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把高中生物所有的鑒定實驗總結一下:例如用人口腔上表皮細胞+健那綠觀看線粒體;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
還原糖加斐林試劑水浴加熱磚紅色沉澱,蛋白質加雙縮脲顯紫色,碘液加澱粉變藍,脂肪與蘇丹3成橘黃色與蘇丹4成紅色,甲基綠吡羅紅分別用來觀察DNA和RNA,染色體染色還可被鹼性染料如龍膽紫和醋酸洋紅染色,健那綠可將線粒體染成藍綠色,台盼藍可以將死細胞染成藍色,對氨基苯磺酸與亞硝酸鹽發生重氮化反應生成玫瑰紅用比色法鑒定亞硝酸鹽,酚紅試劑篩選尿素分解菌,剛果紅與纖維素產生紅色用於篩選纖維素分解菌,二苯胺與DNA沸水浴變藍用於檢驗DNA粗提取產物。這些是必修和選修里的部分檢驗試劑,暫時想到那麼多,應該比較全了,純手打。如果可以幫到你,望採納哦~
Ⅱ 食品中亞硝酸鹽含量測定方法有哪些比較簡單快捷的,注意是含量測定
我只知道我們技術部的人用的比色法測定,食品中的都要進行試驗分析,沒什麼快速方便的方法。
Ⅲ 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有何異同
1、原理不同
(1)、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基於朗伯一比爾(Lambert - Beer)定律,在分光光度計中,將不同波長的光連續地照射到一定濃度的樣品溶液時,便可得到與不同波長相對應的吸收強度。利用該曲線進行物質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2)、比色法的原理是基於被測物質溶液的顏色或加入顯色劑後生成的有色溶液的顏色,顏色深度和物質含量成正比,則根據光被有色溶液吸收的強度,即可測定溶液中物質的含量。
2、特點不同
(1)、分光光度法具有靈敏度高、操作簡便、快速等優點,是生物化學實驗中最常用的實驗方法。
(2)、比色法以生成有色化合物的顯色反應為基礎,針對性強,使用條件較為嚴格:反應應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選擇性,反應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的組成恆定且較穩定,它和顯色劑的顏色差別較大。
3、歷史發展不同
(1)、比色法的歷史比分光光度法悠久。早在公元初古希臘人就曾用五倍子溶液測定醋中的鐵,1795年,俄國人也用五倍子的酒精溶液測定礦泉水中的鐵。比色法作為一種定量分析的方法,大約開始於19世紀30~40年代。而分光光度法是現代社會普遍使用的一種測定物質含量的方法。
(2)、隨著光學儀器製造技術的發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應用日益普及,精密度較高而價格又較低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已逐漸代替光電比色計,分光光度法也隨之逐漸代替了比色法。
二、相同點
1、兩個方法均是用來進行物質含量測定地點定性、定量方法;均需要一定的條件和設備。
(3)高中生物哪裡用比色法擴展閱讀:
一、常用的比色法有兩種:目視比色法和光電比色法,兩種方法都是以朗伯-比爾定律(A=εbc)為基礎。
1、常用的目視比色法是標准系列法,即用不同量的待測物標准溶液在完全相同的一組比色管中,先按分析步驟顯色,配成顏色逐漸遞變的標准色階。
2、試樣溶液也在完全相同條件下顯色,和標准色階作比較,目視找出色澤最相近的那一份標准,由其中所含標准溶液的量,計算確定試樣中待測組分的含量。
3、與目視比色法相比,光電比色法消除了主觀誤差,提高了測量准確度,而且可以通過選擇濾光片來消除干擾,從而提高了選擇性。
4、但光電比色計採用鎢燈光源和濾光片,只適用於可見光譜區和只能 得到一定波長范圍的復合光, 而不是單色光束,還有其他一些局限,使它無論在測量的准確度、靈敏度和應用范圍上都不如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5、在分光光度計中,將不同波長的光連續地照射到一定濃度的樣品溶液時,便可得到與不同波長相對應的吸收強度。
6、如以波長(λ)為橫坐標,吸收強度(A)為縱坐標,就可繪出該物質的吸收光譜曲線。利用該曲線進行物質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稱為分光光度法,也稱為吸收光譜法。
7、用紫外光源測定無色物質的方法,稱為紫外分光光度法;用可見光光源測定有色物質的方法,稱為可見光光度法。它們與比色法一樣,都以Lambert-Bee定律為基礎。
8、上述的紫外光區與可見光區是常用的。但分光光度法的應用光區包括紫外光區,可見光區,紅外光區。波長范圍:
(1)、200~400nm的紫外光區
(2)、400~760nm的可見光區
(3)、2.5~25μm(按波數計為4000cm-1~400cm-1)的紅外光區。
Ⅳ 高中生物測量亞硝酸鹽濃度需要每次都配標准液么
一般情況,如果測量條件,如溫度,反應時間、試劑等都相投的話,可以只做一次標准曲線。
但是如果條件有變,那必須重新做標曲。當然每次都做標曲的結果可能更加精確。
Ⅳ 高中生物凈光合速率
凈光合速率=總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凈光合速率一般可以用氧氣的凈生成速率、二氧化碳的凈消耗速率和有機積累量。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量,包括植物積累的和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
