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bl420e生物技能學實驗系統做家兔失血性休克時應選中哪一個實驗選項
家兔失血性休克
【實驗目的】
1、了解失血性休克動物模型的復制方法並復制失血性休克的動物模型; 2、觀察失血性休克時和搶救休克時動物的功能代謝變化及微循環改變; 3、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治療,探討失血性休克的發病機理及救治措施。
【實驗原理】
休克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以機體急性微循環障礙為主要特徵,並可導致器官功能衰竭等嚴重後果的全身性病理過程。失血導致血容量減少,是休克常見的病因。
休克的發生與否取決於失血量和失血速度,當血量銳減(如外傷出血、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超過總血量的20%以上時,極易導致急性循環障礙,組織有效血液灌流量不足,即休克的發生。
根據休克過程中微循環的改變,將休克分為三期:休克早期(微循環缺血期或缺血性缺氧期);休剋期(微循環淤血期或淤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微循環衰竭期或DIC期)。但依失血程度及快慢的不同,各期持續時間、病理生理改變和臨床表現均有所不同。
對失血性休克的治療,首先強調的是止血和補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環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組織灌流;其次根據休克的不同發展階段合理應用血管活性葯物,改善微循環狀態。
【實驗對象】
家兔
【實驗器材】
BL-420生物機能實驗系統 手術器械、輸液裝置、尿量測定裝置、量筒、注射器、針頭、20%烏拉坦、1%肝素、1%NA、生理鹽水。
【觀察指標】
動脈血壓(BP) mmHg 中心靜脈壓(CVP) cmH2O 呼吸(R) 頻率、幅度 尿量(U) ml/10min
【實驗步驟】
1、 稱重麻醉:(烏拉坦5ml/kg);
2、 固定備皮: 仰卧固定,頸部和腹部剪毛備皮;
3、 血管分離: 頸部正中切口,分離右側頸外V和左側頸總A ,穿雙線備用; 4、 荷包縫合: 切口部位:下腹部恥骨聯合上方3-5cm內,正中切口; 5、 肝素抗凝:(耳緣V,1ml/kg)排凈空氣,盡量靠近遠心端,回抽有血;了 6、 血管插管: 結扎遠心端,夾閉近心端,僅先後順序不同;
7、 呼吸裝置: 胸腹部正中皮膚呼吸最明顯處,穿單線固定,並連於張力感測器; 8、 0.01%AD(0.2ml) 第一次記錄 9、 復制休克(40mmHg,30min) 第二次記錄 10、注射NA(耳緣注射,1ml/kg) 第三次記錄 11、靜脈補液(40~60滴/分) 第四次記錄
【注意事項】
1、麻醉深淺要適度,麻醉過淺,動物疼痛,可致神經源性休克;過深則抑制呼吸。 2、牽拉腸袢要輕,以免引起創傷性休克。
3、動、靜脈導管,事先用肝素充盈,排除空氣。導管插入後,再推入少量的肝素抗凝,防止導管前端堵塞;靜脈導管插入後可緩慢滴注生理鹽水保持管道通暢。放血後也應及時往動脈導管內推注肝素。
