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十二五生物要多少價格

十二五生物要多少價格

發布時間:2022-05-12 16:24:14

A. 國家發展十二五什麼意思包括什麼

國家十二五規劃概要
【十二五規劃概要】
國家是從1953年開始制以五年一個時間段來做國家的中短期規劃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們就簡稱為「一五」。而2006-2010年這個時間段剛好是我們國家提出來的「五年計劃」的第11個,所以我們也就叫他做「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簡稱就叫十一五。十二五也就是第十二個五年計劃,它的時間段就是:2011-2015年。十二五規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二五規劃的起止時間2011-2015年。規劃編制工作大體包括前期調研、編制起草、論證銜接、審批發布四個階段。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區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領域、本地區的規劃統一匯總到國務院,編制全國的十二五規劃,將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上討論建議稿,而後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國兩會上審議通過付諸實施。目前,各部委省市區的十二五前期課題調研均已啟動。
【十二五規劃前期重大問題研究】
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司長李守信介紹開展十二五規劃前期重大問題研究工作的有關考慮。
第一,開展規劃前期重大問題研究的重要意義。啟動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在即。目前,我們需要充分和扎實做好各項前期准備工作,搞好規劃前期重大問題研究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即將進入的十二五時期,我國仍將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大於挑戰。因此,十二五規劃將是我國妥善應對國內外發展環境重大變化的五年規劃,是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十七大提出的新的發展要求的五年規劃,也是承諾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五年規劃。科學制定並實施好十二五規劃,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提高規劃編制的透明度、民主參與度,廣泛凝聚社會各界的智慧,對重大問題形成共識,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對十二五規劃前期重大問題研究進行公開選聘研究單位。每個五年規劃的編制工作一般都要經過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規劃框架和起草規劃草案幾個階段。前期重大問題研究是基礎,是否能夠做到充分和扎實,直接影響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響到最後形成的規劃的科學性、有效性和權威性。
第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為了做好十二五規劃前期研究課題公開選聘研究單位工作,發展改革委在課題內容安排上作了改進。按照黨的十七大的總體部署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充分討論和廣泛徵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包含8個領域39個題目的《十二五規劃前期重大問題選題指南》,供大家申請課題時參考。《指南》選取的這些題目,重點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關於十二五規劃總體思路研究,發展目標研究等;另一方面是關於需要推動解決的制約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統籌城鄉發展等,研究重點是尋找破解這些問題路徑、方向,提出具體可行的政策舉措。項目單位在申報課題時,可以依據自己的研究優勢,直接用《研究指南》列出題目,也可以圍繞《研究指南》確定的領域,自行確定研究題目,但是一定要圍繞規劃編制工作需要,突出關系全局發展的問題,突出戰略發展的問題,突出宏觀性、政策性方面的問題。要能直接為提出十二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思路、起草十二五規劃《綱要》服務,從國家中長期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把問題分析透徹,把解決思路梳理清楚,並提出針對性和實用性強的政策措施。
第三,公開選聘工作的有關安排。具體安排大家可以參考國家發展改革委《十二五規劃前期重大問題研究公告》或登陸發展改革委門戶網站查詢。目前,發展改革委課題申請對象僅限於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行業協會及國際組織,以及其他經審查符合條件的機構或組織,不面向個人。請有意申請課題的單位,一定要在規定日期前報送課題申請書,以免錯過評審。發展改革委將主要依據申請單位選題是否准確,針對性如何;課題方案思路是否清晰,可操作性如何;研究方法是否科學,是否適合選題要求;以及研究單位的資質、研究人員的素質和以往的研究成果等,來確定最終入選課題。為進一步將課題研究與規劃編制工作結合起來,增強研究成果的針對性、實用性,發展改革委將在研究期間,組織有關專家聽取2-3次課題成果匯報,請各課題負責人能夠帶頭做好研究工作,按要求進行匯報。希望各單位能夠繼續本著為國家未來發展出謀劃策的意願出發,並撰寫出有思想、有深度、有實際可操作性的研究報告,高水平、高質量地完成研究任務。
【十二五規劃研究重大選題一覽】
一、發展環境
1.世界經濟走勢及其對我國的影響。
2.我國宏觀經濟走勢及政策取向。
二、思路目標
3.十二五規劃總體思路研究。
4.十二五規劃發展目標研究。
5.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思路與對策研究。
三、產業結構
6.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研究。
7.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研究。
8.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
9.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研究。
10.糧食安全問題研究。
11.能源發展戰略研究。
12.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研究。
四、城鄉區域
13.進一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思路研究。
14.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研究。
15.統籌城鄉發展問題研究。
16.優化生產力布局戰略研究。
17.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研究。
五、科教文化
18.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措施研究。
19.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對策研究。
20.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戰略研究。
六、改革開放
21.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
22.深化國有經濟改革研究。
23.健全現代市場體系研究。
24.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問題研究。
25.深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26.資源要素價格改革思路和對策研究。
27.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研究。
28.完善金融體系及防範金融風險研究。
29.構建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研究。
七、人民生活
30.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研究。
31.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研究。
3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研究。
33.構建住房保障體系的思路與對策。
34.實施擴大就業戰略研究。
八、資源環境
35.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研究。
36.節能減排問題研究。
37.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戰略研究。
38.建立完善生態環境與資源補償機制研究。
39.我國災害應急體系建設研究。
【十二五規劃前期重大問題研究選題參考】
一、宏觀經濟環境
1.十二五世界製造業及工業製成品貿易發展態勢研究。
2.十二五我國工業、通信業發展環境研究。
二、思路目標
3.工業、通信業和信息化領域十二五規劃總體思路及發展目標研究。
4.2020年工業、通信業和信息化發展展望。
三、行業發展和結構調整
5.十二五促進我國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對策研究。
6.十二五原材料工業(鋼鐵、有色、石化、建材等)發展和結構調整的思路、目標、重點及對策研究。
7.十二五裝備工業(航空、汽車、船舶等)發展和結構調整的思路、目標、重點及對策研究。
8.十二五消費品工業(輕工、紡織、食品、生物醫葯等)發展和結構調整的思路、目標、重點及對策研究。
9.十二五電子製造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思路、目標、重點及對策研究。
10.十二五軟體業發展思路、目標、重點及對策研究。
11.十二五通信業發展思路、目標、重點及對策研究。
12.十二五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思路及政策措施研究。
13.十二五促進高技術工業發展的思路及政策研究。。
14.十二五工業園區發展思路及模式研究。
四、技術進步與自主創新
15.十二五 加快提升我國工業競爭力的對策研究。
16.十二五 工業技術改造思路和重點領域研究。
17.十二五提高工業和通信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措施研究。
18.十二五工業、通信業標准化戰略與對策研究。
19.十二五工業、通信業和信息化領域人才培養戰略研究。
五、可持續發展
20.工業重點行業節能減排問題研究。
21.推進工業領域循環經濟發展的戰略及措施研究。
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
22.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的戰略研究。
23.推動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對策和途徑研究。
七、改革開放
24. 深化工業行業管理體制改革和加強行業管理問題研究。
25.「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發展戰略和實施機制研究。
26.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對策研究。
27.工業和通信業利用外資和「走出去」戰略及對策研究。
28.十二五保障工業行業產業安全的戰略及政策研究。
八、綜合管理
29.十二五工業和信息化領域規劃體系研究。
30.十二五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固定資產投資監測體系研究。

