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何謂"生物晶元"
生物晶元(Biochips)是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一項尖端技術。它以玻片,硅為載體,在單位面積上高密度地排列大量的生物材料,從而達到一次試驗同時檢測多種疾病或分析多種生物樣品的目的。它有時也被稱為基因晶元、DNA晶元或微陣列(Microarrays)。其概念來源於計算機晶元,它們的外形也有幾分相似。生物晶元種類很多,有基因晶元、蛋白質晶元、晶元實驗室、細胞晶元、組織晶元等。目前,基因晶元和晶元實驗室作為生物晶元的代表,已經走出實驗室,開始產業化了。
生物晶元的本質是進行生物信號的平行分析,採用了微電子學的並行處理和高密度集成的概念,通過微加工工藝在厘米見方的晶元上集成有成千上萬個與生命相關的信息分子,可以對生命科學與醫學中的各種生物化學反應過程進行集成,從而實現對基因、配體、抗原等生物活性物質進行高效快捷的測試和分析。
20世紀80年代,傳統的生物實驗室中手工測定十幾個DNA片斷的序列需要至少一天時間。目前運用價格達數十萬美元的自動化DNA序列分析儀,可以在一天內測定近2000個DNA序列)。
基因晶元(Gene chip)是最早出現的一種生物晶元。
基因晶元是指將大量探針分子固定於支持物 (substrate) 上,然後與標記的樣品進行雜交,通過檢測雜交信號的強弱進而判斷樣品中分子的數量。基因晶元上固定著很多的核苷酸序列,它們作為探針與樣品中的目標基因雜交。探針的底部有一種熒光酶,只有當探針與目標基因發生雜交反應後才會發光。通過掃描儀將探針發出來的信號轉變成可能分析的圖像數據,在經過軟體分析處理,就可以知道樣品中被檢測的目標基因是什麼了。
生物晶元的應用正處在迅速發展中,並將在生活和生產的各個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比如:晶元測序、基因圖譜繪制、基因表達分析、克隆選擇、基因突變檢測、遺傳病和腫瘤診斷、微生物菌種鑒定及治病機制、葯物研究、農林業、軍事醫學等。
不久的將來,傳統繁復的身體檢查可能將被基因晶元全面取代。在操作中,只要在人體上取一滴血,放到拇指甲大小的一塊晶元上,便可以由計算機迅速自動診斷出被檢者是否患有遺傳病,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遺傳缺陷,預測到你未來若干年的健康回收到哪些威脅,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加以預防。
晶元基因檢測的推廣將更有效的降低出生缺陷的發生率。利用這種晶元對育齡男女及3個月以上的胎兒進行檢測,能夠准確、快速地檢測出被測對象是否帶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
一分鍾取血樣,兩分鍾檢測,三分鍾出診斷結果!聽起來就像是神化一樣。然而有了生物晶元,這個神話就將變成現實,將來任何人隨時隨地都能自測健康狀況,這就是它的神奇之處。檢測時,只需把血液滴在晶元上,其中的疾病基因就會和晶元上對應的基因發生化學反應而結合,用特製的電腦掃描儀已進行掃描後,計算機很快就能識別發生反應的是哪一種疾病的基因,從而判斷被檢測者是患了哪種病。
從經濟效益來說,生物晶元最大的應用領域可能就是開發新葯。目前已經有多家制葯企業介入晶元的開發。由於存在個體差異,可以說沒有一種葯物可以適用於所有的病人。因此,根據每個人的特有的基因開發出專用葯物,即個性化葯物,將成為葯物治療學上的一次質的飛躍。這就要快速分析病人的多個基因已確定用葯的方案,基因晶元技術將是最佳選擇。
面對生物晶元的巨大產業,我國的科學家們也積極行動,研製開發出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晶元,在醫用生物晶元研究和工程技術的某些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2000年10月,清華大學生物晶元研究開發中心程京教授在國際生物晶元技術大會上宣布,他們已經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個1平方厘米大小的多力生物晶元平台系統。利用它可以在指甲大小的晶元上建立縮微實驗室,用於醫學基礎研究、疾病診斷、司法鑒定、食品衛生監督、航天、環保等領域的分析檢測。上述成果表明,雖然中國在生物晶元領域起步較晚,與美國、歐洲、日本相比在實際製作實物的能力方面,還有相當差距,但在某些想法和構思方面走到了國際前沿。
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發現生物晶元就在你我身邊!
