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雞的特點是什麼
(1)頭部 雞的頭頂有冠,冠的種類很多,足品種的重要特徵。現代蛋雞多為單葉冠,少數為豆冠吲一個品種內,公雞冠總比母雞冠大而厚,所以,種公雞多在一齡前要剪錈。雞嘴,稱為喙,是啄食和自衛的器官,內無爿齒,喙的顏色一般與趾色一致,是l哺種的又一特抓。蛋雞的臉清秀,無脂肪堆積,一般為紅色。頜r生有肉肉垂一對,公雞的較大。耳孔F片有耳葉,顏色隨品種而異,常見的有紅色或白色兩種。腧頰兩側著生有荊毛,稱為胡須。
(2)頸部 預部刑毛具有第一性徵狀,母雞頸羽端部圓鈍,公雞頸羽端尖形,像梳齒樣。
(3)體軀 分為胸部、腹部刊腰部三個部分:胸部是心臟與肺所在的位置,應寬、踩、發達,內附著能力較強,胸部產肉多。腹部容納消化器官嗣『生殖器官,作為蛋雞來,腹部容積要大,則產蛋能力也較強雞的腰部叫做鞍部,鞍部的制毛公母雞又差異,為品種和性別的特徵。
(5)羽毛(~1-32) 雞屬鳥綱動物,全身被覆羽毛。羽毛分正羽、絨羽和發羽二種。正羽也叫片羽,由羽片、副羽、羽乾和羽根構成。雞的前肢為翅,由末端向體軀依次著生有豐翼羽(10根)和軸羽(1根)、副翼羽(搬ll根),豐翼羽的特徵是長、窄、未端尖,羽干兩側不對稱;副翼羽則為短、寬、末端較圓,羽干婀側對稱。每根主翼羽上方有一根覆豐翼羽,快慢羽自別雌雄的依據就足這兩種翼羽的長短差別。雛雞出殼時全身均為絨羽,片羽最早於翅膀出現,約在4周齡完成第一次換羽,16周齡前後換完青年羽,長出成年羽毛,此後每年秋季自然換羽次,當脫換主翼羽時,正在產蛋期的雞電會停產。公雞頸部的羽毛又稱梳垌(母雞的叫頸羽),背腰部向兩側下垂的羽毛叫蓑羽(母雞的叫鞍羽),公母雞的這兩種羽毛有明顯差異,公雞的特徵是長、窄、末端尖;母雞的特徵是短、寬、末端圓,約在2—3月齡可顯現出來。 母雞的尾部僅有主尾羽及覆尾羽,公雞的主尾羽上覆有呈彎曲的大翹羽和小翹羽。 此外。公雞羽色艷麗美觀,體大雄偉,成年後躊部長有距,母雞一般 。
編輯於 2019-11-08
查看全部9個回答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雞(豬)糞怎麼加工成有機肥?
隨著畜禽養殖業的迅猛發展, 產生了大量的糞便和污水。這些糞污中有害元素嚴重超標, 難以用傳統的還田方式處理。針對這一情況, 鄭州輝航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研發了成配套高效畜禽糞便固液分離機,混合機、發酵翻堆機機、造粒機等有機肥肥料生產設備,畜禽糞便有機肥生產線及殺菌系統的開發研製, 將有利於促進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商品化經營生產產業鏈的形成, 達到產業化、市場化、規模化生產目標, 有效推動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想了解更多關於有機肥設備的信息和價格,您可以咨詢:鄭州輝航機械設備有限公司http…
102019-11-20
雞的特點是什麼?
