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竹漿紙品牌十大排名是怎樣的
竹漿紙品牌十大排名是:1、竹妃,2、竹泉本色,3、歐露本色紙,4、斑布,5、心怡匯,6、熊貓寶貝,7、黃太紙,8、森林天使,9、韶能本色,10、壹號本色紙。
很多紙巾公司就是一家後包裝加工工廠,多數竹紙巾品牌,無原漿產能作支撐,持續成長性堪憂。而熊貓寶貝從原紙到成品的全產業鏈整合,竹紙巾產量保障充分,竹紙巾產品創新不斷,讓我們的會員朋友永遠有產品持續銷售,永遠有新品不斷滿足客戶,根本上杜決了斷貨缺貨問題,確保會員朋友們在朋友圈的誠信形象越來越強!
Ⅱ 高耐竹木生產技術
摘要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度加快,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空間逐步從室內走向室外,希望更加貼近大自然,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增添更多的生活情趣。因此室外使用的材料應運而生,室外陽台、草坪過道、湖邊觀光平台、游泳池近水休息區、社區休閑平台,都希望有天然的材料進行鋪設。
Ⅲ 中國竹文化的竹的歷史文化
中國悠久的文化與竹結下不解之緣,形成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中國竹文化,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和文化活動中,把竹子形態特徵總結成了一種做人的精神風貌,如虛心、氣節等,其內涵已形成華中民族品格、稟賦和精神象徵。看到竹子,人們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懼艱辛,中通外直,寧折不屈的品格,這是一種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審美價值。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也最多。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國人民喜愛,有「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歲寒三友之一等美稱。中國古今文人墨客,嗜竹詠竹者眾多。
中國是世界上竹類資源最為豐富、竹林面積最大、開發利用竹資源最早的國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國」之稱。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眾,凌霜傲雪,四時長茂受到了人們的稱頌。人們賦予它心虛節堅、堅忍不拔、風度瀟灑的「君子」美譽。在悠悠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長河中,竹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悠久的文化與竹結下了不解之緣,形成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中國竹文化。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五千多年悠久文化歷史的民族,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民族,因而也是一個熱愛森林、創造森林文化的民族。森林是人類文明的源泉,文明在森林中誕生和發展,歷史上的文明古國都誕生於森林中,在森林中得以發展而輝煌於世。森林對人類文化與文明的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而且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森林文化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建立在中國獨特風土基礎之上。悠久的森林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竹文化是森林文化中獨樹一幟的一個重要分支。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東坡的一句名言,揭示了中華文明史中一個特殊的現象:竹作為一種特殊的質體,已滲透到中華民族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竹子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資源,並滲透和凝聚於精神文化之中,構成了中國文化的獨特色彩,從而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中國竹文明,積淀成為源遠流長的中國竹文化。 英國著名學者,研究東亞文明的權威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指出東亞過去被稱為「竹子」文明,中國則被稱為「竹子文明的國度」。