『貳』 生物晶元的定義\原理\作用\應用領域
生物晶元技術是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 HGP)的進展而發展起來的,它是90年代中期以來影響最深遠的重大科技進展之一,它融微電子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為一體的高度交叉的新技術,具有重大的基礎研究價值,又具有明顯的產業化前景。生物晶元技術包括基因晶元、蛋白質晶元、細胞晶元、組織晶元、以及元件型微陣列晶元、通道型微陣列晶元、生物感測晶元等新型生物晶元(1)。本文主要討論基因晶元技術,它為"後基因組計劃"時期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將會使基因診斷、葯物篩選、給葯個性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該技術被評為1998年度世界十大科技進展之一。
1 基本概念
基因晶元(gene chip)也叫DNA晶元、DNA微陣列(DNA microarray)、寡核苷酸陣列(oligonucleotide array),是指採用原位合成(in situ synthesis)或顯微列印手段,將數以萬計的DNA探針固化於支持物表面上,產生二維DNA探針陣列,然後與標記的樣品進行雜交,通過檢測雜交信號來實現對生物樣品快速、並行、高效地檢測或醫學診斷,由於常用硅晶元作為固相支持物,且在制備過程運用了計算機晶元的制備技術,所以稱之為基因晶元技術。
2 技術基本過程
2.1 DNA方陣的構建
選擇矽片、玻璃片、瓷片或聚丙烯膜、尼龍膜等支持物,並作相應處理,然後採用光導化學合成和照相平板印刷技術可在矽片等表面合成寡核苷酸探針;(2)或者通過液相化學合成寡核苷酸鏈探針,或PCR技術擴增基因序列,再純化、定量分析,由陣列復制器(arraying and replicating device ARD),或陣列機(arrayer)及電腦控制的機器人,准確、快速地將不同探針樣品定量點樣於帶正電荷的尼龍膜或矽片等相應位置上,再由紫外線交聯固定後即得到DNA微陣列或晶元(3)。
2.2 樣品DNA或mRNA的准備。
從血液或活組織中獲取的DNA/mRNA樣品在標記成為探針以前必須進行擴增提高閱讀靈敏度。Mosaic Technologies公司發展了一種固相PCR系統,好於傳統PCR技術,他們在靶DNA上設計一對雙向引物,將其排列在丙烯醯胺薄膜上,這種方法無交叉污染且省去液相處理的繁鎖;Lynx Therapeutics公司提出另一個革新的方法,即大規模平行固相剋隆(massively parallel solid-phase cloning)這個方法可以對一個樣品中數以萬計的DNA片段同時進行克隆,且不必分離和單獨處理每個克隆,使樣品擴增更為有效快速(4)。
在PCR擴增過程中,必須同時進行樣品標記,標記方法有熒游標記法、生物素標記法、同位素標記法等。
2.3 分子雜交
樣品DNA與探針DNA互補雜交要根據探針的類型和長度以及晶元的應用來選擇、優化雜交條件。如用於基因表達監測,雜交的嚴格性較低、低溫、時間長、鹽濃度高;若用於突變檢測,則雜交條件相反(5)。晶元分子雜交的特點是探針固化,樣品熒游標記,一次可以對大量生物樣品進行檢測分析,雜交過程只要30min。美國Nangon公司採用控制電場的方式,使分子雜交速度縮到1min,甚至幾秒鍾(6)。德國癌症研究院的Jorg Hoheisel等認為以肽核酸(PNA)為探針效果更好。
2.4 雜交圖譜的檢測和分析
用激光激發晶元上的樣品發射熒光,嚴格配對的雜交分子,其熱力學穩定性較高,熒光強;不完全雜交的雙鍵分子熱力學穩定性低,熒光信號弱(不到前者的1/35~1/5)(2),不雜交的無熒光。不同位點信號被激光共焦顯微鏡,或落射熒光顯微鏡等檢測到,由計算機軟體處理分析,得到有關基因圖譜。目前,如質譜法、化學發光法、光導纖維法等更靈敏`、快速,有取代熒光法的趨勢。
3 應用
3.1 測序
基因晶元利用固定探針與樣品進行分子雜交產生的雜交圖譜而排列出待測樣品的序列,這種測定方法快速而具有十分誘人的前景。Mark chee等用含135000個寡核苷酸探針的陣列測定了全長為16.6kb的人線粒體基因組序列,准確率達99%(7)。Hacia等用含有48000個寡核苷酸的高密度微陣列分析了黑猩猩和人BRCA1基因序列差異,結果發現在外顯子11約3.4kb長度范圍內的核酸序列同源性在98.2%到83.5%之間,提示了二者在進化上的高度相似性(8)。
3.2 基因表達水平的檢測。
用基因晶元進行的表達水平檢測可自動、快速地檢測出成千上萬個基因的表達情況。Schena等採用擬南芥基因組內共45個基因的cDNA微陣列(其中14個為完全序列,31個為EST),檢測該植物的根、葉組織內這些基因的表達水平,用不同顏色的熒光素標記逆轉錄產物後分別與該微陣列雜交,經激光共聚焦顯微掃描,發現該植物根和葉組織中存在26個基因的表達差異,而參與葉綠素合成的CAB1基因在葉組織較根組織表達高500倍。(9)Schena等用人外周血淋巴細胞的cDNA文庫構建一個代表1046個基因的cDNA微陣列,來檢測體外培養的T細胞對熱休克反應後不同基因表達的差異,發現有5個基因在處理後存在非常明顯的高表達,11個基因中度表達增加和6個基因表達明顯抑制。該結果還用熒光素交換標記對照和處理組及RNA印跡方法證實(10)。在HGP完成之後,用於檢測在不同生理、病理條件下的人類所有基因表達變化的基因組晶元為期不遠了(11)。
3.3 基因診斷