雞是一種家禽,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 古代漢族有「殺雞」的歲時風俗,流行浙江金華、武義等地。每年七月初七,當地民間必雄雞,因為當夜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若無雄雞報曉,便能永不分開。 土家族稱踢毽子為「踢雞」。春節時,男女青年一起踢「雞」,一人將「雞」踢起,眾人都去爭接,接到「雞」的人,就可以用草去追打任何人。而男女青年往往用草追打自己的意中人。以後「踢雞」就成了談情說愛的媒介。 農歷十月一日,河南一些地方要殺雞嚇鬼。傳說是閻王爺放鬼,至來年清明節收鬼。民間以為鬼怕雞血,雞血避邪,故於十月一日殺雞嚇鬼,以使小鬼不敢出來。俗語稱:「10月1日,殺小雞兒。」 中國雞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多彩。在甘肅天水西山坪大地灣一期文化中,已經發現了距今8000年左右的家雞我國甲骨文中有「雞」字,說明我國遠在3000多年前就認識雞,養雞在我國已經有8000年的歷史,有文字可查的歷史至少也有3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養雞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發現雞有多種葯用價值的國家。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龍和鳳都是神化的動物,雞卻是一種身世不凡的靈禽,例如鳳的形象來源於雞。《太平御覽》:「黃帝之時,以鳳為雞。」傳說雞為日中烏,雞鳴日出,帶來光明,能夠驅逐妖魔鬼怪。
1 瀏覽662020-06-04
雞有什麼特點
(1)公雞的生殖系統 公雞的生殖系統由睾丸、附睾、輸精管和退化的陰莖組成(圖1-7)。①睾丸和附睾:公雞的睾丸為一對,呈豆形,位於腹腔內最後兩肋骨的上端,以很短的系膜懸掛於腎臟兩端的腹側。幼雞的睾丸有米粒大,淡黃色;成雞,特別是在繁殖季節,可達鴿蛋大。雞的附睾小,不發達,呈長紡錘形,位於睾丸背內側緣。②輸精管:位於脊柱兩側,是兩條與輸尿管並行的彎曲細管,末端開口於泄殖腔而形成射精管。③交接器:公雞的交配器官不發達,其陰莖退化為一個能勃起的交接器。交接器由泄殖腔上壁的圓褶和白體組成,雛雞呈突出乳頭狀,剛出殼時明顯,憑此可鑒別雌雄。成年公雞交配時,通過勃起的交接器與母雞外翻的陰道接通,精液通過乳嘴流入母雞的陰道。 圖1-7公雞的生殖系統(腹面) 1.睾丸2.附睾3.腎前葉4.腎中葉5.腎後葉6.輸尿管7.糞道8.泄殖腔9.射精管10.肛門11.輸尿管口12.輸尿管13腎上管 雞的射精量較少,一次為0.6~1.0毫升,但精子密度大,每毫升精液中含310萬~340萬個精子。 (2)母雞的生殖系統 母雞的生殖系統由左側卵巢和輸卵管組成(圖1-8)。右側卵巢和輸卵管在孵化期內停止發育,出殼後僅留有痕跡,沒有繁殖機能。①卵巢:幼雞的卵巢很小,為扁平橢圓形,表面呈顆粒狀。隨著年齡增長,卵泡不斷發育並儲積大量卵黃,突出於卵巢表面,致使卵巢外形呈葡萄狀。產蛋雞的卵巢通常含有5~6個正在發育的大卵黃(卵泡)和大量小的白色卵泡。卵巢以短的系膜懸吊於腹腔背側、腎的前端。②輸卵管:發育完全的左側輸卵管,是一條長而彎曲的管道,但幼雞的比較細而直。輸卵管前端接近卵巢,後端開口於泄殖腔。按其形態和功能可分為漏斗部、蛋白分泌部、峽部、子宮部和陰道部。 圖1-8母雞的生殖系統(腹面) 1.卵巢2.成熟卵泡3.漏斗部4.蛋白分泌部5.峽部6.泄殖腔7.陰道部8.子宮部9.直腸10.黏膜褶 漏斗部(喇叭部):漏斗部是輸卵管的起端,其作用是接納卵巢排出的卵子卵黃,並在此與精子結合而受精。若該部位機能失調(如輸卵管炎),卵巢排出的卵子就不能掉進漏斗部而落入腹腔,致使母雞並發腹腔疾病(如腹膜炎)。 蛋白分泌部(膨大部):此段前接漏斗部後連峽部,長而彎曲,內含豐富的腺體,其分泌物形成蛋白。 峽部:此段前接膨大部後連子宮部,管道比較狹窄。雞卵在峽部形成內殼膜和外殼膜,同時補充蛋白的水分。 子宮部:此段前接峽部後連陰道部,比較寬敞,雞卵在此處停留時間最長。子宮部黏膜含有蛋殼腺,分泌物沉積形成蛋殼。 陰道部:此段是輸卵管的末端,彎曲成「S」形,最後開口於泄殖腔。雞卵經過此處時包上一層保護性膠膜。此處也是公母雞交配時接納精液和貯存精液的地方。
8 瀏覽38482019-03-01
雞的特點是什麼?
