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中國生物技術企業如何

中國生物技術企業如何

發布時間:2022-05-13 23:30:39

㈠ 國內生物制葯公司排名

國內知名的生物制葯公司主要有:上海醫葯、九州通、國葯一致、國葯股份、中國醫葯、華東醫葯、南京醫葯、康美葯業、海王生物、雲南白葯等。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排名不分先後。
應答時間:2021-06-0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㈡ 生物技術的前景怎麼樣

本專業對於畢業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要求嚴格。畢業生主要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以及國家機關等部門從事科研、教學和高級管理工作。

生物技術一直是政府所支持的重點產業領域,包括克隆在內的尖端研究都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所進行的,所以相關生物學專業的就業狀況一直以來都是趨向於良好發展。

無論是在研究機關或者生物公司,投資每年都有所增長。而職位的增長速度也保持在4-5%左右。生物專業是一個交叉性十分強的學科,伴隨科技飛速發展,學科劃分越來越細,學科交叉性越來越強,許多生物相關的新興學科方興未艾。

此外,生物相關的應用類學科包括公共衛生,食品,營養等,人才缺口也較基礎研究類大。


生物技術專業簡介:

生物技術專業培養以現代細胞與分子生物學為基礎、以分子克隆技術為手段的現代生物技術人才;要求學生掌握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免疫學、遺傳學、基因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

著重掌握分子生物學技術、細胞與組織培養技術、基因工程、酶工程、蛋白質工程、微生物工程、生物制葯技術、葯用植物化學分析技術、植物工廠化繁育與生產的技術、動植物檢疫技術、市場營銷、企業策劃等知識和技能。

畢業生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生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能在工業、醫葯、商檢、食品、農林生產、環保、科技情報、園林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㈢ 中國生物制葯屬於國葯集團嗎

不屬於,中國生物也不是央企,而是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的下屬國企。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始於1919年,前身為北洋政府中央防疫處。
新中國成立後直屬衛生部領導,現為世界500強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的重要成員企業,是中國歷史悠久、產品全、規模大,集科研、生產、銷售以及研究生培養為一體的綜合性生物制葯企業。下轄12個二級子公司和76家二級以下子公司,員工12551人。
一、中國生物的發展情況以及科研實力:
中國生物擁有豐富的產品線,覆蓋人用疫苗、血液製品、醫學美容、動物保健、抗體葯物、醫學診斷六大生物製品領域。人用疫苗可年產50種,年產量超7億劑次,居全球第六位,提供超過80%的國家免疫規劃用疫苗。
中國生物具有雄厚的科技創新實力,擁有1000餘人的研發團隊和1100餘人的質量管理團隊,包括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863」計劃疫苗項目首席科學家、13名國家葯典委員會委員。
二、國葯集團簡介
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即中國醫葯集團,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中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全、綜合實力最強的醫葯健康產業集團。以預防治療和診斷護理等健康相關產品的分銷、零售、研發及生產為主業。旗下有1500餘家子公司和國葯控股、國葯股份、國葯一致、天壇生物、現代制葯、中國中葯6家上市公司。
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正全力推進集團五大平台——現代物流分銷一體化運營平台、產學研一體化科技創新平台、全國醫葯零售連鎖網路、全國麻醉葯品配送網路、全國生物製品營銷及冷鏈配送網路、全國醫療器械耗材產品配送網路,科學儀器與醫療器械、醫葯科研與工程設計、醫葯國際經營與海外實業、醫葯會展與傳媒、醫療健康產業的全面發展,構成了一個以醫葯健康產業為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 醫葯集團擁有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醫葯流通配送網路和與國際水平接軌的30個配送中心,是國內最大的生物醫葯研發、生產企業,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免疫規劃用疫苗的生產任務。集團建立了生物制葯、麻醉精神葯品、抗感染葯、抗腫瘤葯、心腦血管用葯、呼吸系統用葯等生產基地和葯材基地,擁有國內實力最強的應用性醫葯研究機構和工程設計院。2010年,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被評為國家創新型企業。
2019年9月1日,2019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榜單第22位[2];2020年4月,入選國務院國資委「科改示範企業」名單;2020年度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A級企業;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第109位