從正常人的基因組中分離出DNA與DNA晶元雜交就可以得出標准圖譜。從病人的基因組中分離出DNA與DNA晶元雜交就可以得出病變圖譜。通過比較、分析這兩種圖譜,就可以得出病變的DNA信息。這種基因晶元診斷技術以其快速、高效、敏感、經濟、平行化、自動化等特點,將成為一項現代化診斷新技術。例如,Affymetrix公司,把P53基因全長序列和已知突變的探針集成在晶元上,製成P53基因晶元,將在癌症早期診斷中發揮作用。又如,Heller等構建了96個基因的cDNA微陣,用於檢測分析風濕性關節炎(RA)相關的基因,以探討DNA晶元在感染性疾病診斷方面的應用(12)。現在,肝炎病毒檢測診斷晶元、結核桿菌耐葯性檢測晶元、多種惡性腫瘤相關病毒基因晶元等一系列診斷晶元逐步開始進入市場。基因診斷是基因晶元中最具有商業化價值的應用。
3.4 葯物篩選
如何分離和鑒定葯的有效成份是目前中葯產業和傳統的西葯開發遇到的重大障礙,基因晶元技術是解決這一障礙的有效手段,它能夠大規模地篩選、通用性強,能夠從基因水平解釋葯物的作用機理,即可以利用基因晶元分析用葯前後機體的不同組織、器官基因表達的差異。如果再用m RNA 構建c DNA表達文庫,然後用得到的肽庫製作肽晶元,則可以從眾多的葯物成分中篩選到起作用的部分物質。或者,利用RNA、單鏈DNA有很大的柔性,能形成復雜的空間結構,更有利與靶分子相結合,可將核酸庫中的RNA或單鏈DNA固定在晶元上,然後與靶蛋白孵育,形成蛋白質-RNA或蛋白質-DNA復合物,可以篩選特異的葯物蛋白或核酸,因此晶元技術和RNA庫的結合在葯物篩選中將得到廣泛應用。在尋找HIV葯物中,Jellis等用組合化學合成及DNA晶元技術篩選了654536種硫代磷酸八聚核苷酸,並從中確定了具有XXG4XX樣結構的抑制物,實驗表明,這種篩選物對HIV感染細胞有明顯阻斷作用。(13)生物晶元技術使得葯物篩選,靶基因鑒別和新葯測試的速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基因晶元葯物篩選技術工作目前剛剛起步,美國很多制葯公司已開始前期工作,即正在建立表達譜資料庫,從而為葯物篩選提供各種靶基因及分析手段。這一技術具有很大的潛在應用價值。
3.5 給葯個性化
臨床上,同樣葯物的劑量對病人甲有效可能對病人乙不起作用,而對病人丙則可能有副作用。在葯物療效與副作用方面,病人的反應差異很大。這主要是由於病人遺傳學上存在差異,如葯物應答基因,導致對葯物產生不同的反應。例如細胞色素P450酶與大約25%廣泛使用的葯物的代謝有關,如果病人該酶的基因發生突變就會對降壓葯異喹胍產生明顯的副作用,大約5%~10%的高加索人缺乏該酶基因的活性。現已弄清楚這類基因存在廣泛變異,這些變異除對葯物產生不同反應外,還與易犯各種疾病如腫瘤、自身免疫病和帕金森病有關。如果利用基因晶元技術對患者先進行診斷,再開處方,就可對病人實施個體優化治療。另一方面,在治療中,很多同種疾病的具體病因是因人而異的,用葯也應因人而異。例如乙肝有較多亞型,HBV基因的多個位點如S,P及C基因區易發生變異。若用乙肝病毒基因多態性檢測晶元每隔一段時間就檢測一次,這對指導用葯防止乙肝病毒耐葯性很有意義。又如,現用於治療AIDS的葯物主要是病毒逆轉錄酶RT和蛋白酶PRO的抑制劑,但在用葯3-12月後常出現耐葯,其原因是rt、pro基因產生一個或多個點突變。Rt基因四個常見突變位點是Asp67→Asn、Lys70→Arg、Thr215→Phe、Tyr和Lys219→Glu,四個位點均突變較單一位點突變後對葯物的耐受能力成百倍增加(14)。如將這些基因突變部位的全部序列構建為DNA晶元,則可快速地檢測病人是這一個或那一個或多個基因發生突變,從而可對症下葯,所以對指導治療和預後有很大的意義。
此外,基因晶元在新基因發現、葯物基因組圖、中葯物種鑒定、DNA計算機研究等方面都有巨大應用價值。
4 基因晶元國內外現狀和前景
自從1996年美國Affymetrix公司成功地製作出世界上首批用於葯物篩選和實驗室試驗用的生物晶元,並製作出晶元系統(15),此後世界各國在晶元研究方面快速前進,不斷有新的突破。美國的Hyseq公司、Syntexi公司、Nanogen公司、Incyte公司及日本、歐洲各國都積極開展DNA晶元研究工作;摩托羅拉、惠普、IBM等跨國公司也相繼投以巨資開展晶元研究。98年12月Affymefrix公司和Molecular Dynamics公司宣布成立基因分析協會(Genetic Analysis Technology Consortium)以制定一個統一的技術平台生產更有效而價謙的設備,與此相呼應,英國的Amershcem Pharmacia Biotechnology公司也在同一天宣布將提供部分掌握的技術以推動這項技術的應用(16)。美國關於晶元技術召開了兩次會議,柯林頓總統在會上高度贊賞和肯定該技術,將基因晶元看作是保證一生健康的指南針(17)。預計在今後五年內生物晶元銷售可達200-300億美元;據《財富》雜志預測(97.3),在21世紀,生物晶元對人類的影響將可能超過微電子晶元。
『叄』 生物晶元的應用領域
最大用途在於疾病檢測
基因表達水平的檢測用基因晶元進行的表達水平檢測可自動、快速地檢測出成千上萬個基因的表達情況。謝納(M.Schena) 等用人外周血淋巴細胞的cDNA文庫構建一個代表1046個基因的cDNA微陣列,來檢測體外培養的T細胞對熱休克反應後不同基因表達的差異,發現有5個基因在處理後存在非常明顯的高表達,11個基因中度表達增加和6個基因表達明顯抑制。該結果還用熒光素交換標記對照和處理組及RNA印跡方法證實。在HGP完成之後,用於檢測在不同生理、病理條件下的人類所有基因表達變化的基因組晶元為期不遠了。