甲骨文中竹子符號的出現到竹部文字的創造和發展,從一個重要側面反映了中國竹子文明的歷史演進。著名竹子專家熊文愈教授詳細統計了甲骨文?殷商?、金文?周?、《說文解字》?東漢?、《玉篇》?梁?、《字匯》?明?、《康熙字典》?清?等各代重要字典中竹部文字的數量。根據出土文物和有關典籍記載,論述了竹子與中國古代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軍事武器、文化藝術、音樂以及人們日常生活諸方面的密切關系。中華文化浸透了竹子的痕跡,悠悠五千年,中華民族的成長、壯大、繁榮,也是一部竹子文化繁衍和發展的詩篇,由此可見,中國被稱為「竹子文明的國度」是名不虛傳的。
正如蘇東坡所述:「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就拿「書者竹紙」來說,從殷商時期出現在竹簡上的刻字,到六朝時期發明的竹紙,竹作為中國文化傳播積累的載體,在文化發展中始終佔有重要地位,對保存人類知識、形成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起到了直接和間接的作用。
「華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處處竹相連」。竹子四季常青、姿態優雅、鞭根發達,不但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而且有很好的生態、旅遊、觀賞價值,在綠化環境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竹文化的發展,不僅在物質層面上滿足了人們的需要,更在精神層面上熏陶了人們的情操,成為品格的象徵。
中國竹文化的內涵與外延。 中國竹文化就是以竹為載體的中國文化,就其內容來說可以分為竹文化景觀和竹文化符號。竹筍、竹製書寫工具、工藝品、樂器、舞蹈道具、日用器物、生產工具、建築、交通工具等是構成器物的物質材料,文化內涵的顯示不是竹本身而是竹所構成的器物及其使用規范,它能顯示出文化性的人化了的自然,或者說是中華民族為了特定的實踐需要而有意識地用竹所創造的景象,此為竹文化景觀。而宗教、文學繪畫、倫理規范中的「竹」本身即直接表現與象徵著人的情感、思維、觀念、價值、理想等精神世界,此為竹文化符號。 竹文化景觀是指人化了的竹所顯示出來的中華文化性質,或者說是中華民族為了滿足生活需要、生產需要、書寫需要、審美需要等有意識地用竹創造的景象。竹文化景觀既表現出中華民族的心理傾向和特點,又反映了中華民族文化進化的程度。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竹密切聯系著人們的衣、食、住、行、用。
衣——竹服飾是中國竹文化景觀之一。從服飾方面看,秦漢時期就出現用竹製布、取竹製冠、用竹做防雨的竹鞋、竹斗笠,並沿用至今。古代人使用的竹簪、竹蓖箕、竹箍等,都是用竹製成的容飾器,震驚中外的馬王堆出土文物,發髻上就插有竹笄、角笄、玳瑁各一件,體現了他們對美的追求。
食——竹飲食是中國竹文化景觀之二。從飲食方面看,根據《詩經》、《禹貢》等文獻記載,竹筍在西周時期已成為餐上佳餚,此後相沿不衰,直至今日竹筍仍不失為中華民族的桌上名菜。竹不僅可以充飢果腹,滿足口舌之好,而且被賦予濃厚的文化內涵,傾注了生長於農耕文化的中華民族對於植物格外厚愛的感情。
住——竹建築是中國竹文化景觀之三。從住宅方面看,竹被中華民族用作房屋各個部分的建築材料,甚至到了「不瓦而蓋,蓋以竹;不磚而牆,牆以竹;不板而門,門以竹。其餘若椽、若楞、若窗牖、若承壁,莫非竹者」的地步。中國竹建築體現了中華民族以農立國的生活觀念、尚儉歸朴的生活情趣、優美和諧和空靈飄逸的審美理想。
行——竹交通工具是中國竹文化景觀之四。從交通運輸方面看,竹是一種重要的營造材料,人們用竹來開路架橋、制舟做車。在需要與條件制約之下發明創造的交通設施和運輸工具,在特定的環境之中代代承傳,成為一個突出的文化質點。竹製交通設施和運輸工具一方面顯示出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的生活意志和極富想像力的創造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禁嚴的等級觀念和追求平等的文化心態。