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原雞是雞形目雉科原雞屬的1種.又名茶花雞.為家雞的始祖,現產於中國的雲南、廣西壯族自治區及海南省.東南亞、印度、馬來半島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等也有分布.原雞體型近似家雞.頭具肉冠,喉側有一對肉垂,是本屬獨具的特徵.雌雄異色.雄性羽色很像家養的公雞,最顯著的差別是頭和頸的羽毛狹長而尖,前面的為深紅色,向後轉為金黃色.這些狹尖的長羽,從頸向後延伸,覆於背的前部,比家雞更為華麗.尾羽和尾上覆羽均黑,並具金屬綠色反光,羽基白色,飛時特別明顯.雌性與家養的母雞相似,體形較雄性小,尾亦較短.頭和頸項黑褐綴紅;頸羽亦特長,軸部黑褐而具金黃色羽緣.棲於熱帶和亞熱帶山區的密林中,常至林緣的田野間覓食植物種子、嫩芽、穀物等,兼吃蟲類及其他小形動物.巢營於地面稍凹隱處,鋪以落葉和雜草等.在雲南南部2月開始產卵,5月為高潮期,有的持續到10月.雉雞是雞形目雉科雉屬的1種.又名野雞,山雞,雉,環頸雉,項圈野雞.在中國,除青藏高原的大部分以外,分布遍於全國.體長90~100厘米米.雄鳥羽色華麗.在華東所見的雉雞,頭頂黃銅色,兩側有白色眉紋.頦、喉、後頸均黑,有金屬反光.頸下有一顯著的白圈,所以通稱為環頸雉.背部前為金黃色,向後轉栗紅,再後為橄欖綠,均具斑雜.尾羽甚長,主為黃褐色,而橫貫以一系列的黑斑.胸呈金屬帶紫的銅紅色,羽端具錨狀黑斑;下體余部亦多斑雜.平時棲息於有草叢和樹木的丘陵,嚴冬遷至田野間,覓食昆蟲、植物種子、漿果和穀物.腳強善走,翅短,不能高飛和久飛.叫聲單調而低沉.繁殖時期,在丘陵的草叢間隨地營巢,把枯草、落葉等鋪在地面凹處.每窩產卵6~14枚,通常1年孵2窩.雉雞在中國有19個亞種.
9 瀏覽3252016-12-14
雞的特徵是什麼?