B. 十二五生物抗體技術dc-ca細胞免疫療法能徹底清除hpv病毒,是真的嗎

我只聽聽說過十二五生物抗體根治術,沒聽過十二五生物抗體技術dc-ca細胞免疫療法,這估計是一些虛假醫院冒用的吧。

C. 您好,看到你說碩士論文是做PCR的 想問一下,做個細菌的DNA測序,拿到研究院或生物公司做大概要多少錢

上海地區普遍價格是最低價是25,普遍25~45一個

D. 「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

「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

「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

科學技術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5
(一)生物技術是21世紀科技發展的制高點 5
(二)生物技術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戰略重點 6
(三)生物技術引領的生物產業將成為21世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7
(四)生物技術將成為解決人類重大問題的突破點 7
(五)生物技術將成為生物安全的支撐點 8
二、總體思路與指導原則 9
(一)總體思路 9
(二)指導原則 9
三、發展目標 10
四、重點任務 11
(一)加強前瞻性基礎研究 11
(二)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 13
(三)研究開發一批重大產品和技術系統 16
(四)加強生物技術創新能力建設 20
五、保障措施 22
(一)深化體制改革創新,完善國家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協調機制 22
(二)建立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 22
(三)鼓勵產學研結合,促進生物技術企業創新能力建設 22
(四)完善知識產權制度,建立良好的激勵制度 23
(五)創新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模式,加強高素質生物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23
(六)擴大國際與地區合作,充分利用國外優勢技術人才資源 24
名詞解釋: 25