用——竹生產生活用具是中國竹文化景觀之五。竹製生活器物。竹材被中華民族大量用來製作成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器物,如:炊飲器具、消暑用具、傢具等。竹製日常生活器物的製作工藝、形制、大小及使用制度,構成一副別致的中華民族生活風俗圖和中華文化景觀,顯示出中華文化的強烈理性特徵,體現了中華民族生活藝術化的情趣。
竹製生產工具。農業、手工業、畜牧業和漁業等中國傳統社會的主要產業都有竹製生產工具。在中國古代生產中,無論是簡單工具還是復雜工具,竹都是生產工具的一種重要製作材料。竹製生產工具一方面反映了中國傳統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緩慢性和地區之間經濟水平的不平衡性,另一方面又表現出中華民族認識自然與利用自然的智慧、勇氣和理想,顯示著中華文化對待自然因地制宜、輕視永恆、肯定已然的現實精神。
竹製書寫用具。中國的書寫工具別具一格,書寫材料亦頗有特色並富創造性,而竹在其中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竹筆是中華民族最早的書寫工具,作為創作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的工具,歷久不衰,宣筆、湖筆、湘筆等名筆的筆桿均由竹製成。早在中華文化的發軔時期商朝末年周朝初年,竹即開始成為中華民族的書寫材料——竹簡。至春秋時期,竹簡成為中華民族的主要書寫材料。直至南朝時期,流行了約兩千年的中華民族的主要書寫才被紙所完全取代。然而,竹與書寫材料的密切聯系並未由此中斷,竹不再作為直接的書寫材料,但至遲在唐朝中葉卻作為書寫材料之上品竹紙的加工原料而成為書寫材料的重要因素。竹製書寫工具和書寫材料,尤其是竹製書寫工具是使漢字的書寫藝術化而形成書法藝術,以及形成中國畫畫法的一個重要動因。竹製書寫工具和書寫材料滲透著中華文化的審美趣味和文化觀念。
娛——竹娛樂品是中國竹文化景觀之六。工藝品是器物由實用走向審美、人類精神需求增加的結果,兼具實用與審美兩種功能,既是物質生產技能的集中體現,又顯現出文化性格與審美追求。這兩方面的表現均需藉助於其構成物質材料的形狀、色彩、造型的變化,因而體悟與分析工藝品的文化性格和審美追求不能忽視其構造材料。在蔚為大觀的中國藝術品中,竹製工藝品是頗具特色且種類繁多的一類,它表現了中華民族娟秀細膩、清新淡雅、柔和婉約的審美趣味。
竹製樂器。竹是中華民族樂器的重要製作材料。被列為中國古代的音樂分類「八音」之一,甚至常用「竹」代表管樂,用「絲竹」代稱音樂。竹製樂器體現了中華民族對待自然的「天人合一」或「天人協調」的態度,亦顯示了中國傳統音樂簡明、靈活的特徵。
竹生活環境。從人類的生活環境看,竹子也發揮了其特殊的作用。竹子獨特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決定其具有廣泛的生態效益: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凈化空氣減少噪音和為其它生物資源提供生存環境,備受人們的青睞,古今人們都用其保護和美化人類的生活環境。 文化符號是指一定的社會環境用於較穩固地象徵某種特定意義的事象。竹被中華文化賦予象徵宗教觀念和理想人格、表現審美情感和審美理想的功能,中華民族的內在情感、觀念常借竹而得以象徵與表現,因而竹成為中華文化的一種重要符號。
竹宗教符號是中國竹文化符號之一。中華文化在戰國時期開始把竹神聖化和非凡化,對之加以崇拜。天師道把竹視為具有送子和延壽神秘力量的「靈草」,人們常崇拜竹以祈求得子或求子健康成長,以驅病延壽。彝族、傣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視竹為本民族源出的植物或搭救其祖先性命之物,作為本民族的祖先和保護神進行祭祀,竹成為一種圖騰。竹宗教符號象徵著中華民族虔誠的宗教情感、對現實的態度及對未來的熱望。
竹民俗符號是中國竹文化符號之二。竹子在民俗文化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竹文化聯系著口承文藝、游樂活動和民間習俗;祭祀、婚喪、交際、節日、朝規等社群文化構成了民間竹文化的重要元素。
