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神經生物
復旦大學醫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
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於 1992年1月由國家計委正式批准籌建,1994年底通過驗收正式成立,1995年成為神經生物學博士點,1996年通過國家計委和自然科學基金委組織的評估,1997年成為211工程神經生物學重點學科。實驗室的研究方向為疾病防治中有關神經生物學的應用基礎研究。該室每年招收「神經元損傷及保護分子機制」、「神經細胞表面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針刺鎮痛的神經生物學機制」、針刺效應的神經內分泌機制」等研究方向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多名。
而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神經生物學研究所成立於2007年7月,該所現階段主要從事突觸傳遞與調控、感覺信息處理以及腦的高級功能研究。目前下設三個研究室:視網膜研究室、痛覺研究室、腦高級功能研究室。
這兩個是不一樣的,復旦大學研究生院成立於1984年11月6日,上海醫科大學研究生院成立於1985年1月25日,均為我國恢復研究生教育制度後,全國首批建立的22所研究生院之一。2000年4月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成新的復旦大學,研究生院也合並成新的復旦大學研究生院。
Ⅱ 復旦生物專業怎麼樣
復旦生物僅次於北大。和清華實力差不多。生物是復旦的傳統強勢學科。一直都很優秀。發表了很多篇《自然》《科學》。出國比例很高。百分百出國。
Ⅲ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哪個校區
邯鄲校區
Ⅳ 關於復旦大學生物系
你好,我是復旦大學學生...復旦的生命科學的話...出國的比較多..每年都有60%左右的人出國...在上海分數前幾年很高的..就業的話...還是看自己的實力吧!
Ⅳ 復旦大學 生物學怎麼樣
復旦生物不錯啊,在全國也是前幾名的。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成立於1986年,是我國最早成立的生命科學學院,學院下設遺傳學和遺傳工程系、生物化學系、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系、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工程系、遺傳學研究所、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生物技術中心,還建有植物基因晶元研究開發中心、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所、基因多樣性與設計農業研究中心、天然葯物研究中心、腦科學研究中心等非行政性科研機構。學院現有教職員工近200名,其中教授37名,副教授43名,中科院院士1名,教育部特聘教授(講座教授)2名,復旦大學特聘教授4名,博士生導師33名。
學院自1999年起獲得生物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現有植物學、動物學、遺傳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發育生物學和生態學二級學科博士點9個,另有自主設立的人類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博士點2個; 設有植物學、動物學、遺傳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發育生物學、生態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人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和細胞生物學12個碩士點;同時還設有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本科招收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2個專業。首批成為國家教委「生物學基礎科研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和「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現有學生1200餘人,近年來,研究生和本科生招生人數比例已經達到1:1。學院根據學科的發展和社會需求設置課程,提出了「寬口徑、強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的教學理念,實施多種教學模式,開設各類課程近300門,培養了大批優秀學生。學院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活動,近年來先後獲得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4次,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特等獎和一等獎4次。
學院下設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院擁有遺傳學、生態學兩個國家重點學科,同時參與神經生物學、病原生物學、生理學等國家重點學科建設。遺傳學科被列為教育部「211工程」建設重點學科、復旦大學「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設學科,生物物理學、生態學被列為學校重點學科項目。