生物技術是當今國際科技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生物產業已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對解決人類面臨的人口、健康、糧食、能源、環境等主要問題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以下簡稱《綱要》)已將生物技術作為科技發展的五個戰略重點之一。2010年9月通過的《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也將生物產業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貫徹落實《決定》和《綱要》的部署,配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實施,全面推進我國生物技術與產業的快速發展,特編制《「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
一、形勢與需求
(一)生物技術是21世紀科技發展的制高點
生物技術是當今世界高技術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過去10年,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及相關領域的論文總數已佔全球自然科學論文的50%以上;近10年來,《Science》評選的年度10項科技進展中,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佔50%以上;2008年評出的SCI影響因子前20名期刊有16種屬於生命科學類。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及幹細胞等前沿生物技術的發展使人類對生命世界的認識水平發生質的飛躍;醫葯生物技術將大幅提高人類健康水平,提高生活的質量;農業生物技術將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產量與質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工業生物技術將加速「綠色製造業」發展,大幅度減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生產成本;發展生物質能將有效緩解能源短缺壓力;環境生物技術將在治理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發揮巨大作用;生物技術還將在保障國家安全、防禦生物恐怖威脅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相關研究已經占據了科學研究的主導地位。
(二)生物技術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戰略重點
為搶占生物技術的制高點,世界各國紛紛制訂國家戰略規劃,發布專項政策,大幅度增加資金投入。2009年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發布了《21世紀的「新生物學」:如何確保美國引領即將到來的生物學革命》的報告,建議採取國家行動以加快發展「新生物學」,重點加強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在糧食、能源、環境和健康4個領域的應用。2010年英國生物技術與生物科學研究理事會(BBSRC)發布了發展生物技術的5年規劃《生物科學時代:2010-2015戰略計劃》,將尖端生物科學與技術作為首要優先支持領域。日本將生物技術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將「生物技術產業立國」戰略作為日本新的國家目標,通過強大的財政支持,發展生物技術產業。韓國科技部在公布了長期科技發展規劃《2025年構想》後,又制定了國家規劃《Bio-Vision 2016(2006-2016)》,指導和推動韓國生物科技的發展。2007年,印度發布了生物技術發展戰略,在5年內,把生物技術投資翻4倍。我國《綱要》把生物技術作為科技發展的五個戰略重點之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把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成為我國先導性、支柱性產業。
(三)生物技術引領的生物產業將成為21世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當前,生物技術正在進入大規模產業化階段,生物醫葯、生物農業日趨成熟,生物製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快速興起。全球生物產業的銷售額每5年翻一番,年增長率高達30%,是世界經濟增長率的10倍,生物產業已成為增長最快的經濟領域。根據2009年美國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08年全球制葯、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產業的收入達到9170億美元,其中制葯佔74.61%,達6842億美元,生物技術產業佔21.27%,達1951億美元。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2011 年6 月14 日發布的生物技術行業年報顯示,2010 年生物技術行業產值穩步增長,是繼2009年全球生物技術產業首次實現全行業盈利之後的第二個盈利年。截至2010年底,全球(主要是美國、加拿大、歐洲和澳大利亞)約有生物技術企業4700多家,其中上市生物技術公司622家。上市生物技術公司總收入846億美元,研發投入228億美元,凈盈利47億美元,比2009 年增長30%。我國2009年生物產業產值達1.4萬億元人民幣左右,其中醫葯產業產值為10381億元,生物農業約1200億元,生物製造約1800億元,生物能源約280億元。2010年我國生物產業產值超過1.5萬億元。
(四)生物技術將成為解決人類重大問題的突破點
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健康、糧食、能源、環境等問題日益嚴重。現代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究為應對這些重大挑戰提供了科學可行的解決思路與方案。在農業方面,生物技術是提高我國農業科技水平,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升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生物育種技術將大大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豐富農產品的種類。在醫療保健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預測性、預防性、個體化、參與性」(Preventive、Predictive、Personalized、Participatory)的「4P」醫學將替代傳統以治為主的診療方式,高通量篩選、組學技術、生物信息等技術的發展為預防醫學、個體化治療提供可能。體細胞重編程技術解決了生物倫理學面臨的難題,以幹細胞和組織工程技術為核心的再生醫學顯現出巨大應用前景,有望成為繼葯物、手術之後的新治療模式。生物基材料為材料領域帶來了重大變革,以人工合成細胞與生物催化劑為核心的生物製造技術和以生物質為原料的生物燃料技術將逐步減少經濟對石油的依賴,大大降低二氧化碳(CO2)排放量,改善環境質量,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領人類進入低碳生活。生物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發展將為我們的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方式帶來巨大變革。