竹詩歌符號是中國竹文化符號之三。早在遠古時期,竹就被當作原始歌謠的描繪內容,其後《詩經》、《楚辭》、《漢樂府》、《古詩十九首》等先秦兩漢的文學作品對竹和竹製器物均有大量描繪,但竹或竹製器物僅只是意境的一個構成要件,尚未成為中心意象。至南朝時期,伴隨著山水詩的出現,以竹為中心意象的詠竹文學誕生了,其代表就是謝跳的《秋竹曲》和《詠竹》。此後,歷代文人墨客對竹吟詠不斷,創造出大量詠竹文學作品。竹之挺拔、常青不凋之色以及竹的搖曳之聲和清疏之影,盡入詩懷,並藉以象徵與表現虛心、高潔、耿直、堅貞、思念等情志和思想,構成情志依附於竹意象、情志貫注於竹意象、情志超越於竹意象幾種文學符號類型,顯示出清新淡雅、幽靜柔美的審美特徵。
竹書畫符號是中國竹文化符號之四。中國繪畫畫竹始於唐朝,至五代十國時期中國畫的重要一科——墨竹畫已問世,北宋文同、蘇軾等人開始大量畫竹,完善了畫竹藝術。清朝涌現出傾畢生精力於竹的畫家——鄭燮,他不僅留給我們大量寫竹畫,而且在畫竹藝術上多有創新、理論上頗多總結。從正直、高潔、孤傲、堅貞、抗爭到直爽達觀、體恤民情等,畫家們都借畫竹得以象徵與表現,並構成別具一格的簡淡逸遠的繪畫風格。
竹造景符號是中國竹文化符號之五。竹子是中國古典園林中重要的植物材料,從上林苑、輞川別業到壽山艮岳,都有竹子景觀的記載。現存的江南古典園林中有不少竹子造景的範例,如網師園的「竹外一枝軒」、滄浪亭的「翠玲瓏」、留園的「碧梧棲鳳」、個園的「春山」等等。竹子造景可通過題詠、匾額、楹聯、名人故居、雕塑以及竹韻景石等藝術手法渲染竹文化,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營造出充滿詩情畫意的園林意境。
竹人格符號是中國竹文化符號之六。竹在中華文化中被人格化,成為象徵中華民族的人格評價、人格理想和人格目標的一種重要的人格符號。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幹——儒家和道家設計出兩種迥然相異的人生道路和人格理想:建功立德與遁跡山林、剛正奮進與淡泊自適。這迥然相反的二元人格標准構成了中國傳統理想人格系統,竹人格符號以其特有的包容性,意指著中國傳統人格的整個結構和系統。 竹文化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和文化活動中,把竹子形態特徵總結成一種做人的精神風貌,如虛心、氣節等,其內涵已形成華中民族品格、稟賦和精神象徵。看到竹子,人們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懼艱辛,中通外直,寧折不屈的品格,這是一種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審美價值。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也最多。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國人民喜愛,有「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歲寒三友之一等美稱。
中國竹文化的核心, 白居易在《養竹記》中總結竹的品性「本固」、「性直」、「心空」、「節貞」,將之比作賢人君子。劉岩夫在《植竹記》中賦予竹子「剛」、「柔」、「忠」、「義」、「謙」、「賢」、「德」等品格。在生活中,人們往往容易把竹的特性擬人化,如人們極易由竹的不畏嚴寒聯想到人的堅貞不屈的人格品質,由竹的清風瘦骨聯想到一種「超然脫俗」的人生境界。這種竹的自然屬性同人的人格特點發生契合是中國竹文化的核心所在。
鄭燮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等詩句都是借竹來表達自己的情懷或表現自己的人格理想。而湘妃的斑竹淚更是使竹成為女子對於愛情堅貞不渝的寫照。享有詩佛之譽的王維最擅長以竹來傳達自己的禪悟體驗:「獨坐幽徨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由生產生活的資料到具有自然觀賞價值的景物再到表現人類精神追求的審美載體,竹在人們的生活中發生了質的變化。從自然到「人化的自然」再到「自然的人化」,實用性向審美性的轉變標示出人們對同自己息息相關的自然的終極關照。
中國竹文化的特徵, 竹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竹文化具有濃重的文學和美學、宗教和民俗、生活和鄉土氣息特點。它既有道德人格的比附意義,又有理想愛情的象徵意義,同時又是禪宗禪趣的載體。
中國竹文化具有突出的倫理主義特徵。竹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結叢,折射出中華文化的整體光彩,竹文化的倫理性特徵正是中華文化倫理性的反映。竹文化滲透的領域之所以如此廣泛、所凝聚的民族精神之所以如此深厚,是因為竹的某些特徵與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異質同構性」,竹文化兼收並蓄地融合了中國古代諸家的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強烈倫理精神對竹提出了文化的需要並賦予它豐富的內涵,「天人合一」的類比思維則使竹與人及其文化相結合。
