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球脈動》和《行星地球》和《地球》是三部不同的紀錄片嗎
是同一部
第一集:兩極之間 From Pole To Pole
第二集:雄偉高山 Mountains
第三集:淡水資源 Freshwater
第四集:洞穴迷宮 Caves
第五集:奇幻沙漠 Desert
第六集:冰封世界 Frozen
第七集:遼闊平原 Plains
第八集:季節森林 Forest
第九集:富饒叢林 Jungle
第十集:多樣淺海 Shallow Seas
第十一集:無垠深海 Ocean Deep, Ocean Wide
如滿意望採納
七十載
Ⅱ 活性污泥中有哪些微生物類別,各自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是怎樣的
1 微生物類群的分類
1. 1 肉足蟲
其細胞質可伸縮變動而形成偽足,作為運動和攝食的胞器,常見的有變形蟲和表殼蟲。
1. 2 鞭毛蟲
具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鞭毛,鞭毛是其運動器官,常見的有滴蟲、聚屋滴蟲、眼蟲、豆形蟲和粗袋鞭蟲等。
1. 3 纖毛蟲
動物周身表面或部分表面具有纖毛,作為運動或攝食的工具,具有胞口、口圍等吞噬和消化的器官,分固著型和游泳型兩種,常見的游泳型有漫遊蟲、草履蟲、管葉蟲、斜管蟲等;常見的固著型有鍾蟲、蓋蟲、獨縮蟲、聚縮蟲、吸管蟲、累枝蟲等。
1. 4 後生動物
在活性污泥系統中是不經常出現的,在出水水質較好或較穩定時出現,常見的有輪蟲、紅斑票貝體蟲等。根據污水廠兩年的鏡檢記錄,紅斑票貝體蟲平時幾乎不見,多在8 ,9 月份出現,這時水溫較高,一般為22 ℃左右。
2 代謝捕食方式
1) 通過體表吸收溶解性的有機物,吞噬廢水中細小的有機物顆粒,經過新陳代謝作用,然後使之氧化分解為穩定的無機物。
2) 捕食細菌或游離細菌,維持活性污泥系統中生態平衡及改善出水水質。通過捕食細菌,能促進細菌的生長,使細菌的生長能維持在對數生長期,防止種群的衰老,提高細菌的活力;由於游離細菌密度小,較難沉澱,易被出水帶出而影響水質,微型動物吞噬游離可大大改善水質。
3) 固著型纖毛蟲及吸管蟲還可分泌粘液,使之附著在絮凝體上生長;對懸浮顆粒及細菌均有吸附作用,從而有利於菌膠團及絮體的形成。
3 提高出水水質方面的作用
1) 通過某些原生動物的分泌物,在沉降過程中促進游離細菌的絮凝作用,提高細菌的沉降效率和去除率。
2) 原生動物捕食細菌,提高細菌活動能力,提高對可溶性有機物的攝取能力。
3) 原生動物和細菌一起,共同攝食病原微生物。
4 在活性污泥系統中的指示作用
4. 1 活性污泥良好時
當活性污泥性能良好時,活性污泥表現為絮凝體較大,沉降性好,鏡檢觀察出現的生物有鍾蟲屬、蓋蟲屬、有肋木盾纖蟲屬、獨縮蟲屬、聚縮蟲屬、各類吸管蟲屬、輪蟲類、累枝蟲屬、寡毛類等固著型種屬或匍匐型種屬。
4. 2 活性污泥惡化時
