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物質緻密成型燃料加工銷售屬於什麼行業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0
『貳』 什麼是生物質能生物質能的轉化與利用有哪些途徑
生物質是指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體,包括所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而所謂生物質能(biomass energy ),就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同時也是唯一一種可再生的碳源。生物質能的原始能量來源於太陽,所以從廣義上講,生物質能是太陽能的一種表現形式。
生物質能的利用
生物質能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僅次於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而居於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個能源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有關專家估計,生物質能極有可能成為未來可持續能源系統的組成部分,到下世紀中葉,採用新技術生產的各種生物質替代燃料將佔全球總能耗的40%以上。
目前人類對生物質能的利用,包括直接用作燃料的有農作物的秸稈、薪柴等;間接作為燃料的有農林廢棄物、動物糞便、垃圾及藻類等,它們通過微生物作用生成沼氣,或採用熱解法製造液體和氣體燃料,也可製造生物炭。生物質能是世界上最為廣泛的可再生能源。據估計,每年地球上僅通過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質總量就達1440~1800億噸( 乾重 ),其能量約相當於20世紀90年代初全世界總能耗的3~8倍。但是尚未被人們合理利用,多半直接當薪柴使用,效率低,影響生態環境。現代生物質能的利用是通過生物質的厭氧發酵製取甲烷,用熱解法生成燃料氣、生物油和生物炭 ,用生物質製造乙醇和甲醇燃料,以及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培育能源植物,發展能源農場。
生物質能的分類
依據來源的不同,可以將適合於能源利用的生物質分為林業資源、農業資源、生活污水和工業有機廢水、城市固體廢物和畜禽糞便等五大類。
林業資源:林業生物質資源是指森林生長和林業生產過程提供的生物質能源,包括薪炭林、在森林撫育和間伐作業中的零散木材、殘留的樹枝、樹葉和木屑等;木材采運和加工過程中的枝丫、鋸末、木屑、梢頭、板皮和截頭等;林業副產品的廢棄物,如果殼和果核等。
農業資源:農業生物質能資源是指農業作物(包括能源作物);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如農作物收獲時殘留在農田內的農作物秸稈(玉米秸、高粱秸、麥秸、稻草、豆秸和棉稈等);農業加工業的廢棄物,如農業生產過程中剩餘的稻殼等。能源植物泛指各種用以提供能源的植物,通常包括草本能源作物、油料作物、製取碳氫化合物植物和水生植物等幾類。
生活污水和工業有機廢水:生活污水主要由城鎮居民生活、商業和服務業的各種排水組成,如冷卻水、洗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廚房排水、糞便污水等。工業有機廢水主要是酒精、釀酒、製糖、食品、制葯、造紙及屠宰等行業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水等,其中都富含有機物。
城市固體廢物:城市固體廢物主要是由城鎮居民生活垃圾,商業、服務業垃圾和少量建築業垃圾等固體廢物構成。其組成成分比較復雜,受當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能源消費結構、城鎮建設、自然條件、傳統習慣以及季節變化等因素影響。
畜禽糞便:畜禽糞便是畜禽排泄物的總稱,它是其他形態生物質(主要是糧食、農作物秸稈和牧草等)的轉化形式,包括畜禽排出的糞便、尿及其與墊草的混合物。
『叄』 生物質顆粒燃料加工所屬行業類別如何劃分,它屬於農產品加工嗎
不屬於,屬於清潔能源,廢棄物循環利用
『肆』 生物質顆粒加工屬於工商注冊哪個行業,工業還是農業
通常情況下的話應該是注冊在農業當中的,這種情況的話是比較正常的,應該是農業深加工。
『伍』 大家說說生物質氣化這個行業怎麼樣
大家說說生物質氣化這個行業怎麼樣
生物質氣化有多種形式。如果按氣化介質分,可分為使用氣化介質和不使用氣化介質,其中使用氣化介質的技術又分為干餾氣化、空氣氣化、氧氣氣化等。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空氣氣化。如果按產氣的用途來分,可分為生物質氣化供氣技術、供熱技術、發電技術和合成化學品技術等。目前各種技術的實際應用都在進行,生物質氣化供氣技術由於技術起點低,投資少適合我國農村大力發展。
