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氧化硫實驗中如何做加標
環境監測中的各項實驗,都有進行加標回收的需要。加標回收是質控的一個具體手段,與其等效的還有盲樣考核,標樣考核,平行雙樣等 一般來說,在考核實驗員操作能力的時候使用標樣或者盲樣,如果考核較嚴格,就加上加標回收。
㈡ 微生物方法學驗證驗證結果怎麼填寫
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學驗證
1、供試品:XXXXX膠囊(批號:XXXXXX)
2、菌種:
菌落計數用菌種:
(1) 枯草芽孢桿菌[CMCC(B)63501]
(2) 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3) 大腸埃希菌[CMCC(B)4]
(4) 白色念珠菌[CMCC (F) 98001]
控制菌檢查用菌種:
(1) 大腸埃希菌[CMCC(B)4]
(2) 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3、培養基:營養肉湯培養基、改良馬丁培養基、營養瓊脂培養基、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膽鹽乳糖培養基、4-甲基傘形酮葡糖苷培養基(MUG)。
4、預試驗 按照中國葯典2005年版微生物限度檢查法中常規法及培養基稀釋法檢驗,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回收率均小於70%,本品有抑菌作用。
5、細菌、黴菌及酵母菌計數
按照中國葯典2005年版微生物限度檢查法進行細菌、黴菌及酵母菌計數的方法學驗證試驗及菌落計數。
5.1菌液制備:
(1) 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枯草芽孢桿菌的新鮮培養物至10ml營養肉湯中,35~37℃培養18~24小時,取此培養液1ml加0.9%無菌氯化鈉溶液9ml,採用10倍遞增稀釋法,稀釋至10-5~10-7,使菌數約為50~100cfu/ml。
(2) 接種白色念珠菌的新鮮培養物至10ml改良馬丁培養基中,23~28℃培養24~48小時,取此培養液1ml加0.9%無菌氯化鈉溶液9ml,採用10倍遞增稀釋法,稀釋至10-5~10-7,使菌數約為50~100cfu/ml。
5.2 供試液的制備 取供試品10g,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至100ml,振搖,使呈1:10的供試品儲備液。取1:10的供試品儲備液 10ml
㈢ 原子吸收測CU如何做加標試驗回收率怎麼算
最近實驗室搞內部質控,火焰法測CU,
樣品濃度測得為0.013mg/L,
取10mL濃度為10.0ug/mL標准液於50mL容量瓶中,用待測樣品定容至刻度,加標二次平行結果測得為2.004mg/L,
報告結果為1.991mg/L
㈣ 微生物計數方法有哪些我想知道詳細的操作步驟
微生物的顯微直接計數法
一、實驗目的
了解血球計數板的構造、計數原理和計數方法,掌握顯微鏡下直接計數的技能。
二、實驗原理
測定微生物細胞數量的方法很多,通常採用的有顯微直接計數法和平板計數法。
顯微計數法適用於各種含單細胞菌體的純培養懸浮液,如有雜菌或雜質,常不易分辨。菌體較大的酵母菌或黴菌孢子可採用血球計數板,一般細菌則採用彼得羅夫·霍澤(Petrof Hausser)細菌計數板。兩種計數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細菌計數板較薄,可以使用油鏡觀察。而血球計數板較厚,不能使用油鏡,計數板下部的細菌不易看清。
血球計數板是一塊特製的厚型載玻片,載玻片上有4條槽而構成3個平台。中間的平台較寬,其中間又被一短橫槽分隔成兩半,每個半邊上面各有一個計數區(圖21-1),計數區的刻度有兩種:一種是計數區分為16個大方格(大方格用三線隔開),而每個大方格又分成25個小方格;另一種是一個計數區分成25個大方格(大方格之間用雙線分開),而每個大方格又分成16個小方格。但是不管計數區是哪一種構造,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計數區都由400個小方格組成。
計數區邊長為1mm,則計數區的面積為l mm2,每個小方格的面積為1/400mm2。蓋上蓋玻片後,計數區的高度為0.1mm,所以每個計數區的體積為0.1mm3,每個小方格的體積為1/4000mm3。
使用血球計數板計數時,先要測定每個小方格中微生物的數量,再換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樣品)中微生物細胞的數量。
已知:1mm3體積=10 mm×10 mm×10 mm= 1000mm3
所以:1mm3體積應含有小方格數為1000mm3/1/4000mm3=4×106個小方格,即系數K=4×106 。
因此:每ml菌懸液中含有細胞數= 每個小格中細胞平均數(N)×系數(K)×菌液稀釋倍數(d)
三、實驗器材
1.活材料: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斜面或培養液。
2.器材:顯微鏡、血球計數板、蓋玻片(22mm×22mm)、吸水紙、計數器、滴管、擦鏡紙。
四、實驗方法