4、血管插管時,結扎遠心端,夾閉近心端,僅先後順序不同:頸外V:先夾閉近心端,後結扎遠心端,插入4-5cm;頸總A:先結扎遠心端,後夾閉近心端,插入2-4cm。剪口部位盡量靠近遠心端,成45度角朝向近心端剪開小口,約為管徑的1/3-2/3,插管方向朝向近心端。
5、輸液時應注意三通管的使用,輸液裝置只能單向與靜脈導管相通,不能在輸液的同時測中心靜脈壓。要觀察中心靜脈壓時,需關閉輸液通道,使換能器與靜脈導管單向相通。
6、第一次實驗記錄:動物穩定10min後,記錄正常狀態下;
7、第二次實驗記錄:頸總A插管的三通開關處斷續放血, 血壓維持於40mmHg 左右20-30min,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每放血10ml即關閉開關,監測BP變化;血壓維持於40mmHg時, 觀察並記錄上述指標變化(重點記錄BP上升的最高值及變化時間)。
8、第三次實驗記錄:休克動物的搶救措施一:耳緣V緩注1% NA(1ml/kg),觀察並記錄上述指標變化(重點記錄BP上升的最高值及變化時間)
9、第四次實驗記錄:休克動物的搶救二:靜脈輸入生理鹽水,輸液速度---40-60滴/分,輸液總量---約為失血量的2-3倍,每輸液50ml即觀察並記錄各項指標的變化。
【實驗記錄】
結果一:
結果二:
【理想結果】
【注】實驗並沒有很成功:其中沒有進行搶救措施一,所以注射NA後的變化沒有記錄;搶
救措施二中的生理鹽水錯誤地沿著耳緣靜脈輸入了,BP,CVP變化不明
『貳』 BL-420如何實現多通道的同步記錄
生物機能實驗系統生成的,就用生物機能實驗系統打開埃
『叄』 機能實驗中刺激電極,刺激電極,記錄電極的作用
微電極陣列MEA記錄系統是在直徑約5mm的微區玻璃表面點陣狀排列8x8(6x10)個TiN材料電極, 電極直徑最小10um,電極間距最小30um,離體組織、細胞或者切片直接緊密地置於MEAs上,可以同步記錄60個位點的細胞外場電位信號,電極即可記錄也可用作刺激或者接地,適用於神經、視網膜和心肌細胞電生理特性和離子通道生物學特性研究。
由此可見,其特點即在於
1、無創性微電極細胞外記錄技術
2、所有電極即可記錄、接地也可用作刺激
3、細胞可直接放在MEAs上長時間培養和記錄
4、MEAs置於放大器腔體內,最大限度降低電噪音
5、MEAs材料透明,將電生理記錄和形態學觀察同步結合。
可以通過儀器更直接觀看、實驗在細胞上等,因此在生物醫學上十分有用,是現代科技技術的體現
它的功能主要有:1、信號放大和濾波
2、信號採集、記錄和分析
3、溫度控制器:精確控溫達0.1℃
『肆』 bl—420的工作原理
L-420生物機能實驗系統的基本原理是:
首先將原始的生物機能信號,
包括生物電信號和通過感測器、
引入的生物非電信號進行放大
有些生物電信號非常微弱,
比如減壓神經放電,
其信號為微伏級信號,
如果不進行信號的前置放大,
根本無法觀察
『伍』 WINDOWS7如何安裝BL-420F
首先推薦不要選擇ghost版的,因為Ghost版的兼容性不好,使用安裝版(推薦微軟官方版本的)較好。首先要准備一張Win7的安裝盤,打開光碟目錄下的setup.exe,然後點擊現在安裝,稍等一下就會出現安裝界面,然後點擊帶有"不安裝更新"的選擇,然後點下一步,如果你的電腦想將原來的系統升級到Win7,那麼就選升級,如果想直接安裝Win7的話就點安裝,然後點擊下一步,點擊安裝的話,就要選擇安裝的分區,這個你可以自己選擇。 這樣Win7就開始安裝 這個設置你可以自己設置。 上述的方法需要電腦進入系統後才能使用這個方法。 方法二:電腦開機前將光碟放進電腦光碟機,然後按鍵盤上的任意一個鍵進入安裝界面,然後選擇現在安裝,接下來的操作與上方法一差不多,在下面不作詳細解釋。