活性污泥惡化時,絮凝體較小,出現的生物有豆形蟲屬、滴蟲屬和聚屋滴蟲屬等快速游泳型的生物。當污泥嚴重惡化時,微型動物大面積死亡或幾乎不出現,污泥沉降性下降,處理水質能力差。
4. 3 從惡化恢復到正常時
活性污泥從惡化恢復到正常,在這段過渡期內出現的生物有漫遊蟲屬、管葉蟲屬等慢速游泳型或匍匐型的生物。
4. 4 活性污泥膨脹時
活性污泥膨脹多發生在秋冬季節,此時污泥沉降性差,30 min沉降比高,而污泥濃度相對較低,導致污泥指數SVI 值相對偏高。絲狀菌是導致污泥膨脹的主要生物,由於絲狀菌大量繁殖,活性污泥呈棉絮狀,顆粒細碎且顏色相對較淺。
4. 5 溶解氧不足時
曝氣池中溶解氧持續不足時,活性污泥顏色較正常時發黑,並散發出臭味。
4. 6 溶解氧過高時
在一般情況下,每毫升活性污泥中通過鏡檢,可以觀察到300 個左右輪蟲,而在正常情況下,很少能觀察到肉足類生物。當曝氣池中持續曝氣量過高時,會出現大量的肉足類及輪蟲類生物。
4. 7 進水濃度和BOD 負荷過低時
當污水濃度和BOD 負荷過低時會出現表殼蟲屬,也標志著出現了硝化作用。
4. 8 其他環境變化時
當活性污泥中指示性生物量急劇減少時,可能是受到有毒物質的影響或某些環境條件的突然變化,此時必須相應採取措施以減小對微生物的影響。
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處理工藝中,對曝氣池內微生物進行的鏡檢,是對活性污泥運行狀態的判斷,是污水處理的重要檢測手段之一。根據曝氣池內微
Ⅲ 在CCTV9頻道,哪些紀錄片中出現了雪豹
紀錄片《地球脈動》,其中第二集出現了雪豹獵殺山羊的場景。
本集講述來到極端的、岩石與冰雪的世界。從於低窪處隆起的出於形成期的山脈直道珠穆朗瑪峰的頂部,發現某些神秘的生物迎接高山生活的挑戰而誕生,其中,我們還將看到一些最罕見的現象如熔岩湖、雪豹在漫天大雪中獵食。
(3)shallowseas中有哪些生物擴展閱讀:
《地球脈動》相關介紹:
從南極到北極,從赤道到寒帶,從非洲草原到熱帶雨林,再從荒涼峰頂到深邃大海,難以數計的生物以極其絕美的身姿呈現在世人面前。我們看到了Okavango洪水的漲落及其周邊賴以生存的動物們的生存狀態。
看到了罕見的雪豹在漫天大雪中獵食的珍貴畫面;看到了冰原上企鵝、北極熊、海豹等生物相互依存的嚴苛情景,也見識了生活在大洋深處火山口高溫環境下的驚奇生物。當然還有地球各地的壯觀美景與奇特地貌。
Ⅳ 高中生物實驗中常用的染料有哪些
1、龍膽紫,又名甲紫、結晶紫
甲紫屬於三苯甲烷類染料消毒劑,和微生物酶系統發生氫離子的競爭性對抗,使酶成為無活性的氧化狀態,從而發揮殺菌作用。主要對革蘭氏陽性菌如葡萄球菌、白喉桿菌,以及綠膿桿菌、白念珠菌、表皮癬菌有殺滅作用,對其他革蘭氏陰性菌和抗酸菌幾乎無作用。
2、醋酸洋紅
在塗抹法與壓碎法中,醋酸洋紅常被用作核、染色體的固定和染色劑。在煮沸的45%醋酸中加洋紅使之飽和,再加入微量的鐵離子,便使醋酸洋紅材料在為醋酸固定的同時,洋紅將核或染色體染成紅色。PH呈酸性。
3、斐林試劑