(五)生物技術將成為生物安全的支撐點
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和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生物安全形勢日益嚴峻,逐漸成為一個涉及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等諸多領域的世界性安全與發展的基本問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生物安全領域投入巨資鞏固並擴大其優勢地位,生物安全綜合實力發展迅速。據專家估算,我國僅11種危害較大的農業入侵生物所造成的年經濟損失就超過574億元。2003年以來,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肆虐,警醒我們更加關注新發傳染病帶來的安全問題。我國是世界上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發達國家掠奪生物資源的重要目標地區。據估計,我國生物遺傳資源引進和輸出比例大約為1:10,流失情況相當嚴重。我國防禦生物恐怖的能力亟待加強。由於天然森林破壞,致使野生動物棲息和分布區日益縮小,加上人為亂砍濫獵,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在我國動、植物種類中,已有15-20%的物種受威脅。保護我國的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安全迫在眉睫。解決生物安全問題的關鍵在於加快醫葯、農業、環境等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以確保國家利益和生物安全。
二、總體思路與指導原則
(一)總體思路
「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技術發展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綱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緊緊圍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搶占前沿技術的制高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長點,選准自主創新的突破點,夯實科學發展的支撐點。
(二)指導原則
1、整體部署、分步實施。緊跟國際生物技術發展前沿,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根據國家各大科技計劃的側重點,兼顧現實和中長期發展,整合覆蓋醫葯、農業、製造、能源、環保等各領域的資源,集成各部門和地方的力量,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體現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的銜接。
2、突出創新、支撐產業。充分吸納前沿生物技術的最新成果,原始創新與集成創新、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相結合,加強協同創新,形成自主核心技術,培育原始創新成果,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對重點關鍵技術和產品進行涵蓋上、中、下游的多學科、多單位聯合攻關,改造提升現有產業結構,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3、點面結合、跨越發展。重點開展以新一代測序技術為代表的前沿核心關鍵技術點、重大技術體系和重大產品的研究開發,構建具有行業帶動性的重大技術體系,建立國家級生物技術孵化器和集成示範基地,集成官產學研資等各方力量,以點帶面,促進生物技術產業跨越發展。
三、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技術發展的目標是:生物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生物技術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部分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生物醫葯、生物農業、生物製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產業快速崛起,生物產業整體布局基本形成,推動生物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使我國成為生物技術強國和生物產業大國。其中,發表SCI論文總數達到世界前3位;申請和授權發明專利數總數進入世界前3位;生物技術研發人員達到30萬人以上,生物技術人力資源總量位居世界第一;生物產業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5%以上。
四、重點任務
重點任務涵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層面和環節。通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科技計劃進行落實。其中,對於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發展中重大科學問題的基礎研究主要由973計劃來實施;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中的核心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主要由863計劃重點支持;生物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和產業化開發示範主要由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支持;對於生物技術發展中涉及全局性、跨行業、跨地區的重大技術問題和集成技術示範主要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並通過市場機制,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動;有關創新能力建設由科技部和發展改革委對應計劃聯合支持。