『陸』 BL-420中圖標代表什麼含義
BL-420生物機能實驗系統有很多圖標的哦,不同的圖標表示不同的含義,樓主的問題太籠統啦
這些圖標是做標記的系統設置裡面的,是實用的系統的標記。
生物信號採集系統(亦稱為生物機能實驗系統)是指這樣一種系統:研究人員、老師和學生可以通過該系統觀察到各種生物機體內或離體器官中探測到的生物電信號以及張力、壓力、溫度等生物非電信號的波形,從而對生物肌體在不同的生理或葯理實驗條件下所發生的機能變化加以記錄與分析。生物機能實驗系統是研究生物機能活動的主要設備和手段之一。
『柒』 使用BL-420生物機能實驗系統時,下列哪些有消除干擾的作用 A 增益 B 濾波 C 時
BL-420生物功能實驗系統的基本原理是首先放大原始的生物功能信號,包括通過感測器引入的生物電信號和生物技術信號(有些生物信號非常微弱,如減壓神經放電,信號是微電壓信號,而如果信號的預放大不放大,就沒有觀察到)、濾波(由於生物信號中夾雜有許多聲、光、電干擾信號,如50赫茲的電網信號,這些干擾信號的幅度往往大於生物電信號本身的強度。如果這些干擾信號沒有被濾除,那麼有用的生物功能信號本身就無法被觀察到,因為過多的干擾信號本身無法被觀察到,然後通過模數轉換對信號進行數字處理,並將數字生物功能信號傳輸到計算機內部,計算機通過專用的生物能量實驗系統軟體,接收生物信號放大後的數字信號,然後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實時處理,一方面顯示生物能量波形,一方面存儲生物功能信號,另外,它還根據用戶的指令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如平滑、微積分、頻譜分析等。
『捌』 BL-420生物信號記錄系統如何獲得數據
BL-420生物機能實驗系統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將原始的生物機能信號,包括生物電信號和通過感測器引入的生物非電信號進行放大(有些生物電信號非常微弱,比如減壓神經放電,其信號為微伏級信號,如果不進行信號的前置放大,根本無法觀察)、濾波(由於在生物信號中夾雜有眾多聲、光、電等干擾信號,比如電網的50Hz信號,這些干擾信號的幅度往往比生物電信號本身的強度還要大,如果不將這些干擾信號濾除掉,那麼可能會因為過大的干擾信號致使有用的生物機能信號本身無法觀察)等處理,然後對處理的信號通過模數轉換進行數字化並將數字化後的生物機能信號傳輸到計算機內部,計算機則通過專用的生物機能實驗系統軟體接收從生物信號放大、採集卡傳入的數字信號,然後對這些收到的信號進行實時處理,一方面進行生物機能波形的顯示,一方面進行生物機能信號的存貯,另外,它還要根據使用者的命令對數據進行指定的處理和分析,比如平滑濾波,微積分、頻譜分析等。對於存貯在計算機內部的實驗數據,生物機能實驗系統軟體可以隨時將其調出進行觀察和分析,還可以將重要的實驗波形和分析數據進行列印。
『玖』 膈神經質只通過上縱隔和中縱隔嗎