㈣ 生物技術就業前景如何

就業前景:現在生物技術專業的需求人才主要體現在尖端,因此本科畢業生的的就業前景十分困難,但是對於高層次的人才還是很好就業的;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是各類生物製品公司,其中大部分是生物制葯、酒水飲料食品、保健品企業等。
補充:
生物技術是全球發展最快的高技術之一。70年代發明了重組DNA技術和雜交瘤技術;80年代建立了細胞大規模培養轉基因技術,現代生物技術〈基因工程〉制葯始於八十年代初,特別是發明了pcr技術,使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90年代,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以及重要農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信息技術的滲入,相繼發展起了功能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組合化學,生物晶元技術以及一系列的自動化分析測試和葯物篩選技術和裝備。各種新興的生物技術已被廣泛地應用於醫療,農業,生物加工,資源開發利用,環境保護,並對制葯等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生物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傳統生物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發展的兩個階段,發酵工程,其中基因工程為核心技術。由於生物技術將會為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如糧食、健康、環境、能源等開辟廣闊的前景,它與計算機微電子技術、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術等被列為高科技,被認為是21世紀科學技術的核心。目前生物技術最活躍的應用領域是生物醫葯行業,生物制葯(常指基因重組葯物)被投資者看作為成長性最高的產業之一。世界各大醫葯企業瞄準目標,紛紛投入巨額資金,開發生物葯品,展開了面向21世紀的空前激烈競爭。
0 108
更多回答(4)

 
 108
更多回答(4)

㈤ 國內生物公司實力排行

常言說的好,事實勝於雄辯,有時候事實擺在眼前你才會相信。
還有一句話是這么說來著,「窺一斑可知全身,觀局部可知整體。」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整理了一份表格。
部分生物公司產品和服務在intel網上收錄排名
上海生工(sangonbiotech) 英俊生物技術(incirtogen
) 三博遠志(sunbiotech) 華大基因 奧科生物 諾賽基因 博尚生物 博邁生物 擎科生物 金唯智 天一輝遠 中美泰和
被網路收錄頁數 76 50 75 60 52 76 5 22 5 15 8 5
被谷歌收錄頁數 40 46 46 50 8 28 5 4 4 21 2 2
被谷歌學術搜索收錄頁數(中文) 98 89 38 28 20 15 5 3 4 1 0 0
被谷歌學術搜索收錄頁數(英文) 98 82 38 --- -- --- -- -- -- - - -