竹文化是中華文化區別於其他文化的重要標識。無論是竹文化的構築材料、形制特徵還是它所體現出的文化氛圍,無論是竹文化的能指還是它所象徵與表現的意指,均能非常鮮明而突出地顯示出中華文化的特色,透露出深厚的中華內涵。一雙竹筷,一座竹樓,一架竹橋,一根竹笛,一把竹絲扇,一隻竹管毛筆,一首詠竹詩,一副墨竹畫,一句「無竹令人俗」的人生格言……無不彌漫著迥異於歐洲文化、非洲文化、拉美文化的中華文化的濃郁氣息:竹筷是中餐別於西餐的標記,筒車是中國古人獨有的運輸工具,竹絲扇是中國能工巧匠的傑作,竹管毛筆是古老中華文化的象徵,竹笛是中國特有的樂器,詠竹詩是中國詠物詩的一類,墨竹畫代表著中國畫,借竹喻人格只為中國哲人所道出……不必詮釋,無需標簽,人們自會睹物思人,見景生情。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正是通過竹及其他文化事象得以顯現,從而與其他文化判然相別。 詠竹五
明代作者;
憨山德凊
詠竹五首[五言絕句
【其一】
寒飛千尺玉,清灑一林霜。縱是塵心重,相看亦頓忘。
【其二】
矯矯凌雲姿,風生龍夜吼。霜雪不知年,真吾歲寒友。
【其三】
霜干寒如玉,風枝響似琴。瀟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
【其四】
葉落根偏固,心虛節更高。一林寒吹發,清夜伴松濤。
【其五】
淇澳春雲碧,瀟湘夜雨寒。虛窗人靜聽,颯颯響琅玕。 中國竹文化的源流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竹子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竹文化的形成是歷史的必然,體現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諸多方面。考古和歷史文獻資料證實,原始時期中國竹林的分布,西起甘肅祁連山,北到黃河流域北部,東至台灣,南及海南島。中華文化發源的兩大中心——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正是在竹林生態區域之內。我們祖先創造的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正是在這種竹生態環境下產生和演進的。竹子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文字、生產、文學、藝術、宗教、風俗以及日常生活,其影響的深度和廣度毫不遜於石器、金屬,以致於積淀成為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多彩的中國竹文化。
竹子的使用確切記載源於仰韶文化。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發掘了距今約六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遺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認出「竹」字元號,說明在此之前,竹子已為人們所研究和利用,也即是我國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歷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時器時代。漢字起源於原始社會崩潰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號則應在此之前就已出現了。研究表明,我國商代就已知道竹子的各種用途,其中之一是用作竹簡,即把字寫在竹片上,再把它們用繩子串在一起就成了「書」,漢字「冊」即由此而來。竹簡為我們保存了東漢以前的大批珍貴文獻,如《尚書》、《禮記》和《論語》等都是寫在竹簡和木簡上的。殷商時代用竹簡寫的書叫「竹書」,用竹簡寫的信叫「竹報」。竹筆的發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開拓性的一頁,在殷代文化遺跡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筆書寫的朱墨字跡。湖北曾侯乙墓和汀鄂出土的春秋戰國墓的文物中也有佐證。