臂叢
由下位4個頸神經(C5~8)的前支與第1胸神經前支的大部分所組成。偶爾也有第4頸神經和第2胸神經分支參加。臂叢的5個神經根,從椎間孔穿出後,經過由頸椎橫突前、後結節形成的溝槽,行經椎動脈後側及前後橫突間肌之間向外側行,再於前、中斜角肌間的斜角肌間隙穿出。在此第5、6頸神經於中斜角肌側緣處合成上干;第7頸神經單獨成中干;第8頸神經與第1胸神經,於前斜角肌後側,合成下干。此3干向外下方在鎖骨後側經過,各干又分為前、後兩股,3干共分成6股。上干與中乾的前股合成1束,叫外側束,位於腋動脈的外側。上、中、下3乾的後股合成1束,叫後束,此束位於腋動脈的上側。而下乾的前股獨自成為1束,叫內側束,此束先在腋動脈後側,然後轉
到它的內側。
臂叢自斜角肌間隙穿出時,鎖骨下動脈位於叢的前側;至頸後三角的頸根部,其表面被頸闊肌、鎖骨上神經及頸固有筋膜遮蓋;此外,還有頸外靜脈的下部、鎖骨下神經、頸橫靜脈、肩胛上靜脈、肩胛舌骨肌下腹及頸橫動脈,均在叢的前面越過。當臂叢經腋窩入口,進入腋窩,在鎖骨及鎖骨下肌的後側時,有肩胛上動脈橫過叢的前面。入腋窩後,3束包圍腋動脈,在胸小肌下緣,3束分為終末支進入上肢。
臂叢在鎖骨中點上方較為集中,位置較淺,臨床上常在此處進行臂叢阻滯麻醉,穿刺時不應刺到鎖骨內側1/3段上方,以避免胸膜頂損傷引起氣胸。
膈神經(C3~5)主要起自第4頸神經,也常接受第3及第5頸神經的小支。其中含有大量運動纖維,有少量感覺纖維;並與交感神經節間有交通支。因此膈神經內亦有無髓的交感性纖維加入。此種無髓纖維可來自同側的星狀神經節及第2胸神經節;在腹部也可能有腹腔神經節的纖維參加。但來
自迷走神經的交通支則極少。第5頸神經的纖維,有時經鎖骨下肌神經而來,此神經有時可能下降到胸腔內,才與膈神經連結。
膈神經在頸部不發任何分支。其自前斜角肌上部外緣,沿該肌的前面,於椎前筋膜的深側,以近似垂直的方向下降。在頸根部被胸鎖乳突肌及頸內靜脈遮蓋,並有肩胛舌骨肌的中間腱、頸橫動脈及肩胛上動脈橫過其表面。左膈神經的前面,還有胸導管經過。膈神經的前內側與迷走神經及頸部交感干相鄰接。膈神經繼續下降,經鎖骨下動脈、靜脈之間,自胸廓內動脈的外側,斜至其內側(可在該動脈的前側或後側經過),進入胸腔。在頸部膈神經的主要標志是直接貼在前斜角肌的前表面。
膈神經是混合神經,支配膈肌的運動及縱膈胸膜及膈上、下、中央部的胸膜和腹膜的感覺。由於右膈神經的感覺纖維尚分布到肝和膽囊鄰近的腹膜。故膽囊炎或肝部刺激腹膜所產生的沖動,可隨右膈神經傳入中樞,因與第3~5頸神經皮支分布的右臂部節段一致,故可引起右肩部的牽涉性痛。左膈神經司心包及膈中央部鄰近的感覺,故隔中央及心臟有關刺激,可引起左肩部的牽涉性痛。
有時在膈神經的鄰近有副膈神經,出現率為22.5%,是膈神經由第4頸神經來的根纖維以外的一些副根,下行一段後,多在鎖骨下靜脈附近加入膈神經。
膈肌與膈神經的放電
兔膈神經和膈肌的傳出放電
一、實驗目的
用膈神經與膈肌放電作為觀察呼吸運動的指標,加深對節律性呼吸運動的中樞起源和外界環境改變對呼吸運動的反射性調節作用的認識。
二、實驗原理
腦干呼吸中樞的節律性沖動發放,通過脊髓的膈神經及肋間神經下行傳導到膈肌與肋間肌,從而產生節律性的呼吸運動。因此,引導膈神經傳出纖維的放電和膈肌放電,可直接反映腦干呼吸中樞的活動。同時,膈神經與膈肌放電活動的變化也能反映體內外各種刺激對呼吸運動的反射性影響。
膈肌放電→膈肌收縮→引起吸氣
