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圖片上個白色的是什麼生物
衣蛾(Tinea pellionella)隸屬於鱗翅目(Lepidoptera)谷蛾科(Tineidae)衣蛾屬(Tinea),分布廣泛,是全球性的儲物害蟲。
衣蛾,幼蟲是一個小型褐色的毛毛蟲,一般藏在絲質的袋狀物或網狀物(稱為筒巢)內,在牆壁上可見到一個黏著水泥的紡錘形絲袋,內有一深褐色頭的幼蟲。成蟲為淺黃色的蛾子,懼光。如將其按死,會發出難聞氣味。
幼蟲會吐絲作繭,存儲羊毛、軟體傢具、毛皮、地毯、毛毯、魚粉、化纖羊毛、棉混紡織物均可供幼蟲取食。
衣櫃可以放點樟腦丸。
㈡ 圖片中白色生物是什麼我一碰它就以很快的速度跳走了,肉眼無法捕抓!!!!
白蜘蛛
㈢ 萍鄉養魚水塘驚現白色不明生物,到底是啥東西
萍鄉養魚水塘驚現白色不明生物,經觀察發現是桃花水母。
專家們一直在研究如何拯救它們,試圖來挽救這個珍貴的物種,恰好在水塘中出現了這種水母,則有助於幫助專家了解到更多有關桃花水母的具體信息。在水質不好的時候桃花水母便會自行處於保護機制進行休眠,只有當它們感覺到條件合適才會蘇醒,而且繁殖極快,一般都出現在溫暖的水域,到了冬天就會消失,但是只要有適宜的生存環境,每年都可以在優質的水域中見到它的身影。
㈣ 海里發現的,全身白色,類似螃蟹,這個生物是什麼
如圖 , 應為
管須蟹科 Albuneidae 管須蟹屬 Albunea 十足目節肢動物
(具體哪種不知)
下圖為 東方管須蟹 Albunea symnista
喜埋藏在沙里。但其獨特像長管一樣的觸角成為其標志。除此之後,外界對其認識依然不太深。
㈤ 啥動物是白色的
白色的動物非常的多
鳥類:飄泊信天翁、丹頂鶴、白鶴、雪雁、雪鷺、葵花鳳頭鸚鵡、大天鵝、琵鷺、雪梟等等
哺乳類:北極熊、白鯨、白鰭豚、銀狐、白狼、雪兔等
另外,在野外由於基因突變活自然環境等原因也會產生白色動物,一般稱之為白化動物,如白蛇、白色鱷魚、白色烏鴉等等,在我國湖北省的神農架就有許多的白化動物。
而且人類也培育出許多白色種,如白鴿、白兔、白色虎皮鸚鵡、白色金絲鳥、白馬、白豬、白貓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品種。
㈥ 全身白色像蚊子的生物
不是蚊子,而是一種羽蛾
羽蛾 鱗翅目羽蛾科昆蟲的通稱。世界已知約600種。體細瘦,常呈白、灰、褐等單一顏甘薯羽蛾色,花斑多不明顯。成蟲飛翔力強,白天活動,也有在傍晚或夜間活動的。有趨光性。靜止時前、後翅縱折重疊成一窄條向前方斜伸,與瘦長的身體組成Y或T字形。幼蟲長圓筒形,頭常縮入前胸;腹足細長,趾鉤成單序環或中帶,有次生剛毛或毛叢,常集聚在小瘤上。幼蟲習性不一,有蛀莖、蛀花、蛀果,卷葉等等,或者在葉片上取食咬成洞孔。蛹狹長而腹面平,體表多毛和毛瘤。中國常見的種類有甘薯羽蛾等。
http://info.datang.net/Y/Y1662.htm
㈦ 有一個海洋生物白色,象象牙一樣的,是什麼生物
象拔蚌(學名:Panopea abrupta):生物名稱是太平洋潛泥蛤,又名皇帝蚌、女神蛤,海產商品名稱「象拔蚌」。兩扇殼一樣大,薄且脆,前端有鋸齒、副殼、水管(也稱為觸須)。
是遠東包括華人及日本人崇尚食用的高級海鮮。原產地在美國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因其又大又多肉的紅管,很似大象的鼻子(象拔)被人們稱為「象拔蚌」。當地人並不吃象拔蚌,所以象拔蚌生長狀況良好。但自從亞洲移民開始捕食北美的象拔蚌,使當地的象拔蚌變成瀕臨絕種。1996年中國市場開始人工養殖。
㈧ 圖片中白色的是什麼生物
鞘翅目昆蟲的統稱,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身體外部有硬殼,前翅是角質,厚而硬,後翅是膜質,如金龜子、天牛、象鼻蟲等。多數種類屬於世界性分布,本目中許多種類是農林作物重要害蟲,與人類的經濟利益關系十分密切。
體小至大形。體壁堅硬,前翅質地堅硬,角質化,形成鞘翅,靜止時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線,後翅膜質,通常縱橫疊於鞘翅下。成、幼蟲均為咀嚼式口器。幼蟲多為寡足型,胸足通常發達,腹足退化。蛹為離蛹。卵多為圓形或圓球形。
甲蟲頭部
