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寫生物實驗報告 給個例文
實驗
探索澱粉酶對澱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一、實驗目的
1.
初步學會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學反應的方法。
2.
探索澱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學反應。
二、實驗原理
澱粉和蔗糖都是非還原糖,它們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還原糖,還原糖能夠與
斐林試劑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
用澱粉酶分別催化澱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試劑鑒定溶液中有無還原糖,就可
以看出澱粉酶是否能催化這兩種化學反應。
三、材料用具
滴管、試管、火柴、試管架、溫度計、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燒杯、質量分數為2%的
新鮮澱粉酶溶液、質量分數為3%的可溶性澱粉溶液、質量分數為3%的蔗糖溶液、斐林試劑
四、實驗過程(見書p47)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五、討論
1.制備的可溶性澱粉溶液,必須完全冷卻後才能使用。為什麼?
2.兩支試管保溫時,為什麼要控制在60
℃左右(低於50
℃或高於75
℃)?
3.如果2號試管也產生了磚紅色沉澱,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B. 實驗報告怎麼寫
實驗報告常用的內容與格式如下
1、實驗名稱以及姓名學號
要用最簡練的語言反映實驗的內容。如驗證某程序、定律、演算法,可寫成「驗證什麼」、「分析什麼」等。
2、實驗日期和地點
比如2020年4月25日,物理實驗室。
3、實驗目的
目的要明確,在理論上驗證定理、公式、演算法,並使實驗者獲得深刻和系統的理解,在實踐上,掌握使用實驗設備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調試方法。一般需說明是驗證型實驗還是設計型實驗,是創新型實驗還是綜合型實驗。
4、實驗設備(環境)及要求
在實驗中需要用到的實驗用物,葯品以及對環境的要求。
5、實驗原理
在此闡述實驗相關的主要原理。
6、實驗內容
這是實驗報告極其重要的內容。要抓住重點,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考慮。這部分要寫明依據何種原理、定律演算法、或操作方法進行實驗。詳細理論計算過程。
7、實驗步驟
只寫主要操作步驟,不要照抄實習指導,要簡明扼要。還應該畫出實驗流程圖(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再配以相應的文字說明,這樣既可以節省許多文字說明,又能使實驗報告簡明扼要,清楚明白。
(2)如何填寫生物實驗報告單擴展閱讀
實驗報告的寫作對象是科學實驗的客觀事實,內容科學,表述真實、質朴,判斷恰當。實驗報告以客觀的科學研究的事實為寫作對象,它是對科學實驗的過程和結果的真實記錄,雖然也要表明對某些問的觀點和意見,但這些觀點和意見都是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提出的。
確證性是指實驗報告中記載的實驗結果能被任何人所重復和證實,也就是說,任何人按給定的條件去重復這頂實驗,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觀察到相同的科學現象,得到同樣的結果。可讀性是指為使讀者了解復雜的實驗過程,實驗報告的寫作除了以文字敘述和說明以外,還常常藉助畫圖像,列表格、作曲線圖等文式,說明實驗的基本原理和各步驟之間的關系,解釋實驗結果等。
C. 高中生物實驗報告單上的「數據處理」和「討論」怎麼寫
實驗報告冊上的數據處理要填寫真實的實驗數據。一共分多少組,每一組的數據是怎樣的,平均值是怎樣的,都要記錄清楚。
討論就是針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小組討論一下可能的原因和解決方案。
D. 生物實驗報告(簡單的),幫幫忙
1.提出問題:探究口腔中的物質如何化學性消化?
