用擔心能源危機了

Ⅷ 海下的5米有什麼的生物

海下五千米生活著:巨型深海大虱,科芬魚,吸血鬼烏賊,長吻銀鮫,毒蛇魚,尖牙深海龍魚,鮟鱇,吞噬鰻,巨型魷魚等眾多海洋生物。

Ⅸ 海底最深多少米。有什麼生物

世界上海洋最深的是海溝,而最深的海溝是馬里亞納海溝,它位於西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東南側, 深度大約11,034米,在這樣的深海里,除了細菌等低等生物,甚至還有一種叫「安康」的盲魚快樂地活著,人類已經坐潛水艇下去過了,盡管船體被壓縮了整整一厘米,但是還是能夠探索到海洋的最深處。

Ⅹ 現在還有哪些巨型生物為何陸地很少見巨型生物

現在的巨型生物,海洋里有鯨魚,陸地上有非洲象。至於其他的生物,很少有巨型的。鯨魚龐大的有藍鯨,可以體長33米、體重181噸,相當於幾千個人類。非洲象身高大概3.5米,體重在7.5噸左右,比前輩猛獁象小了三分之一左右。現在沒有巨型生物的原因很簡單,一些是環境影響滅絕了,一些是被人類滅絕了。

3、人類

人類滅絕了很多巨型生物,比如說澳大利亞2米高的袋鼠、袋獅、惡龍般的蜥蜴和蛇等,跟現在的動物相比都是巨型的。不過大自然弱肉強食,人類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一些生物註定要滅絕。雖然值得惋惜,但是也是自然規律。至於海洋問題,當時人類還沒有下海捕獵鯨魚的力量。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5米高的生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