空氣氣化技術直接以空氣為氣化劑,氣化效率高,是目前應用最廣,也是所有氣化技術中最簡單、最經濟的一種。富氧氣化使用富氧氣體作為氣化劑,反應溫度高,反應速度快,可得到焦油含量低,但成本高。水蒸氣氣化是一水蒸氣作為氣化劑,燃氣質量好,氫氣含量高,產生的也是中熱值氣。氫氣氣化是由氫氣同碳及水發生反應生成大量的甲烷的過程,其反應條件苛刻,需要在高溫高壓且具有氫源的條件下進行,可產生熱值為22260-26040kjm³之間的高熱值氣。干餾氣化不使用氣化介質,產生固定碳、焦油與可燃氣。
氣化爐是生物質氣化系統中的核心設備,生物質在氣化爐內進行氣化反應,生成可燃氣。生物質氣化爐可分為固定床氣化爐和流化床氣化爐兩種類型,而固定床氣化爐和流化床氣化爐又都是多種不同形式的,如圖所示。
『陸』 生物質顆粒行業
固體生物燃料沒有污染
『柒』 生物質材料屬於生物材料嗎
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廣泛運用生物質材料
( 2007年1月17日 )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一次性餐具將不再使用傳統塑料,而是用生物質材料"玉米塑料"製成,對環境沒有任何污染。1月16日,在同濟大學百年校慶論壇上,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任傑教授透露,不僅是一次性杯子、托盤、包裝盒,世博會上使用的路牌、胸卡、磁卡也將有可能來源於玉米。
任傑解釋說,這種全新的生物質材料叫做"聚乳酸",是將玉米等農作物通過生物發酵技術制備得到的一種"綠色石油"。這種材料可循環利用,走一條從農作物到乳酸、到聚乳酸、到聚乳酸製品、再到自然降解的循環鏈,於環境無負擔。它可以廣泛地應用於農用地膜、纖維紡織、一次性產品、包裝材料、工程塑料,甚至現代醫療材料等領域,"比如說醫療用的骨釘,現在常使用鋼釘,需要取出或替換,如果用了可降解的聚乳酸,骨釘就能在一定時間後自動降解,避免了病患二次痛苦"。
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已經開始應用聚乳酸這種生物質材料,製成一次性餐具、托盤,甚至是筆記本外殼。任傑對記者表示,愛知世博會上使用的是美國生產的玉米塑料,它採用的是兩步法的制備手段,工藝線路繁瑣,產率低,成本高,不適合大規模產量化生產。"而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我們將採用一步法的聚乳酸制備工藝,性價比高,既安全又能保證產量。"
任傑表示,用"玉米塑料"做包裝材料已經被納入到世博會專項計劃中,用完的廢棄杯子或包裝盒屆時將一並填埋進行自然降解,作為能吸收的物質進行循環利用。據介紹,2005年全球塑料產量達2億噸,我國產量在1800萬噸左右。傳統塑料不僅製成過程能耗大,而且製成品除一部分進入循環利用外,其餘都通過焚燒、填埋等方法處理,會造成土地浪費及有毒物質釋放等嚴重污染。
任傑還透露,雖然用可食用的玉米製成大批量生物質包裝材料已經綽綽有餘,但是專家們還在研究使用包括甘蔗、薯類和甜高粱等其他生物質材料製成塑料製品,特別是能源材料。
這些論文應該對你有所幫助!
導師:齊慶傑 導師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1] 周新華.生物質材料熱解實驗及動力學分析[D].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6
[2] 於貴生.燃煤鍋爐典型脫硫工藝的脫氟反應機理研究[D].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7
[3] 孫清威.工業鏈條爐高溫燃燒脫硫劑與脫硫新技術的研究[D].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7
[4] 付現偉.礦井人—機—環境系統安全評價[D].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7
[5] 肖丹.受限空間瓦斯爆炸特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7
[6] 吳憲.煤燃燒過程中氟的析出行為及其在工業與電站鍋爐中的燃燒轉化特徵[D].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5
[7] 郝宇.燃煤硫的析出特性及脫硫的實驗研究[D].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5
[8] 李雪青.阜礦集團五龍煤礦沖擊地壓事故分析與綜合防治技術研究[D].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5
[9] 楊逾.阜新市大氣環境污染模式及評價[D].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21 條
[1] 張洪勛,李林. 纖維素類生物質熱解技術研究進展[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 2004,(01).