基因診斷從正常人的基因組中分離出DNA與DNA晶元雜交就可以得出標准圖譜。從病人的基因組中分離出DNA與DNA晶元雜交就可以得出病變圖譜。通過比較、分析這兩種圖譜,就可以得出病變的DNA信息。這種基因晶元診斷技術以其快速、高效、敏感、經濟、平行化、自動化等特點,將成為一項現代化診斷新技術。例如Affymetrix公司,把p53基因全長序列和已知突變的探針集成在晶元上,製成p53基因晶元,將在癌症早期診斷中發揮作用。又如,Heller等構建了96個基因的cDNA微陣,用於檢測分析風濕性關節炎(RA)相關的基因,以探討DNA晶元在感染性疾病診斷方面的應用。
葯物篩選利用基因晶元分析用葯前後機體的不同組織、器官基因表達的差異。如果再cDNA表達文庫得到的肽庫製作肽晶元,則可以從眾多的葯物成分中篩選到起作用的部分物質。還有,利用RNA、單鏈DNA有很大的柔性,能形成復雜的空間結構,更有利與靶分子相結合,可將核酸庫中的RNA或單鏈DNA固定在晶元上,然後與靶蛋白孵育,形成蛋白質-RNA或蛋白質-DNA復合物,可以篩選特異的葯物蛋白或核酸,因此晶元技術和RNA庫的結合在葯物篩選中將得到廣泛應用。在尋找HIV葯物中,Jellis等用組合化學合成及DNA晶元技術篩選了654536種硫代磷酸八聚核苷酸,並從中確定了具有XXG4XX樣結構的抑制物,實驗表明,這種篩選物對HIV感染細胞有明顯阻斷作用。生物晶元技術使得葯物篩選,靶基因鑒別和新葯測試的速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
個體化醫療臨床上,同樣葯物的劑量對病人甲有效可能對病人乙不起作用,而對病人丙則可能有副作用。在葯物療效與副作用方面,病人的反應差異很大。這主要是由於病人遺傳學上存在差異(單核苷酸多態性,SNP),導致對葯物產生不同的反應。如果利用基因晶元技術對患者先進行診斷,再開處方,就可對病人實施個體優化治療。另一方面,在治療中,很多同種疾病的具體病因是因人而異的,用葯也應因人而異。例如乙肝有較多亞型,HBV基因的多個位點如S、P及C基因區易發生變異。若用乙肝病毒基因多態性檢測晶元每隔一段時間就檢測一次,這對指導用葯防止乙肝病毒耐葯性很有意義。
測序
基因晶元利用固定探針與樣品進行分子雜交產生的雜交圖譜而排列出待測樣品的序列,這種測定方法快速而具有十分誘人的前景。研究人員用含135000個寡核苷酸探針的陣列測定了全長為16.6kb的人線粒體基因組序列,准確率達99%。用含有48000個寡核苷酸的高密度微陣列分析了黑猩猩和人BRCA1基因序列差異,結果發現在外顯子約3.4kb長度范圍內的核酸序列同源性在98.2%到83.5%之間,提示了二者在進化上的高度相似性。
生物信息學研究人類基因組計劃是人類為了認識自己而進行的一項偉大而影響深遠的研究計劃。目前的問題是面對大量的基因或基因片斷序列如何研究其功能,只有知道其功能才能真正體現HGP計劃的價值--破譯人類基因這部天書。後基因組計劃、蛋白組計劃、疾病基因組計劃等概念就是為實現這一目標而提出的。生物信息學將在其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生物晶元技術就是為實現這一環節而建立的,使對個體生物信息進行高速、並行採集和分析成為可能,必將成為未來生物信息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信息採集和處理平台,成為基因組信息學研究的主要技術支撐。生物晶元作為生物信息學的主要技術支撐和操作平台,其廣闊的發展空間就不言而喻。
在實際應用方面,生物晶元技術可廣泛應用於疾病診斷和治療、葯物基因組圖譜、葯物篩選、中葯物種鑒定、農作物的優育優選、司法鑒定、食品衛生監督、環境檢測、國防等許多領域。它將為人類認識生命的起源、遺傳、發育與進化、為人類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防治開辟全新的途徑,為生物大分子的全新設計和葯物開發中先導化合物的快速篩選和葯物基因組學研究提供技術支撐平台,這從中國99年3月國家科學技術部剛起草的《醫葯生物技術「十五」及2015年規劃》中便可見一斑:規劃所列十五個關鍵技術項目中,就有八個項目(基因組學技術、重大疾病相關基因的分離和功能研究、基因葯物工程、基因治療技術、生物信息學技術、組合生物合成技術、新型診斷技術、蛋白質組學和生物晶元技術)要使用生物晶元。生物晶元技術被單列作為一個專門項目進行規劃。總之,生物晶元技術在醫學、生命科學、葯業、農業、環境科學等凡與生命活動有關的領域中均具有重大的應用前景。
『肆』 什麼是生物晶元技術
生物晶元技術是通過縮微技術,根據分子間特異性地相互作用的原理,將生命科學領域中不連續的分析過程集成於硅晶元或玻璃晶元表面的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以實現對細胞、蛋白質、基因及其它生物組分的准確、快速、大信息量的檢測。按照晶元上固化的生物材料的不同,可以將生物晶元劃分為基因晶元、蛋白質晶元、多糖晶元和神經元晶元。
生物晶元是指採用光導原位合成或微量點樣等方法,將大量生物大分子比如核酸片段、多肽分子甚至組織切片、細胞等等生物樣品有序地固化於支持物的表面,組成密集二維分子排列,然後與已標記的待測生物樣品中靶分子雜交,通過特定的儀器對雜交信號的強度進行快速、並行、高效地檢測分析,從而判斷樣品中靶分子的數量。由於常用矽片作為固相支持物,且在制備過程模擬計算機晶元的制備技術,所以稱之為生物晶元技術。
『伍』 請問下生物晶元技術是什麼專業的研究方向
生物晶元就是分子生物學方向