本規劃重點任務的實施,按年度、分步驟、有計劃地在對應的國家各科技計劃中組織實施,並按照各計劃的組織實施管理模式執行,做好各科技計劃間的銜接與配合。建立和健全涉及生物技術及生物產業發展相關部門的部際協調機制,定期召開部門協調會,協調統籌國家有關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集成國家各類科技計劃的資金與力量,加強銜接與配合,科學、合理、有效地配置資源,全力促進生物技術研究開發、產業化、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等工作,形成強大合力,推進我國生物技術及產業快速發展。
(一)加強前瞻性基礎研究
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和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挑戰,選擇關鍵瓶頸問題,加強前瞻性基礎研究,不斷提升我國生物技術領域的基礎研究水平和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的能力,帶動基礎研究和技術科學的結合,引領未來高新技術發展。
發展重點:
1、農業科學
圍繞農業動植物育種、科學養殖和栽培、資源高效利用、病蟲害有效防治以及生態環境改善中的重大科學問題,開展農田資源高效利用、有害生物控制、生物安全及農產品安全等農業高產、優質、抗病、高效研究,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農林草生態和綜合農業系統。
2、人口與健康科學
結合生命科學發展前沿,圍繞疾病發病機理及其防治中的重大科學問題,開展非傳染病慢性復雜性疾病、衰老和衰老相關疾病、計劃生育與生殖健康、災害醫學、感染與免疫等疾病機理及其防治的基礎研究;針對傳染性疾病的重大需求,研究主要病原體致病與重要傳染病的發病機制、重要疫苗創制中的科學問題、重要傳染病診斷治療和預警新技術;圍繞我國特色的中醫科學,開展中醫基本理論科學內涵詮釋,創新發展中醫基本理論,中葯及方劑應用,針灸辯證論證相關的基礎研究。
3、工業生物科學
研究新功能人造生命器件及集成,基因組學的網路分析,基因組的精細合成原理和技術,重大生物基產品的合成新理論、新途徑、新方法等。
(二)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
選擇具有中國特色和優勢核心關鍵技術,集中優勢資源,實現重點突破,力爭在國際生物前沿科學領域占據一席之地,搶佔一批國際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制高點。
發展重點:
1、「組學」技術
以開發新一代測序技術為我國生物技術實現跨越發展的突破口,帶動基因組技術、轉錄組技術、蛋白質組技術、代謝組技術、表觀遺傳組技術、結構基因組技術等各類組學研究技術的快速發展,研發高通量生物醫學數據分析與文本挖掘技術,高通量樣品分析技術、微量樣品提取和放大技術、海量數據分析技術等,加快組學技術與生物信息技術在疾病防控、臨床診治和生物製造、品種創制、新葯開發等領域的應用。
2、合成生物學技術
發展高通量、低成本DNA合成技術和基因片段高效組裝技術,蛋白質結構功能的分析、定向設計與合成技術,標准化生物元件與功能模塊的構建技術,建立合成生物學在葯物前體和中間體、生物能源、生物基化學品等的應用技術,逐步探索合成生物學在醫葯和能源領域的應用。
3、生物信息技術
突破生物調控元件的計算、設計、組裝與應用等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個體基因組、群體基因組、個體化信息搜索引擎和各類新的生物學數據分析技術,研究基於個體組學數據的疾病風險分析、疾病診治模型和系統研究;研究農業生物逆境脅迫相關數據挖掘與分析技術;建立國家生命科學、醫葯技術領域數據匯交、管理和共享技術平台。
4、幹細胞與再生醫學技術
研究胚胎幹細胞、成體幹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等分化、發育、與體內微環境相互作用的機制,細胞重編程、遺傳分化與幹細胞誘導分化技術,幹細胞分離鑒定、擴增及識別技術,幹細胞的免疫排斥、安全植入以及活體精確觀測示蹤等關鍵技術,復雜器官三維構建、組織工程醫療產品保存技術等核心關鍵技術。
5、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技術
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遺傳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開展一批靶向基因治療、細胞治療、免疫治療等前瞻性的生物治療關鍵技術研究,以關鍵技術的突破來帶動重點產品的研發,加快生物治療技術應用於臨床治療的速度。
6、分子分型與個體化診療技術
開展重大疾病及常見疾病的分子分型分期與疾病早期診斷關鍵技術研究;建立標准化、規范化、數字化的可共享的臨床資料、標本資料庫及信息系統;研究重大疾病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技術,重大疾病分子分型的生物標志物的發現、確證及臨床評價,重大疾病個體化的臨床診療方案。
7、生物晶元與生物影像技術
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具有市場前景的臨床檢測及衛生防疫用基因晶元、蛋白晶元及晶元實驗室產品。研究生物分子結構、三維形態與快速變化的超分辨成像,大尺度、跨層次的高分辨生物成像;研究單分子分辨/多分子網路調控的快速、無損、並行高通量成像監測,細胞、模式小動物及人體整體水平的活體三維無損結構成像監測,神經系統高分辨結構與功能三維無損成像監測;研究基於多層次多參數影像信息的整合建模方法,結合臨床重大疾病診療的成像信息監測與表徵。
8、生物過程工程技術
研究和開發生物過程宏觀代謝信息和細胞生長環境信息的在線檢測技術、生物過程優化和控制技術;生物大分子和生物小分子的分離、提取和精製技術;發酵過程與分離耦合技術;新型高效動植物細胞生物反應器、光生物反應器的設計、放大和製造技術。
9、生物催化工程技術
開展酶的定向改造、高效表達、固定化、輔酶再生、多酶耦合、酶與化學耦合、酶與發酵耦合以及不對稱及對映選擇性生物轉化技術、非水相生物催化反應過程優化及放大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成本低、可工業化生產的生物催化工程技術,提高我國工業酶開發和應用水平。
10、葯靶發現與葯物分子設計技術
研究基於系統生物學的葯物靶標網路分析技術,靶標蛋白功能及生物活性構象模擬技術,基於新功能基因及其信號通路的高通量篩選模型,基於結構、針對多個靶標的葯物設計技術,計算機輔助組合化合物庫設計、合成和篩選等關鍵技術,葯物先導化合物的設計方法,化合物成葯性評價葯物虛擬設計技術,網路葯理學設計技術,葯物代謝工程模擬等技術。
11、動植物品種設計技術
以主要植物(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蔬菜、林草等)、動物(豬、牛、羊、雞等)為研究對象,重點研究重要動植物品種性狀的分子構成解析、優異性狀多基因聚合;動植物品種分子設計的信息系統、品種分子設計工程、品種分子設計的技術體系與驗證。