2.作出假設:唾液可以使澱粉分解
3.設計方案:
A.取2支潔凈的試管,標上A,B
B.分別上A,B2試管中加入相同體積的澱粉溶液
C.A中+入唾液,在B中+入等量的蒸餾水
D.震盪,然後把2試管放入37度溫水中加熱
E.過一定時間後,再+入2滴碘液
4.得出結論:
一:A試管中出現不藍色,B試管變藍色,說明唾液能使澱粉分解
二:A試管變藍,B試管變藍,說明唾液不能使澱粉分解
E. 初中生物實驗報告
可以寫觀察口腔內黏膜上皮細胞的報告
目的:觀察口腔內黏膜上皮細胞結構
步驟:1\在上滴生理鹽水,
2\用棉簽沾去口腔內黏膜上皮組織
3\將少量上皮組織點在載玻片上,蓋好蓋玻片,將載玻片
放到載物台上
4\選取物鏡和目鏡
5\調試對焦
6\觀察上皮組織細胞結構
7\將少量碘酒滴入載玻片
8\觀察上皮組織細胞
F. 初中生物實驗報告單如何填
1.字數要求:不少於400字;
2.作業內容必須原創,如出現雷同,視為無效作業,成績為「0」分。
提交者: 常慧娟 (提交時間: 2011-11-1 13:06:28)
答題內容:
探究光對鼠婦的影響實驗報告單
姓名: 班級: 日期: 組名: 組長: 同組人: 分工情況:
--------------------------------------------------------------------------------
實驗目的:學會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 —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
評價標准:能熟練掌握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A) 自我評價 同學評價 老師評價
在別人幫助指導下掌握探究實驗一般過程(B)
不能掌握探究實驗的一般步驟,但用心做實驗(C)
不用心做實驗,追逐打鬧不愛護小動物(D)
--------------------------------------------------------------------------------
材料用具:鼠婦(每組10隻)、濕土、鐵盤(或塑料盒、紙盒)、紙板、玻璃板
--------------------------------------------------------------------------------
探究內容和記錄
1.提出問題: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2.作出假設:——————————,作出假設的依據是————————————。
3.制定計劃:根據所做的假設,設計一個簡易的對照試驗來驗證所做的假設。注意在設計試驗中,盡量使要驗證的因素是可變的,其他因素則是不變的。這個實驗的變數是——————。
4.實驗操作:按照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操作,在操作中如發現不完善的地方及時該進。
附表: 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下的鼠婦數量
環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明亮
陰暗
5.得出結論: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在黑暗處的鼠婦數量——,而在光亮處得鼠婦數量——。說明————————————
6.表達與交流:向全班同學匯報你們小組的探究過程和結果。計算出全班各組第10次數據的平均值。
--------------------------------------------------------------------------------
註:做完實驗後,別忘了把鼠婦放回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中。
小組內平價: 小組間評價:
心得與體會:
1.我學會了:
2.我想到的問題和我想提出的建議:
本實驗報告單運用了綜合利用評價的主體性策略、形成性策略、全面性策略、和評價方式多元化策略,在實驗前發給學生,進行實驗預習,發揮前置評價的診斷和導向作用,學生可以有選擇地進行學習。在實驗後設置反思、實驗的收獲,並把實驗報告單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定檔案,是發揮評價的反饋的作用。
G. 初中生物實驗報告怎麼寫
1、學生探究鼠婦生活環境的實驗報告
實驗內容:鼠婦的生活環境與什麼有關
實驗時間:(這要你自己寫吧.)
實驗目的:讓學生通過試驗知道鼠婦的生活環境與什麼有關
實驗器材:鼠婦若干、培養皿兩個、潮濕泥土若干
實驗步驟:將鼠婦分成數量相等的兩份,分別置於培養皿甲和培養皿乙中,其中,培養皿甲放入適量的潮濕泥土,並放在陰涼處,培養皿乙,不放入潮濕泥土,並放在陽光充足處.
實驗記錄:放在陰涼處的鼠婦正常生長,放在陽光下的鼠婦逐漸死亡
實驗結果:鼠婦的生活環境與潮濕度和陽光照射度有關
2、學生探究蚯蚓在那裡跑得快實驗報告
實驗內容:(把上面的名字改一下就噢了)
實驗時間:
實驗目的:讓學生通過實驗了解蚯蚓在那裡跑得快
實驗器材:蚯蚓1隻、玻璃板、木板、16開的紙
實驗步驟:讓蚯蚓分別在玻璃板、木板、16開的紙上爬,觀察在哪個上面跑得快
實驗記錄:在玻璃板上蚯蚓爬得慢,在紙上爬得快
實驗結果:蚯蚓在有褶皺的物體上爬得快
H. 生物學 八上 觀察雞卵的機構 實驗報告單 如何填寫
就寫你是怎麼觀察的,你觀察到什麼了
**************************************************************
如果你對這個答案有什麼疑問,請追問,
另外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千萬別忘記採納喲!
***************************************************************
I. 初一上冊生物實驗報告冊(人教版)調查校園、社區或農田的生物種類怎麼寫
·嘗試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
·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
明確調查小組的分工。
組長:
,記錄員:
,
匯報人:
,其他成員:
。
.設計調查記錄表(如果報告冊上的表格不夠,可另附紙。)
調查人
班級
調查地點
調查時間
天氣狀況
生物名稱
生物數量
生活環境
2.實施調查
將調查過程中觀察到的每一種生物的情況都記錄在調查表上
本小組一共調查到
種生物,對這些生物歸類如下。
·親歷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嘗試控制實驗變數和設計對照實驗。
·用實例說明環境因素對生物生活的影響。
需要准備10隻以上的鼠婦。我們小組是在
地方找到鼠婦的。在尋找鼠婦的時候,我們發現
等有趣的現象。
此外還需要:
。
實驗裝置設計為:
。
1.提出問題
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2.作出假設
鼠婦適於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3.制定計劃
實驗中的變數是:
。
為了保證實驗中只有一個變數,採取的辦法是:
。
本小組探究計劃要點:
4.實施計劃
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如下:
用表格記錄的實驗數據是:
環境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1分
明亮
陰暗
本小組實驗結果:
。
結論:
。
全班實驗結果的平均值:
。
結論:
。
通過這個探究,你理解了哪些知識,學會了哪些方法和技能,還存在哪些
不足?