這幾個學校的都不錯:第一軍醫大學、北大、清華、川大
『陸』 什麼是生物晶元,有什麼用處
在我們科技不斷發展的時代中,越來越多新型技術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如智能機器人,VR體驗啥的,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我們不光在網路科技發展得這么迅速,在生物學中也有很大突破,如生物晶元技術,那麼就有很多人疑惑,什麼是生物晶元,它的作用是什麼?生物晶元是通過某種技術對細胞構成微生分析系統以實現快速分析。它的作用是用於醫學人類疾病的研究。
這同時也表明癌症疾病比人類基因組計劃所想像的要復雜得多。這時,生物晶元的提議已成為研究病理學的權威工具。目前,國外生物晶元的醫學應用主要用於癌症和葯物研究,可以看出,生物晶元在人類疾病過程研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柒』 什麼是生物晶元
生物晶元是指包被在矽片、尼龍膜等固相支持物上的高密度的組織、細胞、蛋白質、核酸、糖類以及其它生物組分的微點陣。晶元與標 記的樣品進行雜交,通過檢測雜交信號即可實現對生物樣品的分析。目前常見的生物晶元主要有基因晶元,,蛋白質晶元、組織晶元等。基因 晶元也可以叫做 reverse northern - dot blots。目前主要有檢測基因突變的基因晶元和檢測基因表達水平的基因表達譜晶元。基因晶元技術 主要包括晶元微陣列制備、樣品制備、雜交、信號的檢測和分析等。蛋白質晶元主要是蛋白質如抗原或抗體在載體上的有序排列,依據蛋白質 分子、蛋白質與核酸相互作用的原理進行雜交、檢測和分析。從不同的組織內進行活體解剖後取出圓柱狀的組織,然後包埋在受體區組內,這樣的石蠟塊集成體便構成了組織晶元。
『捌』 晶元的生物晶元
與PCR技術一樣,晶元技術已經開展和將要開展的應用領域非常的廣泛。生物晶元 的第一個應用領域
是檢測基因表達。但是將生物分子有序地放在晶元上檢測生化標本的策略是具有廣泛的應用領域,除了基因表達分析外,雜交為基礎的分析已用於基因突變的檢測、多態性分析、基因作圖、進化研究和其它方面的應用,微陣列分析還可用於檢測蛋白質與核酸、小分子物質及與其它蛋白質的結合,但這些領域的應用仍待發展。對基因組DNA進行雜交分析可以檢測DNA編碼區和非編碼區單個鹼基改變、卻失和插入,DNA雜交分析還可用於對DNA進行定量,這對檢測基因拷貝數和染色體的倍性是很重要的。
用於DNA分析的樣品可從總基因組DNA或克隆片段中獲得,通過酶的催化摻入帶熒光的核苷酸,也可通過與熒游標記的引物配對進行PCR擴增獲得熒游標記DNA樣品,從DNA轉錄的RNA可用於檢測克隆的DNA片段,RNA探針常從克隆的DNA中獲得,利用RNA聚合酶摻入帶熒光的核苷酸。
對RNA進行雜交分析可以檢測樣品中的基因是否表達,表達水平如何。在基因表達檢測應用中,熒游標記的探針常常是通過反轉錄酶催化cDNA合成RNA,在這一過程中摻入熒游標記的核苷酸。用於檢測基因表達的RNA探針還可通過RNA聚合酶線性擴增克隆的cDNA獲得。在cDNA晶元的雜交實驗中,雜交溫度足以除DNA中的二級結構,完整的單鏈分子(300-3000nt)的混合物可以提供很強的雜交信號。對寡核苷酸晶元,雜交溫度通常較低,強烈的雜交通常需要探針混合物中的分子降為較短的片段(50-100nt),用化學和酶學的方法可以改變核苷酸的大小。 不同於DNA和RNA分析,利用生物晶元進行蛋白質功能的研究仍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其中一個難點就是由於許多蛋白質間的相互作用是發生在折疊的具有三維結構的多肽表面,不像核酸雜交反應只發生在線性序列間。晶元分析中對折疊蛋白質的需要仍難達到,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晶元制備中所用的方法必需仍能保持蛋白質靈敏的折疊性質,而晶元制備中所有的化學試劑、熱處理、乾燥等均將影響到晶元上蛋白質的性質;第二,折疊蛋白質間的相互作用對序列的依賴性更理強,序列依賴性使得反應動力學和分析定量復雜化;第三,高質量的熒游標記蛋白質探針的制備仍待進一步研究。這些原因加上其它的問題減慢了蛋白質晶元檢測技術的研究。
自從1991年Fodor等人[1]提出DNA晶元的概念後,DNA晶元為代表的生物晶元技術[2~6]得到了迅猛發展,如今已有多種不同功用的晶元問世,而且,有的已經在生命科學研究中開始發揮重要作用。所謂的生物晶元即應用於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中作用類似於計算機晶元的器件.其加工製作採用了像集成電路製作過程中半導體光刻加工那樣的縮微技術,將生命科學中許多不連續的過程如樣品制備、化學反應和檢測等步驟移植到晶元中並使其連續化和微型化,這與當年將數間房屋大小的分離元件計算機縮微到現在只有書本大小的筆記本計算機有異曲同工之效。這種基於微加工技術發展起來的生物晶元,可以把成千上萬乃至幾十萬個生命信息集成在一個很小的晶元上,對基因、抗原和活體細胞等進行測試分析,用這些生物晶元所製作的各種不同用途的生化分析儀和傳統儀器相比較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便於攜帶、防污染、分析過程自動化、分析速度快、所需樣品和試劑少等諸多優點.生物晶元已不再局限於基因序列測定和功能分析這樣的應用,新派生的一批技術包括:晶元免疫分析技術[7]、晶元核酸擴增技術[8~10]、晶元精蟲選擇和體外受精技術[11,12],晶元細胞分析技術[13]和採用晶元作平台的高通量葯物篩選技術[14]等。