二價銅離子的酒石酸鉀鈉配合物,可以被脂肪醛或還原性糖還原為氧化亞銅。斐林試劑為深藍色溶液, 在與脂肪醛或還原性糖共熱時, 藍色消失,析出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在氧化亞銅析出過程中, 反應液的顏色可能經過由藍色→綠色→黃色→紅色沉澱的逐漸變化,反應較快時,直接觀察到紅色沉澱。
它與可溶性的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麥芽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因此,斐林試劑常用於鑒定可溶性的還原性糖的存在與否。
4、班氏試劑
本尼迪特試劑,也稱班氏試劑、本尼迪克試劑、本尼迪克試液或班乃德試劑,是一種淺藍色化學試劑。本尼迪特試劑是斐林試劑的改良試劑,它與醛或醛糖反應生成紅黃色沉澱。它是由硫酸銅、檸檬酸鈉和無水碳酸鈉配置成的藍色溶液,可以存放備用,避免斐林溶液必須現配現用的缺點。
5、酚酞
酚酞是一種常用酸鹼指示劑,廣泛應用於酸鹼滴定過程中。通常情況下酚酞遇酸溶液不變色,遇中性溶液也不變色,遇鹼溶液變紅色。
6、溴麝香草酚藍
溴麝香草酚藍(Bromothymol Blue),又名溴百里香酚藍。英文簡稱BTB。溴麝香草酚藍是一種酸鹼指示劑、吸附指示劑。 在生物學實驗中常用作水生生物的呼吸試劑。
Ⅳ 死海中有什麼生物
揭開死海有生物存在之謎
死海是位於西南亞的著名大鹹湖,湖面低於地中海海面392米,是世界最低窪處,因溫度高、蒸發強烈、含鹽度高,據稱水生植物和魚類等生物不能生存,故得死海之名。那麼死海真的就沒有生物存在了嗎?美國和以色列的科學家,通過研究終於揭開了這個謎底:但就在這種最鹹的水中,仍有幾種細菌和一種海藻生存其間。原來,死海中有一種叫做「盒狀嗜鹽細菌」的微生物,具備防止鹽侵害的獨特蛋白質。
眾所周知,通常蛋白質必須置於溶液中,若離開溶液就要沉澱,形成機能失調的沉澱物。因此,高濃度的鹽分,可對多數蛋白質產生脫水效應。而「盒狀嗜鹽細菌」具有的這種蛋白質,在高濃度鹽分的情況下,不會脫水,能夠繼續生存。
嗜鹽細菌蛋白又叫鐵氧化還原蛋白。美國生物學家梅納切姆·肖哈姆,和幾位以色列學者一起,運用X射線晶體學原理,找出了「盒狀嗜鹽細菌」的分子結構。這種特殊蛋白呈咖啡杯狀,其「柄」上所含帶負電的氨基酸結構單元,對一端帶正電而另一端帶負電的水分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所以,能夠從鹽分很高的死海海水中奪走水分子,使蛋白質依然逗留在溶液里,這樣,死海有生物存在就不足為奇了。
參加這項研究的幾位科學家認為,揭開死海有生物存在之謎,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在未來,類似氨基酸的程序,有朝一日移植給不耐鹽的蛋白質後,就可使不耐鹽的其他蛋白質,在缺乏淡水的條件下,在海水中也能繼續存在,因此這種工藝可望有廣闊的前景。
Ⅵ 求一部很好看的紀錄片,貌似BBC出的,超級好看,知道的請告訴我啊(⊙_⊙)若是正確的,追加30分。
有點類似那個BBC和cctv出的wild china 我看過不錯!下面是我在網上搜索到的!