從表格中的被「谷歌學術搜索收錄頁數」可以客觀的知道其實力排行。從表格中我特別注意了北京三博遠志生物技術公司,該公司從2000年成立以來十年間以極快的速度壯大了自己,現在已成為業界基因合成測序著名企業了。該公司主營業務DNA合成、測序、基因工程技術服務、分子生物學試劑盒。北京三博遠志是國內基因合成、測序著名企業。
公司擁有一流的人才隊伍,合理的人才結構,團隊的管理層和技術支持是由生物學、農學、醫學、企業管理等博士、碩士組成,實驗師和試劑盒生產人員是兩年以上操作經驗的本、專科人才。公司北京地區員工80餘公司擁有國際最先進、最權威、精準的新一代DNA測序平台——ABI3730XL多台,自動上樣、自動分析,讀序可達900bp。有ABI3900合成儀和BLP-192美國Biolytic公司產的板式高通量合成儀等先進的儀器,具備一流實驗室的其他裝備。
公司經營項目:DNA合成、測序,全基因合成,基因組測序,cDNA文庫構建,SNP基因分型,STR遺傳標記分析,HLA分型,腫瘤基因突變檢測,葯物代謝相關基因分型,三博遠志基因組各種提取試劑盒,質粒、膠回收等核酸純化試劑盒,三博遠志Taq酶,三博遠志DNA Marker,各種進口生物試劑。
該公司的口號是:「三化兩節約一快出」——讓生物科學研究「專業化、社會化、簡單化」,「節約您的寶貴經費、節約您的寶貴時間,助您快出成果」。
「敬業+認真」是該公司的特點;以「顧客為中心」是其的服務宗旨。其公司的理念是「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少說多干」。
其公司的目標是以DNA合成、測序為龍頭,以試劑盒生產為後盾,大力拓展基因工程課題服務,推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試劑盒產品,把SUNBIOTECH公司做成國際品牌,成為中國基因試劑盒生產和基因檢測、基因工程服務的領導者。做大民營生物產業,為民族生物產業爭光。
三博遠志公司具有良好的信譽,連續三年榮獲工商局評比A級企業。
三博遠志已在全國發展了50多家代理商,除銷售本公司產品和服務外,還代理國內外其它生物試劑公司的產品,形成了強大的銷售網路。三博遠志經過十年的艱苦創業,現已建立了良好的生物服務和商業平台。產品和服務在北京和全國各地得到了廣大客戶的廣泛認可。
憑借良好的信譽、過硬的技術、高品質的服務、開拓創新的精神,在同行業、客戶和供貨商心目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創立了三博遠志品牌。

㈥ 中國生物技術現狀

前,我國生物技術已廣泛用於農業、醫葯、環保、輕化工等重要領域,為生物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奠定了良好基礎。生物技術與產業已經開始從跟蹤仿製到自主創新的轉變;從實驗室探索到產業化的轉變;從單項技術突破到整體協調發展的轉變。中國生物科技發展中心主任王宏廣說,我國生物技術在讓企業積極參與產業化的同時,還要加強有獨立知識產權成果的創新。努力培養技術、管理人才,建立產品標准化體系,組建相關行業協會,規范市場秩序。

我國生物技術產業通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個生物技術園區。目前,涉及現代生物技術的企業約500家,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其中涉及醫葯生物技術的企業300多家,涉及農業生物技術的企業200多家。

人均壽命從1949年35歲增長到1996年70.8歲生物技術功不可沒

據新華社北京19日電記者楊維漢報道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我國生物技術要積極穩妥地促進產業化,努力使生物技術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召開的"新世紀生命科學論壇"上,科技部有關人士介紹,我國將通過生物技術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的發展,進一步發展生物高科技,培育生物新產業,力爭使生物技術產業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之一。

水平在發展中國家領先

據新華社北京19日電記者楊維漢報道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生物技術總體水平在發展中國家處於領先地位,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國生物技術基礎研究不斷取得突破,為生物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奠定了良好基礎。中國作為惟一的發展中國家成員參與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了1%測序工作;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了雜交水稻父本9311(秈稻)的基因組序列草圖;在國際上首次定位和克隆了神經性高頻耳聾基因、乳光牙本質Ⅱ型、汗孔角化症等遺傳病的致病基因。醫葯生物技術為提高人民平均壽命和健康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人均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增長到1996年的70.8歲,生物技術功不可沒。近年來,中國醫葯生物技術發展明顯加快,進入臨床研究的生物醫葯已達150多個,有基因工程干擾素等21種生物技術葯物投入生產.

為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

我國農業生物技術成就顯著�為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增加農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我國首創的雜交水稻技術已經推廣到20多個國家,累計增產糧食3500多億公斤。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個有轉基因抗蟲棉花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2002年種植面積占棉花總種植面積的40%,五年來累計為農民增收50多億元。

開發再生清潔能源有功

我國在利用生物技術開發可再生清潔能源方面成就顯著。利用玉米等糧食生產燃料酒精的技術分別在河南、黑龍江已具備了數十萬噸的年生產能力,乙醇汽油已在部分地區推廣試用;日產量20餘噸的生物柴油生產企業2002年在四川問世,填補了我國生物柴油工業化生產的空白。