12、生物安全關鍵技術
開展生物安全監控預警關鍵技術研究及公共衛生應急葯物與裝備的研製;研究病原體跨種傳播機制,建立生物威脅相關病原體溯源技術;開展生物入侵防護關鍵技術研究。
(三)研究開發一批重大產品和技術系統
圍繞當前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迫切需求,加強生物技術集成創新,重點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競爭能力的重大產品,著力推進生物醫葯、生物農業、生物製造、生物能源和生物環保產業的發展,實現我國生物技術研究與開發由技術積累向產業化開發的戰略轉變。
發展重點:
1、生物醫葯技術及產品
針對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用葯需求和培育發展醫葯產業的需求,突破一批葯物創制關鍵技術和生產工藝,研製創新葯物,改造葯物大品種,完善新葯創制與中葯現代化技術平台,建設一批醫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基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葯物創新體系。
圍繞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突破臨床診斷、預測預警、疫苗研發和臨床救治等關鍵技術,研製新型診斷試劑和新型疫苗,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結核病的新發感染率和病死率。
建立疫苗和抗體的大規模和快速反應生產新技術,系統的疫苗效果及質量評價技術體系,人源化抗體構建及優化技術;對傳統疫苗進行改造增效,針對新發、再發重大傳染病和多發感染性疾病研製新疫苗和抗體葯物;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非感染性疾病,研製治療性疫苗和抗體葯物。
突破一批體外診斷儀器設備與試劑的重大關鍵技術,研製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在一體化化學發光免疫診斷系統等高端產品方面實現重點突破,加速體外診斷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大幅提升我國體外診斷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突破一批生物醫用材料前沿高端產品,開展一批主要依賴進口的高值替代產品研發,創制一批量大面廣的生物醫用材料,突破生物醫用材料製品個體化設計、生物醫用材料表面改性、生物材料產品生物力學、耐久性及安全性檢測等共性關鍵技術。
2、生物農業技術及產品
圍繞主要農作物和家畜生產,突破基因克隆與功能驗證、規模化轉基因、生物安全等關鍵技術,完善轉基因生物培育和安全性評價體系,獲得一批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蟲、抗逆、優質、高產、高效的重大轉基因新品種,實現新型轉基因棉花、優質玉米等新品種產業化,整體提升我國生物育種水平,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以實現規模化發展為目標,加快綠色農用生物產品及林木危險性有害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產業化;開展生物農葯、生物獸葯、動物疫苗、生物肥料、綠色植物生長調節劑等綠色農用產品應用的示範試點和普及,推進全降解農膜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研究開發生物農葯、生物肥料、新型動物疫苗和診斷試劑、動物用生物技術葯物和獸葯、生物飼料添加劑等。
針對特種生物資源,重點開展冬蟲夏草、靈芝等重要珍稀葯用真菌資源化工程技術的研究,開發高附加值系列產品;發掘和篩選在特殊環境生長、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生物資源,開展人工培育技術研究,建立種苗繁育基地,開發深加工系列產品。
研究開發海洋漁業新品種選育繁育和標准化、規模化、生態健康養殖關鍵技術,開發水產養殖重大病害監測預報和免疫防治技術,建立水產品質量檢測體系。
3、生物製造技術及產品
重點研究化工產品生物合成途徑構建與優化、原料綜合利用與生物煉制、工業生物催化與轉化、生物-化學組合合成等關鍵技術,突破生物基平台化合物、手性化工中間體、生物基材料等重大化工產品生物製造的產業化瓶頸。形成有機酸、化工醇、生物基材料等產品製造的平台技術體系,形成手性醇、手性酸、甾體等高附加值手性中間體生產的創新生物製造路線。
研究開展生物技術在紡織、造紙、製革等工業中的應用,開發生物紡織、生物脫膠、生物製革、生物造紙等新技術工藝和裝備,促進紡織、造紙、皮革等企業應用生物技術工藝,推動行業的清潔生產。
選擇酒類、醬油、醋等傳統釀造產品,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和工程技術手段對菌種進行改良,對釀造過程進行優化控制,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4、生物能源技術及產品
研究開發非糧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燃氣、生物制氫等生物能源產品製造過程的共性關鍵技術和專用設備,以工業和城市生活廢棄物為原料,建立生物能源產品的規模化生產技術示範。
研究開發微藻生物固碳核心關鍵技術,建立年固定二氧化碳總量超過萬噸的工業化示範系統,率先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微藻固碳的產業化,同時開發高附加值的系列微藻產品,為微藻大規模固定二氧化碳及微藻能源的發展提供技術、經濟及環境評價指標,為微藻生物固碳技術的大規模推廣應用提供示範。
5、生物環保技術及產品
大力開發環保生物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重點發展高性能的水處理絮凝劑、混凝劑等生物技術產品,發展廢氣廢水生物凈化技術, 開發新型好氧、厭氧和復合的高效反應器、高效生物脫氮除磷新工藝;開發污染物降解生物新品種,發展石油煉制、醫葯化工行業有機污染物生物降解技術, 促進石油、重金屬、農葯等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修復。
針對煤炭、工業廢氣和煙道氣,開展微生物脫硫技術研究,重點開展高效功能菌的選育技術、微生物對硫代謝途徑的控制技術以及復合微生物脫硫技術的研究,發展多菌群、單/多相反應器的研究,以及生化/物化法的復合技術推進微生物脫硫技術的工業化應用。
(四)加強生物技術創新能力建設
根據生物技術自身發展的需要,系統加強生物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優化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究領域的科技資源配置,打造布局合理、科學高效並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共享平台和產業化示範基地,促進生物技術資源的整合和開發共享,為生物技術研究和成果產業化提供有效支撐。

