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學中動物的進化順序如何

生物學中動物的進化順序如何

發布時間:2022-05-17 18:52:47

⑴ 生物進化的順序是什麼50~100字

樓主,生物進化的順序?你這題目太大了吧!哪可能那麼幾個字說明白?我盡量簡單的說,最早的原核生物,到真核單細胞生物,真核單細胞分出單細胞植物和單細胞動物,然後出現多細胞植物和的動物。首先說動物方面,進化出無脊椎動物和有脊椎動物兩支,無脊椎動物那邊特別復雜,進化順序爭議頗多,比較確定的從腔腸,線形,環節,節肢動物一支;軟體動物和扁形動物等等是從那支來的,不好瞎說,就讓學者們自己吵吵去吧;脊椎動物那一支,由魚類,兩棲類,爬行類,爬行類進化出哺乳類(哺乳類是否由古爬行類來的爭議很大,這里暫且就這么說了)和鳥類。植物方面,單細胞植物由藻類,苔蘚,地衣,進化到維管束植物,基本為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另外一支就是真菌類,不能光合作用只能異養生活,具體進化方向分類很復雜就不說了。字數肯定是超了,我已經盡可能的簡略概括,如果要細分上萬字都擋不住,這本來就不是三兩句話能說清的東西,你最好按照你感興趣問題縮小范圍有選擇的整理。

⑵ 生物的進化過程是什麼

地球上的生命,從最原始的無細胞結構狀態進化為有細胞結構的原核生物,從原核生物進化為真核單細胞生物,然後按照不同方向發展,出現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植物界從藻類到裸蕨植物再到蕨類植物、裸子植物,最後出現了被子植物。
動物界從原始鞭毛蟲到多細胞動物,從原始多細胞動物到出現脊索動物,進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動物──脊椎動物。脊椎動物中的魚類又演化到兩棲類再到爬行類,從中分化出哺乳類和鳥類,哺乳類中的一支進一步發展為高等智慧生物,這就是人

(2)生物學中動物的進化順序如何擴展閱讀:
生物進化差異性產生原因:
多細胞生物既有時間上的分化,又有空間上的分化。在個體的細胞數目大量增加的同時,分化程度越來越復雜,細胞間的差異也越來越大,而且同一個體的細胞由於所處位置不同而在細胞間出現功能分工,頭與尾、背與腹、內與外等不同空間的細胞表現出明顯的差別。
胚胎發育不僅需要將分裂產生的細胞分化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特異的細胞類型,
同時,要將一些細胞組成功能和形態不同的組織和器官,最後形成一個具有表型特徵個體。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生物進化

⑶ 動物進化的順序究竟是怎樣的

動物進化的順序究竟是怎樣的
在研究生物的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證據,越古老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簡單、低等、水生生物較多.越晚近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復雜、高等、陸生生物較多,因此證明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經過漫長的年代,在原始海洋中形成原始生命,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各種生物形成了各自適應環境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

⑷ 生物的進化過程是什麼

地球上的生命,從最原始的無細胞結構狀態進化為有細胞結構的原核生物,從原核生物進化為真核單細胞生物,然後按照不同方向發展,出現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植物界從藻類到裸蕨植物再到蕨類植物、裸子植物,最後出現了被子植物。

動物界從原始鞭毛蟲到多細胞動物,從原始多細胞動物到出現脊索動物,進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動物──脊椎動物。脊椎動物中的魚類又演化到兩棲類再到爬行類,從中分化出哺乳類和鳥類,哺乳類中的一支進一步發展為高等智慧生物,這就是人 。

(4)生物學中動物的進化順序如何擴展閱讀:

生物進化差異性產生原因:

多細胞生物既有時間上的分化,又有空間上的分化。在個體的細胞數目大量增加的同時,分化程度越來越復雜,細胞間的差異也越來越大,而且同一個體的細胞由於所處位置不同而在細胞間出現功能分工,頭與尾、背與腹、內與外等不同空間的細胞表現出明顯的差別。

胚胎發育不僅需要將分裂產生的細胞分化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特異的細胞類型, 同時,要將一些細胞組成功能和形態不同的組織和器官,最後形成一個具有表型特徵個體。

⑸ 動物的進化過程是什麼

目前人類已知的動物種類大約有150萬種,分布於地球上所有海洋?陸地,包括山地?草原?沙漠?森林?農田?水域以及兩極在內的各個地方,成為大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麼動物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學者一般認為動物最早的祖先是海綿,它們在地球上已生存了至少5.6億年,距今5億年左右的海綿化石也已被發現?那麼動物是如何一步一步進化到現在的呢?