頭殼堅硬,頭式一般為前口式或下口式。象甲類的額與頭頂向前極度延伸,形成象鼻狀的「喙」,口器生於喙端。觸角有絲狀、棒狀、鋸齒狀、彬齒狀、念珠狀、鰓葉狀和膝狀等,一般11節,少數1—6節。
復眼通常發達,圓形、橢圓形或腎形,有的退化或消失,很少種類具單眼。上唇發達,有的隱藏於唇基下或消失,上顎多發達,有的種類非常強大,幾與身體等長;下領顯著,肉食亞目的下顎分為外葉和內葉,外葉分2節,呈須狀,內, 葉發達呈葉狀;下唇的頦頗發達,亞頦存在,或與外咽片癒合,下唇須通常3節,少數2節,個別種類不分節。
甲蟲胸部
前胸發達,能活動,前胸背板自成一骨片,背板與側板間在肉食亞目中有明顯的縫分開,而多食亞目則兩者癒合。前胸腹板為一骨片,其上有l對前足基節窩,該基節窩後緣若被骨片環繞,即稱為「閉式」,反之則稱為「開式」,此特徵常用於分類。中、後胸癒合,中胸小盾片三角形,常露出鞘翅基部之間,中、後胸背板的其餘部分為鞘翅所覆蓋。中、後胸基節窩的形式,也常作為分類依據。
甲蟲大小比較
前翅由於角質化,翅脈已不可見,靜止時合攏於胸腹部背面,主要司保護蟲體和後翅的作用。後翅膜質、寬大、少翅脈,平時縱橫折疊於前翅之下,是飛翔的主要器官。足一般適於步行或奔走,但由於生活習性的不同,在功能和形態上也常發生相應的變化。
如地下活動種類的前足適於開掘,水生種類的中;後足適於游泳,某些行動活潑的種類其後足適於跳躍等。3對足跗節的數目按前、中、後足順序排列,稱為跗節式,通常是分類的重要特徵。如5—5—5則表示前、中、後足跗節均為5 節;5—5—4則表示前、中足跗節為5節,後足為4節等。跗節的著生情況通常有兩類,一種是跗節5節時,第4跗節甚小並隱於第3跗節之間,稱為隱5節或偽 4節;另一種是跗節4節時,第3跗節甚小並隱於第2跗節中間,則稱為隱4節或偽3節。
甲蟲腹部
腹部變化較大,一般10節,第l腹節退化,第3—9腹節明顯。由於腹板多有癒合或退化現象,可見腹板通常為5—8節。雌蟲腹部末端數節變細而延長,形成可伸縮的偽產卵器,平時縮於體內,產卵時伸出。雄性外生殖器也多不外露,而是縮在第9或第10腹板之間。
甲蟲幼蟲
頭部通常發達,堅硬,胸部3節,腹部10節。頭部每側有單眼1—6個,觸角3節,口器咀嚼式。胸部一般有胸足3對,具全部分節,包括明顯的跗節和1 對爪。腹部無腹足,但有的在第9節背板上有l對骨化的尾突。氣門共9對,第1對著生在前胸與中胸之間,其餘8對著生於第1—8腹基本類型。蠋型幼蟲體表堅硬,體形扁長;胸足發達,5節,具跗節和成對的爪;觸角和口器發達,腹末有能活動的尾須;行動非常活潑,營自由生活。
屬該類型的主要有肉食亞目、隱翅甲類的幼蟲及芫菁科的第1齡幼蟲。蠐螬型幼蟲身體柔軟,肥大而彎曲成「C」形;胸足4節,行動遲緩;具觸角,口器發達,無尾須;生活於隱蔽和陰暗的場所。金龜甲類的幼蟲屬此種類型。象甲型幼蟲身體柔軟,粗圓,弓彎;觸角退化,無尾須;胸足退化或完全消失。如象甲類的幼蟲等。此外,還有屬於上述3種類型之間的一些中間類型,如金針蟲型、葉甲型等。
㈨ 請問我昨天去了動物園花心這個白色的生物是什麼他的樣子長得有點像白色的狐狸,又長得像一隻白色的狼
北極狐(學名:Vulpes lagopus):體長50-60厘米,尾長20-25厘米,體重2.5-4千克。顏面窄,嘴尖,耳圓,尾毛蓬鬆,尖端白色。冬季全身體毛為白色,僅鼻尖為黑色;夏季體毛為灰黑色,腹面顏色較淺。具有很密的絨毛和較少的針毛,可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足底毛特別厚。
單獨或結群活動。食物主要為旅鼠,也吃魚、鳥、鳥蛋、貝類、北極兔和漿果等。為珍貴毛皮獸,已人工繁殖,稱藍狐、白狐等,突變品種如影狐、北極珍珠狐、北極藍寶石狐、北極白金狐和白色北極狐等,統稱為彩色北極狐。
北極狐分布於北極地區,活動於整個北極范圍,其中包括:俄羅斯,加拿大,阿拉斯加,格陵蘭和斯瓦爾巴群島的外緣,以及亞北極和高山地區,如冰島和斯堪的納維亞大陸。
㈩ 白色可以隨意變形的生物,沒有頭尾,這是啥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個是蛞蝓。
蛞蝓 (一種軟體動物)
蛞蝓 [kuò yú] 為腹足綱,柄眼目,蛞蝓科動物的統稱。中國南方某些地區稱蜒蚰(不是蚰蜒),俗稱鼻涕蟲,是一種軟體動物,與部分蝸牛組成有肺目。
雌雄同體,外表看起來像沒殼的蝸牛,體表濕潤有黏液,民間流傳在其身上撒鹽使其脫水而死的捕殺方法的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