BBC拍過部《地球脈動》Planet Earth含蓋了各國美景生態紀錄片權威大師-戴維艾汀堡祿爵士
帶您深入體驗 您所熟悉卻又陌生的地球
『我們每隔幾年都會看到一套精彩絕倫的影集,使其它節目相形見拙。
這套大製作影集的每一秒鍾都讓人賞心悅目…很不可思議…』 每日鏡報影評
『棒得超過你的要求…從水底的海象,鳥類堆積如山到雪豹的攻擊模式無所不有
…終極品味…』衛報影評
本影集由得過多項大獎的「藍色星球」原班人馬拍攝製作,這是對地球空前絕後的禮贊,擁抱地球上的不可思議的美景和自然生物。 「地球脈動」對地球生物多元性,做了一次權威性的觀察。
以空前絕後的大預算拍攝和製作四年, 「地球脈動」擴展了自然史電視的領域。
動用高畫質攝影,革命性的超高速攝影機,以及細膩的空中和衛星畫面,使我們這個影集能夠捕捉到最神奇的畫面。
這一套驚人的電視經驗結合罕見的動作,無法想像的規模,極難到達的地點
還有跟地球上最可愛,最野蠻,最難得一見的動物的親密時刻。從最高的山到最深的河,這套暢銷影集要帶你看四季變化的挑戰,還要到環境最惡劣的棲息地看一些動物每天如何掙扎求生。准備贊嘆地球的美麗吧。
第一集:兩極之間 From Pole To Pole
第二集:雄偉高山 Mountains
第三集:淡水資源 Freshwater
第四集:洞穴迷宮 Caves
第五集:奇幻沙漠 Desert
第六集:冰封世界 Frozen
第七集:遼闊平原 Plains
第八集:季節森林 Forest
第九集:富饒叢林 Jungle
第十集:多樣淺海 Shallow Seas
第十一集:無垠深海 Ocean Deep, Ocean Wide
特別收錄: 地球脈動-迎向未來
跟地球脈動影集搭配的這部紀錄片將探討瀕臨絕種動物,棲息地以及人類最終的未來。繼續追蹤破天荒影集「地球脈動」所提出的環境議題,追問為什麼有這么多物種受到威脅以及將來要怎麼保護它們?
《地球脈動》電視界的首度創舉
動物行為
狼獵食馴鹿:狼群追逐獵物的速度之快,使得拍攝小組難以從陸上捕捉它們獵食的畫面—但透過一種全新系統穩定空中攝影機,拍攝小組終於得以首度從直升機上追蹤獵食全程。
雪豹獵食喜馬拉雅山的螺角山羊:在攝影小組成功拍攝到畫面之前,從沒有人以長鏡頭拍到雪豹在野外的特寫鏡頭。之前唯一的影像是以遙控攝影機拍攝而成。《地球脈動》將播出各種行為的完整呈現,包括母豹與小豹的親昵畫面。
金雕趁著蓑羽鶴在喜馬拉雅山脈遷徙途中,攫住它們的翅膀。
落基山脈的北美灰熊帶著新生小熊從洞穴中爬出,此外還有北美灰熊吃蛾的罕見畫面。
首見以低照度攝影機捕捉到極樂鳥的影像。其中還包括藍極樂鳥在野外阿珍貴鏡頭。
節目中將介紹泰國新品種的墨西哥麗脂鯉。
沙漠獅在納米比沙漠獵殺劍羚—首次從陸、空兩方面進行拍攝。
粉紅江豚在亞馬孫河趕魚,並在求偶時以石頭當作」禮物」—這是目前唯一已知野生海豚也會使用工具。
一百多尾雨傘旗魚成群獵食。能看到一尾旗魚已屬難能,同時看到一百多尾更是不易。
食蟹的彌猴在水裡游泳。
成群的獵犬—首度從空中拍攝它們精彩的捕獵行為。
新的地點
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地處偏遠的康卡爾斯地島,這里的繁殖地擁有世界密度最高的北極熊。
隆冬中覆滿白雪的戈壁沙漠。
世界最深的豎穴—墨西哥的燕子洞。
馬拉威湖底—這里住著電魚,它們會像鯊魚一樣成群獵食。
深入湖的冰層底下—世界最大湖,貝加爾湖每年有五個月湖面凍結。《地球脈動》攝影機首度深入冰層底下,揭開一個更像海洋而非湖泊的世界。
首度以高畫質攝影機拍攝到拉秋古拉洞穴內部的畫面—這是世界最美的洞穴系統之一,直到1986年才被發現。
首度拍攝到埃佛勒斯峰的高畫質空拍鏡頭。
獨家深入巴基斯坦的喀喇昆侖山脈,這里擁有地球上最多的世界最高峰。
委內瑞拉的德布伊斯高地 —這個遺世獨立的高原激發了柯南道爾創作出小說」失落的世界」
http://ke..com/view/1660187.html?wtp=tt
這是網路上的介紹!