動物界的歷史,就是動物起源?分化和進化的漫長歷程;是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無脊椎到有脊椎,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

最早的單細胞原生動物進化為多細胞的無脊椎動物,逐漸出現了海綿動物門,如海綿;腔腸動物門,如水母?海葵等;扁形動物門,如渦蟲?吸蟲?絛蟲等;環節動物門,如螞蟥?沙蠶?沙蠍等;軟體動物門,如蝸牛?烏賊?章魚等;節肢動物門,如蝦?蟹?蜘蛛?蜈蚣等;棘皮動物,如海星?海膽?海參等?

由沒有脊椎的棘皮動物進化出現了有脊椎動物,最早的脊椎動物是圓口綱動物,如七鰓鰻?它們沒有上下頜,沒有真正的齒,只有表皮形成的角質齒?

兩棲動物,如青蛙?蟾蜍是最早登上陸地的脊椎動物?雖然兩棲動物已經能夠登上陸地,但它們仍然沒有完全擺脫水域環境的束縛,還必須在水中產卵繁殖並且度過童年時代?

從原始的兩棲動物繼續進化,出現了爬行類?爬行動物,如海龜?鱷魚等可以在陸地上產卵?孵化,完全脫離了水,成為了真正的陸生動物?

爬行動物在陸地出現以後,向各個方向進行分化,導致更高級的鳥類和哺乳類應運而生,當哺乳動物,如貓?狗?兔子?猿猴?老虎等進一步繼續發展時,人類終於出現了?

總之,動物的進化歷程可以概括為: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某些兩棲類進化成原始的爬行類,某些爬行類又進化成為原始的鳥類和哺乳類?各類動物的結構逐漸變得復雜,生活環境逐漸由水中到陸地,最終完全適應了陸上生活?

⑹ 動物進化歷程是什麼

(1)我們先來看無脊椎動物的進貨歷程。從結構上看,最低等、最原始的無脊椎動物是原生動物,由單細胞的原生動物進化到多細胞的腔腸動物;由二胚層的腔腸動物進化到三胚層的扁形動物;線形動物出現了肛門;環節動物出現了真正的體腔;節肢動物是真正適應了陸地生活的無脊椎動物。在這個過程中,動物的結構越來越復雜,逐漸出現了組織的分化,出現了器官和系統,生活環境逐漸從水中到陸地。
(2)在無脊椎動物中有一類叫做棘皮動物,海星、海參、海膽都是這一類動物。由原始的棘皮動物進化成了原始的脊椎動物。
提問:我們學過的脊椎動物有幾個綱?
脊椎動物是高等動物,地球上最早出現的脊椎動物是古代的魚類。古代的魚類生活在水中,後來由於地球氣候變化,湖水、池塘等乾涸,古代魚類中的總鰭魚類,經過漫長的歲月,演變成原始的兩棲類。
兩棲動物是最早登上陸地的脊椎動物,但是,兩棲動物還沒完全擺脫水的束縛,必須在水中產卵、孵化以及渡過幼體階段。
原始的兩棲動物逐漸進化成為原始的爬行動物。爬行動物在陸地上產卵、孵化,完全擺脫了水的限制,成為真正的陸生動物。陸地生活環境的復雜多變,為動物的進化提供了新的生態環境和適應方向,原始的爬行動物向各個方向分化和發展,分別進化為原始的鳥類和哺乳類。
小結:由此看來,與植物的進化歷程一樣,動物也是由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進化。
(3)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生物的進化規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三人類的出現:在生物進化的歷程中,人類是生物進化到更高階段的產物,那麼人究竟是由哪類古生物進化來的呢?
與所有哺乳動物一樣,人體也具有恆溫、胎生、哺乳等哺乳動物的基本特徵。這說明了人類與哺乳動物有著較近的親緣關系。在生物分類中,人類屬於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人種。在靈長目中,除人科外,還有猴科、長臂猿科、類人猿科等。

⑺ 生物進化的先後順序

(1)動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脊椎動物中,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2)植物:藻類—苔蘚類—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人類:南方猿人—直立人—智人
越是古老的地層(深層)里化石越簡單越原始,越是接近地層(淺層)里化石生物越復雜、越高級