㈦ 中國生物是央企嗎

中國生物不是央企,而是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的下屬國企。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始於1919年,前身為北洋政府中央防疫處;

新中國成立後直屬衛生部領導,現為世界500強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的重要成員企業,是中國歷史悠久、產品全、規模大,集科研、生產、銷售以及研究生培養為一體的綜合性生物制葯企業。下轄12個二級子公司和76家二級以下子公司,員工12551人。

中國生物的發展情況以及科研實力。

中國生物擁有豐富的產品線,覆蓋人用疫苗、血液製品、醫學美容、動物保健、抗體葯物、醫學診斷六大生物製品領域。人用疫苗可年產50種,年產量超7億劑次,居全球第六位,提供超過80%的國家免疫規劃用疫苗。

中國生物具有雄厚的科技創新實力,擁有1000餘人的研發團隊和1100餘人的質量管理團隊,包括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863」計劃疫苗項目首席科學家、13名國家葯典委員會委員。擁有5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博士學位授予點、5個碩士學位授予點,為中國生物制葯行業的發展輸送了大批高端人才。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認識我們

㈧ 國內知名的生物企業有哪些

國內醫葯界權威機構米內網聯合醫葯經濟報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醫葯工業百強系列榜單。據統計,系列榜單中共有260家企業位列行業第一梯隊,入選「中國化葯企業TOP100排行榜」、「中國中葯企業TOP100排行榜」等五大子榜單。評選時間跨度為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

在2019年度中國生物醫葯(含血液製品、疫苗、胰島素等)企業TOP20排行榜中,百濟神州、長春高新、智飛生物位列前三甲。排名前十的企業還有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信達生物制葯(蘇州)有限公司、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沈陽三生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泰邦生物製品有限公司、北京天壇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㈨ 未來我國生物產業將重點發展哪些方面

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取得了快速發展,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總體水平已經在發展中國家處於領先地位。目前生物技術在我國已廣泛用於農業、醫葯、環保、輕化工等重要領域,對提高人類健康水平、提高農牧業和工業產量與質量,改善環境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00年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產值已經達到200多億元,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個生物技術園區。目前,涉及現代生物技術的企業約500家,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其中涉及醫葯生物技術的企業300多家,涉及農業生物技術的企業200多家。

一、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中國生物技術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展,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生產快速發展,涉足領域不斷擴展。我國生物技術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基因工程制葯產業發展迅猛,1996年,基因工程葯物和疫苗銷售額為2.2億元,1998年增長到7.2億元,2000年達到了22.8億元,平均每年增長79.42%,其中干擾素所佔比重最高,其次為乙肝疫苗、白細胞借素-2。

二是生物技術研發取得重要成果。為加快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我國始終把生物技術列為國家重大科技計劃,政府大幅度增加了研發投入,同時鼓勵國家加大科技投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獲得了一批具有知識產權的新基因,新表達系統、生物工程、葯物進入了創制階段,建立了一系列關鍵平台技術,動植物轉基因技術已經成熟,具備了大規模基因測序、生物基因的研究條件;雜交水稻大面積推廣,抗基因的棉花、番茄已經進入了商業化的發展。有數十種基因葯物已經進入了實用性階段。

三是我國已具備了生物技術方面研究開發的良好基礎。目前從事生物技術研究與開發的技術人員有兩萬人,每年還有4500名大學生和研究生畢業,有許多優秀的畢業生出國深造,在生物技術研究與開發方面已經形成了初具規模和有一定競爭力的研究隊伍,進入生物技術,加大科學研究的深度和其他技術的滲透,將形成新的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並推動他們的發展,使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產生質的飛躍。

四是生物技術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由於生物技術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我國從事生物技術產品開發的企業,如雨後春筍,不斷涌現。2000年生物技術公司就超過了200家,同時已有60多家上市公司直接或間接從事生物技術產業,出現了深圳科新、天津泰達等生物基因技術龍頭企業。