Ⅶ 恐龍 英語 讀音
dinosaur
英
['daɪnəsɔː]
美
[ˈdaɪnəˌsɔr]
n.
恐龍;過時、落伍的人或事物
(7)shallowseas中有哪些生物擴展閱讀
短語
1、feathered
dinosaur 有羽毛恐龍
2、Dinosaur
classification 恐龍分類表
3、Planet
Dinosaur 恐龍星球
;
恐龍在野
;
恐龍行星
;
片
4、Dinosaur
Hunters 恐龍獵人
;
恐龍
;
捕龍達人
5、Dinosaur
Assassin 恐龍刺客
;
恐龍殺手
;
破解版
雙語例句
1、The
kids
would
quieten
down
and
start
watching
the
show
the
big
purple
dinosaur
was
putting
on.
孩子們會安靜下來,然後開始觀看這頭紫色大恐龍即將上演的表演。
2、Why
is
it
important
to
create
a
dinosaur
or
chickensaur?
繁育一隻恐龍或者「小雞龍」的意義是什麼?
3、The
topic
recently
was
the
framework
of
dinosaur
fossils.
最近的論題是恐龍化石的結構。
4、Soon,
a
baby
dinosaur
will
hatch
from
it.
很快,一隻小恐龍將從裡面孵化出來。
5、Dr
Gregory
Price,
he
found
the
drop
in
temperatures
was
so
severe
that
numerous
species
of
dinosaur
previously
living
in
warm,
shallow
seas,
land
and
swamps
would
have
died
out.
格雷戈里普萊西博士發現,這次溫度變化實在太劇烈,以至於那些在溫暖的海洋、濕地以及沼澤中生活的恐龍種類,都走向滅絕。
Ⅷ 深海生物群落中有哪些主要生物它們是如何獲得能量的並適應環境的
深海生物按其生活方式可分為浮游、游泳和底棲三大類。
浮游生物 由細菌、原生動物、腔腸動物、甲殼動物、毛顎動物等的一些種類組成,種類和生物數量均較少。生物數量通常隨水深增加而明顯降低。太平洋千島-堪察加水域的中型浮游生物量,在200~400米水深處每立方米平均超過100毫克,但3000米以下卻不到1毫克。同一種浮游動物,個體小時多生活在淺處,個體較大時生活在深處。如橈足類的海羽水蚤屬和光水蚤屬的一些種類,生活在2000米水深處個體最大可達17毫米,而隨著水深變淺,個體大小也隨之變小。深海浮游動物多為雜食或肉食性。浮游動物的垂直移動對營養物質的垂直轉送起著積極的作用。浮游動物主要種類有:①甲殼動物,最主要的是橈足綱如哲水蚤、真哲水蚤、海羽水蚤、光水蚤等屬的一些種類(最大個體可達17毫米)。其次還有糠蝦、磷蝦、端足和十足等目,以及介形綱的動物。②腔腸動物,有缽水母和管水母等。它們生活史中沒有水螅型階段,個體一般較大,直徑可達25厘米,大多呈栗色和紫色,且能發光。③橄欖綠細胞,長度為10~15微米的細胞。有的學者認為屬於鞭毛蟲。在3000~4000米水深處,此類細胞的密度仍可達 25000~50000個/升。在有些浮游甲殼動物的腸道中也常可撿出,它們的來源尚不清楚。