光合速率是光合作用強弱的一種表示法,又稱"光合強度"。光合速率的大小可用單位時間、單位葉面積所吸收的CO2或釋放的O2表示,亦可用單位時間、單位葉面積所積累的干物質量表示。計算方法:以單位時間、單位光合機構(乾重、面積或葉綠素)固定的CO2或釋放的O2或積累的干物質的數量(例如µmol CO2/m2·s)來表示。
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是指光合作用的固定二氧化碳(或產生氧)的速度。二氧化碳的固定速測定率也稱同化速率。在高等植物中多以每10平方厘米的葉面積在一小時內所固定的CO2毫克數(mg CO2/10cm2/hr)表示。而分離的葉綠體多以每毫克葉綠素一小時固定的μmol CO2(μmol CO2/mg葉綠素/hr)表示。在光合作用中實測呼吸速率是很困難的,因此在黑暗條件中來求O2的吸收(CO2的發生)速率,在光照條件下測定O2的產生(CO2吸收)速率,把後者的值補加到前者的值中,稱為總光合速率。另一方面,在光照條件下O2的發生速率(CO2吸收)稱為光合速率。在10^4爾格/平方厘米/秒以下的弱光條件下,光化學反應規則地控制光合作用速率,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間成直線關系。當光照強度進一步增加到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時的光強度,稱為飽合光強度。通常飽和光強度越高,凈光合速率也越大。
測定方法
半葉法
此法測定大田光合作用速率較實用且較簡單,無需特殊儀器設備,但精確度較差。在光照之前,選取對稱葉片。切下一半稱得其乾重,另一半葉片留在植株上進行光合作用,經過一定時間,再切取另一半相當面積的葉片,稱其乾重。單位面積上單位時間內乾重的增加,即代表光合作用速率,用乾重mg/dm2 h 表示,這叫光合生產率或凈同化率。沈允鋼等在經典半葉法基礎上加以改進,提出改良半葉法,基本做法同上。剪下對稱的半片葉片,放在暗處並保持一定濕度,這半片葉片雖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仍可照常進行呼吸作用。另一半留在植株上進行光合作用,為避免在處理過程中光合產物通過韌皮部向外輸送,可先在葉柄基部用熱水(或熱石蠟液)燙傷或用呼吸抑制劑處理,以阻止葉片光合產物外運。前後兩次取樣乾重的差值(包括呼吸消耗在內)即為該植物葉片的光合生產率。也可在不對稱的葉片上,用鑽孔器在葉面的一半鑽取一定面積的葉片圓片,兩次取樣,求其乾重差值。
CO2吸收量測定
測定植物吸收co2的數量可用紅外線co2分析儀或ph比色法,由於co2對紅外線有較強的吸收能力,co2含量的變化即可靈敏地反映在檢測儀上。紅外線co2分析儀,國內已有生產,既可在室內用葉室進行活體測定,又可在田間利用大氣采樣器採取氣樣帶回實驗室藉助該儀器檢測分析。ph比色法是利用甲酚紅作指示劑,其原理是nahco3溶液中的co2與密閉系統中空氣的co2總是保持平衡狀態,葉片在密閉條件下進行光合作用,不斷吸收密閉系統空氣中的co2,使得nahco2溶液中的co2減少,ph值發生改變,根據溶液中指示劑顏色的變化,即可推算出co2濃度的變化,從而求出該葉片的光合強度。ph比色法適合在野外自然條件下進行測定,缺點是精確度較低。
O2釋放量測定
氧電極法是一種實驗室常用的測氧技術。氧電極由嵌在絕緣棒上的鉑和銀所構成,以氯化鉀為電解質,外覆聚乙烯薄膜,兩極間加0.6~0.8v的極化電壓,溶氧可透過薄膜在陰極上還原,同時在極間產生擴散電流。此電流與溶解氧濃度成正比,電極輸出的記號,可在自動記錄儀上記錄下來。葉片在進行光合作用時如光合速率高,則放氧量多,溶解氧也多,葉片光合作用的放氧量,可以作為測定光合速率的指標。此法靈敏度高,操作簡單,並可連續測定光合作用變化過程,也可用來測定呼吸作用。
Ⅵ 高中生物,
用:比色法。
原理是亞硝酸鹽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反應生成玫瑰紅色。
Ⅶ 高中生物光電比色法定量檢測亞硝酸鹽中水域加熱的目的是什麼
加熱使大分子有機物沉澱,注意最後獲得的泡菜汁是無色澄清的喲。
Ⅷ 高中生物 檢驗亞硝酸鹽用的試劑 名字很長是什麼
Griess法:原理是酸性條件下,亞硝酸根與對氨基苯磺酸和1-萘胺反應,生成物為深紅色的偶氮染料。
還有棕色環法
Ⅸ 高中生物測量亞硝酸鹽濃度需要每次都配標准液么 如題,用比色法的話不是只要第一次做出曲線就好了么.
一般情況,如果測量條件,如溫度,反應時間、試劑等都相投的話,可以只做一次標准曲線.
但是如果條件有變,那必須重新做標曲.當然每次都做標曲的結果可能更加精確.
Ⅹ 生物化學實驗 比色測定的基本原理是什麼操作步驟有哪些
原理:
比色分析是基於溶液對光的選擇性吸收而建立起來的一種分析方法,又稱吸光亮度法。
有色物質溶液的顏色與其濃度有關。溶液的濃度越大,顏色越深。利用光學比較溶液顏色的深度,可以測定溶液的濃度。
根據吸收光的波長范圍不同以及所使用的儀器精密程度,可分為光電比色法和分光亮度法等。
比色分析具有簡單、快速、靈敏度高等特點,廣泛應用於微量組分的測定。通常中測定含量在10-1~10-4mg·L-1的痕量組分。比色分析如同其他儀器分析一樣,也具有相對誤差較大(一般為1%~5%)的缺點。但對於微量組分測定來說,由於絕對誤差很小,測定結果也是令人滿意的。在現代儀器分析中,有60%左右採用或部分採用了這種分析方法
步驟
.1.用相同型號的比色管.
2.配製等體積的系列標准樣品.
3.配製待測樣品(與標准樣品等體積).
4.對比,找出相同的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