膈肌停止放電→膈肌舒張→引起呼氣
三、實驗對象
家兔
四、實驗器材
哺乳動物手術器械,兔解剖台,20%氨基甲酸乙酯,20ml注射器,約1m長內徑0.7cm橡皮管一根,CO2氣囊,N2氣囊,0.9%氯化鈉生理鹽水,監聽器,引
導電極支架,刺激電極及相連的刺激線,BL—410生物機能實驗系統。
五、實驗步驟
1、稱重
2、麻醉耳緣靜脈氨基甲酸乙酯5ml/kg
麻醉葯:20%
麻醉指征:肌張力下降、角膜反射消失、呼吸平穩、痛覺明顯減退或消失
3、仰卧固定
4、氣管插管術:頸前正中縱切口倒「T」型切口
5、分離雙側迷走神經並各穿一細線打松結備用
6、暴露膈肌並安置記錄電極:在上腹部正中找到劍突所在部位,在劍突下方3-4cm的地方依次剪去皮膚,沿腹白線在劍突下剪2-3cm切口,打開腹腔,用止血鉗夾持劍突尖部並向動物頭端翻轉劍突,在劍突內表面可見貼附的膈肌,將兩根刺激電極平行插入膈肌恢復劍突至原位。
7、安放引導電極:將引導電極支架置於適當的位置,用玻璃分針輕輕挑起膈神經放在電極上,稍稍提高電極,使之懸空與周圍組織脫離接觸,但切不可將神經拉得過緊,防止損傷。接地電極置於皮膚切口,隨儀器並聯接地。
六、實驗觀察
1、BL-410操作:打開電腦,進入BL-410生物機能實驗系統,1通道選擇肌
電,點擊開始按鈕,正常呼吸時的膈神經放電:觀察動物正常呼吸時的胸廓的運動、呼吸運動和膈神經放電曲線的關系,通過監聽器監聽與吸氣運動相一致的膈神經放電聲。
2、於一側氣管插管上連接長橡皮管,待放電活動穩定後堵住插管的另一側開口一分鍾,觀察解剖無效腔明顯增加時,放電的變化。
3、通過氣管插管向氣管內緩慢注入CO2,觀察吸入氣中CO2濃度增加時放電
的變化。
4、肺牽張反射:肺擴大和肺萎縮,觀察放電變化。
5、先切斷一側迷走神經,再切斷另外一側迷走神經,觀察放電變化。重復肺牽張反射的內容,對比其結果有何不同。
七、實驗結果
正常呼吸
八、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
1、增大無效腔時,肺泡中未能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的氣體增多,因此增大無效腔時動物的吸氣加深加快。
2、充入CO2時,肺泡氣PCO2隨之增大,動脈血PCO2也增大,因而呼吸加
深加快。
3、肺擴張或向肺內充氣可引起吸氣活動的抑制,所以在吸氣末再注入空氣時吸氣短呼氣長。
4、肺萎縮或從肺內抽氣則可引起吸氣活動的加強,所以呼氣末再抽氣時吸氣長呼氣短。
5、肺擴張反射的感受器位於氣管到細支氣管的平滑肌中,是牽張感受器。沖動經迷走神經粗纖維傳入延髓。所以切斷迷走神經後,吸氣延長、加深,呼吸變得深而漫。
九、注意事項
1、暴露膈肌的手術操作中,腹部的切口不要開得太大,以免腹腔臟器從破口處出來,另外,切口向頭端延伸過程中注意不要剪破膈肌造成氣胸。
2、實驗過程中,注意保持神經、肌肉的濕潤和保溫,氣溫低的天氣應開空調。
3、每次處理前後要有對照,應待動物呼吸平穩後才能開始做下一步實驗項目。
膈肌與膈神經的放電
兔膈神經和膈肌的傳出放電
一、 實驗目的
用膈神經與膈肌放電作為觀察呼吸運動的指標,加深對節律性呼吸運動的中
樞起源和外界環境改變對呼吸運動的反射性調節作用的認識。 二、 實驗原理
腦干呼吸中樞的節律性沖動發放,通過脊髓的膈神經及肋間神經下行傳導到
膈肌與肋間肌,從而產生節律性的呼吸運動。因此,引導膈神經傳出纖維的