游泳生物 主要是魚類,其次為烏賊、章魚和蝦等(圖1)。在1000多種大洋魚類中,生活在深水的約有150種。其中隸屬於角��亞目的種類最多,約有80種。深海��魚頭的背側有一柄狀的突起,頂部可發光,作誘餌和照明用。嘴大。雌魚體重可達6~8千克,雄魚僅重幾克(圖2)。雄魚頭部鑽入雌魚的表皮吸取營養,並形成一個小裂,雌魚產卵期,雄魚產精子於袋中,以備授精。��魚不成群,個體之間大約保持30米的距離。
在深海也有不少鰻魚,如哈氏囊咽魚和寬咽魚等。魚體細長,嘴特別大(圖3)。有些鰻魚幼體上游到較淺的水層,成體時才回到深水。
在深海魚類中,圓罩魚屬的個體數量最多,魚的個體小,長僅5~6厘米,頭大,暗褐色,其鰓可濾食浮游動物。不成群,個體之間約保持3米的距離。
在深海近底層魚的種數比較多,個體也較大,如睡鯊體長可達7米,以掠食為生。有些深海魚常能吞食比自身大的食物(圖4)。深海頭足類種類較少,有的章魚適應於深海生活,沒有眼睛。
底棲生物 深海底棲生物的生物量隨水深而降低(見表)。在水深 2000~3000米處底棲生物種類多。隨水深的增加,其組成也發生變化,淺水種逐漸被深水種取代,通常200、3000和6000米處是轉折點。在萬米以上的深淵,仍有底棲生物,已發現的種類有:有孔蟲、海葵、多毛類、等足類、端足類、瓣鰓類和海參類等。①微型底棲生物,個體大小在2~40微米之間,主要生活在海底沉積物的表層。包括真菌、易變菌、類酵母細胞、肉足綱、吸管綱、纖毛蟲綱、有孔蟲等。據對北太平洋中部水深5498米處調查,在沉積物表層的個體數量約為每平方厘米24000個,而在0.5厘米沉積樣中僅為每平方厘米1150個。②小型底棲生物,個體大小在42~1000微米之間,生活在同一水域,個體數約比微型底棲生物少 3個數量級。小型底棲生物主要包括有孔蟲、海螅、渦蟲綱、線蟲動物門、腹毛動物門、動吻動物門、緩步動物門、寡毛綱、原環蟲、海蟎、介形類和猛水蚤目的一些種類。其中,線蟲是主要的種類,其個體數量多,約占動物總數的二分之一。③大型底棲生物,個體大小在1000微米以上,包括無脊椎動物的大多數門類,如海綿、腔腸動物、星蟲、曳鰓蟲、腸鰓動物、螠蟲、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和須腕動物,以及少量脊索動物(如海鞘)和底棲魚類。
深海海綿體大(可達1米),且多具一插入底泥中的長柄。海葵能生活在水深達萬米的深淵,有的附生在其他動物身上,或築管棲息。
多毛類既是淺水,也是深水的重要底棲生物。在中太平洋西部深海採得的大型底棲生物共有8種,其中多毛類4種,即吻沙蠶、海蛹,以及小頭蟲科和縮頭蟲科各一種;其餘4種為美麗冠葉珊瑚、骨緣胡桃蛤、扇貝和一種鉤蝦亞目的動物。
棘皮動物門的各綱均有深海種類,多數是底棲取食者,有的海星是肉食者,捕食有孔蟲、多毛類和軟體動物。在有機物較豐富的地方,海參往往是優勢種,且個體也大(有的可達0.5米)。生活在深海的海參,有的具葉狀的「足」,或具一排側乳頭,適於在軟泥上爬行。
深海的海鞘也營固著生活,有很長的柄,濾食,不形成群體。有的底棲魚,腹鰭和尾鰭長成棒狀,能在軟泥上支撐著身體或緩慢地移動,如一種深海狗母魚。
Ⅸ 深海生物群落中有哪些主要生物
(一)熱帶雨林 分布於台灣、兩廣、藏、滇的南部。
(二)紅樹林 我國的紅樹林屬東方紅樹林的一部分,主要分布於廣東、福建沿海、廣西和台灣。
(三)熱帶季雨林 不連續分布在亞洲、非洲和美洲的熱帶地區,其中以亞洲東南部最為發達。
(四)熱帶旱生林
(五)熱帶稀樹草原 我國在雲南乾熱河谷,海南島北部,雷州半島和台灣的西南部均有分布。
(六)荒漠和半荒漠 我國的柴達木、准葛爾、塔里木、阿拉善等沙漠。