二、國際發展現狀與趨勢

目前,我國生物技術產業集中化程度低,沒有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產業。2000年實現產值200多億元,相對於美國2000年的200多億美元的生物技術產業產值差距很大。

全球生物技術行業發展表現出以下特點:

出現一批影響未來的重大技術:人類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幹細胞技術與組織工程、生物信息學、轉基因技術、克隆技術、生物晶元/蛋白晶元/組織晶元、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反義核酸技術、單抗技術等對現代生命科學及生物技術產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生物技術產業格局從治病為主向治病、保健、提高生活質量的健康產業過渡。

跨國公司平均R&D投入與銷售收入的比例已超過10%,創新型重磅產品不斷涌現,美國最大的生物技術公司2000年銷售收人為24億美元,凈利達6億多美元。

兼並重組愈演愈烈,大企業愈來愈大,協作型競爭已成為當今生物技術產業的主流;1998年以來,世界生物制葯業格局發生了劇烈變化,全球市場排名前五強中四席是重組的結果,二十強的市場集中度高達67.8%;

小型企業走向專業化的道路,在生物制葯行業尤其明顯。如Amgen公司、Genentech公司、Celera公司、Isis公司等分別成為基因工程葯物、大規模基因組測序與生物信息學、反義核酸葯物等領域的典範。

三、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存在的問題

與國際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相比,我國生物技術行業與國際水平差距明顯。具體表現為:

1.自主知識產權過少,競爭能力有限。

在美洲,生物技術高新企業在創建的時候,在第一期、第二期的融資中(即種子資金期和風險投資期的時候),一般都是技術出資者控制了50%以上的股權,而資本出資方是小股東,這種情況在北美非常普遍。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融資的不斷增多,創業者(技術擁有者)才逐漸失去了絕對的控股權,但企業本身卻是一個完整的現代企業機制。目前我國在這個問題上還存在缺陷,直接表現為無形資產在股權結構中都在35%以下。

目前,我國在生物技術產業及產業發展所需的重要儀器、設備、試劑等支撐技術與裝備方面十分落後,主要依靠國外進口。生物技術產業的支撐技術與裝備具有兩大特點,一是涉及多學科、多技術領域的交叉;二是絕大多數生產經營專用儀器、裝備的公司都擁有國際市場,只有佔有國際市場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生存和發展。目前我國尚不具備自主研製和生產並佔有國際市場的能力。

2.投入嚴重不足,研究開發能力非常有限。

生物技術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是高投入、高風險和高回報的產業,因此,資金短缺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在我國,存在許多貸而不還的現象。缺少完整的信譽系統已成為阻礙中國產業發展的嚴重問題。如何建立完善信譽系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國家加大生產技術投資力度的同時,還要充分利用銀行貸款以及尚待健全的風險資金市場,尋找各種資金渠道。政府應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參與生物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目前,我國企業資本融通渠道只有創業者個人出資;上市公司、民營企業投資;政府的風險投資;國家科技部的中小企業擔保基金;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金五種。其中上市公司、民營企業的投資因為上面所說的缺乏對無形資產的認識和認可,導致他們常常希望在所投資的企業中依靠他們所提供的有形資本來控股,嚴重地打擊了創業者的積極性。而在全球生物技術最為發達的北美,中小企業資本融通渠道要多得多,他們可以通過創業者個人出資、私募資金、政府中小企業擔保基金(由銀行管理,政府擔保比例從75%—90%以上)、工業研究基金(通過審批後的撥款,如:美國的國立研究院、加拿大的工業科技部)、風險投資、銀行貸款、企業並購(兼並、合作、戰略聯盟)戰略投資、上市融資(IPO)、政府的養老基金投資高新技術企業等渠道融通資金。