放電和膈肌放電,可直接反映腦干呼吸中樞的活動。同時,膈神經與膈肌放
電活動的變化也能反映體內外各種刺激對呼吸運動的反射性影響。
膈肌放電?膈肌收縮?引起吸氣
膈肌停止放電?膈肌舒張?引起呼氣
三、實驗對象
家兔
四、實驗器材
哺乳動物手術器械,兔解剖台,20%氨基甲酸乙酯,20ml注射器,約1m長內徑0.7cm橡皮管一根,CO氣囊,N氣囊,0.9%氯化鈉生理鹽水,監聽器,引22
導電極支架,刺激電極及相連的刺激線,BL—410生物機能實驗系統。 五、實驗步驟
1、稱重
2、麻醉 耳緣靜脈氨基甲酸乙酯5ml/kg
麻醉葯:20%
麻醉指征:肌張力下降、角膜反射消失、呼吸平穩、痛覺明顯減退或消失
3、仰卧固定
4、氣管插管術:頸前正中縱切口倒「T」型切口
5、分離雙側迷走神經並各穿一細線打松結備用
6、暴露膈肌並安置記錄電極:在上腹部正中找到劍突所在部位,在劍突下方3-4cm的地方依次剪去皮膚,沿腹白線在劍突下剪2-3cm切口,打開腹腔,用止血鉗夾持劍突尖部並向動物頭端翻轉劍突,在劍突內表面可見貼附的膈肌,將兩根刺激電極平行插入膈肌恢復劍突至原位。
7、安放引導電極:將引導電極支架置於適當的位置,用玻璃分針輕輕挑起膈神經放在電極上,稍稍提高電極,使之懸空與周圍組織脫離接觸,但切不可將神經拉得過緊,防止損傷。接地電極置於皮膚切口,隨儀器並聯接地。 六、實驗觀察
1、BL-410操作:打開電腦,進入BL-410生物機能實驗系統,1通道選擇肌
電,點擊開始按鈕, 正常呼吸時的膈神經放電:觀察動物正常呼吸時的胸
廓的運動、呼吸運動和膈神經放電曲線的關系,通過監聽器監聽與吸氣運動
相一致的膈神經放電聲。
2、於一側氣管插管上連接長橡皮管,待放電活動穩定後堵住插管的另一側開口一分鍾,觀察解剖無效腔明顯增加時,放電的變化。
3、通過氣管插管向氣管內緩慢注入CO,觀察吸入氣中CO濃度增加時放電22
的變化。
1
4、肺牽張反射:肺擴大和肺萎縮,觀察放電變化。
5、先切斷一側迷走神經,再切斷另外一側迷走神經,觀察放電變化。重復肺牽張反射的內容,對比其結果有何不同。
七、實驗結果
正常呼吸
注入空氣
2
八、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 注入空氣
1、增大無效腔時,肺泡中未能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的氣體增多,因此增大無效腔時動物的吸氣加深加快。
2、充入CO時,肺泡氣PCO隨之增大,動脈血PCO也增大,因而呼吸加222
深加快。
3、肺擴張或向肺內充氣可引起吸氣活動的抑制,所以在吸氣末再注入空氣時吸氣短呼氣長。
4、肺萎縮或從肺內抽氣則可引起吸氣活動的加強,所以呼氣末再抽氣時吸氣長呼氣短。
5、肺擴張反射的感受器位於氣管到細支氣管的平滑肌中,是牽張感受器。沖動經迷走神經粗纖維傳入延髓。所以切斷迷走神經後,吸氣延長、加深,呼吸變得深而漫。
九、注意事項
1、暴露膈肌的手術操作中,腹部的切口不要開得太大,以免腹腔臟器從破口處出來,另外,切口向頭端延伸過程中注意不要剪破膈肌造成氣胸。
2、實驗過程中,注意保持神經、肌肉的濕潤和保溫,氣溫低的天氣應開空調。
3、每次處理前後要有對照,應待動物呼吸平穩後才能開始做下一步實驗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