(七)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我國是常綠闊葉林的集中分布區,面積最大,類型最多,南自南嶺,北抵秦嶺,西至青藏高原東緣,東到東南沿海島嶼,可分為北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八)硬葉常綠闊葉林 我國為山地類型(夏多雨、冬乾冷),主要分布在西南,尤以金沙江中上遊河谷兩側山地為多,主要由高山櫟等樹種組成。
(九)溫帶落葉闊葉林 我國的落葉林分布面積較廣,包括東北南部和華北大部
(十)溫帶草原 我國主要以內蒙古和大興安嶺以西的廣大地區,向西逐漸過渡成荒漠
(十一)北方針葉林 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大興安嶺和阿爾泰山
(十二)凍原 我國只有高山凍原,分布在長白山和阿爾泰山西部高山帶
Ⅹ 地球無限的內容目錄
第一集《兩極之間 From Pole To Pole》
一次對我們的行星——地球的根本的、徹底的研究,著眼於形成我們地球的自然歷史的關鍵因素。陽光和淡水支配著地球上的所有動物和植物的生命和生活,由此引發了大大小小的季節遷移。北極的春季,北極熊媽媽和它的孩子從它們的洞穴中走出來,它們只有短短的兩周時間,它們要在冰雪融化前穿越冰凍的大海,它們進退兩難。在這集中,我們將看到一些最難得的、完整的北極熊生活的畫面。歷時三年多,攝影機為我們捕捉了由奧卡萬戈洪水引發的一年一次的變化,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空中攝影使我們能跟隨一些大規模的遷移,經歷獵食者和被獵者史詩般的旅程。
第二集《雄偉高山 Mountains》
歡迎來到極端的、岩石與冰雪的世界。我們將踏上最雄偉的山脈的旅程——從於低窪處隆起的出於形成期的山脈直道珠穆朗瑪峰的頂部,發現某些神秘的生物迎接高山生活的挑戰而誕生,其中,我們還將看到一些最罕見的現象如熔岩湖。正是同樣的力量創造了高山猿,同時還將看到狒狒群——一個有一千多名成員的大群落。在落基山脈,灰熊爬上峰頂大口的吞食夏季的蛀蟲。同時,在另一個世界——巴基斯坦的山峰上,我們看到雪豹獵食的令人驚駭的一幕。
第三集《淡水資源 Freshwater》
淡水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它決定了地球上生命的分布。同河流一起,從高高的山峰一路而降,直向大海,觀看壯觀的瀑布,在大峽谷里飛翔,在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的冰雪下面探索野生的生命,見證動物行為的獨特的、生動的一面:水獺和澤鱷將一決勝負;善於深潛的短尾猿;振翅高飛的白天鵝;世界上最大的濕地的危險水域生活著的狂暴的水虎魚。
第四集《洞穴迷宮 Caves》
墨西哥的燕子洞立起來有400米深,足以放下整個帝國大廈;美國的龍舌蘭洞穴系統有193米長,500米深,而且洞內懸掛著讓人驚異的晶體結構。洞穴的神秘、不尋常之處通常不被注意,其實那兒同樣生活著一些奇異的野生生物:洞穴天使魚通過扁平的鰭上所生長的精微的鉤狀物使自己懸掛在洞穴瀑布後面的壁上;洞穴金絲燕通過聲納系統導航,用唾液建築精美的巢;得克薩斯的洞穴火蜥蜴既沒長眼睛也沒有色素,讓人驚奇的是它們怎樣在這個到處都是鍾乳石、石筍以及穴居生物的隱秘世界長期的生活著。
第五集《奇幻沙漠 Desert》