早在九世紀我國已開始用竹造紙,比歐洲約早一千年。關於用竹造紙,明代《天工開物》中作了詳細記載,並附有竹紙製造圖。用竹造紙,標志著我國古代造紙技術的巨大發展和成就,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繁榮。隨著時代的發展,竹在生活中更是大展身手,與人們的聯系也更加密切。
中國竹文化的發展現狀
中國是世界上竹類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度,豐富的竹資源為我國古代用竹、種竹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資源,是中國竹文化產生的物質基礎。中國對竹子的培育和利用已有六千多年歷史。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加強,竹子的優良特性和開發價值得到重新認識,且已被逐步推上生態環境建設和山區經濟建設的歷史舞台。
竹子具有其他一般樹木無法比擬的多重特點和優勢,發展竹資源、開發竹產業能把生態建設和產業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在推進生態建設的同時推進產業建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典型的竹子公園有北京紫竹院公園、上海萬竹園、南京菊花台公園、成都望江樓公園及廣州曉港公園等;以竹景為主的「園中園」主要有北京植物園的「集秀園」、杭州黃龍洞圓緣民俗園的「方竹園」、馬鞍山採石磯公園的「萬竹塢」等。位於安吉縣竹種園內的中國竹子博物館,是我國目前展館面積最大、展品最豐富、設施最先進的竹子專題博物館。
中國竹業的盛典——1997年開始每兩年一屆的中國竹文化節的成功舉辦和首屆十大「中國竹子之鄉」的評選,為我國竹文化又增添了濃重的一筆。1997年11月,總部設在北京的第一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國際竹藤組織的正式成立,更是世界竹業的一大盛事。
對竹文化進行研究的組織機構、科研成果、專著論文等也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
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神奇朴實的中國竹文化,歷經數千年的歷史發展,在中華民族精神長河中留下了深長的歷史投影。它正以倔強的生命力隨著文化傳統對生產和生活的實踐,實現同現代文化的綜合,以形成中華民族與時俱進的文化意識和品格 。
Ⅳ 竹子能做生物質燃料嗎
目前,迦納西部地區正在實施「非洲利用竹子作為可再生生物質能源、替代薪炭材和木炭」計劃
Ⅳ 想了解一下安吉竹產品的行業現狀
世界竹子看中國,中國竹子看安吉。這幾乎是一句婦孺皆知的名言。無論從資源、加工還是從銷售看,安吉都穩坐中國十大「竹鄉」的頭把交椅。然而,與這個地位極不相稱的是,偌大的一個竹製品生產、銷售基地,卻沒有一個象樣的上檔次的交易市場。眾所周知,浙江是一個市場大省,義烏小商品市場、紹興輕紡城、海寧皮革城、永康科技五金城、嵊州領帶城更是享譽海內外。作為中國第一竹鄉和「中國竹地板之都」的安吉,為什麼就不能擁有一座蜚聲國內外的大型竹製品商貿城呢?拓展竹製品全球市場、打造國際性大型竹製品商貿平台,中外合資浙江安吉竹藝置業有限公司以敏銳的眼光、超凡的魄力,在茂林修竹的安吉大地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曾有一位英國科學家說道:如果說玉米的發現與利用創造了印第安人的文化與歷史,則可無疑地說竹子的發現與利用創造了亞洲人的文明與歷史。而中國更被稱為「竹子文明的國度」。竹子的大量開發利用又對中國的文化、歷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是世界竹子分布中心產區之一,是世界上竹類資源最為豐富、竹林面積最大、產量最多、栽培歷史最悠久、經營管理水平最高的國家,竹林面積佔全世界竹林面積的1/5。
安吉——「中國第一竹鄉」,先後被授予中國竹鄉、國家生態縣、中國竹地板之都、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縣市等。全縣竹林面積105萬畝,竹類品種7屬40類品種,毛竹蓄積量1.5億株,年產商品竹2800萬支,竹業企業2000餘家,2006年竹業產值超 80億元,產品暢銷東南亞、歐、美各國。竹產業成為了支撐安吉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安吉還是國內竹材現代加工利用最早的地區,1988年就誕生第一家機械加工竹涼席企業,此後又成為國內竹地板的誕生地。2006年全縣消耗原竹1億枝左右。以上指標均居中國十大竹鄉之首。不僅如此,在竹產業綜合開發方面,安吉有全國惟一的竹子科技集中示範區和全國第一個竹子高新技術產業園;在竹文化挖掘、保存、研究方面,安吉有世界首屈一指的「中國竹子博覽園」;在一、二、三產結合方面,安吉有著最為寶貴的實踐和經驗。