[2] 馬林轉,何屏,王華. 煤與生物質的熱解[J]貴州化工, 2004,(01).
[3] 崔亞兵,陳曉平,顧利鋒. 常壓及加壓條件下生物質熱解特性的熱重研究[J]鍋爐技術, 2004,(04).
[4] 劉建禹,翟國勛,陳榮耀. 生物質燃料直接燃燒過程特性的分析[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1,(03).
[5] 王方,周義德,李在峰,岳峰. 影響生物質氣化指標的主要因素分析[J]河南科學, 2004,(01).
[6] 高先聲. 生物質的熱化學反應特性和秸稈氣化問題[J]可再生能源, 2004,(02).
[7] 劉榮厚,陳義良,魯楠,牛衛生. 生物質熱裂解技術的實驗研究[J]農村能源, 1999,(05).
[8] 胡雲楚,陳茜文,周培疆,宋昭華,謝昌禮,屈松生. 木材熱分解動力學的研究[J]林產化學與工業, 1995,(04).
[9] 周善元. 21世紀的新能源——生物質能[J]江西能源, 2001,(04).
[10] 蔣劍春,沈兆邦. 生物質熱解動力學的研究[J]林產化學與工業, 2003,(04).
[11] 吳亭亭,曹建勤,魏敦崧,聞望. 等溫熱重法生物質空氣氣化反應動力學研究[J]煤氣與熱力, 1999,(02).
[12] 李改蓮,王遠紅,楊繼濤,李繼紅,黃浩,張凱. 中國生物質能的利用狀況及展望[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4,(01).
[13] 劉漢橋,蔡九菊,包向軍,王博. 廢棄生物質熱解的兩種反應模型對比研究[J]材料與冶金學報, 2003,(02).
[14] 周仕學,聶西文,王榮春,劉澤常. 高硫強粘結性煤與生物質共熱解的研究[J]燃料化學學報, 2000,(04).
[15] 葉新皞,王永紅,儲矩,郭美錦,庄英萍,張嗣良. 生物質燃料[J]生物學雜志, 2004,(02).
[16] 何芳,易維明,柏雪源,李永軍,閘建文. 幾種生物質熱解反應動力學模型的比較[J]太陽能學報, 2003,(06).
[17] 江淑琴. 生物質燃料的燃燒與熱解特性[J]太陽能學報, 1995,(01).
[18] 於娟,章明川,沈軼,范衛東,周月桂. 生物質熱解特性的熱重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2002,(10).
[19] 宋春財,胡浩權,朱盛維,朱英華. 生物質秸稈熱重分析及幾種動力學模型結果比較[J]燃料化學學報, 2003,(04).
[20] 賴艷華,呂明新,馬春元,施明恆. 程序升溫下秸稈類生物質燃料熱解規律[J]燃燒科學與技術, 2001,(03).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60 條
[1] 馬校飛. 生物質熱解液化實驗研究[D]重慶大學, 2005.
[2] 鍾浩. 以蒸汽為氣化劑的生物質熱解和完全氣化技術研究[D]雲南師范大學, 2000.
[3] 王志和. 煤木混合型煤的特性試驗與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 2006.
[4] 李偉莉. 生物質成型燃料熱風採暖爐的設計與試驗[D]河南農業大學, 2005.
[5] 徐永松. 微生物發酵傳熱特性研究及溫度場模擬[D]重慶大學, 2006.
[6] 徐劍琦. 林木生物質能資源量及資源收集半徑的計量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 2006.
[7] 尚斌. 畜禽糞便熱解特性試驗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 2007.
[8] 賈孟立. 球形生物質成型機的設計研究[D]河南農業大學, 2006.
[9] 黃浩. 秸稈移動蒸發前沿乾燥模型及其實驗研究[D]河南農業大學, 2005.
[10] 劉艷陽. 生物質熱裂解製取生物油的試驗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 2005.
>>更多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17 條
[1] 劉聖勇. 生物質(秸稈)成型燃料燃燒設備研製及試驗研究[D]河南農業大學, 2004.