E. 生物柴油 前景

生物柴油簡介
生物柴油是典型的「綠色能源」,具有環保性能好、發動機啟動性能好、燃料性能好,原料來源廣泛、可再生等特性。近年來許多研究證實,無論是小型、輕型柴油機還是大型、重型柴油機或是拖拉機,燃燒生物柴油後碳氫化合物都減少55%~60%,顆粒物減少20%~50%,CO減少45%以上,多環芳烴減少75%~85%。生物柴油是指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棉籽油等)、動物油(如魚油、豬油、牛油、羊油等)、廢棄油脂或微生物油脂與甲醇或乙醇經酯轉化而形成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具有某種結構符號的脂肪酸甘油酯(即甘油三酸酯)的植物油和動物脂肪通常被作為生物柴油的原料。
燃料特性
生物柴油的燃料性能與石油基柴油較為接近,且具有無法比擬的性能。
(1)點火性能佳。十六烷值是衡量燃料在壓燃式發動機中燃料性能好壞的質量指標,生物柴油十六烷值較高,大於45(石化柴油為45),點火性能優於石化柴油。
(2)燃燒更充分。生物柴油含氧量高於石化柴油,可達11%,在燃燒過程中所需的氧氣量較石化柴油少,燃燒比石化柴油更充分。[1]
(3)適用性廣。除了做公交車、卡車等柴油機的替代燃料外,生物柴油又可以做海洋運輸、水域動力設備、地質礦業設備、燃料發電廠等非道路用柴油機之替代燃料
(4)保護動力設備。生物柴油較柴油的運動黏度稍高,在不影響燃油霧化的情況下,更容易在氣缸內壁形成一層油膜,從而提高運動機件的潤滑性,降低機件磨損。
(5)通用性好。無需改動柴油機,可直接添加使用,同時無需另添設加油設備、儲運設備及人員的特殊技術訓練(通常其他替代燃料有可能需修改引擎才能使用)。
(6)安全可靠。生物柴油的閃點較石化柴油高,有利於安全儲運和使用。
(7)節能降耗。生物柴油本身即為燃料,以一定比例與石化柴油混合使用可以降低油耗,提高動力性能
(8)氣候適應性強。生物柴油由於不含石蠟,低溫流動性佳,適用區域廣泛。
(9)功用多。生物柴油不僅可作燃油又可作為添加劑促進燃燒效果,從而具有雙重功能。
(10)具有優良的環保特性。生物柴油中硫含量低,使得SO2和硫化物的排放低,可減少約30%(有催化劑時可減少70%);生物柴油中不含對環境會造成污染的芳香烴,因而產生的廢氣對人體損害低。