難怪到過安吉的國際竹藤組織的專家由衷地感嘆:世界竹子看中國,中國竹子看浙江,浙江竹子看安吉!安吉,正越來越顯示出她作為「世界竹都」的地位和光芒。唯一遺憾的是,安吉至今沒有一個與「世界竹都」地位相稱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高檔、綜合性竹製品商貿平台或市場。竹製品交易處於低、散、亂的狀態,缺乏整體的形象和品牌的優勢。現有的竹產品交易市場無論區域位置、規劃設計,還是管理理念、集散能力都與「世界竹都」極不相稱。建設一個大型國際竹製品集散中心迫在眉睫、勢在必行也勢在可行。
中國國際竹藝商貿城橫空出世
拓展竹製品全球市場,打造國際級貿易平台。2004年11月11日,中外合資浙江安吉竹藝置業有限公司宣告成立。企業注冊資本2950萬美元。安吉竹藝置業致力於開拓、運作市場,在安吉經濟開發區開發中國(安吉)國際竹藝商貿城,總體規劃572畝,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為浙江省"十一五"重點項目,總展面積103000平方米,展位1600個。集商貿、研發、物流、旅遊、商住、辦公、會所、休閑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現代智能模式的國際市場,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竹製品交易集散地。
恢弘巨著,成就經典。商貿城商鋪投資靈活多樣,投資風險小、空間大,彰顯投資經典、開創財富領地。業內人士認為她不僅獨享產業優勢,可以承載世界各地客商的一站式采購功能,而且坐擁安吉在長三角的區位優勢,並融合安吉中國第一生態縣的環境優勢。建築專家認為,中國(安吉)國際竹藝商貿城將建築與自然完美統一起來,體現了「建築有形,財富為本」的境界,彰顯出「財富金脈、智者領地」的大氣,達到國際水準。其國內一流的配套服務可以讓投資者放心擴充其資本勢力,而龐大的多功能使其成為國際竹產業博覽會新的霸主,智能化的物業管理更可以為投資保駕護航。2005年6月,安吉竹藝置業有限公司在上海成功舉辦首屆中國(上海)國際竹產業博覽會。2007首屆中國(安吉)國際竹產品貿易博覽會也將於建成的中國(安吉)國際竹藝商貿城舉辦。這無疑將成為其拓展竹製品全球市場的開山力作。
世界竹都呼喚國際性專業市場
進入到21世紀初葉,已經具備「世界竹都」雛形的安吉深情呼喚著一個國際性專業市場的名字。中國(安吉)國際竹藝商貿城運用而生。她甫一落地就喊出了響亮而清晰的口號:打造世界竹都的竹業總部。
安吉縣主要領導率團赴中國小商品市場所在地義烏考察。義烏的發展經驗給考察團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座建在市場上的城市。既有寬敞亮堂、5.8萬個商位全部接入寬頻的國際商貿城,也有摩肩接踵、遍布全城的50個專業市場和專業街。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采購展示中心。每年40萬個集裝箱把40多萬種商品運往212個國家和地區,8000多外商常年扎營,市場上的風吹草動就會影響著大洋彼岸的日用百貨商品價格。昔日黃土盆地的窮縣,而今卻因興商立市,在中國百強縣(市)中排行前15。差異化戰略令義烏區域經濟闖出了「興商建市」的獨特發展路徑。還是那句老話:無商不活。市場是經濟中最活躍的因素。安吉的竹製品產量巨大,安吉的商人不能說不勤勞不智慧,但是,安吉的「市場」在哪裡?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以人為鑒,能知得失。跳出安吉看安吉,也許這正是更清楚地看安吉的角度。且不說義烏如何成就「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的顯赫聲名,紹興輕紡城、海寧皮革城、永康科技五金城、嵊州領帶城依託當地特色塊狀產業,形成具有國際品牌的大型商貿市場的榜樣,同樣足以成為安吉拓展竹製品全球市場的活教材。除了同樣的紅紅火火同樣的世界聞名同樣的經久不衰外,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幾乎都早早地落地生根、早早地開花結果,有的甚至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就起步了。回過頭來看,安吉的竹製品行業起步也大概在這個時候,歷經數十年發展,規模已是很可觀。但是,為什麼安吉大地上就沒有生長出這樣一株參天的「市場大樹」呢?