這類儀器的出現將為生命科學研究、疾病診斷和治療、新葯開發、生物武器戰爭、司法鑒定、食品衛生監督、航空航天等領域帶來一場革命.因此,美國總統柯林頓在1998年1月的國情咨文演講中指出:「在未來的12年內,基因晶元將為我們一生中的疾病預防指點迷津」。另外,美國商界權威刊物Fortune[15]對此作了如下闡述: 「微處理器在本世紀使我們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改變,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然而,生物晶元給人類帶來的影響可能會更大,它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醫學行為和我們的生活質量,從而改變世界的面貌」。由於生物晶元技術領域的飛速發展,美國科學促進協會於1998年底將生物晶元評為1998年的十大科技突破之一[16].如今,生物晶元已被公認將會給下個世紀的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帶來一場革命,並已成為各國學術界和工業界所矚目並研究的一個熱點。 我國的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軍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等機構也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果各方面重視、組織得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相信不久的將來在該領域中我國也會佔有一席之地.
『玖』 生物晶元是什麼
生物晶元技術
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實施的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HGP)取得了人們當初意料不到的巨大進展。目前已經測定了十多種微生物以及高等動植物的全基因組序列,海量的基因序列數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脹。一個現實的科學問題擺到了人們面前:如何研究如此眾多基因在生命過程中所擔負的功能?如何有效利用如此海量的基因信息揭示人類生老病死的一般規律,並為人類最終戰勝各種病魔提供有效武器?於是,一項類似於計算機晶元技術的新興生物高技術———,隨著人類基因組研究的進展應運而生了。生物晶元的種類生物晶元是近10年在生命科學領域中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高新技術。它主要是指通過微加工和微電子技術在固體晶元表面構建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以實現對生命機體的組織、細胞、蛋白質、核酸、糖類以及其他生物組分進行准確、快速、大信息量的檢測。目前常見的生物晶元分為三大類:即基因晶元(Genechip,DNAchip,DNAmi�croarray)、蛋白晶元(Proteinchip)、晶元實驗室(Lab-on-a-chip)等。
生物晶元主要特點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動化。生物晶元上高度集成的成千上萬密集排列的分子微陣列,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分析大量的生物分子,使人們能夠快速准確地獲取樣品中的生物信息,檢測效率是傳統檢測手段的成百上千倍。生物晶元將是繼大規模集成電路之後的又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科學技術革命。基因晶元是生物晶元技術中發展最成熟和最先實現商品化的產品。基因晶元是基於核酸探針互補雜交技術原理而研製的。所謂核酸探針只是一段人工合成的鹼基序列,在探針上連接上一些可檢測的物質,根據鹼基互補的原理,利用基因探針到基因混合物中識別特定基因。基因晶元,又稱DNA晶元,DNA微陣列(DNAmicroar ray),和我們日常所說的計算機晶元非常相似,只不過高度集成的不是半導體管,而是成千上萬的網格狀密集排列的基因探針,通過已知鹼基順序的DNA片段,來結合鹼基互補序列的單鏈DNA,從而確定相應的序列,通過這種方式來識別異常基因或其產物等。目前,比較成熟的產品有檢測基因突變的基因晶元和檢測細胞基因表達水平的基因表達譜晶元。基因晶元技術主要包括四個基本技術環節:晶元微陣列制備、樣品制備、生物分子反應和信號的檢測及分析。
目前制備晶元主要採用表面化學的方法或組合化學的方法來處理固相基質如玻璃片或矽片,然後使DNA片段或蛋白質分子按特定順序排列在片基上。目前已有將近40萬種不同的DNA分子放在1平方厘米的高密度基因晶元,並且正在制備包含上百萬個DNA探針的人類基因晶元。生物樣品的制備和處理是基因晶元技術的第二個重要環節。生物樣品往往是非常復雜的生物分子混合體,除少數特殊樣品外,一般不能直接與晶元進行反應。要將樣品進行特定的生物處理,獲取其中的蛋白質或DNA、RNA等信息分子並加以標記,以提高檢測的靈敏度。第三步是生物分子與晶元進行反應。晶元上的生物分子之間的反應是晶元檢測的關鍵一步。通過選擇合適的反應條件使生物分子間反應處於最佳狀況中,減少生物分子之間的錯配比率,從而獲取最能反映生物本質的信號。基因晶元技術的最後一步就是晶元信號檢測和分析。目前最常用的晶元信號檢測方法是將晶元置入晶元掃描儀中,通過採集各反應點的熒光強弱和熒光位置,經相關軟體分析圖像,即可以獲得有關生物信息。