3.無序競爭嚴重,導致整體優勢缺乏。

我國目前尚沒有全國性統管生物技術產業研究開發及產業化的組織管理機構,缺乏全局性的戰略部署。目前國家各類科研計劃雖然都在不同程度上注重基礎性創新性研究,但在具體實施和操作過程中,往往傾向於選擇短期能產生效益的研究項目,導致創新的源頭匱乏。更為嚴重的是,各類計劃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與協調,各部門、各地方自成一體、封閉運行,導致科研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而且造成低水平重復。

4.產業化人才缺乏,研發與產業化脫節。

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人才。由於研究開發人員培養周期長,大量優秀的科研人員滯留在國外,國內缺乏優秀人才,尤其缺少技術兼經營型人才。此外,我國現有生物技術人才偏重於理論研究,產業化人才相對缺乏。在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發展中,常出現實驗室里的科研成果難以產業化,或產業化成本很高而無經濟價值。

5.產業發展的整體環境欠佳。

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整體環境的改善,雖然我國有些地區制定了相關政策,形成了一定的有利於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環境。但從整體上來說,還亟待改善,亟須建立一種有效的機制,促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特別是需要建立風險投資機制,使之與國家投資相配合。

四、快速發展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的對策思考

1.健全和完善管理體制,建立行業組織管理機構。

發展我國的生物技術產業,必須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同時運用政府和市場兩種資源配置的調節手段,盤活我國技術、設備與設施、人才等方面的存量,使各方面的優勢系統有效地集成;必須同時調動國家、地方和企業以及科技人員的內動力和凝聚力;必須下決心解決部門地方條塊分割、低水平重復的頑症。

為此,建議國家適時成立全國性的組織管理機構,對全國生物技術產業及產業發展進行總體規劃和協調指導,從而做到整體協調,避免多頭指揮和政出多門,實現決策、協調和實施系統的統一、簡便和高效。

2.進行戰略布局調整,形成產業聚集區。

國外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經驗表明,在一些地理、交通、信息、政策等環境較好的地域,容易形成生物技術產業研究開發和產業的「聚集區」。

根據目前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及產業發展情況,結合現有國家級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可選擇技術力量比較雄厚、投資環境好並已有一定生物技術產業基礎的上海、北京、沈陽等地作為生物技術產業化基地,給予更為優惠的財政和稅收扶持政策。集中力量有選擇地發展3—5個生物技術產業聚集區,發揮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聚集效應,盡快形成較大的生物技術產業規模。

3. 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建立國家生物技術產業重大項目孵化器。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難、轉化率低制約了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影響了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作用的發揮,已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生物技術產業因其自身的綜合性、多學科特點,生物技術產業轉化更具有特殊性。在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尚不完善的條件下,孵化器的作用尤為重要。

孵化器的作用是通過與研究開發機構建立廣泛聯系,並有力地引導企業介入,密切生物技術產業上下游的結合,有效地使單一技術的突破盡快孵化為成熟配套的技術和工藝,向產業進行技術轉移和輻射,從而加速具有商業前景的技術和產品盡快形成商品化和產業化。為此,應在已有的工作基礎上,擇優建立數個生物技術產業國家重大項目孵化器,結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獨特性的生物技術產業重大項目和重大產業工程的實施。

4.大力發展生物技術產業中介組織,協調生物技術企業發展進程。

國外成功經驗表明,中介組織在高技術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介組織是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應大力發展從事生物技術產業信息咨詢、技術評估(包括生物安全評估)、專利(特別是國外專利)代理、投融資等方面的中介機構。

我們認為,應盡快組建生物技術產業協會。組建生物技術產業協會有利於信息溝通和協作,有利於規范市場和公平競爭,亦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有利於逐步形成社會化發展的格局。協會組成以企業法人和高級主管為主,吸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技術、管理、營銷專家參加。政府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協會進行全局性組織協調工作。積極引導支持有條件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建立研究開發機構,提高信息採集、技術引進、智力引進、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與交流乃至產品出口的效率。

閱讀全文

與中國生物技術企業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