幸虧,中國(安吉)國際竹藝商貿城的橫空出世讓我們對安吉竹製品市場的繁榮、升級看到了希望。
國際竹藝商貿城前景可期
雖然起步晚,但是我們起點高。雖然起步晚,但是我們基礎好。雖然起步晚,但是我們擁有天時、地利。
依託五金產業,發展特色市場。永康是全國聞名的「五金之都」。五金產業是永康的支柱產業,全市有五金機械企業1萬余家,產品涵蓋機械五金、裝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築五金、工具五金、小家電等1萬多種品種,五金工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90%左右,上繳稅收佔全市財政收入的90%左右,雄厚的五金產業,為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中國科技五金城創建於1992年,經過十幾年的培育發展,已成為國內最大的五金專業市場,名列全國百強工業品交易市場第四名、浙江省百強市場第三名。
紹興中國輕紡城形成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與義烏中國小商品城並稱「中國專業市場雙子星座」。從今年初開始,紹興縣決定對中國輕紡城進行「脫胎換骨」式的升級改造,並出台意見,欲把其打造成為「經營規模大、商務成本低、交易品種最多、服務環境最好的現代化國際紡織之都」。
再回過頭來看看安吉的竹產業。1988年,全縣第一家由台商投資的加工竹涼席企業——安吉麗達竹製品廠在竹產區誕生,安吉竹產業也贏來了發展史上第一個黃金期。「九五」、「十五」期間是安吉竹加工業突飛猛進的時期,2006年全縣竹加工年產值已達80億元,加工用竹達1億根,出口創匯已超10億元人民幣。永裕、欣遠、聖氏、東光等一大批竹業龍頭企業紛紛興起,產品涉及10大系列,3000多個品種,全縣還形成了竹涼席、竹藝扇、竹掃帚、竹鞭製品及竹編工藝品等10多個專業加工村。
在產品深加工和科技開發方面,安吉聖氏生物製品公司與省科研單位和院校合作,從竹葉中提取「竹葉黃酮」,獲得成功,年產量達20噸,並生產葯物和飲料系列產品。安吉談竹庄掌門人毛才清,還成功實現了將竹子穿在身上的夢想。竹纖維製品也成為竹產品中的佼佼者,廣受歡迎。同時,竹炭、竹醋液等產品也不斷地遠銷日本、韓國,為外貿竹產品增加了新的品種,增加了竹產品科技含量,提升了竹產品的檔次。還與浙江林學院聯合開發竹子生物肥料和農葯-AB液等。此外,通過擴大竹工機械產業規模,德邁、響鈴、靈峰等公司的竹工機械研發能力不斷提高,並在國際上樹立了品牌。
有如此優良的產業土壤,還怕國際竹藝商貿城這棵「市場大樹」不能茁壯成長嗎?別忘了,雄居長三角腹地的安吉很快就要通上多條高速公路,三小時交通經濟圈覆蓋江、浙、滬所有繁華城市,更與上海港、北輪港等水陸交通要津成近水樓台,境內亞川物流正在建設,「海關」也搬到了家門口,可謂交通物流健全暢通,這一切為孕育全球竹製品商貿中心、長三角旅遊購物集散地、浙北土特產批發市場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句話, 安吉國際竹藝商貿城將作為「中國第一竹鄉」的全國最大專業市場全力崛起。
===========================================================================
當然, 有很多數據和資料只是為了宣傳, 水份難免. 但對了解安吉來說,還是有幫助的.
安吉政府網: www.anji.gov.cn
Ⅵ 竹子碎末可以做什麼
竹子粉末可以用來作為造紙原料。我們使用的課本、紙張等,都需要想竹子、木材這樣的木材原料,這些原料可以通過粉碎以後,作為造紙的原料被循環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
竹子粉末可以用來作為生物質顆粒的原料。生物質顆粒的原料取之自然,自然界當中的竹子、樹枝、秸稈、花生殼等,都是可以用來作為生物質顆粒的原料,促進廢舊資源變廢為寶,使之成為一種代替煤炭的燃料供我們冬天取暖。
竹子粉末的用途在不同領域發揮著不同作用,一種可以被利用的資源通過粉碎加工成竹子粉末,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促進了資源循環發展。
竹屑簡介
竹粉不僅是常用的填充助劑,更能生產多種製品,適用行業十分廣泛,可作為竹塑製品、然料、蚊香、皮革、服裝、造紙、電器、生活用品、塗料、貓砂、化工、絕緣材料、室外裝飾材料、建築材料等多種產品的原料。每一件竹製產品經過造型、打磨等工序,都會產生大量的竹屑和竹粉。
而之前在取材時,一根完整的竹子根據需要切割之後,竹梢和接近根部的地方已經沒有用了。這也就是說,一根竹子到最後能做成產品的大概只有70%,而剩下的30%就成了毫無用處的廢料。竹屑干物質含量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含量均高於雜木屑,木質素含量亦超過雜木屑。
木資源再生速度緩慢,耗時長,價格也相對較高。竹粉由天然新鮮竹子製成,竹子生產速度快,供應量大,在適用的前提下用竹粉代替木粉可以節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