蛋白晶元與基因晶元的原理相似。不同之處有,一是晶元上固定的分子是蛋白質如抗原或抗體等。其二,檢測的原理是依據蛋白分子、蛋白與核酸、蛋白與其它分子的相互作用。蛋白晶元技術出現得較晚,尚處於發展時期,最近也取得了重大進展。例如,最近一期國際著名科學(Science)雜志報道了酵母蛋白質組晶元(pro�teomechip)。這是目前為止第一個包含一種生物全部蛋白質分子的蛋白質晶元。相信,不久將會有包含更高等生物甚至人類蛋白質組的蛋白質晶元研製成功,並應用於生物醫學基礎研究和疾病診斷。晶元實驗室是生物晶元技術發展的最終目標。它將樣品制備、生化反應以及檢測分析的整個過程集約化形成微型分析系統。現在已有由加熱器、微泵、微閥、微流量控制器、微電極、電子化學和電子發光探測器等組成的晶元實驗室問世,並出現了將生化反應、樣品制備、檢測和分析等部分集成的生物晶元。
例如可以將樣品制備和PCR擴增反應同時在一塊小小的晶元上完成。再如GeneLogic公司設計製造的生物晶元可以從待檢樣品中分離出DNA或RNA,並對其進行熒游標記,然後當樣品流過固定於柵欄狀微通道內的寡核苷酸探針時便可捕獲與之互補的靶核酸序列。應用自主開發的檢測設備即可實現對雜交結果的檢測與分析。這種晶元由於寡核苷酸探針具有較大的吸附表面積,可以很靈敏地檢測到稀有基因的變化。同時,由於該晶元設計的微通道具有濃縮和富集作用,所以可以加速雜交反應,縮短測試時間,從而降低了測試成本。國內外研究現狀生物晶元技術的飛速發展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和重視。1998年6月29日美國宣布正式啟動生物晶元計劃,美國國立衛生部、能源部、商業部、司法部、國防部、中央情報局等均參與了此項目。
同時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及部分國家實驗室也參與了該項目的研究和開發。世界各國也紛紛加大投入,英國劍橋大學、歐亞公司正在從事該領域的研究。世界大型制葯公司尤其對基因晶元技術用於基因多態性、疾病相關性、基因葯物開發和合成或天然葯物篩選等領域感興趣,都已建立了或正在建立自己的晶元設備和技術。以生物晶元為核心的相關產業正在全球崛起,目前美國已有10多家生物晶元公司股票上市,平均每年股票上漲75%。專家統計:全球目前生物晶元工業產值為10億美元左右,預計今後5年之內,生物晶元的市場銷售可達到200億美元以上。
美國《財富》雜志刊文指出,微處理器使我們的經濟發生了根本變化,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然而,生物晶元給人類帶來的影響可能更大。在20世紀科技史上有兩件事影響深遠,一是微電子晶元,它是計算機和許多家電的心臟,它改變了我們的經濟和文化生活,並已進入每一個家庭;另一件事就是生物晶元,它將改變生命科學的研究方式,革新醫學診斷和治療,極大地提高人口素質和健康水平。
生物晶元作為基因工業的一部分,可廣泛用於醫學臨床診斷、葯物開發、環境監測等領域,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對人類生活與健康將產生多方面深遠影響。鑒於生物晶元技術具有巨大理論意義和實際價值,也為了我國生物晶元技術不再重蹈計算機晶元的覆轍,我國政府、科技界和商業界幾乎同時意識到生物晶元技術的重大戰略意義和蘊藏的無限商機,開展了生物晶元技術研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2000年初由國內從事生物晶元技術研究的多家單位進行強強聯合成立了國家生物晶元技術中心。中國工程院2000年1月6日在京舉辦首次工程科技論壇,專題定為「生物晶元技術」,與會科學家呼籲:以生物晶元技術為核心的各相關產業正在全球崛起,世界工業發達國家已開始有計劃、大投入、爭先恐後地對該領域知識產權進行保護。我國應迅速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對策,以避免出現像計算機產業那樣因沒有自己的晶元專利和技術而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目前國內已有多家科研單位開始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例如,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軍事醫學科學院等單位在國內率先開展了生物晶元技術研究,建立了生物晶元技術體系,並已在生物晶元技術和產品開發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可以相信不久將有我國自主生產的生物晶元產品投放市場。