陸地的表面大約30%部分是沙漠,這些地區雖然嚴重缺水,生態系統卻異常的多樣。揭開沙漠地區的生存秘密,體驗這種動態系統中短暫的自然本性;觀看撒哈拉將近一英里高的沙暴;僅會存在一天的沙漠河流的蜿蜒;在戈壁灘中生存的雙峰駝會吃雪來獲得水源;阿卡塔馬沙漠中,駱馬從仙人掌的脊背上舔舐露水;在美國的死亡谷,保存幾十年的種子會因降雨而帶來短暫的花期,降水使草木生長的同時引發了65公里寬、160公里長的蝗蟲群;飛躍納米比亞沙漠的獨特的航行向我們展示了大象為尋找食物而進行的長途跋涉;沙漠獅子在搜索著徘徊的羚羊。
第六集《冰封世界 Frozen》
行星地球將繼續它的令人吃驚的愉快之旅。我們將跟隨攝影機對處於最極端的季節的南極和北極作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定時攝影機將對一群帝企鵝作仔細的觀察,向我們展示帝企鵝行為中包含的動力學原理。獨特的空中視角讓我們看到了一幅清晰的的畫面:一隻北極熊遊了一百公里,每次潛入水下兩分鍾之久,最後在筋疲力竭的情況下去攻擊一群海象。
第七集《遼闊平原 Plains》
《行星地球》欄目組將鏡頭對准驚恐的蒙古小羚羊,親眼目睹它們的季節遷徙的人其實很少。同時你不會錯過第一次出現在攝影機鏡頭里的長相怪異的藏狐。歷時六個星期,劇組為了跟蹤一個企圖捕殺大象的獅群,用夜視鏡近距離地拍下了當時混戰的場面。
第八集《季節森林 Forest》
叢林覆蓋著大約地球上3%的面積,可是卻生活著地球上物種的50%,高清晰攝影機讓我們看到一幅幅前所未有的生活在黑暗叢林地帶的生活畫面。在Ngogo森林中生活著地球上最大的黑猩猩群,他們保衛著他們的版圖不受鄰群的侵犯;其他叢林專家包括寄生的菌菇侵入一種昆蟲主體,以之為食,然後從中爆發出新的生命。
第九集《多樣淺海 Shallow Seas》
季相林,在北極邊緣有著大片針葉樹林,那是矮小的針葉科樹木寂靜的世界。那些樹或許真的很矮,但在高空拍攝下,樹林顯示出其真實的大小。世界有1/3的樹木都生長在這里,在短暫的夏季里,這些樹木製造了大量的氧氣足以改變的大氣的成份。在加利福尼亞有一棵叫做 General Sherman的巨型美洲杉,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比藍鯨足足大上10倍。而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則是狐尾鬆了,活了有4000多年,比金字塔還要古老。馬達加斯加的猴麵包樹則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樹種。
第十集《富饒叢林 Jungle》
一頭母座頭鯨帶著她的幼鯨開始了一場從熱帶天堂般的珊瑚海開始的遠行,她們的目的地,是布滿驚濤駭浪的極地大洋。這里有在印度尼西亞珊瑚海最新發現的矮小海馬,閃著「電」光的蛤蜊和一叢叢的劇毒海蛇。這些海蛇每群30條之多,成群游弋捕食。這里還有海膽掉進巨海藻叢林,以及巨大的牛皮海獅捕食南非國王企鵝的場面。而這些企鵝不顧它們在體重上的劣勢,拿出勇氣與之海獅爭斗的場景著實精彩。
第十一集《無垠深海 Ocean Deep, Ocean Wide》
在這一集里,你將看到30噸重的鯨鯊如何吃掉全部的魚, 將從一個特別的高視角展示海豚是如何提速的。漸漸來到海洋深處, 你會看到長著翅膀的章魚, 還會看到吸血鬼魷魚利用體內的發光體變換顏色。還有在2000米深處定時連續拍攝鰻魚螃蟹類和高腳類動物個小時完全吃掉食物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