[2] 陳平. 生物質流化床氣化機理與工業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06.
[3] 馬曉軍. 木材苯酚液化物碳素纖維化材料的制備及結構性能表徵[D]北京林業大學, 2007.
[4] 蔣劍春. 生物質熱化學轉化行為特性和工程化研究[D]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2003.
[5] 汪小憨. 煤粉近壁燃燒模型構建及液排渣式燃燒器的特性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06.
[6] 溫俊明. 城市生活垃圾熱解特性試驗研究及預測模型[D]浙江大學, 2006.
[7] 閆振. 落葉松樹皮熱解特性及熱解油制膠技術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 2006.
[8] 黃彪. 杉木間伐材的炭化理論及其炭化物在環境保護中應用的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 2004.
[9] 黃海珍. 煤與生物質混合動力學特性及成型燃料固硫特性研究[D]吉林大學, 2007.
[10] 宋春財. 農作物秸稈的熱解及在水中的液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 2003.
>>更多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152 條
[1] 姜凡,潘忠剛,矯維紅,江淑琴,劉石,王海剛,蘇亞欣. 混合垃圾燃燒特性的實驗研究[J]動力工程, 2003,(03).
[2] 羅婕,田學達,魏學鋒. 固體氧化劑提高生物質燃料燃燒性能的研究[J]能源與環境, 2005,(02).
[3] 江淑琴,矯維紅. 城市生活垃圾的燃燒性能研究[J]工程熱物理學報, 1998,(05).
[4] 高亞萍. 阻燃電纜絕緣材料聚氯乙烯熱解特性研究[J]工程塑料應用, 2007,(03).
[5] 姜彥立,齊慶傑,周新華. 玉米秸稈恆溫熱解實驗研究及動力學分析[J]能源與環境, 2006,(03).
[6] 丁福臣,遲姚玲,易玉峰. 生物質熱解液化技術及其產物利用的研究進展[J]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學報, 2007,(02).
[7] 馬孝琴,駱仲泱,余春江,方夢祥,張百良,趙廷林,鄭竹林. 秸稈成型燃料雙膽反燒爐的設計[J]動力工程, 2005,(06).
[8] 段佳,羅永浩,陸方,陳禕,胡(王樂)元,王清成. 生物質廢棄物熱解特性的熱重分析研究[J]工業加熱, 2006,(03).
[9] 賈靜,於華,張樹興. 試論農村建設中發展生物質能源的制度完善[J]現代農業科技(上半月刊), 2006,(08).
[10] 陳禕,羅永浩,陸方,段佳. 生物質熱解機理研究進展[J]工業加熱, 2006,(05).
>>更多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18 條
[1] 蔣恩臣,何光設. 生物質熱分解技術比較研究[A]農業工程科技創新與建設現代農業——2005年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分冊[C], 2005.
[2] 易維明,柏雪源,李志合,李永軍,何芳. 玉米秸稈粉末閃速加熱揮發特性的研究(英文)[A]2003國際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論壇論文集[C], 2003.
[3] 孫立,許敏. 低質生物質原料固定床熱解氣化反應特性[A]中國太陽能學會生物質能專業委員會論文集[C], 2001.
[4] 王麗紅,易維明,柏雪源,李永軍. 兩種農業廢棄物閃速熱解揮發特性實驗[A]2005年中國生物質能技術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C], 2005.
[5] 易維明,柏雪源,何芳,李永軍,李志合. 生物質快速裂解液化技術[A]21世紀太陽能新技術——2003年中國太陽能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03.
[6] 李在峰,雷廷宙,丁鳴,崔峻貞,胡建軍. 生物質熱解制炭制氣系統研究[A]2004年中國生物質能技術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C], 2004.
[7] 何光設,蔣恩臣. 生物質成型材料干餾裂解工藝試驗[A]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第四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新農村、新能源、新產業論壇生物質開發與利用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2006.
[8] 曾國勇,張巍巍,陳雪莉,於遵宏. 載氣對生物質熱解半焦性能的影響[A]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2006年度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 2006.
[9] 熊祖鴻,趙增立,李海濱,吳創之,陳勇. 生物質程序升溫催化裂解特性研究[A]2005年中國生物質能技術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C], 2005.