生物晶元的應用生物晶元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如可以應用於尋找新基因、DNA測序、疾病診斷、葯物篩選、毒理基因組學、農作物優育和優選、環境檢測和防治、食品衛生監督以及司法鑒定等等。使用基因晶元分析人類基因組,可找出癌症、糖尿病由遺傳基因缺陷引起疾病的致病的遺傳基因。生物醫學研究人員可以在數秒鍾內鑒定出導致癌症的突變基因。藉助一小滴測試液,醫生們能預測葯物對病人的功效和是否有毒副作用。利用基因晶元分析遺傳基因,未來可以使糖尿病的確診率達到50%以上。可以想像,未來人們在體檢時,由搭載基因晶元的診斷機器人對受檢者取血,轉瞬間體檢結果便可以顯示在計算機屏幕上。利用基因診斷,醫療將從目前千篇一律的「大眾醫療」的時代,過渡到依據個人遺傳背景而異的「個體化醫療」的時代。生物晶元在疾病檢測診斷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它可以在一張晶元上同時對多個病人進行多種疾病的檢測。僅用極小量的樣品,在極短時間內,向醫務人員提供大量的疾病診斷信息,這些信息有助於醫生在短時間內找到正確的治療措施。例如對腫瘤、糖尿病、傳染性疾病等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臨床檢驗及健康人群檢查,均可以應用生物晶元技術。今後人們可以擁有個人化驗室,無論在地球任何地方,隨時可以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進行監測。在葯物篩選方面,目前國外幾乎所有的主要制葯公司都不同程度地採用了生物晶元技術來尋找葯物靶標,查檢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用晶元技術進行大規模的葯物篩選可以省略大量的動物試驗,縮短葯物篩選所用時間,從而帶動創新葯物的研究和開發。基因晶元在環保方面的應用表現在,可高效地探測到由微生物或有機物引起的污染,還能幫助研究人員找到並合成具有解毒和消化污染物功能的天然酶基因。這種對環境友好的基因一旦被發現,研究人員將把它們轉入普通的細菌中,然後用這種轉基因細菌清理被污染的河流或土壤。另外生物晶元在農業、食品監督、司法鑒定等方面都將作出重大貢獻。生物晶元技術的深入研究和廣泛應用,將對21世紀人類生活和健康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作者簡介王升啟博士,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生物晶元技術中心副主任,軍隊生物晶元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總後科技銀星。
主要研究方向有:基因晶元技術研究和開發;反義技術和反義葯物;中葯基因組學和化學組學研究等。近年來主持國家863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以及軍隊和北京市重點項目等多項課題研究。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獲得和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出版專著2部,獲得軍隊和省級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陳忠斌博士,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1999年7月於軍事醫學科學院獲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後,即在放射醫學研究所生物技術實驗室和軍隊生物晶元技術重點實驗室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病毒基因晶元技術;應用基因晶元技術研究病毒與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機理以及抗病毒葯物基礎研究等;近年來參與和主持國家863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多項課題研究。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20多篇,獲得和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獲得軍隊和省級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
『拾』 生物晶元屬於生物感測器么
不是生物感測器!
生物晶元指一切採用生物技術制備或應用於生物技術的微處理器。包括用於研製生物計算機的生物晶元,將健康細胞與電子集成電路結合起來的仿生晶元,縮微化的實驗室即晶元實驗室以及利用生物分子相互間的特異識別作用進行生物信號處理的基因晶元、蛋白質晶元、細胞晶元和組織晶元等。狹義的生物晶元就是微陣列,包括基因晶元、蛋白質晶元、細胞晶元和組織晶元等。
生物感測器是對生物物質敏感並將其濃度轉換為電信號進行檢測的儀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識別元件(包括酶、抗體、抗原、微生物、細胞、組織、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質)與適當的理化換能 結構器(如氧電極、光敏管、場效應管、壓電晶體等等)及信號放大裝置構成的分析工具或系統。生物感測器具有接受器與轉換器的功能。 對生物物質敏感並將其濃度轉換為電信號進行檢測的儀器。生物感測器具有接受器與轉換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