F. 生物治療需要多少錢

生物細胞治療有很多種,我是做生物CIK免疫細胞治療的,價格一針大概要1W2,各個地方收費不一樣,因為醫保報銷不一樣,報銷額度廣州是90%,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治療效果關鍵要看個人自身細胞狀態,一兩次治療是不能體現出效果的,這需要比兩三個療程才能解決(一個療程大概3-4針)。
至於病人自身,CIK免疫細胞治療幾乎沒有痛苦,對患者而言就是抽血和打針,相比於放化療和手術治療而言,這痛苦等同於沒有。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G. 十二五生物抗體根治術,治療尖銳濕疣 費用和復發率怎麼樣有人治療過嗎,分享下唄,具體哪個是國家指

尖銳濕疣是一種性傳播疾病,該病傳染性強,復發率也強。也是一種皮膚病變,治療的原則;主要是以清除病毒為主,才能徹底的治癒。

H. 我們想要建一個生物實驗室需要准備多少經費

這位老師,不同的實驗室價格是不一樣的,配備儀器的種類和數量的不同也會決定最終的實驗室價格。不過你可以聯系一下川布蘭生物,我們是用他們做的,當時他們給我們出了一個方案,領導覺得不是很符合,所以又改正了一下,主要後續服務很好,你可以先看看他們網站

I. 十二五期間,生物醫葯行業有政策扶持嗎行業前景樂觀

10月股市的政策將是一個信息密集的月份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將討論發展的「十二五」規劃的建議。

主題是否炒作的機會來了嗎?

摩根大通證券許鵬,在早期規劃草案制定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的宏觀經濟發展趨勢,行業披露各行業主管部門看,「變化」將成為「十二五」規劃,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核心話題。總結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宏觀三個轉型,由過去依賴投資和出口,專注於發展內需轉變,從高耗能,勞動密集型產業過渡到一個低碳,高科技產業,第三類的變化應逐步提高國民收入,「在手發展國內。

轉化為股市投資將變得更加鮮明,大消費概念,節能減排的概念,新興產業概念,產業升級為主線的核心話題概念等,將越來越受到股市投資人的身份,更傾向於這樣的行業,傳統的銀行,地產,煤炭,鐵,鋼,石油化工等領域,在10月份以後的主要資金配置十月或忽略不計。

「十二五」規劃內容幾乎涵蓋所有行業,投資者該如何從眾多板塊中挑選有望在10月的政策利好股票和行業的節能減排首當其沖的出色表現嗎?

瑞銀證券劉東勝,進入第四季度,節能減排將被列為最優先考慮的管理,確保完成。在10月,在討論的「十二五」規劃,節能減排規劃的過程不可避免地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以避免再次發生「最後一擊」的現象。借用的話,當地的領導下,新興產業的發展,提高的預期指標,如國內生產總值,節能減排是一項約束性指標,該指數預計將努力完成的,具有約束力的目標,必須完成。

預計10月,引進新的節能減排政策,同時參與規劃在「十二五」規劃的節能將更加強硬,這構成了等板塊表現積極在節能,新材料,新能源領域的市場,預計在10月。

板帶輪子的效果

通聖勇,分析師銀河證券,雖然它預計即將到來的10月將是更有利的,在討論「十二五」規劃新聞,但新興產業,如節能部門在不久的將來更充分的炒作,所以投資者不應過於激進的回調機會。

特定的角度來看,移動通信行業的醫葯,海洋工程,文化傳媒業,電動車行業,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以及作為高科技領域將成為10月的焦點,投資者可以採取提前篩查股票,密切跟蹤的方式來對待。面臨著重新洗牌的行業為鋼鐵,煤炭,水泥,保持適當的關注能找到這樣一盤的兼並和重組的??機會。

在一般情況下,在不久的將來,由於和「十二五」規劃相關的板塊一直在猜測,在2009年年初推出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 ,10月井噴式的集體上漲的可能性不大,板塊輪動機會。

閱讀全文

與十二五生物要多少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