[10] 蔡傑,凡鳳仙,袁竹林. 秸桿循環流化床高效燃燒數值模擬研究[A]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國際研討會暨第三屆泛長三角能源科技論壇論文集[C], 2006.
>>更多
『捌』 我國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有哪些
1.我國的生物質能資源情況
我國擁有豐富的生物質能資源,據測算,我國理論生物質能資源50×108t左右,是我國目前總能耗的4倍。生物質能資源按原料的化學性質分,主要為糖類、澱粉和木質纖維素類。按原料來源分,則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農業生產廢棄物,主要為作物秸稈。(2)薪柴、枝丫柴和柴草。(3)農林加工廢棄物,木屑、谷殼和果殼。(4)人畜糞便和生活有機垃圾等。(5)工業有機廢棄物、有機廢水和廢渣等。(6)能源植物,包括所有可作為能源用途的農作物、林木和水生植物資源等。其中來源最廣、儲量最大、利用前景最可觀的是農業生物質和林業生物質這兩大類。
1)農業生物質
農業生物質資源包括農產品加工廢棄物和農作物秸稈,如圖7.13所示。農產品加工廢棄物有花生殼、玉米芯、稻殼和甘蔗渣等;農作物秸稈包括水稻秸稈、小麥秸稈和玉米秸稈等。據統計,我國各地區主要農業生物質的可利用總量約為5.6×108t,排名前三的地區分別是山東、河南、河北,而秸稈類農業生物質資源利用的主要方向為24%用於飼用,15%用於還田,2.3%用於工業,剩餘的約60%用於露地燃燒或薪柴。因此,我國的農業生物質資源的應用潛力非常大。
圖7.16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的主要技術
2)化學轉化
生物質的化學轉化涉及氣化、液化和熱解等三個方面。
(1)氣化:
生物質氣化是指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藉助氧氣或水蒸氣的作用,使高聚合的生物質發生熱解、氧化、還原等反應,最終轉化為CO,H2和低分子烴類等可燃氣體的過程。在我國,應用生物質氣化技術最廣的領域是生物質氣化發電(BGPG)。生物質氣化發電的成本約為0.2~0.3元/(kW·h),已經接近或優於常規發電,其單位投資約為3500~4000元/kW,僅為煤電的60%~70%,具備進入市場競爭的條件,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2)液化:
生物質液化技術是指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進行生物質熱化學轉化的過程。通過液化,可將生物質轉化成高熱值的液體產物,即將固態的大分子有機聚合物轉化成液態的小分子有機物,生物柴油就是利用生物質液化技術生產出的可再生燃料。油料作物如大豆、油菜、棕櫚等在酸性或鹼性催化劑和高溫的作用下發生酯交換反應,生產相應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再經過洗滌乾燥後得到生物柴油。與傳統的石化能源相比,其硫和芳烴含量低,十六烷值高,閃點高,具有良好的潤滑性,可添加到化石柴油中。
(3)熱解:
生物質熱解是指利用熱能將生物質的大分子打斷,從而轉化為含碳原子數目較少的低分子化合物的過程,即生物質在完全缺氧條件下,經加熱或不完全燃燒後,最終轉化成高能量密度的氣體、液體和固體產物的過程,而木炭就是利用生物質熱解技術生產出的重要產物。木炭產品包括白炭、黑炭、活性炭、機制炭四大類,其中應用范圍最廣的是活性炭。活性炭是具有發達孔隙結構、強吸附力、比表面積巨大等一系列優點的木炭。在我國,活性炭廣泛應用於葡萄糖、味精和醫葯等產業的生產。
3)生物轉化
生物轉化技術是指依靠微生物發酵或者酶法水解作用,對生物質進行生物轉化,生產出乙醇、氫、甲烷等液體或氣體燃料的技術。生物轉化的生物質原料包括澱粉和木質纖維素兩大類。玉米、木薯、小麥等澱粉類糧食作物是生物轉化的主體,但是以農作物為原料轉化的產品成本較高,且易受土地和人口的因素限制,產量無法大幅度增加。因此以廉價的農作物廢料等木質纖維素為原料的生物轉化技術才是解決能源危機的有效途徑。然而,木質纖維素的結構和組分與澱粉類原料有很大的不同,解決高效、低成本降解木質纖維素原料的問題是木質纖維素轉化產物取代化石燃料的根本途徑。