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原雞是雞形目雉科原雞屬的1種。又名茶花雞。為家雞的始祖,現產於中國的雲南、廣西壯族自治區及海南省。東南亞、印度、馬來半島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等也有分布。原雞體型近似家雞。頭具肉冠,喉側有一對肉垂,是本屬獨具的特徵。雌雄異色。雄性羽色很像家養的公雞,最顯著的差別是頭和頸的羽毛狹長而尖,前面的為深紅色,向後轉為金黃色。這些狹尖的長羽,從頸向後延伸,覆於背的前部,比家雞更為華麗。尾羽和尾上覆羽均黑,並具金屬綠色反光,羽基白色,飛時特別明顯。雌性與家養的母雞相似,體形較雄性小,尾亦較短。頭和頸項黑褐綴紅;頸羽亦特長,軸部黑褐而具金黃色羽緣。棲於熱帶和亞熱帶山區的密林中,常至林緣的田野間覓食植物種子、嫩芽、穀物等,兼吃蟲類及其他小形動物。巢營於地面稍凹隱處,鋪以落葉和雜草等。在雲南南部2月開始產卵,3~5月為高潮期,有的持續到10月。雉雞是雞形目雉科雉屬的1種。又名野雞,山雞,雉,環頸雉,項圈野雞。在中國,除青藏高原的大部分以外,分布遍於全國。體長90~100厘米米。雄鳥羽色華麗。在華東所見的雉雞,頭頂黃銅色,兩側有白色眉紋。頦、喉、後頸均黑,有金屬反光。頸下有一顯著的白圈,所以通稱為環頸雉。背部前為金黃色,向後轉栗紅,再後為橄欖綠,均具斑雜。尾羽甚長,主為黃褐色,而橫貫以一系列的黑斑。胸呈金屬帶紫的銅紅色,羽端具錨狀黑斑;下體余部亦多斑雜。平時棲息於有草叢和樹木的丘陵,嚴冬遷至田野間,覓食昆蟲、植物種子、漿果和穀物。腳強善走,翅短,不能高飛和久飛。叫聲單調而低沉。繁殖時期,在丘陵的草叢間隨地營巢,把枯草、落葉等鋪在地面凹處。每窩產卵6~14枚,通常1年孵2窩。雉雞在中國有19個亞種。
163 瀏覽147712017-11-23
雞有什麼特點?
公雞給我最大的和別的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公雞在早上的時候會打鳴,別的動物都沒有這個特點。
Ⅱ 簡述家禽有哪些營養生理特點
家禽的營養生理特點有:
(1)家禽體溫高,代謝旺盛,活動力強,呼吸、脈搏快,維持消耗所佔比重較大;
(2)生長快,成熟早,飼料轉化效率高,單位體重產品率高。所以,單位體重所需的能量及養分比其他家畜多。
(3)家禽的消化道較短,容積小,飼料通過消化道的時間較短,因而家禽對某些營養物質的消化率較低。
Ⅲ 鴨有哪些生物學特性
(1)喜水性、合群性鴨是水禽,喜在水中覓食、嬉戲和求偶交配。鴨在水中活動的時間較長,一般只有在休息和產蛋時才回到陸地,因此,鴨必須生活在有潔凈水源的地方。在野生情況下,鴨喜群居和成群飛行,家鴨至今仍表現出很強的合群性。喜歡群居生活,較少單獨行動,少爭斗、易管理。因此適合大群放牧和圈養,便於規模化養殖。
(2)耐寒性、雜食性鴨全身被覆羽毛,這些羽毛起著隔熱保暖的作用,因而鴨耐寒而不耐熱。鴨可利用的飼料種類比其他家禽廣,覓食能力強,能採食各種精、粗飼料和青綠飼料,昆蟲、蚯蚓、魚、蝦、螺等都可以作為其飼料,鴨同時還善於覓食水生植物及浮游植物。
(3)繁殖率高、無就巢性鴨的繁殖率很高,如櫻桃谷肉種鴨開產後50周內產蛋量高達近300枚。種鴨140日齡左右即可開產,肉用母鴨每年可以提供100~160隻雛鴨,一隻公鴨可以配25~30隻母鴨,而且交配和產蛋不受季節的影響,全年均可進行繁殖。鴨經過長期的人工選育,已經喪失了抱孵的本能(番鴨除外),這就增加了鴨的產蛋時間,而孵化和育雛則可人工進行。