2006年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8項。科研經費到款數為2314.8萬元。共發表SCI論文222篇,其中,以復旦大學為第一單位的SCI論文169篇,平均影響因子2.353。近年來獲得國家「863」項目和「863」軟課題及「973」子課題項目多項,獲得新葯證書及臨床批件10餘項,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等國家、省部級以上獎勵30餘項。
Ⅵ 復旦大學的生物系怎麼樣
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Institutes of Biomedical Sciences, 簡稱IBS)始建於2004年3月,是國家985二期工程建設的科技創新平台。研究院的宗旨是:「健康上海人,歡樂中國人」。研究院遵循「章魚模式」發展,建設人才聚集高地、領銜大項目高地和做一流研究高地。研究院以「轉化醫學」為目標,積極推動復旦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的有機結合,建立基礎科學與臨床需求的緊密聯系。研究院的院訓是「銘誠、卓毅、協作、拓新」。 機構設置:生物醫學研究院實行平台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首席科學家負責制,管理上遵循國際通用的PI管理模式。研究院配置了國際先進的科研設備,創建了獨特的共享體制。機制上採用靈活的方式與各院系和附屬醫院進行共建。研究院下設九個研究所/中心。即:基因組學與表觀基因組學研究所、蛋白質組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葯物學與結構生物學研究所、發育生物學與出生缺陷研究所、幹細胞與組織工程研究所;心腦血管疾病研究中心、癌症研究中心、病理研究中心、傳染病與公共衛生研究中心。此外,以研究院為載體,建立了復旦大學出生缺陷研究中心和復旦大學中國重大疾病樣品庫。 研究方向:以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以及國家、上海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設計組織項目申請和團隊建設為出發點,設立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疾病系統生物學、出生缺陷與發育生物學、疾病發生的分子機制、創新葯物和結構生物學等。 科研隊伍:研究院現擁有院士7名,PI 17人,雙聘PI 23人,研究人員20餘名,工程技術人員20餘名。目前已形成的研究團隊包括:肝癌研究團隊,傳染病研究團隊,蛋白質組學研究團隊,基因組的進化分析及其應用研究團隊,幹細胞研究團隊,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團隊,表觀遺傳學團隊,結構生物學團隊,病理研究團隊。 技術平台目前已建成的技術平台有:蛋白質組學技術平台、分子細胞技術平台、葯物與結構技術平台、基因組學技術平台、病理研究技術平台、基礎醫學技術平台(癌症,心血管)、公共技術平台、重點建設的技術平台有:幹細胞與組織工程技術平台、病原微生物與傳染病技術平台、表觀遺傳學技術平台。現已擁有價值40萬元以上的大型儀器19台,包括大型質譜儀、測序儀、顯微切割儀、流式細胞儀、小動物活體成像儀、小動物超聲、多功能工作站、多功能掃描儀、DNA合成儀等。通過開放共享的機制,研究院將為校內外生物醫學研究工作者提供高水平的技術支持和服務。 人才培養生物醫學研究院位於復旦大學楓林校區,擁有一流的導師、一流的科研條件和學術氛圍,是培養生命科學與醫學交叉型學科的研究生基地。研究院重點把我校上海醫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化學系、葯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及相關附屬醫院等院系等有機地穿插在一起,在疾病蛋白質組學、化學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腫瘤學、幹細胞生物學、分子葯理學等專業招收研究生。並且,吸納海內外優秀博士畢業生以博士後的身份參加相關研究團隊的科研工作,在高水平科研工作中對青年科研骨幹進行培養。 (網上回答的比較專業化,希望能幫上你的忙)
Ⅶ 復旦大學生物系成立的時間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由中國遺傳學奠基人談家楨教授創立於1986年,是我國最早在大學中成立的生命科學學院,其前身為1926年成立的復旦大學生物學系,是國家生物學基礎科研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也是國家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基地。首任院長為談家楨教授,現任院長為馬紅教授。
Ⅷ 復旦大學動物學在哪個校區
沒有動物學,只有生物學。研究生都在江灣校區了,生物學也是
Ⅸ 復旦大學生物醫學本科屬哪個院系
復旦大學,
並沒有生物醫學專業,
近似的有:
1、生物科學專業,
隸屬於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2、臨床醫學(8年制本博連讀)(卓越醫生計劃)、臨床醫學(5年制)(卓越醫生計劃)、基礎醫學(拔尖人才培養計劃)、法醫學,
隸屬於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3、預防醫學(5年制),
隸屬於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Ⅹ 復旦大學生物學怎麼樣
水平很高,牛人超多,出國比例很大。但是不要指望生物專業能在國內找對口工作,不要說復旦的,就算是哈佛的也找不著對口工作,如果不搞研究基本只能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