『玖』 常見的生物質能源有哪些
一、森林能源
森林能源是森林生長和林業生產過程提供的生物質能源,主要是薪材,也包括森林工業的一些殘留物等。森林能源在我國農村能源中佔有重要地位,1980年前後全國農村消費森林能源約1億噸標煤,占農村能源總消費量的30%以上,而在丘陵、山區、林區,農村生活用能的50%以上靠森林能源。 薪材來源於樹木生長過程中修剪的枝杈,木材加工的邊角余料,以及專門提供薪材的薪炭林。1979年全國合理提供薪材量8885萬噸,實際消耗量18100萬噸,薪材過樵1倍以上;1995年合理可提供森林能源14322.9萬噸,其中薪炭林可供薪材2000萬噸以上,全國農村消耗21339萬噸,供需缺口約7000萬噸。
二、農作物秸稈
農作物秸稈是農業生產的副產品,也是我國農村的傳統燃料。秸稈資源與農業主要是種植業生產關系十分密切。根據1995年的統計數據計算,我國農作物秸稈年產出量為6.04億噸,其中造肥還田及其收集損失約佔15%,剩餘5.134億噸。可獲得的農作物秸稈5.134億噸除了作為飼料、工業原料之外,其餘大部分還可作為農戶炊事、取暖燃料,目前全國農村作為能源的秸稈消費量約2.862億噸,但大多處於低效利用方式即直接在柴灶上燃燒,其轉換效率僅為10%一20%左右。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增加,地區差異正在逐步擴大,農村生活用能中商品能源的比例正以較快的速度增加。事實上,農民收入的增加與商品能源獲得的難易程度都能成為他們轉向使用商品能源的契機與動力。在較為接近商品能源產區的農村地區或富裕的農村地區,商品能源(如煤、液化石油氣等)已成為其主要的炊事用能。以傳統方式利用的秸稈首先成為被替代的對象,致使被棄於地頭田間直接燃燒的秸稈量逐年增大,許多地區廢棄秸稈量已佔總秸稈量的60%以上,既危害環境,又浪費資源。因此,加快秸稈的優質化轉換利用勢在必行。
三、 禽畜糞便
禽畜糞便也是一種重要的生物質能源。除在牧區有少量的直接燃燒外,禽畜糞便主要是作為沼氣的發酵原料。中國主要的禽畜是雞、豬和牛,根據這些禽畜品種、體重、糞便排泄量等因素,可以估算出糞便資源量。根據計算,目前我國禽畜糞便資源總量約8.5億噸,摺合7840多萬噸標煤,其中牛糞5.78億噸,4890萬噸標煤,豬糞2.59億噸,2230萬噸標煤,雞糞0.14億噸,717萬噸標煤。 在糞便資源中,大中型養殖場的糞便是更便於集中開發、規模化利用的。我國目前大中型牛、豬、雞場約6000多家,每天排出糞尿及沖洗污水80多萬噸,全國每年糞便污水資源量1.6億噸,摺合1157.5萬噸標煤。
四、 生活垃圾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中國城鎮垃圾的產生量和堆積量逐年增加。1991和1995年,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分別為5.88億噸和6.45億噸,同期城鎮生活垃圾量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遞增。1995年中國城市總數達640座,垃圾清運量10750萬噸。 城鎮生活垃圾主要是由居民生活垃圾,商業、服務業垃圾和少量建築垃圾等廢棄物所構成的混合物,成分比較復雜,其構成主要受居民生活水平、能源結構、城市建設、綠化面積以及季節變化的影響。中國大城市的垃圾構成已呈現向現代化城市過渡的趨勢,有以下特點:一是垃圾中有機物含量接近1/3甚至更高;二是食品類廢棄物是有機物的主要組成部分;三是易降解有機物含量高。目前中國城鎮垃圾熱值在4.18兆焦/千克(1000千卡/千克)左右。
『拾』 請問生物質顆粒燃料加工的行業類別代碼
我認為屬於C4220非金屬廢料和碎屑加工處理(2011年版行業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