(4)生長速度快、生產效率高肉鴨早期生長速度較快,6周齡即可上市。7周齡上市時體重可達3.0~3.5千克,為出殼體重的60~70倍,全期料肉比為2.6~2.7∶1,飼料報酬高。蛋用型鴨年產蛋量達180~300枚,按每個蛋重70克計,總重量可達12.6~21千克。鴨的產肉性能亦非常強,大型肉鴨配套體系,每隻親本母鴨所產仔鴨活重為360~390千克。鴨的屠宰性能也非常好,屠宰率可以達到80%以上。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農業出版社《物種資源檢驗鑒定》
Ⅳ 雞有什麼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
生活習性:
小雞怕冷,成雞怕熱:雞易受驚,抗敵害能力差 雞只有日齡性換羽而沒有季節性換羽;雞對光十分敏感。
外形特點:
頭具肉冠,喉側有一對肉垂,是本屬獨具的特徵。雌雄異色。雄性羽色很像家養的公雞,最顯著的差別是頭和頸的羽毛狹長而尖,前面的為深紅色,向後轉為金黃色。這些狹尖的長羽,從頸向後延伸,覆於背的前部,比家雞更為華麗。尾羽和尾上覆羽均黑,並具金屬綠色反光,羽基白色,飛時特別明顯。雌性與家養的母雞相似,體形較雄性小,尾亦較短。頭和頸項黑褐綴紅;頸羽亦特長,軸部黑褐而具金黃色羽緣。
Ⅳ 鵝的生理學特點有哪些
鵝的生理學特點:
1.生長發育快
一般中、小型鵝種雛鵝出殼重100g左右,大型鵝種出殼重130g左右。20日齡時,小型鵝種的體重比出殼時增長6~7倍,中型鵝增長9~10倍,大型鵝增長11~12倍。所以雛鵝對營養物質的要求很高,在飼養過程中要注意及時加水添料,保證小鵝的正常快速生長發育。
2.新陳代謝旺盛
鵝的正常體溫超過41℃,鵝消耗的氧氣和排出的二氧化碳量是大家畜的2倍多。鵝的活動性強,有發達的肌胃,消化能力也強,因而需要大量的飼料和頻繁飲水,對飢渴比較敏感。
3.保溫性強和抗暑能力差
成年鵝的大部分體表覆蓋正羽,並且鵝的腹部有絨羽,具有良好的保溫作用。鵝與雞一樣有很多氣囊,用於呼吸散熱,鵝還可以進入水中,通過傳導散熱,因而在水中時,鵝的抗暑能力強於雞。但一旦回到陸地,由於鵝羽毛中含有較多絨毛,因而此時鵝的抗暑能力弱於雞。
4.對氣溫反應敏感
種鵝的適宜溫度條件是0~25℃,最佳產蛋溫度為5~20℃,當溫度超過25℃時,種鵝的產蛋和配種性能下降,甚至停止,相反溫度達0℃以下時,同樣會影響鵝的生產性能。
5.雜食性
家禽屬於雜食性動物,但鵝的食性更廣,更耐粗食。鵝的嗅覺和味覺都不發達,對飼料的適口性要求不高,對無酸敗和異味的飼料都會無選擇地大口吞咽,因而能採食各種精、粗飼料和青飼料,喜食水中的水生生物和浮游生物,尤其喜歡吃魚、蝦、昆蟲等動物性飼料。鵝更喜食植物性食物,具有強健的肌胃和比身體長10倍的消化道,以及發達的盲腸,因而能充分利用青粗飼料,如田間路邊的野草、遺谷、麥粒,甚至深埋淤泥中的草根和塊莖,都能被鵝覓食。
6.繁殖能力強、飼料報酬高
鵝的繁殖能力強,像我國的豁眼鵝,每年產蛋量可達150枚左右,同時由於鵝適於放牧飼養,能覓食大量天然飼草,因而飼養成本低。鵝的飼養報酬也比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