1.視待測菌懸液濃度,加無菌水適當稀釋(斜面一般稀釋到10-2),以每小格的菌數可數為度。
2.取潔凈的血球計數板一塊,在計數區上蓋上一塊蓋玻片。
3.將酵母菌懸液搖勻,用滴管吸取少許,從計數板中間平台兩側的溝槽內沿蓋玻片的下邊緣摘入一小滴(不宜過多),讓菌懸液利用液體的表面張力充滿計數區,勿使氣泡產生,並用吸水紙吸去溝槽中流出的多餘菌懸液。也可以將菌懸液直接滴加在計數區上,不要使計數區兩邊平台沾上菌懸液,以免加蓋蓋玻片後,造成計數區深度的升高。然後加蓋蓋玻片(勿使產生氣泡)。4.靜置片刻,將血球計數板置載物台上夾穩,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計數區後,再轉換高倍鏡觀察並計數。由於生活細胞的折光率和水的折光率相近,觀察時應減弱光照的強度。
5.計數時若計數區是由16個大方格組成,按對角線方位,數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個大方格(即100小格)的菌數。如果是25個大方格組成的計數區,除數上述四個大方格外,還需數中央l個大方格的菌數(即80個小格)。如菌體位於大方格的雙線上,計數時則數上線不數下線,數左線不數右線,以減少誤差。
6.對於出芽的酵母菌,芽體達到母細胞大小一半時,即可作為兩個菌體計算。每個樣品重復計數2—3次(每次數值不應相差過大,否則應重新操作),求出每一個小格中細胞平均數(N),按公式計算出每ml(g)菌懸液所含酵母菌細胞數量。
7.測數完畢,取下蓋玻片,用水將血球計數板沖洗干凈,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損壞網格刻度。洗凈後自行晾乾或用吹風機吹乾,放入盒內保存。
五、實驗作業:
將實驗結果填入下表中:
計數次數 每個大方格菌數 稀 釋
倍 數 試管斜面中的總菌數 平均值
1 2 3 4 5
第一次
第二次
㈤ 微生物的鑒定方法
鑒定方法很多
1、送到鑒定機構裡面,自己只需要准備樣品
2、如果自己做鑒定,方法如下:
各種染色方法+鏡檢
篩選培養基
熒光定量PCR
㈥ 微生物的方法確認怎麼做
這在不同樣本中的確定方法是不同的,在實際工作中各種情況還是很復雜的,也需要比較多的經驗來進行判斷,並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說清楚的。
簡單說一下:
首先假設在樣本中檢測到明確為致病微生物的細菌,那麼就可以說明這些細菌,很可能是導致疾病的微生物,比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在無菌體液中,比如血液,骨髓,腦脊液等檢測出來細菌那麼也可以明確這些細菌是導致疾病的微生物。
在含有正常菌群的體表或者體腔管道內,賤廚拉菲正常菌群,並且數量比較多的細菌,那麼這種細菌可能也是致病微生物。
㈦ PCR鑒定微生物,請問一下具體的步驟是什麼
PCR即聚合酶鏈式反應是常用的快速擴增基因的方法。
通過PCR可以鑒定到種
具體步驟:
1將培養過的微生物(最好是青年時代的)提取基因組(這步不清楚再問我)
2 通過PCR擴增,
3 測定基因序列
4 和已知的基因圖庫上的序列比較,就可以確定是哪一個種
不過現在一般不採用基因組來比較,這樣工程量太大。比較16SRNA是比較常用的方法。相對簡單,准確度高。
㈧ 做微生物實驗的步驟
操作步驟
1.塗片將培養14—16小時的枯草芽孢桿菌和培養24小時的大腸桿菌分別作塗片(注意塗片切不可過於濃厚),乾燥、固定。固定時通過火焰1—2次即可,不可過熱,以載玻片不燙手為宜。
2.染色
(1)初染
加草酸銨結晶紫一滴,約一分鍾,水洗。
(2)媒染
滴加碘液沖去殘水,並覆蓋約一分鍾,水洗。
(3)脫色
將載玻片上面的水甩凈,並襯以白背景,用95%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剛剛不出現紫色時為止,約20—30秒鍾,立即用水沖凈酒精。
(4)復染
用番紅液染1—2分鍾,水洗。
(5)鏡檢
乾燥後,置油鏡觀察。革蘭氏陰性菌呈紅色,革蘭氏陽性菌呈紫色。以分散開的細菌的革蘭氏染色反應為准,過於密集的細菌,常常呈假陽性。
(6)同法在一載玻片上以大腸桿菌與枯草芽孢桿菌混合製片,作革蘭氏染色對比。
革蘭氏染色的關鍵在於嚴格掌握酒精脫色程度,如脫色過度,則陽性菌可被誤染為陰性菌;而脫色不夠時,陰性菌可被誤染為陽性菌。此外,菌齡也影響染色結果,如陽性菌培養時間過長,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陰性反應。
㈨ 列舉微生物鑒定的方法至少三種
樓上,反正你要提DNA了做PCR了,還看毛的形態啊?
醫院用的最多的鑒定方法是API或者其他類似的試驗條,通過觀察對不同底物利用的情況進行鑒定。
條件好一點的醫療或者衛生機構么可以用MIDI系統這樣的化學分類系統進行鑒定。
實驗室里么,提DNA做PCR比對序列么最常見。
當然,都是大致初步鑒別,不是學術性的全面鑒定。
㈩ 微生物定量方法怎麼做方法驗證
目前注冊申請提供微物限度檢查驗證內容於簡略設計夠嚴謹程夠規范或者未進行驗證等雖進行驗證驗證重點突能反映試驗完整性行性 實際微物限度檢查主要考察待測物受微物污染程度檢查內容包括細菌數、黴菌數、酵母菌數及控制菌檢查驗證應針細菌、黴菌、酵母菌計數控制菌檢查進行驗證 面別介紹細菌、黴菌、酵母菌計數驗證控制菌檢查驗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