⑻ 動物的進化是怎麼回事

各種動物都會因時間、環境的改變而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是一個非常緩慢而漸進的過程,生物學上把動物的這個變化過程叫做進化。動物的進化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直線前進的,而是曲折、螺旋式上升的。動物的每一次進化在生物史上都是一次飛躍,但動物的每一次進化的完成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時遺留下來的痕跡經過漫長的自然作用會被保存在岩層中,我們把這些保存在岩層中的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遺體、遺跡叫做化石。化石是研究動物進化的主要證據。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在19世紀50年代,通過長期的實地科學考察和對各地採集來的化石進行深入的研究,並於1859年發表了轟動世界的巨著《物種起源》。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出了以「自然選擇」為中心的生物進化學說。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不僅說明物種是可變的,而且也正確地解釋了生物的適應性問題。自然選擇說認為生物在長期繁衍過程中,只有適應環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來;而那些不能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則會被淘汰滅絕掉。因此,達爾文認為,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推動力。對此達爾文還認為自然界的生物不是永恆不變的,也不是突然出現的,更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在自然條件的影響下,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逐漸進化而來的;人類並不是神和上帝創造的,是由一種遠古時期的古猿進化而來的,和其他生物一樣,人類也是生物進化的結果。

達爾文《物種起源》的發表,是生物進化論確立的標志,它開啟了生物學的新篇章。恩格斯把達爾文學說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給予了達爾文很高的評價。

⑼ 生物進化順序是

原核生物進化成藻類和原生動物
動物:原生動物進化成腔腸動物
腔腸動物進化成環節動物
環節動物進化成軟體動物 稍後環節動物又進化成節肢動物
再之後出現的是棘皮動物
以上是無脊椎動物
無脊椎動物進化成有脊椎動物的魚類動物
魚類動物逐漸爬上岸進化成兩棲動物
兩棲動物進化成爬行動物
注意隨後爬行動物進化成鳥類和哺乳動物
意思就是鳥類和哺乳動物在進化史上屬於同等地位
人類只是一種高等的哺乳動物
植物:植物中很簡單藻類進化成只利用水產生下一代的蕨類
隨後蕨類進化成不必時時依靠水的裸子植物
最後裸子植物進化成可以更好的保護種子的被子植物

⑽ 動物的進化歷程是怎樣的

演化過程如下:

一、無脊椎動物的演化歷程。

地球上最早的動物是單細胞的原生動物。

多細胞動物是由原始的單細胞動物演變而來的。一般認為多細胞動物起源於原始的鞭毛蟲類,因為它們有許多種類表現出向多細胞狀態發展的傾向,如團藻、空球藻等。

二、脊椎動物的演化 。

脊椎動物的演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水中的演化,從水中到陸地的演化,兩棲類、爬行類的演化,鳥類和哺乳類的演化。

1、魚類的起源和演化。

原始有頭類可分為兩支。一支比較原始,無上下頜,如出現於古生代奧陶紀的甲胄魚,興盛於志留紀和泥盆紀,它們的身體外被笨重的骨甲,由於不能很好地適應,不久就被淘汰。現存的只有七腮鰻和盲鰻等少數,由於無上下頜,只好過著半寄生的生活。另一支產生了上下頜,能主動的生活,成為了魚類的祖先。

2、兩棲類、爬行類的起源和進化。

從水棲生活轉入陸棲生活,因古總鰭魚類具有內鼻孔,偶鰭的結構和五趾型的四肢相似,以後由於環境的變化,逐漸變為原始的兩棲類。蚓螈為現代無尾目的祖先,而另一支殼椎類的兩棲類,演化為現代的有尾目和無足目。

爬行動物是石炭紀末期由古代迷齒亞綱的始椎類兩棲動物發展而來的。蜥螈(或稱西蒙龍)有古代兩棲類的許多特徵,如頸部不明顯,但其枕骨髁、脊柱和附肢骨與爬行類相似,可以算是兩棲類和爬行類之間的類型。杯龍類似乎是爬行類祖先的基幹,所以的各類爬行動物直接或間接的為杯龍類的後裔。

3、鳥類、哺乳類的起源和演化

鳥類和爬行類在形態上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如皮膚乾燥,缺乏腺體,羽毛和鱗片同源,頭骨都有一個枕骨髁,產大型的羊膜卵,體內受精等,可以說明其間的親緣關系。

哺乳類的起源比鳥類早,是在古生代由原始爬行動物演化而來的。

閱讀全文

與生物學中動物的進化順序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