做完這個探究,又產生了哪些問題。把問題記下來,與同學們探討,他們也許能解答你的疑問。在已解決的問題後做上記號。對於未解決的問題,可以請教老師,或者設計新的方案,繼續探究。
問題1:
。
問題2:
。
問題3:
。
就可以了
J. 生物實驗報告範文
生物綜合實驗報告
(5組:段曉姍、李晉、董珊、鄧姍)
學期接近尾聲,我們組的實驗也結束了,由於時間原因,我們並未按照計劃做完所有的室內實驗,而是重點做了兩個實驗。雖然實驗都以失敗告終,但是我們從中卻學到了不少東西,增長了不少的經驗,也總結了其中的教訓,還算頗有心得。
一、 種子的向重力性:這個實驗我們做了不下三次,因為種子泡下後總是因為多種因素不能同時發芽,為了使種子在相同條件下生長,我們只有等其他種子發芽後再觀察做實驗,但到最後結果就是一些已經發芽的種子泡爛了。因此,浪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
二、 番茄的缺素培養:本學期我們組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這個實驗上了。從營養液的配製到種子發育長成幼苗等,似乎就經歷了這整個學期,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經驗教訓:
⒈種子是不能用一半浸在水裡的方法使它發芽的,雖然有一半露在外面,但是還有一部分在進行無氧呼吸,會產生毒物質,使種子爛掉。
⒉在平時配製培養液時,由於一些微量元素用量是非常小的,所以一般實驗室里總是將元素分為幾部分,配製好大量的再按照比例將其混合在一起。例如M.S.培養液分為:有機、無機、微量、Fe-EDTA四部分,但在做缺素時,由於各培養液所缺的元素不同,不能像全素培養液那樣配製,因此,我們採用了「先將各元素的代表溶液單獨配成溶液,然後需要哪種就添加哪種」的方法,這一想法也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在配製各缺素溶液時,微量元素的加入得很少,所以我們用到了「槍」,從而也學習了「槍」的使用方法,槍只能豎直放置,不可以來回晃動,防止殘液倒流進槍里,這樣不僅會在下次使用時與新溶液混淆在一起,導致實驗不嚴密,還會對「槍」造成一定的損害。
經分析,缺素實驗失敗的原因可能是:在我們配置培養液的時候,其中的有機物質由於配置時間太長、溫度太高(放在實驗台上而不是在冰箱里)等原因而長毛了,而我們平日是將栽培的植物放在實驗室的窗檯上的,陽光直射使本就生有菌類的有機物質壞掉,造成植物的死亡現象大致相同,沒有表現出缺素的各種不同的現象。
另外,我們還種了雲豆,雖然宿舍在陰面,我們植物的長勢也是不錯的,經過自己親自動手種植物,才清楚水和陽光真的是植物必備的非物質條件,因為剛開始種植時,總是忘記澆水,我們的小麥就整天弓著背不肯抬頭。
至於室外,我們則是對校園植物進行了一些階段性觀察,主要是集中在兩種不同種的叉葉槭、廣玉蘭和大葉黃楊上。經觀察發現,廣玉蘭今年的花期尤其的長,廣玉蘭是落葉喬木,一般花期為3~4月份,可今年到了五六月份它依然綻放;在觀察過程中,我們與大葉黃楊一起經歷了新生;學校有兩種叉葉槭,一種為生科院門外的喬木,綠葉,一種為圖書館外借部門外的灌木,紫葉,經查資料這種叉葉槭叫做雞爪叉葉槭,我們用比較的方式對兩種植物進行了生長階段的觀察。
經過這學期的自主實驗,雖然實驗結果不是很理想,但真的受益非淺。首先我們過去沒有過自己設計實驗,動手培養實驗材料的經歷,所以鍛煉了我們探索科學的主動性;其次,團隊精神非常重要,做實驗其實和一場比賽是一樣的,需要彼此之間的配合與默契,僅靠一個人是絕對不夠的;再次,實驗結果固然能說明問題,但是重要的還是對實驗方法的掌握與治學的認真嚴謹態度;最後,就是動手能力的增強。
以上是本學期實驗的一些經驗教訓心得,我們會銘記,努力在今後的實驗中在結果方面也取得一些成績。